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他们研发出一种基于“电阻性记忆体”的新型存储设备,与现在广泛使用的闪存相比,耗电量更低,而存取速度要快上一百倍。

  电阻性记忆体的基础是忆阻材料,这种材料的特殊性在于,在外加电压时其电阻会发生变化,随后即使取消外加电压,它也能“记住”这个电阻值。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存储设备与现有闪存相比更快更节能,是业界近来的研发热点。但以前开发出的这种存储设备只能在高度真空环境中运行。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日前在《应用物理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可用硅的氧化物制作一种新的忆阻材料,相应存储设备可在常规环境下运行,因此应用价值大大提高。

  研究人员安东尼·凯尼恩说,这种新型存储设备的能耗只有闪存的约千分之一,而其存取速度是闪存的一百倍以上。

  据介绍,这项成果与科学史上许多发现一样都是源于意外。研究人员最开始是在用硅氧化物制作发光二极管,但在实验过程中出了故障,发现所用材料的电学性质变得不稳定了,检查之后发现它们电阻在变化,原因是已经变成了忆阻材料,于是正好把它们转用于研发新型存储设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使用“网页等级”的相同运算法则扫描人体“网络”,查找可揭晓癌症扩散的重要生物标记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谷歌搜索引擎基于特殊的运算法则可以搜寻数十亿个网页,将搜索到的网页信息按照一定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目前,德国德雷斯顿科技大学研究人员使用“网页等级”的相同运算法则扫描人体“网络”,查找可揭晓癌症扩散的重要生物标记。

  这项研究有望很快鉴别癌细胞蛋白质,进而评估癌症扩散程度,帮助医生确定是否提供化学性治疗。

  研究人员修改了谷歌搜索引擎的运算法则,用于发现新的癌症生物标记,这些生物标记通常是指癌细胞产生的分子结构。

  生物标记有助于探测体液中是否存在癌细胞,以及人体组织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者活体组织切片。

  研究人员需要排列分析人体内2万多种蛋白质,并从中发现胰腺癌有关的基因关联性。但是到目前为止,发现这些生物标记是非常困难,并且耗费很多时间,生物标记的差异性可显现所有不同类型的癌症,甚至同一种癌症也具有多样性变化。

  研究人员决定采用谷歌搜寻数十亿个网页信息的搜索方法,从超链接网页至信息结论,之后再反馈至谷歌网站。这与人体组织具有类似性,人体细胞的所有蛋白质均通过人体物理交互网络连接在一起。

  研究结果显示可以发现一种帮助诊断特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恶性胰腺癌,目前研究人员在德雷斯顿市RESprotect生物科技公司正在临床测试一种胰腺癌药物。(卡麦拉)

  相关阅读

  "谷歌僵尸地图"横空出世 助幸存者僵尸末日生存

  谷歌推出全新技术眼镜 内嵌导航和视频聊天功能

  谷歌地图发现美秘密基地 荒漠中隐藏无人机跑道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英国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情出轨 

  据外媒报道,一项调查显示,英国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情出轨。抽样调查发现,出轨的女性平均有2.3个情人,而男性仅有1.8个。

  调查称,英国女性发生婚外情的平均时间为婚后5年,而男性通常为婚后6年,在年龄上女性也比男性要更早,女性为37岁,而男性为42岁。

  该调查还显示,男性发生婚外情主要是因为性冲动、厌倦婚姻以及被爱情所欺骗,女性则主要是为了寻求情感的满足和寻找生活的浪漫,而发生婚外情的人,76%的女性和67%的男性都宣称依然爱着自己的伴侣。

  相关阅读

  研究证情人节须大声说出爱 以短讯表白最不浪漫

  研究证实情人眼里出西施 多数情侣忽略对方缺点

  "羊鹿恋"有情人终成眷属 动物园为旷世奇恋完婚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其实一直希望与当代艺术这个系统保持距离。 本报记者郭杨摄

本报记者张润芝发自北京

当代艺术家徐冰的《天书》至今仍然给人们深刻的印象:那些看似汉字的笔画组合,其实每个都不是汉字,作品好像可以阅读,但是无法进入。

今年,徐冰将自己的另一个作品《地书》出版成为一本书。《天书》都是再创造,《地书》却是只搜集没有创造,全部是符号、网络表情组合而成的。《天书》是看似可以读其实无法阅读的,《地书》则是看似混乱却真的在讲故事的,100多页的书里却没有一个传统文字——徐冰用符号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白领的24小时。无论身处哪种文化背景,讲何种语言,只要是有当代生活经验的人,就可以读懂这本书。

