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1月14日 近日美国国家地理发布消息称,科学家发现了6种消失许久的海地青蛙物种,其中包括热腺体青蛙,伊斯帕尼奥拉皇冠青蛙、伊斯帕尼奥拉皇冠青蛙、莫扎特青蛙等。近年来海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以前多处森林茂盛的地区变成了农田、荒地等。
热腺体青蛙科学家在海地森林寻找消失很久的青蛙物种时,意外的遇到了濒临灭绝的热腺体青蛙,它长着一双不寻常的蓝宝石色的眼睛。在消失了近20年后,这个海地青蛙被国际保护组织(CI)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两栖动物专家小组的研究人员再次发现。
伊斯帕尼奥拉皇冠青蛙 栖息于高海拔雾林的伊斯帕尼奥拉皇冠青蛙自从1991年就消失,直到2010年10月拍摄到它的图片它才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这类青蛙长有皇冠状的小突起物,经常被发现存在于凤梨科植物或兰花中间,可能与繁殖有关。海地现存适合青蛙生存的原始森林已经不到2%,其中包括集中于奥特高地和拉赛尔山脉山区热带雨林的生态绿洲,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罗宾•摩尔和他的同事就是在拉塞尔山脉展开对消失已久的拉塞尔草蛙和其它物种的搜寻工作。
马卡亚穴居青蛙当科学家遇到马卡亚穴居青蛙时他们震惊了,不仅因为它自从1996年就消失不见,更是因为在奥特山地任何地方包括它们的发现地,都不曾有过它们的踪迹。这类青蛙大多藏于地下洞室,雌性青蛙一般在此产卵。
马卡亚青蛙这类马卡亚青蛙是世上最小的青蛙物种之一,它的栖居地也很有限,只存在于海地奥特山地西南部的马卡亚和佛尔曼顶峰的高海拔处(5575-7677英尺,即1700-2340米),很多海地人对这些森林地区都不熟悉。 “即使是海地人也表示没什么好保护的,因为这些森林遥远,人迹罕至。所以我希望能带回这些物种给他们看,这些(青蛙物种)不仅是属于你们的,它对整个人类都有重要意义。”
Ventriloqual 青蛙人们对海地的关注还停留在去年的地震,然而青蛙保护专家则强调当地的物种反映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平衡,这对海地人民来说一样至关重要,如果这些森林消失了,失去的不仅仅是这些珍惜的青蛙物种。
莫扎特青蛙莫扎特青蛙哨子般的叫声类似于某种音符,这启发了该青蛙的发现者布莱尔•赫奇斯以著名的作曲家为这个物种命名。“我们发现岛上很多地方都有这类青蛙,但也发现了大量的濒危物种。92%的海地两栖动物濒临灭绝,它们很可能是森林里最后的生存者。
被砍伐的山坡上孤立的一棵树海地奥特高地马卡亚生物圈保护区的防护带里,曾经茂密的森林坡现在只残存了一棵孤树。海地残存的森林也面临着威胁,海地人大肆砍伐森林以制造木炭-一种主要燃料来源,或者种植大豆类的庄稼,导致土壤贫瘠,形成了一种清理和种植的新的不可持续的循环。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12日晚,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喷出熔岩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1月14日消息,意大利埃特纳火山12日傍晚突然喷发,这座火山持续喷发了大约1小时,炙热熔岩映红了西西里岛的天空,距离这座火山仅12公里的麦洛村村民目睹了这一壮观场面。
烟尘升到半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埃特纳火山最近几个月开始活跃,据意大利国家火山地理研究所说,11日已经发现这座火山的火山脉动(volcanictremor)有所增强,并于12日达到峰值。随后火山脉动减弱,但当地时间12日下午9时30分埃特纳火山突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接着熔岩喷发溢出。
熔岩顺坡流下
12日夜,意大利国家火山地理研究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下午9时后不久,熔岩开始从火山口东侧溢出。虽然位于火山附近的西西里岛社区并没受到喷发威胁,但不能保证埃特纳火山的最新活动不会产生大量火山灰尘。该研究所的发言人说:“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烟尘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虽然这个月早些时候并没有熔岩溢出,但是当时埃特纳火山抛出很多大石块和大量烟尘。
