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2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座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港的灯塔在严寒和海水波浪的浇灌下,外面完全被冰层所覆盖,从远处望去,仿佛一座冰雪雕刻的中世纪古堡。

  1.灯塔变冰堡

灯塔变冰堡灯塔变冰堡

  在这张摄于2010年12月16日的照片上,被冰层包裹的物体不是生日蛋糕、冰雕、冰宫或“冰雪酒店”,而只是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港入口处的一座灯塔。由于伊利湖大浪激起的水花,加上当地气温在零度以下,使得克利夫兰港西码头(West Pierhead)灯塔结冰变成了一根大棒冰。美国海岸警卫队担心,如果今年哪位经过伊利湖的船长没有经验,可能会迷航难以顺利到达目的地。西码头灯塔完全被包裹在冰里,这种情况还将持续好几个月。

  美国海岸警卫队驻克利夫兰第九支队的乔治·德基纳(George Degener)下士称,他们已向过往船只发出警告,要求经过克利夫兰港时要加倍小心,以免发生意外,虽然大多数船只因冬季的到来已经停运。不过,由于西码头灯塔数十年前便实现了自动化,不会出现管理员在这座“冰堡”内挨饿受冻的情景。

  2.俄亥俄州“冰宫”

俄亥俄州“冰宫”俄亥俄州“冰宫”

  在美国国家地理“我来掌镜”(My Shot)栏目用户戴维·桑德斯2010年12月19日拍摄的照片上,强风和持续数周的低温使得高67英尺(约合20米)的西码头灯塔在严寒和海水波浪的浇灌下,外表结了厚厚的几层冰。乔治·德基纳说:“人们往往会想,这只是一条湖,不会像这样兴风作浪。不过,鉴于伊利湖的面积以及今年的极端气候,海浪浪高有时可达8至10英尺(约合2.4至3米)。”伊利湖的面积在北美五大湖中排名第四,湖宽最高可达57英里(约合92公里。)

  3.未结冰时的西码头灯塔

未结冰时的西码头灯塔未结冰时的西码头灯塔

  在美国国家地理“我来掌镜”栏目用户埃拉·斯佩利(Ella Spiri)2008年9月拍摄的照片中,克利夫兰港的西码头灯塔看上去与其他灯塔无异。然而,每逢冬季到来,它与北美五大湖其他灯塔一样,有时会变成童话故事中的冰雕城堡、生日蛋糕等奇特外观。

  五大湖灯塔外面结冰没有任何稀奇之处。德基纳说:“每逢严寒到来时,灯塔外面都会像这样结冰。”不过,由于今年的严寒比往年来的更早,灯塔变冰雕的奇景也提前了。此外,今年结冰程度也实属罕见,冰层极少将灯塔完全包裹住,令灯光根本看不见。

  4.海鸟在伊利湖面翱翔

海鸟在伊利湖面翱翔海鸟在伊利湖面翱翔

  在美国国家地理“我来掌镜”栏目用户戴尔·麦克唐纳(Dale McDonald)拍摄的照片中,一群海鸟2010年12月19日在克利夫兰港的西码头灯塔周围翱翔。据德基纳介绍,目前,海岸警卫队尚未制定给西码头灯塔除冰的计划,所以,鉴于克利夫兰“变幻莫测”的气候,这种奇景可能会一直持续到明年3月份:“在今年职业棒球大联盟开赛时,美国还在下雪呢。”(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6.沙漠中的冷却塔

沙漠中的冷却塔(图片来源:NREL)沙漠中的冷却塔(图片来源:NREL)

  在犹他州沙漠南部一个狭窄细长的峡谷,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打造的绿色建筑与独特的自然环境巧妙融合在一起。在犹他州斯普林戴尔的锡安国家公园,砂岩悬崖的颜色随坡度发生变化,从奶油色变成粉红色,再变成红色,映衬着无云的蓝色天空;两座2000年投入使用的下向通风冷却塔在游客中心拔地而起。