看起来很“90后”

《地书》的创意来自十年前。徐冰有一次看到口香糖上的小图标,发现这些图标其实讲了一个故事:“用这五个标志可以讲一个故事,那一定可以用成千上万的标志讲一个长篇小说出来,这在逻辑上是一定的。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有野心,一定要写一本书,这本书没有传统文字,什么人都可以阅读,包括文盲,这个时候知识人和一般人的区别就被拉平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徐冰和助手们开始搜集全球的符号,整个过程已经花了十年:“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把不同的符号进行比较,找到这个符号的共同之处。比如说咖啡这个标志有好几百种,这好几百种之间,经过比较我们会发现里面有共同的部分,这个共同的部分就是咖啡这个标志最核心的、最可认知的、最可靠的一种视觉的信息。到后面这个书在整理的过程中成为比较标准化的,类似符号和文字性的东西。”他尤其强调自己的工作是搜集不是创造:“这些符号是生活中的人们创造的,我不创造,我只搜集、整理、规范化。”2005年徐冰开始在德国做《地书》的展览。这一次出版的《地书》则是一个白领的24小时经历的所有过程,整本书翻译成文字有一万五千多字。

搜集符号的过程中,徐冰对“读图时代”来势汹汹更有体会:“有很多领域已经在普遍使用符号的表达,比如说给病人看病、弱智孩子的教育。奥巴马团队里,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把信息转换成图像给他看,因为奥巴马要看的太多太累,要转换成图像比较便捷。我在台湾做展览,有个女孩的工作就是在讲演的时候画图的,转换讲话内容。符号其实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徐冰做《地书》的思路,现在看来和网上流行的表达方式很接近:用符号和网络表情表示一个事件的进展,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网络表情公交图、网络表情说泰坦尼克号这种网友原创的小玩意。甚至有人翻开《地书》会觉得:“这不就是90后吗?”书中出现的很多符号,年轻人会觉得很熟悉,例如兔子耳朵的手机套、北京地铁的标志、亚马逊的快递包裹。有人很快读进去了,有人觉得完全看不懂。徐冰觉得,看懂与否不取决于教育程度的高低,而取决于对当代生活的了解:“《地书》的这种语言,原则上来讲它是不需要学习的,它重新界定了文化的范围。对《地书》阅读的能力不取决于你属于哪个文化范围和教育程度高低,它只取决于这个人是否介入当代生活,取决于你介入当代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这个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新的概念。”

徐冰的探索也引起了研究领域的兴趣,香港科技大学一直希望和徐冰一起合作,搞一个工作室,带着学生和老师,围绕《地书》这个概念延伸出来的各个新领域做研究。

《地书》想表达未来的趋势

时代周报:为什么想到搜集符号来表达一个故事?

徐冰:首先说为什么有这些东西。大家都在企图超越传统文字,因为这个传统文字在全球化的交流和语境方式中受到了限制,反而符号组成了一些谁都可以读的象形的东西。

有了微博、手机,我们的语言一方面向文言的方面发展和转换,更短更简洁;另一方面就向符号化、视觉的、简洁的、方便的方式转换,包括我们见到很多的手语、表情图。最后年轻人连打字都不打了,做表演,拍一段视频,他女朋友也收到了,这些行为就向传统语言的不方便提出了挑战。

时代周报:我把这本书给不同的人看,感觉是小孩、女性特别能读进去,成人男性反而读不进去,理解不了。

徐冰:成人男性一定是有更强的概念定式,他们的思维应该是更理性更固定化。这里面也有想象力的问题,聪明的人,对事情有感觉的人,对《地书》的概念特别有感觉,读起来就更有兴趣。 其实对《地书》阅读的能力取决于你介入当代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没有网络经验的人不容易读懂这个文章,比如说一个教授,如果他不介入当代生活,他没法读这个书。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植物也“男女”有别

  据国外媒体报道,瑞士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中也进化出了性染色体剂量补偿(dosage compensation)的证据,他们是在白色剪秋罗属植物中发现的该现象。生物学上提到的剂量补偿,是指雌性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发生异固缩,失去转录活性,以保证了雌雄两性细胞中都只有一条X染色体保持遗传活性。

  白色剪秋罗属植物(白花蝇子草)与人类尽管具有不同的进化路径,但他们在某些方面的性状是相同的:性染色体都是XX/XY系统。在同一株植物上能同时发现许多不同的独立的雌花与雄花,这在以雌雄同体居多的高等植物中是非常罕见的。雄花具有与男性等同的X与Y染色体,雌花具有与女性一样的两条X染色体。