埃特纳火山东南侧火山口发生喷发
埃特纳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是“JebelUtlamat”,即“火之山”,这个名字被认为起源于腓尼基语的“attuna”,意思是“熔炉”。这座火山的活跃时间已经长达大约50万年,1669年的一次最猛烈的喷发导致1.5万人丧生。这座火山2002年喷发的壮观场面,足以与《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等电影里的场景相媲美。
埃特纳火山喷发的壮观画面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玛斯达尔的效果图。规划人员希望玛斯达尔可容纳4.5万名居民和另外4.5万名通勤者
整座城市在沙漠拔地而起,巧妙地利用强风的降温功能
1月13日报道,2007年,阿布扎比宣布了一项计划,决定在阿布扎比郊区建造世界上第一座零碳城市。听到这项计划,很多西方人都将其视为一个噱头,不过是对邻居迪拜在沙漠打造半英里(约合804米)高摩天塔以及棕榈树人工群岛的一种跟风效仿。但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大错特错。
Masdar:迪斯尼魔幻王国“明日世界”的升级版
阿布扎比的零碳城市名为“玛斯达尔”(Masdar),由素以创造科技奇迹著称的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设计。玛斯达尔呈完美的方形,每条边的长度达到近 1英里(约合1.6公里),建在一个23英尺(约合7米)高的地基上以“捕获”沙漠的强风。玛斯达尔的步行街犹如迷宫,步行街下方,一辆辆无人驾驶的电动 汽车安静地穿过朦胧的隧道。这个庞大的零碳城市项目好似一座四周被城墙环绕的中世纪风格堡垒,堪称迪斯尼魔幻王国的明日世界升级版。
显而易见,很多西方人的早期判断大错特错。这个庞大项目的第一期工程——一个面积3.5英亩(约合21亩)的区域,环绕一个可持性发展研究机构—— 很快就要竣工。9月末,人们开始迁入这座绿色之城,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意识到,玛斯达尔绝非一个噱头,而是一个更为大胆同时更富有创造性的想法。
玛斯达尔是可持续发展社区的一个迷人典范。设计过程中,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的主合伙人诺曼·福斯特将高科技设计和古代建筑经验结合在一起。阿布扎比雄 厚的石油收入允许他们在玛斯达尔建造任何建筑,虽然为了做好准备以应对油井干涸的那一天到来,阿布扎比面临的压力越发越大。工作中,福斯特体验到一种令人 欣慰的社会氛围。当地的自身传统和朝着现代化迈进的步伐不再发生冲突,这种和谐首先让人感受到一种希望。
此外,福斯特的设计还体现出封闭式社区越发受欢迎的趋势。过去几十年来,封闭式社区一直像癌症一样在全球蔓延。这种社区拥有乌托邦式的纯粹,与邻近 社区的生活没有交集,这些特点得到当前绝大多数人的接受和认可。给人的感觉是,构建真正和谐社区——不管是绿色社区还是其他社区——的唯一方式就是尽可能 做到“封闭”二字。
多管齐下,提高性能
福斯特是完成这项设计工作的理想人选。他是一个十足的科技迷,曾与巴克米斯特•富勒紧密合作。在提到建筑时,他很喜欢用“高性能”这样的字眼儿,似 乎自己设计的不是建筑,而是跑车。从某种程度上说,福斯特最关注的就是建筑工艺,即所采用的技术和材料,这也成为他避免卷入更复杂的社会影响方面的争论的 一种简单方式。很难想象,福斯特因现代建筑与公众爆发口水战。他此前的合作伙伴理查德·罗杰斯曾在伦敦与传统主义者查尔斯王储有过口舌之争。
几十年来,中东的城市建筑一直缺乏美感并且能效较低,郊区的别墅往往采用典型的伊斯兰装饰风格,购物商场则面积巨大并装有空调。建造玛斯达尔的一个 重要目标就是改变这种城市开发现状,成为一个典范。为了设计这座零碳城市,福斯特首先对阿拉伯的居住区进行深入研究,其中包括叙利亚阿勒颇的古堡和也门希 巴姆的泥砖公寓塔,后者的年代可追溯到16世纪。他在纽约接受采访时表示:“回首过去,了解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这一点非常关键。要知道,我们是在一个气温 高达150华氏度的地区建设适于居住的社区。”
福斯特的团队发现当地的居住区通常建在高地,这种选择不仅出于防御考虑,同时也能有效利用强风。一些建筑利用高耸的中空“风塔”将空气引到街道。此外,当地的街道也非常狭窄,往往与太阳东升西落的移动轨迹呈一定角度,能够让遮荫效果实现最大化,同时加速全城的空气流动。
