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近日,有媒体报道鲜面条可燃,是因有添加剂,所以食用不安全,不少市民致电本报,对北京的鲜面条安全表示担心。昨日,记者前往市场调查北京地区鲜面条状况,发现鲜面条确实可燃。食品专家表示,鲜面条燃烧与添加剂无关。

  湿面条加热可燃烧

  昨日上午,在家乐福方庄店,记者购买了一份散装鲜面条和多份干挂面。“面都是新做的,没有任何添加剂。”家乐福销售人员说。在这份鲜面条的标签上,显示最佳食用日期为1天。

  随后,记者到方庄市场内又购买了一份鲜面条。记者对购买的面条抽取一部分,进行燃烧试验。面条被分为两组:鲜面条和干面条。记者将面条竖放,用打火机加热面条。

  试验发现,两种面条都能被点燃,但干面条被点燃的时间明显短于鲜面条。干面条只需加热不到5秒钟,就可被引燃,并越烧越旺,最大时明火达四五厘米。而湿面条需要加热20秒左右才会被引燃,火焰比较小,燃烧一段后,会自动熄灭。

  两种面条燃烧后,都留下黑色残留物,并释放出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

  市场称面粉本身可燃烧

  北京家乐福方庄店店员带记者参观了面条制作间,制作间内没发现食品添加剂和食用酒精,该店员表示,面条里除了面粉、水和食盐,没有其他东西。他说,他们的面条就在家乐福店制作间里制作,每天早晨五点就会有师傅做面条。

  至于面条为什么会被点燃,该店员称,因为面粉本身可以燃烧,就算是馒头撕下一块也有可能被点燃。

  有的鲜面条含食用酒精

  生产鲜面条的苏氏企业副总经理邸先生表示,面粉本身就可燃,而有些鲜面条为了保鲜,需要加入一些食用酒精,鲜面条的可燃性就更大。而添加食用酒精是符合国家规定的。

  邸先生说,食用酒精能够起到保鲜、杀菌的作用,对人体无害。目前苏氏企业在面条中添加的食用酒精比例为10%左右,具体添加量视季节、温度等因素而定。

  邸先生表示,北京市大部分超市所出售的鲜面条中,都添加了食用酒精。

  食品添加剂不会助燃

  记者在大洋路批发市场了解到,目前生产面条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食用胶、强面精和蓬灰,主要用于加强面条韧性。

  强面精的包装显示,其主要成分为复合磷酸盐。蓬灰生产厂商———甘肃力司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表示,蓬灰的成分是一种野生植物蓬草烧成的灰,不具有可燃性。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食用胶、强面精和蓬灰都不会对面条燃烧产生助燃作用。

  

  面条燃烧因受热失水

  专家称鲜面条加热,水分会迅速蒸发

  昨日,果壳网发表文章《面条可燃,添加剂作祟?》,称面条燃烧因受热失水后干燥。果壳网是一个带有社会化网络属性的泛科技主题网站。

  文章称,调查员选用细面条、粗面条和面片做点燃试验,发现粗面条最难被点燃,面片最容易被点燃。调查员发现,不管面条原来湿润与否,燃烧部位的附近都是干燥的,也就是说这些面条都经历了一个“受热失水—干燥—燃烧”的过程。

  文章称,面条的余烬发黑发硬而不是灰色粉末,说明有机物没有完全燃烧,另外,蛋白质点燃后都会有“皮毛气味”。

  鲜面条“受热失水—干燥—燃烧”的说法,得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的认可,范志红说,鲜面条在被火加热的情况下,面条中的少量水分会迅速蒸发,鲜面条成为干面条,就很容易燃烧了。

  市民

  担心面条质量安全

  “暂时不敢吃面条了。”昨日上午,在家乐福方庄店购物的王女士表示。她说,在网上看到

  方庄市场卖面条的店员说,昨天已经有多位老顾客前去询问,他们的面条中是否加入了食品添加剂。

  工商

  抽检面条主查有害物质

  至于面条的日常监管,记者昨天咨询北京工商部门了解到,目前工商主要抽检面条里是否加入了禁止添加的有害物质,比如明矾等,此外还抽检水分含量、微生物等指标。

  西城工商新街口工商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对市场上销售的手擀面、压面等主要是定期抽样,送到权威检测机构专项检测。

  专家

  将详细试验鲜面条燃烧

  昨天,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表示,面条能燃烧,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添加剂,更不能成为有毒有害的依据。

  据董金狮介绍,按照国家规定,面条主要是面粉和水,为了增加筋道,可以加些盐、明胶或者适量的食用胶,这些对人体没有危害。面条中的淀粉、蛋白质是可燃的,因此干面条能燃烧属于正常。对于鲜面条燃烧,董金狮表示将购买鲜面条详细试验。(刘春瑞 廖爱玲 鲍征)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昨日,记者从国家农业部获悉,2011年农业部畜牧业司工作要点已经制订并对外发布,将在主产区推行生鲜乳收购政府指导价,逐步建立合理定价机制。密切跟踪乳制品进口形势,加强研判分析,防止对奶业发展造成冲击。

