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导盲犬和和导盲拐杖一直是视力障碍人士的得力助手,但复杂的路面环境往往会误导他们的判断,给他们的出行带来潜在危险。据美国媒体8月22日报道,这类人群未来将有望通过佩戴一个简单的声纳手套装置,就能感知前方的障碍物。
这款声纳手套的发明者是美国人史蒂夫·霍弗,他在自己的发明网站上发布了这款手套的制作方法。
史蒂夫介绍,这款手套的制作原理和工艺并不复杂。手套的主体包括一个超声波感应器、一台小型伺服马达和一个迷你接口。超声波感应器位于手套的指关节部位上方,它发出的脉冲能够感应佩戴者附近1英寸(约2.5厘米)至10英尺(约3.1米)范围内的障碍物。伺服马达则根据脉冲反射回来的信号,向佩戴者的手腕施压。障碍物与佩戴者距离越近,手腕感受到的压力就越大。
这样,手套佩戴者就可以通过感知手腕上压力的大小,判断身边障碍物的位置、距离和密集程度,独立判断行走方向。
这款手套还有两大优点。首先,手套的主体装置都位于手背部分,因此佩戴手套不会影响佩戴者的触觉,也不会对该设备的其他辅助设备产生干扰。其次,手套通过中指上的一条尼龙搭扣固定,伺服马达在手腕的左侧和右侧均可以产生感应压力,因此佩戴者可以将手套戴在任意一只手上使用。
这款手套的前身有两个设计原理相似的版本。一个设计版本是带震动装置的头部束发带,但其频繁震动可能会引起佩戴者的不适;另一个设计版本是护腕,但由于需要区分左右手,对于有视力障碍的使用者来说并不是十分方便。
“探路”手套的零售价并不昂贵,仅为65美元。史蒂夫说:“我的发明是为了给那些需要视力辅助设备的人提供日常可及的帮助。所以我并不希望手套的定价高不可攀。人们也可以通过我的网站学习如何自己制作这种手套。”
从遥远的南美来到欧洲
当今鲜美的啤酒
科学网(kexue.com)讯 科学家们相信啤酒起源于南美洲野外的说法是一个谎言,日前他们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冰镇酿啤酒的工艺,是一种罕见的酵母,起源于500年前的欧洲。这用特殊的酵母可以在寒冷的气温下持续更长的时间来发小啤酒。
科学家早就分析出酿造啤酒的酵母生长在自然界,这是一种新类型在欧洲各地都可以找到,自古这些酵母就被用于酿啤酒工艺上,通常欧洲人在地下室进行酿造。
不过科学家们还说,这些啤酒缺少了一些材料,就是来自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山毛榉树,它们含有一种特殊的糖类,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木材大多是船只运入欧洲而来,有的甚至是被一些吃了这些木材的苍蝇传来的,它们来到这里需要经过7000英里的旅行。
早些时候在巴伐利亚州的人酿造啤酒,可能是用了这种木材的木桶,之后被发现。葡萄牙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当时可能发现用这样木桶酿造的啤酒更加清澈,口感不错,更有发展的潜力。科学家们最近一直在寻找古代酝酿啤酒的特殊酵母,现在终于发现了这种少见的材质,它们在木料上存在,或者被苍蝇吃到肚子里。加入这样的东西会令啤酒更加美味。
古代酿酒的本领是在令人折服,啤酒甚至被评选为古代人重要发明之一。一些人也许认为,啤酒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农业社会大约出现于1.15万年,当时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开始种植野生的谷类,如大麦和稻谷等。海登等考古学家认为,当时的人们种植这些谷类的动机就是生产祭祀用的酒精饮料。海登指出,“并不是说饮酒和酿造本身开启了人类文明,而是这种行为与啤酒以及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着紧密的前后联系。”
关于啤酒的最早化学证据来自伊朗出土的一个罐子中的残渣,这种残渣可追溯到公元前3400年到3100年。其他一些证据表明,啤酒相当于古代非洲人服用的一种健康抗生素。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华网华盛顿8月23日电(记者冉维)美国东部时间23日13时51分(北京时间24日1时51分),美国东部地区发生里氏5.8级地震,首都华盛顿及纽约有明显震感。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弗吉尼亚州米纳勒尔,距离华盛顿约135公里,震源深度为6公里。这是弗吉尼亚州100多年来发生的震级最强的地震。
地震发生时,记者正在与华盛顿一河之隔的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公寓中,突然感到地板开始微微震动,紧接着听到天花板发出响声,很快阳台上的塑料百叶窗帘也开始“啪啪”作响,整个地面开始明显晃动。
