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被视为有毒化工原料的“一滴香”,近日被卫生部“正名”。卫生部召开食品添加剂新闻通气会介绍,经质检总局、国家药监局等多部门调查发现,“一滴香”、“火锅飘香剂”等产品属咸味食品香精,如按照标准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卫生部同时发布公告称,从今年5月1日开始,面粉中将禁止添加增白剂。

  关于“一滴香”热点事件

  去年,多家媒体报道“一滴香”在火锅店、麻辣烫、煲汤店广泛食用,滴入“一滴香”,清水就能变成高汤。有媒体称,人若长期食用“一滴香”将危害肝脏。

  调查认定“一滴香”类似“鸡精”

  卫生部监督局局长苏志昨天介绍,“一滴香”的问题提出来以后,国务院食安办高度重视,责成相关部门立即进行处理。质检总局、国家药监局对相关企业、餐饮环节等进行了检查。

  苏志说,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一滴香”有它相关的生产标准,属于咸味食品香精的一种,是按照咸味食品香精进行的生产,“就像大家普遍用的鸡精。”据了解,咸味食品香精是列入我国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目录的。

  宣传被指欺诈消费者

  苏志说,“一滴香”的包装上写着是“一滴香”,这是为了它的宣传需要。“一滴香”如果是按照标准生产,生产很规范,就没有安全问题,也不应该属于食品安全问题。

  “但老百姓很生气。”苏志说,“一滴香”确实有违法的地方,比如它的标签不科学、宣传不规范等。“一滴香”的宣传是往白水里一加,就变成了高汤,“我们认为,这类问题应该属于欺骗消费者的问题。”

  “一滴香”含3种成分

  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副司长王红介绍,全国获得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有385家,在产的有256家。“一滴香”事件后,质监部门对256家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在产的256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都是符合要求的。”但个别食品添加剂存在未标注“食品添加剂”字样以及含量、成分等问题。

  王红说,“一滴香”的主要成分应该是食品原料、食品辅料和添加剂三种组成,这都是符合标准要求的。“但这类产品是叫‘一滴香’、‘飘飘香’还是‘香精王’?是叫产品名还是叫化学名,这方面的规定现在还比较混乱。”王红说,目前质检总局正在加紧规范这方面的问题。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俄罗斯政府近日展开一场自前苏联解体后最严格的禁酒运动,将首次从法律上,将啤酒划入酒精类饮品之列。

  据悉,根据俄罗斯新的禁酒规定,酒类广告和夜间销售酒品都受到严格限制。但是因为目前啤酒仍被归入食品范畴,使其得以成为这场禁酒运动中的漏网之鱼。

  但是俄罗斯议会下院22日通过的新法案,将取消啤酒的特殊地位。俄罗斯卫生部酒精和毒品滥用首席专家叶夫根尼·布瑞永说:“将啤酒划为酒精类产品,是完全正确的,此举有益于俄罗斯民众的身体健康。”新法将限制啤酒的夜间出售,同时禁止其在学校等公共场所附近销售,并限制啤酒瓶或啤酒罐的容量,最大不超过0.33升。

  尽管伏特加等烈酒在俄罗斯依然很受欢迎,但由于啤酒价格低廉和管制松懈,俄罗斯人的啤酒消费在过去15年内翻了三番。业内人士称,俄罗斯现在是世界第三或者第四大啤酒市场。由于历史和传统因素,许多俄罗斯人都将啤酒视为软饮料。

  俄罗斯政府非常关注酒精中毒和未成年人饮酒问题。作为世界上五个饮酒最多国家之一,俄罗斯人均每年喝掉纯酒精32品脱(约合15升),比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最大饮酒量高一倍多。酗酒问题大大影响了俄罗斯的人口增长。在1991年到2009年间,俄罗斯人口减少了640万。统计部门估计,到2031年,俄罗斯人口将仅剩不到1.27亿人。而每年,俄罗斯有至少50万人的死亡与酒精有关,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甚至将酗酒看作国家灾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前天,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检测网负责人肖永红在做客城市管理广播时透露,在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至少有1/3以上是和抗菌药有关。近日卫生部将出台抗生素相关使用标准,用量超标严重的医院,甚至将从三级降为二级。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过度使用抗生素;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高达30万人;在住院的感染病患者中,耐药菌感染的病死率为11.7%,普通感染的病死率只有5.4%。

