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据新华社电 美国研究人员8日公布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原正加速融化,至2050年,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15厘米。

    报告认为,冰原融化已经成为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因素”,大大超出先前预期。

    研究发现,格陵兰和南极冰原2006年消失的冰量足以导致海平面每年平均升高0 .05英寸(0.13厘米)。

     报告主要作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埃里克·里格诺特说:“冰原冰今后成为海平面上升的首要原因并不奇怪,因为冰原冰远多于山地冰川冰。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已经开始发生。”

    报告说,如果眼下的冰原融化速度持续,至2050年,海平面可能上升5.9英寸(15厘米)。

    报告联合作者、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教授伊莎贝拉·维里科格纳告诉法新社记者,冰原消失与全球变暖有关。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社旧金山3月9日电 日益高涨的油价令美国人头疼。过去两年中普通汽油全美平均价每加仑从1.9美元直升到3.5美元,加州更是突破4美元,人们对新型绿色燃料取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愿望越发迫切。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助理教授张嘉瑜(Michelle Chang)和她的研究团队,用基因转换和替代酶的方式从大肠杆菌中获取可替代汽油和柴油的生物燃料丁醇。这个突破性发现令人们有望从加油站购买到低成本绿色生物燃料。

    广泛分布在土壤中的梭菌会自然产生一种化学物丁醇,它是继乙醇后被称为第二代的新型生物燃料。张嘉瑜对中新社记者表示,通过细菌基因改造获取生物燃料为传统化学研究赋予新的含义。许多学者,包括一些生物燃料公司,已经通过基因改变梭菌的方法来增强其获取丁醇的能力,还有的将外源基因植入酵母菌或大肠杆菌中产生丁醇。目前的研究方法是将梭菌合成丁醇的5个酶植入上述菌内,但因为无法克服因中间体不稳定返回原料的瓶颈问题,一公升细菌培养液获取丁醇不足 0.5克,远不够人们对生物燃料的大量需求。

     张嘉瑜的突破性发现是将梭菌合成丁醇的5种酶中的2个用来源于其他细菌具有相似功能的酶取代,并植入大肠杆菌中,替换后的酶大幅度降低了中间体的逆反应速度,避免丁醇在获取过程中因中间体不稳定导致产量低的问题。

   “以这种方式可以在每公升大肠杆菌培养液中获取5克丁醇,是目前最高获取能力的10倍”,张嘉瑜说。这个极具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刊登在上周的《自然化学生物》杂志上。

    与从粮食中获取的乙醇相比,丁醇更具优点。张嘉瑜实验室的博士后温淼对记者表示,目前美国汽油的乙醇添加量占10%左右,但丁醇较乙醇更接近汽油,能量含量高,挥发性小。相比乙醇需要汽车运输,丁醇使用管道便可节省成本。

   张嘉瑜和她的研究团队目前正在进行产量提高的研究。她说,“如果再做一些必要的改进,我们会做得更好,丁醇的获取量将提高2-3倍,有望进入规模生产。”

