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开普敦10月4日电(记者于大波)美国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4日在此间表示,虽然美国经济持续疲软以及航天飞机项目终结,但美国不会放弃太空探索。
正在出席此间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的博尔登对媒体说,美国政府、国会和民众对太空探索的支持并没有减弱。所不同的是,民众希望美国航天局在“力所能及”条件下继续进行太空探索项目。
博尔登说,美国将继续推动与俄罗斯的太空合作项目,因为这符合双方的利益。航天飞机停飞后,美国目前只能依靠俄罗斯飞船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
博尔登说:“国际合作不仅有助于解决经费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博采众长,以进一步推动太空探索。”
第62届国际宇航大会3日在南非立法首都开普敦举行,这是该大会首次在非洲举办。
本届大会以非洲为主题,讨论内容包括如何从太空监测非洲水资源、南非和非洲太空活动等。会议还将举办非洲宇航科学领袖圆桌论坛、各国宇航展等。大会还设立发展中国家援助项目,尤其鼓励非洲国家参加。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个国家的航天集团和研究机构的约2000名代表与会。
国际宇航大会由国际宇航联合会主办,每年一次,吸引全球航天界广泛参与,享有“宇航奥林匹克”之誉。国际宇航联合会秘书处设在巴黎,目前有中、美、俄、日、欧等58个国家和地区的205个成员。
新浪科技讯 路透社消息,美国人帕尔马特(Saul Perlmutter)、美国-澳大利亚人施密特(Brian P. Schmidt)和美国人黎斯(Adam G. Riess)将分享145万美元奖金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颁奖词指出,3人通过研究超新星现象发现了宇宙的加速膨胀。
法国大革命只搞了一次,之后法国没有再暴力革命过;克伦威尔死后,英国不再革命;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再也没有暴力革命……有一次革命就够了,下面应该考虑如何修正、协调、妥协,这比革命要上算。
许倬云
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30年7月生,求学于台湾和美国,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先后执教于台湾、美国和香港多所知名大学,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学贯中西,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研究领域主要在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代表著作有《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史》、《万古江河》等。
羊城晚报:有学者说,清末形成了“改革和革命赛跑”的局面:一方面革命党人鼓动革命,一方面清王朝实行废科举、改官制、设咨议局等改革措施,史称“晚清新政”。那么,为什么改革跑不过革命呢?
许倬云:“晚清新政”并不意味着慈禧太后真的要搞改革,而是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而为之。慈禧是一个有手腕有权谋的女人,但是没有见识,热衷权力。“晚清新政”的改革成果很有限。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本身固然处在改革和革命之间,看上去似乎有选择,实际上中国的选择余地并不多。因为当时维新的力量并不大,维新力量在戊戌政变时遭到了重创,守旧力量重新抬头,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也没有多少。所以,整体讲起来清末改革没有多少准备工作,无法取得实质进展。例如,虽然各省成立咨议局等民意机构,但基本上都是空的。
羊城晚报:为什么革命力量会在广东开始壮大起来了?
