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图为任务专家Drew Feustel(左)和意大利宇航员Roberto Vittori

<
“奋进”号航天飞机的机组人员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NASA的发射基地亮相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将于29日发射升空,最后一次执行赴国际空间站的任务,完成使命后它将成为美国第二架退役的航天飞机。

  “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今年3月完成了其“绝唱之旅”,“亚特兰蒂斯”号定于今年6月最后一次飞向太空。

  以下是“奋进”号航天飞机此次“谢幕之旅”的主要资料:

  发射:星期五,格林尼治标准时间4月29日晚上7点47分(北京时间30日凌晨3点47分),地点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窗口为10分钟。

  任务周期:14天,有可能延长2天。

  人员:指挥官:凯利(Mark Kelly)、宇航员约翰逊(Greg H. Johnson)、欧洲航天局宇航员维托利(Roberto Vittori)与美国宇航局航天专家查米托夫(Greg Chamitoff)、费斯特尔(Andrew Feustel)与费克(Mike Fincke)。

  返航:星期五,格林尼治标准时间5月13日13点28分(北京时间21点28分),地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如果佛州着陆地点天气不理想,其他备选降落地点为加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或新墨西哥州的白沙(White Sands)。

  太空行走:在此次任务期的第5、7、9与11天,每次由2名宇航员组成小队,共进行4次行走。每次行走持续约6个小时。

  奥巴马、吉福兹将参加发射仪式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与家人手牵手亲眼目睹“奋进”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仪式。奥巴马将成为自前总统克林顿1998年以来,首次亲自现场观看航天飞机发射的美国总统。

  而曾遭枪击身受重伤的美国女众议员吉福兹也将参加这次发射仪式。吉福兹今年1月头部遭到枪击,但在其后几个月身体迅速康复。吉福兹一心要观看丈夫——“奋进”号航天飞机的指挥官凯利最后一次执行任务。

  吉福兹的发言人说:“她能够参加这次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射仪式,真的是意义非凡的。”“她不想错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从上万年前起,人类就开始了群居生活。而在人口爆炸的今天,周围却总是有,美国心理学家的调查为现代都市人的孤独感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证:在400名受访者中,100%的人自称有过孤独感。不同于古人认为孤独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孤独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双重打击。美国的最新研究甚至显示,孤独伤身,等同于每天酗酒或抽15根烟。

  美国人一年孤独48天

  “曾经,孤独被看作是一种高贵的忧伤。”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国荣说,只有“圣人”才配与孤独齐名。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一种游子的孤独;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一种行将迟暮的孤独;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种无人分担重负的孤独;辛弃疾的“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一种缺少知音的孤独。而现在,就像张楚在歌中唱的那样,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周小姐独自一人在离家2000公里以外的北京打拼,对她来说,别人期盼的长假节日,对她来说却是一种煎熬。“看着别人一大家高高兴兴的出游,实在不愿意去当个异类。很多时候,只能把自己关在家里,睡到大中午,然后睁眼在床上躺着。”年近50岁的严先生在某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每天迎来送往,有时饭局多得“打架”,一晚上要赶三四个场。“有天凌晨1点多,坐车穿过安静的长安街回家,突然觉得特别孤独。身边的人,不是有求于我,就是我有求于他们。大家见面笑脸相迎,回头形同陌路。”

  欧洲一项针对1200位成年人所做的调查显示,约有1/3的人常感到孤单。在最新一期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芝加哥大学历时30年追踪5214名美国人后发现,人们一年平均有48天会感到孤单。调查表明,如果身边有一个携带“孤独病毒”的朋友,你因此陷入孤独的可能性比常人大52%!不仅如此,这种传染还具有多米诺效应,甚至会连累到朋友的朋友。

  危害等同吸烟酗酒

  贪吃、酗酒都是损害健康的不良习惯,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孤独也是健康劲敌。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28日报道,美国一项涉及30万人的研究表明,社会孤独感的危害等同于酗酒或每天吸烟15支,甚至比不运动所带来的危险还要严重。

  主导该研究的美国杨百翰大学朱利安·霍尔特博士表示,健康专家一般认为,吸烟、酗酒和锻炼等生活方式会影响健康,这其中还应该加一个“社会关系”因素。“社会孤独感伤害的不仅仅是老年人,任何年龄的人都有份。很多人都生活得像鱼一样,意识不到水的存在。”