在环境顾问的帮助下,福斯特的团队估计,如果将所有这些做法结合在一起,他们最多可让玛斯达尔的温度降低70华氏度。做到这一点,他们便可让整座城 市所需的电量减少一半以上。在玛斯达尔所需的电量中,将有90%来自太阳能,余下由垃圾焚烧获取。焚烧产生的碳远低于堆放掩埋。城市本身将充当一项持续不 断的实验,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将定期分析其性能,同时对其进行微调。
全部采用电动汽车
如何解决汽车问题是过去一个世纪进行城市设计时遭遇的最令人苦恼的挑战,在应对这种挑战时,福斯特采取了釜底抽薪的方式。他不仅让玛斯达尔对采用内 燃机的汽车关闭大门,同时还将它们的替代品——电动汽车“埋”在地下。为了让自己的想法再向前迈进一步,他将几乎所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请”到了城外,其 中包括占地54英亩(约合324亩)的光电发电厂、垃圾焚烧厂和水处理厂。
福斯特承认这种规划下的玛斯达尔有点像迪斯尼乐园。他说:“迪斯尼乐园之所以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有服务设施都位于地下。在玛斯达尔,我们采取了同样的做法。它是一座被城墙环绕的城市,传统汽车在这里不见踪影。”
玛斯达尔距阿布扎比20英里(约合32公里),从阿布扎比驾车沿一条狭窄公路前往玛斯达尔,你会经过一家炼油厂和荒凉的沙漠地带。继续前行直到看到混凝土城墙,你便抵达这座绿色城市。据悉,福斯特计划用喷泉和植物对围墙进行伪装以增加美感。
玛斯达尔有多条公路隧道穿过地基,通往城市边缘的地下车库。离开车库并走入个人快速运输站,你会感觉自己仿佛来到哈里·兰奇为《2001太空漫游》 设计的场景。等待你的是一个面积巨大,光线暗淡的大厅,面前整齐地停放着一排白色豆荚状汽车。(汽车的设计基于富勒为紧凑型城市车D-45提出的建议。看 到D-45,你就不能理解玛斯达尔的汽车为何采用柔和的线条和具有未来派色彩的轮廓。)
玛斯达尔的车队共有数百辆电动汽车,首批13辆汽车已经于9月完成测试,几周之后,全部汽车均投入使用。坐在电动汽车里,用户可以使用车上的LCD显示屏选择目的地。发动机启动后,他们便可体验到电动汽车的安静以及其他一系列不同于传统汽车的感受。
抵达目的地之后,人们将真正意识到福斯特在打造绿色设计上达到怎样的程度。运输站的电梯非常隐秘,初来乍到的人很难找到,这种设计旨在鼓励人们爬螺 旋形楼梯升到地面。来到街上你会发现,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你的两条腿。据福斯特的合作伙伴奥斯丁·莱尔顿介绍,这种做法一方面是为了环保,另一方面则是出 于健康考虑。在这个阿拉伯世界,肥胖症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几乎多有人都选择汽车出行以躲避高温。
保护隐私 男女分住
玛斯达尔的建筑呈现了截然不同的风格。致力于研发可持续能源以及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座落于大型混凝土结构内,外部采用枕头形乙烯 -四氟乙烯板。这是一种极为坚固的半透明塑料,因圆滑的外观和耐用性成为现代建筑的首选材料之一。这些建筑的内部采用大块露明搁栅楼板,在设计上拥有很大 的弹性。
玛斯达尔的居民楼主要提供给教授、学生以及他们的家人,采用更为传统的建筑风格。为了符合中东地区保护隐私的标准,福斯特设计了波浪起伏的正面,采 用基于当地常见木格屏的混凝土栅格结构。栅格可避免房间直接被阳光照射,同时充当一道屏障,防止外面的人看到里面。由于采用弯曲的外形,公寓居民永远无法 直视对面建筑的窗户。保护隐私的设计同样体现在居民区的布局上。中东的很多大学都是男女分开,玛斯达尔的居民区也是如此,女性和家人住在一端,单身男性住 在另一端。每一断都建有一个小型公共广场,充当最重要的社交场所。
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尽管采用了先进技术同时也小心谨慎地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一个类似玛斯达尔这样的庞大项目又如何能够像其他城市一样繁花似锦并且 生机勃勃呢?据悉,玛斯达尔将打造一个轻轨系统,连接阿布扎比。随着白天的居民人数按计划增至9万人,街头生活也将越发充满活力。(目前,玛斯达尔第二期 工程已经动工,规模超过第一期。国有开发商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拒绝给出玛斯达尔的竣工时间,只表示这座城市将按照自己的速度不断增长。)
融合还是排斥?
