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周日, 01 5月 2011 20:58

放牛、养猪也是必修课

 

放牛、养猪也是必修课。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所与世隔绝的大学,它坐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部沙漠的山谷里;这又是一所神秘的大学,学制2年,每年招收不超过15名学生,且是清一色男生,这些小伙子在这里能获得全额的助学金,但同时又必须每周付出20个小时的劳作,放牛、种草,过着牛仔式的生活;这还是一座传奇的大学,这里的学生不少都是放弃了耶鲁、哈佛的录取机会投奔而来,毕业后又会被世界顶级名校争相录取……这就是深泉学院,被称为优秀学生的“乌托邦”,又是美国高等教育实验的成功典范。南京外国语学校的万欣将有机会拥有这样一次不同寻常的大学经历,他被深泉学院录取了!(4月28日扬子晚报)

在我们国内众多高校热衷追求所谓的“全面发展”的时候,美国的深泉学院竟然这么多年来一直崇尚学生们必须一周20小时的劳作和天天养猪、放牛,这样的教学理念对于国人而言的确是不可思议的,但偏偏这样的大学又人才辈出、优秀学生趋之若鹜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样的大学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有必要让国内大学学习。

这种反“传统思维”的大学教育理念,恰恰是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学生们尊重和呵护自然的一种习惯和思维。我们高等教育过于功利,在定位和成才上往往以金钱、名利和官位来衡量成功,但却较少以一个学生是不是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来衡量。美国的深泉学院,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该学院自觉不自觉引入的“环境教育”,让学生们多亲近大自然,多懂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在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塑造了学生们完善的人格,也具备了现代人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反观我们的国内大学,或可以让学生们“皓首穷经”、孜孜不倦于书的海洋,却鲜有如此生动强烈的以养猪、放牛等劳作模式为“必修课”的。我们的大学生社会和生活实践的缺乏,又恰是制约他们走向成功、被社会接纳的短板所在。无数事实证明,“实践”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以劳动实践来担当大学生的必修课,这个定位极为准确,而我们的大学教育在“劳动实践”教育方面显然已经迷失。

在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人文的”、“人性的”教育内容的匮乏,除了培养出物欲的、自私的、缺乏爱心和同情心的学生,恐怕不会有其它。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理论上不逊于任何一所国外名牌大学,但论到大学生的长远发展、论到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方面,以及关系民族发展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方面,显然是有差距的。在教育和高等教育上,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但对于西方国家大学教育的长处,我们还是应多一些借鉴和反思。一个将养猪种菜和放牛当成必修课的大学,已不仅仅是节约社会成本的考量,而已经上升到了触及教育本质的问题。看一看“养猪放牛”另类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优秀和优异,我们的高校教育模式真该好好反思了。(毕晓哲)

发表在栏目: 文化
2011年4月16日开始,飓风袭击北卡罗来纳州,造成至少20人死亡。 2011年4月16日开始,飓风袭击北卡罗来纳州,造成至少20人死亡。

  中新网5月1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南部地区7个州4月27日遭到龙卷风与强风暴袭击,迄今已造成至少350人死亡,数千人受伤。这是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居第二位的严重龙卷风灾害。美国政府4月30日加强采取措施,为数千名无家可归的灾民提供紧急援助。

  星期五(4月29日)视察了重灾区亚拉巴马州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本周末又派遣了多名高官赶赴灾区,加强联邦政府对灾区的援助。

  数千名风灾幸存者被迫在已毁住家的框架内露宿,搬进帐篷或在朋友家栖身。

  巨灾风险评估公司(EQECAT)预测称,这次风灾造成的保险财产损失估计将在20亿到50亿美元之间。

  受灾最重的亚拉巴马州4月30日将该州死亡人数下修为249人,最初的报告称255人死亡。其他6个州——密西西比州、田纳西州、阿肯色州、乔治亚州、弗吉尼亚州与路易斯安那州——至少101人丧生。

  数千人在这次严重龙卷风灾害中受伤。

  这次风灾成为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居第二多的龙卷风灾害,预计死亡人数将继续上升。1925年,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州、伊利诺斯州与印第安那州发生的龙卷风灾害造成747人遇难。