  研究表明,孤独的人血压比社交活跃的人高出30毫米汞柱,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高3倍,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概率达到正常人的2倍;孤独的人容易染上不良嗜好,因为它会削弱人的意志力和决心,容易放弃运动,倾向于摄取更多脂肪和糖分、烟酒;孤独的人睡眠不好,衰老得快;孤独感会增加人体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从而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增加患癌风险。

  “孤独的人,体内往往缺少‘热情物质’,比如让人活力四射的多巴胺和让人稳如泰山的血清素。这些神经递质的长期缺乏,很可能最终诱发抑郁症和隐性精神分裂。”王国荣说。

  酒终人散最孤独

  “孤独感不光是一种心境,也代表着一种封闭的心理状态。”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身心科主任季建林说。情商管理专家、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张怡筠说:“即使有伴的人,也会感到孤独。”哈佛公共政策专家罗伯特·普特曼的调查显示,电话、网络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但事实上,人们的圈子越来越小、生活更加私人化、交往水平也在下降。《美国社会学评论》的数据显示,平均每个美国人可以倾吐心声的知己,从1985年的3人下降到2004年的2人。之所以人们感到孤独,就是因为“点头之交越来越多,莫逆之交越来越少。”上海心理咨询协会会长王裕如说,“你可能不缺吃饭喝酒的朋友,但在你生病时,能给你送一碗热汤的又有几人?”

  有两类人最容易孤独,一类是位高权重的领导,一类是看着孩子单飞的空巢父母

  王国荣说:“领导的孤独感来自于总认为自己不被理解,一片苦心煞费。其实,真正伟大的领导者,只会追求自己认定的目标,不会理会旁人所想,他们并不孤独。”而孩子外出上学、上班,会让空巢父母的爱心“无处安放”,导致孤独感油然而生。

  有两种场景最容易激发人们的孤独感。一是酒终人散,二是重归故里。季建林说,“散场的冷清和聚会时的热闹会形成鲜明对比,让人觉得一下子失去陪伴,最易产生无依无靠的孤独感。”而重归故里的人,最容易感慨时光飞逝,家中的老朋友和亲人越来越少,“故乡”最终成为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名词。

  “对抗孤独最好的办法,就是交几个没有利益纠葛的朋友。”王欲如说,帮你排遣寂寞的人不一定能给你多少实际好处,但是你跟他交往不用担心谁付出得多。其次,学会利用独处的时光,变孤独为思考。长则思考自己的成就和未来,短则想想自己的一天过得怎样,都好过于沉浸在孤独中不能自拔。最后,有条件的人可以养养宠物。下班后看着爱宠天真无辜的眼神,可以缓解孤独和寂寞感,遛狗等活动,也有助于扩大你的社交圈。

发表在栏目: 科学


emPower眼镜的镜片包含一层液晶,液晶在电流的刺激下会改变排列次序,从而改变镜片的焦距

  它们看上去可能跟普通眼镜没有什么两样,但是这种眼镜实际上是眼镜领域的创新科技领头羊。这种电子眼镜名叫emPower,佩戴者可以通过开、关不同的指令设置,调节眼镜的焦点,进行阅读或者看较远的东西。emPower眼镜采用了世界最新出现的电子调焦镜片。

  这种镜片包含一层液晶,液晶在电流的刺激下会改变排列次序,从而改变镜片的焦距。佩戴双焦眼镜的人都知道,他们在向下看时,画面会发生扭曲。而emPower佩戴者只要脑袋向下倾斜一些,或者用手扶住镜框,眼镜的阅读指令就会被激活,反之亦然。emPower眼镜制造商美国的PixelOptics光学公司承诺,这种新型眼镜将“配备所有指令,具有多种时尚风格、形状、大小和颜色”。上个月这种眼镜在纽约举行的美国东部国际眼镜展览会上展出,预计将于今年夏季在美国上市。

