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豹幼仔
一只海豹幼仔正在北极的冰面上休息。单是通过气味,小家伙就能从数百只海豹中辨认出自己的妈妈。
2.小象
小象出生时就是一个大块头,直立身高可达到3英尺(约合1米)左右,体重可达到200磅(约合91公斤);它们要与母亲共同生活2到3年。母象需要9年时间完全发育成熟,公象则需要15年。
3.猞猁幼仔
猞猁凭借两大特征著称动物界,一个是耳尖上的黑毛,另一个则是厚厚的毛皮。
4.黑熊幼仔
在动物世界,黑熊妈妈对幼仔的呵护是出了名的。小家伙会和母亲共同生活大约两年时间。
5.美洲豹幼仔
又名美洲虎,通常保持一种独来独往的生活方式。美洲豹的幼仔会和母亲共同生活两年时间,学习捕猎本领。美洲豹一次生下的幼仔数量通常是成对的,幼仔出生时身上并没有可辨别的斑点。
6.山猫幼仔
山猫一次生产1到6只幼仔。幼仔最长要与母亲共同生活一年时间,而后独立谋生。
7.北极熊幼仔
北极熊妈妈一次通常生下两只幼仔。幼仔会与它们共同生活两年多时间,直至掌握捕猎本领并能够独立生活。
8.猎豹幼仔
通常情况下,母猎豹一胎生3子,所有幼仔均要与它们共同生活一年半到两年时间,而后走上独立谋生之路。在与幼仔交流时,母猎豹也会发出类似家猫的咕噜声。
9.黑熊幼仔
黑熊是动物界的攀爬高手,它们会在树上玩耍、隐藏、进食甚至冬眠。
10.鳄鱼幼仔
雌性鳄鱼一次产下20至60枚卵。经过大约3个月的孵化,鳄鱼妈妈会拨开巢穴,帮助孩子们破壳而出,迎接这个世界。
1.马赛兰德的狮子
生活在非洲绝大多数地区的狮子均面临生存威胁,其中最威胁程度最大的地区当属肯尼亚的马赛兰德,也就是图片中这头雄狮的栖息地。马赛兰德的狮子数量已不到150头,面临巨大的灭绝威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马赛牧民以狮子袭击牲畜为由,大量猎杀狮子并深以为傲。
2. 母狮和幼狮
3头母狮和2头幼狮在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的草地上休息。母狮仍旧保持着群居的生活方式,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它们经常要与雄狮爆发战争。在抢占其它雄狮领地之后,胜利者会处死战败者的幼仔。
3.年轻的雄狮
两头年轻的雄狮趴在奥卡万戈三角洲的草地上。狮群可能在一头雄狮的领导下或者以7头雄狮合作的方式捍卫它们的领地。
4.伸懒腰的母狮
奥卡万戈三角洲的一头母狮正在伸懒腰,其它同伴则懒洋洋地趴在附近。狮群通常由2至18头母狮以及一些幼仔组成,彼此之间相互照顾。
5.成年雄狮
一头成年雄狮穿过奥卡万戈三角洲的草地。生物学家认为,雄狮之所以进化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鬃毛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能够在搏斗中为颈部提供保护。
6.虎猫
虎猫的体型大约是普通家猫的两倍。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丛林活动时,布满斑纹和斑点的毛皮成为一种极好的伪装。
7.山狮
山狮并不喜欢与其它动物共享它们的领地。对于可能的入侵者,它们一直保持高度警惕。
8.孟加拉母虎与幼虎
一只孟加拉母虎和它的孩子正在高高的草丛中休息。在有能力寻找自己的领地之前,幼虎会和母亲一起生活2到3年时间。
9.猎豹
猎豹拥有敏锐的视觉和惊人的速度,是令其它动物闻风丧胆的猎杀高手。
10.美洲豹
美洲豹也被称之为美洲虎,是南美洲体型最大的大型猫科动物。美洲豹曾广泛分布于美洲地区,但现在只能在一些偏远地区发现它们的踪影。
11.云豹
云豹介乎小型猫科动物(咕噜咕噜叫)和大型猫科动物(吼叫)之间,东南亚的热带森林是它们的家。
12.雄狮领地巡视
雄狮勇猛地保护所在狮群或者它们的家人。它们会在一个广阔的领地巡视,面积通常在100平方英里(约合260平方公里)左右。
