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泰坦尼克”号沉船照片,展示了这艘邮轮的右舷。沉没过程中,“泰坦尼克”号的船首最先沉入大海,前端埋入海底深处
“泰坦尼克”号沉船照片,展示了这艘邮轮的右舷。沉没过程中,“泰坦尼克”号的船首最先沉入大海,前端埋入海底深处
“泰坦尼克”号的船尾,已经扭曲变形。照片在船尾上方拍摄
“泰坦尼克”号的船尾,已经扭曲变形。照片在船尾上方拍摄
“泰坦尼克”号的船首模型,揭示了一些此前从未看到的细节
“泰坦尼克”号的船首模型,揭示了一些此前从未看到的细节
2012年4月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这一期《国家地理杂志》将刊登一组新照片,展示“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全貌
2012年4月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这一期《国家地理杂志》将刊登一组新照片,展示“泰坦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处女航中发出事故,最后沉入大海。这场沉船事故是20世纪最严重的人类灾难之一,沉没之谜一直困扰了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几十年之久。即使到了今天,这艘命运悲惨的邮轮仍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

  4月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刊登一组新照片,展现“泰坦尼克”号在沉没100年后的景象。这些新照片由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借助高科技设 备拍摄,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泰坦尼克”号在1912年4月15日究竟遭遇了什么可怕的经历。拍摄“泰坦尼克”号残骸是一项为期2个月耗资数百万美元 的考察计划一部分,利用一系列手段对这艘沉船进行拍摄,展现此前从未看到的景象。

  2010年8月和9月,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考察人员利用潜水器拍摄“泰坦尼克”号残骸。他们借助侧扫和多波束声纳获取残骸细节,根据这些细 节评估“泰坦尼克”号在前几次考察过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勘察过程中,潜水器获取了大量“数据带”,通过将这些数据带结合在一起,描绘出沉船的全貌。这一过 程被形象地称之为“割草”,对“泰坦尼克”号沉船所在地区以及周边区域进行勘测。整个考察过程中,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考察人员共对3英里×5英里(约 合4.8×8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勘察。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对“泰坦尼克”号沉船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研究,管理局的考古学家詹姆斯-德尔加多在接受《国家地理杂志》采访时介绍了 拍摄残骸时使用的技术。他说:“这是一项能够颠覆游戏规则的技术。过去,我们对‘泰坦尼克’号进行勘察就像在午夜暴风雨中拿着手电勘察曼哈顿一样。现在, 我们可以借助更先进的技术进行勘察,了解我们希望了解的信息。”

  对“泰坦尼克”号残骸进行勘察是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最重要的研究项目之一。1985年,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发现了“泰坦尼克”号沉船,激起 了国际同行对深海考察的浓厚兴趣。随着技术的进步,考察人员使用的设备越发先进。他们利用远程遥控或者与主探索设备——系在考察船上或者完全自治——相连 的机器人勘测海床,与“泰坦尼克”号进行亲密接触,甚至进入内部进行勘察。

  新拍摄的照片能够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过程。以展现两个主要组件的侧面照片为例,能够让科学家了解这些组件与海床相撞时的 速度。沉没过程中,“泰坦尼克”号的船首最先沉入大海。由于一次又一次被冰山边缘刺透,船首上出现一些孔洞,现在仍清晰可见。随着一声巨响,船首落在海床 上。船首的外形在设计上允许“泰坦尼克”号在海面上平滑前行,沉入大海时,流线型船首前端首先撞到海床。

  与船首相比,船尾则是另一种情况。由于“泰坦尼克”号在中间发生断裂,船首底部撕裂,大量海水灌入。这也就意味着船尾下沉过程更为激烈。快速下沉时,海水的疯狂涌入冲毁了所有地板,内部结构和设施相继被毁。快速下沉和海水的强大冲击力对“泰坦尼克”号形成“开塞钻效应”,导致钢板撕裂,整个船身扭曲变形,与最初的模样形成巨大反差

