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闻


风光迤逦的耶罗岛将成为全世界最环保的小岛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7月6日报道,西班牙的耶罗岛不但是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它还很快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岛屿,成为全世界最环保的小岛。

  耶罗岛属加纳利群岛,距离西班牙本土非常遥远,距离达到1500英里(约2400公里)。该岛在建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包括一座发电能力为11.5兆瓦的风力发电厂和一座11.3兆瓦的水力发电厂,将能满足岛上80%的电能需求,其余的20%将由太阳能发电和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来弥补。因此,耶罗岛将是一座100%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岛屿。

  岛上的能源体系采用ABB电力和自动化解决方案,对水力发电实施电气化管理和控制,并将风力发电所产生的电能并入岛上的标准电网。控制系统能够保证电流和电压的稳定,在电力需求量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水电站仍然可以进行持续不间断地发电。

  耶罗岛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还通过电力分配控制系统将风力发电和水利发电进行完美结合,为电网源源不断提供电充足的力。当风力发电量不足的时候,上游水库就会自动开闸放水增加发电量,相反,风力发电产生的多余的电能被设计用来将水抽到上游水库,以备风力电能不足时使用。

  整个项目预计总投资为8700万美元(约5.22亿人民币),预计2011年年底完成。项目建成后,将为岛上的1.1万户居民提供电力。根据当地相关能源报告,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后,岛上所需原油的运输将大大减,仅此一项就可少排放1.82万吨的二氧化碳。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野生,未受过训练的鸽子也能辨认出人脸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7月6日消息,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野生,未受过训练的鸽子也能够辨认出人脸,并且别太指望能靠简单换件衣服就能把它们糊弄过去。之前已经有科学家证明,经过培训的鸽子能够机敏的辨认出不同人的面部特征,但这项研究是首次针对野生鸽子进行的实验。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一个公园里,两名有着类似提醒和肤色的研究人员穿着不同颜色的外套去接近鸽子。首先其中一人采取完全忽略鸽子的存在不干扰它们进食,而另一人则假装充满敌意的追赶驱散鸽子群。然后在第二阶段,两个研究人员再次接近鸽子而都不去干扰它们。

  实验进行了若干次,结果表明鸽子们始终能够辨认并且避开那个曾经驱赶过它们的研究者,即便这名研究人员不再有任何恶意行为也是如此。即便在两名研究人员交换了各自的外套后也没有能够让这些机警的鸽子搞混,它们仍旧能够分辨出那个最初采取敌意行为的研究者。


前不久曾有研究证明乌鸦对于人脸也有着极好的记忆力
>>点击查看精彩新闻<<

  参与此项研究的法国巴黎第十大学(University of Paris Ouest Nanterre La Défense)的达利拉-博维(Dalila Bovet)博士表示,很可能是这些鸽子记住了那名研究人员的脸,因为两名研究人员的年龄和肤色都很相似。有趣的是这些没有接受过训练的鸽子能够通过面部特征而不是覆盖面积达90%的实验外套来分辨个人。

  达利拉博士表示,鸽子们似乎明白靠服装的颜色来分辨人类不是一个好主意,这些鸟类有能力区分不同人的特征,这种能力可能是鸽子从早期驯化,长期居住在城市与人类共处的结果。之后的研究将侧重于确定鸽子是否了解人类经常换衣服,因此才采取更稳妥的分辨办法,或者这种能力是否有遗传和发展的状况。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未经证实的亚马逊原住民部落,生活在稻草覆盖的小屋里


这个不明印第安人部落据信属于帕纳语族


这个原住民社区靠近秘鲁边境,栖身于面积巨大的野猪谷保护区。野猪谷保护区的面积与葡萄牙不相上下,至少生活着14个不与外界接触的部落


这个部落据信自己种植玉米、香蕉、花生以及其他作物

  北京时间6月27日消息,巴西政府官员表示,他们已经证实亚马逊雨林存在一个不与外界接触的原住民部落。在此之前,卫星发现了这个共有大约200人的部落。本周,亚马逊西南部靠近秘鲁边境的3个面积巨大的空旷地带得到证实。在当地政府部门——国家印第安基金会的考察队搭乘飞机获取更多数据之后,这个迷失部落的存在最终得到证实。

