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国内首部垃圾分类规章在广东亮相。

  “垃圾不分类个人每次要罚款50元?!单位每立方米要处500元罚款!”将于4月1日出台的《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下简称《规定》)中有关处罚的规定在公众中引起轩然大波。据记者调查,作为“国内第一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方面的政府规章”,广州市民对其能否有效“落地”却存在质疑的同时,在“一纸罚款条例”的背后,还有垃圾分类试点进展搁置、垃圾分类之后再处理效果待检等方面的尴尬。

  “为了应对‘垃圾围城’危机,除了对现有处理设施进行改造、加快新设施建设外,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垃圾源头减排,将是解决垃圾危机的重要手段。”广州市法制办副主任林琦在《规定》新闻发布会上向记者表示,广州市每天进行填埋和焚烧等终端处理的生活垃圾将近14000 吨,由于种种原因,新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现有设施基本上是超负荷运作,造成处理能力和垃圾量严重不匹配,生活垃圾处理形势严峻。

  “广州市法制办和市城管委收集了国内外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广泛征求了系统内部和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意见。”林琦对记者表示,《规定》公布施行一段时间后,广州市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规定》进行修订,在条件成熟之后可考虑上升为地方性法规。

  而为打造低碳广州的目标,2011年,广州市力争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50%,资源回收率达16%,资源化处理率达90%,末端处理率低于75%,无害化处理率达85%。在 2012年广州将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规定》也明确了垃圾分类的目标、标准、操作方式和处罚方式等。《规定》还提出先以“干湿分类”方法实施家庭垃圾分类——“这一方式不仅成本低,易于居民实践,也便于垃圾清运后的后端处理。”

  “早在2010年1月,广州就以越秀区东湖街、荔湾区芳村花园、番禺海龙湾和华景新城等社区作为全面推广垃圾分类的试点。但试点效果不佳。”2月26日,一直有关注垃圾分类的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表示,《规定》的出台被视为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阶段,但政府应该更要加快推进垃圾分类之后收集、运输、再处置等方面的建设。

  广东垃圾分类新规 仅“干”“湿”分开

  “根据《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引》,饮料及牛奶等纸包装属于可回收物,螃蟹壳、贝壳、骨头属于厨余垃圾,布料(含碎布)、衣服、鞋类属于其他垃圾……”记者了解到,作为《规定》的配套文件,广州市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引》已经编制完毕准备付印。

  “我们马上会下发到每个市民家庭里。同时《指引》中的归属类别不是一成不变的,会视居民生活废弃物的归属类别,视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处理的可操作性,城市管理部门将适时进行调整。”广州市城管委垃圾分类处负责人表示。

  记者从广州市城管委了解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引》包括分类标准、分类标识、分类方法以及《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摘录,此外还公布了各类垃圾业务指导电话。

  垃圾分类并不是个新鲜事,上海早在1995年试点分类收集垃圾,原建设部也在2000年确立了包括广州和上海在内的八个城市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但十多年过去,效果却并不显著。

  以上海为例,上海作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1995年开始按照“有机”和“无机”的分类方式开展试点。2008年起,又分步实行绿、红、蓝、黑四色垃圾桶,将垃圾分为玻璃、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

  然而,去年8月上旬,上海市统计局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市民并未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仅两成多的受访市民在扔垃圾时是“先分类,再扔进对应的垃圾桶”的。

  参与试点的居民们发现,“我在家里把垃圾分好类,工人装车时却把它们又混在一起,这跟不分类有什么区别呢?”

  事实上,广州似乎想从简单做起。据广州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林琦介绍,广州将从“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垃圾分类工作原则,先将餐厨垃圾分类出来,然后逐步对其他垃圾进行进一步细分。

  “垃圾干湿分类是不准确的分类方法。虽然广州《规定》本质上是要把餐厨垃圾分离出来,但是配套设施和定时定点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都将成为障碍。”金牙大状律师网首席律师王思鲁表示,国内目前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整体水平还跟不上。

  垃圾分类艰难前行 之前广东试点基本“夭折”

  经过10年时间,尽管各城市一直在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垃圾分类问题基本处于“原地踏步”阶段。

  以广州市为例。根据广州市城管委此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市民赞成垃圾分类,但也有90%的市民不愿意参与

