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2005年以来全国粮价走势 2005年以来全国粮价走势

近期粮食价格加速上涨。CFP供图 近期粮食价格加速上涨。CFP供图

在湖南部分城郊地区不少耕地被弃耕。 在湖南部分城郊地区不少耕地被弃耕。

  文/图/表 特派湖南记者方利平、潘彧

  特派河南记者王飞 

  粮食价格

  粮价涨幅不及

  居民收入涨幅

  国际粮价持续飙升,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粮食价格指数在连涨7月后,在今年1月高达231,超越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期间的高点,创下历史新高,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警示称,存在爆发全球粮食危机的现实风险。

  在国内,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出台十项措施,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扶持粮食生产,10日又召开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粮价呈加速上涨态势。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市场检测数据,截至2月4日,全国小包装大米零售价格为5.34元/公斤,与去年8月6日的4.83元/公斤相比,半年时间里上涨了10.56%。与过去多年数据相比,明显呈现加速上涨的趋势。在2005年初,该数据报3.67元/公斤,此后一直保持缓慢上涨的态势,至今,在6年时间里,整体涨幅只有45%左右。 

  面粉价格走势类似,截至2月4日,全国小包装面粉零售价格为4.8元/公斤,与去年8月6日的4.42元/公斤相比,半年时间涨幅为8.6%,而与2005年初的3.5元/公斤相比,整体涨幅仅37%。 

  近期粮食价格加速上涨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方面,由于极端天气导致粮食减产的预期,推动了粮价的上涨;另一方面粮价上涨具有补涨的因素。在过去多年时间内,由于受国家调控的作用,粮价一直保持平稳慢涨的态势,粮价上涨明显低于居民收入上涨速度。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而至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6年时间里涨幅为102.8%;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6年时间总体涨幅为101.6%,均远远高于粮价的涨幅。 

  粮食产量

  湖南水稻

  低温致湖南部分地区水稻减产两三成  

  南有水稻北有麦,湖南省是水稻生产大省,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都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水稻总产量和播种面积的13%左右。

  位于洞庭湖滨的屈原管理区是岳阳市的一个产粮大区,耕地面积达13.5万亩左右。其辖下黄金乡党委书记李羽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去年由于早、晚稻均在扬花时遭遇罕见低温天气,导致稻谷减产明显。去年早稻,屈原管理区的平均亩产只有600斤左右,与正常年份的800斤相比,减产了25%左右;晚稻由于寒露早至,并且持续低温,也出现了明显的减产,亩产由正常年份的1000斤降至600斤,减产幅度高达40%左右。全年减产幅度大约在30%左右。

  目前,农户收成的粮食60%已经卖完了,还有40%左右留在手里,准备等到春天涨价时再卖。李羽翔介绍称,目前稻谷价格在每百斤120元左右,根据往年经验,春天青黄不接,是一年粮价较高的时期,估计今年春天,每百斤粮价还会上涨10元左右。

  汪仁才是湖南省汨罗市三江乡金桥村党委书记,他表示,到春节前后,普通优质稻的价格已经涨至1.22元/斤,糯米稻价格涨至1.70元/斤,上一年普通优质稻价格为0.9元/斤。 

  汪仁才表示,去年该村水稻生产普遍大减产,就自家种的7亩水稻而言,去年早稻由于连续降雨造成病虫灾害较重,亩产只有500斤左右,比正常年份的800斤减产了30%~40%;晚稻由于播种得早,亩产900斤左右,与正常年份的1000斤左右略有降低,总体而言,去年水稻减产了大约20%~30%。

  湖南省农业厅一位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10年粮食产量确实有所减产。”去年湖南的水稻涨价时间比往年都早,原因是去年的早晚两季稻谷都遇上了不适宜的气候。同时,他认为通胀预期的大环境也是造成粮食涨价的原因。

  河南小麦

  旱情持续今年小麦减产成定局  

  由于北方旱情持续,市场担心今年北方小麦将减产,新年伊始北方小麦价格也强势涨价。

  2月9日是兔年的首个交易日,郑州强麦期货大幅上行。主力1109合约涨停收盘,全天罕见大涨7%,每吨价格上涨200元至3051元,创下历史新高。

  分析人士认为,造成郑州强麦开盘即大涨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旱情严峻,吸引了场外资金大举入场。短期而言,在干旱情况未能彻底扭转的情况下,炒作旱情可能继续推升小麦价格向上攀升。 

  2月9日,一场大雪并没有让河南省鹿邑县贾滩乡槐树李大队王庄村的魏志强高兴起来,“小麦不怕冷,就怕旱。”大雪之前,小麦主产地河南、山东等地已经连续4个多月未下雨,“从我记事起就没碰到过像今年这样旱的。”已经52岁的村民王峰说。

  记者查询到,2010年春节后,河南等北方地区出现了五十年一遇的大旱,但当时也就是连续3个多月未下雨而已,而今年已经连续4个多月未下雨,旱情超过了2010年的50年一遇标准。 

  沿着永登高速,拨开薄薄的一层雪,雪底下是青黄不接的成片麦田,“如果是往年这个时候,小麦都已经齐脚脖了,放眼望去是绿油油的一片!根本看不到小麦下面的黄色泥土,”永登高速旁赵庄村的村民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小麦半死不活地耷拉在地里,枯黄的叶子跟泥土混成了一片。” 

  “正常年份一亩地有900~1000斤的收成,”王峰说,“即便是现在浇地,估计小麦亩产也会降到700斤左右,减产两成以上。”

  种粮收入

  粮价涨不过工价

  湖南是产粮大省,大部分水稻田都散布在洞庭湖滨和长江的众多支流两岸。去年,尽管稻谷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但是农民的收入并没有随之增长。李羽翔介绍称,以种一亩双季水稻为例,正常年份,除掉种子、灌溉和肥料等成本,一年收入(包括人工收入)大概可达800~1000元左右,但是今年,种一亩双季稻的纯收入只有600元左右。虽然粮价涨了,但是农民并未从中获利,因为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得更快。