肖永红介绍,随着超级细菌横空出世,日益加剧的抗生素滥用现象越来越引起重视。卫生部2004年曾出台过一些技术法规,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作为技术指导,这些规定只要求医生在患者患有某种疾病时使用某种药物,而对于更多的管理规定并没有跟上。

“目前,卫生部正在制定抗生素相关使用标准,其中对于医院、医生有比较严格的限制。”肖永红透露,比如针对现在医院抗菌药使用比例过高的不合理现象,将对医生抗生素使用水平进行调查,总量不能超过一定标准。如果超标,医院在未来的评审中,质量管理方面不能达标,甚至还会与医院评级挂钩,如果一家三级医院滥用抗生素,就会被降到二级。“这对于我国公立医院来说,应该是比较有约束力的,对医院也可以形成压力。”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是青霉素、头孢、红霉素等,而医院门诊的抗生素大概有30种左右。在滥用抗生素现象中,最普遍的莫过于人们感冒发烧时自己吃的消炎药。对此,肖永红表示,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感冒更多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的作用是抗菌,当没有细菌时,吃这些药一点效果都没有。”

他表示,一般来说,感冒完全没必要吃消炎药,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当休息、多喝水。“是药三分毒,滥用抗生素不仅能导致耳聋、耐药性,还可能会引起人体菌群失调,对未来的影响更是难以估计的。”

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及吃药引起的疾病,这当中40%是死于抗菌药的滥用。目前我国使用量、销售量在前15位的药品当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我国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到30%。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作者:秋萌 陈荞)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北京2月17日电 中国政府网17日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这份文件明确,今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工作安排》要求中央和省级政府有关部门确保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提供,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便民惠民措施普遍得到推广。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得到进一步控制。

  《工作安排》分总体要求、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三部分。工作任务包括五大类: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工作安排》还明确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分工,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

  相关阅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201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

  《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认真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定信心,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攻坚克难,强化考核,狠抓落实。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本地区医改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地区医改任务完成情况负总责;各牵头部门要对牵头任务全国范围内的完成情况负总责,各有关方面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完成医改各项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二月十三日

  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 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为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改革,现提出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精神,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提供,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便民惠民措施普遍得到推广。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得到进一步控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三年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4.4亿,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促进失业人员参保。落实灵活就业人员、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等人员选择性参保的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国资委、财政部负责)

  (2)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面,参合率继续稳定在90%以上。(卫生部负责)

  2.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增强保障能力。

  (1)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财政部、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2)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医保目录内药品和收取的一般诊疗费按规定纳入支付范围;积极探索职工医保门诊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3)明显提高保障水平。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所有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均不低于5万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4)积极开展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以省(区、市)为单位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的试点,并在总结评估基础上增加试点病种,扩大试点地区范围。抓紧研究从医保、救助等方面对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治疗给予必要支持的政策措施。(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负责)

  (5)全面提高医疗救助水平。资助困难人群参保,资助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门诊救助。逐步降低、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探索开展特重大疾病救助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向医疗救助慈善捐赠,拓宽筹资渠道。(民政部、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3.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水平,方便群众就医结算。

  (1)继续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基本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或结报,下同)。加强异地就医结算能力建设,开展省(区、市)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探索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即时结算。做好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研究缴费年限累计计算相关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2)加强医疗保障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控制基金结余,提高使用效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结余过多的地区要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地区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基金平稳运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财政部分别负责)

  (3)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药费用的制约作用。对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在医保支付比例上给予倾斜。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大力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本报讯 (记者杨华云)国家审计署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首次审计发现有2700多万基金被挪用。