  眼镜充满电需要8小时,充电一次可以使用2到3天。这种眼镜有三种设置——自动、手动打开和手动关闭,以便佩戴者控制自如。这种眼镜的潜在缺点是它的价格太昂贵,一幅眼镜售价1000美元到1250美元,这包括镜框、镜片、眼镜盒和充电器。PixelOptics公司研制emPower眼镜已经长达12年,在这期间它在美国申请了275项专利。(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纽伦堡编年史》(资料图片)

  据美国媒体4月26日报道,美国著名图书经销商肯-桑德斯一生见多识广,他对那些历史悠久的古书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日前,他在为犹他州桑迪镇博物馆义务筹款时的发现,却令他大吃一惊,因为他找到了一本有518年历史的《纽伦堡编年史》。

  《纽伦堡编年史》是一部配有丰富插图的世界历史著作,内容以圣经为基础记载了许多历史事件。作者为德国人文学者哈特曼-舍德尔,1493年7月12日在纽伦堡出版拉丁语版本,同年12月被翻译成德语。目前存世的《纽伦堡编年史》德语版只有200多本,基本都在博物馆和富豪收藏家手里。

  桑德斯透露,当时桑迪镇的一名男子在傍晚时分找到他,说家里有本历史很悠久的书也许会值一点钱。桑德斯刚开始并不相信,但看到男子从书包里拿出有些破烂且页数不全的古书时就惊呆了。因为那正是1493年出版的《纽伦堡编年史》德语版,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这名男子告诉桑德斯,这本书是他伯祖父传下来的,已经在阁楼里藏了几十年。由于是由棉纱纸印刷的,保留的书页里除了有些书缝开裂外都保存良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还可以再保存500年。

  在去年的一次伦敦拍卖会上,一本类似年代的古书拍出了85万美元的高价。旧金山古书交易商约翰-文德尔表示,如果这本《纽伦堡编年史》保存较好且没有开封,最高可值100万美元,但现在可能仅值不到5万美元。

  但文德尔同时也表示,如果收藏是为了拥有在印刷史或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物品,或者是想通过印刷品来收藏人类精神世界的成就,那么就大可不必在乎它的价钱。

  桑德斯就说:“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同最古老的印刷品接触。尤其是在21世纪,人们都在谈论书籍的消亡,但这本书却已经有了500多年的历史。这让我很兴奋,我反而对它的所能卖的价格不太感兴趣。”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网4月25日电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称,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在格林尼治时间24日23时07分(北京时间25日7时07分)发生里氏6.2级地震,但目前尚未收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美国地质勘探局称,此次地震震中位于肯达里市75公里,震源深度为9公里。

  印尼气象和地质研究机构称,此次地震震级为6.0级,震中位于肯达里东南55公里处,震源深度18公里。

  这次地震发生后不久,又发生一次里氏5.2级的余震。

  印尼地处太平洋地震带,每年发生数千次大小地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如果胡安德富卡板块继续俯冲到北美板块的下面,“大型逆冲区”地震将会引发海啸


如果发生大地震,西雅图1994年前建设的建筑物都将倒塌


海啸和地震袭击日本后,汹涌而来的海水冲过防洪堤

  科学家表示,美国西北海岸地区可能会被称作“大型逆冲区”地震(‘megathrust’earthquake)的海下板块运动摧毁。日本大地震后发表的有关胡安德富卡板块(Juan de Fuca Plate)引起巨大威胁的评论,引起人们对大西洋沿海地区产生担忧,害怕这里会经历类似重创。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活动构造和海底绘图实验室的研究数据,已经使这种可怕的可能性人所共知。

  这些研究结果出现在纪录片《超级地震:日本震撼时刻(Megaquake: The Hour That Shook Japan)》上,这部纪录片将于这周末在英国《探索发现频道》播放。3月11日引发日本海啸的地震,可能就是“大型逆冲区”地震,现在研究人员担心,位于美国近海50英里(80.47公里)处的卡司凯迪亚断层(Cascadia Fault)线有一天可能会裂开,引发地震和海啸。据《泰晤士报》说,这个断层发生里氏8级以上的大规模地震的平均时间间隔是240年,300多年前该地发生最后一次“超级地震”。

