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新华网华盛顿3月6日电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位于南大西洋的南桑德韦奇群岛6日发生里氏6.6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地震发生在格林尼治时间6日14时32分(北京时间6日22时32分)。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南纬56.4度、西经27.0度,震源深度86.9公里。

  今年年初以来,该群岛已多次发生里氏5.0级及以上地震。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快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位于南大西洋的南桑德韦奇群岛格林尼治时间6日14时32分(北京时间6日22时32分)发生里氏6.6级地震。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惠灵顿3月4日电(记者刘洁秋) 据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报告,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东北地区4日凌晨发生里氏4.7级地震。警方说,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4日凌晨2时19分(格林尼治时间3日13时19分),震中在距惠灵顿东北40公里处,震源在地表以下30公里处。惠灵顿地区有明显震感。

  这也是过去3天来,惠灵顿地区发生的第二次地震。3月1日晚,惠灵顿曾发生里氏4.5级地震,震中在距惠灵顿西北20公里处。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一只亚马逊树蛙被一条蛇牢牢咬住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3月3日消息,在自然界中,到处都充斥着弱肉强食,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捕猎者和猎物之间较量的场景。对于画面中的这只蛇来讲,这显然不是一顿能够轻松咽下的美餐,而对于这只树蛙,这也注定了是它命运的终结。


厄瓜多尔亚马逊盆地中的野性一幕


这个倒霉的两栖动物奋力挣扎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只亚马逊树蛙被一条蛇牢牢咬住,这个倒霉的两栖动物奋力挣扎蹬踏,试图从死神的嘴中逃脱。但这终究是徒劳的争斗,最终它被捕猎者整个吞噬下去。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在厄瓜多尔亚马逊盆地中发生的这野性一幕,被摄影师路易斯-费尔南多-埃斯平(Luis Fernando Espin)用相机清楚的记录了下来。


最终树蛙被捕猎者整个吞噬下去


蛇为了吞下这只树蛙,花了45分钟的时间

  路易斯说:“当时我正准备吃午餐,突然看到了这一幕。开始的时候我还没有搞清楚状况,但很快发现了那是一条蛇咬住了树蛙,树蛙紧紧的抱住蛇挣扎着不被吞下去。我马上拿起了相机拍摄了几张照片,而直到45分钟之后这条蛇还没能完全把这只树蛙吞掉,直到我临走时才完全看不见树蛙的身体。这个场景非常精彩,两个生物之间的战斗就真实的发生在了我的眼前。”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一, 28 2月 2011 12:43

美国阿肯色州发生4.7级地震

  中新网2月28日电 据外电报道,美国地质勘探局报告称,当地时间星期日(27日)晚间,美国南部的阿肯色州发生当地罕见的里氏4.7级地震。目前震区尚未传出伤亡或损失报告。

  报告称,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27日晚上11点(北京时间28日下午1点)。震中位于格林布赖尔市东北方6公里处。

  目前还没有传出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告。但是KARK4电视台称,该电视台新闻采编室收到了格林布赖尔市民众的电话,称他们家墙上的画像与装饰品被震落在地。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发生山体滑坡。 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发生山体滑坡。

  中新网2月28日电 据外电报道,玻利维亚行政首都拉巴斯市27日遭遇强降雨袭击,一个贫民社区发生山体滑坡事件,造成公路被阻断,至少400栋房屋与民众的大量财产被污泥与瓦砾掩埋。

  拉巴斯市长莱维拉(Luis Revilla)表示,这次事件发生在Callapa贫民区,虽然这次事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财产损失很严重。

