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张仃(右)与毕加索

1947年,周有光在美国的一家银行工作,同时在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一天,他的朋友、当时也在该校做研究的著名经济学家何廉对他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他现在很空闲,你可以去跟他聊聊。

爱因斯坦早在17岁时就因憎恶军国主义而放弃了德国国籍,希特勒夺取德国政权(1933年)后,他为了躲避法西斯迫害,接受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数学学院的聘请,做终身学者。爱因斯坦自称:我无法把自己从我的研究工作上撕下来,我已经被物理学抓得牢不可破了。

周有光见到爱因斯坦那年,他已68岁,因积极呼吁禁止使用原子弹、谋求世界和谐而成为和蔼可亲的“崇高老人”。周有光在《百岁口述》中回忆道:“我的印象就是他的为人非常好,生活也很随便。我们在银行界,穿衣服都很讲究,他在大学里,大学的风气跟银行不一样,大学教授穿衣服马马虎虎的,他穿的衣服还没有我讲究。他没有一点脾气和架子,给我的印象非常好。”

回国后周有光一直没有提过与爱因斯坦见面的事情。事实上,周有光是中国为数不多与爱因斯坦面对面说过话的人。他们见过两次面,聊过两次天。但有意思的是,这种如此值得炫耀的事情却被遗忘了50多年,直到晚辈们为周有光整理百岁华诞的贺册才被“挖掘”出来。

“小辈们问我,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讲爱因斯坦的事情。我忘掉了。”周有光说,“我们是一般的谈话,当时的国际形势,当时美国发生的情况,随便讲讲。为什么我会把这个事情忘掉呢?因为谈话内容没有特点。这是一个遗憾的事情。他的研究方向跟我不一样。”

如果说周有光与爱因斯坦的两次见面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那么同时代的另外两位中外名人的会面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们就是张仃与毕加索。1956年,张仃在巴黎见到了自小崇拜的毕加索。张仃生前回忆当时情形:毕加索刚睡起午觉,穿着短裤、背心从楼上走下来热情欢迎我们。原以为他的工作室一定很豪华,因为他已是最富有的画家,一张作品值几十万美元,没想到工作室里除了画作是新的,几乎一切陈设全是破旧的,墙上灰迹斑驳,沙发已经露出弹簧。可他好像熟视无睹,墙上、地上到处都是他的画作。

第一次见面,张仃将一套水印的《齐白石画集》作为礼物送给了毕加素。这份礼物给毕加索很大的震撼,因为在张仃访问毕加索之后不久,张大千也去拜访了毕加索,毕加索向张大千展示了自己临摹齐白石的中国画习作,说:“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样的问题似乎依然耐人寻味。不过,历史显然让我们变得宽容,每种缘分都值得珍惜,每种追求都值得尊重。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周四, 27 1月 2011 12:23

保康出土罕见 甲骨卜骨

  湖北

1月26日,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委托,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从2010年11月18日开始对谷竹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保康线寺坪段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在虾米坪遗址布探方10个,发现东周至东汉遗址、灰坑7个,出土了陶纺轮、豆等文物,在灰坑内出土了甲骨和占卜用的卜骨,在庹家坪遗址布探方四个,也出土了甲骨,在岗子墓地,发掘了2座东汉墓葬,出土了典型的汉代器物。

据介绍,这是整个保康县境内第一次正规的考古勘探发掘,特别是出土的甲骨、卜骨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这是第一次发现的楚文化在该山区县的实物证明。

文并图/CFP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和S形的奇特外形被人们所熟悉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2月1日消息,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和S形的奇特外形被人们所熟悉,但究竟它们为何外形会如此奇怪,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困扰着海洋科学家。不过目前科学家认为它们发现了海马"S"型身材的秘密,这种体形可以帮助海马更好的捕食。

  据国外媒体报道,外形奇特迷人的海马是如此的与众不同,甚至和它们近亲海龙(pipefish)的直线型身体都有着不小差别,科学们一直想搞清海马进化出这种体形的原因。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中的论文显示,海龙通常会径直向它们的小猎物游去进行捕猎,而海马进化出的灵活体形使得它们就像弹簧一般,积蓄力量攻击更远的猎物。


