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据英国《每日邮报》9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开展一项名为“百年星舰”的宇宙探索计划, 希望在百年内能够让人类冲出太阳系,抵达其他遥远的星球。该计划的第一个目标是火星,或是火星的两个卫星。不过,由于目标遥远和资金所限,这项计划存在致 命缺点——是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宇航员几乎不可能返回地球。

 

“百年星舰”计划于北京时间9月7日获得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支持,并得到DARPA的资助。9月13日,相关人员将在休斯敦举行研讨会,开启这一庞大项目。

 

宏伟目标:建人类星际殖民地

“百年星舰”计划由NASA于2010年提出,旨在未来一百年内,探寻到一个商业模式,开发出成熟的长距离载人宇宙方案。美国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 主任皮特·沃登介绍,该计划预计花费100亿美元,研究机构向众多富豪发出邀请,希望他们投资这一项目。历经两年,这个项目才获得足够的启动资金。

 

“百年星舰”计划合作单位、美国伊卡洛斯星际组织负责人亚当·克鲁尔说,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火星,或是火星的两个卫星。计划的两大挑战是新的推进系统与定居火星的生命维持系统。“我们将致力于打造持续百年太空飞行的星际飞船,以及可行性星际技术,最终全人类将受益。”

 

按照计划,飞船将搭载适合人类长期生活在宇宙的生命维持系统,到达目标星球后,在那里建立一个人类星际殖民地。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4月份推出的新太空探索计划称,美国将放弃旨在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而将近地小行星和火星作为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目的地。 奥巴马说,他期待,到2025年,美国能对太阳系进行深入探索;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具有运送宇航员平安往返火星的能力。

 

首任机长:首位黑人女宇航员

1992年进入太空的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员梅·杰米森,在今年初被挑选为“百年星舰”计划的首任机长,未来将负责指挥新型星舰飞船飞越太阳系,探索宇宙。 杰米森来自美国亚拉巴马州,今年55岁,是2011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举办的“百年星舰”计划讨论会上的首席重要人物。她说: “我们的研究计划拥有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大力支持,我们拥有的信心将会使星际飞行梦想成真。”她表示,“我愿意为人类星际探索活动献身。”

 

“百年星舰”计划7日得到了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支持。据悉,克林顿将担任9月13日于美国休斯敦市召开的“百年星舰2012公共研讨会”的名誉主席。

 

克林顿说:“这项重要的研究能够帮助发展人类探索宇宙所需的知识和科技,这些知识和技术能提高我们在地球上的生活质量。”

 

杰米森所在的休斯敦市桃乐丝-杰米森杰出人物基金会也参与“百年星舰”计划,目前已与伊卡洛斯星际组织和企业发展基金会建立合作关系。

 

星舰先驱:能以12%光速飞行

“百年星舰”计划可以看作是上世纪70年代英国“代达罗斯计划”的延续。1973年到1978年,英国行星协会发起的“代达罗斯计划”探讨过进行星际之 旅的可能性,并认为从理论上来说,人类利用现有或未来数十年的科技在有生之年进行星际旅行是完全可能的。“代达罗斯计划”的研究人员还设计出了一种星际旅 行太空船,根据设计图,它重达5万吨,由核聚变能源驱动,能以12%光速的速度高速飞行。根据这一速度,人类只需花5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抵达距太阳系最 近的恒星系统——距离地球约有4.22光年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

 

就目前而言,星际旅行的难度超乎想象。如要飞往阿尔法恒星,人类目前 最快的飞行器——时速超过6万公里的“旅行者1号”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最少也要连续飞行7万年。此外,星际飞船必须能够有效地屏蔽宇宙射线,避免宇航 员遭受损害,宇航员DNA分子的健康涉及百年星际旅行中人类后代的体质。

 

亚当·克鲁尔表示,伊卡洛斯星际组织将设计核聚变飞船并进行基础研究,比如飞船动力、存储以及控制系统等,飞船上还需携带机器人,相关自动化、智能化设计和制造技术也都需要突破性进展。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技术主管戴维·尼兰德对“百年星舰”计划信心满满:“如果你在1910年去问爱因斯坦或是马可尼,如何才能让普通人享受全球通讯的便利,他们一定不会想到苹果手机。”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是美国国防部下设的顶尖研究机构,成立于1958年。从互联网、半导体到全球定位系统,最初都出自这个以“科技引领未来”为目标的组织之手。

 

旅行特点:耗费一生有去无回

在长约50年的时间里一直进行星际旅行,即使一个宇航员20岁时出发,抵达半人马座时也已经70岁高龄。由于目标遥远和资金所限,宇航员几乎不可能返回地球。

 

