猫咪很少存在视力问题
为恢复欧内斯特的视力,兽医为它量身打造了一款隐形眼镜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14日消息,隐形眼镜已经成为近视患者摆脱镜框烦恼的“救命稻草”,颇受年轻男女的喜爱。不过,戴隐形眼镜有时也会感到不适,至少戴镜片和摘镜片是非常麻烦的事情。近日,英国一只15岁的猫咪却赶了回时髦,成为世界上戴隐形眼镜的第一猫。
虽然这听起来有些荒谬,但多亏了隐形眼镜,才让这只猫咪重新看清周围的事物。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15岁的黑白相间的猫咪名叫欧内斯特。2岁时,欧内斯特在一次车祸中受伤,之后被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收留,生活在怀特岛上的戈德希尔村。
据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介绍,这只猫经历了一次很惨重的车祸,之后欧内斯特一直饱受睑内翻的困扰,由于这种疾病,它眼部受到感染,视力下降,患上了近视,常常看不清周围的事物,就连走路都分不清方向。欧内斯特整天除了睡觉别无它事。考虑到欧内斯特年纪已经很大,兽医不愿给它做手术,担心手术过程中的风险。而为恢复欧内斯特的视力,兽医为它量身打造了一款隐形眼镜。
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管理者保拉说:“欧内斯特戴上隐形眼镜后,视力矫正效果良好,它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在摄影师打盹的时候,一只好奇的象海豹拖着庞大的身躯慢慢靠近他
一群帝企鹅一度也被庞塞特吸引过来
科学网(kexue.com)讯,近日,一个由6人组成的野生动物摄影团队在靠近南极洲的南乔治亚岛探险时,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其中包括一名摄影师在打盹时遭遇4吨重雄性象海豹的情景。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队摄影师跋涉数千公里来此是为了拍摄发情期的巨型象海豹,在休息期间,几乎一辈子都生活在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55岁摄影师庞塞特决定在海滩上小憩片刻。就在他打盹的时候,一只好奇的象海豹拖着庞大的身躯慢慢靠近他,最后在离他仅有几英尺的地方停了下来。在他身后,一群帝企鹅一度也被庞塞特吸引过来,画面甚是和谐。
从象海豹的身体语言分析,它只不过是很好奇而已
庞塞特已经有30多年的南极洲探险经历
希尔哈是该团队的队长,他说:“庞塞特睡得很沉,我没有叫醒他是因为从象海豹的身体语言分析,它只不过是很好奇而已,而且这些动物只有被激怒的时候才会变得富有侵略性。庞塞特已经有30多年的南极洲探险经历,对各种动物都很熟悉,即使他醒来看到这个庞然大物呆在身旁,也不会被吓死的。”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在象海豹的发情期,南乔治亚岛上会有至少40万只象海豹;另外也会也多达45万只帝企鹅栖息在该岛。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夏威夷考爱岛海岸附近拍摄到了一只“驼背”鲸鱼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12日消息,近日,夏威夷考爱岛海岸附近拍摄到了一只“驼背”鲸鱼的图片,科学家猜测它脊柱弯曲,称之为“驼背”鲸。
一般来讲,鲸鱼长约50尺(约15米),但图片上的这头鲸鱼比平均长度,要短上几尺。起初,人们认为这条鲸鱼因撞击船只,造成脊柱变形。
国家海洋大气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海洋哺乳动物反应协调员David Schofield称,这看上去更像是脊柱侧凸,或者是脊椎弯曲。它们并不是卡通动物,不会因为撞伤而致畸,就算是撞伤,尾鳍也不会保持这种状态。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14岁的白色短毛流浪猫因为外表酷似伏地魔而无人敢于收养