  汨罗市三江乡金桥村村民方小平给本报记者算了一笔细账,去年,种一亩水稻双季收成大约在1300斤左右,全年收入在1400元左右。但是由于种子、肥料、农药以及收割费用等大幅涨价,种一亩水稻的成本大约要花费650元左右,纯收入只有700多元,然而,从犁地到播种、管理、收割,种一亩水稻一年需要12个左右的人工,一天收入不到60元。与目前社会的人工工资相比,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据方小平介绍,由于种粮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而且收入低,因此村里稍微强壮一些的劳力,都出外打工去了,水田或者以低价包给了别人,或者干脆种单季水稻。 

  在河南,同样的故事也在演绎。虽然今年旱情严重,但是对农民来说,这是偶然的,更让人担心的,是长期以来种植小麦的成本太高,而小麦价格太低。

  魏志强向记者介绍说,一亩小麦从冬种到收割,不计人工成本,单单施肥、农药、翻地、收割成本就要415元。“一般一亩小麦产900~1000斤左右,按照现在的小麦价格,一亩地的收入是800元,不计算人工成本,农民种植一亩小麦大概能赚385元。”

  魏志强家里有4亩地,全部种上小麦,一年的收入也就1540元,还不如出去打工一个月赚的钱多。记者在鹿邑县新建的工业园区里看到,十几家工厂已经相继落成,许多工厂的门前贴着月薪1500~2000元的招聘启事。前几年一直在广东打工的鹿邑县玄武镇朱晓军说:“从秋天开始干,一直到第二年的夏天,少说也能赚上1万多元,种地种得再好也就一两千块钱。”

  耕地情况

  耕地缩水 部分田地荒废

  由于种粮不如打工,在一些城郊和灌溉较为困难的地区,甚至出现大片荒废的耕地。

  水利废弛灌溉不便

  正月初五,本报记者来到了湖南湘阴县城郊文星镇望滨村,收割过的水稻田和乱草齐腰高的蒿草地相接相连,据当地村民丁义成介绍,此前,这些蒿草地全部是水稻田,但是由于灌溉不方便,村里又没有统一的管理,村民觉得种地不如打工,稻田干脆弃之不管。即使是一些还在耕种的稻田,不少也由此前的双季稻改成种一季稻了,不少家庭种田纯粹为了满足自家的口粮。 

  现年80多岁的丁伯是以前望滨村二组的老队长,据其介绍,由于该村耕地灌溉需要抽一个小时的水,费用大约35元左右,以前,由于村里统一管理,因此家家户户分摊下来后,成本较低,现在由于村里有的种地,有的不种地,难以统一组织起来抽水,单家单户去抽水,成本非常高。据丁义成介绍,将水从河里引至田里,光是填满一路的沟渠,就需要500元左右。

  汨罗市川山坪镇芭蕉村村民李义皇也介绍称,该村大概有10%~20%的耕地被荒废了,因为用来灌溉的渠道长年失修,而村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组织不起人力来统一疏通。

  湖南省农业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南产粮最大的问题之一还是青壮年劳力的流失。与外出打工两三千元一个月收入相比,在家种地的收入明显远远不及,不少青壮年劳力不愿意在家种地,田地荒废的现象时有发生。

  建新房占用部分耕地

  城镇化建设带来的耕地缩减,也影响了粮食生产。 

  汨罗市三江乡金桥村有数百亩良田。在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国家出台了保护耕地的政策,不允许在水稻田里盖房子,但最近几年,由于政策有所放松,新建的房子十有八九建在了耕地上。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最近十几年建房占用的耕地,全村大约有50~60亩左右,有的住户,一家4口,责任田总共只有4亩多地,建房便占去一亩。

  据湖南省农业厅官员介绍,湖南目前有5000多万亩耕地,每年双季播种面积达到7900万亩。目前,耕地面积正在以每年10多万亩的速度“缩水”。城区的扩张、各项基本建设对于耕地的挤占非常明显。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人民网北京2月14日电 (记者贾玥) 日前,《重庆时报》转载的一篇题为《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扩至15倍 已跃居世界首位》的报道跃入各网站新闻排行,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今日告诉人民网记者,“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收入差距达15倍”并非由该所调查得出,而是源自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由国家统计局出版的《2009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了细分后的各行业平均工资,我们经过测算得出15倍差距的结论,”苏海南说,“劳动工资研究所的工作是就统计数据做研究分析,而非做海量数据调查。”

  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畜牧业职工平均工资为10803元,证券业为172123元,经测算二者相差15.93倍;另一类数据显示,2008年畜牧业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11018元,证券业为167995元,二者相差15.25倍。据苏海南介绍,2009年公布的15倍行业收入差距为历史峰值。(根据统计说明,“平均工资”是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而“平均劳动报酬”则指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全部就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

  但记者查阅《2010中国统计年鉴》后发现,“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未被列入统计类别,畜牧业被归入“农、林、牧、渔”业,而证券业则归属金融业,大行业的平均收入差距仅为4倍。

  分析近年统计年鉴不难看到,在2005-2009年的统计年鉴中均有此项目的统计数据。细分后的行业类别超过120个,而“简化后”的大行业则仅有19项,也就是说今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统计年鉴中将体现不出精确的行业收入差。

  《重庆时报》转载的文章首发于2月9日的《经济参考报》,作者为中国经济50人论坛特邀嘉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宋晓梧,原标题为《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初次分配比重》,全文超过5000字,《重庆时报》摘录的是其中一个段落。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新网宜昌2月9日电  春节七天假日三峡大坝景区分外红火,9日,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接待游客22687人,为历年春节假日游客接待量之最,比去年同比上升36.2%,实现旅游收入180万元。

其中,陆路游客12028人,水路游客8569人,春节自驾游客成为大坝旅游主力军,散客达到了7981人,占整个陆路客人的66.4%。在大年初四(6日)日接待量为最高,达6152人。使用宜昌旅游年卡可免费参观大坝,春节期间携带此卡免费参观的有1525人,比2010年同期上升了51.3%。据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刘经理介绍,今年春节七天长假,三峡大坝游客接待中心的旅游收入达到了180万元。

据有关人士分析,由于三峡175米蓄水后出现高峡平湖的新景观、今年春节期间景区天气晴好,加之宜昌火车东站建成、宜万铁路开通、武广高铁助力,都助推了春节三峡大坝旅游的火爆。

另据坝区交警大队介绍,大坝景区春节期间仅发生一起三车追尾轻微交通事故,无人员伤亡,景区无重大交通事故和严重交通拥堵,交通秩序井然。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上官纯青 高松)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为什么要征?