13.亚洲狮
全世界的亚洲狮数量当前只有200只左右。印度的基尔森林曾经是皇室财产,现在已成为这种狮子亚种最后的家园。
14.山猫
山猫英文名为“Bobcat”,这个名字源于其极短的尾巴(“Bob”在英文中有剪短的意思)。山猫的耳朵与它们的猫科亲戚猞猁类似。
15.猞猁
猞猁以其耳尖的一簇黑毛及厚厚的毛皮著称动物世界。
16.雪豹
雪豹的故乡位于中亚山脉地区,由于野外数量只有6000只左右,现在已经很难看到。由于美丽而温暖的毛皮以及可以用作中药的器官,雪豹成为非法狩猎者捕杀的对象。
17.母猎豹与幼仔
母猎豹通常会生下3个幼仔,所有幼仔均要与母亲共同生活一年半到两年时间,而后才鼓起勇气独立谋生。在与幼仔交流时,母猎豹也会发出类似家猫的咕噜声。
18.西伯利亚虎
西伯利亚虎在现存的三种老虎中,西伯利亚虎是体型最大的一种。虽然野生西伯利亚虎只有400至500只,但这一种群的数量相对比较稳定。借助于保护计划,一些圈养条件下出生的西伯利亚虎被放归野外。
概况
外表美丽的灰色雪豹生活在中亚山脉地区。厚厚的毛发成为它们的“保温外衣”,被毛皮覆盖的大脚则充当了天然雪鞋。雪豹腿部力量强大,是天生的跳跃能手,跳跃距离最远可达到50英尺(约合15米)。长长的尾巴帮助它们保持平衡,同时又像毛毯一样为敏感的身体保温,以对抗山中可怕的低温。
雪豹主要以西藏地区的岩羊为食,在所生活的绝大多数地区,野生山羊也沦为它们的盘中餐。雪豹能够捕杀体重是自己3倍的猎物,旱獭、野兔以及猎禽等小型动物更是难逃它们毒手。有报道说,一只生活在国家公园的印度雪豹(接受保护和观察)一年之内捕杀了5只岩羊、9只西藏野兔、25只旱獭、5只家养山羊、1只家养绵羊以及15只鸟。
正如这些数字所暗示的那样,雪豹有时也会捕食家养动物,致使很多牧人为保护牲畜猎杀了雪豹。由于这种以保护牲畜为由的捕杀以及偷猎行为,雪豹数量锐减,成为一种濒危动物。偷猎分子猎杀雪豹所得的豹皮以及可用作中药的器官被非法贩卖以谋取暴利。此外,栖息地消失以及大型哺乳动物这种猎物的减少也是造成雪豹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
基本信息
类型:哺乳动物
饮食结构:食肉动物
身长:4至5英尺(约合1.2至1.5米),尾长36英寸(约合91厘米)
体重:60至120磅(约合27至54公斤)
保护现状:濒危物种
概况
魔鬼蛙学名Beelzebufo ampinga,可能是曾经在地球上出现过的体型最大的蛙类动物。这种两栖动物现在已经灭绝,它们的体型相当于一个充气球,身长可达到16英寸(约合41厘米),体重可达到10磅(约合4.5公斤)左右。在大约6500万至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魔鬼蛙曾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
魔鬼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陆上度过。科学家表示,与其现存近亲——南美洲大嘴蛙(ceratophyrine)一样,魔鬼蛙也是脾气暴躁并且富有进攻性的家伙。专家们指出,大嘴蛙是一个擅长“守株待兔”的捕食者,会对身旁经过的任何动物发动攻击。魔鬼蛙可能以蜥蜴、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凭借超大号嘴以及强有力的颚,恐龙甚至也会沦为它们的盘中餐。
2008年2月,科学家宣布发现魔鬼蛙,此时距离出土这种古蛙的第一批遗骸化石已过去10年之久。“Beelzebufo”这个名字来源于单词“Beelzebub”,在希腊语中意为“魔鬼”。“bufo”在拉丁语中意为“蟾蜍”。“ampinga”则意为“身披铠甲”,用于描述魔鬼蛙头顶上突出的头盖骨盾。