据悉,今年将全面实施《全国奶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东北内蒙古产区、华北产区、西部产区、南方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等五大奶业产区,并起草全国奶水牛、奶山羊发展规划。

三鹿事件后,“奶站”的治理一直为外界关注。这份通报表示,将强化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监管。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刘俊)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古墓木俑

专家挖掘汉墓过程

19日下午,江苏连云港花果山新村村民卢明恒,在自家庭院外打水井时发现一座墓葬。卢明恒立即停止挖掘并报警。当晚,花果山乡派出所安排警力对现场进行了保护。经连云港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发掘和鉴定,初步鉴定该墓葬为西汉中期,出土灰陶罐、木俑、耳杯、漆器、鸠杖等20余件;目前仍有一个大棺未开棺。大图为发掘现场,小图为发掘出的木俑。《扬子晚报》供图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周四, 24 2月 2011 19:42

形形色色的亚马孙种子

   1 豆科 鹿藿种子
 
    这种坚硬的,模仿肉质果实明亮颜色的种子会吸引鸟类来吃,从而帮助它传播。
 
    2 山榄科树的果子

 

     这种种子从生产口香糖原料的树上取下来,这些树的有些种类因为果实可吃而被栽培,热带的人们对它们非常熟悉,例如蛋黄果(lucuma)和黄金果(caimito)。

    3、弯子木科(Cochlospermaceae)弯子木属种子

 

     这只像密封舱的种子,来自巴西玫瑰的果肉,Janovec说:"我个人认为,这是那里最漂亮的种子了。像其他带毛和有翼的种子一样,它仅仅在9月末10 月初,雨季到来前的旱季末期,从干燥的密封舱里露出来。这种种子被风吹下来,使它们到达可生长的地方,水也成为传播它们的一个重要条件。你通常可在森林里的 河流旁看见这种植物,在六月和七月,可以在河里看见很多这种植物的花。

     4、茶茱萸科(Icacinaceae)卡拉图拉(Calatola)的种子



      这颗形状像大脑的种子包裹在一种动物常吃的绿色果肉里。Janovec说:“亚马孙的树木每年要出产大量这类果实,于是它们就有足够数量得到传播和生长。”

     5、漆树科(Anacardiaceae)斯彭迪亚斯木(Spondias)的种子



      这种腰果类种子通过水流到达它的生长地。它从30米高的树上掉下来,有香味浓郁的黄色或红色肉质。(环球科学编译 罗丽聪)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全省湖泊30年消失11个

  第二次全国摸家底,江苏湖泊拥有率全国最高

  全省湖泊30年消失11个

  从2006年开始,我国的科学家们就在摸全国湖泊的家底。通过5年的亲身调查、卫星定位,发现目前中国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693个,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9%;众多湖泊中,江苏是湖泊大省,湖泊拥有率在全国省份中位居第一,拥有湖泊总面积排全国第三。1980年以来的30年,江苏一共消失了11个湖泊。

  和1960年~1980年调查的湖泊数据相比,我国的湖泊面积总体在减少,其中有243个独立湖泊消失了。据了解,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提供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湖泊的变化。

  谁说湖泊不会新生?

  全国新生1平方公里湖泊60个

  美国航天局专家用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全球167个大湖的夏季夜间表层水温,结果表明,这些湖泊每10年平均升高0.45℃,部分每10年升温达1℃。

  水温上升导致湖泊水位上升,一些新湖泊也由此诞生。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马荣华是全国第二次湖泊普查的科研人员之一。通过长达5年的调查,他们新发现了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31个,调查到了新生湖泊60个。

  “不要以为沙漠里面没有湖泊,其实沙漠里面的湖泊很壮观,很美。”通过调查,科学家们在沙漠中新发现了很多湖泊,让马荣华感到好奇的是,沙漠中的湖泊,虽然同是一个湖泊,但有的水质并不相同,有水草的地方有的是淡水,但没植被的部分,是咸水。沙漠中的湖泊是如何形成的?为啥同一湖,却有咸有淡?马荣华摇摇头,表示不清楚,沙漠的湖泊成因是个谜。

  “从1980年到现在,全国新生面积在1平方公里的湖泊60个,其中西藏60个,内蒙古22个,青海8个。”马荣华说,湖泊可以算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晴雨表,为啥在30年中,就有60个新湖诞生,这和全球气候变暖有一定关系。

  消失的湖泊有多少?

  江苏30年消失了11个

  马荣华说,对于湖泊的第一次大调查是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跨度是1960年~1980年,当时一共发现2928个。30年后再做湖泊大调查,他们发现全国的湖泊面积缩小了,有的湖泊消失了。

  “有243个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消失了,因为自然干涸而消失的占40%,还有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围垦养殖所占。”马荣华说,这次调查,他们发现江苏一共消失了11个湖泊,包括射阳湖、广洋湖、官塘、下淹湖等;另外,新疆已消失湖泊62个,湖北已消失55个,内蒙古59个,安徽10个,江西10个,河北9个,湖南9个,陕西4个,西藏3个,黑龙江3个,浙江2个,青海2个,山东1个,上海1个……

  全国哪个省湖最多?