房产税是一种财产税,主要对保有的房产征收。 198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对位于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房产每年征收房产税。

由于房产税开征时,我国尚未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城镇个人拥有住房的情况极少,而且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对个人所有的非营业用房产(即个人自住住房)免税。房产税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性房产征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房地产也成为个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有关要求,有必要研究推进房产税改革。

●开征有何意义?

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一是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二是有利于引导购房者理性地选择居住面积适当的住房。

●法律依据是什么?

《房产税暂行条例》是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授权决定,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房产税制度也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进一步改革完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

●房产税收入如何使用?

房产税为地方税,试点征收的收入属地方财政收入。房产税改革试点征收的收入,将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的支出,以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民生问题。

(本文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徐运)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本报讯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这是我国首次在持有环节对个人自住住房征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建部昨天在联合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为积极稳妥推进房产税改革,当前有必要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的改革试点。

当天,重庆和上海双双宣布,将按年对当地部分住房开征房产税,其中上海从1月28日起对上海居民家庭新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家庭的新购住房征收房产税,税率因房价高低分别暂定为0.6%和0.4%。

重庆主城9区内存量增量独栋别墅、新购高档商品房、外地炒房客在重庆购第二套房,将被征收房产税,其税率为0.5%-1.2%。

两市都明确主要以增量住房征税为主,对存量住房触及较少。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建部表示,房产税为地方税,试点征收的收入属地方财政收入。为充分体现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目标,改革试点征收的收入将用于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等,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民生问题。条件成熟时,在统筹考虑对基本需求居住面积免税等因素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对个人拥有的住房征收房产税。

释疑

什么是房产税

房产税属财产税,主要对保有的房产征收。《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是1986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条例》规定,对位于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房产每年征收房产税。

因房产税开征时,我国尚未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城镇个人拥有住房的情况极少,且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条例》规定对个人所有的非营业用房产免税。房产税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性房产征税。

法律依据是什么

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是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授权决定,由国务院制定的。房产税制度也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进一步改革完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这为部分城市进行房产税改革试点提供了依据。

解读

短期抑制房价却难“一剑封喉”

抑制房价

从短期看,房产税的出台自然对房地产市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能对高涨的房地产价格起到威慑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因素在于供求关系和后市预期,遏制高房价不能寄希望于房产税“一剑封喉”,楼市调控仍需继续打“组合拳”。

房产税改革一度被认为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杀手锏”,但专家表示,房产税影响最大的主要是投资需求。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认为,房产税将使房屋持有者考虑持有成本,房地产投资收益增加不确定性,这会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关系产生微妙影响。

“有了房产税制度,房价只有涨幅超过了房屋的持有成本,才能有收益,因此能促使投资者权衡投资收益。”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说。

但从中长期来看,房产税对于房价的影响可能比较有限。房价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遏制高房价不能寄希望于房产税,其出台不太可能导致房价出现大幅下降。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称,成本、利润和税金构成了住房价格,房产税改革只是对税金进行调整,不足以对房价造成巨大影响。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取决于最终税率。但从目前来看,沪渝方案并非十分严格,在需求没有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目前出台的房产税对房价影响幅度很有限。

房产税收入用于“援建”保障房

收入分配

从收入分配角度看,房产税的开征是十分有价值的,它体现了税收参与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功能。

通过对面积大、价格高、套数多的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进行适当调节,可以一定程度上促使收入和财产的合理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近年来,房产投资或投机成为部分人积累财富的重要方式,对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对住房征收房产税,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

不过,业内人士强调,房产税不能增加普通购房者的成本。“享有适当的住房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一个家庭拥有一定面积、套数之内的房产是合理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表示,征收住房保有环节税,应该采取累进税率,在起点税率较低的情况下,面积越大、套数越多,税率就越高,持有成本也相应越高。一般来说,世界各国房产税率大多不超过1%。如果是首套房、中小户型就应该免征房产税,或以极低税率征收,不增加普通百姓居住支出。

此外,房产税的使用能否增进公共福利?有业内人士担心,房产税在充实地方政府“钱袋子”的同时,能否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专家建议,借房产税改革之机,推进地方财税制度的改革,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和监督机制,保证税收所得用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对此,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表示,房产税改革试点征收的收入将用于保障性住房等,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民生问题。

地方征房产税避免太依赖卖地

税制改革

从各国征收房产税的实践看,房产税是对个人拥有的住房普遍征收,无论是增量和存量住房都在纳税范围之内。

“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早就应该出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体富说,这将有利于推进整个房产税改革。他指出,房产税改革的一个重要意义便是完善地方税制。

数据显示,历经1994年分税制改革及2004年后新一轮税制改革,我国在所得税和流转税制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基本上奠定了主体税模式。

专家认为,当初税制改革没有突出强调地方税,房产税改革有利于为地方政府确立主体税源,并有助于地方政府摆脱对卖地收入的过分依赖。“从税制完善的角度讲,房产税改革只是对原有条款进行修正,没有相对复杂的立法过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说。

专家认为,鉴于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成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之一,政府调节手段的缺失已经成为拉近贫富差距的主要“瓶颈”。由于税收是最适宜于市场经济环境下调节贫富差距的手段,因此,十二五期间,预计中央将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举措,着力破解上述难题,结束中国财产保有层面的无税状态。

有专家预计,短期内会有一批城市陆续加入房产税试点行列,各地方将陆续有政策跟进,掀起新一轮税制改革。

关注新“国八条”

地方限购细则2月中旬前出台

国办昨天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通知内容主要为新“国八条”。通知要求,尚未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其他城市也要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出台住房限购措施。