  随着相关影片的上映以及从船舱内找到的遗物在世界各地展出,“泰坦尼克”号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这艘静静躺在海底12415英尺(约合3784米)的沉船也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名气最大的一艘船。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踏上处女航,驶往纽约。“泰坦尼克”号堪称当时最豪华的邮轮,专为富人打造,里面的餐厅极为考究,同时还建有土耳其风格的浴室,供富人享用。尽管在内部装潢方面煞费苦心,让“泰坦尼克”号成为豪华邮轮的典范,但这艘邮轮的建造者所采用的技术不足以让“泰坦尼克”号及时避开可怕的冰山,最终酿成惨剧。当时,一名嘹望员发现了冰山,立即通知值班人员。不过,由于身躯过于庞大,“泰坦尼克”号无法及时避让,最后撞上冰山。猛烈的撞击撕裂了右舷,16个水密室中有5个灌入海水。专家们表示,如果正面撞上冰山,“泰坦尼克”号还有幸存的机会,但历史没有如果。

  撞上冰山2小时40分钟后,裂成两半的“泰坦尼克”号最后沉入大西洋。在这近3个小时时间里,“泰坦尼克”号上一片混乱,工程师检查受损情况,船员组织撤离行动,乘客则纷纷涌向救生艇。当时,“泰坦尼克”号上的救生艇数量只有法律规定的一半,也就是说,只有一半乘客能够登艇。混乱中,一些救生艇只装了一半乘客便离开“泰坦尼克”号,致使很多本能获救的人遇难。“泰坦尼克”号发生海难后,与救生艇有关的规定发生巨大变化,这也是“泰坦尼克”号留下后人的一个最宝贵的遗产。

  好莱坞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对“泰坦尼克”号产生浓厚兴趣,自1985年发现以来,他曾经33次潜入海底,对这艘沉船进行勘察。根据重现“泰坦尼克”号事故的模型,右舷被冰山撕裂后灌入海水,很快,船首开始下沉。随着船首的下沉,船尾逐渐离开水面,高高翘起,推进器整个暴露在外。在达到一定程度后,船身裂成两半,船首和船尾相继沉入大西洋。(秋凌)

相关阅读

  百年回顾泰坦尼克号惨剧 细数六位没上船的名人

  泰坦尼克号沉没或另有隐情:月亮引发大海潮所致

  泰坦尼克最后午餐菜单将拍卖 有望十万英镑成交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机械水母”在水中可以像真正的水母一样伸缩游动。
“机械水母”在水中可以像真正的水母一样伸缩游动。
水母游动的动作简单有效,因此这可以作为水下机器人的理想模型。
水母游动的动作简单有效,因此这可以作为水下机器人的理想模型。
为了模拟水母的运动机制,机器人必须要使用有形状记忆能力的合金。
为了模拟水母的运动机制,机器人必须要使用有形状记忆能力的合金。
目前机械水母可以同时伸缩8节身体。
目前机械水母可以同时伸缩8节身体。
这是第一个采用外部氢作为燃料来源的水下机器人。
这是第一个采用外部氢作为燃料来源的水下机器人。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工程师约纳斯-塔德塞等人近日在美国海军研究所的赞助和支持下,发明了一种氢气动力水母机器人--“机械水母”,这种神奇的机器人在水中可以像真正的水母一样游动。目前,机械水母仍处于研发早期阶段,但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机器人最终将可应用于水下营救作业。

  塔德塞等人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智能材料与结构》杂志之上。塔德塞介绍说,水母游动的动作简单有效,因此这可以作为水下机器人的理想模型。此外,机械水母以氢作为燃料,从理论上讲,它的能量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塔德塞表示,“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采用外部氢气作为燃料来源的水下机器人。”

  人造“肌肉”

  水母是利用其伞状体内部的环肌进行移动的。当它们收缩时,伞膜将水母的身体关闭于其中,并排出水流,从而推动身体向前移动。当肌肉放松时,伞膜又会恢复原来的形状。为了模拟水母的运动机制,机器人必须要使用有形状记忆能力的合金,也就是说所使用的材料能够记住原始形状。然后,再将这些材料包装于碳纳米管中,并涂上一层铂黑粉。

  机械水母的动力来自于水中的氧和氢以及表面的铂之间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机械水母的人造“肌肉”上,使其达到伸缩变形的目的。这就意味着机械水母可以从其周围的水中获得再生燃料,而不是仅仅依靠有限的电池能量。研究团队认为,机械水母的能量应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目前,这个机械水母可以同时伸缩8节身体。研究人员正在考虑如何改进,以更方便的方式单独控制每一节身体。如果能够找到解决方案,那么改进版的机械水母活动将更加灵活。