  江苏拥有率最高

  “我国的湖泊分布很有区域特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马荣华说,大于1平方公里面积以上的湖泊,集中在西藏、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省份。

  说起各个省份的湖泊数量,马荣华打开资料库,通过核查,他们发现,西藏是拥有湖泊数量最多的,有833个,拥有湖泊面积最大的三个省份是西藏、青海、江苏。湖泊拥有率(湖的总面积与全省面积之比)最高的三个省份是江苏、安徽、江西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东三环,车辆在浓雾中穿行

 

  雾霾天气已经笼罩北京3天了,今天将是第4天。令人高兴的是,今天也将是最后一个雾霾天。昨日,北京市气象台称,24日凌晨,会有弱冷空气影响北京,届时会有小北风驱散云雾,蓝天再现。另外,后天北京的天气要转阴,有望出现一次降水过程,由于前期气温较高,出现雨夹雪的可能性比较大。

  大雾天气今天仍将持续

  雾霾天气已经持续3天了,昨天白天,大气透明度始终没有好转,能见度也在1公里左右。

  气象专家介绍,雾气的消散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气温迅速升高,二是较强冷气过境。但这两个气象条件今天北京都不会出现,使得大雾天气会继续影响北京整整一天的时间。

  城区空气污染更重

  大雾的滞留,让京城的空气质量也继续糟糕。市环保局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受大雾影响,前天北京的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的级别,污染指数为333。这也是今年北京首个重度污染天。

  昨天,北京的空气质量略有好转,污染指数下降到270,但依然达到了中度重污染的级别。其中城区的污染更重一些,朝阳区奥体中心、海淀北部新区、海淀区万柳、石景山区古城、丰台区云岗等监测站点,都达到了重度污染的级别。其中朝阳区奥体中心的空气污染指数最高,达到394。

  特殊人群减少户外活动

  市环保监测中心的预测显示,今天京城的空气质量将继续有所好转。昨天夜间的空气污染指数预计在150到170,今天白天为130到150。但空气质量依然无法达标,将会是轻微污染或轻度污染的天气。环保专家建议,在空气污染较重的天气里,老人、孩子等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展望 冷空气明日吹散浓雾

  “早晨空气湿度大,气温低,是雾气最浓的时候。”气象专家说,今天早晨,雾霾天气还会加重,北京还会出现小于1公里的大雾天气,特别是东部郊区一些低洼地带,能见度可能要小于500米。所以今天早晨如果去郊外,走高速路的朋友,还应提前了解路况信息,并注意交通安全。

  预计明天凌晨,随着一股匆匆赶到的弱冷空气开始施威,并带来二三级的偏北风,才能让北京的天空重新变得清澈洁净。气象专家解释,由于冷空气势力很弱,虽然风力不会太大,只有二到三级,但也足以吹散雾霾天气,还我们一个蓝天,预计明天早晨的能见度将大于10公里。

  持续4天的雾霾天气虽然让人蹙眉,但也为北京带来了充沛的水汽。预计到25日,北京的天气要转阴,有望出现一次降水天气,“一次降水过程,是下雨、下雨夹雪还是下雪,其决定因素是高空的温度,1到2℃的差距,就可以决定降水的性质变化。一般情况,北京下雪的温度要降至-4℃以下,-2℃以上一般都是雨。”气象专家表示,目前来看,由于前期气温较高,出现雨夹雪的可能性比较大。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23日消息,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观,在落日映照下,2000英尺(约609米)高的瀑布闪着橘红色的光芒,如同火山岩浆沿着山崖喷泻而下。这就是自然奇观之一“火瀑”。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加州约赛米特国家公园的马尾瀑布借助太阳的光线制造了这一壮丽景观。这样的奇观每年只有短短数天,通常发生在二月。傍晚时各种因素才有可能齐备,夕阳的光线会“点燃”这条瀑布,创造魔幻般的色彩。


每年只有短短数天,加州约赛米特国家公园2000英尺高的马尾瀑布带来“火瀑”奇观。


通常在二月,产生这一罕见现象的因素才会齐备。

  当地时间5点半左右,夕阳西下,万物被拉长了影子,光线划亮了岩石的顶部,造就了奇迹般的光照效果。旧金山摄影师乔什•阿诺今年28岁,他从谷底拍到这些神奇照片。他说,如果水流足够多,天空足够晴朗,落日就会在瀑布上形成一个角度,使瀑布闪闪发光,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和位置,毕竟这样绝佳的条件实在难得。

  值得说明的是这个瀑布是依靠山上的雪山融水为源的,所以并非一年四季都存在。山上的雪一般在每年的十二月和一月融化。到二月底的时候,这个瀑布 很可能已经水尽瀑亡了。其次是太阳的角度。太阳的位置必须正好将光芒覆盖在这个瀑布上。而合适的太阳角度只出现在每年一月、二月的晴天的傍晚。如果天上有 云、有其他东西,那就太不幸了。更不幸的是,二月份正好是国家公园天气比较无常的月份。基于这些苛刻的条件,成功拍摄火瀑布的照片并不多。