亚当·克鲁尔说:“星舰机组人员开始星际旅行时,必须明白他们要耗费一生时间才能抵达另一个外星世界。所以星际旅行更像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实验,星舰必须像一个可以完全自给自足的小城市。”

 

此外,“星舰”上不仅要提供可以模拟人造重力的旋转舱,还要具有零重力环境下的食品种植系统、可以提供安全的自动驾驶等。由于星际旅行中任何通讯信号都 可能要花好几年时间才能传回地球,所以宇航员们必须具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准备,甚至为了传宗接代,他们应该在星舰上生儿育女,繁衍后代。

 

首次开拓:4人2030年安家火星

埃姆斯研究中心主任皮特·沃登说,预计在2030年,美国将把4名宇航员送上火星。飞行大约需要9个月时间,即使改进火箭技术,也需耗时4个月。美国航 空航天局2010年11月开始为“百年星舰”计划招募去火星的志愿宇航员。志愿者将在火星上安家落户,成为人类未来移民外星球的先驱者。

 

华盛顿州立大学天体生物学家德克·舒尔策·马库奇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体生物学家保罗·戴维斯在《宇宙学》杂志发表论文,详细描述将4名宇航员送上火星 开拓新领地的前景。文章说,单程火星载人太空任务将不会像“阿波罗计划”一样采取阶段性登陆的方式,而是要在火星上建立永久性人类居住地。初期阶段,将从 地球给宇航员运送生活补给物资,但希望他们会越来越多地利用火星资源自给自足,最终能在这个红色星球上建造自给型生活基地。

 

人类一直在寻找地球以外的“第二栖息地”。在已知的宇宙空间,火星不仅是最类似地球的星球,也是目前人类有可能抵达的星球之一。火星与地球有着几乎相同的昼夜时长和季节变化。但零度以下的低温和稀薄的大气层都需要进行改造才能适合人类居住。

 

早在4年前,就有科学家为改造火星拟定了计划:第一步,通过制造温室气体让火星“升温”,变得像地球一样温暖;第二步,释放火星土壤中的大气,让冰融化 成水,并产生雨雪天气;第三步,种植植物;第四步,等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为氧气;最后一步,等待。

 

原因

为何要飞离地球?

在科学家眼里,飞离地球的理由太多了:地球人口不断膨胀;不知道何时太阳系的某颗小行星真的会撞上地球,甚至将海水全部蒸发掉,让人类无法生存。

 

依据美国非政府组织救生艇基金会的一项近期报告,数百位研究人员追踪十几种人类生存危险假设,其中多数危险表明:人类终有一天要离开地球。不过离开原因并不一定是未来可能出现灾难性事件,而主要是人为因素。

 

人类每年消耗的资源早已远超地球的承受能力,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评估,2030年人类每年的能源消耗量是地球自然资源的两倍。灾难流行病研究中心则称,近10年旱灾、洪涝灾害是上世纪80年代的3倍、1901年的54倍。

 

气候变化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水资源严重匮乏,沿海区域被淹没,大面积饥荒。此外,人类还可能被致命病菌、核战争终结。救生艇基金会警告,日益滥用的高科技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全球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对地球构成巨大威胁。

 

纽约大学化学家罗伯特·夏皮罗主张,一些严重的灾难性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准备“复制”人类文明,移居到其它星球生活,这不仅是避免人类受到伤害的策 略,而且可使人类文化和传统得以继承延续。美国航空航天局负责人迈克尔·格里芬说:“如果人类希望存活数十万年或者数百万年,就必须移居到其它星球上。我 们并不知道未来这一天具体是什么时候,但我们相信会有大量的地球人类移居到其它星球!”

 

也有很多科学家认为,人类未来离开地球的原因,或许仅是为了保护地球免遭破坏,地球将变成一个自然避难所,人类可时常光临。

 

相关新闻

“旅行者1号”

接近太阳系边缘


据英国媒体5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1号”宇宙飞船,在今年早期的太空航行中遇到一股加强的宇宙射线,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关注,认为飞船可能已经接近太阳系的边缘。

 

“旅行者1号”自1977年发射飞行至今已距离太阳110亿英里,今年以来宇宙射线的测量值波动起伏,表明飞船接近了太阳系边缘,但尚未飞离至外太空。

 

今年是美国的“旅行者计划”启动35周年纪念。“我不知道我们是否正在与星际空间相连的地带‘舞蹈’,什么时候能抵达外太空还是个未知数,”科学家埃德·斯通在纪念仪式上的发言中说,“但是从地球发射的这第一架飞行器飞离太阳系的时刻,一定是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荷兰明年开始