2010年是新农合制度确立在全国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年,审计署对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9个省所辖的45个县(市、区)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新农合基金进行了审计调查。

新农合基金被挪作养老金

审计调查未发现大的违纪违规问题,但少数县和基层卫生院在具体执行政策、基金管理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审计发现,全椒县、大洼县、西丰县、凤城市、岳池县共5个县的政府有关部门挪用新农合基金2738.18万,用于发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等。舒城县、霞浦县、龙海市、建阳市、福鼎市、汨罗市共6个县的新农合经办机构虚报参合人数4925人套取财政补助资金37.30万。

截至2011年1月10日,全椒县、大洼县、西丰县、凤城市、岳池县共5个县归还新农合基金2680.1万元;湖南省汨罗市对虚报参合人数套取财政补助资金的1名卫生院院长给予警告处分,其他正在整改中。

部分地区擅自提高补偿

此外,审计还发现了擅自提高扩大补偿范围和提高补偿标准的问题,彰武县、固始县、肥东县、庐江县、巢湖市居巢区、兴化市、闽侯县、霞浦县、龙海市、福鼎市、汨罗市、龙山县、武汉市东西湖区、岳池县共14个县的新农合经办机构审核把关不严,擅自扩大补偿范围和提高补偿标准,向8118人多支付新农合补偿资金487.80万元。截至2011年1月10日,闽侯县、霞浦县、龙海市、福鼎市、肥东县、庐江县、巢湖市居巢区、武汉市东西湖区共8个县已收回违规向114人发放的新农合资金15.9万元,其他正在整改中。

乡镇卫生院为患者办虚假住院手续并报销以获取住院费用情况较多,审计署调查的97个乡镇卫生院中,有47个存在问题,有4个乡镇卫生院利用假病历等获取新农合补偿56.78万。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杨华云)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在2011年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上透露,卫生部正在研究“十二五”期间将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安全领域内的若干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近日谈到2011年卫生监督工作要求时提出,要尽快出台《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据了解,2010年卫生部组织专家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监测与评估,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处置了“圣元奶粉疑致性早熟”“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症”“一滴香”“反式脂肪酸”等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和问题,适时发布权威信息。

(本文来源:新华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 限制医师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权的获得

  ■ 加大对开具不合理抗菌药物医师的处理力度和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与临床重点专科和医院等级评审挂钩

  ■ 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情况将进行公示

  本报北京2月15日电(记者白剑峰)记者从日前在京召开的2011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针对抗菌药物滥用问题,卫生部今年将在全国开展“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卫生部将组织专项检查组,不定期对全国部分医疗机构的处方、医嘱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飞行检查。对于检查结果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将进行全国通报并协调地方政府给予机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当事人诫勉谈话或行政处分。

  据悉,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是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品种多。部分疗效不确切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国际上被反复警示甚至取消注册的药物仍在我国部分医疗机构中使用。二是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高,用量大。68.9%的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37.0%的病人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平均100个患者1天消耗80.1人份的抗菌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平均值的一倍多。三是用药水平偏低,药物应用结构不合理。许多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应用选择上求新、求贵、求广。5年来监测结果显示,喹诺酮类、三代头孢菌素和二代头孢菌素一直占据我国抗菌药物使用总量的前三位。另外,我国I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一直在97%以上,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此比例低于30%。四是不同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样是三甲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最大差距达6倍以上,I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最大差10倍以上。五是细菌耐药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指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以药养医的机制问题、合理用药管理体系和监管能力问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也有公众合理用药意识的培养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综合治理。

  为了配合“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卫生部将尽快起草并下发《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责任人,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处方点评等相关制度,并从几方面入手,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