许倬云:等到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孙中山就往广东走,一些人也跟着往广东走,虽然广东是一个小小地方,没有多少力量,但是真正是全国希望之所寄。孙中山在广东局促一隅,却终于得到了两个意外帮助。
第一拨意外的帮助,就是许多沿海地区的留学生,纷纷往广东聚集。一批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帮孙中山做许多事,包括帮助他完成他的理论建构,帮助整理财政,等等。另外一拨意外的力量,就是苏联革命以后,孙中山实行“联俄容共”,使他得到了左边的助力,有了组织工作,也使他得到了武装力量。
羊城晚报:文武两拨力量终于使得广东这个革命基地成为气侯。
许倬云:对,中间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1914年欧战开始,在华的欧美实业,包括商业工厂都纷纷撤资回国,上海、天津、武汉、广东等四个地区的民族工商业借机在夹缝里发展起来。再有,在这个时候大批欧美回国的留学生参加了许多欧美人士在中国设立的学堂,将其转化为中国的教育机构。沿海城市出现不少报纸杂志。中国都市里发展的中层阶级、民间资金和知识分子、知识传播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中国的城市地区,民智渐开,中国得以逐渐走向现代化。
邓小平的政策
与北伐后南京政府相当类似
羊城晚报:抗战结束之时,蒋介石声望如日中天,中国也跻身战胜国之一,可是不数年国民党政权就土崩瓦解,这是非常令人费解的历史结局。
许倬云:国民党八年抗战精疲力尽,城市基地几乎全部丧失。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政治、经济和军事诸项决策中十有九错。例如,全国希望政府能够和平建国,能够实践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民主宪政,然而蒋介石以“反共”为号召更加强了集权统治,知识分子推动民主化遭到迫害,学生运动更遭武力压制,因此人心丧失。最后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是“金圆券”的币制改革,一年不到,金圆券已成废纸,全国中产阶级为此破产。国民政府的心脏地区民心大失,前线作战部队士气不振。于是,国民党败下阵来,共产党取得大陆的统治权。
羊城晚报:黄仁宇先生曾说过,国民政府重组了中国的上层结构,中共则整合了以农村为主的下层结构。
许倬云:对,在大陆毛泽东继续走农村路线,以党的组织力量动员农村。因此中共在1949年以后能够编组中国广大的农村,撑起以农民为基础的国家力量。黄仁宇认为,中共改造了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政府力量从此可以下达农村。这一改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从“大跃进”到“十年动乱”,使得本来可以建设的阶段完全浪费。最终轮到邓小平,才改革开放。邓小平改革开放采取的政策和北伐以后南京政府的政策相当类似。
羊城晚报:邓的经济政策和南京政府的经济政策是相似的吗?
许倬云:都是经济市场化,但是也有一个大的差别。毛泽东30年的组织努力,留了一个遗产,就是大陆上有许多小集体出现。城市里有“单位”,乡镇也有小集体,它把散乱的农村力量集中成一个过去没有的集体力量。邓小平改革开放以后,这些集体力量就变成单位企业、乡镇企业的本钱。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乡镇企业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不是仅仅依赖外资。
“南京十年”经验在台湾翻版
蒋介石到台湾时,台湾已经相当程度城市化,大陆过来的大批城市知识分子继续举办现代学校,学术界也得以继续发展。台湾发展浓缩了当年蒋介石没走完的路途,“南京十年”经验在台湾翻版,而且做得更彻底。当然,在此期间蒋介石也有一段白色恐怖时期。等到蒋经国执政,接下来也是改革开放。所以,蒋经国和邓小平两个人等于各走一枝,都走上了改革开放途径。
总起来说,孙中山出现以后中国走了革命的路线,继续不断在革命,蒋介石、毛泽东各自继承了孙中山的一部分。邓小平和蒋经国个别继承了毛蒋的一部分,可是钟摆转到比较靠中间的地方。这是延续性的“正反合”的过程,每一段都是“正反合”的过程。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前面都有没走完的过程。
所以,辛亥革命以来的一百年,中国颠颠簸簸,走得确实很辛苦。我个人理解,固然这中间有多次政府的转换,也有外部的侵犯(如八年抗战),整体来看,中国仍然在做连续工作。100年的路是“正反合”的过程,是辩证式的进展,中国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断革命论”很恐怖
羊城晚报:近两年大陆和海外一些人士正在热议的话题“中国模式”,您怎么看待广义的“中国模式”?