马达加斯加岛曾有魔鬼蛙存在向生物地理学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疑问,即为什么只在南美洲发现这种巨蛙的现代近亲?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在大约1.6亿年前超大陆冈瓦纳分裂过程中,马达加斯加脱离非洲,在此之后,它又脱离南亚次大陆,最后于大约8800万年前 成为一座孤立的岛屿。但魔鬼蛙以及带有南美特征的其它马达加斯加化石显示,南美洲、马达加斯加与南极洲之间的陆地连接可能一直持续到6500万至7000万年前。
基本信息
类型:史前动物
食物:食肉动物
身体:身长可达到16英寸(约合41厘米)
体重:10磅(约合4.5公斤)
魔鬼蛙仍旧健在的后代为大嘴蛙(ceratophyrine),由于圆形身体以及特大号嘴与老游戏《吃豆》中的形象非常相似,有时也被称之为“吃豆人蛙”。
受保护级别:已灭绝
大小相当于一名身高6英尺(约合2米)的男子
概况
美洲虎是南美最大的猫科动物,曾出没于从美洲最南端到美墨边境等广大地区。如今,美洲虎的数量大大减少,只能在南美和中美偏远地区特别是亚马逊盆地看到它们的踪影。这些体态优美、力量无穷的野兽在美洲本土文化具有重要地位。例如,在一些传统中,“夜神美洲虎”(Jaguar God of the Night)是地下世界的强大领主。美洲虎的英文名字“jaguar”出自美国本地词汇“yaguar”,意思是“猎杀于一跃之间”。
与其他许多猫科动物不同的是,美洲虎不怕水;事实上,它们是相当出色的游泳健将。江河湖海为它们提供了鱼、海龟、凯门鳄(个头不大、类似短吻鳄的动物)等诸多美味佳肴。美洲虎还猎食鹿、野猪、水豚、貊等大块头动物。它们有时爬到树上埋伏起来,待时机成熟狠狠咬住猎物,霎那间置对方于死地。
大多数美洲虎为棕色或橙色。一些美洲虎的体色太黑,使我们根本看不到斑点的存在,只有走近的时候,才能看清。美洲虎是独行动物,排斥同伴,它们主要通过排泄物或在树上留下抓痕,划分方圆几平方英里的领地。
雌虎一次产崽1至4个,小美洲虎刚生下来双眼看不到东西,无法独立生存。雌虎会与幼仔待在一起,提供全面的保护,不让任何动物靠近——即便是它们的父亲。幼仔通常会在母亲身边待两年甚至更久,学习各种捕猎技能。由于虎皮很具吸引力,美洲虎至今仍是被猎杀的对象。另外,由于这些不速之客有时会猎食家畜,农场主也不会放过它们。
基本信息
类别:哺乳动物
食性:食肉动物
野生平均寿命:12至15年
体长:5至6英尺(1.5至1.8米);尾长:27.5至36英寸(70至90厘米)
体重:100至250磅(45至113公斤)
保护级别:濒危
大小相当于一个6英尺(2米高)的男子
1.格陵兰冰盾
洞窟探勘人员用绳索深入格陵兰冰盾300英尺(约合90米)处。类似这样的冰河洞穴是季节性融水或者地热喷口在冰盾内部切割出裂缝和通道形成的。由于由冰构成,冰河洞穴处于极为不稳定状态,致使勘探人员面临独一无二的挑战。
2.美国熔岩床国家纪念碑
图片展示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熔岩床国家纪念碑。类似这样的熔岩管洞穴遍布整个世界。这种独特的地下结构是长时间的熔岩流动形成的。随着熔岩在通道中流动,溢出的部分在两侧形成天然堤岸。堤岸最终连接在一起,凝固后形成一个顶篷。
正如冬季的水流继续在其冰帽下方流动一样,熔岩也继续在顶篷下方流动。当源头的熔岩流停止脚步,余下的熔岩一路前进直至末端,形成一个中空管状结构。这种管状结构通常拥有较大空间,勘探人员可以在里面行走。
3.石灰石洞穴
智利巴塔哥尼亚的石灰石洞穴的入口,是在水的长时间影响下形成的,因此也被称之为“水和时间的艺术”。石灰石是一种可溶性岩石,在数十万年的变迁中,缓慢流动的水充当了一个凿子角色。地质学家将这种结构称之为溶洞。
4.格陵兰岛冰河洞穴
一名洞窟探勘人员站在格陵兰岛的一个冰河洞穴内,观察变化多端的色彩和形状。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勘探人员观察的结构更像是一个螺旋星系而不是洞穴的一个组成。这个大冰库内仿佛来自另一世界的轮廓是由地热温泉的热量形成的。