这种体形可以帮助海马更好的捕食

  这是一个重要的狩猎技术,可以弥补海马游泳速度方面的弱点。领导这项研究的安特卫普大学(University of Antwerp)的山姆-范-瓦森伯(Sam Van Wassenbergh)博士和研究小组通过减慢数十倍速度下的高速摄像来观察海马的行动,然后研究人员利用数字建模,建立了海马生物力学的模型。

  结果显示,海马的体形能让它们更快的接近猎物。山姆博士说:“海马的头部和S型身体能让它们更迅速的靠近并灵活的攻击猎物,在这种进化中,每一毫米都显得很重要,因为那意味着更多的食物。”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职员胖瘦可能决定其职业升迁速度,也影响着他们的钱包薄厚。

  美国《华盛顿邮报》29日援引这项研究结果报道,一般而言,瘦削的女性和强壮的男性在职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研究人员蒂莫西·贾奇和丹尼尔·凯布尔说,瘦削的女性比其他女性每年平均多挣1.6万美元;但过于瘦弱的男性每年平均少挣8000美元。

  企业高层在评估职员时,身材并非一项硬性指标。美国圣托马斯大学管理学教授特蕾西·罗特豪森—万格说:“研究显示,如果你有两个在其他各方面平分秋色的候选人,生理上看更吸引人的那一名将胜出。”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中央时区1月20日下午9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纳米帆-D卫星在地球上空650公里处,张开了它闪闪发光的太阳帆,成为迄今首个绕地球运行的太阳帆纳型卫星。马歇尔航空飞行中心纳米帆-D的主要研究人员迪恩·艾尔豪称这是个历史性时刻。


NASA工程师与其设计的纳米太阳帆(科学网-kexue.com 配资料图)

  此前,纳米帆-D在它的母舰FASTSAT(快速、经济、科学和技术卫星)上已飞了一个半月,FASTSAT于去年11月19日(美国东部时间)携带纳米帆-D和其他5项实验载荷发射升空。研究人员表示,在随后的几周里,纳米帆-D不知为什么固执地呆在甲板上不肯离开,让研究小组几乎放弃了希望。

  今年1月17日,纳米帆-D竟然自己弹了出去,工程人员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当时艾尔豪正走进控制室,看到遥控屏幕后惊讶地说:“真是难以置信,我们的卫星自由飞翔了!”研究小组赶紧召集了一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阿兰·希格和斯坦·希姆斯在马歇尔航空飞行中心架起联系纳米帆-D的无线电台。

  “时机刚好,当时纳米帆-D正好循着轨道经过亨茨维尔上空,我有幸第一个倾听并分析了它传来的信号。”西格说。美国中央时区下午5点,他们听到了一阵微弱的信号。当卫星从头顶上空呼啸而过时,信号变得更强,操作人员能分析它传来的第一批信号,这证明纳米帆-D还“活着”,并且运行良好。

  历史性时刻是在1月20日下午9点,纳米帆-D真正打开了它的太阳帆。经甲板计时器激活,几秒钟内,太阳帆逐渐展开,它的聚合物反光材料薄膜扩展成一张薄薄的、近10平方米大小的帆。

  去年5月日本也发射了“伊卡洛斯”(IKAROS)探测器,靠太阳帆以太阳光压作为主要推进动力进行星际旅行,并于去年飞过了金星。而纳米帆-D则将保持离地球较近的距离,计划经过70天至120天后就以流星的方式返回地球。

  “我们的任务是环绕地球,研究能否用太阳能帆作为一种清理离轨老卫星和太空垃圾的工具。”艾尔豪解释说,如果纳米帆-D能清理近地轨道的垃圾,太阳帆可能成为一种未来卫星标准。任务结束后,将凭借它的帆靠空气动力的拖拉力量返回地球,在到达地面以前在大气层中无害地烧掉。专家表示,要避免这种航天器本身成为近地轨道的垃圾。

  纳米帆-D证明了一种简洁廉价的航天探测方法。艾尔豪表示,在纳米帆-D从轨道上掉下去之前的几个月,他们将一直监视着它,并检测太阳帆上的阳光压力。研究小组还将检查太阳帆为什么在FASTSAT上耽搁了那么久。(常丽君)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为了应对工作压力,很多人习惯早起喝杯咖啡提神醒脑。但美国《应用社会心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喝咖啡可能只对女性起作用。研究发现,如果女性喝过含咖啡因的咖啡,那她们在充满压力的情境下的表现会比男性更好。