  在长时间强降雨后,这座小山已经湿透了,当地时间星期六(26日)晚,Callapa社区居民开始撤离家园。

  星期日(27日)凌晨,在小山彻底坍塌前,社区居民及时逃出危险地带。

  玻利维亚国防部长萨维德拉(Ruben Saavedra)表示,当局已派出政府军士兵帮助居民撤离与救灾工作。

  在最近几个星期内,强降雨已造成玻利维亚全国44人死亡。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2月27日,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政务参赞程雷(图中黄色衣服)向记者发布最新失踪名单。参赞程雷右边为本报记者李明波。(新华社发)   2月27日,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政务参赞程雷(图中黄色衣服)向记者发布最新失踪名单。参赞程雷右边为本报记者李明波。(新华社发)

赖嫦父亲抵达机场。(新华社发) 赖嫦父亲抵达机场。(新华社发)

叶彩英叔叔抵达机场。 叶彩英叔叔抵达机场。

本报记者与抵达震区的媒体同行在一起。(左一) 本报记者与抵达震区的媒体同行在一起。(左一)

地震之后奇迹生还的刘宏玲。(资料图片)

  新西兰当地时间27日中午1时,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地震中失踪的广州人赖嫦、叶彩英的家人先后抵达克赖斯特彻奇国际机场。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克赖斯特彻奇的华人华侨在机场对两家亲属表达慰问。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表示,大部分中国留学生被掩埋的CTV大楼几乎没有生命迹象,但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会放弃在CTV大楼的搜救工作。本报特派记者已获准今日进入CTV大楼废墟采访。

  文/本报特派记者 李明波(除署名外) 发自克赖斯特彻奇

  图/本报特约记者 王世瑞(除署名外)

  最新统计

  截至记者发稿时,地震发生已经超过120小时,地震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147人,失踪人数超过200人。

  赖家早于叶家抵达 六人都不愿多讲

  本报讯 当地时间27日上午,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领事部主任江殿昌、新西兰南岛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王建京等各界侨领、留学生志愿者等早早在机场等候失踪人员家属。

  首先抵达机场的是赖嫦的父亲、丈夫黄春荣和表兄等三位家属,他们从广州取道香港,经奥克兰转机抵达克赖斯特彻奇。经过20多个小时的飞行,赖伯的脸色十分苍白,面对各路记者的围追堵截不愿多讲。半个多小时后,叶彩英的叔叔叶宏发等三位家属搭乘另一班航班也从奥克兰飞抵。叶家人拒绝采访,在克赖斯特彻奇的亲属随后将叶宏发等三位亲人接走。

  6位失踪中国人家属抵达

  27日下午,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召开新闻发布会,除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外,广州日报是发布会现场唯一的地方媒体。政务参赞程雷告诉记者,截至昨天总共有6位失踪中国人的家属抵达震区,中国大使馆已经妥善安排了家属的生活问题。另据其他媒体报道,抵达震区的失踪中国人家属已有10家。

  除了来自广州的赖家、叶家亲属外,还有蔡昱、何雯、李得等4位失踪华人的家属也已经陆续抵达克赖斯特彻奇。据记者多方了解,目前赖嫦的家人暂时借住在赖嫦业余打工时的雇主江先生家中。叶彩英家人住在自己亲属家中。

  搜救工作

  CTV大楼搜救继续

  家属暂无要求进入

  本报讯 当地时间27日下午,克赖斯特彻奇市长鲍勃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救援人员在中国留学生被埋最多的CTV大楼的搜救中,已经现了一些遗体,但暂时无法确认这些遗体的身份。他表示,只要有最后一丝希望,新西兰政府就绝不会放弃在CTV大楼的搜救工作。目前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的国际救援队和新西兰救援人员一起,依然在CTV大楼进行搜索。

  程雷参赞也表示,他本人也多次去CTV大楼的搜救现场向救援人员了解情况,目前几乎可以肯定没有生命迹象,但是搜救人员依然在期待奇迹的发生。遗体的辨认工作也已经展开,来自美国、日本的第一批法医已经到达。程雷透露,根据新西兰法律,遗体的鉴别工作至少需要一个月,多则甚至需要半年时间。