  沙漠的高温将泵入塔顶蜂巢式结构的水蒸发,蒸发产生的冷却空气因其自身重量在塔内下降,最终流入建筑。整个过程无需使用风扇。这一建筑设计兼顾了自然景色和冷却质量。美国能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与公园管理局合作进行了冷却塔的建筑,实验室主要负责人保罗·托塞里尼表示:“我们一开始就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走进峡谷,你会发现大量水从峡谷壁上流下来,水分的蒸发起到了冷却作用。”

  当地的冬季温度在零下6.6摄氏度至15.5摄氏度之间,为了帮助供暖,建造者修建了一道厚厚的黑色特朗布壁,朝向太阳。这种太阳能吸热壁以法国建筑师费利克斯·特朗布的名字命名,正是他普及了这种被动太阳能吸收技术。随着建筑物温度降低,特朗布壁会释放吸收的热量,负责在夜间为建筑物供暖。如果需要的话,游客中心还可以使用供暖电器。此外,辐射顶板也可以起到供暖作用。所有系统可让整座建筑的能耗只相当于使用典型供暖和冷却系统的不到10%,每年可节省1.6万美元。

  锡安国家公园每年的游客人数超过250万,在配套交通设施的帮助下,游客采取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此之前,一个夏日迎来的私家车数量通常超过3000辆,汽车长龙从两车道公路一直延伸到只有4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交通拥堵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游览心情,同时也威胁到峡谷内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在峡谷3个独立生态系统的交汇点,共生活着900种只在犹他州发现的植物物种。

  公园的新班车系统使用清洁燃料丙烷。项目总投资2400万美元,包括购买30辆巴士和建造一座巴士维护中心的成本。托塞里尼表示,节能设计与建筑本身融为一体,成本与典型的游客中心相当。

  7.南方特色的可持续建筑

南方特色的可持续建筑(图片来源:U.S. Department of Energy)南方特色的可持续建筑(图片来源:U.S. Department of Energy)

  佛罗里达州的萨比纳岛建有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一座建筑,长长的门前走廊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这座低矮的白色建筑坐落于一家南方种植园。实际上,这是一座计算与地理空间学研究实验室,走廊只是众多节能设计中的一个。

  这座建筑于2008年投入使用,环境保护局海湾生态学部门的20多名科学家在这里工作,研究人类活动对海洋、港湾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他们帮助制定策略,降低环境中的有毒化学物质数量。由于建模工作需要使用消耗大量电量的计算机系统,环境保护局通过降低冷却和照明等其他方面的能耗让整座建筑的能效实现最大化。

  光线的颜色和巨大的走廊可帮助热量发生偏斜。实验室装有大量窗户和天窗,可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程度。但在这样一座位于佛罗里达州锅柄状突出地带的堰洲岛,使用玻璃将面临不小挑战。2004年,伊凡飓风横扫佛罗里达海湾沿岸,摧毁了计算与地理空间学研究实验室所在地区的6座建筑。这一地区面积16英亩(约合96亩),当时共有40座建筑。为了抵御飓风,很多窗户都安装了抗撞玻璃,屋顶也主要采用铝材料,因为传统的木瓦容易在遭遇热带风暴时松动。

  节约用水同样是设计这座建筑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验室的小便池和马桶均使用百分百的循环水,由屋顶的雨水塔收集。凭借一系列节能设计,这座建筑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LEED银奖认证。环境保护局海湾生态系统部门的设施负责人克莱·比彻尔表示:“我认为在可持续方面作出努力非常重要,这能够反映出我们的态度。我们都要为此付诸行动。” (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国家地理杂志评出2010年十种最怪的新发现的动物物种,其中包括吃木头的鲶鱼、外形犹如尤达大师的蝙蝠,能够自我克隆的蜥蜴以及会打喷嚏的塌鼻猴。

  1.暴君水蛭

暴君水蛭(图片来源:PLoS ONE)暴君水蛭(图片来源:PLoS ONE)