  生活垃圾分类。2010年上半年,广州市民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垃圾分类的参与率仅为2.24%。

  在2010年1月,广州以越秀区东湖街、荔湾区芳村花园、番禺海龙湾和华景新城等社区作为全面推广垃圾分类的试点。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政策、资金和技术等诸多原因,广州垃圾分类的这些试点区域和项目纷纷搁置,普遍缺乏可以推广的运行模式。

  番禺区海龙湾小区位于洛浦街南浦岛新浦南路,为小高层洋房普通住宅小区,共有住户1683户,48个公共楼梯。该小区作为广州市最先开始垃圾分类试点的两个小区之一,也是首个厨余垃圾分类的试点区。

  2010年5月中旬,海龙湾作为番禺区试点,启动厨余垃圾的分类和收集,然后仅仅过了两个月,到去年7月初,这个试点就宣告“夭折”。记者采访时发现,目前,厨余垃圾的分类和收集在该小区已经销声匿迹,该类垃圾早已和其他生活垃圾混为一体,直接投入垃圾桶。

  “刚看到点效果,就停了,有些可惜。”海龙湾的住户李阿姨在试点启动时,就报名成为“绿色家庭”,从该年5月中旬开始,在家中搞厨余垃圾分类,每天有近1公斤左右的厨余食品垃圾,装入绿色小桶,再倒入楼梯口专用的厨余垃圾收集桶,专人每天收一次。

  去年7月2日起,“绿色家庭”的分类设备被收回,业主被告知,海龙湾的厨余垃圾分类单独处理搞不下去了,项目宣告“夭折”。

有了《规定》和《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引》,垃圾就能有效的进行分类处理吗?在实际运行中,后续垃圾处理并未与“分类”相配合,最终使“分类”流于形式。

  据记者了解,广州市中创沃德环保资源开发公司负责该区厨余垃圾的分类试点,预想中的投资回报点在于对厨余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去年7月,在成为垃圾分类示范点仅一个月后,这家垃圾分类试点公司就因缺乏资金、垃圾分类困难等问题黯然夭折。而其中一大原因在于中创沃德在番禺区钟二工业区建厂时,采用大头金蝇处理垃圾的方式,引起当地居民的厌恶和抵制。

  据广州中创沃德环保资源开发公司总经理段德连介绍,创办公司时,他筹集了200多万元的资金,但前期厂房机器等花费巨大,“又没有形成正常的商业利润模式。”部分股东因此放弃了继续投资,资金链断裂使中创沃德举步维艰。

  “垃圾分类不能只作为一项绿色环保事业,我们预想政府会大力支持的局面一直没有出现。”段德连在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其他三个试点区域效果类似。“垃圾分类试点的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就是后续处理跟不上。”王则楚称。

  以罚款促分类引争议 重蹈控烟结局?

  《规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针对乱扔垃圾行为的罚则:“个人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责令整改,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每次50元罚款,对单位处以每立方米500元罚款,不足1立方米的按1立方米计算。”

  记者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市民拥护垃圾分类,但认为不应仓促实施,更不能以罚代管,首先应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和设施配套的工作。

  广州市海珠区素社直街,一位开餐馆的周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电视上看到垃圾不分类要罚款的报道很吃惊。现在没有宣传单发到我们的手上,也没有人教我们怎么分类,怎么说罚款就罚款呢?”

  “处罚市民的做法无异于把垃圾围城的责任推给市民。”广州分类得公司总经理杨静山认为,就像控烟条例的实行流于形式一样,罚款并不能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目前政府亟需做的并不是针对群众的立法,反而是制定可执行的分类操作标准和鼓励补贴政策。


  对存在的争议,林琦向记者表示,处罚只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如果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行为,可以向城管部门举报,而处罚也有一套指引标准,绝不会自由裁量。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张建国对此补充,设置处罚只是为了执法时有法可依,最紧要是让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政府要把垃圾处理渠道建设好,其次垃圾分类的教育要跟上。同时市政部门还会给予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家庭一定的奖励,当然也有一定的惩罚措施。”金牙大状律师网首席律师王思鲁向记者表示《规定》的配套措施要跟进,如果分类标准不明确、政策宣传不到位、行政处罚难落实等问题的存在,有可能使得这样一部“首开先河” 的垃圾处理方案也会中途抛锚。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全国政协委员王平接受记者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王平接受记者采访。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艳 孙婷婷 张玉琴 朱小勇) 农村孩子就应该祖祖辈辈固守田间地头?每个人往上三辈看,都是农民出生,那还要大学干吗……昨日信息时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提出“不应该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的观点,在网上引来一片哗然,截至昨晚8点,记者在网上浏览,网友们已发表上万评论,参与评论的网友更是超过8万人。对此,众多网友呈现一边倒,并不赞成王平的观点。

  质疑

  技术进步只能交给城里?