正如任何大规模开发项目一样,到底让哪些人生活工作在玛斯达尔并不由建筑师决定。这个权利掌握在政府手里。如果成为一个完美的“熔炉”型小城市,未 来的玛斯达尔势必会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具有相似性。在这座绿色城市身上,福斯特融合了古代的建筑风格和现代新技术。这种新老结合也适用于其他地区,应 该受到其他建筑师的重视和借鉴。没有人认为一座人口几百万的大城市在规划和管理方面能够达到玛斯达尔那样的精确性,福斯特心目中的梦幻世界只能以一个认真 规划的社区形式加以实现,此外,建设这种社区需要完全从零开始并且规模适中。
实际上,玛斯达尔也被很多人视为另一种全球性现象的结晶,即这个世界越发被分割成一个个精致高端的社区和确定人群的杂乱聚居区。在这些 地区,类似可持性发展等问题与当地人的生活还没有达到密切相关的程度。但福斯特显然不这么看。他指出建造玛斯达尔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种融合,从学生到服务 业从业人员,让不同的人生活在同一个社区,而不是社会排斥。玛斯达尔也似乎实现了这一想法。
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能够大大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上世纪70年代,无论是百万富翁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越发觉得生活在一个迷你型乌托邦式 社区并且用围墙与外界隔离,能够让他们得到安慰。如果沿着这种脚步继续前进,封闭式郊区社区将不断增多,巴黎和纽约等大城市也将变身为旅游和富人的游乐 场。玛斯达尔是这种趋势下的一个巅峰之作。它在荒芜的沙漠拔地而起,是一座自给自足的城市,一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进入的所在。 (本文译自/纽约时报 编译/shooter)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2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2008年,人们首次在越南山地丛林地区发现一种吸血飞行树蛙,学名“Rhacophorus vampyrus”。这种树蛙身长2英寸(约合5厘米),只生活在越南南部的雾林地区,能够利用带蹼的四肢从一棵树滑翔到另一棵树。
成年雌性吸血飞蛙在树干的水洼中产卵,避免幼仔沦为潜伏在河流和池塘中的捕食者的盘中餐。研究领导人、悉尼澳大利亚博物馆研究两栖类的生物学家乔迪·罗利表示:“这种蛙没有理由生活在地面上。”
之所以将其称之为吸血蛙是因为它们的幼仔(蝌蚪)长着弯曲的“尖牙”。2010年,科学家发现了这一怪异的特征。罗利指出:“第一次借助显微镜看到这些尖牙时,我不由自主地说‘我的上帝’。”至于为何会长出尖牙,仍旧是一个不解之谜。罗利的研究获得国家地理学会的环保基金资助。
蝌蚪通常长有类似鸟喙的口器。相比之下,吸血飞蛙的幼蛙绝对是一个另类,它们长有一对坚硬的黑钩,从口腔底部向外伸出。在蝌蚪身上发现这种特征还是第一次。科学家尚不清楚这些尖牙的用途。在树干水洼中繁育后代的青蛙经常用未受精的卵喂养幼仔。据罗利推测,尖牙可能用于帮助幼仔破卵而出。在12月21日出版的《动物分类学》杂志上,科学家描述了这种新发现的吸血飞蛙。(秋凌)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11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这是上周公布的一组太空照片,展现了日偏食、火星扇、仙女座星系等壮观的景象。
1.日偏食
看过影片《星球大战》的人也许会产生这样一种恐惧,认为照片呈现的是西斯帝国入侵,而日盘顶部附近的微小轮廓正是可怕的钛战斗机。实际上,我们在照片中看到的不过是4日发生的日偏食,微小轮廓则是国际空间站。这幅照片在阿曼马斯喀特地区拍摄,拍摄时太阳距地球大约9300万英里(约合1.5亿公里),月球距地球25万英里(约合40万公里),空间站距地球310英里(约合500公里)。
2.蓝色泻湖
照片展示的是距地球大约5000光年的蓝色泻湖星云,黑色的尘埃流蜿蜒穿过明亮的炽热气体。这幅照片于5日对外公布,由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可见光和红外巡天天文望远镜(VISTA)拍摄。当时的VISTA正在执行一项观测计划,拍摄细节空前的银河系中部区域照片。由于尘埃对可见光的散射,天文学家可通过红外研究观测到通常不可见天体发出的光线。例如,泻湖星云的红外照片便揭示了过去5年上演的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表明这个星云的恒星数量呈增多趋势。