  国家印第安基金会之所以利用飞机是因为不想打扰这个与世隔绝的部落。对于这种部落,巴西的政策是不与之进行接触,但采取措施防止他们的土地遭到入侵,以保护他们的自治性。据国家印第安基金会估计,亚马逊地区共生活着68个与世隔绝的部落。

  这个最新得到证实的部落生活在4座大型稻草屋顶建筑内,种植玉米、香蕉、花生以及其他作物。初步观察发现,这个部落可能属于帕纳语(pano)族。帕纳语族的足迹从巴西亚马逊地区一直延伸到秘鲁和玻利维亚丛林。

  这个原住民社区靠近秘鲁边境,栖身于面积巨大的野猪谷保护区。野猪谷保护区的面积与葡萄牙不相上下,至少生活着14个不与外界接触的部落。国家印第安基金会野猪谷协调人法布里希奥-阿摩林表示:“证实与世隔绝的部落存在并对其进行保护是巴西公共政策的一部分。证实这些部落的存在需要长达几年的系统性工作。”

  阿摩林称,这一地区不与外界接触的部落较为集中,是世界上最大的原住民居住区。除了已知的14个部落外,国家印第安基金会还通过卫星图像或者实地勘察,证实另外8个部落的存在。阿摩林说保护区内的原住民人数大约在2000人左右。他们的文化和生存受到非法捕鱼、狩猎、采伐和采矿的威胁,此外,农民的生产活动、传教士活动以及巴西边境一带的毒品走私同样对他们的生存构成威胁。秘鲁亚马逊地区的石油勘探也破坏了这一地区的稳定。

  尽管面临这些威胁,绝大多数巴西原住民仍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和传统。很多原住民多年来为了保护他们世代生活的土地顽强斗争。他们最终获得这片土地的所有权并写入巴西1988年宪法。根据宪法规定,所有原住民祖先留下的土地都要在5年内划分界线并移交给原住民部落。迄今为止,11%的巴西国土以及近22%的亚马逊地区移交给原住民部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芦苇莺居然给身躯庞大的布谷鸟幼仔喂食

  野生动物摄影师大卫-迪普林在英国诺福克的塞特福特附近拍摄下有趣的一幕,一对芦苇莺夫妇将辛苦捉来的猎物喂给一只布谷鸟幼仔。芦苇莺显然太容易受骗了,布谷鸟幼仔体型是它们的3倍,一看就不是自己的孩子。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布谷鸟将蛋产在芦苇莺巢穴内,虽然芦苇莺会对孵出怪异的幼仔产生怀疑,但还是无法放弃哺育后代的责任。每隔几分钟就带着食物飞回来,喂给布谷鸟幼仔,甚至还给这个骗子取暖。


布谷鸟幼仔试图从芦苇莺那里索取更多食物

  布谷鸟会悄悄将蛋产在其他鸟类的巢穴,所产蛋的颜色与其他鸟非常相似。迪普林表示,这一现象比较罕见,因为布谷鸟通常很难在另一只鸟的巢穴产卵,尤其是芦苇中的巢穴。他说:“孵化后布谷鸟幼仔便将其他蛋推出鸟巢,而后便不停要吃的。芦苇莺夫妇显然认为这个骗子就是它们的孩子,本能地喂食给它。”


芦苇莺用翅膀为布谷鸟幼仔取暖

  迪普林表示,布谷鸟幼仔的体型是芦苇莺的3倍,但芦苇莺显然没有注意到,它们甚至还用翅膀盖住它取暖。18到19天之后,布谷鸟幼仔便会长出羽毛,随着身体长大,巢穴可能被它压翻,而芦苇莺会觉得组建了一个成功的家庭。