  据乔什-阿诺介绍:"这真的值得你来观看,首先,你很难分辨出这是瀑布。随着夕阳西下,瀑布会逐渐变得金黄,然后突然像岩浆一样闪亮。很多人问我从山顶倾泻下来到底是不是岩浆。一些人甚至问我这是不是真的。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这完完全全是真的。”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国家公园每年吸引350万游客前来参观,马尾瀑布是其中的旅游亮点之一。马尾瀑布位于内华达山脉,坐落在埃尔特拉多县(El Dorado County)的塔霍湖(Lake Tahoe)以西。

  (科学网-kexue.com 水离子)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在Hang Ken洞中,流石形成的巨大穴柱巍然耸立,下方的探险者正游过洞内的深潭。Hang Ken是去年越南新发现的20个洞穴之一。
在Hang Ken洞中,流石形成的巨大穴柱巍然耸立,下方的探险者正游过洞内的深潭

  黑暗中传来一个声音:“过了狗爪,小心恐龙。”我听出那是乔纳森·西姆斯惜字如金的英式军队腔在说话,但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我的头灯照到了他,这家伙正独自坐在洞壁下,一顶遍体鳞伤的头盔下蜷曲着那部灰白的连鬓络腮胡子。“接着走伙计!”西姆斯吼道,“我歇歇伤脚。”

  我们俩刚刚用绳索横越了奔腾咆哮的Rao Thuong地下河,翻越了6米高、边缘如刀刃般锋利的石灰岩,抵达一片沙岸。我伴着头灯光柱,沿着去年的足迹独自继续向前。2009年春天,西姆斯作为韩松洞(又叫河山洞)探险行动的一员曾到过这里。这个洞穴藏在越南和老挝边境地势崎岖的峰牙己榜国家公园之中,是安南山脉中150多个岩洞(很多都无人勘察过)织成的网络当中的一部分。第一次入洞探险时,小队在韩松洞中摸索了4公里,被一堵60米高的方解石泥墙挡住了去路。他们将这堵墙命名为“越南长城”。他们隐约可以看到泥墙之上有开阔空间和些微光线,但是无从得知墙的另一面到底是什么。一年之后,七个勇悍的探洞者、几名科学家和一队挑夫组成的探险队重新回到这里,打算攀上这堵高墙——如果办得到的话——以及测量洞中走廊,并尽可能向前推进,直到洞穴的尽头。

  在我跟前,一堆难走的落石令道路消失无踪。落石是从洞顶掉落的,都有房屋大小。转头向后望去,微不足道的头灯光线被巨大的洞穴空间吞没,我就像是在仰望没有星辰的夜空。队友曾告诉我这个洞室空间巨大,足以容纳一架波音747客机,但我根本无从知晓。黑暗好似一只睡袋套在我头上。

  为了体验一下那黑暗的深邃,我关掉头灯。一开始,什么也见不到,但随着瞳孔逐渐适应黑暗,我惊奇地发现前头有一片幽幽的光亮。我在碎石间择路向前,因为兴奋几乎跑了起来,脚下的石块四下滚动,声音在这看不见的洞室内回荡。爬上一段陡坡,翻过一道石梁后,我不由自主停下了脚步。

  一道光柱犹如瀑布般注入洞穴。洞顶透入阳光的洞口大得让人难以置信,直径将近90米。深入洞穴的光线第一次向我揭示了韩松洞那震撼人心的体量。洞中走廊大约有90米宽,洞顶距地面将近240米高。这样的空间足够容纳一整个由40层高楼组成的纽约街区。洞顶甚至可以看见屡屡云彩。

由40层楼高的建筑物组成、长1公里的城市街区都可以装进韩松洞这处被光线照亮的空间内。韩松洞很可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走廊。在附近的 Loong Con洞内,攀登者沿着投入洞中的光柱向上爬升。
由40层楼高的建筑物组成、长1公里的城市街区都可以装进韩松洞这处被光线照亮的空间内

  流泻而下的光线照亮一座高耸60米的方解石柱,它周身覆盖着蕨类、棕榈和其他雨林植物。钟乳石挂在那巨大天坑的边缘,好像石化的冰柱。几百米长的藤蔓从洞顶垂下,燕子在阳光投下的明亮光柱间俯冲穿梭。乔纳森·西姆斯赶上来了。我们和洒满阳光的通道之间伫立着一座石笋,侧影看上去好像一条狗的蹄爪。

  “起名叫‘上帝之手’的话太老土了,”西姆斯指着石笋说,“叫狗爪岩贴切,是吧?”他关掉头灯斜身站定,以便减轻受伤脚踝的负担。

  “我第一次到达这个天坑的时候,和另一个探洞者搭伴。我们刚好都有四岁大的儿子要哄,所以我俩堪称恐龙故事专家。而眼前这幅景象整个让我想起了柯南道尔的小说《失落的世界》中的场面,”他说,“当时我的队友向前走进阳光里,我对他说‘小心恐龙’,这句话就这么成了这地方的名字。”