  根据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4月报道,暴君水蛭(Tyrannosaurus rex,与暴龙的英文名相同)这种新物种是在秘鲁亚马逊河流域发现的,它们是丛林中的水蛭之王。暴君水蛭的身长可达到3英寸(约合7厘米),长有巨大的牙齿,这一点与暴龙类似。研究论文合著者、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无脊椎动物园馆长马克·西达尔表示:“这种新发现的水蛭生殖器相当小。”鉴于这些因素,编辑将暴君水蛭请上2010年十大最怪异新物种排行榜。

  2.紫章鱼

紫章鱼(图片来源: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紫章鱼(图片来源: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7月在加拿大大西洋沿海进行的一次深海考察发现了11种潜在新物种,这只未经证实的紫章鱼便是其中之一。根据研究人员的博客,此次深海远征之旅为期20天,揭示了原始而怪异的环境下冷水珊瑚与其他底栖动物之间的关系。

  3.打喷嚏的塌鼻猴

打喷嚏的塌鼻猴(图片来源:Ngwe Lwin)打喷嚏的塌鼻猴(图片来源:Ngwe Lwin)

  环保人士10月表示,这只新种猴子是在缅甸发现的,它长着塌鼻子,下雨的时候雨水会流入鼻孔,导致它忍不住要打喷嚏。照片中的猴子便是会打喷嚏的塌鼻猴,它是唯一一个经过科学观察的塌鼻猴标本。在研究人员发现它时,当地猎人已经把它杀死,不久后,它的肉也被吃掉。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一群尖翅燕鱼在属亚热带环境的日本小笠原群岛的近海浅水中,猎食零零星星的浮游生物。日影西斜时,日光中的红色光线散射开来并弱化,水中便弥漫着绿宝石般的色泽。  一群尖翅燕鱼在属亚热带环境的日本小笠原群岛的近海浅水中,猎食零零星星的浮游生物。日影西斜时,日光中的红色光线散射开来并弱化,水中便弥漫着绿宝石般的色泽。
本篇摄影师的助手抓住冰块悬浮水中,上面这顶冰之华盖在冬季可以达到七八米厚,遮住知床半岛的海面。十年前,这一带的海域每年冰封三个月,现在缩短到大约两月了。  本篇摄影师的助手抓住冰块悬浮水中,上面这顶冰之华盖在冬季可以达到七八米厚,遮住知床半岛的海面。十年前,这一带的海域每年冰封三个月,现在缩短到大约两月了。
东京西南方120公里外,骏河湾的冷冽海水中,一条海鳝正在软珊瑚的枝条间蛇行出没。这个海湾深而狭窄,海床直落2400米以上。  东京西南方120公里外,骏河湾的冷冽海水中,一条海鳝正在软珊瑚的枝条间蛇行出没。这个海湾深而狭窄,海床直落2400米以上。

  海水沿着海岸线从寒冷过渡到微温,又从微温过渡到暖热。各处的海洋生物全都异彩纷呈。

  摄影:布莱恩 · 斯凯利 Brian Skerry

  翻译:王晓波

  日光从冰的裂隙中流泻而下。较厚的冰坨被海藻装点得色如美玉,闪着碧绿的光。这个冰霜世界里的众多角色开始现身了:半透明的蓝色浮游蜗牛,尾巴好似艺妓的折扇的粉色鱼,还有一条黄橙橙的圆鳍鱼,那模样就像刚从日本的《宠物小精灵》卡通片里蹦出来一样。

  这就是等待着摄影师布莱恩· 斯凯利的水下世界。斯凯利此时身处日本东北角,正在一个渔业小镇附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海滩。他身穿裹头潜水衣,背着氧气罐、呼吸管、调节器,还有15公斤的加重铅块,穿上脚蹼,慢慢把脸浸入水中,来适应零度以下的海水。他感到嘴唇发木。然后,他把相机拿在手里,从大块浮冰间下潜,进入与知床半岛毗邻的鄂霍次克海域。