  当地时间4月29日晚间,奥巴马签署命令,宣布密西西比州与乔治亚州为重灾区,此前他只为亚拉巴马州签署了重灾区令。此项决定宣布后,美国联邦政府将加大对这两州的援助。

(编辑:SN03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王元丰
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仅形成一纸不具法律效应的协议,令人失望地结束;随着2010年墨西哥坎昆大会仅取得小幅进展,对于未来世界各国的减排目标、减排资金和技术的落实,世界主要国家仍然没有达成共识,人们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越来越多地无法满怀信心。
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家工作重心放在振兴经济、增加就业上,气候变化已经远不像2009年以前两年那样是世界舆论的关注点和国际外交的热点,人们的重视程度逐渐淡化。
看看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也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四成以上国家的情况。
尽管奥巴马政府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提出的美国温室气体减排方案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认为减排力度和承担的责任远远不够;尽管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以控制排放总量和交易为核心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亦称气候法案),但是,至今一年半的时间已过去,经多次波折参议院也没有通过这一法案,而且随着中期选举后的新国会的产生,按美国媒体的预测这一法案可能几年内都无法通过。
与此同时,美国社会对于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可度正在降低:根据盖洛普公司调查,2010年48%的中间立场的美国人认为气候变化的严重性被夸大了,而在两年前的2008年这个数据是35%。在2011年初,拉斯姆森能源升级机构的调查显示:尽管58%的美国人认为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重要问题,但只有33%的美国人认为是严重的问题,38%的美国人并不关心气候变化问题,其中包括17%的人认为这根本不是什么严重问题。此外,44%的美国人认为气候变化是行星长期运行趋势导致,只有44%的人认为气候变化是人类行为造成的。
中国的情况也不能让人乐观。社会上,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则像“知识经济”、“信息高速公路”等词汇一样,时髦过后,热情大减。美国皮尤(Pew)调查机构调查显示,中国比美国更不关心全球变暖问题,只有24%的中国人认为全球变暖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然而,气候变化却不随着人们对其淡化和漠视而有所减缓,其所导致的灾害日益增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的频率增加了42%,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灾害占自然灾害的比重已经从50%上升到82%。
美国媒体盘点2010年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时指出,2010年是名副其实的“灾难之年”,共有26万人在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中丧生,全球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220亿美元,创下近40年来的最惨烈纪录。其中气候灾害就导致近17000人丧生,比全世界过去15年来死于坠机事故的人数总和还要高。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在全国气象局长会议上指出:2010年是本世纪以来中国气候最为异常的一年,我国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本世纪以来之最。2010年中国气候极为异常,极端高温和强降水等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范围之广历史罕见。气象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元,因灾死亡4800多人。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地区也异于常。
刚刚进入2011年,就不断遭遇气候灾害。美国大部分地区受到近百年来最严重的大风雪吹袭,积雪厚达76厘米,陆空交通陷于瘫痪。在我国,南方大范围刚刚经历让多个省份的人民饱受影响的冻雨,而北方则在经历大范围的干旱。
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实现2020年我们的节能减排的承诺,我们要真正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且,要从更高的高度和更广的范围,推动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转变,使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在国际上,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将在今年年底召开。然而,如果世界各国之间不减少猜忌和不信任,各国不是将经济增长置于可持续发展之上,如果发达国家不能够切实承担自身的历史责任,在减排目标和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上采取令发展中国家信服的行动,德班会议大概将同样难以取得重大进展。
难道已经频发的气候灾难还不足以提出警示,必须要经历更加重大、损失更加惨痛的气候灾难,世界各国才能真正行动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作者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科学时报》 (2011-04-28 A2 观察 评论)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它们看上去可能跟普通眼镜没有什么两样,但是这种眼镜实际上是眼镜领域的创新科技领头羊。这种电子眼镜名叫emPower,佩戴者可以通过开、关不同的指令设置,调节眼镜的焦点,进行阅读或者看较远的东西。emPower眼镜采用了世界最新出现的电子调焦镜片。
这种镜片包含一层液晶,液晶在电流的刺激下会改变排列次序,从而改变镜片的焦距。佩戴双焦眼镜的人都知道,他们在向下看时,画面会发生扭曲。而emPower佩戴者只要脑袋向下倾斜一些,或者用手扶住镜框,眼镜的阅读指令就会被激活,反之亦然。emPower眼镜制造商美国的PixelOptics光学公司承诺,这种新型眼镜将“配备所有指令,具有多种时尚风格、形状、大小和颜色”。上个月这种眼镜在纽约举行的美国东部国际眼镜展览会上展出,预计将于今年夏季在美国上市。
眼镜充满电需要8小时,充电一次可以使用2到3天。这种眼镜有三种设置——自动、手动打开和手动关闭,以便佩戴者控制自如。这种眼镜的潜在缺点是它的价格太昂贵,一幅眼镜售价1000美元到1250美元,这包括镜框、镜片、眼镜盒和充电器。PixelOptics公司研制emPower眼镜已经长达12年,在这期间它在美国申请了275项专利。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华网华盛顿4月28日电(记者 王丰丰 杜静)据美国官方提供的最新统计,连日来肆虐美国南部地区的强风暴天气已经导致182人丧生,在受灾严重的亚拉巴马州,死亡人数已经升至128人。