摇晃在延续了大约15秒之后逐渐平息。记者打开门,正好碰见一位美国女士也从家里慌慌张张地跑出,手里还拿着两瓶水。她惊慌地问道:“发生什么事了?把我吓坏了。”
走出公寓楼,记者看到很多人聚集在马路和停车场,要么打电话,要么和朋友讨论刚才发生地震的情景。
虽然地震并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华盛顿地区的秩序还是马上受到了影响。
记者本来约好下午在位于华盛顿市中心马萨诸塞街的布鲁金斯学会进行采访,但这时华盛顿市区的交通已极其拥堵,平时10多分钟的路程走了1个多小时还没到。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半路打道回府。
华盛顿的地铁交通也受到很大影响。地震后1个多小时,地铁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铁仍然在运营,但是只能以每小时29公里的速度运行。一名从地铁站出来的乘客说,现在发车间隔大概为20分钟左右。另一名乘客告诉记者,当天下午地震后,地铁里极其拥挤。还有乘客惊慌地说:“华盛顿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地震呀!”
可能正是因为很少发生地震让人们放松了警惕。据当地媒体报道,地震发生后,白宫、国会以及五角大楼都进行了人员疏散,可以说华盛顿这个政治中心在一、两个小时里短暂停摆。后来有媒体批评说,美国政府显然对这场并不算非常有破坏性的地震猝不及防。
地震对美国民众的心理也带来了冲击。地震发生后,记者看见很多美国人都显露出紧张的神情。究其原因,首先是意外,美国东海岸历史上很少发生地震。其次是因为时机敏感。“9·11”恐怖袭击10周年马上就要到来,在华盛顿这个集中了白宫、国会、五角大楼的敏感地带,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让人紧张。难怪一名美国参议员在地震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他知道是发生地震后反而松了一口气。显然,大家最担心的是再次遭到恐怖袭击。
北冰洋拥有联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最短大弧航线。随着北极圈海域冰川不断融化,新的海洋航道逐渐拓宽,也使得进行大规模能源开发成为可能。据统计,北极地区的石油储量超过1亿吨,未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全球储量的1/3。近年来,北冰洋沿岸国家频频动作。8月22日,丹麦公布了其北极战略,宣布将在2014年12月之前向联合国提交延伸大陆架200海里申请。23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再次前往北极地区进行视察,主要目的就是要向国际社会显示其维护主权的决心。
“北极熊”军演正在进行
由于20日加拿大一架民航包机在北极地区的雷索卢特湾坠毁,哈珀缩短了访问行程。他在行前表示,加北部地区“是国家身份的根本部分,是政府议程的基石”。加拿大政府将把重点放在那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开发上,如港口建设、导航设施以及海空难救援设施的配备等。加政府已决定投资1.5亿加元(1加元约合1.02美元)建设一条从内陆通往北冰洋海岸的道路。
与此同时,名为“北极熊”的军事演习正在加北极地区举行,共有1100人参与,为历次之最。加空军则不仅出动运输机、侦察机和CF—18大黄蜂战斗机,而且首次在北极地区亮出了无人机。加国防部长麦凯表示,“北极熊”行动有两大目的,一是展示加拿大政府对北极地区的主权,二是表现相关合作意愿。
爱德华王子岛大学政治学教授麦肯南表示,除了在汉斯岛与丹麦存在争端外,并没有其他国家与加拿大争夺该地区的主权。而汉斯岛与丹麦的争议,也是可以通过外交渠道得到解决的,因此在那里举行军演不过是做给国内看的政治秀。
数月内提出领土要求
在北极归属问题上,俄罗斯“下手”最早。2008年8月,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通过了俄2020年前关于北极的国家政策。今年8月上旬,俄安全会议成员聚首西伯利亚西部靠近北冰洋的涅涅茨自治区,就北极问题召开专门会议。
俄罗斯看重北极主要有两个考量。一是如总统梅德韦杰夫所指出的,北极是俄罗斯在21世纪关键的战略资源基地。二是随着北冰洋洋面的解冻,一条新的海上运输线路将随之形成。据预测,2012年通过这条航线的货运量可能会超过500万吨,今后若干年这一货运量还有望增长10倍。通过北方海上航线运输货物比通过苏伊士运河要节省2440海里路程和10天运输时间,每艘船平均可节省大约800吨燃料。