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说,限购令延伸至全国时间之快让人惊讶。2月中旬的时间期限,除去春节假期,等于在不到两周内,各地要出台限购细则。这意味着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行政干预。陈云峰说,可以看出,完全依靠市场自身调节,已无法控制房价上涨。行政干预下的市场体制,也是政府无奈之举。因为热钱太多,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长此以往,将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后果。

普通住房满5年出售免征营业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昨天宣布,今起调整并执行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

今后,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

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其销售收入减去购房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

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北京多数银行节前“首付六成”

新政提出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提至60%,北京多家银行昨天透露,目前正在制定有关细则,春节前将执行这一政策,兴业银行等少数银行将立即执行这一政策。

兴业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表示,昨天已接到有关通知,立即执行二套房贷首付六成的新政策。

>>市场反应

新政伊始“咨询多过户多赶贷多”

堪称史上最严的新“国八条”刚出台,尽管地方细则尚未出台,但楼市已出现“咨询多、过户多、赶贷多”现象。

观望情绪暴涨

我爱我家呼叫中心数据显示,新政出台当晚及次日,来电咨询量大涨,超过两成电话增量都是询问新政影响。交易双方也开始初步协商在各种情况下如何承担责任和额外费用。

商品房销售人员普遍表示,看房人与平时差不多,不过都会咨询是否开始执行新政,都有些犹豫。“赶与不赶几乎一样,还不如安心过年看看再说。”咨询者李女士说。

将现明显过户高峰

限购令加码,无论近期是否有新购,持有房产过多直接意味着不能再购。因此年尾几天,持有多套房并有新增购房意愿的“大户”抓紧过户的情绪十分紧张。

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新政后的27日明显出现过户高峰,预计将继续突破千套,甚至创造纪录。细则出台前的这段时间,已经签订合同的人都会抓紧办理过户,会出现过户高峰。购房者成先生很焦虑:“才刚刚签完合同,卖房的在这几天还完贷款也不太现实,着急啊。”

欲购房者倾向“赶贷”

新政要求第二套房贷款首付不得低于六成,部分市场改善性需求考虑在最近几天抓紧购房,争取赶上首付五成的末班车。“六成太多了,付不起,一旦细则出来,我今天申请房贷也被划入六成的范围,我只能违约,风险太大。”打算近期购房的王先生表示。

专家认为,首付提高一成,对经济条件有限的人影响明显,可能使其无法购房,但赶五成房贷“末班车”的人群可能十分艰难。岁末年初,银行歇业或房贷额度已用完,甚至已经停贷且钻空放贷得不偿失。

房产税改革有利于为地方政府确立主体税源,并有助于地方政府摆脱对卖地收入的过分依赖。

中国现行的税制体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产税,而开征房产税意味着中国财产税缺失状态的终结,意味着政府握有了可对包括收入、消费、财产等多个环节实施税收调节的相应手段。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翟烜 赵鹏 赵丽萍 高晨 马文婷综合新华社

作者:翟烜 赵鹏 赵丽萍 高晨 马文婷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为什么要征?

房产税是一种财产税,主要对保有的房产征收。 198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对位于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房产每年征收房产税。

由于房产税开征时,我国尚未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城镇个人拥有住房的情况极少,而且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对个人所有的非营业用房产(即个人自住住房)免税。房产税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性房产征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房地产也成为个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有关要求,有必要研究推进房产税改革。

●开征有何意义?

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一是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二是有利于引导购房者理性地选择居住面积适当的住房。

●法律依据是什么?

《房产税暂行条例》是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授权决定,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房产税制度也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进一步改革完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

●房产税收入如何使用?

房产税为地方税,试点征收的收入属地方财政收入。房产税改革试点征收的收入,将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的支出,以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民生问题。

(本文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徐运)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本报讯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这是我国首次在持有环节对个人自住住房征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建部昨天在联合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为积极稳妥推进房产税改革,当前有必要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的改革试点。

当天,重庆和上海双双宣布,将按年对当地部分住房开征房产税,其中上海从1月28日起对上海居民家庭新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家庭的新购住房征收房产税,税率因房价高低分别暂定为0.6%和0.4%。

重庆主城9区内存量增量独栋别墅、新购高档商品房、外地炒房客在重庆购第二套房,将被征收房产税,其税率为0.5%-1.2%。

两市都明确主要以增量住房征税为主,对存量住房触及较少。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建部表示,房产税为地方税,试点征收的收入属地方财政收入。为充分体现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目标,改革试点征收的收入将用于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等,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民生问题。条件成熟时,在统筹考虑对基本需求居住面积免税等因素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对个人拥有的住房征收房产税。

释疑

什么是房产税

房产税属财产税,主要对保有的房产征收。《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是1986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条例》规定,对位于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房产每年征收房产税。

因房产税开征时,我国尚未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城镇个人拥有住房的情况极少,且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条例》规定对个人所有的非营业用房产免税。房产税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性房产征税。

法律依据是什么

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是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授权决定,由国务院制定的。房产税制度也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进一步改革完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这为部分城市进行房产税改革试点提供了依据。

解读

短期抑制房价却难“一剑封喉”

抑制房价

从短期看,房产税的出台自然对房地产市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能对高涨的房地产价格起到威慑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因素在于供求关系和后市预期,遏制高房价不能寄希望于房产税“一剑封喉”,楼市调控仍需继续打“组合拳”。

房产税改革一度被认为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杀手锏”,但专家表示,房产税影响最大的主要是投资需求。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认为,房产税将使房屋持有者考虑持有成本,房地产投资收益增加不确定性,这会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关系产生微妙影响。

“有了房产税制度,房价只有涨幅超过了房屋的持有成本,才能有收益,因此能促使投资者权衡投资收益。”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说。

但从中长期来看,房产税对于房价的影响可能比较有限。房价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遏制高房价不能寄希望于房产税,其出台不太可能导致房价出现大幅下降。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称,成本、利润和税金构成了住房价格,房产税改革只是对税金进行调整,不足以对房价造成巨大影响。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取决于最终税率。但从目前来看,沪渝方案并非十分严格,在需求没有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目前出台的房产税对房价影响幅度很有限。