  20年前,这支探险队的首领霍华德·兰波特和他妻子黛比成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一批造访越南的探洞者。那时候,这个国家的洞穴都还未经探索,富于传奇色彩。1941年胡志明在河内北面的PacBoCave策划了抗击日本人和法国人的革命,而在越战期间,成千上万的越南人利用洞穴躲避美军的轰炸。兰波特夫妇是来自英格兰北部约克郡山谷地区的探洞者,经验丰富。他们设法和河内大学取得了联系,在办妥各种许可之后,两人终于在1990年进行了一次探险。从那时起,他们已经完成了13次探险之旅,不仅发现了世界上最长的地下河洞穴──19公里长的HangKheRy,还帮助越南人创立了占地800多平方公里的峰牙己榜国家公园。目前这个公园每年吸引25万名越南和外国游客前来,极大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游客蜂拥参观公园的核心景点峰牙洞,洞中设置了光源,效果好像一场梦幻摇滚音乐会。

  这里林木稠密,如果没有当地人的帮助,兰波特夫妇是不可能找到洞穴的。“科安从一开始就和我们在一起,”霍华德说道,冲着正在营火旁抽烟的瘦小男人点了点头。我们围着火堆蹲在HangEn洞的入口处,这个1.5公里长的洞穴处于群山环抱之下,是进入“失落世界”的门户。“没有他,我们干不成事,”霍华德说。科安一家生活在附近的村子里,他的父亲在战争中不幸遇难,使他年纪轻轻就要在丛林里艰难求生。他在边境地区的乡间打猎多年,洞穴是既是他躲雨的地方,也阻绝轰炸的屏障。

  霍华德说:“我们经过三次探险才找到了韩松洞,科安小时候发现过洞口,但是他忘记了位置在哪里,直到去年才把它再次找出来。”

  竹林和其他植被覆盖着起起伏伏的石灰岩,使得这个地方几乎人力难至。来自美国普渡大学的地貌学家达利尔·格兰切介绍说,地表之下,越南的这个地区就是一整块巨大的石灰岩。“4000万到5000万年前,当印度次大陆撞向亚欧板块的时候,这个地区被整体向上推挤。”韩松洞形成于200万到500万年前,那时流过石灰岩地带的河水沿着一条断痕越陷越深,在群山之下冲刷出宽阔的隧道。在那些石灰岩脆弱的地方,洞顶坍塌造成天坑,如同打开了巨大的天窗。

洞穴中还有丛林?韩松洞多年以前塌陷的一片洞顶使光线能够进入,植物便紧随其后。当瑟威尔向地表攀升的时候,其他队员正在被戏称为“伊旦园”的地方艰难跋涉。
洞穴中还有丛林?韩松洞多年以前塌陷的一片洞顶使光线能够进入,植物便紧随其后

  德国探洞者、生物学家安妮特·贝彻在韩松洞中发现了身体全白的木虱、鱼和千足虫,这对于生活在黑暗中的生物是常见现象。越南科技学院的植物学家戴印武鉴定了天坑下洞底的植物,发现它们和天坑之上的森林里的植物有基本相同的物种构成。但这次探险的重点并不是这些田野研究,而是探索洞穴。对于像兰波特夫妇这样的探洞者来说,发现像韩松洞这样巨大的洞穴,就好像找到了一座前所未知的“地下珠穆朗玛峰”。2003年,峰牙己榜国家公园因其众多的森林和洞穴而被列为世界遗产地,霍华德认为“我们才刚触及这地方的皮毛,还有太多的探索工作要做。”

  当霍华德和德比第一次看见这些巨大的洞内空间,他们就确信自己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洞穴──他们很可能是对的。有比韩松洞更长的洞穴──美国肯塔基州的猛犸洞穴系统,以全长590公里的长度保持着记录。也有比韩松洞更深的洞穴──格鲁吉亚西高加索山脉中的Krubera-Voronja洞,也称“乌鸦洞”,深入地下2191米。但是说到巨大的洞中走廊,没有什么可以和韩松洞媲美。兰波特夫妇发现韩松洞时,婆罗洲的姆鲁山国家公园中的“鹿洞”被认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洞穴走廊,其最新的测量数据是:长2公里,宽150米,高120米。但是探险家们用精确的激光测距设备测定韩松洞时,发现韩松洞走廊连续空间的长度超过4公里,宽90米,某些地点的高度将近200米。

  “实际上我们没有特意寻找世界上最大的洞穴,”德比说。但这个洞穴新获得的荣耀头衔有助于改善本地村民的生活水平,这叫她欢欣鼓舞。

  经过五天的跋涉、拖拽和爬行,探险队在洞道里才只走了一半的路程。算上所有的探洞者、科学家、摄像摄影人员,还有挑夫,我们的队伍有二十多人,似乎正是这样的大队伍拖慢了我们的行程。此外攀爬“小心恐龙”塌陷区的时候,前进变得很危险。在湿滑的岩石上一失足,就可能掉落30米的深渊。