Charlie常与其他动物发生冲突,只能单独住在它的房子里,这一点与伏地魔很相似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12日消息,哈利波特中的反面角色伏地魔令人害怕。近日,英国一只14岁的白色短毛流浪猫因为外表酷似伏地魔(Lord Voldemort)而无人敢于收养。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名为Charlie的猫咪因为得了皮肤癌而不得不接受手术,切除了两只耳朵和部分鼻子,它怪异的外表和诡谲的目光吓退了不少宠物爱好者。
目前,位于汉普郡南安普敦的动物慈善机构“蓝十字”的工作人员正在千方百计为它寻找新主人。据工作人员介绍,从哈里·波特的粉丝中为Charlie找到新主人的希望是最大的。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Charlie常与其他动物发生冲突,只能单独住在它的房子里,这一点与伏地魔很相似。这或许是巧合,不过哈里波特迷们或许会有对此敢兴趣的。
工作人员表示,Charlie对人很友好,此前也曾经被收养过。它的听力和嗅觉十分灵敏,可以说它完全是一只顽皮可爱的、渴望重新得到人类眷顾的小宠物。
目前,蓝十字组织的工作人员迫切希望Charlie,能在那些真正理解"美丽并不仅仅是外表"的人群中找到它的新主人。
(科学网-keuxe.com 蜘蛛侠)
鸭嘴兽
世界著名科学杂志《自然》首次发布鸭嘴兽基因组的详细分析数据,为揭示隐藏于基因密码背后的鸭嘴兽的秘密提供了启示。
基因分析认为,鸭嘴兽基因组的构成揭示了其最本真的特征,即同时兼具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特征。比如,鸭嘴兽长有类似爬行动物的四肢;这一特征能够在相应基因片段上直接读出。又比如,在爬行动物的基因组中,有一串专门控制胎儿大小的基因,这些基因无论来自精子还是卵子,其活动能力都是一样的,而哺乳动物(除单孔目之外)的相应基因因其来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活动能力:如果来自于精子,基因就异常活跃;如果来自于卵子,基因活动能力就低下。研究表明,对鸭嘴兽来说,相应基因无论是来自精子还是卵子,其活动能力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关系胎儿成长的基因方面,鸭嘴兽更加接近爬行动物,而不是哺乳动物。
基因研究还表明,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鸭嘴兽基因组中约2%(共计18527个)的基因是专门负责蛋白质生成的,其中一部分对应于蛋黄和乳汁的生成。我们知道,爬行动物以卵的蛋黄为发育中的胚胎提供发育所需全部营养,哺乳动物则不同:在胎儿出生前,通过胎盘为发育中的胎儿提供持续的滋养;在幼仔出生后,则通过母乳为其提供营养物质,这也是促使哺乳动物脑容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那么,早期的产卵的爬行动物是如何演变为具有胎盘且能够泌乳的哺乳动物的呢?鸭嘴兽基因研究成果为科学家提供了线索:这种转变的第一步必然是促成乳汁分泌,然后逐渐摆脱产卵生育。
雌性鸭嘴兽每次产卵1至3枚,通常为2枚。从外形上看,鸭嘴兽的卵很像爬行动物的卵,皮质质感,个头不大,直径约几毫米,比鸟卵更接近圆形。一枚鸭嘴兽卵的生长周期包括在子宫内28天和在体外孵化10天;而一枚鸟蛋的生长周期则是蛋肠内1天和体外孵化21天。产卵完成后,雌性鸭嘴兽会蜷缩起身体进行孵化。孵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胚胎不会长出任何功能性器官,完全从卵黄中吸取营养;第二阶段,手指脚趾开始发育;第三阶段,卵齿出现。