俄还计划在2015年前加强公路建设,使从圣彼得堡经彼得罗扎沃茨克、摩尔曼斯克、佩琴加直至与挪威交界处的公路符合国际标准,最终同欧洲的公路网连成一体。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俄罗斯“费奥多罗夫院士”号科考船今年7月已完成北极海底绘图,证实“西伯利亚大陆架与北极海底山脊相连”。俄罗斯有望在数月内向联合国递交报告,宣称北极有超过98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属俄罗斯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问题专家姜毅对本报记者表示,两年前,俄罗斯曾试图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是西伯利亚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但未获联合国批准,而这一次获联合国批准的可能性也很小。一方面,目前对俄罗斯提交的北极海底地图的准确性尚存疑问;另一方面,尽管目前联合国尚未出台类似于《南极公约》的法律规定,但很多成员国已达成共识: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支持任何国家或利益集团对其进行划分和占有。
打出“海上航行自由”牌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两艘核动力潜艇“康涅狄格”号与“新罕布什尔”号最近在北冰洋完成了冰上演练,美国军方称此次演练的目的是提高海军在北极地区的行动和作战能力。
美国一直关注其北极利益,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国家安全战略中称美国是“在北极地区有着广泛和重要利益的北极国家”。美国军方声称,通过导弹防御和预警、战略威慑、海空部署等确保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而海上航行自由是优先考虑的问题。美国国防部称,当前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能够满足现在到2030年的防务需求。
在北极相关问题上,美国与加拿大之间既有战略合作,也有战略争夺。美国国防部在今年5月称,美加两国国防部将“以互补方式”来确保在北极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加拿大坚称对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道拥有主权,有关国家使用该航道时必须征求其同意;美国则认为这是一片潜在的开放水域,其军舰自动拥有通行权。
大北极不应有“小圈子”
最新一期俄罗斯《国际生活》杂志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围绕北极的冷战》的文章。文章透露,北冰洋沿岸一些国家打算在尽可能小的圈子里瓜分北极,而不希望付诸大范围的讨论。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挪威、丹麦、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希望通过“内部协商,外部排他”来处理北极领土和权益问题,并进行北极治理。今年5月,北极理事会第七届外长会议公布的《努克宣言》公开声称,只有承认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对北极的主权和管辖权,其他国家才能成为该理事会的观察员。
同时,有关国家就通过合作管理北极地区也取得一些进展。与会国家外长签署了北极理事会成立15年以来首个正式协议《北极搜救协定》,协定就各成员国承担的北极地区搜救区域和责任进行了规划。
今年7月初,美国国会研究人员撰写的一份关于“北极地区变化”的报告称,到21世纪30年代末,北极将出现无冰之夏,各国对于资源及航道等的争夺将更趋激烈。瑞典国防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认为,北极地区的未来将呈现一些国家各自宣誓主权,国际社会则努力实现多边合作的特征。
(本报渥太华、莫斯科、华盛顿、布鲁塞尔8月23日电 本报驻外记者李学江、张光政、王恬、温宪、孙天仁)
中新网8月24日电 综合报道,利比亚反对派武装23日成功占领了象征卡扎菲政权的阿齐齐亚兵营之后,首都的黎波里响彻庆祝的枪声,街头上不时看到有人挥舞三色旗帜,并高呼胜利口号。
反对派夺取阿齐齐亚兵营
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在的黎波里的指挥官贝尔哈吉说战斗已经结束,“我们赢得了的黎波里的战斗,”卡扎菲及其残余势力“像老鼠一样逃走”。
攻占阿齐齐亚兵营是反对派夺取卡扎菲政权的一次重要胜利,但卡扎菲及其仍具相当实力的儿子依然下落不明,而且的黎波里仍有零星战斗在进行——利比亚反对派知道,此时宣布胜利还为时尚早。
在阿齐齐亚兵营战斗中,反对派武装与卡扎菲部队分别动用了榴弹炮、重机枪和高射机枪对射,激战持续了5个多小时,最终,反对派成功进入兵营,将三色旗插在了卡扎菲的官邸中。