  据统计,截至28日上午,亚拉巴马州已经确认128人死亡,密西西比州确认32人死亡,田纳西州确认14人死亡,弗吉尼亚州确认8人死亡。

  美国总统奥巴马已于27日深夜宣布亚拉巴马州进入紧急状态,并要求联邦紧急措施署向该州提供救助。亚拉巴马州州长罗伯特·本特利也已要求国民警卫队出动约1400人力参与搜救和善后。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亚拉巴马大学所在地塔斯卡卢萨,27日晚间袭来的一场龙卷风造成至少15人丧生,上百人受伤,市内大部分街区遭到破坏,而随着救灾工作的深入,死亡人数还可能继续上升。

  除灾情严重的亚拉巴马州,美国南部地区的其他州也普遍遭受大风、强降雨、龙卷风等强风暴天气的袭击。目前,阿肯色、肯塔基、密西西比、田纳西和俄克拉何马等州已进入紧急状态。

(编辑:SN034)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 日本NHK电视台4月28日消息称,美国智库从上月拍摄的朝鲜宁边核设施的卫星照片上确认到一座新建的圆柱形建筑,该智库认为朝鲜很可能正在建造试验用的轻水反应堆。

  报道称,美国智库“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ISIS)”27日公布了一张朝鲜宁边核设施的卫星照片。据该智库称,这张照片摄于上月8日,记录了宁边一处核设施周围的情况。照片显示,在朝鲜3年前实施核设施去功能化作业时炸毁的冷却塔遗址上,出现了一座新建的直径约为21米的圆柱形建筑物。

  该智库还称,2010年朝鲜曾向美国研究人员透露已开始建造试验用轻水反应堆,这座新建筑很可能是反应堆的一部分,这意味着朝鲜正在推进反应堆的建造工作。

(编辑:SN013)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2011年4月16日开始,飓风袭击北卡罗来纳州,造成至少20人死亡。 2011年4月16日开始,飓风袭击北卡罗来纳州,造成至少20人死亡。

  中新社纽约4月27日电 (记者 魏晞)4月27日,美国东南部地区遭遇龙卷风和强风暴重创,损失惨重。据美国媒体最新报道,截至周三晚间,这场风暴已造成美国东南部四州至少72人死亡。仅受灾最严重的阿拉巴马州就有58人在风暴中遇难,当地近40万户目前电力中断,道路无法通行,救灾工作困难重重。

  截至发稿时,强风暴仍没有减弱的趋势,据美国国家气象台报道,风暴正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动。除阿拉巴马州以外,美国密西西比州、田纳西州、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的部分地区,都在风灾袭击的范围之内。

  阿拉巴马州州长罗伯特·勃兰特莱27日晚对媒体称,这场风灾是“严重而致命的”。据称,当晚有数股强龙卷风同时袭击了阿拉巴马州,并伴随着持续强风暴,导致阿拉巴马州境内数十条公路被毁坏,数百座房屋被毁。目前,美国国民警卫队已出动近千人前往救灾地区参与救援工作。

  与阿拉巴马州临近的佐治亚州亚随后也进入紧急状态,佐治亚州州长周三晚10点43分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地处佐治亚州的美国东南部重镇亚特兰大地区也在此次风暴袭击的路径图上,美国国家气象台已将亚特兰大地区的分险预报调至“高危”级别。

  据估计,由于风暴还将至少持续到28日,整体情况不容乐观,预计受灾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

(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美国人口普查局26日发布数据,显示全美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中,女性数量首次超过男性。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会促变“男主外、女主内”传统家庭模式。

  人数增

  人口普查局调查结果显示,美国25岁及25岁以上人群中,1060万名女性和1050万名男性获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就绝对数量而言,女性首次超过男性。

  就比例而言,女性中10.2%和男性中10.9%获这类学位。在商业、科学和工程等学科领域,女性高学位获得者仍少于男性。

  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高等学府女性入学人数超过男性。1996年,获得学士学位的女性人数首次超过男性。