  大多数人都觉得日本版图就是挤在一起的几个大岛,但看看地图就知道不那么简单。日本的国境抻得很长,有2400多公里,包含5000多个岛屿。陆地和海洋在如此大的跨度内互相交融,容纳着至少三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在寒冷的北方,僻处一隅的知床半岛临近海域冰封雪覆,翼展足有两米的海雕和帝王蟹是这里的常客。伊豆半岛周边及富山湾是温和的中部海域,距东京的摩天楼群不过几小时车程,这里有大群的萤乌贼和软珊瑚林。而在暖洋洋的南部,东京以南800公里处有小笠原群岛,美丽的蝶鱼和硕大的沙虎鲨共享着30多个岛屿间的珊瑚礁。

  海洋生物如此丰富多样,洋流是关键所在,它们送来温度从约零下1度到零上30度不等的海水,浸润着日本的海岸。它们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几项世界记录:强有力的“黑潮”推送暖水北上,令珊瑚在寻常情况下无法生长的海域大行其道;东库页岛洋流拉动冷水南下,使知床半岛成为纬度最低的拥有冬季海冰的地方。

  这些洋流影响的不只是水温而已,它们还从遥远的地方运来海洋生物。据佛罗里达理工学院的罗伯特· 凡韦西克教授讲解,火山活动中形成的日本海岸线到处是参差不齐的小海湾,许多岛屿被珊瑚礁环绕,形成的潟湖“就像网兜一样,留住了漂来的珊瑚虫和鱼苗”。

  与世界上太多海域的境况一样,这些生态系统的未来不太乐观。日本正在填潟湖造地,只要一开工,鱼、珊瑚和螃蟹的幼苗将不再停驻。

  就目前来看,这里的海洋生命仍繁荣昌盛,有布莱恩· 斯凯利的照片为证。他从冰冷的海水里浮上来的时候,很感激海滩上有家茶馆。他甩掉装备,啜着酱汤暖身,坐在地上看雪飘落。自始至终,那条橙色的圆鳍鱼都在附近游弋,而浮冰在水下泛着绿光。

  ——茱丽 · 贝瓦尔德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6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其他国家航天局最新拍摄的螺旋星系合并、积雨云如高耸山岳及土卫二间歇泉等壮观景象。

  1.积雨云如高耸山岳

积雨云如高耸山岳积雨云如高耸山岳

  在这张照片中,高耸入云的水汽使得哥伦比亚上空的积雨云看上去就像棉花糖般的高山。照片是由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拍摄的。从离地220英里(约合354公里)的高空俯视,积雨云看似很平静,但事实上,密集、高耸的积雨云往往与雷暴等极端天气事件现象有关。

  2.恒星形成地带

恒星形成地带恒星形成地带

  在“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公布于11月28日的NGC 6503螺旋星系照片中,淡红色气体标出了新近诞生的恒星的所在位置。NGC 6503螺旋星系堪称一个较小版本的银河系,距地球1700万光年远,处于一个名为“Local Void”的天体稀少太空区域的边缘地带。

  3.土卫二喷射流

土卫二喷射流土卫二喷射流

  根据美宇航局在11月29日公布的照片,从土星卫星土卫二喷射而出的水冰射流看似从土星明亮一侧掠过。这张照片是由美宇航局“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实际上,土卫二的运行轨道距土星大气顶端大约11.2万英里(约合18万公里)。土卫二的冰冷间歇泉发现于2005年,它们位于这颗星球南半球的断裂带,据认为其喷射动力源于地表下的液态水层。

  4.几何形状麦田

几何形状麦田几何形状麦田

  在这张由韩国多用途卫星拍摄的照片上,种植小麦、大麦以及各种水果和蔬菜的田地在西班牙亚拉贡和加泰罗尼亚两个自治区形成了几何形状的拼缀图案。照片是由与韩国航空航天研究所建立有合作关系的欧洲航天局公布的。圆形田地显示了农民使用中心支轴自走式灌溉系统的地方,在这种灌溉系统中,在田地中央打的水井将水输送给周围的喷洒器。