“火星人计划”

最近,荷兰计划先于美国率先将人类送上火星,并拍成电视真人秀全程转播。该计划被称作“火星人计划”——在2023年将有4名宇航员登陆火星,并在上面度过余生。

 

“火星人计划”的主导者、35岁的机械工程师Bas Lansdorp估计整个计划需耗费60亿美元。计划有6项任务需要完成,其中包括记录美国8月发射登陆的“好奇”号漫步者的生活以及将人类送上火星,但至今科学家还无法保证让飞船顺利返航。

 

在“火星人计划”中,Landorp会筛选和培训宇航员,让他们模拟数个月的太空生活,在电视上全程转播。然后让他们生活在狭小的独立空间,通过电视摄 像播放在荷兰真人秀节目《Big Brother》上。Lansdorp说:“如果可能,我们的资金能通过冒险的精彩表演而获得。”

 

曾在风能源领域取得成就的荷兰工程师,与物理学家、工业设计师等组成了团队,操控这个计划的进行。他们绘制了时间表:从明年开始,先筛选与训练宇航员,接 下来筹备空间站、食物与机械交通工具等,这些任务将在2016年到2022年执行。Lansdorp说,第一批人(4名男女)计划在2023年4月登陆火 星,10年后,预期实现运送超过20名宇航员移民到火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科学实验,像“好奇”号一样,尤其是观察生命迹象。

 

虽然不少专家都表示怀疑,但“火星人计划”却获得了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得主、荷兰人Gerard't Hooft的大力支持。“我起初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但当我仔细了解整个计划后就被说服了,我觉得计划真的可以实施。”他说。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上周五,美国航空航天业又创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 简称: SpaceX)成了首家将商业飞船与距离地球约386公里的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成功对接的私营企业。

  经过两天的复杂调整,这艘飞船的推进系统和传感器通过了验证,随后飞船缓缓接近沿轨道运行的空间站,直到空间站的机械臂能够抓住飞船。

  此次试飞标志着SpaceX多年来展示其发射货运飞船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补给的能力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国际空间站由16个国家共同参与打造。

  SpaceX是由当年的互联网神童、贝宝公司(PayPal Inc.)的联合创始人、现年40岁的马斯克(Elon Musk)创立的,该公司已经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签署了一份价值16亿美元的协议。按照该协议,SpaceX将负责把货物运送到空间站。

  无人驾驶的“龙”(Dragon)飞船的发射以及它在同空间站对接过程中缓慢的调整过程凸显了马斯克这家创立已有10年之久的私营公司所接受的训练、适应能力以及高超的技术实力。此次对接成功也有助于巩固NASA出资聘请私营企业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和人员的计划。

  不过,总部位于南加州的SpaceX在将上周五的壮举变成一项长期兴隆的生意方面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这桩生意可能有助于催生私人资助的太空探索产业。

  航空航天业内官员和专家说,主要问题在于马斯克及其管理团队能否将SpaceX从一家小型专业研发企业变成一家成本低廉且“产量”相对较高的公司。

  SpaceX计划从美国政府所有的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Cape Canaveral)太空中心为NASA发射飞船执行相关任务。但该公司打算建立一个私有的发射基地,地点很可能选在墨西哥湾沿岸。该公司接到的订单包括为商业运营商、外国政府和研究机构发射卫星,订单价值超过了10亿美元。美国空军最近也做出了一些改变,这样SpaceX在竞争大型军事和间谍卫星的发射合同时将更加容易。

  SpaceX是争取NASA资金支持以研发私营载人飞船的多家企业之一。按照这些企业的计划,载人飞船有望在2015至2020年期间将宇航员送入太空轨道。参与竞争的企业包括私人持股公司XCOR Aerospace、Sierra Nevada Corp.以及亚马逊公司(Amazon.com Inc.)的创始人贝佐斯(Jeff Bezos)运营的一家初创企业。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马斯克将一个只有临时办公室、10名左右员工的简陋企业转变成了一家运营着一流的制造设施且在美国国内雇工人数约为1,700人的公司。

  周五,美国航空航天业又创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 简称: SpaceX)成了首家将商业飞船与距离地球约386公里的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成功对接的私营企业。

  马斯克出生于南非,后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学习。他是网上支付系统贝宝的联合创始人。2002年,马斯克以15亿美元的价格将贝宝卖给了eBay Inc.。随后他又创办了电动汽车制造公司Tesla Motors Inc.,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 Corp.)在其中占有股份。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Palo Alto, Calif.)的Tesla于2010年6月公开上市。