5.中国芦笛岩
沐浴在蓝紫色光线下的中国芦笛岩,给人的感觉是,这里好似一部科幻影片的拍摄现场。这种喀斯特地貌是由50多万年前的一条地下河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可到达性,是当地最受环境的旅游景点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芦笛岩曾经被用作防空洞。
6.美国龙舌兰洞
美国新墨西哥州卡尔斯贝洞窟国家公园的龙舌兰洞,洞内的石笋被水晶般透明的水环绕。这个洞穴一度默默无名,直到1986年才享誉世界,当时洞穴勘探人员冲破一条封闭的通道并发现大量可以步行通过的地道。自此之后,勘探人员对长度超过100英里(约合160公里)的地道进行测绘。龙舌兰洞也就此成为美国第三长的洞穴和世界上第五长的洞穴。
7.龙舌兰洞的塔状结构
龙舌兰洞的塔状结构,高度在50英尺(约合15米)左右。在它的衬托下,一名洞穴勘探人员显得非常渺小。大名鼎鼎的龙舌兰洞位于新墨西哥卡尔斯贝洞窟国家公园,每年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勘探者到此探险。
8.方解石沉积物
罕见的方解石沉积物,外形好似小麦片,是在龙舌兰洞深处墙壁上发现的。科学家认为,这种被称之为“叶形线”的波纹结构是方解石在水位重复升降过程中沉积形成的。
9.洞穴珍珠
洞穴内的矿物沉积物能够呈现出令人吃惊的外形,例如图片中这些好似巧克力的“洞穴珍珠”。这种独特的球形结构在洞穴水池中形成,由层状方解石慢慢在一粒沙子或者泥土周围沉积而成。
10.美国代波尔德洞
佛罗里达州位于地下250英尺(约合76米)处的代波尔德洞,图片中的潜水员正对一个被水淹没的洞室进行探测。代波尔德洞的名字以所在地区最初主人的名字命名,位于佛罗里达州布鲁克斯维尔附近的桑德·希尔童子军营地。
1.海滩上空紫光闪现
随着手指状闪电在云间扩散开来,美国佐治亚州坎伯兰国家海滩上空紫光闪现。
2.枝状闪电的壮观场面
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阴云密布的天空出现枝状闪电的壮观场面。大多数闪电发生在类似这样的积雨云中,但是它也可能发生在层状云中。
3.粗闪电装饰了铁蓝色的天空
大自然用一道粗闪电装饰了铁蓝色的天空。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但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我们先看到闪电。计算闪电和雷声间相差的秒数,除以5算出的是雷暴“行驶”的英里数。除以3是公里数。
4.空闪电撕开云层
坦桑尼亚坦噶尼喀湖上空闪电撕开云层。坦桑尼亚的邻国----民主刚果共和国是世界上闪电发生最频繁的地方。据美国宇航局的资料显示,刚果每平方公里土地每年平均吸纳158次雷电。
5.闪电花纹
古巴维纳勒斯谷上空出现的闪电花纹。闪电的速度每秒达15万公里,温度可达到3万摄氏度,比太阳表面的温度高4倍。
6.枝状闪电
美国怀俄明州红色沙漠上空云层内出现枝状闪电。云层内闪电是最常见的闪电,发生在积雨云中。
7.卷须状闪电
美国佛罗里达马德拉海滩上空蜿蜒出现的卷须状闪电。在奥多兰和圣彼得堡之间的4号州际公路被叫做“闪电巷”,因为据报道,该地区比美国任何其他地区可看到更多的闪电。
日前,年仅24岁的女子王贝,“为了提升演艺事业”接受面部磨骨手术而不幸身亡。同王贝一样,当今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女孩希望通过具有高风险的整形手术,“脱胎换骨”,从而获得一个美好的容貌和身材,以提高社会竞争力。
以整形求美,是违背人类审美规律的,是当代消费文化的畸形审美观造成的审美误区。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史的记载里,人体美(形体美)的含义与当代审美有所不同。哪一个更接近美的本原?