  昨日,报道被众多门户网站转载,众多网友对该言论“大吐口水”,“难道农村的孩子就应该祖祖辈辈守在田间地头吗?不应该享受改革的成果?”

  有网友更是就全国政协委员王平的观点,总结了三点,其在网上发表评论称,“没文化真可怕,农村的孩子都不上大学,那技术的进步就只能交给城里的孩子了?我认为你(王平)的思维局限在几点:1、上不上大学那是自己的事情,大家都有追求自己生活的权利。这个你只能引导,不能干涉。并且引导要有方。2、你为什么不提议一下,怎么来缩小农村与城市差距,当农村的孩子看到城市的生活和农村生活没有什么太大差别的时候,他们自己会考虑是不是到城市来。3、还有就是,你根本就不了解农村生活,虽然在城市是蜗居、是艰苦,但是相对农村生活也好了很多,大家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而一名湖南省邵阳市网友身为农村人,则现身说法并评论称,“我只能感觉到王委员的肤浅,看到问题的表面而已。农村和城市的差距是造成这种原因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读大学的问题,如果不读大学,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我这边农村没有几个年轻人是在家种地的,都是出去打工,那他们是否就比大学生表现更好?”

  建议

  城市孩子愿意去农村也行

  山东省日照市网友“sandyzhang_1314”则针对王平委员“上了大学不回去农村是一个悲剧”的说法进行了反驳,其评论称,“农村的孩子读了大学不愿意回去,城市的孩子愿意去建设农村也行啊,凭什么农村的孩子就该一辈子在农村,城市的孩子一辈子在城市?”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农村的孩子就不能追求美好的生活了?农村的孩子起步确实比城市孩子的辛苦,但是人有追求就是好的。农村的孩子就要一辈子安安分分地呆在农村里当农民,真是可笑之极啊。有时间多提一些有建设性的话吧。” ip为“61.154.*.*”的网友则呼应称,农村的孩子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赞同

  理智选择生活方式很重要

  在众多网民的意见中,也有少部分网友赞成王平的说法。网友“木补拾钉 ”就认为,“从另一个方面理解她是为农村人着想呀:第一,学费很贵,上学就把一家人的钱花了不少;第二,上了也白上,一个拼爹时代,你爸不是李刚,上了也是没工作;第三,农民工现在的工资比大学生都高,就算你上了学,到最后没有背景找不到好工作,那工资真不如农民工挣得多呀。”

  代表观点

  农村建设好了自然有人去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卫生厅巡视员、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林曙光表示,不要将目前城市、农村存在的问题,归罪于提高他人受教育上来。他说,这种事情要分开来看,改革开放30年,人民群众的文明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毕业后希望有一个广阔的天地是正常的。近年来,政府在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下了很多功夫,随着国家政策的延续性,经济的不断发展,将来,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块宝地,我们不要眼光短浅,只看到农村落后的一面,基础设施建设跟上了,经济条件好了,那时候,那里才是风水宝地。这个平台建设好后,人才自然会往农村流动。不能因为目前有这个那个方面的问题存在,就否认对人的素质教育的作用。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左边的脑袋叫做Madga,右边的叫做Lenka
左边的脑袋叫做Madga,右边的叫做Lenka

  斯洛文尼亚最近发现了一只双头五腿的非洲盾臂龟(African Spurred Tortoise),它的奇异外型恐怕连进化论者达尔文也要啧啧称奇。

  这只小巧玲珑的龟出生于去年十一月中旬。人们给它起了两个名字,左边的脑袋叫做Madga,右边的叫做Lenka。

  虽然这只龟看上去尚小,但它却可能最终长的体型很大。实际上,非洲盾臂龟是世界最大的陆龟品种。它们通常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边缘和北非,成年龟的龟壳可达45厘米长,重70-100磅(31-45公斤)。它们的寿命通常在30-50年间,最长的圈养龟寿命长达54年。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越南传奇巨龟生病 河内人争分夺秒协力拯救
这只生病的巨龟头部、四肢和软壳上的伤口和划痕十分明显