    出生在加州圣地亚哥的张嘉瑜是第二代华裔,父母来自台湾。张嘉瑜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生化和法国文学学士,并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化学博士。她曾经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2008年以对细菌获取燃料的研究获美国35岁以下青年发明家奖。
(刘丹)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日益高涨的油价令美国人头疼。过去两年中普通汽油全美平均价每加仑从1.9美元直升到3.5美元,加州更是突破4美元,人们对新型绿色燃料取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愿望越发迫切。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助理教授张嘉瑜(Michelle Chang)和她的研究团队,用基因转换和替代酶的方式从大肠杆菌中获取可替代汽油和柴油的生物燃料丁醇。这个突破性发现令人们有望从加油站购买到低成本绿色生物燃料。
广泛分布在土壤中的梭菌会自然产生一种化学物丁醇,它是继乙醇后被称为第二代的新型生物燃料。张嘉瑜对中新社记者表示,通过细菌基因改造获取生物燃料为传统化学研究赋予新的含义。许多学者,包括一些生物燃料公司,已经通过基因改变梭菌的方法来增强其获取丁醇的能力,还有的将外源基因植入酵母菌或大肠杆菌中产生丁醇。目前的研究方法是将梭菌合成丁醇的5个酶植入上述菌内,但因为无法克服因中间体不稳定返回原料的瓶颈问题,一公升细菌培养液获取丁醇不足0.5克,远不够人们对生物燃料的大量需求。
张嘉瑜的突破性发现是将梭菌合成丁醇的5种酶中的2个用来源于其他细菌具有相似功能的酶取代,并植入大肠杆菌中,替换后的酶大幅度降低了中间体的逆反应速度,避免丁醇在获取过程中因中间体不稳定导致产量低的问题。
“以这种方式可以在每公升大肠杆菌培养液中获取5克丁醇,是目前最高获取能力的10倍”,张嘉瑜说。这个极具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刊登在上周的《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上。
与从粮食中获取的乙醇相比,丁醇更具优点。张嘉瑜实验室的博士后温淼对记者表示,目前美国汽油的乙醇添加量占10%左右,但丁醇较乙醇更接近汽油,能量含量高,挥发性小。相比乙醇需要汽车运输,丁醇使用管道便可节省成本。
张嘉瑜和她的研究团队目前正在进行产量提高的研究。她说,“如果再做一些必要的改进,我们会做得更好,丁醇的获取量将提高2-3倍,有望进入规模生产。”
出生在加州圣地亚哥的张嘉瑜是第二代华裔,父母来自台湾。张嘉瑜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生化和法国文学学士,并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化学博士。她曾经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2008年以对细菌获取燃料的研究获美国35岁以下青年发明家奖。(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网(kexue.com)讯 3月10日消息,近日,美国一只20个月大的伯瑞犬(Briard)就可以骑着滑板车到处溜达,因为这一绝活,它成为了网络上新爆红的动物明星。


诺曼站在滑板车上,准备出发


诺曼滑行当中,小车平稳前进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小狗名叫诺曼(Norman),它的主人是住在乔治亚州坎顿(Canton)市的柯伯(Cobb)一家。据主人介绍,诺曼十分聪明,在15个月大的时候就参加过宠物比赛并且获得了冠军。不过,它最大的爱好还是骑着主人孩子的滑板车到处溜达。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伯瑞犬原产自法国,是牧羊犬的一种,常被训练成救援搜救犬、警犬、军犬等。历史名人中,拿破仑和《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国第三届总统托马斯杰斐逊都十分喜欢伯瑞犬。

  诺曼骑滑板车的视频受到网友的追捧。就在上个月,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大卫莱特曼还将该视频放到了自己的节目当中播出。

  (科学网-kexue.com 浪涛)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3月9日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在完成最后一次国际空间站之行的同时,也结束了近27年的飞行生涯。
美国航天局电视台的直播画面显示,“发现”号着陆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9日11时57分(北京时间10日零时57分)。
“发现”号2月24日升空,26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这是其1984年8月服役以来的第39次飞行,也是计划中的最后一次。在与空间站对接期间,宇航员们进行了两次太空行走,完成了一系列任务:为空间站移动机械臂新配了一对额外轨道,并清洗了空间站外的一部摄像机;利用软管将一个破裂液氨泵中残存的液氨排出;为空间站外加拿大双臂机器人Dextre安装了照相机及保护性镜头盖,移走了“哥伦布”实验舱的设备平台及一些绝缘材料。
此外,他们还利用一个金属罐进行了太空“收集”。这一名为“瓶中信息”的活动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为提高公众对太空探索的兴趣而策划。金属罐随“发现”号返回地球后,将被运往日本,供博物馆游人参观。
“发现”号还为空间站运来“机器人宇航员2号”,这是首个进入太空的类人机器人,并将成为空间站永久居民。“机器人宇航员2号”由美国航天局与通用汽车公司联合开发设计,其全身装备多种感应器,并有一双灵活的手,美国航天局希望将来它可以协助或代替宇航员完成太空行走等危险作业。
此次任务完成后,“发现”号将成为美国今年首架退役的航天飞机。今后,人们可在博物馆中一睹其芳容。服役以来,“发现”号共在太空中飞行了365天,运行约2.38亿公里,向太空中运送过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设备。
美国迄今共建造了6架航天飞机,其中“企业”号为样机,另外有5架工作机,分别是“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阿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挑战者”号及“哥伦比亚”号分别于1986年及2003年因爆炸而解体,“奋进”号和“阿特兰蒂斯”号今年各飞行一次后,美国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
根据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公布的计划,国际空间站的寿命将至少延长至2020年。在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宇航员将依赖俄罗斯飞船前往空间站。空间站的货运补给将由美国两家商业公司及俄罗斯、欧洲、日本负责。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冰冷土卫二南极区域可产生远超过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巨大热能,初步估计热能达到158亿瓦特
 