  (KT)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国外媒体报道,它看上去颇似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机器人C-3PO的解体版,但这款机器人是最新科学成果,并非科幻虚构,而且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它不仅拥有“骨骼和肌肉”,甚至还有能够认识纠正错误的“大脑组织”。
 


该机器人现被命名为“Ecci”,是世界上首款拥有“肌肉”和“肌腱”的机器人

  该机器人现被命名为“Ecci”,是世界上首款拥有“肌肉”和“肌腱”的机器人,同时还具有“骨骼结构”,帮助它更便捷地移动。整个机器人都是用特殊的塑料制成。最先进的是这款机器人的“大脑”,它的大脑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是仅存在于人类的特征。
 


它还拥有类似人类的视力系统,尽管它只有一只眼睛,看上去犹如神话中的独眼巨人

  瑞士苏黎士大学科学小组成功研制这款机器人,它使用一系列电子发动机来移动肌腱关节。同时,一个微型计算机装配在Ecci机器人大脑中,使它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以后逐步改正。
 


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的机器人

  例如:某个动作导致它绊倒或者摔落某些物体,机器人大脑便对该信息进行研究分析,避免下一次犯同样的错误。它还拥有类似人类的视力系统,尽管它只有一只眼睛,看上去犹如神话中的独眼巨人。

  目前,科学家希望该机器人能够引领新一代机器人,并有助于新型人造假肢的发展。苏黎士大学人造智能实验室主任罗尔夫-法菲尔(Rolf Pfeifer)说:“这种新型机器人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可完成复杂任务的仿生机器人。如果我们能使机器人像人类一样,便能接管人类所做一些工作。”

  该研究小组现计划在两个月内研制出一款更复杂的Ecci机器人,据悉该机器人已花费了数百万英镑。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日本公司开发出乒乓球电子游戏,玩家不需对手,甚至连屏幕也不需要

  科学网(kexue.com) 北京时间6月27日消息,“有人想打乒乓球吗?”如果没有人响应你的提议也不必担心,你现在可以自己一人玩个痛快。日本一家公司开发出了一种乒乓球电子游戏,玩家不需要找对手,甚至连电视屏幕也不需要。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款由日本玩具公司Happinet创造,被命名为“激奋乒乓球”(Hyper Ping-Pong)的游戏,由运动传感器和扬声器构成,玩家仅凭扬声器发出乒乓球在球案上蹦来蹦去的声音就可以自己进行游戏了。这款玩具预计将于十月份上市销售,售价为25美元。


玩家仅凭扬声器发出乒乓球的声音就可以自己进行游戏

  “激奋乒乓球”共有两种模式,分别是为初学者准备的节奏模式和较难的对阵模式。玩家可以通过按下球拍上的一个按钮进行“回球”,如果时机掌握的正确,就可以听到乒乓球击出和反弹回来的声音。根据设计概念,当然是连续的正确击球时间越长越好。

  Happinet公司的一名发言人表示,这个游戏的目标是创造更真实的感觉,一旦人们开始进入游戏他们就会如同真实比赛一般想要获取胜利。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就可以玩这个游戏,也可以和别的人一起玩,比如在一个聚会上这个游戏随着比赛的进展和周围人的兴奋会变得更加有趣。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这只聪明的松鼠把头钻进新型喂鸟器后,它看起来像是乔装成了戴立克


戴立克形状的喂鸟器里的花生由铁丝网挡着


这个外形奇特的喂鸟器是由科幻影迷克里斯·鲍尔科姆制作的,他最初支持时间之王的最大死对头,并拥有两个实物大小的模型

  这只松鼠的脑袋钻进一个外形古怪、有点像戴立克(Dalek)的喂鸟器里后,它看起来像是在模仿一部电视节目中最著名的坏人。这个里面塞满花生的新奇发明是由科幻影迷克里斯·鲍尔科姆制作的。