  为了探索“增加咖啡因摄入量是否会增加压力和干扰团队合作”的课题,研究小组让64名平均年龄为22岁的男女参试者,在饮用过含咖啡因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之后,完成猜谜解题能力、协作记忆力、同性结对合作能力等多项测试。

  研究发现,饮用咖啡因之后,男性在压力之下的记忆表现总体上不如女性;而且,女性猜谜解题速度比男性快100秒。研究人员分析认为,置身压力中时,男性在团队中的表现更具攻击性,女性更可能会相互合作。(金也)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3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在《哈里·波特》系列电影中,主人公每次遇到紧急情况都披上隐形斗篷瞬间遁形,这也是这部科幻小说中最令人羡慕的情节之一。最近,美国与新加坡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科研小组在隐形斗篷的研制上迈出了新的一步,使我们拥有一袭哈利·波特式隐形斗篷的梦想不再遥远。

  许多早期“隐形斗篷”仅能在肉眼看不到的光波长下“遁形”,而其他类似系统也只能隐藏微小物体。但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SMART)中心科学家联合研制的新系统在可见光下亦可“遁形”,还可以使肉眼能看到的相对大的物体消失于无形。

  这套隐形斗篷是用两块方解石晶体(一种价格低廉、容易获得的矿物)以特定配置组合而成。方解石是一种具有高度各向异性的物质,也就是说,一面释放的光线以不同于另一面光线的角度逃离。通过利用两块不同的方解石,研究人员便可以将光折射到置于两块方解石晶体之间的固体周围。

  麻省理工学院的乔治·巴巴斯塔蒂斯(George Barbastathis)参与研制了这款系统,他说:“这种情况下组装的方解石晶体之间存在楔形空隙。按照我们的构想,无论你将什么东西放在这个空隙下面,从外面都看不到。”不过,新隐形斗篷仍存在许多缺陷。首先,它只有在绿光下性能才达到最佳。

  据巴巴斯塔蒂斯介绍,研究人员之所以以这种方式设计这款隐形斗篷,是因为方解石仅能以非常狭小的光的波长进行配置,同时人眼对绿色最为敏感。其次,只有你从某个方向去看被藏起的物体时,隐形效果才能奏效,从另一个方向看这个物体反而会令其“露出庐山真面目”。

  第三,这套系统只能隐藏正好可以放到方解石楔形空隙下面的物体——在这种情况只有2毫米高。所以,要想藏起更大的物体,便需要更大块的方解石。巴巴斯塔蒂斯相信,他的团队或其他研究团队不久会研制出真正的三维隐形斗篷。与此同时,他认为这套系统在实践中至少有一个用途。

  巴巴斯塔蒂斯说:“我是波士顿人,在那里,许多街道的交叉口都非常复杂,你会对红绿灯是为哪些人开着充满困惑。如果采用当前的隐形技术,你就可以令司机看不到某些灯,这样他们不会感到困惑。”研究人员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详细描述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浙江省科技厅、上海市科委30日在浙江省舟山市共同宣布,来自浙江海洋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所的科学家已绘制完成大黄鱼的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序列图谱。

  据介绍,这是我国科学家完成的第二个鱼类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世界上首个石首鱼科鱼类基因组序列图谱。

  大黄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优质鱼类,也是中国海水网箱养殖产量最大的鱼类品种。目前我国大黄鱼养殖约网箱50万个、年产量7万吨、产值30多亿元、从业人员达80万。

  项目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刘赟副教授说,研究结果表明,大黄鱼基因组包含48条染色体,比人类多两条,全基因组大小在750M左右,相当于人类的四分之一。

  “一个物种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对这一物种生命密码天书进行人工编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这一物种学科和产业发展的新开端。”该项目负责人、浙江海洋学院副校长吴常文教授说。

  据介绍,大黄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国内和东南亚等已形成“大黄鱼文化”色彩浓厚的消费市场。历史上大黄鱼年产量最高近20万吨,由于多年酷渔滥捕,自然资源已近枯竭。近年来,养殖大黄鱼种质退化、病害频发等,更是困扰着大黄鱼产业的发展。