  这项研究由美国海军研究所提供赞助和支持。他们希望这项发明将能够应用于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中。(彬彬)


相关阅读

  美公司推水母尸体灯具 白天吸收光线夜间可释放

  美国海军研制仿生机器水母 在水中自如伸缩游动

  全球海域水母疯狂繁殖 海洋恐回到水母统治时代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谷类食物营养丰富

  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改变血液中某些神经递质的浓度水平。所谓的神经递质,是一些可以携带一定身体信息的化学“信使”,它们来往于神经细胞之间,传递各种各样的情绪信息。当身体摄入一些营养素之后,通过加工,可以形成相应的神经递质,从而影响它们在体内的浓度水平,最终影响人们的情绪。

  “开心”食物赶走抑郁

  如果在你为工作而抓狂的时候,或是陷入抑郁情绪中,以下食物,可能会有帮助。

  全谷类食物:全麦面包、红薯、糙米、胚芽米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可以维护神经系统稳定,增加能量的代谢。

  蔬菜水果:据研究,蔬菜、水果中所含有的丰富维生素、植物化学物质能改善大脑化学特性,使大脑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海鱼:例如鲑鱼、金枪鱼、沙丁鱼等,含有一些对改善情绪有益的脂肪酸,特别是Ω3脂肪酸,能阻断神经传导路径,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使人的心理焦虑减轻。

  “不良”食物败坏心情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千万别选择以下败坏情绪的食物,否则它可能让你更增烦恼。

  油炸食物:油炸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肠胃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消化,使本应供应大脑的血液转而供向消化系统,导致大脑反应变慢,注意力无法集中。

  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血液内的胆固醇增高,令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支持,人就容易感到疲劳、困倦,提不起精神。

  高糖食物:糖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时,会产生丙酮酸和乳酸等代谢物,这些废物靠含维生素B1的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然后排出体外。一旦维生素B1不足,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将积蓄在人体内。如果在脑组织中积蓄过多,会使人的情绪出现莫名其妙的恼怒、冲动任性等坏情绪。

  提神食物好坏参半

  以下这些食物少量摄入时,有助于集中精神;可一旦过量,就会过犹不及。

  精蛋白食物:牛奶、鸡蛋、鱼类、贝类以及瘦肉等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之一的酪氨酸是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前体,可提高此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进而增加警觉水平,使人处于比较主动的情绪中。但另一方面,动物蛋白中的其他氨基酸会阻碍色氨酸进入大脑。脑中的色氨酸含量过低,会导致人有忧虑和好斗的倾向。

  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可以增加你的警觉性和注意力。但咖啡因只会在人体的神经临界点起作用,过了临界点,人就会因为兴奋过度而无法维持正常思维。

  酒精:每天一杯红酒或啤酒会让你的心情得到放松,并且也有助于减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但千万不要贪杯。过量的酒精会刺激人的神经,导致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

  相关阅读

  必须警惕的12种常见食物 食用错误部位堪比毒药

  必须警惕的12种常见食物 食用错误部位堪比毒药

  血清素控制理智与愤怒 日常食物竟决定个人性格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借助这对碳纤维板,潜水员可以在水面之下25英尺(约合7.6米)深的水中快速翱翔。
借助这对碳纤维板,潜水员可以在水面之下25英尺(约合7.6米)深的水中快速翱翔。
这种奇特的“水下滑翔翼”由碳纤维制成,通过水面之上的高速游艇牵引。
这种奇特的“水下滑翔翼”由碳纤维制成,通过水面之上的高速游艇牵引。
“水下滑翔翼”的发明者为挪威人西蒙-席维尔特森。
“水下滑翔翼”的发明者为挪威人西蒙-席维尔特森。
“水下滑翔翼”速度可达到当今世界级游泳运动员最高记录的两到三倍。
“水下滑翔翼”速度可达到当今世界级游泳运动员最高记录的两到三倍。
经过一年多的改进和测试,“水下滑翔翼”模型已经开始在全球在线销售。
经过一年多的改进和测试,“水下滑翔翼”模型已经开始在全球在线销售。
席维尔特森希望“水下滑翔翼”能够尽早出现于更多的实体商店中。
席维尔特森希望“水下滑翔翼”能够尽早出现于更多的实体商店中。
借助“水下滑翔翼”在水中最佳飞行速度是2到3节(约合每小时3.7公里到5.6公里)。
借助“水下滑翔翼”在水中最佳飞行速度是2到3节(约合每小时3.7公里到5.6公里)。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名叫西蒙-席维尔特森的挪威人发明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飞行翼--“水下滑翔翼”。这种奇特的“水下滑翔翼”由碳纤维制成,通过水面之上的高速游艇牵引。在高速游艇的牵引下,佩戴这种“水下滑翔翼”的潜水员可以在水面之下25英尺(约合7.6米)深的水中快速翱翔,速度可达到当今世界级游泳运动员最高记录的两到三倍。