  在回答本报特派记者提问时,程雷参赞透露,目前已抵达震区的失踪人员家属暂时没有提出去CTV大楼现场目击搜救进程。不过他也强调:“如果家属们提出这样的要求,中国大使馆会与新西兰方面进行沟通,尽全力配合所有善后工作。”

  据记者了解,在地震中损毁严重的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心已经全部封闭,全副武装的新西兰军人在市区各个路口巡逻,CTV大楼就在这个封锁区内。经过多方努力,克赖斯特彻奇地震救援中心已同意本报申请,本报特派记者将在当地时间今天上午10:30(北京时间今晨5:30)进入CTV大楼搜救现场,期待奇迹的发生。

  记者亲历

  本报记者险露宿街头

  冲凉上厕所都是问题

  由于广州与克赖斯特彻奇之间没有直航航班,记者只能选择中转前往新西兰地震灾区。本报特派记者从北京时间上周六13时15分从广州白云机场飞往新加坡中转,随后又从新加坡直飞克赖斯特彻奇。不过地震的缘故,克赖斯特彻奇国际机场的后勤保障成了大难题,从新加坡直航的航班只能临时在奥克兰临时做技术性停留,这就耽搁了2个多小时的时间,因此记者抵达克赖斯特彻奇机场时,已经是当地时间周日中午1时(北京时间周日8时),这样算下来记者辗转了19个小时才抵达灾区。

  由于赖嫦和叶彩英的家人即将从奥克兰抵达,记者来不及休息又在机场等候从广州来的失踪人员亲属。随后记者又马不停蹄地连续参加了克赖斯特彻奇市政府和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的两场新闻发布会。

  不过记者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由于行程仓促,记者只能在无法预订酒店的情况下就动身前往灾区,最终险些露宿街头。克赖斯特彻奇的酒店大部分因损毁严重已暂停营业,少数还在营业的郊区酒店已被早早赶到的200多位国际传媒“抢占”,当记者赶到时,全城正常营业的酒店早已“客满”。

  危难时刻见人心。克赖斯特彻奇的华人华侨及时向记者伸出援助之手,当地时间昨天晚上10点多,当地一位热心的华侨将本报记者接入家中,记者得以在其家中客厅打地铺睡觉。

  不过麻烦的是,由于当地水源因地震受到严重污染,大部分居民家中供水受影响。这位热心华侨表示,地震之后他们还一次都没有冲凉,这样的日子恐怕还要持续几天。由于抽水马桶无法使用,当地政府呼吁民众在庭院中临时搭造简易厕所。另外,当地的余震依然频繁,就在当地时间昨天下午记者在采访途中还感受到一次震撼明显的余震。

  生还者说

  地震生还女生刘宏玲

  暂留当地欲继续学业

  “地震时刘宏玲从坍塌的坎特伯雷电视大楼的三楼一下子跌到了地面,刚好看到有一束亮光,于是顺着亮光爬出来,幸运获救。”

  ——刘宏玲父亲刘喜良

  本报讯 在新西兰强震中自行爬出废墟的中国女生刘宏玲一夜成名,其父刘喜良2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奇迹生还的刘宏玲将暂留当地继续学业,他赞赏女儿性格坚韧和“造化”。

  刘宏玲家住秦皇岛市抚宁县抚宁镇。其父刘喜良说,地震时刘宏玲从坍塌的坎特伯雷电视大楼的三楼一下子跌到了地面,刚好看到有一束亮光,于是顺着亮光爬出来,幸运获救。“当地医院为她做了全面体检,除了眼睛充血肿胀,其他都没事。”

  刘喜良说,女儿在地震中受到了很大惊吓,中国的心理医生在电话里跟女儿谈了一个多小时,现在她的心情已经逐渐平复。“她跟家里人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让我们别担心。”

  刘宏玲的哥哥刘宏彬说,地震中妹妹的钱包、手机都被埋在废墟里,她在震后第二天用房东的手机发了个短信报平安。“我的心情从开始的担心到后来的庆幸,再到后怕,现在只剩下感恩。”