  5.螺旋星系合并

螺旋星系合并螺旋星系合并

  在这张公布于11月28日的照片中,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望远镜捕捉到两个正在慢慢合并的螺旋星系。这两个螺旋星系统称为NGC 520,在大约3亿年前开始碰撞。据天文学家估计,两个星系的合并如今完成了一半左右,它们的核心尚未接触。

  6.宇航员平安归来

宇航员平安归来宇航员平安归来

  在俄罗斯“联盟TMA-19”载人飞船着陆于哈萨克斯坦北部以后拍摄的照片中,俄罗斯宇航员费奥多尔·雅奇金(图中)坐在飞船里对着摄像机镜头挥手。作为国际空间站第24远征队和第25远征队的成员,雅奇金与美国两位宇航员道格·惠洛克(左侧)和香农·沃尔克(右侧)在太空停留五个月之久后,于11月26日安全返回地面。(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这种全新的蠕虫种类发现于菲律宾附近深海水域(图片提供:Laurence Madin,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这种全新的蠕虫种类发现于菲律宾附近深海水域(图片提供:Laurence Madin,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2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2007年,科学家操作一台远程遥控潜水器对菲律宾附近深海进行了扫描,发现了一种外形奇异的蠕虫,看上去既像乌贼,又像是正在吃乌贼的蠕虫。科学家近日终于揭开这个谜团,原来它是一个全新的海洋蠕虫种类。

  当远程遥控潜水器将画面传到水面上时,研究人员发现它具有螺旋状附肢、彩虹色桨状器官及多羽毛的“鼻子”。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家劳伦斯·马丁(Laurence Madin)说:“当图像出现在屏幕上时,每个人都惊呼,天哪,这是什么东西?”根据马丁参与实施了一项新研究,这个答案最终揭开。原来,它是一种对科学家而言全新的海洋蠕虫物种。

  在11月23日刊登于最新一期《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的研究论文上,研究人员首次详细地描述了这个新物种,并将其正式命名为“Teuthidodrilus samae”,即“萨马乌贼蠕虫”(squid worm of the Sama),“萨马”(Sama)是一种与离发现地不远的菲律宾群岛有联系的文化。

  这种全新蠕虫接近于4英寸(约合9厘米),因其看上去像覆盖触毛的头部而获得了这一名称。它的前端布满8条触手(每条与其全身一样长)用于呼吸,两个长而松散卷曲的附肢用于捕食。好像是这些装备仍不够,乌贼蠕虫还有6对覆盖羽毛的感觉器官(统称为“鼻子”)从其头部突出来。而这种新蠕虫全身上下彩虹色的“短桨”则用于滑行。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环节类蠕虫分馆负责人克里斯蒂安·法乌查尔德(Kristian Fauchald)说,无论是什么东西,“它绝对十分显眼”。法乌查尔德没有参加马丁的研究。据参与实施这项研究的另一位科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进化生物学家卡伦·奥斯本介绍,除了外形,乌贼蠕虫令科学家好奇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奇怪的特征表明这种蠕虫可能只是过渡形式——一个物种在横跨两个截然不同栖息地时所经历的进化适应过程。

  萨马乌贼蠕虫被发现时处于海面以下1.2至1.8英里(约合2至2.9公里)的地方,既没生活在海底,也没有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浅滩,相反,栖息地处于明暗交界地带,根据科学家迄今对该地带有限的观测表明,乌贼蠕虫以浮游生物和海洋中其他有营养的残屑为食。

  无论造成乌贼蠕虫奇异外形的原因是什么,它显然奏效了。奥斯本和马丁在研究论文中指出,在遥控潜水器少数几次下潜过程中就发现了“许多”物种,这表明乌贼蠕虫或许在该水域相当常见。这种蠕虫看似普通的外表却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法乌查尔德说:“它的身体经过了各种各样奇特的变化。我对此十分感兴趣。”(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新生海马宝宝