卡扎菲被疑藏身兵营内地下掩体
阿齐齐亚兵营院子里四处横着许多卡扎菲支持者的尸体,利比亚反对派武装还在卡扎菲大本营内捣毁卡扎菲的雕塑,一些人对卡扎菲塑像的头部又踢又踩,另一些人在一座手握美国战斗机的金色拳头雕塑前面照像留念。
反对派武装还从兵营内拖出成箱的武器和卡扎菲的私人物品。有报道称,卡扎菲钟爱的帐篷和高尔夫球车显然已经落入反对派之手。
一名手持AK-47的29岁反对派战士称:“我们正在寻找卡扎菲,我们必须找到他。”
另外一名19岁的反对派战士说,反对派武装相信卡扎菲目前藏身于阿齐齐亚兵营某处地下掩体。
位于的黎波里南部的阿齐齐亚兵营面积大约6平方公里,靠近通往机场的高速公路。据称,阿齐齐亚兵营地下建有30公里长的秘密通道,其中一些通往海岸。
在被问及现在站在阿齐齐亚兵营里有何感想时,这名年轻的战士回答说:“他(卡扎菲)不是曾称我们为老鼠吗?现在他才是地底下的老鼠。”
他还说:“这真的是心花怒放。我失去了朋友和亲人,但现在我能走进卡扎菲的房间。我许多朋友都死了,但现在,他们的牺牲变得有意义。”
反对派在首都仍遭遇零星抵抗
有记者称,阿齐齐亚兵营并未完全被反对派占领,兵营内约10%的区域仍有卡扎菲的支持者在进行抵抗。而且聚集了大批外国记者的里克索斯酒店外仍有密集枪声传出。
一名北约高级官员也称,尽管攻占阿齐齐亚兵营的战斗获得了胜利,但“战争仍然没有结束,虽然为时不远”。
该官员说:“这里仍有小股抵抗势力,我们担心他们死灰复燃。我们还在密切关注化学武器和飞毛腿导弹,确保他们不会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被卡扎菲势力使用。”
美国担心卡扎菲的部队使用化学武器已经不是秘密。五角大楼在23日称,利比亚储存的化学武器正在美国的监控之下,其中包括超过10吨的芥子气。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拉潘称:“我们过去而且现在还将继续监控利比亚储存化学武器的地点。”
利比亚将立即启动权力过渡
利比亚反对派“总理”穆罕默德-吉卜里勒23日称,利比亚的权力过渡“将立即启动”,同时卡塔尔将于24日举行会议为利比亚筹集24亿美元援助。这位反对派二号人物在多哈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我们将建立一个新利比亚,所有利比亚人都如兄弟一般,这个国家团结、法治和民主。”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哈克23日说,纽约联合国总部将在26日召开利比亚问题紧急会议,会议的目的是商讨在冲突后阶段,国际社会如何在利比亚共同开展工作。、
此外,潘基文当天上午也和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通了电话,强调利比亚需要实现国家团结、和解以及包容,并保护外交馆舍的安全。贾利勒表示,“全国过渡委员会”将认真处理这些问题。
美国在23日宣布,作为其援助利比亚反对派行动的一部分,将在未来几天内把冻结的15亿利比亚资产转交给反对派。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称:“我们本周将能够提供在美国被冻结的10亿至15亿美元利比亚政府资产。”随后瑞士表示,只要美国取消对利制裁,瑞士也将解冻数百万利比亚资产。
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23日也在柏林表示,德国政府将在未来几天内向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提供首批贷款,以帮助后者渡过难关。
中新社华盛顿8月23日电(记者 德永健)华盛顿时间23日下午(北京时间24日凌晨),美国弗吉尼亚地区发生里氏5.9级地震,目前尚未传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地震发生时,弗吉尼亚周边的首都华盛顿、纽约等地均有明显震感。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华盛顿时间23日下午1时51分(北京时间24日凌晨1时51分),弗吉尼亚州米纳勒尔(Mineral)镇附近发生里氏5.9级地震,震中地区距州府里士满有66公里,距首都华盛顿有134公里。
截至华盛顿时间23日下午2时50分,震区尚未传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但地震发生时,邻近弗吉尼亚的首都华盛顿、纽约乃至北卡罗来纳等州均有明显震感。
在华盛顿,地震发生后上班人员纷纷从写字楼里撤出,五角大楼也一度将办公人员疏散,更有办公人员误以为当时五角大楼遭到了袭击。
在华盛顿近郊隶属弗吉尼亚州的阿灵顿县,有居民报告地震发生时,所住公寓一度晃动了十多秒时间。此外当地手机通讯也曾暂时中断。