许倬云: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我们经不起冒险,不能100年或50年继续走一条路到底。我们把所有的鸡蛋摆在一个篮子里,摔一跤鸡蛋全都摔光了。如果把鸡蛋摆在多个篮子里,最多摔一个篮子。我这完全是从实用的观点来看“中国模式”。
羊城晚报:对大陆来说,“摔一跤鸡蛋全都摔光”的危险确实存在。
许倬云:有一次革命就够了,下面应该考虑如何修正、协调、妥协,这比革命要上算。
羊城晚报: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陷入长期的军阀混战,100年间有近一半时间处于内战状态,因此一些人士对辛亥革命提出强烈批评:如果当初不这样做,而是按着清末新政去做,也可能早就实行宪政了。据此,他们提出了“告别革命”的观点。
许倬云:对“告别革命”,我也有同感,因为我的岁数大,看见过内战的惨烈局面,“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我也听过十年动乱里,人的尊严如何被践踏,人性怎么被扭曲。中国经不起再来一次。
我们回头看,法国大革命惨不忍睹,雅各宾就是大陆十年动乱的微型啊。法国大革命只搞了一次,之后法国没有再暴力革命过。克伦威尔砍了英国人的头,克伦威尔曾经以护国主的身份专制独裁,他死后英国不再革命。得了一次经验就够了,不敢再做了。美国独立战争以后,华盛顿飘然下野。后来又有一次南北战争,此后美国再也没有暴力革命。
老实讲,辛亥革命损失不大,军阀混战损失就大了。尤其1945年到1949年的国共内战损失极大,大陆的“文化大革命”是史无前例的浩劫,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损失也极大。以暴易暴,用一个暴力换来另外一个暴力,没止没休的,所以我对“不断革命论”是极反感的。有一次辛亥革命就够了,不要再做了。
马国川
中新网10月1日电 据外电报道,美国卫生官员30日称,因食用受李斯特菌污染的甜瓜而死亡的人数升至15人,另有84人感染。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说,全美已有19各州报告了李斯特菌感染病例。
在染病死亡的15人中,5人来自新墨西哥州,3人来自科罗拉多州,2人来自得克萨斯州,堪萨斯州、马里兰州、密苏里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各有1人患病死亡。
该中心27日报告,美国有18个州72人因食用受李斯特菌污染的甜瓜而染病,其中至少13人死亡。
此前,美国曾发生多起因感染李斯特菌而导致加工肉类和奶酪被召回的事件,而此次李斯特菌污染新鲜农产品是事件又一个令人不安的新发展。
这是美国自1998年以来致死人数最多的一次食源性疾病疫情。
北京时间9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耶鲁大学地质学家玛丽亚-麦克纳玛拉近日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辑》发表研究文章称,她的研究团队近期发现了许多1500万年到4700万前的甲虫化石,这些奇特的甲虫化石最惊人之处在于它们不仅仅身体结构和形状保存完好,甚至连外壳的颜色都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好像活甲虫一样。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甲虫化石之所以能够保持原始的颜色,要归功于它们的结构性着色现象。色素的颜色是来自从化学物上反射的光线。与色素的原理不同,结构色是由光与纳米尺寸的表面几何图形交互作用产生。如果有纹理特别细密的沉积物取代了死亡甲虫腐烂的身体,那么形成的化石也会复制它原始的色彩。
美国耶鲁大学地质学家玛丽亚-麦克纳玛拉介绍说,“结构色根本不需要化学物。我们希望发现的是,化石中究竟是什么样的结构产生颜色?如今我们在化石中看到的这些颜色是否与数千万年前它们活着的时候一样的颜色。”玛丽亚的研究团队从这些化石的表面提取了大约0.00008毫米的样本用于研究。这样大小的样本太小以致于无法用肉眼单独看到它,但在显微镜下足以看到明确的形状和细节。根据这些形状,研究人员利用根据现代甲虫外壳制造的模型进行计算,推断这些化石最初究竟是何模样。不过,预计与现实并不完全匹配。根据研究人员的计算,这些化石似乎比它们本来的颜色要稍微红一些。这些化石并没有完全复制甲虫最原始的甲壳,但也只是轻微地改变了光线的折射率。
玛丽亚表示,“这些化石非常迷人。但我需要搞明白,这么小的身体为什么能够保存如此完好。”(彬彬)
美国毒哈密瓜
科学网(kexue.com)讯 美国18个州共72人因进食受李斯特菌污染的哈密瓜而染病,其中至少13人死亡。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前日表示,感染者均在7月31日及之后发病,年龄介乎35至96岁,平均年龄为78岁。目前地方卫生官员仍在调查另外3宗怀疑死亡病例,死亡数字可能继续增加。