  一是通过限制医师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权的获得,加强医疗机构高级别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二是通过加大对开具不合理抗菌药物医师的处理力度和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三是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与临床重点专科和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结合,对于抗菌药物管理和使用存在严重问题的医疗机构,要一票否决;四是通过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情况进行排名和公示,引入社会监督机制,督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要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国家处方集》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全面梳理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加强处方、医嘱点评和不合理用药预警监测工作,完善日常监督机制。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和统一标准,组织开展本辖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采取突击检查、现场点评等多种形式,在全面梳理整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环节,针对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滥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最为严重的问题进行集中打击。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本报讯 (记者吴鹏) 卫生部部长陈竺日前称,卫生部拟将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安全也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陈竺在2011年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做出上述表述。

  陈竺说,目前正在研究,“十二五”期间将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安全领域内的若干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将不低于20元

  根据医改配套文件,我国通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从2009年起,我国面向城乡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包括健康档案管理、传染病防治在内的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今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将提高到不低于20元。

  针对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我国还启动实施了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将会适时调整。

  根据配套医改文件的目标,今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得到普及,城乡和地区间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明显缩小。

  重点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

  在上述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说,目前建立了以31个省级和312个县级监测点为基础的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但陈竺称,目前仅有约三分之一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承担201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全部监测项目。

  陈竺说,“十二五”期间,要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设为重点,解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

  各市年底须有职业病诊断机构

  根据卫生部提供的数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职业病诊断机构492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272家。但是陈竺说,目前独立存在的省级职业病防治机构只有12家、专业人员严重流失。

  陈啸宏说,没有独立职业病防治机构的省份,要尽快恢复重建或依托现有机构加挂牌子,加强对辖区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在独立的职业病防治机构到位之前,要尽快明确具备条件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辖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中心。陈啸宏说,今年底前,除个别特殊地区外,每个市(地)必须具有承担职业病诊断职责的机构,每个县(区)必须具有承担职业健康检查任务的机构。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通报,发现有12个国家的部分儿童在接种甲流疫苗后患上嗜睡症,“肇事者”可能是英国制药商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Pandemrix甲流疫苗。请关注——

  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地区办公室发表声明称,4岁至19岁的孩童在注射了英国制药商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Pandemrix甲型流感疫苗后,患嗜睡症的风险比同年龄组未注射疫苗的儿童高出9倍。

  欧洲药品管理局于2010年8月底宣布展开调查,以确认是否为疫苗副作用所致。迄今欧盟国家已报告发现22例在注射甲型流感疫苗后罹患发作性睡眠的病例。

  12国出现甲流疫苗致嗜睡症

  嗜睡症是一种睡眠失调现象,患者会感到极端疲倦,昏昏欲睡,往往会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睡着,甚至是在活动中途突然入睡。

  世卫组织发表声明说,以往的流感疫苗注射从未引发这种现象。这类睡眠失调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身上,而且以瑞典、芬兰和冰岛的病例最多。世卫组织称:各国曾在2009年广泛使用疫苗对抗甲型H1N1流感,而自2010年8月以来,已有至少12个国家报告出现嗜睡症的病例,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

  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布鲁尼埃称,由于所有注射疫苗后嗜睡的少年儿童都有嗜睡症基因,而且目前也没有在世界其他接种了流感疫苗的国家发现类似病例。因此,是否由流感疫苗导致嗜睡症这一关系还不能就此确定。世卫组织将继续观察和审视注射甲流疫苗的长期后果。

  中国未发现嗜睡病例

  2月9日,世卫组织驻华办事处新闻官陈蔚云说,就她所知,世卫组织驻华办事处未收到中国卫生部和疾控中心关于有此不良反应的相关监测报告。

  卫生部2月9日表示,我国目前并未发现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患上嗜睡症的病例。“其他甲型流感疫苗,很多年前就在用了,过去两年又大批量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上亿人打了,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介绍说,我国市场上普遍接种的流感疫苗都是国产疫苗,没有发现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患上嗜睡症的病例。但他同时表示,并不清楚我国在不在世卫组织公布的47个Pandemrix疫苗使用国之列。“最权威的消息,应由国家药监局发布。”他强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说,目前我国使用的免费接种甲流疫苗都是国产的,疫苗临床试验曾在北京、江苏等10个城市和地区实施。观察所用疫苗涵盖了我国10个疫苗企业自行生产的所有8个类型疫苗。试验结果显示,8种疫苗均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是安全有效的。