除华盛顿和弗吉尼亚地区,纽约、北卡罗来纳州、宾尼法尼亚州乃至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在度假的马萨诸塞州等地均报告有震感传出,不过迄今各地均未传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完)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报道 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在8月23日占领了卡扎菲的权力中心阿齐齐亚兵营。
阿齐齐亚军营被攻破之后,卡扎菲的支持者起初试图守卫军营,但随后停止了抵抗。反对派武装进入卡扎菲安置在军营中的住所,但卡扎菲的行踪仍然不明。
反对派占领卡扎菲的“五角大楼”
半岛电视台报道称,北约战机炸毁了阿齐齐亚军营的一面墙,随后利反对派武装攻入阿齐齐亚军营。路透社在现场的记者称,卡扎菲的支持者起初试图守卫军营,但随后停止了抵抗。反对派武装进入卡扎菲的家中,士兵们还在卡扎菲的家中挂起反对派的旗帜。
路透社称阿齐齐亚军营是卡扎菲的权力中心,也是其支持者的主要基地。英国智库Quilliam的高级分析人员、曾经的利比亚反对派游击队员指挥官诺曼•贝诺特马将阿齐齐亚军营称作是“卡扎菲的五角大楼”。
利比亚驻联合国代表达巴希(Ibrahim Dabbashi)还预测,利比亚将会在72小时内“解放”。随后不久,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发言人巴尼就在班加西宣布:“阿齐齐亚军营完全在我们的控制之中。”负责指挥的黎波里战斗的反对派武装指挥官也宣称已经“赢得战斗”。
卡扎菲及其子行踪不明
在23日早晨,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意外现身的黎波里,并称他的父亲和家人仍在首都的黎波里。国际象棋世界联合会主席伊柳姆日诺夫23日也称他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通过电话,卡扎菲告诉他“我还活着,很健康。我在的黎波里,无意离开利比亚。不要相信西方电视台的虚假报道”。
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发言人巴尼在23日晚间宣布完全控制了卡扎菲的权力中心阿齐齐亚军营,但他称“卡扎菲上校和他的儿子不在那里;那里没有任何人。没人知道他们在哪儿。”
诺曼•贝诺特马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阿齐齐亚军营有地道通向附近地区,卡扎菲等人可能在反对派武装发动最后攻击之前就已经离开了军营。
美国称将继续监控利比亚化学武器
美国担心卡扎菲的部队使用化学武器已经不是秘密。五角大楼在23日称,利比亚储存的化学武器正在美国的监控之下,其中包括超过10吨的芥子气。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拉潘称:“我们过去一直在,而且还将继续监控利比亚储存化学武器的地点。”
法新社称,利比亚尚存有11.25吨芥子气未毁去,不过已有约3563枚可携带芥子气的炸弹、炮弹和导弹被销毁。利比亚的芥子气存储在的黎波里南部的拉巴特(Rabta)和苏尔特南部的约夫拉(Al-Jufra)。拉巴特距离的黎波里约为100公里。
中新网8月23日电 综合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卡恩的律师22日称,检察官已经同意撤销对卡恩的性侵指控。
消息人士透露,检察官已经要求法官撤销由32岁非裔酒店服务员向卡恩提出的性侵指控。
卡恩的法律团队称,这名前法国政治家对纽约检方团队认为“该案件无法深入下去”表示“感激”。
卡恩按计划于23日在纽约州最高法院出庭,届时检方将会做出撤诉请求。两个多月以来,曼哈顿地区检察官万斯不仅调查了卡恩本人,还调查了指控他的索菲特酒店服务员迪亚洛。
这位消息人士说,检方最终认为,考虑到他们认为迪亚洛的可信度存在严重问题,他们不太可能让陪审团相信,62岁的卡恩在其下榻的索菲特酒店套间内,性侵了32岁的几内亚移民迪亚洛。
知情人士说,可信度问题尤其关键,因为虽然DNA证据表明迪亚洛与卡恩之间有过性接触,但检方相信,迪亚洛及其律师所说证明这次性接触为强迫性的伤痕可能是在另外某个时候产生的;其连身裤袜上、据迪亚洛律师说由卡恩造成的裂口,同样也有可能产生于另外某个时候。
迪亚洛三个月前指控卡恩性侵时,检察官原本认为证据确凿,卡恩将法网难逃;但迪亚洛被揭露曾在申请难民保护时谎称自己遭轮奸,以及曾和友人讨论起诉卡恩所能带来的好处,这让迪亚洛对卡恩的指控的真实性遭到质疑。
5月14日,现年62岁的卡恩因涉嫌性侵犯酒店女服务员在纽约被逮捕,受到强奸未遂等7项罪名指控,随后辞去了IMF总裁职务。他在交纳100万美元保释金并提供500万美元保证金后获得保释。如果罪名成立,他将面临最多25年的监禁。