这是美国自1998年以来,致死人数最多的一次食源性疾病疫情。李斯特菌很常见而分布广泛,繁殖力强,能引起孕妇流感样症状、死胎、早产、菌血病,还可导致成年人脑膜炎、败血病和心内膜炎等。健康人感染后病情通常轻,老年人及免疫力低则病情通常较重。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曾于本月14日,告诫消费者勿进食科罗拉多州詹森农场的哈密瓜,检疫人员曾在该农场的包装厂房和设备中检测到李斯特菌,相信它是疫情源头。詹森农场同日回收在格林纳达出产的Rocky Ford品牌哈密瓜。 FDA也建议消费者不要进食回收的哈密瓜,应予丢弃。在7月29日至9月10日期间,该农场的哈密瓜至少销售至17州。
CDC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998年,美国曾有21人因进食受李斯特菌污染的热狗死亡。 2009年也曾爆发致命食源性疫情,当时全美有7人吃下受沙门氏菌感染的花生死亡,700多人中毒。
最近全世界食品安全问题成了最为严峻的事情,前不久欧洲的毒黄瓜令整个欧洲谈"黄瓜"色变,今年的5月中旬开始在德国蔓延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仍在继续扩散,导致多人死亡,被感染的人不计其数。此包括瑞典、丹麦、英国和荷兰在内的多个国家均已报告感染病例,欧洲一时陷入恐慌。
而为了应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近日声称正在开发一种新软件,可帮助公司和消费者跟踪从食品生产到端上餐桌的全过程,以避免受不安全食品所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全球食品生产商和消费者的一大问题。
这种软件名为“食品安全模拟器”(Food Safety Simulator),是一个手机应用程序,旨在让消费者对自己所买东西的可靠性做到心中有数。安装后,消费者可利用手机来扫描食品上的条形码,从而了解该食品的安全程度。IBM会给食品做星级评定(类似于评估餐馆的服务),其中会参考如安全检测失败率、供应商背景及最近是否有召回事件等因素。商品拥有的星数越多说明消费者越可放心购买。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期,艺术界一年一度的秋拍盛会正在预展和热身中,各大拍卖公司如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德、北京荣宝等都已推出重点主题或进行预展。这其中,中国当代艺术再次备受关注。2011年的春拍,中国当代艺术品迭创新纪录。尤其在苏富比春拍"尤伦斯专场"、"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中,中国当代艺术强劲复苏,很多作品拍出天价,有的大大超过了古典艺术作品。资本对艺术品的疯抢,令人惊叹。
中国当代艺术春拍中的抢眼表现,让各大拍卖公司对其秋拍仍然抱着高昂的信心,佳士得等都准备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专场。那么,颇有泡沫味道的中国当代艺术为何身价暴涨?究竟是谁绑架了艺术品市场?而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价值又怎样评判?在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热的现象中,这些问题引人关注和思考。
为此,《法治周末》特地约访了近期回国讲学的艺术评论家段炼先生。段炼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威廉大学等美国高校任职,现为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教授,旅居海外20多年,一直从事现代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研究。他虽身在海外,但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却颇多关心。他对当代艺术商业性的分析和批评,几乎是一针见血;而对于陈丹青这样的画家,他将其比喻为"一条蚯蚓"。
段炼
中国当代艺术能够在西方具有一席之地,被他们写进艺术史,就是因为中国当代艺术被打上了政治标签,而不是因为中国当代艺术具有艺术价值。这个我们应该清楚。
法治周末特约记者朱航满
艺术市场,发疯了
《法治周末》:现在中国出现了当代艺术投资热,许多当代画家的画作屡屡被拍卖出高价,诸如刘小东,他的画作甚至比一些我们认为古代或现代的经典画作还要昂贵,这正常吗?