  “水下滑翔翼”由挪威人西蒙-席维尔特森于2010年夏天发明。当时,他正和家人在地中海度假。水面上的一块浮木激发了席维尔特森的灵感,他突发奇想,计划使用木头制作一个浮漂或翅膀,用来帮助自己在水中前进。

  很快,席维尔特森绘出了原型图纸。他在意大利一个商业中心购买了两块削平的木板,然后用一根橡胶软管将两块木板连接起来,这样就构成了“水下滑翔翼”的原型。经过一年多的改进和测试,“水下滑翔翼”模型已经开始在全球在线销售,在线销售价格大约为450英镑到570英镑。

  席维尔特森的堂弟马特斯-威斯特加德也参与了这项发明。威斯特加德介绍说,“我不是一个擅长潜水的人,但是使用了这种水下滑翔翼之后,我已经可以在水下飞行1分30秒。泰国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你在水中飞行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鱼类和海龟,甚至还有鲨鱼。我们发现在水中最佳飞行速度是2到3节(约合每小时3.7公里到5.6公里),但是你最快可以达到7节(约合每小时13公里)。当然,面具压力会因此变大。”(彬彬)

  相关阅读

  水下摄影师遭遇虎鲨袭击 大难不死顺利逃生(图)

  组图-意大利水警拍摄 科斯塔康科迪亚号水下照

  多米尼加发现灭绝动物化石 水下洞穴藏千年隐秘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设计师欲设计喜马拉雅水塔

  喜马拉雅水塔并不只是2012摩天大楼大赛的获胜者,它还是气候变化造成这座世界最高山脉的冰川融化引起的迫在眉睫的水管理问题的一种有远见的解决方案

  据国外媒体报道,喜马拉雅水塔并不只是2012摩天大楼大赛的获胜者,它还是气候变化造成这座世界最高山脉的冰川融化引起的迫在眉睫的水管理问题的一种有远见的解决方案。如果进行大量复制,这种创新性水塔有一天将能确保为后代子孙提供稳定的淡水供应。

  清洁水源大灾难

  一想到“喜马拉雅”,脑海里立刻会浮现连绵的山脉和冰川。而由冰川以融水的形式提供的赋予生命的水源并未立刻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喜马拉雅地区有大约5.5万座冰川,拥有的水资源占世界淡水资源的40%,它们是世界7大重要河流的主要水源,并有数亿人依靠它们生存。几百万年来,当地的水文循环通常都是一个自延续机制。

  然而,最近喜马拉雅冰川(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冰川)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正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消退。据一些研究预测,今后的半个世纪从这座山脉流下的水流将会显著减小,而冰川也将在2162年彻底消失不见。虽然逆转、阻止或者放慢全球变暖的进程可能还是我们当前的能力无法达到的,但事实上适应未来这里的现实是我们能够做到的,而不是一种选择,因为不做我们就将等死。适应环境是人类最擅长的一点,我们从非洲雨林被绿草如茵的开阔大草原所替代开始,就一直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可持续的顶级利用

