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接口牙刷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飞利浦公司最新进军口腔护理行业,现研制出世界首款USB牙刷。
这款USB牙刷售价250英镑,具有USB端接口,被生产商称为“牙刷中的iPod”。飞利浦钻石清洁HX 9332牙刷结合了气体牙线技术,可达到每分钟刷牙31000次,能确保100%清除牙齿菌斑。
在5次刷动和2分钟定时模式下,人们使用这款牙刷可确保只用14天便有效提高牙龈健康。此外,在30秒间隔计时模式下,可确保使用者牙齿清洁美白。
同时,这款牙刷使用时更加便捷,可通过USB端口进行充电。虽然飞利浦公司在电子音乐播放器、笔记本电脑以及卫浴产品领域推出了大量产品,但这项最新产品是该公司首次尝试进军口腔护理行业。
美容牙科比尔-多夫曼(Bill Dorfman)博士评论称,飞利浦电动USB牙刷带来了技术革新,使气体牙线技术与该产品完美结合在一起。作为研发者和生产方,我从前沿科技和消费者需求角度获得灵感设计出这款新型牙刷,它将满足人们的需要,并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飞利浦公司介绍称,气体牙线技术可以45英里/小时的速度在牙齿之间出现气体和水的微爆气流,从而有效地移除牙齿菌斑。
飞利浦公司在美国进行统计调查显示,80%的人表示遭受齿菌斑疼痛,50%的人认为牙线并不能完全清除牙齿间的杂物。(叶孤城/编译)
相关阅读
中新社华盛顿8月10日电 (记者 吴庆才)新任驻阿富汗美军最高指挥官艾伦10日透露,8月8日大约午夜时,驻阿富汗联军空袭消灭了上周击落美军直升机并造成38人丧生的的塔利班武装分子。
艾伦当日通过视频连线告诉出席五角大楼发布会的记者,美军通过情报确认了这批塔利班分子的身份,并通过跟踪锁定他们的位置,最后空袭将他们消灭。这次空袭出动了F-16s战斗机。
北约当天也就此发布声明说,这次空袭击毙了塔利班头目毛拉·默希布拉和在坦吉山谷“直接开炮”击落美军直升机的叛乱分子。 声明透露,特种部队在搜捕的过程中从当地居民那里获得多个情报线索,最后锁定上述两人,当时他们正试图逃出阿富汗以躲避逮捕。
北约在声明中表示,虽然目前还无法确定塔利班的火力是否是这起直升机坠毁的“唯一原因”,但直升机在接近冲突地点时的确遭到它附近数个叛乱地点的火力攻击。
艾伦透露,目前美军仍在调查此次直升机坠毁的原因,调查将查清以下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直升机坠毁?从中可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艾伦表示,美军直升机被击落只是一个“单一的事件”,在广泛的冲突中,美军正在取得重要的进展和长足的进步。在阿富汗各地,塔利班武装分子正在失去他们的根据地、失去领导能力、失去武器和物资,失去公众的支持。
8月6日,美军遭遇“黑色星期六”,一架美军“奇努克”直升机在阿富汗与塔利班交战的过程中被击落坠毁,造成30名美国士兵和8名阿富汗人身亡,这是美国在长达10年的阿富汗战争中单次事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在美军士兵死亡者中有22人是海豹突击队特种兵,一部分隶属于第六分队。该分队另外一些成员曾实施了击毙本·拉丹的突击行动。完
美国宇航局宣称,国际空间站于2020年废弃坠入太平洋的计划过于提前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称,尽管近期有一些关于国际空间站的报道,但国际空间站很可能持续服役超过2020年。本月初,俄罗斯宇航局副局长维塔利-达维多夫(Vitaly Davydov)发表电视讲话,宣称2020年将于2020年坠入太平洋。但是美国宇航局官方表示,关于2020年国际空间站废弃坠毁的消息尚为时过早。
国际空间站是由15个国家共同建设的太空项目,总投资达1500亿美元。美国宇航局发言人乔休尔-布克称,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欧洲等国现已同意将国际空间站服役期持续至少2020年,但这仅是“故事的一半”。这些国际合作伙伴现已讨论延长国际空间站超过2028年。
某个时候国际空间站将最终坠向地球,它不仅仅是离开太空轨道,可能以雨点状残骸散落在地球上,并可能危及人们的安全。因此,很难精确地预测国际空间站废弃坠落后将发生什么。
控制国际空间站坠落
美国政府能够在低地球轨道(高于地球表面数百公里)成功跟踪8000个篮球大小或者更大的物体,其中多数是废弃火箭和人造卫星,但也跟踪了500多个航天器残骸。
为了使国际空间站维持在太空轨道,它必须在地球上空以恒定的速度运行。国际空间站距离地球表面322公里,运行时速大约28163公里。然而,低地球轨道并不是一个完美真空环境,低地球轨道大气中存在着稀薄的分子雾可减缓运行速度。