美到极处,便是妙,妙不可言。美之所以妙不可言,因为美是人类对世界的生命感的优美体验,而人体美是其最生动直接的体现。在古代历史中,中外文学有许多笔墨献给了那些绝代美人。然而,这些诗文又都不约而同地给我们一个印象:美人是不可描写的。
古希腊诗人荷马在《伊利亚特》中从不正面描写海伦的美,只写她的魅力和人们的感受。比如,当海伦第一次出现在特洛亚的元老们眼前的时候,荷马没有一个字描写海伦如何美丽,只是写到元老们轻声交谈:
“特洛亚人和胫甲精美的阿开奥斯人/为这样一个妇人长期遭受苦难,/无可抱怨;看起来她很像永生的女神;/不过尽管她如此美丽,还是让她/坐船离开,不要成为我们和后代的祸害。”
德国文论家莱辛认为,没有什么描绘能比这段叙述更能引起读者对海伦绝世无双的美的生动意象。汉朝歌手李延年是最得此法的。据《汉书》记载,李延年用一首诗成功实现了向汉武帝推荐胞妹入宫的愿望。“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后世步李延年后尘,形容美人之美妙绝伦就干脆只用“倾国倾城”四字,不再费其他笔墨了。
美人之所以是不可描写的,是因为美人之美不是一种固定具体的形式(形象),而是生动流变的情态。《诗经·硕人》描写当时的大美人卫庄公夫人庄姜,结尾两句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朱光潜《诗论》中,朱光潜指出这8个字把“一个美人的姿态神韵,很生动渲染出来”。诗人用这8个字描写庄姜的美,是“化静为动,所写的不是静止的‘美’而是流动的‘媚’”。
人的美是否有标准呢?战国时代的宋玉在上书楚怀王的《登徒子好色赋·并序》中说:“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称赞他的邻家女儿是天底下最标准的美人。但是,他为什么不说这“增减”的标准呢?有人说,古典人体之美有一个“可衡量”的数据,即黄金分割比例。然而,如英国学者库克所说,“完美,和自然生长一样,隐含着不规则变化和微妙的差异。”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宋玉之所以这样描述“东家之子”,恰恰是因为他懂得美不能被归结为具体的数学关系。
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汉元帝因画师毛延寿丑画王昭君,以欺君罪将其斩首。在《明妃曲》中,王安石写诗为毛延寿翻案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认为,人体的美,不在静态的形象,而在于动态的神情——意态。这意态,也就是一个人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的“风韵”,是静态的绘画描绘不出来的。
王安石的诗揭示了人体美的一个深层原理,就是人体美的“形神统一”。人体美不仅不能归结为“数量关系”,而且也不能归结为单纯作为生物体的人的自然外观。人体美与自然产品的美之根本差异在于,它不仅有“形”,而且必须有“神”。《淮南子·卷第十六》中写道,“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君形者”即灌注生气于形象的精神,没有精神的“美”就是无生命的“美”。
希腊女神雕像尽管在造型上成为女性人体艺术的最高典范,但是它们的面容却因为缺少个性表现而缺少生动的气韵——神。这就难怪英国文艺批评家罗斯金要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英国艺术史家贡布利希称希腊雕像为“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灵”,就是指出了它们只能作为艺术的人体美典范,而不具有现实的人体美的真实和生气,因此是“美而不可悦”的。
因为“神”,即内在精神在人体美构成中的核心价值,人体美的标准和判断是具有主观性的,人体美也因此必然是具有个性的。“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审美规律。在《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都是第一等的美人,在常人的眼里,宝钗风采更胜,然而,宝玉所爱却是非黛玉莫属。正因为人体美须具有个性,人体美才呈现出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当然,也因此,模仿雷同的“东施效颦”所得到的就不是赞美而是嘲弄。
人的自然形体,无论多么得天独厚,相对于人类的人体美理想,必然是不足或有缺陷的。如果我们以古希腊神祇雕像为人体美的最高典范,以黄金分割为最完美的人体比例,根据专家的研究,现实中即使最修长的身材,下肢的长度比黄金分割比的理想尺寸一般要少6公分。这就是说,最完美的自然人体,也是不能满足古希腊为人类创造的人体美的理想。
莎士比亚说:“人艺足补天工,然人艺即天工。”在历史上,人类对人体美的健康追求是通过艺术去补充、完善自然形体的不足,并且是在尊重人体自然属性的前提下美化了人体。人类的舞蹈艺术,不仅为表现情感,而且也是为追求人体美的理想。芭蕾舞蹈史上第一个女明星是塔利奥尼,她在舞台上塑造了风靡19世纪初期欧洲的“芭蕾仙女形象”。在《芭蕾和现代舞》一书中,舞蹈家海伯尔赞美塔利奥尼,说她站立时就像一座优美、透明的大理石雕像,她一舞动就像一座大理石雕像真地活动起来。然而,她的形体并不完美:双臂过于瘦长,双腿也有芭蕾演员的缺憾。但是,“那个从心灵深处放射出来的美的理想,它注入这个形体、赋予它生机、用强力提升它,创造了将不可见的东西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奇迹。”
现在流行的“审美整形”,以 “伤筋动骨”的外科手术追求“人体美”,是依据数学原则,纯机械地改造人体,是非艺术和反自然的。审美整形的流行表明,当前的消费主义和技术崇拜完全扭曲了人类的人体美追求,这是一个极大的人类审美误区。
人类追求人体美的理想未来,一定不是以目前流行的残害身体、东施效颦式的审美整形为发展方向,而是走出这个误区,在形式、生命、心灵多层交汇之中,真正艺术地,也就是真正合乎自然地追求人类形体的完善和美化。惟其如此,人类的形体美追求才是健康美好的。
我们身处这个娱乐的时代,有时迷失了对自我的认识,不如回归到朴素的阅读中来。在阅读中,与那些已经经历了时空磨砺的智慧交流,去了解关于美的永恒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