  据一些研究预测,今后的半个世纪从这座山脉流下的水流将会显著减小,而冰川也将在2162年彻底消失不见。

  考虑到喜马拉雅冰川的消退以及它们的水管理能力的丧失,显然需要一些替代策略。中国设计师、工程师郑志(Zhi Zheng)、赵洪川(Hongchuan Zhao)和宋东柏(Dongbai Song)已经提议把人类科学独创性与可持续未来的实用和可预见性版本相结合。喜马拉雅水塔给2012摩天大楼大赛的评审团留下了深刻印象,由郑志、赵洪川和宋东柏组成的科研组获得了第一名。这项已有6年历史的竞赛的意图是“发现年轻天才,他们的想法将会改变我们对建筑及其与自然和建筑环境的关系的理解”。虽然喜马拉雅水塔自身并不是一座摩天大楼,但是它非常高:每座塔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之间的预期温差,对它作为储水和疏散水的装置的功能至关重要。就像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本身,这些塔将在顶部储存冰,在底部储存水。

  喜马拉雅水塔的选址

  该提议设想把一系列水塔健在当前被正在不断消退的冰川占领的喜马拉雅地区。该设计结合中央通风孔,冷空气进入后,与整体冷却设备一起冷冻水,并把它储存在位于雪线以上的4个柱形结构内。在夏季季风期,这些水塔会通过坚固的支撑性基部吸收水分。就像天然植物一样,被吸收的水用来巩固该塔的供水功能,与此同时,过剩的水会被“扣押”下来,避免下游低洼地发生洪水。从水塔的基部穿过的一个创新性的网状水疏散管道,将会在这里合并空间,形成铁路,方便人和货物从该地通过。如果能建设足够数量的这种水塔,它们通过人造方式在取代高山冰川的天然水管理功能方面将会起很大作用。一旦建设完成,喜马拉雅水塔就能利用降雨、降雪、阳光和风等自然环境推动它们的操作,尽量减少它们的生态足印。

  冰雪大厦

  作为一项设计研究,喜马拉雅水塔适当掩饰了一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工程学挑战,比如建设、操作和资金问题,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需要考虑一座水塔的实际建设过程、它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还要考虑当前大部分喜马拉雅地区人口稀少,相对无污染,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奇迹等问题。现在要在从阿富汗到中国西部地区的这片非常辽阔的高海拔地区建设几十,甚至是几百座喜马拉雅水塔,你想过这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吗?人和建筑材料可以用卡车或者空运到建筑工地,但是谁会为此买单,什么时候买单?可以确定,建设这种水塔的费用将像塔本身一样高。

  最终,与不行动相比,钱和脏乱可能算不得什么。没有冰川储存和逐渐把水分散到周围的洼地,在那里工作和耕作的超过几十亿人的生命将会受到每年反复出现的洪水和干旱的威胁。未来几个世纪的生活成本和维持生计的费用,将会远远超过在未来几十年建设喜马拉雅水塔网的费用。(孝文)

  相关阅读

  年轻摄影师独创喜马拉雅 耐心等待拍壮观银河系 

  卫星图像比较发现 喜马拉雅山超七成冰川在萎缩

  喜马拉雅洞穴现千年人类遗骸 或属未知死亡仪式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我们能给自己超级视力、超级力量和超级速度吗?科幻小说被以机器装置强化人体的主题弄得连七八糟。在20世纪70年底的经典电视连续剧《无敌金刚》中,主角宇航员史蒂文-奥斯丁在一场试飞事故中受伤严重。他成了濒死之人,但是正如这个标题所描述的,科学家能够拯救他。

  “先生,我们能够改造他,而且我们有这种技术。我们能够制造世界上第一个仿生人。史蒂文-奥斯丁就将是那个人,比他以前更好、更强壮、更快速。”他升级的部分包括一只拥有变焦和红外视线功能的眼睛,能够与小汽车赛跑的仿生学双腿和一只拥有推土机力量的胳膊。

  与此同时,当我们一直在研制仿生学身体部件的时候,仿生学正在真实世界中转变着角色。人造心脏植入胸部能够维持病人存活,直到进行一场器官移植手术。人工耳蜗帮助那些曾经耳聋的人恢复听力。仿生学眼睛给予盲人视力,而一系列的手、手臂和腿正在恢复人们失去的运动能力。但是重点是保持人们存活或者修复失去的人体功能。那么有可能提高能力会怎么样呢,什么是人体机能增进呢?一个无敌金刚曾经被创造过吗?