房产税收入用于“援建”保障房

收入分配

从收入分配角度看,房产税的开征是十分有价值的,它体现了税收参与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功能。

通过对面积大、价格高、套数多的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进行适当调节,可以一定程度上促使收入和财产的合理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近年来,房产投资或投机成为部分人积累财富的重要方式,对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对住房征收房产税,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

不过,业内人士强调,房产税不能增加普通购房者的成本。“享有适当的住房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一个家庭拥有一定面积、套数之内的房产是合理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表示,征收住房保有环节税,应该采取累进税率,在起点税率较低的情况下,面积越大、套数越多,税率就越高,持有成本也相应越高。一般来说,世界各国房产税率大多不超过1%。如果是首套房、中小户型就应该免征房产税,或以极低税率征收,不增加普通百姓居住支出。

此外,房产税的使用能否增进公共福利?有业内人士担心,房产税在充实地方政府“钱袋子”的同时,能否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专家建议,借房产税改革之机,推进地方财税制度的改革,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和监督机制,保证税收所得用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对此,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表示,房产税改革试点征收的收入将用于保障性住房等,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民生问题。

地方征房产税避免太依赖卖地

税制改革

从各国征收房产税的实践看,房产税是对个人拥有的住房普遍征收,无论是增量和存量住房都在纳税范围之内。

“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早就应该出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体富说,这将有利于推进整个房产税改革。他指出,房产税改革的一个重要意义便是完善地方税制。

数据显示,历经1994年分税制改革及2004年后新一轮税制改革,我国在所得税和流转税制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基本上奠定了主体税模式。

专家认为,当初税制改革没有突出强调地方税,房产税改革有利于为地方政府确立主体税源,并有助于地方政府摆脱对卖地收入的过分依赖。“从税制完善的角度讲,房产税改革只是对原有条款进行修正,没有相对复杂的立法过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说。

专家认为,鉴于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成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之一,政府调节手段的缺失已经成为拉近贫富差距的主要“瓶颈”。由于税收是最适宜于市场经济环境下调节贫富差距的手段,因此,十二五期间,预计中央将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举措,着力破解上述难题,结束中国财产保有层面的无税状态。

有专家预计,短期内会有一批城市陆续加入房产税试点行列,各地方将陆续有政策跟进,掀起新一轮税制改革。

关注新“国八条”

地方限购细则2月中旬前出台

国办昨天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通知内容主要为新“国八条”。通知要求,尚未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其他城市也要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出台住房限购措施。

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说,限购令延伸至全国时间之快让人惊讶。2月中旬的时间期限,除去春节假期,等于在不到两周内,各地要出台限购细则。这意味着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行政干预。陈云峰说,可以看出,完全依靠市场自身调节,已无法控制房价上涨。行政干预下的市场体制,也是政府无奈之举。因为热钱太多,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长此以往,将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后果。

普通住房满5年出售免征营业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昨天宣布,今起调整并执行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

今后,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

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其销售收入减去购房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

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北京多数银行节前“首付六成”

新政提出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提至60%,北京多家银行昨天透露,目前正在制定有关细则,春节前将执行这一政策,兴业银行等少数银行将立即执行这一政策。

兴业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表示,昨天已接到有关通知,立即执行二套房贷首付六成的新政策。

>>市场反应

新政伊始“咨询多过户多赶贷多”

堪称史上最严的新“国八条”刚出台,尽管地方细则尚未出台,但楼市已出现“咨询多、过户多、赶贷多”现象。

观望情绪暴涨

我爱我家呼叫中心数据显示,新政出台当晚及次日,来电咨询量大涨,超过两成电话增量都是询问新政影响。交易双方也开始初步协商在各种情况下如何承担责任和额外费用。

商品房销售人员普遍表示,看房人与平时差不多,不过都会咨询是否开始执行新政,都有些犹豫。“赶与不赶几乎一样,还不如安心过年看看再说。”咨询者李女士说。

将现明显过户高峰

限购令加码,无论近期是否有新购,持有房产过多直接意味着不能再购。因此年尾几天,持有多套房并有新增购房意愿的“大户”抓紧过户的情绪十分紧张。

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新政后的27日明显出现过户高峰,预计将继续突破千套,甚至创造纪录。细则出台前的这段时间,已经签订合同的人都会抓紧办理过户,会出现过户高峰。购房者成先生很焦虑:“才刚刚签完合同,卖房的在这几天还完贷款也不太现实,着急啊。”

欲购房者倾向“赶贷”

新政要求第二套房贷款首付不得低于六成,部分市场改善性需求考虑在最近几天抓紧购房,争取赶上首付五成的末班车。“六成太多了,付不起,一旦细则出来,我今天申请房贷也被划入六成的范围,我只能违约,风险太大。”打算近期购房的王先生表示。

专家认为,首付提高一成,对经济条件有限的人影响明显,可能使其无法购房,但赶五成房贷“末班车”的人群可能十分艰难。岁末年初,银行歇业或房贷额度已用完,甚至已经停贷且钻空放贷得不偿失。

房产税改革有利于为地方政府确立主体税源,并有助于地方政府摆脱对卖地收入的过分依赖。

中国现行的税制体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产税,而开征房产税意味着中国财产税缺失状态的终结,意味着政府握有了可对包括收入、消费、财产等多个环节实施税收调节的相应手段。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翟烜 赵鹏 赵丽萍 高晨 马文婷综合新华社

作者:翟烜 赵鹏 赵丽萍 高晨 马文婷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为什么要征?

房产税是一种财产税,主要对保有的房产征收。 198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对位于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房产每年征收房产税。

由于房产税开征时,我国尚未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城镇个人拥有住房的情况极少,而且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对个人所有的非营业用房产(即个人自住住房)免税。房产税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性房产征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房地产也成为个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有关要求,有必要研究推进房产税改革。

●开征有何意义?

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一是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二是有利于引导购房者理性地选择居住面积适当的住房。

●法律依据是什么?