  据透露,刘宏玲去新西兰是为了考国际注册护士证,本来一个月后考完最后一科就可以回国了,没想到突然发生大地震,学校在地震中毁了,现在正在自学。

  刘喜良称赞女儿性格坚韧要强。“她在承德卫校念的英语护士专业,毕业后开始自学大专课程。北京一家美国医院招收护士,宏玲又顺利应聘。她去年5月离职赴新西兰留学深造。”

  “真想看看女儿,可去新西兰的费用很贵,我们负担不起。依照女儿的性格,她一定会坚持完成学业。”刘喜良说。(中新)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金报讯(记者 尚淑莉)从2月24日晚上8时许,网上陆续有人发帖,称嘉兴地区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臭味,不少人吸入后,都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的感觉。截至2月25日晚,嘉兴臭气袭城原因查明:系上海金山一家化工企业事故所致。  

  事发 臭气弥漫整个市区

  2月24日晚上8点半,嘉兴市区出现一股刺鼻臭气,一开始城北和城东较为强烈。随后,臭气弥漫嘉兴全城,三水湾、城北路、东栅化肥二村、泾水公寓、万家花园、城南花园等地的市民都闻到了这股不知从哪里发出的恶臭气味。

  有的市民在闻到后还引起了身体的不适,眼睛疼痛,甚至不停地落泪,还有人感到了恶心,想要呕吐。事发后,嘉兴市环保局立即组织大规模排查,经过专家的分析,污染物确定为氯甲苯,氯甲苯有一定毒性,特别是对感官刺激较强,但浓度较低、持续时间不长,对人身体不会有较大的影响。

  原因 系上海一化工厂事故

  昨晚,嘉兴市召开大气污染事件新闻发布会,确认污染事件肇事方已基本认定,为上海市金山区一化工厂。

  嘉兴市环保局局长章剑告诉记者,认定该化工厂企业为肇事者的理由主要是,事发时间吻合,该企业24日晚6点发生生产事故,时间与嘉兴市各地污染投诉时间相吻合;接着地理气象条件吻合,肇事者处于投诉点上风向,距平湖边界为2公里;同时事发现场排查气味吻合,均与当晚嘉兴发生污染时气味一致;最后事发现场污染物采样分析结果与当晚嘉兴市污染气体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吻合,即为氯甲苯。

  目前,上海市环保局已表示将对该肇事单位严肃查处。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周四, 24 2月 2011 11:36

芹菜基因让玫瑰花保鲜1个月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一种芹菜基因可帮助玫瑰花摆脱采摘之后导致其萎谢的瓣枯病,他们将这种基因注入玫瑰花后,玫瑰花在采摘后1个月仍可保持新鲜。
 

  一些真菌病原体感染植物后,会产生一种名叫甘露醇的糖醇,这种糖醇会干扰该植物对瓣枯病的抵抗能力,瓣枯病会使花瓣萎谢、叶片脆弱,将生菜长时间放在冰箱中也会产生这种后果。
 

  为了使玫瑰花采摘后能长时间保鲜,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园艺学家约翰·多利和约翰·威廉森博士从芹菜中提取出了一种名为“甘露醇脱氢酶”的基因并将其注入玫瑰花中,让玫瑰花能对抗瓣枯病的威胁。
 

  威廉森称,很多植物天生就拥有这种基因,但玫瑰是否也拥有该基因仍不确定,如果存在,它也无法产生足够多的酶帮助玫瑰花抵御瓣枯病。
 

  经过基因改良后的玫瑰花在外观和气味上与正常玫瑰花并无差异,目前,科学家正在对这些玫瑰花进行测试,以了解它们抵御瓣枯病的能力有多强。
 

  将花朵从一个地方运往另一个地方会减少其花瓣的保鲜时间。多利表示,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制造出保鲜时间更长的玫瑰花。也有其他科学家致力于此类研究,比如,有科学家将水和某类糖分混合在一起,让植物在采摘之后的保鲜时间更长并对抗一些植物疾病。(刘霞)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祖宾·梅塔又来了,这次他将指挥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演绎马勒。