3.烟熏日偏食
日偏食照片,4日在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拍摄,烟囱冒出的烟让日偏食显得有些暗淡和朦胧。由于月球遮住太阳的部分区域,地球上的我们便看到了日偏食。4日,欧洲大多数地区、北非、中东以及中亚地区均欣赏到日偏食景象。2011年将出现4次日偏食,4日的日偏食是第一次。
4.潮汐纹理
照片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3日对外公布。照片中,青绿色的深层海水好像树枝一样伸向较浅的巴哈马群岛潮滩。左侧面积较大的陆地是长岛西部地区。巴哈马群岛的大约700个沙洲、岛屿和环礁是巨大的大小巴哈马浅滩组成部分。潮滩的水下区域主要由石灰岩构成——石灰岩则来自于海洋生物的骨骼残骸——被陆地间的水道“雕刻”成现在的模样。
5.火焰漩涡
在这幅细节达到空前程度的仙女座星系红外照片中,银河系的这个邻居好似一个燃烧的漩涡。仙女座星系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之一。照片于5日公布,由欧洲航天局的赫歇尔太空望远镜2010年12月拍摄。赫歇尔望远镜的“红外眼睛”至少发现了5个遥远的低温尘埃环,尘环所在的仙女座星系区域正是恒星形成区。据天文学家透露,其中一个环绕星系中心的巨大尘环可能在仙女座星系最近与另一星系碰撞时形成。
6.火星扇
这幅伪色照片5日公布,由美国宇航局的火星侦察轨道器拍摄,火星南极的粉红色地带装点着蓝色扇形结构。蓝色区域是微小的尘埃颗粒,也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浮质较为集中的区域。随着冬季的结束,火星的底层季节性干冰开始蒸发。从干冰裂缝喷出的气体将浮质带到表面。较大的尘埃颗粒在指向表面风方向的扇形区域沉积,较小的颗粒则继续悬浮在上方。(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1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2011年新年夜,美国阿肯色州突然有数千只死鸟从天而降,而上周,路易斯安那州、瑞典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也不断传来动物离奇集体死亡的消息,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猜测。许多人认为这是政府在进行秘密实验,或者“末世浩劫”即将来临,不过专家表示这些事件之间并不存在联系。
每年一半死于自然原因
科学家表示,鸟类在飞行中大量死亡与“末世浩劫”或秘密实验无关,最近的鸟类群死事件主要是因媒体炒作引起公众普遍关注。美国非营利组织全国奥杜邦协会鸟类保护部门主任、鸟类学家格雷格·布彻(Greg Butcher)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北美至少有10亿只鸟,有时可能多达200亿只——每年几乎一半死于自然原因。”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鸟类在飞行中突然死亡的呢?阿肯色州鸟类群死事件直指两个常见的罪魁祸首:巨大噪音和碰撞。从新年夜11点半左右开始,阿肯色州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不断接到飞鸟从空中掉落于毕比市方圆一平方英里地面的报告。根据官方估计,最多有5000只红翅黑鹂、欧洲椋鸟、鹩哥和褐头牛鹂在午夜前坠落地面。
美国国家野生动物健康中心1月5日发布的初步检测显示,这些飞鸟死于钝器所致的外伤,与阿肯色州牲畜与家禽委员会1月3日公布的初步调查结论不谋而合。阿肯色州渔业管理委员会鸟类学家卡伦·罗表示:“它们撞上了汽车、树木、建筑物和其他静止的物体。在飞鸟开始落地前不久,鸟类栖息地附近地区有人报告称,他们听到燃放专业级焰火爆发的震耳欲聋的响声,每隔几秒放10到12个,将不少鸟儿惊吓走了。”
“与此同时,别的地方还合法燃放了大量焰火,可能迫使飞鸟的飞行路线比正常时候要低一些,比树梢还低,这些飞鸟夜视能力非常差,一般不在夜间飞行。”在阿肯色州发现的死鸟是通常只有到秋季或冬季时才大量聚集的种类。布彻称:“我听说的记录是,一个栖息地有2300万只鸟。在这种情况下,5000只显然不值一提。”
生存所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据布彻介绍,鸟类常常在飞行中撞上物体,尤其是“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信号发射塔,风力涡轮机,输电线。似乎造成鸟类大量死亡的建筑物非常高,而且总是亮着。正常情况下,鸟儿可能只会注意天上的星星,在雾气朦胧的夜晚,它们分不清方向,在有亮的建筑物周围绕圈飞行,直至碰上并落到地上。”