《房产税暂行条例》是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授权决定,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房产税制度也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进一步改革完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

●房产税收入如何使用?

房产税为地方税,试点征收的收入属地方财政收入。房产税改革试点征收的收入,将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的支出,以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民生问题。

(本文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徐运)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本报讯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这是我国首次在持有环节对个人自住住房征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建部昨天在联合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为积极稳妥推进房产税改革,当前有必要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的改革试点。

当天,重庆和上海双双宣布,将按年对当地部分住房开征房产税,其中上海从1月28日起对上海居民家庭新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家庭的新购住房征收房产税,税率因房价高低分别暂定为0.6%和0.4%。

重庆主城9区内存量增量独栋别墅、新购高档商品房、外地炒房客在重庆购第二套房,将被征收房产税,其税率为0.5%-1.2%。

两市都明确主要以增量住房征税为主,对存量住房触及较少。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建部表示,房产税为地方税,试点征收的收入属地方财政收入。为充分体现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目标,改革试点征收的收入将用于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等,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民生问题。条件成熟时,在统筹考虑对基本需求居住面积免税等因素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对个人拥有的住房征收房产税。

释疑

什么是房产税

房产税属财产税,主要对保有的房产征收。《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是1986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条例》规定,对位于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房产每年征收房产税。

因房产税开征时,我国尚未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城镇个人拥有住房的情况极少,且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条例》规定对个人所有的非营业用房产免税。房产税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性房产征税。

法律依据是什么

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是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授权决定,由国务院制定的。房产税制度也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进一步改革完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这为部分城市进行房产税改革试点提供了依据。

解读

短期抑制房价却难“一剑封喉”

抑制房价

从短期看,房产税的出台自然对房地产市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能对高涨的房地产价格起到威慑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因素在于供求关系和后市预期,遏制高房价不能寄希望于房产税“一剑封喉”,楼市调控仍需继续打“组合拳”。

房产税改革一度被认为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杀手锏”,但专家表示,房产税影响最大的主要是投资需求。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认为,房产税将使房屋持有者考虑持有成本,房地产投资收益增加不确定性,这会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关系产生微妙影响。

“有了房产税制度,房价只有涨幅超过了房屋的持有成本,才能有收益,因此能促使投资者权衡投资收益。”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说。

但从中长期来看,房产税对于房价的影响可能比较有限。房价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遏制高房价不能寄希望于房产税,其出台不太可能导致房价出现大幅下降。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称,成本、利润和税金构成了住房价格,房产税改革只是对税金进行调整,不足以对房价造成巨大影响。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取决于最终税率。但从目前来看,沪渝方案并非十分严格,在需求没有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目前出台的房产税对房价影响幅度很有限。

房产税收入用于“援建”保障房

收入分配

从收入分配角度看,房产税的开征是十分有价值的,它体现了税收参与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功能。

通过对面积大、价格高、套数多的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进行适当调节,可以一定程度上促使收入和财产的合理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近年来,房产投资或投机成为部分人积累财富的重要方式,对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对住房征收房产税,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

不过,业内人士强调,房产税不能增加普通购房者的成本。“享有适当的住房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一个家庭拥有一定面积、套数之内的房产是合理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表示,征收住房保有环节税,应该采取累进税率,在起点税率较低的情况下,面积越大、套数越多,税率就越高,持有成本也相应越高。一般来说,世界各国房产税率大多不超过1%。如果是首套房、中小户型就应该免征房产税,或以极低税率征收,不增加普通百姓居住支出。

此外,房产税的使用能否增进公共福利?有业内人士担心,房产税在充实地方政府“钱袋子”的同时,能否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专家建议,借房产税改革之机,推进地方财税制度的改革,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和监督机制,保证税收所得用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对此,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表示,房产税改革试点征收的收入将用于保障性住房等,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民生问题。

地方征房产税避免太依赖卖地

税制改革

从各国征收房产税的实践看,房产税是对个人拥有的住房普遍征收,无论是增量和存量住房都在纳税范围之内。

“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早就应该出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体富说,这将有利于推进整个房产税改革。他指出,房产税改革的一个重要意义便是完善地方税制。

数据显示,历经1994年分税制改革及2004年后新一轮税制改革,我国在所得税和流转税制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基本上奠定了主体税模式。

专家认为,当初税制改革没有突出强调地方税,房产税改革有利于为地方政府确立主体税源,并有助于地方政府摆脱对卖地收入的过分依赖。“从税制完善的角度讲,房产税改革只是对原有条款进行修正,没有相对复杂的立法过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说。

专家认为,鉴于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成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之一,政府调节手段的缺失已经成为拉近贫富差距的主要“瓶颈”。由于税收是最适宜于市场经济环境下调节贫富差距的手段,因此,十二五期间,预计中央将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举措,着力破解上述难题,结束中国财产保有层面的无税状态。

有专家预计,短期内会有一批城市陆续加入房产税试点行列,各地方将陆续有政策跟进,掀起新一轮税制改革。

关注新“国八条”

地方限购细则2月中旬前出台

国办昨天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通知内容主要为新“国八条”。通知要求,尚未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2月中旬之前,出台住房限购实施细则。其他城市也要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出台住房限购措施。

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说,限购令延伸至全国时间之快让人惊讶。2月中旬的时间期限,除去春节假期,等于在不到两周内,各地要出台限购细则。这意味着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行政干预。陈云峰说,可以看出,完全依靠市场自身调节,已无法控制房价上涨。行政干预下的市场体制,也是政府无奈之举。因为热钱太多,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长此以往,将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后果。

普通住房满5年出售免征营业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昨天宣布,今起调整并执行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

今后,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

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其销售收入减去购房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

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北京多数银行节前“首付六成”

新政提出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提至60%,北京多家银行昨天透露,目前正在制定有关细则,春节前将执行这一政策,兴业银行等少数银行将立即执行这一政策。

兴业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表示,昨天已接到有关通知,立即执行二套房贷首付六成的新政策。

>>市场反应

新政伊始“咨询多过户多赶贷多”