新生海马宝宝新生海马宝宝(图片提供:Lazaro Ruda, DEEP Indonesia/Barcroft/Fame Pictures)

  在佛罗里达州辛格岛,第一个诞生的小海马宝宝被从父亲的育儿袋里喷出来,这张照片获得“动物行为”类第三名。雄海马的腹部有个育儿袋,它一次能携带2000个海马宝宝。海马的妊娠期在10到25天之间,不同海马的妊娠期各不相同。

  5.水下被困者

水下被困者水下被困者(图片提供:Ramón Domínguez, DEEP Indonesia/Barcroft/Fame Pictures)

  这张名为“水下的悲哀”的照片,显示的是科特斯海下一只被渔网缠住的海龟。这张照片获得“环境和环保”类第三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皮书》上,七分之六的海龟品种都被归入易受影响、濒危和严重濒危的动物名单里。

  6.蓝眼鳗鱼

蓝眼鳗鱼蓝眼鳗鱼(图片提供:Michael McEvoy, DEEP Indonesia/Barcroft/Fame Pictures)

  这是一只蓝眼鳗鱼的特写镜头,这张在印尼拍摄的照片获得“印尼动物”类优秀奖。鳗鱼能长到大约5英尺(1.5米)长,海鳗属通常没有胸鳍,这跟其他鳗鱼类不同。(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1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这组照片展示了鳄鱼攻击大象这一惊心动魄的瞬间。在这场较量中,鳄鱼虽然凶猛,但大象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最后只能罢兵,放过大象。

  1.非洲伏兵

非洲伏兵(图片来源:Martin Nyfeler)非洲伏兵(图片来源:Martin Nyfeler)

  和往来一样,两头非洲象来到水洼边喝水,但令它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只饥饿的尼罗鳄鱼就埋伏在水洼里并瞄准机会向它们展开攻击,一场生死较量就此展开。这场鳄象大战发生在赞比亚的南卢旺瓜河国家公园,来自瑞士克洛滕的游客马丁·奈菲勒拍下了全过程。奈菲勒在接受“国家地理新闻”网站采访时说:“我们看到一头母象和一头小象来到水洼边,然后就对导游说,真的太可爱了,我们在这停下来吧。突然间,鳄鱼跳了出来。整个过程可能持续了15秒。”

  2.机会主义者

机会主义者(图片来源:Martin Nyfeler)机会主义者(图片来源:Martin Nyfeler)

  虽然大象很少成为尼罗鳄鱼的猎物,但这种身长可达到20英尺(约合6米)的爬行动物偶尔也会埋伏起来,袭击类似大象这样的大型动物。专家们说,每年都有数十人遭鳄鱼袭击。费城动物园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馆副馆长詹森·贝尔说:“虽然身体一天天长大,但鳄鱼最常吃的还是鱼或者小动物。然而,它们也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会埋伏在水里等待,等待猎物到水边喝水,而后发起攻击。鳄鱼有时会袭击小河马或者南非水牛并且能够将它们拖下水。”

  3.拉锯战

拉锯战(图片来源:Martin Nyfeler)拉锯战(图片来源:Martin Nyfeler)

  遭到攻击后,两头大象迅速从水洼边撤离,但鳄鱼仍然死死缠住母象。据摄影师奈菲勒透露,南卢旺瓜河国家公园的导游此前从没有看到过这种景象。圣地亚哥动物园爬行动物馆馆长堂·博伊尔表示,即使对拥有惊人力量的尼罗鳄鱼来说,击倒一头大象也并非易事,说明此次伏击可能是一次铤而走险或者犯了一个错误。他说:“捕食者也会犯错误。它们有时比较冒失,事后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

  4.大象逃走

大象逃走(图片来源:Martin Nyfeler)大象逃走(图片来源:Martin Nyfeler)