刚刚孵化出来的幼仔非常柔弱,眼睛还不能睁开,浑身无毛,完全依赖母乳喂养。鸭嘴兽有乳腺,但没有乳头。其腹部有个“袋子”,分泌的乳汁经由内侧皮肤上的小孔流出供幼仔舔食。母乳喂养持续3至4个月。之后,鸭嘴兽妈妈会短时间外出觅食。大约5周后,鸭嘴兽妈妈外出觅食的时间越来越长。再经过大约4个月时间,幼兽开始从洞口爬出。(马冬)
俄罗斯一只松鼠和一个狗塑像交朋友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2月8日消息,如同人类一样,动物之间也存在友谊,友谊的界限是那么宽广,即便是不同种类的动物也会互相产生好感,甚至种类都不是什么问题——俄罗斯的一只松鼠就和一个狗的塑像交起了朋友。
这只活泼的啮齿动物围着它一动不动的狗伙伴团团转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活泼的啮齿动物围着它一动不动的狗伙伴团团转,丝毫不介意这只狗只是一个装饰品。这对奇特伙伴在莫斯科一个家庭花园中相处的一瞬,被这家的主人很好的抓拍展现出来。
松鼠非常痴迷的在狗的周围跳来跳去
房主说:“这只松鼠非常痴迷的在那只狗的周围跳来跳去,有时候直接跳到了雕像前和这只狗面对面,像是在期待着它做出什么反应一样,甚至一度去吻雕像的脸颊。虽然这个雕像比它大了约五倍,不过也许因为有着相类似的棕色外形颜色,使松鼠感到了熟悉的感觉。”友好的松鼠如同炫耀杂技技巧般的跳上了雕像顶部,把头伸进了它这位好朋友的嘴里。
松鼠这个样子好像在去吻雕像
红松鼠之前在欧亚大陆很常见,但近些年由于灰松鼠的原因,其数量大幅减少。灰松鼠的个头比红松鼠大,且身体强壮,在弱肉强食的森林中,灰松鼠没过多久就成了树上“主宰”。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就曾呼吁全体英国人为保护本土的红松鼠而战,因为外来灰松鼠的侵入已使得当地红松鼠的数量急剧减少。
松鼠如同炫耀杂技技巧般的跳上了雕像顶部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对正在交配的刺猬
一对倭黑猩猩正在交配。倭黑猩猩最臭名昭著之处在于,它们只要看到机会,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进行性行为
交配中的苍蝇
狐狸在交配后,雄性往往会采取各种奇异的策略让雌性远离其他雄性
兔子通过性行为来刺激排卵
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近日举办了一场另类的科普展览。这场名为“性的本质”的展览,通过大量精彩生动的视频、图片和标本向观众展现了动物王国中奇特、怪异的性行为。
“性的本质”展览是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首场专门针对成人的科普展,只面向16周岁以上的观众。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该展览,观众将不仅仅惊讶于动物们奇特的生殖器官,还对它们性行为的方式和策略感到不可思议。
动物的生殖功能和性行为也许是一种本能,同时许多方面也相当奇特。这些奇特的现象都可通过展览找到相应的证据。比如,藤壶类动物的阴茎是它们自 身身体的30倍长。雄蛇的生殖器官带有分叉,这样就可以避开雌蛇的尾部,从而可以从雌蛇的任一侧插入体内。蓝鹩莺的睾丸重量占其体重的四分之一。再比如, 孔雀开屏确实很美丽、很壮观。不过,它们那两米多长的尾部也是一种致命的缺陷,严重影响它们身体的灵活性,在遇到捕食者突袭时往往成为逃命的最大障碍。但 是,孔雀开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吸引异性,这不仅仅是为了美丽,还是为了向异性展示自己的健康。在公鸡身上,鸡冠是体现雄性激素分泌多少的重要器官,也是公 鸡最显著的第二性征之一。
这只银背大猩猩从1947年起一直生活于伦敦动物园,直到1978年去世。凭借其强壮的身体它一直是该动物园中雌性同类的最爱
鹿角不仅仅是一种助攻武器,还是雄鹿成熟的标志之一,它代表了“能量和资源”的数量,是向雌鹿展现自己身体健康和基因质量的工具
鹿角虫也拥有类似的策略
展览通过视频介绍了野牛的性行为
正在交配的乌龟
一只雄性大眼斑雉正在展示其美丽的尾部羽毛,它的尾部羽毛长达1米左右。达尔文曾经深入研究过这种动物,并将其作为“雌雄淘汰”理论的证据之一