中新网8月22日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说,当地时间22日早些时候,抓捕了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默罕默德、次子赛义夫以及三儿子萨阿迪(Saadi)。
据报道,利比亚反对派组建的“国家过渡委员会”英国协调人贾马迪(Guma El-Gamaty)表示,反对派武装在攻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时,抓捕了卡扎菲上述3名儿子。
贾马迪说,至于另外4人(卡扎菲另3名儿子、1名女儿),他们“不是躲起来了就是已经逃跑了”。
大儿子遭软禁
关于卡扎菲的长子默罕默德•卡扎菲,最初的消息说,他已投诚反对派。但默罕默德本人随即向半岛电视台阿语频道证实,他已经被反对派拘押,目前正软禁在位于的黎波里的家中。
默罕默德说,反对派武装人员包围了他的住所,其护卫与反对派展开枪战。一名反对派成员丧命,默罕默德一名护卫受伤,默罕默德与其家人则安然无恙。
随后,反对派将他拘捕并实施软禁,不过,反对派称,将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据介绍,大儿子默罕默德是由卡扎菲的前妻法蒂赫所生。谨言慎行的默罕默德现在是利比亚电信业的“掌门人”——利比亚邮电总公司主席。有中东媒体评论说,不事张扬的默罕默德为卡扎菲撑起了电信业的一片天。
二儿子或被送国际刑事法院
稍早时,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对半岛电视台确认,卡扎菲次子赛义夫•卡扎菲已被捕,目前已将其拘押在安全的地方。该委员会说,已经发出指示要求善待赛义夫,这样可以让他面对审判。
赛义夫已遭国际刑事法院(ICC)以“反人道主义罪”发出逮捕令,国际刑事法院22日表示,将就此与利比亚反对派进行交涉,希望赛义夫被送往荷兰海牙接受审判。
早前分析说,赛义夫被认为是卡扎菲的接班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德语和法语的赛义夫是卡扎菲最疼爱的孩子。他拥有与西方人相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因而被称为“欧洲人”。
报道指,赛义夫常在父亲面前畅所欲言,他的不少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卡扎菲。最近几年,卡扎菲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核技术研发等,就与赛义夫的劝说密切相关。据称,以前,卡扎菲总是扛着反美大旗,声称“我们有能力摧毁美国,并打掉美国人的鼻子”。对此,赛义夫曾半开玩笑地问父亲:“打掉美国人的鼻子又如何呢?”他劝说父亲,与美国缓和关系,既可摆脱国际制裁和孤立处境,又可躲开美要改造中东的咄咄气势,有助于重塑利比亚在阿拉伯世界的大国地位。
三儿子也被捕
利比亚反对派22日称,抓捕了卡扎菲的第3个儿子萨阿迪(Saadi)。据介绍,萨阿迪曾是一名职业足球选手。据悉,比赛义夫小一岁的他曾入选过利比亚国家队,还去过意大利并先后效力于佩鲁贾等多支甲级球队。
目前,卡扎菲本人行踪不明。他日前数次发表讲话,称自己誓死不会离开利比亚,并呼吁利比亚全国人民立即站起来,保卫的黎波里。
利比亚反对派“国家过渡委员会”驻美国大使阿里•苏莱曼•奥加利 (Ali Suleiman Aujali)声称,“利比亚人民需决定,是否将卡扎菲的儿子们送交国际刑事法院”。他说,目前还很难判定,决定可能在以后数日做出。
背景:
最小的儿子已在北约空袭中丧生
此外,赛义夫•阿拉伯是卡扎菲最没有名气的一个儿子,也是卡扎菲最小的儿子。
今年5月1日凌晨,北约空军轰炸了卡扎菲官邸所在地,造成29岁的赛义夫•阿拉伯丧生。同时死亡的还有卡扎菲的3个孙辈:4个月大的孙女马斯图拉、2岁的赛义夫、和3岁的卡尔塔戈。
据介绍,生前,赛义夫•阿拉伯住在德国慕尼黑,是一名学生,然而却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都花在各种聚会上。
赛义夫•阿拉伯及卡扎菲3名孙辈丧生后,卡扎菲的女儿艾莎向巴黎和比利时布鲁塞尔法庭提起诉讼,指责北约犯下战争罪行。
但比利时方面拒绝审理这一诉讼。比利时检察机关一名发言人认为,诉讼中涉及的被告及受害者与比利时没有关联。该发言人还称,即使受到指控,北约官员也受到外交豁免权保护。
新华网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 喻菲) 中国科学家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及实地考察,确定了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的源头,并对这4条国际河流的长度和流域面积进行了量测。