早报记者 梁佳

今年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逝世100周年,上海大剧院将在下月陆续推出纪念马勒逝世100周年系列活动。作为系列活动的揭幕之演,3月23日,世界著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将率领意大利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亮相上海大剧院。梅塔在下半场安排了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又称《巨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的《巨人》并非普遍演出的四个乐章版本,而是五个乐章的原创版。另外,大剧院免费的艺术课堂也将陆续推出,为乐迷讲解马勒和他的音乐。

完整“马一”

呈现感伤《花之乐章》

马勒在创作第一交响曲时,共写了五个乐章,可惜这首交响曲目前的录音多是四个乐章(即马勒自己删除了第二乐章的版本)。当年,完整版先在汉堡、魏玛等地演出,到柏林上演时,马勒本人对作品进行了修改,省略了其中的一个乐章——《花之乐章》,只剩下四个乐章的构架。直到二战之后,《花之乐章》才被重新发掘。这个慢乐章选用了马勒自己早期为冯·歇弗尔的诗《萨金根的号手》谱写的歌曲旋律作为基本主题。马勒的朋友斯坦尼塞称这个旋律为“沃纳尔小号曲”,是“一首小夜曲,它飘越月光映照的莱茵河,飞向玛格丽特所住的城堡”。斯坦尼塞说,马勒认为这首小夜曲表达的是感伤。值得聆听的是乐章中一段小提琴的独奏。

一般来说,很多作曲家在新作更改后不会保留旧有的版本,但马勒仍然将有《花之乐章》的原始版保存了下来,使今天的观众有了聆听的机会。据了解,五个乐章的原创版在乐团演出中并不多见,此次梅塔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决心演绎该版本,这无论对音乐会本身还是观众欣赏来说,都不啻为一次难得的机会。

梅塔执棒

揭幕系列纪念活动

印度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曾4次造访上海,与他合作最多的是以色列爱乐,他是该团首任也是至今唯一的音乐总监。此次与他合作的是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这个乐团虽然没有一流乐团那么出名,但也历史悠久。从1933年起,佛罗伦萨将每年5月的音乐活动用“五月音乐节”的形式固定下来。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的历史更早于“五月音乐节”,乐团诞生于1928年,创始人名叫维托里奥·古伊。2006年,梅塔任该团终身名誉指挥。实际上,曾在紫禁城上演的张艺谋版《图兰朵》就与该乐团有过合作。从1950年代起,乐团录制过不少获得格莱美奖的唱片,与乐团合作过的世界级指挥家有德萨巴塔、瓜内利、马里努齐、加瓦泽尼、瓦尔特等。

本次音乐会是上海大剧院为纪念马勒逝世100周年推出的第一场演出。在此之后,被誉为“马勒第二交响曲”最佳演绎者和代言人之一的美国音乐研究者吉尔伯特·卡普兰将于4月4日携手上海爱乐演绎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同时,他还将参与大剧院“艺术课堂”特别活动,带来《马勒的音乐与人生》以及《解析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两场讲座。

艺术课堂(上海大剧院)

《反讽的深意:

马勒音乐的“后现代”意味》

主讲: 杨燕迪(音乐学家)

时间: 3月13日 14:00

《马勒声乐艺术解析》

主讲: 周正(声乐学者,歌唱家)

时间: 3月13日 19:30

《马勒的音乐与人生》

主讲: 吉尔伯特·卡普兰(美)

时间: 4月 19:30

《解析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

主讲:吉尔伯特·卡普兰(美)

时间: 4月4日 18:15

备注:购音乐会票者附送入场券

《马勒唱片赏析》

乐评人:沈洋、沈次农、韩斌等

时间: 5月 14:00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第 13 页,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