  51岁的鲍尔科姆家住英国汉普郡迪贝登·普尔里奥,他最初支持时间之王(Time Lord)的最大死对头,并拥有两个实物大小的模型。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把喂鸟器装扮成老戴立克的样子。他说:“松鼠是一种足智多谋的动物,不管你把食物藏在哪里,它都会设法找到它。我想,也许看到一只松鼠装扮成戴立克会非常有趣。花生藏在喂鸟器里面,并用铁丝网挡着,松鼠要想吃到它,就必须把脑袋全都伸进去。”

  鲍尔科姆说:“过去一周,这只聪明的小松鼠已经逐渐习惯了喂鸟台上的这个新玩意,它每次来到这里都会直奔主题,很快把头钻进戴立克里,吃掉所有花生。有时它看起来好像是脑袋卡在了里面,但是戴立克是用橡胶制作的,因此它很好把脑袋拔出来。”他表示,喂鸟台的其他访客对这个新发明就不太有把握了。“一只鸽子和一只鸟落在上面,但是它们都远远地躲着戴立克。这些花生显然只有松鼠才敢吃。这个季节如果幼鸟尝试着把整个花生吞下去,它们很有可能会窒息死亡。”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清远米芾(元章)墓



米子权誊抄的瓦片文字,首次向外人公开

  近日,清远市清新县文化部门在进行文物普查当中,发现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墓葬。

  据了解,该墓是米芾的衣冠冢,还是真墓,需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高峰介绍,清新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员在该县秦皇山一带考察时,偶然发现一座古墓,墓碑上刻有“米元章”3个石刻大字,这引起了专家们极大的兴趣。经初步查实,这正是北宋著名大书法家米芾的墓葬。

  高峰表示,清远米芾墓很可能是埋有米芾骨殖的真墓。“支撑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一是根据南方衣冠冢的特点,在“金塔”中会安放一块写着祖先生平及官衔的铜牌或银牌,但清远米芾墓中没有发现铜牌或银牌。二是南方人在某个地方定居后,一般会回到原籍取走祖先的骨殖,到新的定居点重新安葬,清远米芾墓很可能是后人将祖先骨殖迁葬到这里。三是据江苏的文史专家严其林考证,米芾之子米友仁于南宋绍兴年间,曾往南迁葬过米芾墓。这与清远《米氏族谱》中记载的内容相符。”高峰如是说。

  米芾其人

  北宋书法家米芾,字元章。祖籍山西太原,后迁至湖北襄阳,世称“米襄阳”,也称“米癫”。年轻时曾在广东任职 光县尉,后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南宫为礼部俗称)。能诗文,擅书画,与苏轼、黄庭坚和蔡襄合称“宋朝四大家”。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米芾墓一直在今天江苏省镇江市鹤林寺黄鹤山下。1984年,当地政府斥资进行了重修。

  不能把族谱完全当作史实

  在 塘村的《米氏族谱》中,米芾以上的先人并无记载。根据《米氏族谱》上所写,太祖米芾的十世孙生于明朝宣德三年,即1428年,明朝立国已经60年。这与1934年版《清远县志》中的“芾十世孙由襄阳于元世迁居 塘”矛盾。

  “这个族谱只能说明清代末年的米氏族人对米芾的历史记忆,但历史记忆不等于历史真相。”“米芾墓”是真是假,还需要进一步考证。(朱绍杰)

  米芾嫡系后人谈先人墓葬

  “我是米元章的第28代裔孙。小时候就听爷爷说过太祖米元章”,66岁的米子权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

  真正促成他们和“发自宋室”的遥远祖先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是2005年前发生的古墓被盗。据米子权回忆,被盗墓室中并没有先人骨骸,而在倒塌的墓碑后面,他发现了两尊没有骨灰的空“塔”。在空“塔”下面,安放着一块瓦片。