堪称史上最严的新“国八条”刚出台,尽管地方细则尚未出台,但楼市已出现“咨询多、过户多、赶贷多”现象。

观望情绪暴涨

我爱我家呼叫中心数据显示,新政出台当晚及次日,来电咨询量大涨,超过两成电话增量都是询问新政影响。交易双方也开始初步协商在各种情况下如何承担责任和额外费用。

商品房销售人员普遍表示,看房人与平时差不多,不过都会咨询是否开始执行新政,都有些犹豫。“赶与不赶几乎一样,还不如安心过年看看再说。”咨询者李女士说。

将现明显过户高峰

限购令加码,无论近期是否有新购,持有房产过多直接意味着不能再购。因此年尾几天,持有多套房并有新增购房意愿的“大户”抓紧过户的情绪十分紧张。

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新政后的27日明显出现过户高峰,预计将继续突破千套,甚至创造纪录。细则出台前的这段时间,已经签订合同的人都会抓紧办理过户,会出现过户高峰。购房者成先生很焦虑:“才刚刚签完合同,卖房的在这几天还完贷款也不太现实,着急啊。”

欲购房者倾向“赶贷”

新政要求第二套房贷款首付不得低于六成,部分市场改善性需求考虑在最近几天抓紧购房,争取赶上首付五成的末班车。“六成太多了,付不起,一旦细则出来,我今天申请房贷也被划入六成的范围,我只能违约,风险太大。”打算近期购房的王先生表示。

专家认为,首付提高一成,对经济条件有限的人影响明显,可能使其无法购房,但赶五成房贷“末班车”的人群可能十分艰难。岁末年初,银行歇业或房贷额度已用完,甚至已经停贷且钻空放贷得不偿失。

房产税改革有利于为地方政府确立主体税源,并有助于地方政府摆脱对卖地收入的过分依赖。

中国现行的税制体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产税,而开征房产税意味着中国财产税缺失状态的终结,意味着政府握有了可对包括收入、消费、财产等多个环节实施税收调节的相应手段。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翟烜 赵鹏 赵丽萍 高晨 马文婷综合新华社

作者:翟烜 赵鹏 赵丽萍 高晨 马文婷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1月26日傍晚,河南安阳滑县城关镇贾固村的刘荣善再次来到村口的麦田中,眼前地表土层已经龟裂,但掘开表层,可以发现几厘米深的土壤仍含有较多的水分。因为天气冷,水分冻结,令土壤变得坚硬。刘荣善说,表层土壤的干裂,是浇水之后,又冷又干的天气造成的。他担忧今年干旱会造成小麦减产,原本每亩1000斤左右的产量,可能减产到600至800斤。


中国北方粮食主产区遭遇数十年一遇严重旱灾(新闻配图)

  当前,中国北方粮食主产区遭遇数十年一遇严重旱灾,山东、河南尤为严重。山东省遭受60年一遇干旱,其中,菏泽、济宁的旱情已达200年一遇。截止到1月22日,山东全省小麦受旱面积已达3016万亩,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55.9%。小麦重旱面积已达543万亩,比一周前增加60万亩。至26日,河南全省冬小麦受旱面积增至1796万亩,其中重旱181万亩,郑州、安阳等10地目前为中度干旱。而全国的受旱面积超过6000万亩。

  根据干旱的学科分类,目前多个小麦产区遭受的干旱应属气象干旱。气象干旱是指某时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气象干旱通常主要以降水的短缺作为指标。

  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在1月18日就曾表示,河南省今年旱情同2008年大旱相比,在有效降雨量方面类似,但今年的苗情好于往年,2008年在播种小麦时,土壤墒情明显不足,而今年在播种小麦时,墒情比较足,这主要归因于去年秋季河南境内普遍大量降雨。他还表示,如果2月份仍没有有效降雨,河南省将启动紧急抗旱预案。

  面对长时间无有效降水,河南当地小麦主产区的主要应对措施是引黄河水或抽取地下水对农田进行灌溉。在天气转冷之前已经浇过一遍水的麦田,墒情(土壤湿度)尚可,而无水浇灌或浇灌成本太高的麦田则只能“靠天收”。

  问题是,气象干旱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干旱背后是中国北方粮食主产区的根结性问题。

  目前,河南各小麦主产区,甚至整个黄河流域的灌溉农业的症结在于,一方面,随着地下水位连年下降,黄河水量起伏不定,河南这种严重依赖深挖机井,开采地下水,维持粮食产量的农业生产模式,长期看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粮食价格偏低,种植粮食收益微薄,与外出打工的收入差距悬殊,农户辛劳一年,也只能“落下一季秋”。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越来越低,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留下种粮食的只有“老的和女的”。只剩下政府为了粮食安全和政治稳定的目的,力保粮食产量。

  依赖传统灌溉的农业

  根据韩洪云、赵连阁的论文《中国灌溉农业发展——问题与挑战》,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而不是土地。中国耕地的81%分布在北方,自然降雨难以在数量和时间上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如果没有灌溉设施,大量的北方农业用地将难以耕种。极度的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中国农业过度依赖灌溉设施。而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平原覆盖了中国10%的土地面积,但只占有中国2%的水资源,水供给和潜在的水需求缺口达到降雨量的3/4。


长期遭受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粮食生产越来越依赖于灌溉(新闻配图)

  而黄河流域的重要粮食大省河南和山东的粮食生产对传统灌溉的依赖十分明显。在整个华北地区降水量减少,长期遭受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粮食生产越来越依赖于灌溉。

  安阳的水利设施大都建于上世纪60至70年代“水利大跃进”时期,建设时就存在种种问题,现在更是“使用年限到了,很多小渠道毁坏严重”,安阳市水利局建设管理科科长杜理平介绍,包产到户后,一家一户经营小块土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都陷入停滞。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北方降雨就减少,“十年九旱”,水利设施对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凸显。但“历史欠账”却越积越多。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在中央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水利设施建设才获得了较大的投入。当前水利主要的投资方向还是在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引水工程的建造维护上。