  在人类身上,这个染色体系统已经非常古老。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Y染色体已经退化,很难再具有基因遗传功能。进化学家假设这种Y染色体上基因及基因转录产物大量丢失的现象为剂量补偿平衡。这是在生物有机体中维持平衡的一个根本性的重要过程。

  在人类身上,女性的一条X染色体功能退化,因此男性的X染色体与女性剩下的一条X染色体能够产生等量的基因转录产物,即RNA或者蛋白质。但是,以果蝇属的果蝇是个外例,它雄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复制两遍,以平衡雌性上两条X染色体的表达的基因产物。

  X染色体的损耗

  这种剂量补偿现象也被发现于白色剪秋罗植物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克劳斯·赛普(Niklaus Zemp)与亚历克斯·威的曼(Niklaus Zemp),是生态植物遗传学教授,他们与里昂大学的研究者合作,在遗传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在植物身上证明了这一现象。男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复制活动越强烈,Y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也就越弱。因此,在缺乏Y染色体遗传信息的X染色体的补偿,能让雌雄植物的补偿剂量水平相同。威的曼说:“迄今为止,剂量补偿仅在动物较老的性染色体上发现”。这应该是1.5亿年前产生的。白色剪罗秋植物是迄今为止首次发现这种现象的植物。

  一个新的系统

  对于生物学家来说,这同样意味着剂量补偿在植物上仅在最近发生进化,不早于性染色体系统在有机体上的发现,它能够发展的非常快。威的曼估计发现于白色剪秋罗属植物的这个系统,仅有一万年的历史,从进化的观点来说还非常年轻。“但是,我们的发现预示着,一万年的时间,足够让剂量补偿系统重新演变”。

  对于这项研究,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通过最先进的测序技术,即所谓的下一代测序技术,分析了来自六个植物个体,约350亿个组件的基因代码。从而能让基因密码高速准确测定。

  剂量补偿与21三体综合症

  剂量补偿对生物体来说非常重要。例如,在人类卵子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分离。结果导致,分裂后的两个个卵细胞,1个仅有1条21号染色体,另外一个有3条。“生产过剩”也就体现在了这一条染色体的盈余上,从而导致了21三体综合症的发生。它是一种非常罕见,却又普遍存在的疾病。患者具有3条21染色体,正常人仅是2条。这条染色体基因产物的过量表达引发了一系列典型的症状。(编译:双螺旋)

  相关阅读

  Y染色体萎缩等于男性消亡? 新研究证明说法荒诞

  染色体端粒测试悄然兴起 你究竟还能活多久(图)

  中美研究人员发现"毛人"的秘密 一种染色体异常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南京先锋书店的一角,一位年轻女子正不好意思地站在台上,讲述恋爱的烦恼;台下,男性观众们七嘴八舌地为她支招,教她怎么谈恋爱……这是5月13日在吴迪新书《我知道你是怎么剩下的》签售现场发生的一幕。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来自上海的吴迪见识过许多大龄未婚女青年为恋爱苦恼的情状,她将之归因于当今一些年轻人“不会谈恋爱”,所以把“恋爱训练营”搬到了新书签售会上。

被动地“剩下”是因为不会主动

现场有女性读者表示,自己年龄比较大了,并不是主观上想成为剩女,却苦于一直没有能够找到合适的对象。吴迪认为,有一种可能是不会谈恋爱惹的祸,消极等待只会让你被动地“剩下”。许多女性觉得,追求异性是男人的事,女方只要等着被人追就行了。实际上,当今社会,如果不主动追求或者表达对于追求的渴望,将会很难获得别人的关心。

在现场,一名有恋爱烦恼的女生表示,自己年龄不小,也有些追求者,可是自己如果反过来主动,对方就被“吓跑了”。曾经有男生发消息问她是否单身,可当她回答“是”,并且请对方帮忙介绍的时候,对方突然默不作声了。两天后对方又发来消息,说希望继续交流,又被她莫名其妙地一口回绝了。吴迪说,这是因为不懂异性而做出的错误解读与反应。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目中无人”

“剩女们常常在问:优秀的男人在哪里?可是,她们又往往对自己身边的优秀男性视而不见。个中原因是一些未婚大龄女性‘目中无人’。”吴迪说,“我每次办讲座时都让剩女写下她们的择偶条件,每次都能写满一整面墙,她们几乎把所有形容人类美好的词儿都用上了。我想,如果哪个男人完全符合这些条件的话,这个男人一定不是人间所有。”