  冰冷土卫二南极区域可产生远超过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巨大热能,初步估计热能达到158亿瓦特。使科学家进一步认为土卫二可能存在生命体。
 

  研究人员基于美国宇航局卡西尼探测器的勘测数据,发现土卫二南极地区可产生158亿瓦特的热能,这相当于黄石国家公园热泉释放热量的2.6倍(黄石国家公园是地球上最著名的地质热点),并且是科学家之前预测的10倍。
 

  这项最新研究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进一步增强了土卫二冰壳之下存在液态海洋的可能性,但令他们迷惑的是,目前他们无法确定这些热能的来 源。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院的卡莉-霍韦特(Carly Howett)是该项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他在3月7日美国宇航局的一项声明中称,土卫二表面以下巨大热能产生机制仍是一个谜团,并且该现象挑战当前长期 热量产生的理论。
 

  冰冷世界的“热区”

  土卫二是土星第六大卫星,拥有冰冷表面,目前至少在南极表面以下发现活跃性,处于汹涌动荡之中。在该区域地热活跃性集中在四个粗糙的平行壕沟——被正式地称为“老虎斑纹”。
 

  这些裂纹长130公里(80英里),宽2公里(1.2英里),向太空喷射大量的水蒸汽和其它微粒。据悉,卡西尼探测器首次发现土卫二表面冰间歇泉是于2005年。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卡西尼探测器的合成红外光谱仪研究土卫二南极地区表面温度,之后他们使用观测结果测量该区域的热能释放量。卡西 尼探测器勘测到土卫二南极158亿瓦特热能相当于20个火力发电厂产生的能量,研究人员称,然而之前对土卫二释放的热能预测仅为11亿瓦特,连同土卫二自 身放射性能量3亿瓦特,总共只有14亿瓦特热能。
 

  研究人员将这项研究发表在3月4日出版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上。
 

  加燃土卫二热力发动机

  土卫二的内部热能很可能来源于该卫星与另一颗卫星土卫四交互影响产生的潮汐作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卫二与土星和土卫四之间的轨道关系发生着改变,从而促进一定时期内内部潮汐加热,而一定时期内相对静默。
 

  卡西尼探测器可能仅在反常加热时期拍摄到该现象,这可以解释令人惊奇的高热量流动状况。目前,这项最新研究使科学家更加相信土卫二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
 

  科学家猜测巨大的液体海洋可能在土卫二冰壳之下晃动,同时可能具备一定的热量。在地球上生命体总是以液态水为生存基础条件,因此寻找水资源成为科学家在地球之外搜寻生命体的“咒语”。
 

     霍韦特说:“液态水存在、潮汐能量来源和土卫二冰晶喷射流中勘测到富碳有机化学物质,使科学家对这颗卫星是否存在天体生物产生更大的兴趣。(

悠悠

)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作为世界权威学术刊物《科学》杂志的总编辑,布鲁斯·艾伯茨非常看重科研界的职业道德建设。他表示,科技发达的美国以及科技正在迅猛发展的中国,近年来都出现过个别人科研学术行为不端的问题,这表明,“科研职业道德建设对每个国家都很重要”。

    艾伯茨近年来平均每年至少到中国访问一次,他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也一直密切关注。5月份即将再访中国的艾伯茨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科研领域碰到的问题形形色色,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科学免受腐败干扰;职业道德建设对每个国家的科学发展都很重要,中国和美国都需要重视此事。要使科学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拥有诚信。

   “当人们公布并非来自真正实践的数据时,科学事业就会受到玷污,因为科学依赖于讲真话,科学界需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价值观。我们需要让年轻科学家意识到他们只要做真正的研究就会得到认可,”艾伯茨说。

   据艾伯茨介绍,在美国,通常如果有人揭发学术不端行为,大学或科研机构会展开调查。政府也会评估调查结果,以判断调查是否尽职尽责。艾伯茨也曾耳闻美国一些大学隐瞒本校学者学术不端的事实。“这些大学或许认为它在自我保护,但实际上却损害了整个科学界”。

   艾伯茨表示,美国一直在探索如何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比如很多大学都开展过科研职业道德教育的项目或课程,他所在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就开展过一个项目,每到周六,很多学生和家人都会来参加一个会议。大家聚在一起把科研生涯中遇到的各种道德困境说出来并展开讨论。他认为,这样的教育对年轻科学家至关重要。