航空宇宙公司航空工程师、大气层进入专家威廉-艾罗尔称,我们并不能完全放弃国际空间站,当前仍需要它来提升太空勘测能力。
国际空间站重约417305公斤,伸展面积相当于足球场大小。为了抵消它的轨道阻力,任务控制员必须使用附加在航天器上的推进燃料周期性提高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如果没有推进燃料,空间站将最终从太空轨道坠落下来。
国际空间站并不会当燃料殆尽时“自生自灭”,它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不会完全被摧毁,没有人知道空间站残骸何时、何地抵达地球。
下一个“航天器墓地”
为了保证地面居民的安全,使用强推进燃料使空间站脱离轨道,并在正确的时间缓慢其运行速度。此前俄罗斯航天局就是这样操作米尔空间站的,米尔空间站是国际空间站之前最大的人造航天器。
2001年3月,145吨重的俄罗斯米尔空间站计划坠落在地球上,当时俄罗斯航天局减缓米尔空间站运行速度,最终残骸体坠入南太平洋,坠毁地点被称为“航天器墓地”,远离居民生活区。(卡麦拉)
中新网北京8月9日电(蒋肖斌)一个由世界各国地质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宣布,北美大陆在11亿年前曾经和南极大陆连在一起。
据美国合众社报道,研究小组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和南极洲两地收集岩石,发现它们含有相同的铅同位素、相同的地质年龄、相同的化学和地质特征。这表明北美和南极洲东部曾在11亿年连为一体。此项研究成果在线发布于《地质学》杂志(the Journal Geology)的九月刊。
“当我来到位于西德克萨斯的富兰克林山脉,却发现这附近的土地竟然曾经属于南极洲。这太令人震惊了!”研究小组负责人、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地球化学家Staci Loewy 说。
美国地质协会也对此发布了新闻通稿,文中称大约11亿年前,北美中部的裂谷从五大湖开始一直到德克萨斯州,贯穿了整个北美大陆。裂缝在地表从明尼苏达州、爱荷华州、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等州附近,一直延伸到德克萨斯州埃尔帕索附近的富兰克林山脉。地质家们正是在富兰克林山脉找到了和南极洲东部特征相同的岩石。
据国际经济时报报道,这项发现也支持了超大陆——罗迪尼亚(Rodinia)大陆的存在。罗迪尼亚大陆被认为是远远早于盘古大陆(Pangaea)的一片古代大陆。而所谓盘古大陆,指的是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间形成的一大片陆地,提出者为大陆漂移学说的创始人、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得•魏格纳。
探测车传来的火星照片
火星巨大陨石坑照片
火星探测车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根据美国航天航空局的声明,他们不久之后准备操作火星探测器,最终到达位于火星的巨大陨石坑边缘,开始新一轮的探索。
届时科学家会将程序指令传送到探测车上,将开始第六轮的监测。在火山口周围14英里的范围内进行探测。目前科学家正在驾驶探测车,并最终令车到达山脊上。
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校区的埃尔比德森负责驾驶探测车,他表示:“我就快脱水了,我已经驾驶了很久。”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按照目前的速度,探测车今天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之所以如此劳累,主要因为火星表面很不平整,需要迂回前进,到时距离增长。
虽然很累,但这毕竟是一项具有里程碑似的探测任务,我们已经清晰的看到了火星的图片,要知道04年和08年美国曾经分别进行过两次类似的测试,可是均不成功。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卡拉斯则说:“到这个陨石坑是我们登录火星的重要科学目标。这个陨石坑应该是小行星或者彗星撞击后形成的,我们希望得到这些历史数据。”(乔尔)
游船与冰山咫尺之遥
游客纷纷拍照留念
冰山倒塌溅起浪花及浮冰
冰山倒塌溅起浪花及浮冰
科学网(kexue.com)讯 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因为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色招来众多参观者。而多数参观者也是为了欣赏这里美丽的冰山。