  “大型逆冲区”地震是世界上最大级别的地震,它发生在“俯冲带”。当地球的一个构造板块俯冲到另一块下面时,就会形成俯冲带。据加拿大自然资源部说,卡司凯迪亚断层发生的最后一次地震的震级估计是里氏9级。胡安德富卡板块正在外力的作用下,被迫沿卡司凯迪亚断层俯冲到北美板块的下面。由于两个板块有很大部分叠加在一起,慢慢积聚的压力终有一天会导致板块断裂,引发大型地震。俄勒冈州立大学活动构造和海底绘图实验室主管克里斯•古德芬戈教授表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显示,这两个板块间的压力正在不断增加。他说:“它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这是毋庸置疑的。”

  美国耶鲁大学生物圈研究所所长、地质学家杰弗里•帕克最近表示:“历史告诉我们,未来10年会有更多‘大型逆冲区’地震发生,但是我们并不清楚确切时间。”《泰晤士报》称,从温哥华岛(Vancouver Island)延伸到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卡司凯迪亚断层已经沉睡了300多年,科学家认为,未来50年这里有45%的可能性发生里氏8级以上地震。并有15%的可能性发生里氏9级以上地震。这种地震会引发30米高的强海啸,席卷太平洋西北海岸,影响俄勒冈州、华盛顿和温哥华岛,并有可能波及日本。

  由于位于美国西北部的几座城市都没对“大型逆冲区”地震做好充分准备,因此这种威胁变得更严重。用来保护住宅区的升级程序目前正在研发中。由于1994年前西雅图的建设规章还不健全,之前建设的摩天楼在海啸的冲击下会轰然倒塌,很多海岸居民区会被卷走。据说俄勒冈州有大约1000所学校很难抵御地震和海啸,但是重建工作要到2032年才能完成。而专家并不清楚何时会发生大规模地震。

  南加利福尼亚州地震中心主管汤姆•约旦说:“我们不知道如何回答你,我们总不能说:‘下周你最好逃到城外去,因为这里可能会发生大型地震。’”地球物理学教授约翰•麦克卢斯基说:“现在的问题是,地震更像是公交车,有时会一次到站2、3辆,而不是一辆接一辆的有规律到达。我们需要先看一看一个地区的最大规模地震会造成多大破坏,然后采取措施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杨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国曾想制造“火星人”

  科学网(kexue.com)讯 今年是人类进行宇宙探测第50年,不过近来宇航员是否在太空上有性爱行为的讨论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对此,俄罗斯专家表示,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前苏联从未在太空从事性行为。而至于美国人,俄专家说道:“这得问他们。”

  莫斯科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波格莫洛夫透露:“从无官方或非官方证据显示,俄国太空人曾在太空从事性行为或进行性实验。”他说,“至少在俄罗斯或前苏联的太空探测历史上,肯定没有这样的状况。”

  多年来传言指出,俄美两国曾实施秘密计划,测试无重力状态对性行为的影响力,但一向遭俄美强烈否认。波格莫洛夫说,“美国太空有没有进行这项测试,我并没有资料依据,所以无法判断。”

  美国太空总署的科学家莱文在2010年年底出版一本“工具书”,内容主要在介​​绍“如何殖民火星”,书名为《人类的火星任务:殖民火红星球》,除了研读火星的气候,大气以外,书中也也巨细靡遗地介绍太空人员的“床事”,以确保代代子孙能够繁衍在这颗火红星球。

  书中的“火星上的床事”详述殖民者牵繁衍后代的问题,殖民在火星的太空人需具备生育能力,因此由人类所生出的第一个“火星人”也是可以预见的但在无重力空间的太空舱里要从事性行为几乎就像进行高难度的体操运动一样。除此之外,太空舱内的性行为是否会影响整个太空团队的气氛以及士气也是另一个问题,在太空中怀孕对胎儿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美国加州的乔瑟夫博士提到,火星任务至少耗时2年,容易产生情感依赖,随后发生关系也是一件相当自然的事情,虽然尚未有太空人出面承认曾从事过“太空性爱“,乔瑟夫表示他有听过太空性爱的故事,因为缺少实际案例,所以运用在地球上的例子加以设想太空人的“无重力做爱”。