1月4日死于路易斯安那州的500只黑鹂和椋鸟看上去归咎于与输电线的相撞。同一天,瑞典街头发现了50至100只寒鸦死尸,据瑞典国家兽医学院专家介绍,它们身上没有患病的迹象,显然也死于钝器所致的外伤。布彻表示,大风、冰雹、雨雪、雷电等天气状况构成的挑战也易于使飞禽丧命,例如,“去年,数百只鹈鹕被潮水冲上俄勒冈和华盛顿两州交界的海岸。冷空气前锋总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移动,飞禽的翅膀和身体因此会结冰。”
当然,并不只有上述原因会导致鸟类死亡,布彻举例说,“水禽会出现肉毒中毒现象,沙门氏菌和禽痘也可以在以鸟为食的动物身上迅速扩散。”无论何种原因,死亡似乎都是鸟类生存所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雏鸟一年内死亡概率达75%
阿肯色州渔业管理委员会鸟类学家卡伦说:“春天孵化的雏鸟一年内死亡的概率高达75%左右。对于生物学家来说,这些死亡事件相当正常。我希望可以借助公众对此类事件的关注,引导他们对野生动物生物特点存在的真正危机有所了解,对像蝙蝠白鼻综合症这样的疾病有新的认识。”
卡伦从近来媒体对大量鸟类死亡事件的报道中看到了一线希望。她说:“我希望我们可以使公众对人造建筑物对其他物种的影响有进一步的认识。大家知道吗,仅仅为了让手机的信号更好,会有多少迁徙的鸣鸟因此死亡?” (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2011年首场流星雨即象限仪流星雨光临地球。这场流星雨的极大值恰好出现在1月4日黎明时分,从而创造了理想的观测条件——没有月亮的天空使得许多更为暗淡的流星也清晰可见。欧洲和中亚是观测此次象限仪流星雨极大值的最佳地点,而北美观测者也可以看到这场太空视觉盛宴,只不过临近末尾。
1.流星划过伊朗古城夜空
2011年1月4日凌晨,象限仪流星雨迎来它的极大值,此时,一颗流星从达姆甘一处遗址的夜空中划过。达姆甘是伊朗一座古城,位于首都德黑兰东北224英里(约合360公里)的地方。在象限仪流星雨极大值期间,每小时有一百多颗流星出现在天空。
据美国查伯特空间科学研究中心天文学家康拉德·荣格(Conrad Jung)介绍,总体而言,象限仪流星雨被认为是每年最可靠、最多产的流星雨之一,但是,公众对其知之甚少。他说:“虽然媒体对象限仪流星雨的关注度不够,又是在冬季假期即将结束时光临地球,但它的强度大体与8月份的英仙座流星雨差不多,对于那些甘愿冒着凛冽寒风在户外等待观赏的人来说,象限仪流星雨仍有望给他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2.流星划过地平线
2011年1月2日凌晨,即象限仪流星雨迎来极大值前一天,其中一颗流星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附近地平线划过。当地球撞上过往彗星留下的大片粒子时,多数流星雨就此产生。这些粒子在进入大气层时蒸发,形成一道道明亮的条状物。每年光临地球的流星雨,几乎都与已知彗星存在联系。但是,究竟是什么引起了象限仪流星雨,目前仍是一个谜。一种理论认为,象限仪流星雨源于一颗在500年前碰撞分解并最终不再活跃的彗星。
3.夜空如精雕细琢宝石
在这张2011年1月3日用鱼眼镜头拍摄的照片中,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夜空在象限仪流星雨的光线映照下,宛如精雕细琢的宝石。与其他流星雨一样,象限仪流星雨亦得名于使流星向外射出的星座。不过,在当今任何天体图中,找不到象限仪的星图。象限仪座在19世纪原本被称为Quadrans Muralis,由于星图过于拥挤而被放弃。Quadrans Muralis中的恒星被临近的牧夫星座所吸纳。星图
4.映照出短叶丝兰轮廓
2011年1月4日凌晨,美国加州约书亚树国家公园,在象限仪流星雨的映照下,短叶丝兰的轮廓在夜空中清晰可见。据荣格介绍,隆冬季节,寒冷刺骨的北纬地区是观测象限仪流星雨的最佳地点,除此之外,由于在极大值期间并不活跃,象限仪流星雨在其他地方相对并不受欢迎。在象限仪流星雨极大值期间,估计每小时约有60至130颗流星从天空划过,整个过程持续两到四个小时。荣格说:“流星雨就是大自然奉献给我们的焰火表演,这或许是迎接新年到来最好的方式。”
5.北极光与流星雨交织
2011年1月3日,挪威东北部,北极光的绿色大幕与象限仪流星雨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幅美奂美仑的画面。天文爱好者今年要想再欣赏到这样壮观的流星雨,只能等上一段时日:天琴座流星雨姗姗来迟,直到4月中旬才会光临地球。而且,由于天琴座流星雨在极大值时正逢明亮的满月,人们根本看不到这场视觉盛宴的大部分表演。(孝文)