然而近日在阿拉斯加湾,一座冰山瞬间断裂坍塌,发生这一切的时候一艘满载游客的游轮刚好经过,刚开始以为自己看到激动人心时刻的游客们后来发现这将是一场灾难,好在船长并未慌乱,迅速躲避了冰山的威胁,使得船上乘客安全返航,仅有一名女性乘客因冰块飞到了船上而伤到腿部。
虽说事发突然,但是船上不少惊魂未定的乘客还是记录下了这一奇观。
此次事故的发生,也给大家很好的警示,走近冰川是十分危险的,它们有随时倒塌融化的危险。(乔尔)
科学网(kexue.com)讯 日前美国国家地理公布了2011年7月份的10张最佳动物照片。自然界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透过摄影师们的眼睛,我们不难发现,不仅人有思想,动物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中,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只是他们无法像人类一样表达而已。
1-黑鳍礁鲨游入鱼群
在马尔代夫,一条黑鳍礁鲨游入了小鱼群,图为小鱼群在散开时呈现出有趣的圆弧。黑鳍礁鲨是一种中小型的鲨鱼,如果饿了,这帮鱼将成为它的点心。
2-滑稽的蓝舍蜥蜴
蓝舍蜥蜴原产于澳洲和新几内亚岛,虽然看起来它面目狰狞,但是当它伸出舌头时,你会乐翻天,它的舌头真的太大了,蓝舍蜥蜴性格温顺,不管是野生还是人工饲养都对人的戒心不大,接触不久之后,它便会和人非常的亲密,蓝舍蜥蜴爬行动作非常缓慢,至于攀登高峰之类的它肯定是做不了的。
3-雷人的海鸥
这只海鸥真是勇敢,竟然像人类一样喜欢找刺激走独木桥。看它张开的翅膀和面部表情,你肯定怀疑它的前世是不是人……
4-美洲鳄鱼和海龟
非法商贩和偷猎者是他们的天敌,在自然界除了优胜劣汰之外还有“和谐”,嗯这一幕真的很和谐。
5-笑容满面的鹦鹉鱼
这张照片是什么东东?不看图片说明估计十个人有十个人猜错。实际上这是一条鹦鹉鱼的嘴,鹦鹉鱼是一种拥有蓝绿红黑等颜色的鱼,主要以珊瑚为食,并将无法消化的珊瑚或者岩石排泄出来形成沙。
6-夏威夷的绿海龟
在美国夏威夷州茂伊县火山岛的绿海龟因其身上的脂肪是绿色而得名,外表体型庞大,拥有扁圆形的贝壳,只有四肢和头在壳外。
7-小壁虎的脑袋
一只小壁虎在一片棕榈叶上,如果你不仔细看肯定发现不了它。
8-马和狗
这是在墨西哥拍摄到的一张照片。马和狗虽然都是动物,但却属于不同的世界,当两者相遇时,我们很难想象照片中的狗作何感想。
9-日本的鹿
对于鹿,日本人认为是神的使者,它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自由自在的玩耍,即便是送给它们食物都需要毕恭毕敬。
10-夕阳下的马
这张照片是在英国的雪墩国家公园拍摄的,在夕阳的照射下,这三匹马拥有了神圣的光环,让人心灵受到震撼。
(科学网-kexue.com 卡卡西)
注:本文仅供网友欣赏,不作为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来源《美国国家地理》。
科学网(kexue.com)讯 活化石是指一群在百万年前就该绝种的植物、动物,但他们却在时间洪流中生存下来;其中科学家列出10种稀有的哺乳类动物,它们有的外型奇特,如像兔子的鹿、拥有长鼻子的老鼠,有的则是从古老祖先身上,传承了独门生存法则。
土豚(Aardvark)也被称作蚁熊、非洲食蚁兽,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它们的外貌与猪相似,但却没有蹄,取而代之的是锋利的爪子。土豚锐利的脚爪有助于挖掘硬如水泥的白蚁穴,打洞的速度更比10个壮汉用锄头打还快,另外,土豚的食量相当大,每小时可以吃掉5万只白蚁。
奄美兔(Amami Rabbit)又被称作琉球兔,是仅分布于日本琉球奄美岛及德之岛的特有种,它们是亚洲大陆中新世兔种的最后遗族;奄美兔身躯庞大、耳朵却相对短小,主要栖息在森林中,并于夜间出来活动。由于岛上大规模伐林及打猎行为,对奄美兔危害极大,日本政府已于1921年立法保护它们,然而数量仍旧十分希少。
鼷鹿(Chevrotain)又称鼠鹿,主要生存于非洲及东南亚一带,外型像是鹿、鼠、兔的综合体,体型娇小、四肢细长,雄性还有发达的僚牙。鼷鹿属夜行性动物,白天藏在草丛中,它们的动作十分灵敏,奔跑时还会像兔子一般跳跃,善于隐蔽,一般来说都单独行动,在灌丛及树林里捡食地上的野果、野花。
象尖鼠(Elephant shrew),其实是28种非洲食虫哺乳动物的统称,而它们最大特征就是有着长长的象鼻子。象--体型非常迷你,平均身长只有15公分;它们总是处于高度活动的状态,常会感到饥饿,可是丛林里又有太多天敌,因此它们发展出一套高明的生存之道,即在矮树丛中开辟道路,方便它们查找食物及逃跑。