  还剑湖是越南首都河内的第一风景区,那里至今仍生活着一只巨龟,它已经成为神圣与幸运的象征。如今,由于污染严重,这只深受越南人民喜爱的淡水龟生病了。于是,清理湖水、搭建“医院”、紧急疗伤……成百上千名河内民众开始了一场为了挽救巨龟性命而争分夺秒的接力赛。

  据美国媒体报道,这个神话般的生灵一直独自生活在还剑湖中,此前游客们只能看到它偶尔将满是褶皱的脖子探出水面。但最近,这只软壳龟频繁地浮出水面,头部、四肢和软壳上的伤口和划痕十分明显,软壳上还覆盖着一处大面积的白色菌类物质。

  一名生物学家指出,巨龟的伤痕主要是被湖中垃圾里较为锋利的东西划破的,另外越来越差的水质也使巨龟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得知巨龟生病的消息后,相关部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展开营救行动,共有10个政府机关参与其中。

  按照计划,救援人员首先清理了湖中的各种垃圾,然后注入清水,并利用沙袋在湖中搭起一个小岛作为巨龟的“临时医院”。一切就绪之后,救援人员将设法引诱巨龟上“岛”,以便给它疗伤;但如果它不能自己爬上来,救援人员甚至考虑用网将它捕捞上来,然后在“临时医院”为其诊断病情。

  随着各大媒体对巨龟病情的报道不断深入,更多的越南人涌向还剑湖前来探望。“对于越南人民来说,还剑湖的巨龟是最神圣的,”一名从郊外赶来的游客说:“我希望它能够一直存活下去。”

  软壳龟是当今世界上濒危物种之一,据称目前全球范围存活的只有4只。作为一种体型较大的淡水龟,其重量可达到300磅(约合136公斤),身长可达3英尺(约合0.91米),寿命超过100年。(王菁)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网(kexue.com)讯 3月4日消息,动物的生活在人类看来似乎很幼稚。然而,近日,一位德国摄影师在非洲拍摄到一只雄性猫鼬用前爪“搂着”身前一只小猫鼬的肩膀,双眼眺望远方,仿佛《狮子王》中的温馨场景再现。

  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德国48岁摄影师托马斯偶然中拍摄到了这一温馨场景,他的灵感来自于2008年上映的纪录片《猫鼬一家的故事》。据托马斯介绍,看完这部电影后,他便开始前往非洲国家博茨瓦纳境内的草原,专门拍摄可爱的猫鼬生活。


狮子王场景


托马斯偶然中拍摄到了猫鼬父子

  托马斯所拍摄的这张照片勾起无数人对《狮子王》中一些片段的无限回忆。《狮子王》自1994年放映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以4.9亿英镑(约合52亿人民币)的票房净收入位列史上动画片票房榜榜首,在动画界的地位至今仍无可撼动。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猫鼬,直立身高仅12英寸(约30厘米),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它们嗜好群居,生活在地球上最炎热干旱的非洲草原上。正常状态下猫鼬们性情温和,但是暴怒时其攻击是相当致命的。

  (科学网-kexue.com 凹凸曼)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3月4日消息,宠物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宠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欢乐和活力,增添生活乐趣,但有关人们给宠物生活带来的影响却比较容易被忽视。近期一项研究表明,在英国大约有1,000万的宠物不同程度的承受着精神或肉体压力。

  据国外媒体报道,经过对超过一万名宠物主的调查,英国动物福利团体呼吁宠物主们要尽快为他们的宠物提供相应的健康和福利环境。研究人员称,在英国至少300万只宠物猫从未接种过疫苗,200万只宠物狗经常被独自留在家中很长时间,另外还有75万只宠物兔子无法经常吃到足够的干草或青草。


宠物主大都很爱自己的宠物,但许多人都误解了宠物到底需要什么

  动物慈善机构PDSA的发言人表示,“我们知道这种情况并不是宠物主们故意造成的,他们很爱自己的宠物,只不过许多人都误解了他们的宠物到底需要什么。”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该慈善机构的调查报告,首次对于在英国生活的约1200万只宠物猫,800万只宠物狗和170万只宠物兔子的生活状况作出评估。