北京时间1月4日消息,作为阿联酋七个酋长国之一,阿布扎比聘请科学家秘密开发革命性人工降雨技术,首次在沙漠地区制造了超过50场暴风雨,为人类实现将沙漠变农田梦想带来了希望。
数百年来,中东地区的人们梦想着将沙漠变成适于种植庄稼的农田,淡水资源不再像如今这样紧缺。在阿布扎比总统聘请的科学家宣称已在沙漠地区成功造雨以后,他们距离这一梦想更近了一步。去年,科学家采用设计用于控制天气的技术,在阿联酋东部地区艾恩制造了超过50场暴风雨。
大多数人造暴雨出现在7月和8月的盛夏时节,通常情况下,艾恩地区在那个时候根本不下雨。不过,人工降雨也给阿布扎比当地人带来了一些烦恼,因为它们有时变成了冰雹,偶尔伴有大风和闪电。这批科学家一直在为阿联酋总统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秘密工作。
他们采用大型电离装置(外形就像钢柱上的灯罩),生成大量带负电荷的粒子。这些粒子会促使云的形成,科学家希望它们接着可以生成雨滴。瑞士公司“国际大都市系统”(Metro Systems International)负责实施这个项目。在一段机密录像中,该公司创始人赫尔莫特·弗鲁尔(Helmut Fluhrer)在谈到他们的成绩时骄傲地说:“我们造出了多场大雨。”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这被认为是首次在天朗晴朗的地区造出人工雨。过去,一些国家使用化学制剂,对云进行催化以实现人工降雨或人工消雨作业。2010年6月,国际大都市系统公司建造了五个电离装置,每个装置配备了20台发射器,可以将数万亿个催化云形成的离子发射到大气层。
在去年夏天的四个月里,当大气湿度达到30%以上,发射器就被打开。虽然阿联酋气象专家预测艾恩地区无云或无雨,但整个夏天该地区仍出现了52场降雨。世界知名大气物理学研究中心——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负责监督这个计划。该研究中心前任主任哈特穆特·格拉斯尔(Hartmut Grassl)教授表示:“这项技术用途广泛,例如,将水输入至干旱地区。或许,这是对人类而言最重要的技术。”
采用这项技术将节省巨额开支,使用它增雨每年耗资600万英镑,而海水淡化的成本则高达4500万英镑。建造一套电离装置造价约为700万英镑,而一座海水淡化装置的建设成本为8.5亿英镑,这还不算运营成本。一些科学家对这项技术在艾恩地区使用的效果持质疑态度,因为阿布扎比是沿海国家,夏季到来时,空气会从温暖的海洋中集聚水气,然后落于地面,从而诱发降雨。
不过,在电离装置启动后不久艾恩地区便出现降雨以及降雨的次数仍令研究人员十分好奇。德国慕尼黑科技大学从事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彼得·威尔德尔(Peter Wilderer)教授亲身体验了国际大都市系统公司的实验,并支持这项科学突破。他说:“我们在实现一个重要目标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即在全球气候显著变化的时候,增加淡水资源的可利用率。”
沙漠地区人工降雨技术原理
国际大都市系统公司科学家利用电离装置生成称为电子的带负电荷的粒子。
电子具有吸附尘埃微粒的天生本领。尘埃微粒经常存在于沙漠地球的大气中。
尘埃微粒通过对流由发射器送上高空,与阳光到达地面后释放热量生成的气团汇合。
一旦尘埃微粒到达生成云的合适高度,带负电荷的粒子将吸引空气中漂浮的水分子,令其在周围凝结。
如果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气,会诱使数十亿个水滴形成云雨。(秋凌)
6.引力波
如果认为照片呈现的是新西兰南岛沿岸海域,那就大错特错了,照片中看似冲向陆地的“波浪”并非出现在海洋,而是太空,也就是所谓的大气引力波现象。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地球观测卫星于12月21日拍摄。
这种引力波在浮力推动空气上升,引力拖拽空气下沉时产生,在空气中形成振动。在引力波的低点,更多空气接触到海洋表面,让平滑的水面泛起波澜。当阳光以与卫星同样的角度照射水面,平滑的区域会像镜面一样反射阳光,粗糙的区域则对光线进行散射,看上去较为暗淡。这也就意味着当大气引力波出现时,水面上看到看到引力波的波型。
7.等待发射的航天飞机
12月23日,美国宇航局位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飞行器装配大楼,“发现”号航天飞机的外部油箱接受检查。油箱问题导致“发现”号2010年初的两次发射尝试最终流产。宇航局官员表示,“发现”号下一次国际空间站之旅的发射时间将不早于2011年1月3日。
8.火星车的激光器