  2002年,马斯克用1亿美元的个人资金创办了SpaceX,但是在之后的六年里,这家新公司的经历一直很坎坷。公司的前三次火箭发射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失败了。(马斯克曾宣传说发射的价格低于竞争者。)同时,政府要求SpaceX在太平洋中一片与世隔绝的美国导弹测试场运营。利用夸贾林环礁(Kwajalein Atoll)作为基地大大地增加了SpaceX的物流成本,并且使发射准备的各个方面都变得更加复杂。

  2008年秋,马斯克遭受了另一重打击──由于婚姻破裂,他有可能面临着激烈而且旷日持久的离婚战。此外,马斯克控股的Tesla Motors Inc.遭遇的财务问题也占用了他更多的时间。

  在那个时候,公司大幅亏损,心烦意乱的马斯克越来越感到束手无策。马斯克在2010年的采访中回忆说,2007年到2009年这段时期相当难捱。他把这段时期称为生命中最痛苦的两年。

  面对许多业内人士和政府官员的敌意和嘲讽,马斯克承认,他曾考虑过放弃这家公司。

  同时,安抚满腹疑虑的客户以及白手起家创办一家航空公司的日复一日的艰辛并没有丝毫减弱。在2010年的采访中,他说自己常常心如刀绞。

  2008年9月,拨云见日的时刻终于到了。SpaceX的“猎鹰1号”(Falcon1)火箭成功地将假酬载送入轨道,马斯克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客户。SpaceX与NASA之间的业务收入也开始增加。

  作为马斯克的战略的一部分,SpaceX打破了行业内的常规做法,不再依赖雇佣分包商来设计和制造引擎等关键系统。相反, SpaceX雇佣了自己的工程师核心团队(其中一些人还是从更大的竞争对手那里挖来的),致力于在公司内部完成大部分工作。

  周五与空间站成功对接──事实上,该公司的一些主要支持者也不确定第一次尝试就能成功──让人们开始关注SpaceX接下来的动向。

  空间政策专家、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 位于华盛顿特区)公共事务教授麦柯迪(Howard McCurdy)说,虽然获得了这样的成功,SpaceX仍然需要证明其商业模式的长期实力。麦柯迪说,只有拥有更广阔的商业市场,只有SpaceX有能力在所有订单中分摊生产成本,NASA才能实现其节约成本的目的。

  NASA和SpaceX曾预测说,与航空公司用传统的采购方法购买下一代火箭和航天飞行器相比,依靠私人货运车辆和航天的士运载工作人员将更便宜,若果真如此,美国国会针对SpaceX以及其他寻求与NASA合作的商业公司的批评将有所减少。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首个往返火星的商业航班有望实现 

50万美元就可买一张往返火星的“机票” 

  世界上首个往返火星的商业航班有望实现,届时只要50万美元就可买一张往返火星的“机票”。美国商业火箭制造商SpaceX首席执行官穆斯克宣称,火星旅行在10年内就可实现。

  2010年,SpaceX成为史上第一家成功发射太空飞船并顺利收回的商业公司。穆斯克说,由于科技突破性进展和空间技术成本大幅下降,他有信心SpaceX未来走得更远,10年内将游客送到距离地球2.25亿公里的火星上。

  比NASA便宜百倍

  对于火星旅行来说,价钱一直是平民难以跨越的门槛。2005年,美国人奥尔森曾成功完成一次太空旅游,但他支付了2000万美元的巨额费用。穆斯克说:“SpaceX公司的火星旅游将推出平民价,往返机票只需50万美元,公司完全可以实现盈利。”

  相比NASA租借的俄航天飞机来说,SpaceX的价格可谓是“白菜价”。俄航天飞机每送一个美国宇航员进入空间站,NASA要支付5000万美元。SpaceX的价格只有其百分之一。

  他解释说:“火箭运输系统完全可重复使用,而且可以在火星补充燃料,因此不必携带返程燃料。最关键的是太空飞船的全部零件都是可以再利用的。”

  不过精明的穆斯克强调,首个往返火星的商业航班具有历史意义,他不会将航班票价都定为50万美元,届时肯定会卖个好价钱。

  乘客身高限于1.95米内

  由于SpaceX在火星旅行中使用的技术还未申请专利,他拒绝透露更多细节。但穆斯克表示:“我们将在年末公布更详细的火星登陆战略,我相信它会成功。”

  相比NASA以往的航天飞机,SpaceX开发的“飞龙号”飞船对乘客的身材限制更宽松。NASA飞船上的宇航员身高被限制在1.8米以内,而“飞龙号”飞船乘客,身高限制在1.95米以内。