  据该机构称,他们发现约有500万只宠物猫,400万只宠物狗和70万只宠物兔子,由于宠物主没有妥善照顾它们而承受着各种程度精神或身体上的压力。例如有240万只宠物狗主要的食物是一些残羹剩饭,而不是营养均衡的狗粮。该机构认为这样的饮食结构能够解释为什么在英国超过1/3的宠物狗体重都超标。

  另外英国约有190只宠物狗每天被单独关在家中超过4个多小时,相关专家建议这个时间最长不能超过四个小时。而大约15%的宠物主表示,他们认为宠物可以接受主人将它们单独留下超过8个小时,更有4%的宠物主认为可以将自己的狗单独抛开超过十几个小时而对宠物不会有什么影响。此外调查还显示,英国的宠物猫很多都吃的过多而导致体重超重。PDSA还发现,之前的一些调查往往遗忘了宠物兔子。在野外它们都是处在大群体中,而作为宠物的兔子有67%是“独身”,整日承受着孤独无聊的生活。

  PDSA高级兽医理查德-胡克(Richard Hooker)说:“我们的报告显示出,对于提高人们了解自己宠物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健康和幸福生活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开栏语:他曾是中国历史学界顶尖的学者之一,如今却蜗居在南京市郊的一处养老院里,生活困顿,日渐衰竭。尽管如此,他却仍想完成自己的学术使命——

刘起釪(邓建鹰 摄)

刘起釪(邓建鹰 摄)

史学大家老无所依

刘起釪一直觉得自己还能做研究,他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完。1947年在中央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期间出版的《两周战国职官考》,已经过去60多年了,得重新改写与修订;关于《左传》与《周礼》的专著也基本成稿,但还需增补些内容。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这个95岁的历史学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起码,在他困居的这个位于南京市东南郊的养老院里,所有人都相信这一点。

在过去的6年多里,在这家养老院一间10多平方米的病房中,刘起釪过着一种几乎与世隔绝的困顿生活。与他相伴的,除了养老院的护工和同屋的另一个重病老人,还有简单的饭菜,夹杂着药水和屎尿味的空气,以及大把无所事事的时光。

由于间歇性发作的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他无力行走,双手时常颤抖,并伴有长期的大小便失禁。他双耳失聪,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只是偶尔从喉管里发出一些旁人难以听懂的尖细声音。

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南京当地一家都市报的记者发现了他的存在,并刊发了相关的报道,恐怕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个看起来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曾是中国历史学界顶尖的学者之一。

在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公布的首批荣誉学部委员中,刘起釪是唯一一位先秦史研究专家。他主要研究上古史,专攻中国最早一部古史《尚书》的校、释、译、论,而这早已成为“绝学”。

早在1942年师从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顾颉刚期间,这个湖南安化人就显露出极佳的史学天赋。

因为家学渊源,刘起釪自幼熟读古籍,并写得一手漂亮的文言文。当年,他用精炼的古文记录顾颉刚讲授春秋战国史的课堂笔记,顾看后大为惊奇,随后结集出版,成为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周三, 02 3月 2011 19:53

登封发现宋代精美壁画墓

据新华社3月1日电考古人员近日在焦桐高速公路河南省登封市唐庄段发现一座满室彩绘的宋代壁画墓,为研究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宗教、民俗、音乐与绘画艺术等,提供了生动的图像资料。

这一墓葬形制较小,为仿木结构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门由普柏枋、阑额、上额、门额、门簪、立颊、门砧组成,正面抹白灰泥,其上彩绘着花卉图案。甬道的东西两壁均绘有壁画,甬道顶部可见红、蓝、绿三色单朵卷云图案。

墓室内壁画共有11幅,均保存完整,其中墓室下部有5幅壁画,反映了墓主人日常生活场景,如备宴图、对饮图、妇女启门图、夫妇起居图等;墓室上部有6幅壁画,反映了当时社会佛家、道家、世俗等超度及吊孝时的齐乐场景;墓室顶部,有施红彩绘的覆莲图。

专家认为,这一墓葬结构完整、满室彩绘,壁画内容丰富,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照,其描绘、设色、施彩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是中原地区壁画艺术中的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周一, 28 2月 2011 19:10

点悟生活:喝酒和发行

当有可爱的县委书记宣称自己也是弱势群体的时候,我听到大地一片咬牙的声音。当还有县委书记委屈地宣称自己“为了招商项目,一杯酒给10万元,连喝28杯”的时候,我旁边办公室里的咬牙声音几乎把门都要震碎了!