  以河南受旱程度较为严重的安阳为例,常年粮食种植面积达800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60万亩。国家大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市正在经历严重的气象干旱,已经连续近百天没有有效降雨,且根据气象预测,近期降水可能性仍偏小,之所以能在如此大旱中做到“麦田墒情基本适宜”,法宝就是散布在麦田中的大量机井,通过用电或柴油带动抽水机来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

  在农业灌溉中,地表水远较地下水有优势。安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海亮就说,地表水有便宜、省时间和效果好等好处,但安阳地表水资源有限,大部分麦田还不能“引黄(河水)灌溉”,绝大部分需要通过深挖机井,抽水浇灌。根据杜理平的介绍,豫北地区因为距离黄河较远,难以引水,所以建有大量的灌溉用机井,密度有“一般50亩一口”。

  但在无水源灌溉或浇灌成本高昂的麦田,小麦生产就会受到影响。根据安阳市农业局1月份的资料,全市有76%的小麦已经浇越冬水,但仍有100余万亩未浇。还有20万亩小麦是纯旱地,根本浇不上水,只能靠天收。另有50万亩小麦浇水成本极高。

  安阳市林州县,地形多丘陵,就因为无水可浇或成本过高,小麦受旱的情形更为严峻。在鹤壁市浚县,在有的地块,地表之下10至20厘米的土壤仍很干燥,而小麦汲取水分的根系大部分处于这一深度范围内。

  资源性缺水

  在面对气象干旱,长时间无雨,小麦命系地下水的同时,地下水位却在持续下降。根据安阳市滑县水务局提供的资料,由于多年持续干旱和大量开采地下水,在1972年到2010年间,滑县的全县地下水埋深(地表到地下水的距离)平均以每年0.45米的速度持续下降,39年间下降了13.16米,形成了以县城区为中心的巨大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

  一方面地下水源在安阳的粮食生产供水结构占大部分,另一方面地下水位下降在整个安阳都很明显。用张海亮的话说,河南已经陷入了“资源性缺水”的困境。而杜理平也表示,“山东的情况也差不多”。

  根据2009年度的《安阳市水资源公报》,安阳市2009年供用水总量为14.1698亿立方米,扣除因漳河用水量0.8913亿立方米和引黄河用水量0.5440亿立方米,区内年供用水量为12.7345亿立方米,而全市的水资源总量仅为9.7532亿立方米,不能满足供用水量的需求。在供水量中地下水源的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74.9%。而在用水量中,农业灌溉用水则占到69.8%。

  安阳的“资源性缺水”在干旱中表露无遗。首先是地表水捉襟见肘。根据防汛抗旱办1月25日的一份资料,当前安阳全市9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只有8332万立方米,仅占总库容的四分之一,蓄水少;同时漳河无水可引,岳城水库蓄水较少,造成红旗、跃进、漳南三大灌区无水可引。

  其次,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不少较浅机井已经抽不出水了,这就造成了单井控制的麦田面积过大,浇灌周期长。上世纪70年代的机井深度一般为30至40米,而近些年在滑县的新打机井一般有60米深,其他几个平原地区的县则有70至80米深。丘陵和山区的机井则更深。

  机井挖得愈来愈深,浇灌耗费的电力越来越多,浇地成本也就越来越高,更加压缩了粮食种植的每亩净收益。例如在位于山区的林州,机井深达300米,“一亩地浇一次超过100块,弄不成,老百姓不干,浇不起。”张海亮说。

  为解决地下水位下降,河南各地给出的应对方法无他,还是黄河。例如,滑县水务局就表示,通过近几年的引黄,地下水位有所回升。在临近黄河的开封市兰考县也同样是用渠引入黄河水灌溉和渗入地下来保持地下水位。

  但杜理平认为这种办法不能让地下水位整体回升或停止下降,只能做到“降慢一点,控制下降的幅度”。张海亮也认为现有的“节、引、补”等手段都做不到令地下水位回升或不再下降,“主要是节水,其他没法儿”,既不能让地下水位不再下降,又要依赖地下水灌溉,“早晚会出事”。

  黄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产区所采用的灌溉方式普遍是耗水量大、效率低的漫灌等方式。在面对天气转暖后,河南、山东等地的春灌造成的用水量“井喷”,将会给各大粮食产区可供水量造成巨大的压力。

  种粮成为政治任务

  一方面是主要粮食产区越来越依赖地下水和黄河水灌溉,成本上涨;另一方面却是,粮食生产效益越来越薄,在农民的收入中所占比例下降,农民种植粮食的意愿不断降低。

  在地方政府方面,农业生产所能带来的财政收入也远不能和工业带来的财政收入相比。粮食生产已经变成“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下的政治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行政力量的推动。

  贾固村14队的村民刘荣善虽然认为当前的旱情会影响收成,造成减产,但并不十分在意。他家中承包有七八亩地,自己在北京打工,孩子在外上学,只有妻子一人在家中干农活。每年夏粮和秋粮的收成中,卖掉夏粮的收入大致能覆盖种子、肥料、农药、浇地和机械作业,一年的人工投入,也就是“落下一季秋(粮)”,作为一家人的口粮。而他在北京打工的收入每个月3000元左右,扣除四五百元的生活成本,大概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主要用于供儿女上学。

  对于刘荣善而言,即便今年的小麦亩产降低了20%至40%,对其家庭的口粮和收入造成的冲击也不是很大。对于眼前的干旱,他的打算就是天气转暖之后,再花钱浇一遍水。

  在贾固村中,类似刘家的家庭很普遍,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而且很大一部分人已经不太会种植粮食了。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在很多时候,也雇人做打药和收割等农活,农民家庭对于粮食种植的意愿已经很低了,只是获取口粮而已。

  根据安阳市农业局的资料,安阳市对2010年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的统计,全市每亩粮田年均产量为846.4公斤,亩收入为1682.3元,亩成本为614元,折合每亩净收益1068.3元。这一统计并未计入人工成本。

  农民种植粮食的收益极其微薄,“农民是在为国家作贡献。”一位安阳市农业局的官员说。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5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