  当我们抵达第二个天坑“伊旦园”(这名字又是探洞者的冷幽默)的时候,发现它比前一个天坑还要大,几乎和大型体育场的穹顶一样宽。天坑之下,又是一座洞顶落石堆成的大山,上面生长着森林,满是高达30米的大树、藤蔓植物和蛰人的荨麻。这时,我们的时间和给养都行将告罄,霍华德决定是时候派一支先遣队到“越南长城”去,看看是否有发起冲刺的可能性了。那堵泥墙位于1.5公里之外,在一条V字型洞穴走廊的尽头,通道底部是水沟,积水有半米来深。通道两侧的墙面也布满泥泞,像芝麻酱一样粘稠,高十几米。在水沟里不可能正常行走,只能蹒跚前进。到达“越南长城”后,人身上裹带的泥浆之厚,就好像刚在巧克力布丁里游过泳一样。探洞者们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艰苦惨烈的“帕斯尚尔”堑壕战的典故为这段洞道命了名。

  攀爬从上方悬垂下来的60米高的泥墙是个技术活儿,而且相当危险,所以你需要找到疯狂得恰到好处的人。幸运地是,霍华德已经亲自挑选了加雷斯·瑟威尔和霍华德·克拉克两人作先遣队。这两位在英格兰最凶险难缠的洞穴里一起探洞有20年了。克拉克的本职是公牛精子推销员,而瑟威尔是位法务专家,他不知用了什么手段说服太太卖了他们唯一的汽车,以便可以继续出来探洞历险。

  到达“越南长城”的第一天,克拉克负责拴绳保护,而瑟威尔开始无畏地向上开路,一个接一个地钻孔。几乎所有的孔都太松动,无法固定拴绳索的登山钉。12个小时里他们不断用富于感情的约克郡方言发出各种牢骚──“该死的废物东西上面都是泥巴!”瑟威尔说。但他们没对这个任务的真正危险说过一个字。如果那些15厘米长的锚钉中任何一个弹出来,瑟威尔赖以悬挂的绳索就会脱落,他很可能会把其他锚钉也挨个儿带出来,然后一头跌死。

  攀登第二天,我们在“长城脚下”宿营一晚后,瑟威尔回到了他上次攀爬的最高点。很快他钻孔的声音又回荡在黑暗的穹顶下。他越攀越高,我们只能隐约看到他头灯的微光。下午两点钟(当然在日日夜夜从不变换的黑暗里,钟点已没有意义),经过20个小时的钻孔和攀登,瑟威尔终于消失在泥墙顶端,几分钟后,我们听到有人在喊:“啊噢噢噢噢!!”克拉克沿着绳子第二个攀上去,然后向下对我喊:“嘿,你还不快点上来?”

  在“越南长城”顶上,我们看见了隧道尽头的光明,开始欢喜鼓舞地放声大叫。探险队的其他队员事后告诉我们,在洞里两公里外都能听到我们的喊声。在墙头进行的测量显示,从“帕斯尚尔”的沟底到洞顶有将近200米高。只有我们三个在探索,没有人在此前到达过这里。我们从“长城”背面降下,然后开始攀登一段岩石阶梯,向出口前进。

  “看看这个!”克拉克喊道,他跪在一片干涸的水塘旁边,瑟威尔和我围拢过来。在头灯照耀下,我们看到塘中满是穴珠。当洞顶的一滴水落下,击中石灰岩地面并溅起一小粒砂石的时候,穴珠就开始形成。这个颗粒随着每次水滴的打击在它的石窠里不断翻滚碰撞,水滴带来的碳酸钙层层累积,几千年下来,一颗实心的,近乎浑圆的方解石珠就形成了。

  穴珠十分罕见,多数情况下都比玩具玻璃球还小。但这里的穴珠却有棒球般大,比任何探洞者见过的穴珠都要大。它们非同寻常的个头可能和洞顶水滴下落所经过的巨大距离有关。“我在此将这里命名为珍珠港,”克拉克宣布。

  再前行20分钟,我们快速攀爬,走出了洞穴。外面正在下雨,我们在树丛里劈荆斩棘,走了相当远才确认这里不是另一个天坑,我们的确找到了韩松洞的尽头。瑟威尔和克拉克太谦虚,没有明讲,但实际上,我们很可能完成了对世界上最大的洞穴走廊的首次全程探索。

  撰文:马克 · 詹金斯 MARK JENKINS

  摄影:卡斯腾 · 彼得 CARSTEN PETER

  翻译:刘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南海北部低盐水团分布和时间演变是由于变化的风场所导致的河口外面流场的变化而形成的 

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重点实验室(LED)在揭示南海北部夏季珠江冲淡水东扩机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夏季上升流与珠江冲淡水东扩是南海北部陆架区两个重要物理过程。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航次观测或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但观测信息时空分布有限,而数值模式对近岸复杂物理过程的模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LED王东晓团队与大气物理所合作,运用集合卡曼平滑(Ensemble Kalman Smoother)同化系统对上升流和珠江冲淡水东扩的时空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到新的结论。
 