  美联社报道,美国现有大约2010万名女性和1870万名男性有学士学位,男女人数差距近年来稳定在140万左右。

  人口普查局研究人员认为,高学历女性人数增加关联“全职母亲”人数减少。例如,在国外出生、没有学士学位的拉美裔年轻女性移民更易成为“全职母亲”,而职业女性较少在生孩子后选择离职而成为“全职母亲”。 

  角色变

  一些人口学研究人员认为,受教育程度提高使女性就业范围更广、机会更多,进而改变传统家庭“男主外、女主内”模式。

  美联社报道,美国劳动力中男女各占一半。男性失业率现阶段为9.3%,女性8.3%。截至去年,“全职母亲”人数连续第四年减少,降至大约500万,较1969年几乎下降一半。

  美国企业研究所访问学者、密歇根大学弗林特校区经济学教授马克佩里等研究人员把美国最近一轮经济衰退称为“男性权利转让”,原因是建筑业和制造业等男性数量占绝对优势的行业失业率偏高,失业者大多没有高学历。

  佩里说,高学历女性数量增加意味着“她们将在经济萧条中获得更好保护……男性如今更可能待在家里抚养孩子”。

  一名人口学家估算,美国“全职父亲”数量去年将近200万,平均每15名父亲中有一名“全职父亲”。

  “继续涨”

  人口普查局当天发布一幅名为“我们中有多少人完成学业”的饼状统计图,显示25岁及25岁以上美国人中15%高中没有毕业,29%获得高中毕业证书,17%进入大学学习却未获学位,9%修满两年大学课程并获得肄业证书,15%获得学士学位,4%读过研究生但未获学位,11%获得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

  就族群而言,亚裔美国人中52%至少获得一个学士学位,非洲裔和拉美裔美国人中这一比例分别为20%、14%。

  在美国境内出生的美国人中,10%高中没有毕业。而在海外出生的美国人中,这一比例为30%。

  美国作家杰里米亚当史密斯撰写《父亲之变》一书。他认为,大学校园内女性多于男性堪称一种“文化变迁……长期看,(高学历女性)数量将持续增长。”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路透社报道,本月早些时候,一只身长9英尺、20岁“高龄”的短吻鳄从美国派恩布拉夫一家自然中心逃走。上周末,这只鳄鱼被发现。出人意料的是,虽然已逃走一段时间,但它离该中心并不远。

  上周末,阿肯色州渔猎委员会官员看到了这只美国公鳄,当时,它正试图通过一条离自然中心很近的马路。阿肯色州渔猎委员会发言人凯斯·施蒂夫表示,它“已被抓返回了自然中心”。

  据悉,这只鳄鱼是在自然中心后的一座大楼里展出时逃跑的。负责人表示,本以为这只鳄鱼会跑到在自然中心后面的沼泽地或河口,然后失踪,没想到却被工作人员找到。

  “我们正在建造一个更高、更有防护力的围栏,这样鳄鱼就无法通过身体的重量翻越护栏逃走了。”施蒂夫说。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这九座美丽的石拱门桥是经过漫长的风化与水蚀,由时光雕刻而成。然而,这些塑造它们的力量,终有一天也会将它们带走。

  1.美国 虹桥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石拱桥虹桥

  坐落于美国犹他州南部的虹桥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石拱桥。当地一直以其土著部落而闻名,而这些壮观的沙石构造直到20世纪初才被美国的研究者们发现。这一发现的姗姗来迟,与鲍威尔湖以及其分支水流造成的隔绝有一定牵连。

  1910年虹桥被纳入建为虹桥国家纪念碑,它高84米,宽13米,其中顶部最厚处有13米长。

  2.英国 杜德尔门


冰冷的英吉利海峡海水从中穿过

  杜德尔门坐落于英格兰南部的侏罗纪海岸。与其说它是一道门,倒不如称它为一扇窗,从“窗口”穿过的是英吉利海峡冰冷的海水。

  杜德尔门是由波特兰石灰岩构造而成,这种石灰岩比泥土和砂浆都要坚硬,能保护桥身不受海浪冲蚀。但杜德尔门终有一天会裂开,它的顶部会掉落下来,而边角部分将慢慢分离最后变成海峡上的一座小岛。

  3.中国 仙人桥


像是随时会坍塌下来

  这座仙人桥坐落于中国山东泰山一条陡坡上,它的陡峭度会让你望而却步,乍看有点像电影《夺宝奇兵》里的场景。仙人桥是由几块巨大的石块一块一块堆砌而成,充满随时坍塌的危险。