  乔瑟夫以南极洲做比喻表示,包括美国航空航天局也同意南极严峻的生活条件与太空雷同;南极极度寒冷且人们花大多的时间待在室内,而前往进行长期研究的科学家也曾有怀孕的例子传出。不过他和莱文有共通点,就是在火星上生出“地球宝宝”,可能不是“正常”的健康地球人。美国宇航局方面则是发出简短声明,无法做出任何评论。

  (科学网-kexue.com 米蓝色)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研发新型夜视镜 视野范围翻番
美国公司研发的新型夜视镜

  美国夜视镜生产商最近研发出一种新型夜视镜,其视野范围是当前一般产品的两倍多。

  按照生产商SA Photonics的说法,美国军队从此将在黑夜中“所向披靡”。据介绍,该公司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夜视系统(HRNVS)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障碍。该系统 可以让每只眼睛利用两个夜视传感器,这样总共有4个传感器进行“联接”,最后创建出一幅高精度画面。其视野范围可达82.5度,是当前普通夜视系统的两倍多。

  此外,HRNVS还具有突出的图像增强能力,如同数码单反相机利用光线以各种方式增强照片品质的原理一样。新型夜视镜能够调整对比度,进行边缘增强和减少噪点,甚至还具有录像功能。这些都是当前类似装置所欠缺的。(信莲)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白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20日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夫人29日将与两个女儿亲临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观摩“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这将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家庭”首次现场观看航天飞机发射。

  美国历史上时任总统现场观看载人航天器发射仅有两次:一次是1969年11月14日,理查德尼克松观看阿波罗12号发射;另一次是1998年10月29日,比尔克林顿和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目送参议员约翰格伦乘“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格伦时年77岁,他也成为迄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宇航员。

  “奋进”号此行将是其第25次也是最后一次升空,主要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阿尔法磁谱仪2。阿尔法磁谱仪2将被安放在空间站上,用于寻找反物质、暗物质。这一项目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6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其中。

  由于成本过高,美国已决定终止运行了30多年的航天飞机项目。“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今年6月进行最后一次飞行后,美国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其后,美国宇航员将依赖俄罗斯飞船前往空间站。奥巴马政府希望美国私营企业能开发出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的“太空巴士”,美国航天局已与多家企业签署了相关商业合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卡西尼探测器发现土星极地出现的紫外光极光是土星和土卫二之间磁场作用形成的

  【搜狐科学消息】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科学家发现土星北极闪烁着瑞典面积大小的极光现象,这一壮观景象是由土卫二巨大带电粒子流产生的。

  在地球上,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与地球磁场碰撞,产生南极光和北极光。类似的异常光现象也存在于木星,是由木卫一火山活动性产生电子和离子流的作用结果。

  土星也有自己的极光现象,它是由太阳喷射的粒子与该行星的磁场发生交互。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是天文学家首次拍摄到土星的卫星在环状土星上形成极光。土卫二是一颗活动异常的卫星,其表面的“冰火山”喷射水蒸汽和有机微粒进入太空,研究人员长期以来猜测这是导致土星表面极光的原因之一,然而太空望远镜聚焦土星多年进行观测,未曾发现该现象的确凿证据。

  目前,天文学家使用美国宇航局卡西尼探测器最终探测到由土卫二带电粒子流引起的土星极光,土卫二表面冰火山喷发形成巨大的带电等离子云,电子和离子沿着土星的磁场线延伸24万公里至土星北极。土星极光所覆盖的范围是长1200公里,宽400公里,覆盖区域略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科学家认为与瑞典的面积相近。

  当它最明亮时,紫外线极光远不及土星极地极光强烈明亮,但比地球上昏暗的极光明亮,地球上的极光无法通过望远镜进行观测。科学家强调,最新观测到的土星极光变量等级相当于3级,暗示土星以非常不稳定的等级喷射物质。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卡西尼研究小组科学家阿比盖尔•拉梅尔说:“电子束闪烁的频率以分钟为单位,这是一种非常动态化交互过程。”

  虽然科学家尚无法确定土卫二表面冰火山是如何形成的,但拉梅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土卫二并不能持续喷射带电粒子流,科学家非常想知道该带电粒子流喷射是否是可变的,这些最新观测数据将证实这一切。”

  科学家现将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4月2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卡麦拉)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51 页,共 9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