吴迪笑称,剩女们要好好分析一下,自己列出的条件到底能不能被地球上的某种生物同时具备:“要浪漫、幽默、性感、有魅力,要对自己以外的女人完全绝缘。”“要事业有成占据高位,又要有闲工夫在家陪我看电视。”“要恋家听话,会做家务,又要有胆识、魄力,能被依赖。”……这种自相矛盾的条件还有很多很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剩女接触过的男性实在太少,对男性的心理特征到生理结构都缺少了解。

恋爱可以适当早一些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吴迪建议年轻人恋爱也可以适当早一点。吴迪说,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都曾感受尴尬,上高中的时候老师和家长要求他们“不许早恋”,上大学的时候家长又要求“大学别谈恋爱,好好读书”,然后读研、读博或者忙于工作,转眼到了三十岁左右了,家长开始着急,忙着相亲,还不忘责备子女:“真没用,找对象都不会!”吴迪说,许多人的青春,就是这样被误掉了。

“一些年轻人现在觉得,一直没有谈过恋爱,现在对恋爱感到‘没意思’,觉得结婚‘没意思’。其实这种‘没意思’是一种病,是因为没有被爱情滋润的情感萎缩了。”吴迪说。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研究证每个人都能一眼区分出同性恋,即使他们没有明显的表现。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17日消息,第一印象说的是人通过与人的首次接触而根据自己的猜测做出对所见之人的判断,有人认为这很大程度上依靠人的主观臆断,其实并非完全如此,比如大多数人都有潜在的"同志识别能力",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为同性恋。

  据《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人都有一眼就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同性恋的能力,尤其是看女孩时,准确性更高。这种能力来源还无法解释,但它确确实实存在。

  研究者要求129名学生观看了96张不同男女的黑白照片,看每张照片的时间不超过1秒,而后要求学生们对照片中人物的性取向作出判断,结果有高达2/3的同学猜对了其中女性是否为同性恋,57%的同学猜对了其中男性是否为同性恋。当然在这次试验中,照片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去掉眼镜,不能化妆,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研究者乔舒亚-塔巴克(Joshua Tabak)说:"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人会有这种能力,但它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这种反应需要的时间还不到1秒,就好比人能立马分辨出一个人是男是女,是白人还是黑人一样。"

  当然,这种能力也并非人人都有,有些人没有这种瞬间分辨的能力,可能是他们或者他们的上一辈的生活环境里并没有同性恋这种概念。(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捷克惊现诡异史前墓穴 世界首位同性恋浮出水面

  稀有同性恋企鹅被强行分开 已成功找到异性伴侣

  伦敦举办大规模达芬奇画展 艺术大师或为同性恋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璇是我国早期著名的电影女演员,她一生共拍摄43部影片,她和阮玲玉、胡蝶曾被誉为当时的三大“影后”。可是,翻阅当年的报刊,周璇对于“影后”这个称号,并没有接受。

1941年,就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当时的《上海日报》公开刊登启事,进行“电影皇后”的选举,经过各界人士的投票,结果,栖身影坛和歌坛的“金嗓子”周璇,被推选为“影后”。

当周璇面对报纸上那醒目的大字,她觉得,做人要谨记“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荣誉过高,并不是好事。第二天,周璇在上海另外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内容是:

“顷阅报载,见某报主办1941年电影皇后选举揭晓广告内,附列贱名。顾璇性情淡泊,不尚荣利,平日除为公司摄片外,业余唯以读书消遣,对于外界情形极少接触。自问学识技能,均极有限,对于影后名称,绝难接受,并祈勿将影后二字涉及贱名,则不胜感荷。敬希亮鉴。此启。”

意思是说,周璇性情淡泊,不愿意做什么“影后”,希望以后不要将她的名字和“影后”连在一起。当时上海著名的电影周刊《中国影讯》对此评述道:

周璇小姐是决计不愿意加上一顶影后的宝冕,未免使《上海日报》非常扫兴。不过我们把那则启事分析起来,既不是“自我宣传”,也不是“言不由衷”,她说性情淡泊,的确她在女明星中,是一个好静的红星。

周璇拒受“影后”,一方面,看出其为人谦虚;另一方面,也不乏对自身安全的考虑。

当时,梅兰芳、胡蝶等人均受到日本人和汉奸的威胁。树大招风,自幼受到左翼人士的熏染的周璇,自然不愿去做不利于国家与民族的事情。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日本研究人员最新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东京湾海底泥土中的放射性铯活度已经增至去年8月份时的1.5倍至13倍。研究小组认为,这是由于河流泥沙中积累的放射性铯逐渐流入了东京湾造成的。