  西雅图预见分析师理查德说:“首先将花费比六百万更多的钱,但是有许多进行中的技术都非常接近于现实。”他说:“我看到了力量,当然,我想说的是相当于他拥有的仿生手臂,那种力量当然会随着时间而成为现实。他拥有仿生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方式而且用于修复视力的视网膜植入剂有了发展。我确定随着时间推移,那种技术将带来进一步的能力。

  无论如何,以60英里每小时(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奔跑会怎样?他说:“从物理学上讲,这显然是可行的;实际上,考虑到其中的难度我真的很怀疑。”两足运动不是为那种奔跑速度设计的。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移动显然更有效率。我不清楚克服60英里每小时的奔跑速度的困难后是否有足够的收益。我完全相信非常认真的增强和扩张的能力将被人类用于公众而且肯定是军用水准。

  在力量、耐力和感知能力方面都有着重大进展,所有的这些必然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实现,人类机能增强的挑战之一就是人体仍然相当脆弱。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很容易受伤,从准备晚餐到踢足球。或许可以附加一条有着能够举起小汽车的仿生手臂,然而事实上这样做会将身体的其它部分致残,以60英里每小时奔跑时摔倒同样也能受伤。

  目前的替换身体部分的仿生学部件能够模仿人体功能,但是在进入一个机能增强的时代之前需要巨大的技术发展。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的安德鲁-桑德伯格博士告诉BBC记者说:“我确实认为很容易的改造人体并进入无敌金刚状态是可能实现的。”在接下来的十年,他认为这个领域将达到“相当棒的修复学”水准,但是随后将开始比原始部件更加优良的水准。

  他说:“我认为本世纪中期,如果周围没有出现许多的移植物和功能增强现象我会相当惊讶。”他的观点包括感知机能增强、以红外线实现或者紫外线增强我们感官的方法或者增强听力。他认为有一天配备人造视网膜的盲人将不仅获得视野,而且就像一部智能手机一样,一系列的应用程序将浮现出来让他记录、变焦和增强真实性。他说:“最终你会达到一种程度,能够开始做一些普通人不能够做的事情。”

  在准备韦尔科姆收藏馆超人展览的艾米丽-萨金特辩论说:“很可能当我们有点担心科幻小说的最终结局的时候,我们平静的接受了它的版本。”她引用介绍试管授精的例子,一开始让人非常的紧张,而很快我们就变得习以为常。

  谢菲尔德大学的诺尔-沙基教授不认为机制增强将永久流行:“你获得了相当完美的腿和手臂;我不确定人们是否想要附加其它的东西。我认为很可能人道主义将对其进行回击,我一点也不想增强能力,我是个人类,我喜欢做一个人。”

  不管怎样,他能理解增强能力来自于外骨骼,从根本上说就是机器人装备。这已经唤醒了人们想要像《惊奇漫画》中的超级英雄钢铁侠一样飞行的想法,但是一些装置已经在制作当中。日本Cyberdyne公司已经研制了一种名为Hal的装备,它能通过接收神经中的电信号并转换成为装备的指令来帮助不能行走的人们恢复行走能力。

  沙基教授的其它观点是通过思维控制的装置,但这并不是人体的一部分。他说:“如果我想要一个真正强壮的手臂,但不想把它连接到我的身体上,最好就是它就在我的身边跟随我的移动完成我想做的事情。我想你可能会看到。因此我能想象,比如说未来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穿着这些连带着工具的外骨骼装置,不需要按按钮什么的就能够完成他们想做的工作。”那么他认为存在一个无敌金刚吗?他说:“我认为,不存在史蒂夫-奥斯丁,但是换句话说,我不能排除他出现的可能。”(过客/编译)

  相关阅读

  美国海军研制仿生机器水母 在水中自如伸缩游动

  英推出史上功能最强仿生手 造型逼真可美甲(图)

  直击-能说会唱 日本科学家研制仿生喉咙机器人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纽约Atelier DNA设计公司最新提出了一种“风力茎杆”