    艾伯茨还表示,美中两国的顶尖科学家都意识到,美中两国必须成为朋友,而要想成为朋友,双方就需要合作,彼此更好地了解。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美中两国在科学领域的关系会变得更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东部美洲狮为美洲狮亚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东南部、美国东北部。由于近几十年极为罕见,人们把东部美洲狮称为“鬼猫”。1973年,东部美洲狮首次列入濒危物种名单。
 

  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在声明中说:“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经过对可用信息评估,得出结论,东部美洲狮已经灭绝,建议将这个大型猫科动物亚种从濒危物种名单中删除。
 

  这个机构要求各方提供东部美洲狮信息,从573份回复中确认,所有所谓目击到的东部美洲狮其实为美洲狮其他亚种。东部美洲狮历史上曾在美国21个州出现,但现在“没有一个州能确认任何一头东部美洲狮存在”。
 

  声明还说,只有西部美洲狮存在足够数量可以维持繁衍种群,它们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和加拿大的野地。
 

  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研究东部美洲狮的首席科学家马克·麦科洛说,这种动物很可能从上世纪30年代就已灭绝。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9日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9日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9日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9日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

 

  美国航天局电视台的直播画面显示,“发现”号着陆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9日11时57分(北京时间10日零时57分)。
 

  “发现”号2月24日升空,26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这是其1984年8月服役以来的第39次飞行,也是计划中的最后一次。在与空间站对接期 间,宇航员们进行了两次太空行走,完成了一系列任务:为空间站移动机械臂新配了一对额外轨道,并清洗了空间站外的一部摄像机;利用软管将一个破裂液氨泵中 残存的液氨排出;为空间站外加拿大双臂机器人Dextre安装了照相机及保护性镜头盖,移走了“哥伦布”实验舱的设备平台及一些绝缘材料。
 

  此外,他们还利用一个金属罐进行了太空“收集”。这一名为“瓶中信息”的活动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为提高公众对太空探索的兴趣而策划。金属罐随“发现”号返回地球后,将被运往日本,供博物馆游人参观。
 

  “发现”号还为空间站运来“机器人宇航员2号”,这是首个进入太空的类人机器人,并将成为空间站永久居民。“机器人宇航员2号”由美国航天局与 通用汽车公司联合开发设计,其全身装备多种感应器,并有一双灵活的手,美国航天局希望将来它可以协助或代替宇航员完成太空行走等危险作业。
 

  此次任务完成后,“发现”号将成为美国今年首架退役的航天飞机。今后,人们可在博物馆中一睹其芳容。服役以来,“发现”号共在太空中飞行了365天,运行约2.38亿公里,向太空中运送过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设备。
 

  美国迄今共建造了6架航天飞机,其中“企业”号为样机,另外有5架工作机,分别是“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阿特兰蒂斯”号 和“奋进”号。“挑战者”号及“哥伦比亚”号分别于1986年及2003年因爆炸而解体,“奋进”号和“阿特兰蒂斯”号今年各飞行一次后,美国航天飞机将 全部退役。
 

  根据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公布的计划,国际空间站的寿命将至少延长至2020年。在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宇航员将依赖俄罗斯飞船前往空间站≌间站的货运补给将由美国两家商业公司及俄罗斯、欧洲、日本负责。 (记者 任海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社华盛顿3月9日电(刁海洋)9日,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水门事件”调查记者之一的《华盛顿邮报》资深白宫记者和专栏作家大卫·布罗德因病去世,享年81岁。美国总统奥巴马当日专门发表声明悼念这位前白宫记者团团长。

  奥巴马在声明中称赞布罗德“是那个时代最德高望重、最敏锐的新闻评论员”,并指他“是一个待人和善、彬彬有礼的绅士,是一个所有人都会思念的人。”

  布罗德的职业生涯从1953年开始。辗转多家媒体后,于1966年转投《华盛顿邮报》,在那里达到了事业的顶峰。1973年,他协助两位同事鲍勃·伍德沃德与卡尔·伯恩斯坦一同调查“水门事件”,并因此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

  布罗德在担任白宫记者期间始终保持尖锐提问的风格,并从未间断过自己的专栏写作。他长达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令人敬畏:自1956年开始,他报道了全部全国性政治会议;从1960年开始,参与了所有总统竞选的报道。

  布罗德是一个一辈子只做过一份工作的人,直到离世前一个月,他还在为《华盛顿邮报》撰写每两周一期的政治专栏。

(编辑:SN020)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59 页,共 9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