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豹幼仔
一只海豹幼仔正在北极的冰面上休息。单是通过气味,小家伙就能从数百只海豹中辨认出自己的妈妈。
2.小象
小象出生时就是一个大块头,直立身高可达到3英尺(约合1米)左右,体重可达到200磅(约合91公斤);它们要与母亲共同生活2到3年。母象需要9年时间完全发育成熟,公象则需要15年。
3.猞猁幼仔
猞猁凭借两大特征著称动物界,一个是耳尖上的黑毛,另一个则是厚厚的毛皮。
4.黑熊幼仔
在动物世界,黑熊妈妈对幼仔的呵护是出了名的。小家伙会和母亲共同生活大约两年时间。
5.美洲豹幼仔
又名美洲虎,通常保持一种独来独往的生活方式。美洲豹的幼仔会和母亲共同生活两年时间,学习捕猎本领。美洲豹一次生下的幼仔数量通常是成对的,幼仔出生时身上并没有可辨别的斑点。
6.山猫幼仔
山猫一次生产1到6只幼仔。幼仔最长要与母亲共同生活一年时间,而后独立谋生。
7.北极熊幼仔
北极熊妈妈一次通常生下两只幼仔。幼仔会与它们共同生活两年多时间,直至掌握捕猎本领并能够独立生活。
8.猎豹幼仔
通常情况下,母猎豹一胎生3子,所有幼仔均要与它们共同生活一年半到两年时间,而后走上独立谋生之路。在与幼仔交流时,母猎豹也会发出类似家猫的咕噜声。
9.黑熊幼仔
黑熊是动物界的攀爬高手,它们会在树上玩耍、隐藏、进食甚至冬眠。
10.鳄鱼幼仔
雌性鳄鱼一次产下20至60枚卵。经过大约3个月的孵化,鳄鱼妈妈会拨开巢穴,帮助孩子们破壳而出,迎接这个世界。
黑暗就像面纱一样遮住了洞穴的脸,让我们无法领略它们的自然之美。在海岸线边缘悬崖峭壁中发现的一些洞穴,是长时间受海浪无情冲击形成的,其它一些洞穴则是在熔岩管外表面冷却变硬,内部流干后的结果。有时候,冰河也会形成洞穴,即融化后的水向海洋流淌时在冰河内形成的地下水道。
但绝大多数洞穴还是在喀斯特地区形成的。喀斯特这种地貌由石灰石、白云石和石膏石构成,岩石慢慢溶解在稍显酸性的水中形成洞穴。首先,大气层中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降落到地面,渗入土中时吸收更多的空气。此时的雨水成为一种弱酸性化合物,能够溶解喀斯特岩石中的主要矿物质方解石。
酸性水透过裂缝和喀斯特渗入地下,形成一个类似地下管道系统的通道网络。随着更多的水渗入,通道变得越来越宽,同时允许更多的水渗入。最终,一些较大的通道成为洞穴,具体的说,应该是溶洞。绝大多数溶洞需要10万多年时间才能拥有一个足以容下一个人的空间。渗入地下的水直至遇到岩石中水完全饱和的区域才停止脚步。由于渗入之门关闭,后续的水只能向前流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洞穴几乎呈水平态。
稀奇古怪的特征
躲藏在黑暗之中的岩层被称之为洞穴堆积物。它们从顶部垂下来,好似一根根冰柱;从地面冒出的像一朵朵蘑菇;覆盖墙壁的片状岩层则像是一个个瀑布。洞穴堆积物是在酸性水中的二氧化碳从洞穴通风口逃走时形成的。在此过程中,被溶解的方解石再次变硬。
冰柱状岩层被称之为钟乳石,是洞穴顶部的水滴落时形成的。地面“长”出的石笋通常是钟乳石末端滴落的水形成的。圆柱形岩层是钟乳石和石笋的结合物。洞穴墙壁和地面上的片状方解石被称之为流石。其它钟乳石呈现出帷幔和苏打水吸管形状。弯曲的岩层被称之为石枝,它们朝所有方向弯曲,分布于顶部、墙壁和地面。
不少女性每周均會花費時間和金錢在美甲之上,而在日本,美甲風更由女性層面吹至男性,在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均出現男士美甲店。據悉,光顧美甲店的男性大部份是白領;他們稱,與客戶交換名片或握手時,對方會將視線集中在指尖,美甲後可給客戶留下良好印象。有男士美甲店負責人說,約六成顧客是汽車等行業的銷售員,其他顧客包括髮型師、律師、正求職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