  无人飞船测试出师不利

  令人担心的是,SpaceX的无人飞船测试进展不顺利。该公司原定2月7日向空间站测试发射“飞龙号”无人驾驶飞船。然而由于发动机故障,发射已经被无限期推迟。不过SpaceX强调,其研发进展不会受到影响。按原计划,SpaceX将会在2014年开始载人飞船实验。

  2001年4月28日,美国商人蒂托搭乘“联盟TM-32”载人飞船升空,两天后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蒂托在俄宇航员的陪同下进入国际空间站,后乘坐“联盟TM-31”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此后,29岁的南非商人沙特尔沃思、美国百万富翁乔治分别成为人类史上第二位和第三位太空游客。

  你会去火星吗

  你了解火星吗?火星是距离太阳第4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第7大行星。

  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非常干燥,温度低,表面平均温度零下55℃,水和二氧化碳易冻结,部分地球生物可以生存。

  火星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索的最近行星。大约40亿年以前, 火星与地球气候相似,也有河流、湖泊甚至可能还有海洋, 未知的原因使得火星变成今天这个模样。虽然火星上没有水,但有大量的冰。

  NASA估算,如果将火星上的冰缠绕起来,足以围绕整个火星表面形成一个深达9米的冰湖。科学家普遍认为,从长期来看,火星是一个可供人们移居的星球。怎么样,喜欢上火星了吗?如果喜欢火星,那就请准备50万美元的机票款吧。

  注意,机票支付时你需要拥有一个PayPal账户,因为SpaceX首席执行官埃伦·穆斯克,也是PayPal的创始人和股东,届时机票的购买也需要通过PayPal来完成。

  相关阅读

  美国"龙"私人飞船因火箭故障 最后一刻取消发射

  盘点最有希望进入太空运营的 五大私人飞船(图)

  新型反物质燃料火箭飞船 飞行速度可达70%光速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好奇”号火星车工作示意图“好奇”号火星车工作示意图

  近日美国《大众科学》《国家地理》以及最著名的网络媒体《赫芬顿邮报》上纷纷刊载消息称,在对36年前从火星上带回来的土壤样本进行重新检测后,科研人员发现了盐,这与当年给出的结论完全相悖。现在,这似乎成了一个火星上存在微生物的最重要力证。但是,它真的能结束一直以来备受非议的火星生命之争吗?

  险被认作死亡星球

  其实早在几年前,一位名叫吉尔伯特·列文的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员就曾指出,火星土壤中的确有某种微生物存在,但当时NASA的官方声明在很多人看来“避重就轻”。

  一切的前因要追溯到1976年。这批成为争论焦点的土壤样本,正是当年NASA雄心勃勃的火星勘测计划结晶之一,由元老级的登陆器——“海盗”号采集并带回地球。但在随后NASA发布的分析及报告中,并未提及任何富含碳的有机分子或者微生物。

  当年负责“海盗”号生命探测实验的列文,并不信服这一说法,执意对“海盗”号传回的生命探测数据进行分析。据《国家地理》频道的报道,列文曾于实验中发现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痕迹。他表示:“我观察其中是否有新陈代谢现象,结果所有实验数据都呈现阳性,证明在火星土壤中的确有某种微生物存在。”

  将土壤样本跟放射性碳元素物质放在一起“孵化”,如果碳被消耗掉了,也就表明火星土壤中有某种微生物存在——这在当时是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的实验方法。但在消息宣布前,NASA又通过“海盗”号进行了在火星上寻找有机物的实验,却与列文的结果有明显冲突。NASA最后摒弃了列文的研究,断定火星是一个死亡星球。

  然而,2008年“凤凰”号探测器登陆火星极地区域,却发现包含氯气的高氯酸盐,NASA这才决定重拾火星土壤研究计划。

  在2010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初步认为,很可能30年前在对“海盗”号所采集的土壤样本进行加热分析时,高氯酸盐氧化并破坏了所有有机物质,从而得出了与事实相悖的结论。

  同年,在NASA官方网站上,一条《火星上的有机物》这种不显眼的标题,配上了不足两指宽的说明文字,加上发给各外媒的新闻稿,表达了同一个意思:火星有可能并不贫瘠。

  天平的两侧

  “凤凰”号发现高氯酸盐,但这还无法说明彼时“海盗”号登陆器收集土壤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究竟是火星与生俱来的,还是样本受污染所致,因为每年有数以吨计的与生命毫无关联的有机物质,通过陨石或彗星倾泻到火星上。

  因此,不久前展开的重新检测中,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对“海盗”号土壤样本进行了相当复杂的数学聚类分析。该小组得出结论认为,这颗登陆器当年确实发现了微生物的迹象。

  南加州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约瑟夫·米勒称,实验结果呈现了一个极为鲜明的现象:“它们(微生物)应生活在土壤下方两英寸之地,接近水冰。”

  但米勒小组的结论对于“火星存在生命”的佐证,究竟有多大力度呢?