  在场的人感到庆幸的是,两个大家伙的此次交锋最后以握手言和收场,但对于这只饥饿的鳄鱼来说,这显然不是它愿意看到的结果。摄影师奈菲勒说:“大象遇袭后马上转身,但鳄鱼仍然没有死心。小象被鳄鱼绊倒了,幸运的是,鳄鱼最后还是放弃了进攻,重新回到水里,两头大象则快速逃走。”(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1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这是2010年欧洲年度野生动物摄影比赛获奖照片,包括展现蜗牛、水獭、猫头鹰和猎豹在内的一系列摄影作品均在比赛中有所斩获。

  1.向光而行

向光而行(图片来源:G?nye Csaba, GDT EWPY 2010)向光而行(图片来源:G?nye Csaba, GDT EWPY 2010)

  2010年欧洲年度野生动物摄影比赛“其他动物”单元获奖作品,展现了一只向着“光明”爬行的蜗牛。这项年度摄影盛宴由德国自然摄影师协会举办,共有8个不同竞赛单元同时还设立了弗里特兹·波尔金奖和弗里特兹·波尔金青少年摄影师奖这两大奖项。(波尔金是德国著名生态摄影师奖)2010年的欧洲野生动物摄影比赛共收到来自29个国家的1.1多万幅参赛作品。虽然参赛作品可以在世界各地拍摄,但参赛摄影师必须生活在欧洲。

  2.进食中的水獭

进食中的水獭(图片来源:Sven Zacek, GDT EWPY 2010)进食中的水獭(图片来源:Sven Zacek, GDT EWPY 2010)

  2009年在爱沙尼亚拍摄,展现了一只正在吃东西的水獭,食物可能是一只青蛙。在2010年欧洲野生动物摄影比赛的哺乳动物单元,这幅摄影作品获得高度评价。

  3.踩水

踩水(图片来源:Michel Roggo, GDT EWPY 2010)踩水(图片来源:Michel Roggo, GDT EWPY 2010)

  2010年在瑞士莱茵河拍摄,展现了一只正在一群白首鲤上方游动的疣鼻天鹅,双腿和脚蹼非常醒目。在2010年欧洲野生动物摄影比赛中,这幅照片被评为最佳鸟类摄影作品。

  4.形同鬼魅的猫头鹰

形同鬼魅的猫头鹰形同鬼魅的猫头鹰(图片来源:David Allemand and Christophe Sidamon-Pesson, GDT EWPY 2010)

  拍摄于魁北克,一只形同鬼魅的猫头鹰在树旁飞过,四周的一切均被白雪覆盖。照片名为“雪白的猫头鹰”,在2010年欧洲野生动物摄影比赛中获得高度评价并拿下“观众奖”。虽然这项摄影比赛只向欧洲摄影师开放,但摄影作品并没有只在欧洲拍摄的限制。

  5.处女游

处女游(图片来源:Solvin Zankl, Fritz P?lking Award, GDT EWPY 2010)处女游(图片来源:Solvin Zankl, Fritz P?lking Award, GDT EWPY 2010)

  拍摄于哥斯达黎加,一只小橄蠵龟在海水中奋力划水,朝着更深的水域进发。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小橄蠵龟除了吃卵囊内剩余的卵黄外,什么东西也不吃。这幅照片由德国摄影师索尔维恩·赞科尔拍摄,获得2010年弗里特兹·波尔金奖。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意大利一名旅行者今年夏季拍摄了一组照片,展现了一群野山羊在意大利北部的希吉诺水坝岩面上攀爬的惊险瞬间。野山羊之所以冒险攀爬水坝并不是为了展示它们的过人本领,而是为了舔舐岩石上面的盐。作为一种食草动物,它们无法获取足够的矿物质。

  1、山羊挑战地心引力

山羊挑战地心引力
山羊挑战地心引力(图片来源:Adriano Migliorati/Caters News)