  据国外媒体报道,传统风力涡轮叶片存在很大的噪音,有时蝙蝠和鸟类会意外撞击导致死亡,甚至还存在着一些风力涡轮机设置地点只有微风而已,无法实现风力发电。目前,美国纽约Atelier DNA设计公司最新提出了一种“风力茎杆”,当风流吹拂这些“茎杆”产生波浪状弯曲时就会发电。

  设计师计划将这一风力设计应用于马斯达尔城,这是在阿拉伯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市郊区建造的一个2.3平方英里,没有汽车的区域。据悉,Atelier DNA设计公司的“风力茎杆”获得了大地艺术发电机设计竞赛第二名,这项设计大赛旨在遵循国际条款规定为马斯达尔城设计最好的发电方式产生再生能源。

  这项最新设计需要1203根“风力茎杆”,每根茎杆高60米,带有一个直径11-22米混凝土底基,风力茎杆最顶端直径仅5厘米。它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使用树脂进行加固,茎杆状碳纤维底部直径大约是0.33米。每根茎杆都包含着电极和压电材料制成陶瓷盘的交替层,当受到压力时将产生电流。对于风力茎杆而言,当风力茎杆受到摇摆风流的压缩作用,进而形成电流。

  Atelier DNA公司合伙人达里奥-努涅斯-阿梅尼(Darío Núñez-Ameni)解释称,这项设计理念是试着发现自然界中可产生能量的动力模式。

  依据马斯达尔城的提议,风力茎杆农场将跨越28万平方英尺,基于粗略的评估,阿梅尼称,风力茎杆农场的电能输出量相当于覆盖在相同面积的传统风力发电系统。我们的风力发电系统非常有效,并不存在类似传统风力漩涡机机械系统的摩擦损耗。

  每个风力茎杆的设置都会有些不同,会稍有倾斜从而使雨水进入两个混凝底基之间,有助于野生植物的生长。这样的风力茎杆装置可以安装在公园绿地,同时可以作为技术用途。每个风力茎杆包含着一个扭矩发电机,使用缓冲器可将获得的动能转换成为能量。

  风力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因此阿梅尼称在风力茎杆下方的两个较大隔舱可以像电池一样存储能量,这项技术基于现有水力发电抽水蓄能系统。水在顶端隔舱将流经穿过涡轮至较低的隔舱,释放存储的能量直至风流再次启动。

  每个风力茎杆顶端都有一个LED灯,当风流吹拂时就会发亮,当处于强风流状态下将变得更加明亮。Atelier DNA公司预计风力茎杆将表现得更加自然,在空中风流吹拂下振动。

  阿梅尼说:“风力茎杆是完全静音的,模拟图像显示它颇似一片麦田(微博)或者是沼泽中的芦苇。我们希望人们的生活地点更接近风力茎杆发电场,它会让人们产生漫步于田间,尤其是在夜晚,与风力茎杆相伴着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星空美景。”(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意开发出高空风筝风力发电机 发电稳定成本低廉

  探秘星系中的诡异黑洞 如同超级宇宙发电机(图)

  美国研究风力发电机尾流影响 改进设计提高效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走失的长城

  常住北京的英国人、长城学者和保护者威廉·林赛,近期率领一支由多国学者组成的探险考察队,考察了迷失于蒙古国境内,位于黑色戈壁滩腹地的“中国长城”。这座鲜为人知的长城终于浮出水面。

  海啸

  海啸的科学机理已有透彻研究,却有个即便最杰出的科学家也徒呼奈何的难题:世界上的沿海地带处处有根深蒂固的人类文明,难道可以因这难料的灾祸,便移走整座城市吗?

  漂泊的巨石

  有些巨大的天然石块会出现在它们不该在的地方:森林、草原、山巅——还有闹市。它们是许多年前不经意裹挟在冰川中远航的旅者,如今却成为人造环境中的奇景。

  犀牛战争

  对死亡的恐惧总能让人做出疯狂的事情,人类为了保全自己的健康与性命,便可心安理得地对其他物种进行杀戮和戕害,行为令人发指。亚洲古方中认为将犀牛角研磨成粉服下能够起到滋补作用,甚至有传言称其对癌症具有治疗效果,于是,屠杀犀牛、锯获犀角的暴利行业应运而生。在人类追杀与侵占栖息地的攻势下,野外犀牛生存日益艰难,仅去年一年,就有两个犀牛亚种彻底从地球上消失。