美国宇航局的“火星科学实验室”火星车将带着一个激光器——安装在头部——奔赴红色星球,听到这个消息,邪恶博士一定会很高兴。照片于最近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拍摄,“ChemCam”仪器携带的激光器在这里进行试射。测试中,激光器会发射一道脉冲激光束,让一个针头大小的材料蒸发掉。所产生的闪光可用于分析确定材料的化学元素。“火星科学实验室”火星车将于2011年发射,新型激光技术将允许火星车直接对较轻的元素进行鉴定,例如碳、氧和氢,这是早期的火星车任务无法做到的。
9.彩虹色月球
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测轨道器绘制的新月球地形图,12月17日对外公布,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通过将1道激光脉冲分割成5道激光束,月球勘测轨道器得以绘制出迄今最精确的月球地形图。图片呈现的是月球南半球,红色区域海拔更高,蓝色区域海拔更低。
10.小鸡快跑星云
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探测器”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半人马座λ星云,温和的尘云发出红光和绿光,与背景的蓝星相互映衬。红色区域为温度较低的尘埃颗粒,绿色区域由温度较高的雾状物质构成。半人马座λ星云距地球大约5800光年,星云内坐落着很多较为年轻的恒星,诞生于大约800万年前。恒星的强辐射对周围的尘埃产生影响,形成图片中部类似环的结构。在可见光波长下,大部分尘埃并不可见。半人马座λ星云内的氢气因恒星的辐射带电并发光,整个星云的外形类似一个快跑的小鸡,也被形象地称之为“小鸡快跑星云”。 (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4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这是过去一周媒体上出现的太空图片,包括土卫五“利亚”、大气引力波现象、等待发射的“发现”号航天飞机等。
1.星星轨迹
在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拍摄的长曝光照片,星星的移动轨迹形成一个个圆弧,高悬于地平线之上。照片于7月拍摄,本周公布,呈现了北极星周围的星星移动。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在小熊星座,北极熊的亮度最高。乞力马扎罗山所在的赤道地区是地球上唯一一个南北天极就处在地平线上的区域。
2.炮铜色冰川
南极洲宁录冰川的雷达图像,好似一条由溶化的金属汇成的快速流动的河。这条冰川长84英里(约合135公里),每天移动6.5英尺(约合2米),穿过南极横贯山脉,将冰从南极洲东部带到罗斯冰架。这幅图像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TerraSAR-X卫星获取,可帮助研究人员测量冰川的流速并对其结构进行研究。
3.月球光照图
这幅图片于12月15日公布,所呈现的并不是放在显微镜下的霉菌,而是阳光照射月球南极的景象。在6个多月时间内,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器拍摄了1700多幅月球极地地区照片。每幅照片随后被转换成二值图像,将这些图像拼接在一起,便得到了这幅光照图。了解哪些月球区域一直处于黑暗状态可能是策划未来探月任务的关键。处于永久阴暗区的陨坑含有大量水冰。
4.巴拿马的阿拉胡埃拉湖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地球观测1号卫星于12月17日拍摄,棕褐色的阿拉胡埃拉湖水与周围暗绿色的雨林形成鲜明颜色对比。阿拉胡埃拉湖是与巴拿马运河相邻的两个人工湖之一。在拍摄这幅照片前几天,当地遭遇大雨袭击,政府被迫关闭巴拿马运河。这是巴拿马运河开通96年中第三次关闭。宇航局表示,倾盆大雨提高了湖水水位并导致湖水充斥大量沉积物,数千居民因大雨被迫撤离,很多公路被冲毁,同时出现可怕的山体滑坡。
5.土卫五“利亚”
在人类的眼睛里,土卫五“利亚”的多冰表面呈单色,但在红外线、紫外线和绿色波长下,土卫五也会呈现出多彩的颜色,就如同我们在这幅图片中所看到的那样。这幅合成图片来自于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飞船,于12月20日公布。图片呈现的土卫五半球总是朝向土星,在绕土星轨道运行过程中,土卫五可见盘左侧朝着同样的方向。
图片中出现的颜色差异最有可能由地表构成的区域性变化或者土卫五多冰土壤颗粒的大小和结构不同所致。这种变化可以由撞击土卫五确定区域的碎片驱使。此外,颜色也可由一种被称之为“磁扫除”的效应引起,土星磁场中的带电粒子轰击土卫五并钻入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