  北京市疾控中心负责人透露,2009年甲流大流行期间,北京市向公众应急接种的甲流疫苗,全部由国家卫生部统一调配,是来自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盼尔来福.1”。甲流疫苗大批量接种后,北京市疾控中心还利用北京市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和北京市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对接种者进行了追踪观察,证实国产甲流疫苗安全并有效,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状况,与早已被证明非常安全的季节性流感疫苗一致,并未发现“嗜睡症”等新的或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

  接种后轻微副作用属正常现象

  “嗜睡症是一种罕见神经功能性疾病,会造成患者睡眠紊乱,如突然入睡或久睡不醒。”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梁卫兰表示,有人在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困倦、疲软的现象,但这并不足以说明甲流疫苗导致嗜睡症。“这是接种者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的群体心理不良暗示所致的困倦。”

  “这种现象很容易在儿童中起到心理暗示作用。一个孩子在接种疫苗后疲倦昏昏欲睡,会让周围的孩子也有倦意,是一种不良心理暗示,也称癔症。”梁卫兰说。

  梁卫兰的说法并非毫无依据,医学期刊《疾病监测》2010年第25卷第12期1006—1008页,有一篇名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种后引发群体性癔症的心理干预》的学术论文,文章的观点印证了林献丹的说法。

  随后记者又查阅了卫生部印发的《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通知,在预防接种实施一条中规定:为防止发生群体性癔症,实施群体性接种时,应合理安排,避免多个受种者在同一地点同时接种。

  另外,专家还强调,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儿童和青年人,一旦出现突然熟睡等阵发性睡眠症(嗜睡症)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发生意外。

  儿童疫苗接种有禁忌

  现在我国有规定,孩子自出生到6岁期间,要到家庭所在社区的卫生接种总共22针疫苗。一般情况下,孩子患有急慢性疾病时禁止接种疫苗。

  那么,只要孩子健康就能接种疫苗吗?答案是否定的。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特性。例如,对鸡蛋清过敏的人,即使非常健康也不能接种甲流疫苗。因此,孩子在接种疫苗前,必须先经过社区卫生院医生的“预检”,由医生判断孩子是否适合接种某种疫苗。同时,儿童预防接种告知手册对每一种疫苗的接种时间、注意事项、禁忌症都有详细的说明,家长带孩子接种疫苗前应仔细阅读。

  最后,专家提醒,自孩子出生后家长就应及时带孩子去社区卫生院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提高对一些疾病的抵抗力,比在患病后打针吃药更有益健康。不过疫苗并不是万能的,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李颖)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社北京2月4日电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4日发布的最新癌症预防数据报告称,通过健康饮食、定期体育锻炼以及保持健康体重,每年在中国有62万例癌症可以预防。

  4日是世界癌症日。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今天披露这一估算数据时指出,通过戒烟、避免二手烟吸入、过度日晒以及预防可导致癌症的感染等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使中国内地20%的乳腺癌、33%的胃癌以及34%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得到预防。因此,他敦促政府卫生部门积极开展癌症预防的教育,优先支持开展健康科学普及和公众健康管理。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健康体育活动全球建议》报告强调,定期的体育活动可预防乳腺癌、结肠癌、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类型的疾病;同时制定了5至17岁、18至64岁以及65岁以上三个年龄组保持健康所需体育活动水平的具体推荐建议。

  世卫组织慢性疾病和卫生促进部迪姆·阿牟斯庄博士建议,成人每周必须完成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可通过每周5次每次30分钟的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来完成这一指标。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其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全球每年约有1270万例新发癌症,有760万例因此死亡。有证据显示,有30至40%的癌症死亡是可预防的,有三分之一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治愈。

  作为一种多因素疾病,癌症目前已有200多种类型。据世卫组织估计,如不进行干预,2005年至2015年期间死于癌症的病人将超过8400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6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