段炼:首先我可以说,这种现象肯定是不正常的。但是面对这种现象,你要看到两种情况:一种是那么高的价钱,画家实际上并没有得到钱,这点大家要很清楚;另一种是画家得到钱了,但是画家并没有得到那么多。也就是在整个艺术市场买卖操作的背后,是有另外一种力量存在,这种力量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画商。画商在那里操纵着整个市场,所以有刘小东的画拍出高价这样的事。
在当代,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刘小东都是很好的画家。他前两年有一张画《三峡新移民》,这幅画卖了近三千万元,刘小东实际上没有拿到那么多,拿大头的是背后操作这个事情的画商。而且好玩的是,这幅画的买主,是一个做餐饮业的北京商人。刘小东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是,发疯了。就是说整个艺术市场发疯了。
那么就有人问这个餐饮业的老板,你花近三千万元买这幅画,究竟是要干什么呢?打算怎么处理呢?因为这个价钱顶天了,几乎没有升值空间了,怎么办?买家说:"我挂在餐厅里。"对于画家来说,近三千万元的画作,这个价钱就等于国宝了,而你挂在餐厅里等于完蛋了。
尤伦斯,耍了我们?
《法治周末》:今年四月份,尤伦斯美术馆拍卖了其在中国收藏的当代艺术作品,所有作品无一流拍,且不断刷新拍卖纪录,引发了人们对当代艺术的思考。你怎么评价尤伦斯的做法?
段炼:外国画商,通过低价购入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经过几番炒作,炒到很高了之后,再把它们出手。尤伦斯美术馆就是这样。而最后接手的是中国人,中国那些发财的人,拿着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看见艺术投资可以赚钱就去投资艺术,但等他们接了手之后就出不去了。这是当前一个比较严重的情况。
尤伦斯在中国当代美术到了天价的时候,它突然宣布要撤退,中国当代美术界全都傻了。这个事情因为闹得太大,大家感觉似乎被人耍了。
最近我看到一个美术界的新闻,尤伦斯说它没有撤退,这个说法不过是一个策略而已。因为它撤退的时候,中国艺术已经被它炒到顶,赚不了钱了。现在,它把货全部抛出去之后,转移战场,到印度去如法炮制。
《法治周末》:这对于中国的艺术界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段炼:我们从尤伦斯的操作,再看刘小东那近三千万元的画,其实就是一个中国商人接了这个单。所以我们说,当代中国艺术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刘小东肯定是个好画家,他的画也是当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但是三千万元,这个太荒唐了,刘小东自己都认为是发疯了。
但是出现这么几个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跟风效应。很多人都会跟着他们,觉得我也会发点财啊,我发不了三千万元的大财,发点小财吧,三百万元、三十万元也可以吧。所以这种心理,会引发整个当代中国美术的爆发。
其实,我们应该有一种金字塔眼光,走在金字塔顶端的,毕竟是少数,越到底层越多。底层的人不但卖不了高价,甚至生活都很困难,你到北京宋庄去看看,夸张一点说,那里的画家多如牛毛。每个画家的作品要想都卖一千万元,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宋庄大多数画家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且很多人生活得很窘迫。国外有些人,把他们称作饥饿艺术家。这个称呼也就告诉我们,靠艺术为生的人,毕竟是少数。
国内艺术界,分化得很厉害,做商业艺术的、做纯艺术的、做实用艺术的等各个方向都有。做纯艺术的,你如果在金字塔的底层,画卖不出去,可以说生存都很困难。
北京时间9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二战期间,装载有700万盎司(约合198.5吨)白银的英国货轮“盖尔索帕”号途经大西洋时被德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数十年来,沉船及船上白银的去向一直是个谜。近日,美国奥德赛海洋探索公司证实,该公司已经定位、发现“盖尔索帕”号,并计划于明年实施打捞。