  吴常文说,大黄鱼全基因组的测定和序列图谱的成功绘制,将会对大黄鱼基础生物学研究和大黄鱼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更深入地了解与大黄鱼生产性状如生长、抗病、耐寒等性状的遗传机制,为性状改良和遗传育种奠定基础,快速开发出大黄鱼部分疾病的有效药物,通过基因工程手段生产对人类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海洋药物等。

  项目组同时表示,希望大黄鱼图谱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与致力于大黄鱼研究和保护的研究人员共享,相关网站建设预计于2011年6月完成,届时研究人员可以下载到大黄鱼图谱完整的数据库。

  浙江海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30日还宣布联合组建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中心。(记者余靖静)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1月30日消息,近期一项关于出轨的研究显示,半数男人能原谅女友的不忠,当然条件是女友的外遇对象也是女人。但是女性则不太能原谅并忘记男友跟男人交往的状况。


半数男性会原谅女友同性外遇

  据国外媒体报道,该研究是由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进行的,研究人员让718位大学生假想处于一段长期的感情关系中,然后设想一下对几种不同的出轨场景的反应。研究人员发现,总体来说在发现女友和另外一个女人有段风流事之后,半数男性还愿意继续跟女友相处,但只有22%的男性能原谅女友背着自己跟另外男人交往。

  不过对于女性来说情况恰恰相反。如果男友背着自己跟另外女人交往,28%的女人还会考虑继续和这个男人在一起,但是如果男友背着自己跟男人交往,那么只有21%的女性愿意继续这段感情。这项发表在本月的《个性和个体差异》杂志上的研究得出结论:受访者的反应是出于嫉妒本能的反应。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杰米康弗博士说:“激发男性和女性体内的强劲嫉妒机制的诱因不同,对于男性来说,诱因是那些可以威胁自己父亲身份的因素,而对于女性来说,诱因则是那些导致她们被抛弃的因素。”

  研究人员说,男性会感到来自男性对手的威胁是因为这给他的父亲身份增加了不确定性,而女友的同性恋外遇,他们会把这当成是“同时和一个以上女人发生关系、满足他们想拥有更多性伴侣欲望的机会”。

  该研究的合著者之一,马克-克劳德在采访中强调他们让受访者设想的同性恋出轨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极为罕见。因此研究人员询问了受访者的真实的“被背叛经历”。结果再次显示,男性比女性更难容忍背叛。发现恋人有出轨行为后,男性决定分手的可能性比女性大很多。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作为目前世界上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孤独症越来越受关注,但其发病机理依旧是一个谜团,存有争议。日前,美国《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东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谢维研究组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鲍利安·加布里埃尔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可能为孤独症发生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大脑通过数万亿个突触连接而成的巨大通讯网络来处理信息、行使功能。突触通过自身的可塑性,传递、转变和完善信号。突触细胞粘附因子,通过连接突触前、后细胞,调节突触传递信号,并且通过形成特异性的突触功能来决定神经网络的特性。其中,非对称突触细胞粘附分子Neuroligin和Neurexin可能参与突触信号传递并与人类认知相关而最引人注目。

  该项研究采用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对Neuroligin功能进行研究,发现果蝇Neuroligin2在胚胎和幼虫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幼虫的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存在较强表达,提示其可能在高级神经活动中发挥作用。研究人员进而制备突变体并用神经肌肉接头(NMJ)为研究材料探讨Neuroligin2的作用,发现了突变体果蝇运动行为缺陷和突触传递异常;深入分析显示神经肌肉接头生长缺陷,每个突触活性位点出现分化异常,突触后功能性受体的平衡遭到破坏;Neuroligin2和Neurexin双突变导致更严重的表型。这些结果表明Neuroligin2和Neurexin参与突触的发育和突触功能的发挥。

  孤独症主要特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技巧障碍,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和狭窄的兴趣。该研究工作阐明了孤独症重要的致病基因Neuroligin和Neurexin参与突触的发育与功能,为进一步探讨孤独症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并可能为筛选相应的药物提供较简单的模式系统。(陈磊)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99 页,共 1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