新研究表明,流所诱导的上升流的空间分布差异和地形变化的作用导致了南海北部上升流关闭时间尺度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南海北部区域出现的孤立低盐水团是由于变化的风场(有益于上升流的风的反转)所导致的河口外面流场的变化而形成的;水平涡度的剪切导致了冲淡水的影响深度在汕尾外海附近发生明显变化。
 
该项研究成果(The 4-D structure of upwelling and Pearl River plume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uring summer 2008 revealed by a data assimilation model)已被国际期刊《海洋模拟》(Ocean Modelling)在2011年2月发表。
 
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科技部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来源: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更多阅读
 
《海洋模拟》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英国阿伯丁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上证实,全麦食品对心血管有益。该研究称,过去常从不同人群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来推断全麦食品的功效,有良好设计的对比试验并不多,为获得这类直接证据,200多名应邀参与志愿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日常生活中选择食用全麦食品,另一组食用等量的精加工食品。

  12周后,食用全麦食品一组受试者的血压有所下降,而另一组则不然。领导研究的弗兰克·蒂斯说,食用全麦食品降血压的效果不仅可以媲美一些降压药的疗效,而且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亮起“红灯”,大家纷纷将罪名归到了饮食上。于是,一股素食风潮逐渐在老年人中兴起,一些患了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甚至拒绝一切肉类,每天只吃米饭和青菜。对此,安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夏萌却说:“任何事情都不应该矫枉过正,节制饮食也一样。”

  英国的研究,也许能给大家一个可媲美药品的食品,但除了燕麦,吃什么,怎样吃,可以让你的血管更健康?

  预防血管疾病“红黄绿白黑”是原则

  “人的健康有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夏萌强调,在合理膳食中平衡膳食是核心,合理烹饪是前提,健康饮食行为是保证。

  夏萌指出,要预防心血管病发作,最好计划好食谱。其中,膳食纤维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食物。膳食纤维可以缓解便秘等肠道疾病;降低餐后血糖,降低血浆胆固醇。此外,还要注意的是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代。肉类食品要尽量少吃猪肉等红肉,多吃鸡肉、鱼肉等白肉。

  “在饮食上,心血管病患者还要坚持‘红黄绿白黑’的原则。”红色的如西红柿、红辣椒,还有红萝卜;黄色的如胡萝卜、玉米、南瓜;绿色的除了绿色蔬菜还有绿茶,绿茶对降血脂、降血黏度、改善心脑血管供血和预防癌症方面都有明显的益处;白色的如燕麦片、燕麦粉,保健作用最为理想,有恒定、良好的降血脂作用;黑色的如黑木耳,具有明确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液凝固,降胆固醇的作用。

  坚果和巧克力哪个更有利

  一些人认为吃坚果对预防心脏病不利。据报道,美国一科学研究所对3万人进行了调查,发现每天吃坚果的人,比不吃坚果的人患心脏病的危险低53%。坚果类食品有开心果、栗子、核桃、甜杏仁、榛子、松子、瓜子等。这些坚果仁除含有高蛋白、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之外,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而这些不饱和脂肪酸有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降血脂、保护心血管、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用。所以,每天适量食用坚果仁,可防治心脏病。

  有些冠心病患者认为多吃巧克力可增加营养,其实,巧克力含脂肪和糖较多,吃后会引起体内脂肪代谢紊乱,使糖转变为脂肪,因而使人更加肥胖。另外,脂肪在体内堆积过多,增加心脏负担,会使冠心病、动脉硬化患者病情加重。所以,冠心病患者最好慎食或者不食用巧克力。

  患了高血压不能吃鸡蛋?

  “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中老年人甚为谨慎而不敢吃鸡蛋。说是鸡蛋中富含胆固醇,而胆固醇摄食过多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夏萌解释说,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一个蛋黄中的胆固醇仅285毫克左右,其中还有许多卵磷脂,胆固醇和卵磷脂对人体细胞尤其是脑细胞非常重要,一个人每天应该吃一个鸡蛋,最好吃煮鸡蛋,不要吃炸鸡蛋。蛋黄中的卵磷脂是—种强乳化剂。它在人体内能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小,并使其悬浮在血液中而避免在血管中沉积,有利于透过血管壁排出体外,可保持血中胆固醇含量不高,使动脉粥样硬化的现象减少。因此,老年人和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不必过虑,适当吃些鸡蛋还是有益于健康的。

  “低糖食品”应多吃?