  福岛第一核电站去年3月发生核泄漏事故。今年4月初,近畿大学山崎秀夫教授率领的研究小组从荒川河口等东京湾内的3个地点采集了海底泥土。分析结果显示,海底深1米之内的泥土放射性铯活度达到每平方米7305至27213贝克勒尔,全都超过了去年8月20日时的水平(578至18242贝克勒尔)。

  而从海底到深6厘米的泥土中的放射性铯活度为每公斤泥土321至397贝克勒尔,也都超过了去年8月20日时的水平(75至320贝克勒尔)。

  不过,目前从东京湾的鱼类和贝类体内几乎没有检测出放射性铯。山崎秀夫认为,这是由于铯容易与泥土结合,所以比较难转移到鱼类和贝类体内。“如果能保持这个状况,应该不用担心对健康造成影响。”

  相关阅读

  日本研发智能宠物项圈 助主人掌握宠物健康状况

  日本研制新绿色省电能源 室温下可发出白色光芒

  日本关东地区龙卷风 或与偏西风蛇行等因素有关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多位指纹、掌纹等皮纹学研究专家12日相聚一堂展开研讨时指出,指纹技术是中国古代早于四大发明的另一项伟大发明,在中国广泛应用于各类契约文书约1000年后传到西方,以其简单、准确认定人的身份,引起了世界警察工作的一场革命。

由北京市东方科奥人类智力潜能研究所组织主办的首届皮纹学与认知能力相关研究研讨会当天在北京举行,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持平教授参与研讨时说,对指纹遗传的研究,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一种探索,中国古代先民早就对指纹开始研究和认识,《黄帝内经》上面就有过相关记载。

中国在唐代时国家的、民间的契约,法律就规定要加盖指纹——“按指为契”,并且已是相当普遍和成熟地应用,然后在1880年左右传到西方,引起英国、德国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当时全世界都缺少怎么认定人的身份的手段,没想到中国的指纹技术会如此简单、准确来区别出人与人的不同,第一步引入到警察工作,引起了世界警察的一场革命。

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赵向欣认为,关于指纹的研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新疆博物馆就藏有古代遗嘱、买卖人口、契约文书等摁指印的原件,这说明中国古人很早就运用到指纹技术了。

“皮纹学的核心是遗传学,是一个人体表征的遗传学表现”。从事遗传学和皮纹学研究40多年、中国遗传学会皮纹研究协作组创建者之一的李崇高教授被业内誉为中国“当代皮纹学泰斗”,他指出,所有染色体疾病都会产生皮纹有异常的表现,不要忽视皮纹的小异常,小异常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大的异常,这就是开展皮纹学研究的医学意义:染色体异常会导致产生皮纹异常,通过皮纹异常也可以反过来推断可能有染色体异常。

专家们在会上还特别强调,包括指纹技术在内的皮纹学研究与看手相算命行为有质的区别,两者绝不能混为一谈。刘持平称,现在的指纹遗传研究,只限于研究先天的遗传性状,而传统手相学虽然也是中国古代先民对指纹的一种探索,是在当时科技条件水平下的一种认识,里面搀杂着很多由于历史因素造成的非科学成分的东西,譬如手相学中提到官运、财运、桃花运等,它不是由遗传决定,也不能通过指纹确定,把它和指纹联系在一起,当然是无稽之谈。另外,现代指纹遗传研究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这也是和手相学的一个原则性区别。

赵向欣直接了当地指出,皮纹测试的科学依据是经过大量的统计数据抽取出来,对皮纹测试的研究中外都进行了很久,它和大街上算命的、看手相的完全“是两码事”。

“看手相与皮纹学的关系,同占星术与天文学的关系一样”。东方科奥人类智力潜能研究所所长翟桂鋆研究员称,皮纹学真正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医学、遗传学、体育、公安等工作领域,人类进化的变化信息都藏在皮纹中,随着人类皮纹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所有奥秘最终都将有望被揭开。刘持平说,指纹不亚于是人类自身的又一本“天书”,目前对指纹遗传的研究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未来任重而道远。

多年来一直从事指纹生物识别研究的邓国强博士则提醒说,利用指纹在生物识别方面具有唯一性、终身不变性、便捷性等3个最主要特征,指纹采集技术产品已经成熟,也肯定会走进千家万户,但指纹识别技术“一定不能成为某些商人牟取暴利的一个借口”。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第 5 页,共 8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