  假如来场地震,仙人桥和它上面的的石块都会坍塌到泰山底部的深峡谷里。到那时,所谓的“仙人“也不得不驾鹤西去了。

  4.法国 普安特石拱桥


风景优美 绿意盎然

  普安特石拱桥位于法国南部,这儿曾经是座远古石灰岩悬崖,由于阿尔代什河的不断侵蚀,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普安特石拱桥。这座风景优美的天然石拱桥估摸有60米宽,45米高。

  这儿同样游人如织,人们来这只为看看当地的大量史前遗址和洞穴,比如著名的肖维岩洞。当地的拱桥谷小镇住有约200个人,不过这个数字到了夏季能增加10倍。

  5.美国,德里克特拱门


星空下的德里克特拱门

  美国犹他州的国家公园拥有2000多座石拱门桥,而高16米的德里克特拱门是迄今为止最为闻名的一座。让人好奇的是,早在1929年,它还不属于国家公园之列,直到1938年公园扩大边界它才加了进去。

  自1970年以来,犹他州国家公园的43座天然石拱桥已夷为平地。尽管这不是什么新问题,但令人沮丧的是,这些现存的石拱门桥终有一天也会消失殆尽。有一点值得注意,在1950年国家公园管理局曾考虑给它们镀上透明塑料,防止进一步腐蚀。尽管出于好意,但其实涂跟不涂没有太大差别。

  6.中国阳朔 月亮山


攀岩爱好者们的天堂

  在中国西南部桂林市的阳朔县,天然石拱桥数量众多,月亮山只是其中一座。经过几百万年的侵蚀,该地区的喀斯特石灰岩基岩形状起伏不定,难以琢磨,似乎在藐视万有引力的亘古定律。月亮山或许算是这儿最有名的一座拱桥,它巨大的“窗户”形似新月,随着你观看地点的变化会有不同的发现。

  整座山体垂直而落,粗糙的石灰岩上把手点也随处可见,因此这儿成了攀岩爱好者的天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当地安装了几十套职业设备以保证攀岩者们的安全,让他们充分享受攀登的乐趣,而不单以差强人意的服务和安全设备马虎了事。

  7.澳大利亚 伦敦拱


被蔚蓝海水拍打着伦敦拱

  伦敦拱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坎贝尔港的国家公园,离海岸不远,长期经受着海浪的拍打。

  它曾是伦敦桥的一部分。伦敦桥靠近海岸线,双拱造型十分壮观。在1990年的1月15号,靠近海岸的伦敦拱突然崩裂,使两位游客瞬间置身两座分离的小岛中。

  8.马耳他 蔚蓝之窗


如此美丽的蔚蓝之窗

  蔚蓝之窗形成于几百万年前,当时一座石灰岩洞突然崩裂,于是留下了今天这座天然石拱。去往马耳他的戈左岛,整个蔚蓝之窗便呈现在你的眼前。这座海蚀拱规模不小,吸引了无数观光客前来,为他们呈现了一个高出深蓝地中海50米的“窗口”。 世间万物皆不久留,蔚蓝之窗亦是如此。马耳他官方曾警示过游客们不要太过靠近石拱,因为之前就发生过岩石掉落造成安全事故。依次估计,蔚蓝之窗的在地球上的停留时间不会太久了。

  9.中国 西普顿石拱门


拥有辉煌海拔和艰辛发掘史的西普顿石拱

  西普顿石拱门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格尔的一片荒凉地区,这座石拱门的发掘实属不易,直到1947年英国探险家艾瑞克.希普顿才在附近山区发现了它。如今它被视为是地球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门,有365米,大约相当于美国帝国大厦的高度。这座巨星石拱门在被西普顿发掘后就被遗忘了一段时间,虽然曾经被吉尼斯记录在册,可后来吉尼斯的编辑门也不确定它的具体位置,于是就将它放弃了。直到2000年,一支来自美国国家地理的研究队伍成功抵达于此,最终将它的辉煌海拔收录于册。

  如同日落一样,石拱门和石拱桥在大自然都只作短暂停留,这种短暂使得它们的美丽变得更加珍贵。透过它们的兴衰起伏,我们可以真正领会到地球上各种地质作用的漫长演化,从而更加珍惜它们。 (中国国家地理网 实习编辑 吴丹)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50 页,共 9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