通过展览可以发现,哺乳动物世界也存在着许多奇异的性行为方式。比如,成年雄性驼鹿那巨大的鹿角不仅仅是一种助攻武器,还是雄鹿成熟的标志之一,它代表了“能量和资源”的数量,是向雌鹿展现自己身体健康和基因质量的工具。博物馆工作人员还向观众介绍了哺乳动物体积大小的差异在生殖方面的影响。如果一只雄性动物占有明显的统治地位,那么它的生殖工具并不需要特别强大。比如,伦敦动物园中一只成年雄性银背大猩猩,凭借其强壮的身体它成为该动物园中雌性同类的最爱,并一直维持到它去世。尽管它的阴茎在勃起时仍不足3厘米长,但这并不影响它妻妾成群,而且根本不需要竞争。
据昆虫学家介绍,在节肢类动物中,一些成年雄性蜘蛛根本没有阴茎。相反,它们会生成一种精液网,将它们的精子存放于网上。然后,用身体前端的一对触须提取精液,再寻找雌性蜘蛛交配并将精液传送到雌性体内。
总之,在自然界中动物们进化出各种各样的生殖方式,许多动物采用与人类完全不同的生殖策略,这些策略和行为往往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甚至连想都没有想到过。“性的本质”展览向观众展现了动物王国中各种奇特、怪异的性行为和生殖策略。展览从2011年2月11日起一直延续到10月2日。(彬彬)
巨型短脸熊骨架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2月9日消息,根据日前一项新发现,一种来自南美被称为巨型短脸熊的史前熊类动物体重高达1600公斤,身高足有3.4米。此前熊类世界的重量级冠军是来自北美的巨型短脸熊,它们的体重有1134公斤重。而近代熊类霸主则是在19世纪阿拉斯加的一种动物,这种熊类生物的体重是998公斤。
根据美国国家地理新闻消息,南美短脸熊的活动年代大概在距今50万到200万年以前,自从那时起它们就一直是大陆上的王者。1935年,人们在阿根廷布依诺利艾里斯第一次发现了这种动物的骨架。通过测量其肱骨,上臂等具体尺寸,科学家们逐渐推算出了这只短脸熊的具体大小。
阿根廷的古生物学家舒伯特说:"目前还不知道这种动物是如何灭绝的,以及为什么南美和北美的短脸熊在体型上有如此大的差异--虽然后者已经很强大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熊的体型变得越来越小了。舒伯特指出,在猎物过剩的年代,这些大型肉类动物很容易就可以让自己发育成很大的个头。慢慢地,肉食动物越来越多,为了适应竞争性,熊开始变得短小和更加灵活以捕捉猎物,就这样逐渐发展成现在熊的样子。
(科学网-kexue.com 小曼)
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互动 准备“圆房” 产子
大陆赠送台湾同胞的大熊猫“团团”、“圆圆”接近发情高峰期,台北市立动物园熊猫馆将从9日起休馆4天。
台北市立动物园8日下午发布新闻稿称,园方正紧锣密鼓,随时准备让“团团”、“圆圆”圆房,预定自9日起到12号,大熊猫馆将配合暂停开放,也请民众一起祝福它们早生“小团圆”。
台北市立动物园园长叶杰生表示,“团团”和“圆圆”的发情状况稳定,估计发情高峰期就在这几天,为了让大熊猫早日在台湾落地生根,动物园为了营造一个让大熊猫可以安心圆房的环境,从9日起预定休馆4天,视情况再调整开馆时间。
据透露,“团团”目前的体重为127.6公斤、“圆圆”115.5公斤,台北市立动物园从1月底起就观察到“圆圆”有“蹭阴”的行为,2月5日开始听到羊叫声,2月7日清晨初次听到鸟叫声。2月8日早上“圆圆”在一个小时内的羊叫声就超过200次。因此,发情状况相当稳定,四川雅安大熊猫中心的副总工程师黄炎分析,发情高峰期应该就是这几天了。
清晨和傍晚分别是大熊猫活动较频繁的两个时间,也是入洞房的良辰,台北市立动物园8日特别用录音机放出大熊猫发情的叫声给“团团”听,刺激“团团”能跟上“圆圆”的脚步,也让“团团”隔着栏杆和“圆圆”互动。
同时间为了减少繁殖季节对大熊猫的干扰,游客列车及大型车辆也配合绕道行驶,避开大熊猫馆,同时暂停使用吹叶机,以降低噪音对繁殖行为的干扰。(董会峰 符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