  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的克里斯托夫·迈凯在接受《探索—新闻》采访时表示:“发现有机物,只能证明火星上存在有机物,并不能说过去或现在的火星上有活物。”

  米勒的小组也坦言:“我们的研究本身并不能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米勒解释成:“它仅仅说明了‘海盗’号土壤样本的活动实验与陆生生物的活动方式及非生物因素现象排序,是大为不同的。”

  然而谁会乐意听到这种让人晕头转向的解释?!米勒自己似乎也深为了解这一点,他并不认为现在有人会相信火星有生命——除非公众能看到火星微生物出现在人类的培养皿里。因此,“如果说什么是‘最终证据’的话,那无疑是拍摄到火星细菌的影像。”

  如此看来,近期研究的例证,却只为“火星是否存在生命”这架天平的其中一侧加重了些砝码。人们辗转数年发现,NASA曾经的一纸新闻稿的结论还在生效:“有机模块的生命形式可能一直存在于火星上,只是未被发现而已。”

  类似这样“掷地有声”的另一句话,是NASA发言人所发出的——“正是我们对火星知识的匮乏,才使结论显得如此不确定。”

  那么好,现在请期待那辆正飞赴红色星球的“好奇”号火星车,据称它的灵敏度是此前火星轨道器的100倍到1000倍。无论你跟NASA怎么话不投机,技术的提升能留给你在天平两侧摇摆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发表在栏目: 自然
 NASA耗资6亿美元寻找类地星球 否定2012末日
NASA耗资6亿美元寻找类地星球

  4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简称NASA本周三称,该机构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开展寻找类地行星的项目,该项目总耗资高达6亿美元。有人猜测,玛雅人2012世界末日预言很有可能是真的,NASA耗巨资正是为了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NASA称,开普勒探测器将继续寻找类地行星,开普勒探测器是世界上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专家小组估计,今后运作开普勒探测器每年的费用将近1800万美元。目前,开普勒探测器已发现了一些环绕太阳系外行星运行的、体积与地球类似的星球。天文学家认为这些行星上可能有生命。

  据悉,这一项目于2009年时启动,旨在搜寻银河系远端的与地球类似的行星,该项目直到2016财年将总耗资达到6亿美元。这一行为引起了很多美国民众关心,他们认为,NASA耗资如此巨大是为了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玛雅人2012世界末日预言很有可能是真的。

  此前,NASA曾在官方网站上公开声明称,2012年12月21日不是世界末日。NASA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近地天体计划办公室负责人、天文学家堂·耶曼斯表示:“Nibiru将导致地球毁灭的说法非常荒谬,因为这颗所谓的行星并不存在。它不过是一些自称科学家的家伙虚构出来的行星,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它的存在。”耶曼斯指出,一些人认为Nibiru潜伏在太阳后面,因此无法被观测到,但这一说法同样没有证据支撑。如果这样一颗行星2012年12月21日撞击地球,现在早已经被肉眼发现了。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借助于哈勃望远镜14年来拍摄的高解析度照片,一组科学家制作了一段延时影像,呈现了一颗新生恒星壮观的喷射现象,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照片中的喷流长度10倍于太阳系,喷射速度则超过每小时44万英里(约合每小时70万公里)。

  1.年轻恒星形成波浪

年轻恒星形成波浪(图片来源:ESA/NASA)

  一段刚刚公布的恒星弓形激波影像截图,展现了在太空中移动的发光密集气体云。弓形激波是一种物质波由附近一颗新生恒星喷射的强大喷流形成。这种高速喷流被称之为“赫比格-哈罗天体”(以下简称HH),从年轻恒星的极地地区喷出。

  恒星喷射视频由一组科学家制作。他们利用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14年来拍摄的高解析度照片,制作延时影像,展现这种神秘的喷射现象。弓形激波是HH 34的一部分。HH 34从猎户座的一颗恒星喷出。在此之前,人们只在静态影像中看到这些短命的喷流。科学家利用电脑模型预测这种喷流的可能活动。