1941年2月,英国货轮“盖尔索帕”号在途经大西洋时被德军潜艇所发射的鱼雷击中并沉没。美国奥德赛海洋探索公司确认,该船残骸位于距离爱尔兰海岸约300英里(约合483公里)处的大西洋公海海面之下4700米深的海底。
据介绍,“盖尔索帕”号归属英国战争运输部。相关文件显示,1941年“盖尔索帕”号装载的白银大约价值60万英磅。根据近日的银价计算,这批白银如今总价高达2.1亿美元。奥德赛海洋探索公司表示,“这将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打捞海底宝藏的行动。”
根据奥德赛海洋探索公司去年与英国交通部签署的协议,打捞上来的白银80%归奥德赛海洋探索公司所有。该公司介绍说,他们近期利用远程遥控装置对沉船地进行拍摄,获取的相关数据已可以确认沉船的身份。目前,奥德赛海洋探索公司正在制定打捞计划,打捞行动有望于2012年春开始实施。
奥德赛海洋探索公司高级项目经理安德鲁-克雷格表示,“考虑到已经探明沉船的方位和状况,我们对打捞计划充满信心。”据克雷格介绍,这艘沉船上的绝大多数人,在货轮沉没之前都未能靠救生艇成功登陆上岸。(彬彬)
陈丹青,中国画家,文艺评论家。祖籍广东台山,1953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恢复高考时,以同等学历被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录取。1980年,陈丹青以油画《西藏组画》一举成名,1982年赴纽约定居,1983年6月,陈丹青个人画展成为中国当代画家在美国举办的首个个展,之后,他在美国取得了属于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几乎所有成就。
陈丹青,这位中国目前最受关注的艺术家、学者,在中国艺术界、文化界均有很高名气,然而,他却因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线和发表大胆言论而引发讨论与关注。近日,陈丹青接受凤凰网《非常道》专访时表示,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打乱,陷入人情沼泽难以自拔。
初到美国被震撼两三年
1982年,陈丹青以自由画家身份移居美国,在那呆了18年,刚到美国时,他很纠结。陈丹青说,那时出国的目的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要成为世界艺术家,而是想去看原作,但他出去以后才知道,原来要面临那么多的问题,根本不只是原作的问题。陈丹青意识到,西方太庞大了。
后来,陈丹青看到了很多去美国的中国人,他们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办绿卡要买房子等,这些让陈丹青震撼了两三年。但是,陈丹青说他是一个生存能力很强的人,“农村生活我都能受得了,纽约没有我受不了的事儿。 ”
归国之后生活被打乱
2000年,陈丹青回国,后来的日子,陈丹青常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有人质疑他被过度“消费”。但在王安忆的眼中,陈丹青却是一个生活很封闭的人,很难介入社会生活。陈丹青说,外界对他的评价刚好与王安忆的说法相反。“至少,我上媒体上太多了,这是我回国之后就一直被指责的地方,我不知道王安忆说我生活很封闭是什么意思。 ”陈丹青说,他的生活很简单,但最近十年有点被打乱,就是杂稿太多,以及接受各种采访,我一旦写了点东西,所有老朋友、新朋友都要我帮忙。“你知道,有朋友开个画展、出个书啊都要我来写,即使推掉十件或七件,还有三件要做,这是人情的沼泽地,陷进去就很难逃脱出来。 ”
大胆言论
我们最好的艺术作品在西方很普通
很多人都说陈丹青当年是在最牛的时候选择出国,但出去之后,他却发现,原来自己的作品是那么普通,早就过时了。陈丹青说,在美国,他最先学会接受自己的位置。他发现自己在前半段生命里做的事情放到一个更大的空间里,根本不算什么,所以不该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