无尾熊(koala)是澳洲最引以为傲的国宝动物,给人的印象就是又懒又爱吃,事实上,无尾熊一天确实仅活动3至5小时,其余时间都在打盹;此外,无尾熊只吃尤加利叶,而这些树叶既粗糙、营养又不足,所以无尾熊才会须要一天到晚不停进食。
西表山猫(Iriomote cat)栖息于日本琉球八重山群岛的西表岛上,它的毛色偏深咖啡色,颈部有暗色条纹,躯干长、尾巴粗,肉垫也比一般猫来得大。由于数量极少,已被列为极度危险的保育类动物,不过西表山猫是岛上唯一的肉食哺乳类动物,没有其他天敌,位于岛食物链顶点。
山猴(Monito del Monte)是全世界最小的猴子,即便成年后也只有15公分长;它们为有袋目哺乳动物,曾有一段时间生存于澳洲,后来迁居至南美洲。山猴为夜行性动物,以捕捉昆虫为食,它们最特殊的生存利器就是粗壮的尾巴,可用来保存脂肪,让它们能够长时间不用进食。
霍加皮(Okapi)是种看起来像斑马,但却更接近长颈鹿的生物,它们四肢有着斑马的黑白条纹,如长颈鹿般的舌头则长到可用来清理眼睛、耳朵;当前野生霍加皮约1万至2万头,主要栖息地在刚果雨林内,食物以树叶、果实为主。
小熊猫(Red Panda)有着许多不同的名字,多年来无法界定到底是熊科还是浣熊科,它们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不丹、尼泊尔等地,体型约与家猫相同。小熊猫身躯为红色,脸部有白色花纹,它们多以竹子为食,有时也会吃果实、昆虫、小型鸟类等。
大熊猫(Giant Panda)为中国特有种,栖息于竹子盛产的四川盆地山区,由于生育率低,加上对生活环境的请求很高,大熊猫已被列为濒临危险的受保育动物。大熊猫虽被归类于食肉目,但由于基因T1R1的变异,造成它们无法感受肉类的鲜味,渐渐地不再以肉为主食。(乔尔)
日前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材料,能够按需储存和释放热能。以这种材料制成的储热设备不但能量存储密度大,还具有成本低、运输方便、储能时间长的特点,有望开创一种捕获和存储太阳能的全新方式。相关论文发表在《纳米快报》杂志上。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就在寻找一种能以化学形式储存太阳能而非将其转化为电能的材料。但相关研究直到近年才取得了一些进展:201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杰弗里·格罗斯曼揭示了二钌富瓦烯的独特性质,并提出了液态储热材料设想。
二钌富瓦烯分子在被阳光照射时,内部结构会发生改变并将能量存储起来,形成一种亚稳定结构。当需要时,这些热量又能在特定催化剂的作用下被释放出来,同时其分子也会恢复为放热前的形态。这一过程可以不断重复。通过这种方法可在甲地存储热量,乙地释放热量;也可以用产生的热量驱动蒸汽发电机发电。
但这种材料的缺点在于,所含的钌元素稀有且昂贵,且由其制成的储热设备在能量密度上还不及传统锂离子电池。这使这项技术一直无法获得大规模应用。
日前,格罗斯曼和他的同事艾拉克斯·库帕克借助碳纳米管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完善,制造出了一种可取代二钌富瓦烯的新材料。这种材料由偶氮苯和碳纳米管组成,除了具备二钌富瓦烯的优点外,还有价格低廉、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在能量密度上更是超过了锂离子电池。
研究人员将偶氮苯分子“捆绑”在碳纳米管上,形成一种碳纳米管化合物,实验显示该材料的能量差(基能态到高能态之间的差值)和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都较为理想。实验显示,新材料在能量密度上可达690瓦小时/升,超过了传统锂离子电池(200—600瓦小时/升),相对于仅采用偶氮苯的能量密度(90瓦小时/升),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格罗斯曼说:“这种材料非常有效,便宜却仍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其优势在于将能量捕获和存储集成到了一个步骤当中,用一种材料就能同时完成转化和存储两项任务。其缺点是只能提供热能而非电能,但这可以通过热电装置或蒸汽发电机来弥补。”
北卡罗来纳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金井洋介说,通过化学键来实现太阳能可逆存储近年来广受关注。新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创建了可以用碳纳米管来制造这种材料的纳米模板,这为今后采用其他材料进行类似的研究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