  研究小组领导人、美国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的帕特里克-哈蒂根表示:“这是我们第一次通过观看延时影像观察这些喷流如何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告诉我们年轻恒星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环境。借助于类似这样的视频,我们能够将喷流的观测结果与电脑模拟和实验室实验产生的喷流进行比较,以确定这种相互作用的哪些特征是我们已经了解的,哪些又是我们不了解的。”

  2.诡异的移动

诡异的移动(图片来源:ESA/NASA)

  1喷流影像截图,明亮的密集气体在太空中穿行。HH 1是一种物质喷流,从猎户座星云的一颗年轻恒星喷出。天文学家并不十分了解新生恒星如何产生这种喷流。当前的理论认为,恒星通常由崩溃的低温氢气云形成。随着恒星的生长,自身引力吸引更多物质直到被一个巨大的旋转气体尘埃盘围绕。

  在这些物质中,一些孕育出行星。气体尘埃盘中的一些物质可能逐渐旋向恒星,最后以高速极地喷流的形式逃离。随着盘内物质耗尽,喷流最终消失。这种喷射通常只持续10万年左右。对于恒星的一生来说,这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3.宇宙中的交通拥堵

宇宙中的交通拥堵(图片来源:ESA/NASA))

  这幅图片来自于科学家利用哈勃照片制作的影像,HH 47推动明亮的弓形激波在太空中移动。HH 47喷流的长度是太阳系的10倍左右,由船帆座内的一颗年轻恒星产生。在视频中,这种喷流缓慢滑动,但实际上,它们是在高速移动,速度超过每小时44万英里(约合每小时70万公里)。延时影像显示,喷流中的气团以不同的速度移动,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车流。快速移动的气团超过速度较慢的气团,加热喷流内的物质,形成新的弓形激波。

  4.气团演化

气团演化(图片来源:ESA/NASA))

  这幅图片来自一段新公布的利用哈勃照片制作的影像。随着HH 34喷流内的弓形激波发生相互作用,一些气团亮度增高,一些则趋于暗淡。这些影像显示喷流中的气团在新生恒星附近形成。具体到HH 34身上,哈蒂根和同事将一个发光的气团的源头追踪到距恒星不到90亿英里(约合145亿公里)的区域。

  5.电脑模拟图

电脑模拟图(图片来源:ESA/NASA))

  电脑动画截图。根据新制作的延时视频,研究小组制作了这个电脑动画,展现一个HH喷流以及在几百年时间里如何演化。研究小组领导人哈蒂根说:“我们的研究发现描绘出一幅喷流图像,进而了解喷流内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喷流与周围气体的相互作用。通过与现有模拟进行比较,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这种喷流。”研究结果刊登在7月20日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人民网东京8月10日电 据《读卖新闻》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通过观测发现,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致使1万3000公里外的南极冰架发生崩裂,形成了一座巨大的冰山。

  NASA研究小组推测地震引起的大海啸可能对南极冰架产生了影响,于是对卫星画面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地震发生18个小时后,海啸到达新西兰南侧的南极地区,致使该地区保持了46年稳定状态的冰架发生崩裂,生成了一座长约10公里、宽约6公里的冰山。冰山从冰架上分离后,开始在洋面上漂流。

  研究小组成员、芝加哥大学教授道格拉斯·麦卡洛称:“该事例表明,地震与南极冰山分裂乍看之下并无关系,但其实两者间有着内在联系。”(邢俏 编译)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根据上周拍摄的卫星照片,发现了3次火山爆发,这3个活火山分别位于厄立特里亚、智利和印度尼西亚。研究人员称,全世界还有其他一些火山也显出了活动迹象,他们发布的只是上周喷发的火山图像,这3个火山位于能见度较好的位置,更容易被太空卫星拍摄到。

  NASA的对地观测卫星Terra和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GOES-11与世界其他卫星一起,密切监控着地面火山活动。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的一周内,纳布诺火山、普耶韦火山和索普坦火山分别喷出了大量羽毛状火山灰和热量。

  Terra卫星于7月6日上午7:50(UTC,世界协调时间)飞过纳布诺火山,它携带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仪(MODIS)拍下了火山热量区域的“热特征”,由戈达德航空中心快速反应小组处理制作生成MODIS图像。

  纳布诺火山位于厄立特里亚境内,在非洲索马里半岛的最东部,也称“非洲之角”。该国北邻埃塞俄比亚,南接吉布提,西边是苏丹。由于火山喷发的烟尘吹向索马里附近的亚丁湾,从照片上较难给羽毛云确切定位。