  近年来,不少人养成了多吃菜少吃饭的习惯,美其名曰:“低糖食物有营养,不容易长胖。”

  “其实,人体热量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是人体中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如果不吃或者吃碳水化合物太少,机体会分解蛋白质、脂肪作为能量,可以出现酮体、肌肉无力、消化不良、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等现象。”夏萌医生强调,“肥胖、高血压、冠心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运动、吃含反式脂肪酸多的食物、吃油炸食品较多也会导致体内脂肪囤积过多,精神紧张会造成高血压,所以在饮食上一定不要偏听偏信,食物多样化,平衡饮食最重要。”

  高脂血症者拒喝牛奶不可取

  夏萌透露,高脂血症者拒绝喝牛奶是不可取的,“因为喝牛奶本身不但不会导致血脂升高,且对老年人还益处多多。”

  从牛奶成分看,尽管牛奶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的脂肪酸少,但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脂肪的选择应以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单不饱和脂肪酸(鱼油)=1∶1∶1。而且牛奶中含有的乳清酸较多,乳清蛋白与人体组织的蛋白质非常接近,很容易吸收利用。令外牛奶中富含的钙质具有降血压的功效。“喝牛奶不但不会升高血脂、升高血压,反而有降压降脂的效果,而且普通的酸奶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比鲜牛奶的效果还要显著。”夏萌如是说。

  ————专家提醒————

  饮食不平衡易得高血压

  “我调查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50岁以下的人吃得太多,50岁以上的人又吃得太少。”夏萌指出,如果长期饮食不平衡,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所以,中年人应该通过调节饮食来控制多余的热量摄入。

  “有的老年人对饮食控制得非常严格,以为每日喝粥就能颐养天年,对鱼、肉、蛋等敬而远之。其实,当步入到老年(65岁以后),他的胃肠功能下降,营养素的吸收受到影响,而此时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等需求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如果此时一味地讲吃一些好吸收的食物,就会造成体内重要营养素的不足。导致的结果就是老年人抗病力减弱、乏力、疲倦等等,从而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膳食宝塔因人而异

  夏萌介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南中指出,将每日所需要吃得食物从多到少分为五层,第一层是谷类和薯类,包括米、面、杂粮、土豆、红薯、山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第二层是蔬菜水果,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第三层是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包括蓄禽肉类食物,如猪肉、羊肉、牛肉、肉、鸡肉、鸭肉、鱼、虾、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第四层是奶类、豆类和坚果类食物,这一层补充的是蛋白质、矿物质和必需脂肪酸。大豆类食物不要吃的太多,一般来讲一天一个人可以吃半两到1两。坚果每日吃一些,但要适量。第五层是油和盐,要少量摄入。

  夏萌指出,膳食宝塔的建议范围适合于一般健康成人,应用时要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季节等情况适当调整。年轻人、劳动强度大的人需要能量高,应适当多吃主食,而活动少的人,主食摄入量应相应减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各类食物摄入量是一个平均值和比例,每日膳食中应当包括宝塔中的各类食物,各类食物的比例也应基本同膳食宝塔一致。”(李颖)

  ————相关链接————

  几种对血管有益的食品

  鱼类:鱼类特别鲑鱼、鲐鱼、金枪鱼、淡水鳟鱼等冷水鱼,含较丰富奥米加三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Omega-3在很多方面都有利于人体,尤其是人体的心脏受益最大。这种脂肪酸能够增加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即好的胆固醇),减少低密度脂蛋白(LDL)(即坏的胆固醇)积聚在血管壁,减少患上心脏病的机会。亦可预防血块形成,减低阻塞血管的风险。

  坚果类:常吃坚果有助于调节血压,提高机体抗氧化剂含量,减轻炎症,改善人体代谢,降低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而又不增加体重。

  坚果营养高,是预防心脏病的好食物。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植物固醇,有助于降低人体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且有不少坚果,例如胡桃、核桃、杏仁、花生等含有鞣花酸,能抑制癌细胞生长。此外,坚果还蕴含多种对健康有益的维生素E、B群和矿物质,维生素E是知名的抗氧化物,能预防细胞老化,减少心脏病、糖尿病、白内障等患病风险。

  坚果中的脂肪含有的都是人体不能合成,必需靠食物提供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ω-6和亚麻酸ω-3。这两种脂肪酸具有调解血脂、降低胆固醇、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冠心病及其他心脑血管退行性疾病,是一种理想的健康食品。所以专家建议有条件的中老年人应该适当补充一些坚果类食品,但由于脂肪含量太高,也是一种高热量的食品,因此不要因为有营养而多食,特别是对患胆囊炎、胰腺炎、肝病、肥胖病等的人应悠着点。

  粗粮:包括了三类食品,一是指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粱、大麦、燕麦、荞麦/麦麸等。第二类是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青豆、芸豆、蚕豆、豌豆等。第三类是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哈佛医学院预防医学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吃一餐粗粮也许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吃越多餐就越能减少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研究参与者十年来每天都吃份粗粮,其罹患高血压的概率降低了4%。降低4%听起来不是很大的好处,但因为高血压会造成心脏病发作、中风和许多其他健康问题,因此,每一小步都有帮助。

  有些人不吃糙米粗粮,只吃精米白面,殊不知在稻麦的麸皮里,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及植物纤维素,例如铬、锰在全谷类、豆类、坚果类中含量最高。若经过加工精制以后,这两种元素就大大降低。如果用缺乏这两种元素的饲料去喂养大鼠及家兔,动物就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植物纤维素能增加胆固醇的排泄,使血胆固醇含量降低。食物太精细,纤维素太少,不容易产生饱腹感,往往造成过量进食而发生肥胖。因此,长期进食低纤维素饮食的人,血管硬化、高血压的发病率则增高。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78 页,共 10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