书商也离不开酒局,贺老三就说自己亲身经历的酒局比县委书记的局大多了。他说,公司在草创阶段,客户需要积累,也需要相互认同,回款像挤牙膏一样又慢又少;去外地收款,为了省钱,火车坐硬座,飞机不敢想。一次专门去山东收好多本书的积压款,因为欠得多要亲自出马,慢车咣咣当当走了一晚上,早上到了目的地,找方便的小旅馆住下后,就开始联系客户,联系完适当休整一下差不多就到午饭时间了,照例要在酒桌上见。天南海北神侃之后,也就酒过三巡了,这时候要切入正题了。对方说,行,要打款可以,但是酒必须喝到位,一杯酒给你回一万。老三二话不说,拿起一杯就开喝,边喝边盘算要喝多少杯才能把回款收完。对方示意不要急,让他带的同伴也喝。也就是说,两人同时各喝一杯才能收回一万块钱。于是两人碰碰眼神,要喝多少杯、要收多少钱心里好有数,接着开始喝,直喝到40杯,才停下来。对方知道碰上硬朗人儿了,也不再劝了,马上电话财务人员给回40万过去。酒局还不算完,接着再聊一聊,磨蹭磨蹭,估摸着40万回款已经转账成功,老三打电话向自己的财务人员确认后,才终于顶不住了,再次和同伴交换眼神后两人同时瘫倒在桌子下面。

老三的中盘商地位就是这么一路喝过来的,公司做大了之后,自己的肚子也大了。他说,发行,喝是前提,但要是再加上一些人性化的因素会更好。他公司有一个员工,给客户寄税票时,在信封里放一片红枫叶。红枫叶代表什么?说起北京,除了天安门、故宫、圆明园等外,还有香山,一片小小的红枫叶并不是多么有价值的东西,但对于每天埋在数字堆里的财务人员来讲,不也是生活中的一点亮色吗?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不孕不育让很多家庭陷入痛苦,甚至选择了离婚,为了圆生孩子的梦,越来越多的夫妻选择了试管婴儿手术。

  截至目前,重庆市已诞生超过5000名“试管婴儿”。尤其是近两年,每年要出生1000多名“试管婴儿”,以20%的速度增长。

  日前,中华医学会第5次生殖医学学术年会在重庆召开。年会上有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外的辅助生殖医学专家50多人,还有被称为“中国试管婴儿之母”、90岁高龄的张丽珠教授。

  有专家说:“以前女性不孕居多,现在男性不育情况大幅上升。”

  男性精液质量每十年递减10%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不孕不育症夫妇中,由于女性不孕的超过80%。但现在,夫妻双方原因基本相当,各占40%左右,还有20%是客观因素。

  “目前男性精液质量每十年递减10%。”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遗传与生殖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刘东云说,根据试管婴儿领域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男性精子的质量在逐年呈现下降的趋势。

  为什么男性不育率逐年增加?

  刘东云说,这主要与现在男性的生活环境有重要关系———竞争激烈,男性工作、生活等压力与日俱增,身心疲惫降低精液质量;生活节奏加快,男性长期熬夜、不定时吃饭等,身体机能受到影响,也是男性不育的一大因素;现在很多饮食中富含激素成分,不良的食品也在摧毁着人体;还有生活环境的污染,此外,不良性生活也是诱因之一。

  这些方面男性们要注意了

  专家提醒,男性要减少熬夜,不酗酒抽烟、降低工作负荷,让生活有规律起来。其次,多活动,尤其是不要长期坐在电脑桌前,穿宽松的内裤,以及保持良好的情绪等。最后,可通过饮食来提高精子质量,避免无精症的发生,多吃鱿鱼、带鱼、鳗鱼、海参、墨鱼、山药、银杏等富含对精子有益的赖氨酸的食物。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5 页,共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