  普耶韦火山位于智利中部安第斯山,靠近阿根廷边境附近。GOES-11卫星照片显示,在7月3日下午2:45(UTC),普耶韦火山上空有一道亮棕色的羽毛烟云,并清晰地显示出羽毛云吹进了东太平洋。直到7月7日,火山灰还在持续涌出,迫使南美地区飞机停飞。

  索普坦山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它上次爆发是在2008年。今年7月3日再次爆发,喷出了大量火山灰和超过5公里高的烟雾,使马纳多国际机场的16架航班被取消或推迟。Terra卫星于7月3日凌晨2:25(UTC)拍下了索普坦火山喷出的羽毛云。至7月7日,据索普坦山地质调查小组报告,火山爆发已停止。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6月15日报道,天文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撰文宣布,他们观察到了宇宙诞生之初、也就是宇宙10亿岁时就开始成形的黑洞。
宇宙早期黑洞的信号十分微弱,天文学家们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巡视天空6周,观察到了所谓的“钱德拉南天深度视场”。随后,他们将NASA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提供的图片和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提供的数据结合在一起,在200个遥远的星系内搜寻到了早期黑洞的“芳踪”。之前科学家们只是预测到了年轻黑洞的存在,但从未观察到其踪迹。
NASA的研究表明,同其“寄主星系”一起,早期黑洞的成长速度快过此前科学家们的预测。在宇宙诞生之初,黑洞就一直存在,实际上,当宇宙10亿岁时,已经有约3000万个黑洞形成。
该研究的领导者、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天文学家埃兹奎尔·特雷斯特表示,探测到这些星系发出的X射线非常重要,因为它会告诉我们,在这些星系内部有超大质量的黑洞正在成长。
该研究论文的联合作者、美国耶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凯文·沙温斯基表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宇宙诞生之初,寄生于非常年轻星系内部的‘婴儿’黑洞,这些黑洞正在吞食位于星系中央的物质、气体,黑洞们将会持续成长,穿越‘青少年’阶段到达‘成人’阶段。”
NASA表示,在这些星系中,有30%到100%的星系包含有“正在成长的超大质量黑洞”。该实验中观察到的年轻黑洞的数量是此前估计的100多倍。(来源:科技日报 刘霞)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NGC 6744星系、喷射等离子体的太阳表面、席卷美国密苏里州乔普林的龙卷风移动轨迹以及“奋进”号航天飞机完成谢幕演出等精彩壮观的景象。

  1.“奋进”号最后一次着陆

“奋进”号最后一次着陆(图片来源:NASA)“奋进”号最后一次着陆(图片来源:NASA)

  6月1日清晨,美国宇航局的“奋进”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着陆,完成第25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太空飞行。在此次为期15天的任务中,“奋进”号的6名宇航员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了备用零部件和一台新的暗物质探测器。结束谢幕演出之后,“奋进”号将接受清理封存,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科学中心展出,从此正式退役。

  2.龙卷风轨迹

龙卷风轨迹(图片来源:ASTER/NASA)龙卷风轨迹(图片来源:ASTER/NASA)

  美国宇航局卫星拍摄的伪色照片,呈现了可怕的龙卷风过后一周的景象。这场龙卷风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00英里(约合每小时322公里),密苏里州乔普林大部分地区遭到毁灭性打击。照片中,红色区域代表植被、蓝色代表建筑,从左至右的蓝色轨迹代表龙卷风的移动路线。

  3.NGC 6744星系

NGC 6744星系(图片来源:ESO)NGC 6744星系(图片来源:ESO)

  透过智利的一架太空望远镜观察到的NGC 6744星系,这个星系距地球3000光年。欧洲南方天文台表示,NGC 6744的多尘旋臂与银河系的旋臂非常相似,照片中的NGC 6744就像是银河系的镜像。

  4.太阳表面喷射等离子体

太阳表面喷射等离子体(图片来源:SDO/NASA)太阳表面喷射等离子体(图片来源:SDO/NASA)

  一幅紫外线图像,呈现了太阳表面喷射等离子体的壮观景象。美国宇航局表示,这些等离子体是受到太阳内部磁力拖拽的超高温氦,在5月23日至25日被观测到。

  5.美丽的绿晶雨

美丽的绿晶雨(图片来源:T. Pyle/SSC, Caltech, NASA )美丽的绿晶雨(图片来源:T. Pyle/SSC, Caltech, NASA )

  美国宇航局表示,这些绿色晶体可能落向婴儿恒星HOPS-68(顶部图片中箭头所指位置)。根据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进行的红外观测,这些晶体被一颗年轻的原恒星以喷流的形式喷出,而后像雨一样落到HOPS-68表面。中图和底图均为艺术概念图。(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