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均是世界著名大河。受自然条件、特别是测绘技术水平的限制,人类对这4条河流的源头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它们的长度和流域面积等重要数据也非常混乱,成为世界地理学界悬而未决的难题。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刘少创说:“这4条大河与长江、黄河、澜沧江、恒河等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世界著名大河一起,为世界上约13亿的人口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确定这4条大河源头的准确位置、长度和流域面积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刘少创说,这4条大河的源头是按照国际地理学界普遍接受的“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的。河流长度和流域面积量测时使用了分辨率为15米和30米的美国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及分辨率达2.5米的法国SPOT卫星遥感影像。
为了对卫星遥感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所属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组成联合考察队,分别于2007年9月、2008年9月、2009年6月和2010年9月对源头地区进行了4次实地考察。
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和实地考察验证的结果显示:雅鲁藏布江的上源为马泉河,它是由杰马雍仲曲、库比藏布和马攸藏布汇聚而成。杰马雍仲曲是雅鲁藏布江的正源,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昂色冰川,源头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源头溪流名为昂色东东。源头坐标:东经82°03′20″,北纬30°22′06″,源头海拔高程5319.7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为3848公里,流域面积712035平方公里。
印度河的上源为狮泉河(森格藏布),它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峰东北方向的切日阿弄拉山口西侧,源头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境内,源头溪流名为邦果贡。源头坐标:东经81°48′42″,北纬31°18′44″,源头海拔高程5469.8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为3600公里,流域面积1001549平方公里。
怒江的上源为桑曲,它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的将美尔岗尕楼冰川,源头位于中国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境内,源流名为将美尔曲。源头坐标:东经92°13′58″,北纬32°43′48″,源头海拔高程5432.5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为3562公里,流域面积266037平方公里。
伊洛瓦底江的上源为克劳龙,它是由日东尔美和嘎达曲汇聚而成,日东尔美为伊洛瓦底江正源,它发源于伯舒拉岭南部金拉山口的拉卡错,源头位于中国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境内,源头溪流名为金通。源头坐标:东经97°52′21″,北纬28°44′04″,源头海拔高程4760.9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为2288千米,流域面积420934平方公里。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刘少创就开始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与源头地区的实地考察相结合,确定全球主要大河的源头和长度,以解决世界大河源头和长度数据混乱的问题,目前已完成15条世界著名大河的源头确定和长度量测,其中包括尼罗河、亚马逊、长江、黄河等10条长度超过和接近5000千米的大河。这些数据已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国际湄公河委员会等机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