  米子权向记者展示了当年自己誊抄的瓦片上的内容,这是他6年来首次公开这些文字。瓦片上并非画有地图,而是书有一段文字。其中提到此墓是宣统三年十月(1911年)重修,墓碑和空塔都是当时修葬的。更重要的是,瓦片上特别提到骨骸的埋葬地点。

  在1935年撰写的民国版《清远县志》卷四中,有这样的信息:清远 塘村的米氏是元代定居下来的,并有编写族谱的传统,他们“乃芾裔也,芾十世孙由襄阳于元世迁居 塘”。

  另外,村民向高峰提供了他们的族谱。在这本光绪年间编写的《米氏族谱》手抄本中,这样写道:“太祖讳芾字元章……太祖婆郑氏念六娘,生子友仁,合葬在獭凹背”。据称,“獭凹背”是宋代清远的地名。(深圳晚报)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6月26日消息,"潜水艇"内窥镜的出现,是需要每天做内窥镜患者的美好福音。病人只需吞下一个微小,自由移动的带鳍胶囊摄像头,完全不必承受传统的内窥镜检查的痛苦。日本的科学家和医学研究院将这一“潜水艇”装备称作“美人鱼”,这是世界上首个能进入人体消化道的胶囊相机。


 

  大阪医科大学(Osaka Medical College)研究院的和秀樋口(Kazuhide Higuchi)说,这一设备的最大好处就是人们很简单就可以咽下,从而进入体内拍摄胃部状况。


 

  据国外媒体报道,其实胶囊相机很早就已经存在,不过因为消化道的肌肉运动,完全限制了它的作用,导致它只限于推动肠胃蠕动。不过多亏了龙谷大学(Ryukoku University)同事们的共同合作,他们在胶囊的尾部成功装上了带有磁场的像鱼鳍一样的装置。这个装置可以帮助胶囊进入消化道从而拍摄清晰的图片传回给医生。研究人员表示,这个胶囊同样也可以用做大肠栓剂。樋口博士说,当胶囊完成照片拍摄离开身体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是用通过肠道粪便排出体外的方法。

  这一胶囊相机仍在设计阶段,研究人员表示仍需要数年的研究才能真正投入使用。

  (科学网-kexue.com 姗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鎏金骑士贮贝器

  贮贝器是滇国特有的青铜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石寨山青铜文化之所以名闻遐迩,与出土许多精美的贮贝器有很大关系。由于都是用来贮存贝币的,所以称为贮贝器。根据器形、图像及制作工艺的差别,大致分为束腰圆筒形、铜鼓形、铜鼓贮贝器和异形贮贝器四类。

  束腰圆筒形贮贝器。器身为束腰圆筒形,均有人物或动物雕铸的器盖和三足,主要有:鎏金骑士贮贝器。高50厘米,盖径26厘米。器身上大下小,腰部微束,平底,底部有兽爪形的三只矮足。两侧有对称的虎形耳,虎作向上攀登状,张口欲噬。器盖中央立一柱,柱上有一长方形平台,一佩剑鎏金骑马者立其上,周围环绕巨角高封牛四头。

  祭祀场面贮贝器。高53厘米,盖径32厘米。器身为束腰圆筒形,两侧有对称的虎形耳,虎33出土文物作向上攀登状,张口露齿,腰部微束,平底,底上有三个兽爪形足。器盖上共雕铸各种动态的人物127个(脱落者未计在内),干栏式房屋一间,另有牛、马、猪、羊、孔雀、虎、狗等动物,场景热闹有序。

  干栏式建筑主要由屋顶、平台及平台以下的大小桩柱组成。屋顶分作上、下两层,上层为人字形顶,下层四面出檐,檐下无门窗,亦无墙壁,类似近代的亭阁建筑。平台前后各设一木梯,供人上下。(昆明日报)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29 页,共 1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