  拍摄于2010年夏季,一只阿尔卑斯野山羊在意大利北部水坝近乎垂直的岩面上攀爬,其灵巧的移动步法绝对令所有攀岩爱好者羡慕不已。根据素以揭穿各种谣言和传闻著称的Snopes网站9月报道,最近,这一幅以及其他展现山羊攀爬水坝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有些电子邮件指出,这些动物实际上是在美国怀俄明州水牛比尔水坝上攀爬的大角羊。

  野山羊攀爬水坝的照片由意大利徒步旅行者阿德里亚诺·米格里奥拉蒂拍摄。米格里奥拉蒂通过电子邮件对国家地理新闻网站表示,他在160英尺(约合49米)高的希吉诺水坝上拍摄了这些照片。据位于英国的Caters通讯社报道,在水坝的盐壳岩石上攀爬时,这些山羊的身体就好像粘在上面一样。作为一种食草动物,山羊无法获得足够的矿物质。

  认为在美国同样可以拍到这种景象实际上也并不是什么牵强的想法。美国非营利性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可持续水力发电高级顾问杰夫·奥珀曼表示,石山羊也能攀爬美国西部的水坝。奥珀曼用“令人难以置信”形容在希吉诺水坝拍摄的照片,他指出11月期《国家地理杂志》也刊登了一只蒙大拿州石山羊攀爬水坝并舔盐吃的照片。那只山羊拥有不可思议的攀爬能力,就像是在表演杂耍。

  他说:“那只山羊就好像将蹄子楔进陡峭的峭壁表面,它四蹄张开,动作好似瑜伽。意大利的山羊也是如此。这些动物能够战胜在我们看来不可能逾越的地形,并得到它们想要的东西。”奥珀曼指出,类似希吉诺这样的水坝在意大利较为罕见,粗造的石工技术提供了可以充当立足点的缝隙。如果是水牛比尔等更为罕见并且光滑的混凝土结构水坝,山羊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这种壮举的。

  2、羊罗棋布的水坝

羊罗棋布的水坝
羊罗棋布的水坝(图片来源:Adriano Migliorati/Caters News)

  希吉诺水坝并不完全处于直立状态,这就允许野山羊——例如2010年夏季所拍照片中的野山羊——获得一定的支撑。《史密森尼杂志》指出,经过长时间的进化,野山羊已经适应了危险的环境,进化出适于进行攀爬的分趾蹄,趾与趾之间的缝隙宽度超过其他任何分蹄动物。它们的蹄子长有一层坚固的壁,可以抓住陡峭的峭壁,蹄子内部结构柔软而富有弹性,在因地心引力身体前倾时可以充当一个“制动器”。

  奥珀曼表示水坝通常建在陡峭的峡谷内,希吉诺水坝的陡峭岩面对于生活在山区的野山羊来说并不陌生。Caters通讯社报道说,欧洲阿尔卑斯山的高度可达到1.6万英尺(约合5000米),在多岩而陡峭的地形攀爬早已成为野山羊生活的一部分。

  3、为盐攀坝很值得

为盐攀坝很值得
为盐攀坝很值得(图片来源:Adriano Migliorati/Caters News)

  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奥珀曼说,2010年夏季所拍照片中的野山羊攀爬希吉诺水坝是为了满足它们对盐的渴望。这种行为说明它们非常聪明,充分利用了人类在它们的栖息地建造的水坝。其他一些胆识过人的动物同样不把栖息地内的水坝放在眼里。奥珀曼指出鳗鱼便会逆流而上越过阻挡它们去路的水坝。

  但大量水坝的存在终究成为野生动物生存的障碍,阻碍鲑鱼以及其他鱼类的迁徙便是一个最好证明。他说:“在建造水坝时,我们必须考虑到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例如如何在满足能源需求和保护野生动物之间实现一种平衡。在我看来,山羊攀坝照就是一个怪异而带有喜剧色彩的小插曲。”(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91 页,共 10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