  阿拉伯海中珍宝

  阿拉伯海洋世界风光如童话般旖旎,这里的宝藏历数不尽,这里的悠久历史与传奇一千零一个夜晚也讲述不完。然而近年来,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过度捕捞、油气田开发、工业污染、浚挖海床和大规模的海岸改造导致水质下降、毒海藻加速生长,令海洋生态系统危在旦夕。

  相关阅读

  2012年02月号<华夏地理>杂志 解开达芬奇密码

  2012年01月号<华夏地理>杂志:双胞胎启示录

  2011年12月号<华夏地理>杂志:南海夺宝大战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酷似外星世界的北极冰洞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些精美的照片显示微妙的透明冰柱和外星球异域水晶结构,仿佛是另一颗星球上深太空探测器所拍摄的美妙景象,或者像是北极冰层以下潜艇所拍摄的神秘冰晶世界。

  但事实上这是55岁俄罗斯业余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他仅是将头伸入冰冻河流中的冰洞中,拍摄下水面以下冰层的奇妙景象。水下简单的冰层赋予这些照片不同寻常的意义。

  这些照片是55岁摄影师尤里-奥奇尼科伊潜入俄罗斯Leningradskaya州东部一个冰冻河流中拍摄的,照片中呈现出令人惊奇的多彩世界——闪闪发光的冰锥和闪烁的雪花。

  每年冬季都使蒂安克萨河结冰,执着于摄影艺术的奥奇尼科伊在这个结冰河流中发现了一个多层冰晶世界,它是河面冰层以下与流动水层之间三分之二英尺深的间隙空间。

  奥奇尼科伊并没有非常骄傲地炫耀自己完全意外地拍摄到这个奇妙的水下冰晶世界,据称,是他的儿子让他产生拍摄的灵感,当他的儿子将脚伸入冰冻的河水中,他突然意识到冬季河流冰层之下或存在着一个神秘奇特的世界。

  之后奥奇尼科伊在冰面上凿了一个特殊的冰洞,手执相机头部伸入这个冰洞进行拍摄。他说:“由于冰面以下的这个间隙空间很小,将头伸入其中是很困难的,我勉强能将头部和相机塞入其中。当然,冰层之下也存在着水流,但这条河流并不深,我不必为此而担心自己的安全。这种拍摄体验是非常奇特的,此前我从未看到过类似的景象。”(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百名中国富豪热衷海外狩猎 五十万可猎杀北极熊

  世界气象组织称 欧亚寒潮源于北极涛动变化(图)

  直击-北极的艰苦生活 熊妈妈带孩子冰雪中艰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在太空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这块海藻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南极洲附近漂浮着一大块绿藻,在太空中都能非常清晰的看见,这立即引起了科学界的注意。

  据悉这块绿藻面积长达200公里,宽100公里,科学家认为这是有史以来繁殖速度最快的海藻,它的繁殖也造成了磷虾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狂潮,进而吸引了企鹅、海豹和鲸鱼的光临,这片海藻已经完全改变了该海域的生态结构。

  澳大利亚科学家通过对卫星拍摄图片的分析认为,导致海藻疯狂生长的原因是水中铁含量的增加,而铁含量的增加则因强烈的夏季海风将崩塌的冰块吹入海里融化所致。来自澳大利亚南极局的研究院马克-柯伦研究员在接受ABC电台采访时说:“虽然南极冰块中的铁含量非常低,但是这足够令海藻疯狂生长了。”

  据美国宇航局卫星的拍摄显示,海藻已经在海面漂浮了约三个星期了,它距离南极大陆至少400公里,它很有可能会自然消失,预计不会给地球带来太多负面的影响。

  另一位科学家简-里瑟尔博士认为,这是个很显著的自燃事件,在南极海域,铁含量的稀缺限制了生物的生长,而一旦水中铁含量增加,夏季的南极海域又有充足阳光,水温升高,可谓万事俱备,自然海藻就疯狂繁殖了。(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南美洲海面出现壮观美景 8字状美丽海藻群亮相

  海藻有望成未来生物燃料 避免争夺淡水资源(图)

  海藻提取基因让老鼠重见光明 或将造福失明人士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3 页,共 10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