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球有四季的时代可能要终结了

  最近几年,地球上发生暴雨、洪水、严寒以及热浪等极端天气的情况越来越多。据《图片报》2月16日报道,多个研究结果显示,地球上的四季交替正在发生混乱。

  乐施会的一项研究称,地球有四季的时代可能要终结了。全世界的农民都在抱怨,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四季之间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小。春季 和秋季有可能消失,而夏季和冬季将变得越来越明显。农民们将会感到困惑,何时才是播种的最好时机。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饥饿、灾难和疾病将会越来越常见。

  乐施会引用一位海地农民的话称:“我们这里已经没有雨季,取而代之的是飓风季节。只要我们看到天上有几片云彩,就赶紧收拾自己的东西,并把他们放到安全的地方。”

  通过对欧洲的500多种植物的开花和凋谢时间的研究。人们发现:春季比以往来得更早了,比如在德国,石蒜科雪花的开花时间比之前早了整整两个星期;夏季变得更长,比30年前早7天到来;秋季被推后,橡树叶子枯黄的时间比1951年晚了12天。

  气候变化将导致生态系统发生混乱,比如昆虫的幼虫爬出地面时,为它们提供食物的植物还没有长成,昆虫将被饿死,而鸟类也失去了它们的食物来源。(朱艳)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21日消息,成年鸟为了下一代能健康的生存,会修筑鸟巢来保护养育孩子。近日,英国一只乌鸦胆大包天,竟然跑到在马背上拔毛,修缮鸟巢,为让自己的孩子生活的更加舒适。这样的情景让不少人感到惊讶不已。


英国一只大胆乌鸦被抓拍到在马背上拔毛,修缮鸟巢

  据国外媒体报道,66岁的退休警察兼摄影家大卫(David Offord)在诺福克(Norfolk)附近的布斯通(Buston)休假时,巧合地捕捉到了这副画面。大卫在拍摄到这张照片后,花了三天时间在附近住家的烟囱顶找到了这个用马毛搭建的鸟巢。

  据大卫介绍,当他看到一只寒鸦站在马背上,以为它正在找虫子或者别的什么。然而,接着乌鸦竟从马背上拔了一撮毛。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当时大卫很好奇,于是便用了3天时间来寻找它到底拿马毛做什么,随后就发现了屋顶上的乌鸦巢穴。

  动物并毫无智慧,这只乌鸦用马毛做巢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京沪高铁试通车时间或提前 上海段今日开始调试 北京段3月中旬启动联调联试比原计划提前5天

  京沪高铁上海段今天已经开始段联调联试。

  今天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和时速400公里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将在京沪高铁上海段(枣庄西—南京—上海虹桥)“飞驰”。

  法晚记者上午从相关铁路部门获悉,京沪高铁北京段3月中旬启动联调联试,京沪高铁或提前开通。目前,票价尚未最终确定。

  京沪高铁上海段今日通电试跑

  按照安排,上海段将于5月10日全面完成联调联试,5月中旬至6月中旬进入试运营,6月中下旬正式通车。5月25日前完成安全预评估、初步验收。

  今年春节前,京沪高铁电气化接触网工程全线贯通,同时全线变电和电力工程具备受电启动条件。

  昨天记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京沪高铁上海段电气化接触网今天正式通电。铁路部门提醒沿线居民、车辆,注意警示标志,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文/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整理/记者郭媛丹

  上午追访

  京沪高铁试通车时间或提前

  上午记者从相关铁路部门了解到,京沪高铁北京段3月中旬启动联调联试,京沪高铁或提前开通。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已经确定京沪高铁将提前到2011年6月中旬开通运营。按计划,京沪高铁北京段3月20日将启动联调联试,5月20日到6月20日进行全线试运行。6月20日京沪高铁全线通车。

  根据介绍,目前京沪高铁北京段正在进行精密整修,将于3月15日前完成精调检测报告。

  根据进度,北京段联调联试时间相应作出调整,计划提前5天启动,试运行时间也相应作出调整。从技术保障方面而言,京沪高铁全线开通时间也会提前5天。但目前铁道部还没有召开协调会,对开通时间没有作出部署。

  联调联试与综合试验包括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试验、时速400公里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检测系统试验、新型高速弓网及供变电系统试验、无砟轨道结构试验等。

  联调联试的目的就是对各项数据进行精密检测,然后进行修正。

  文/记者郭媛丹

  背景新闻

  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总长度1318公里,总投资约2209亿元。2010年11月15日铺轨完成,将于2011年6月通车。

  它的建成将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晨报讯 (首席记者 罗德宏)今天,北大等13校联合自主招生考试将正式亮相。记者获悉,7科考试一天考完,考试时间从早上8点30分到晚上8点20分,持续近12个小时。

  据了解,“北约”联考共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每科100分)7科考试。13所高校在自主招生录取中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考生可同时报考3所高校。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在考试科目设置上,尽管提供了7个考试科目,但选考哪些科目以及每科成绩如何使用,则由各高校根据人才选拔需求自行决定。

  另外,北京自主招生最老牌的联考——北化工、北林、北邮、北交大、北科大组成的五校联考,也将于今天举行,和北约联考时间撞车。北理工等9校的“卓越联盟”将于下周末举行联考,考生也可同时选择2所高校。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圣地亚哥动物园一只新生的小象,目前研究人员已经破解非洲象群的语言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们正想方设法破解大象“私密”的叫声,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耳朵并听不到这些声音。为了了解更多大象亚音频叫声,圣 地亚哥(San Diego)动物园的研究人员在8只雌象的颈部安置了高灵敏麦克风和一个GPS跟踪系统。这两种设备能让研究人员将大象发出的声音与其行为相联系,从而获 取其语言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怀孕的母象发出的低沉的声音,让象群中的其他大象开始干活。研究人员还猜测有的声音是让大象们提高警惕,提防食肉动物,还有环绕新生小象以保护它的安全。大象亚音频叫声还能够解释大象们是如何远距离合作,以及制造“浪漫”。
 


研究人员发现动物在分娩前很短的时间内会进行低频交流
 

  母象每四年都会有四天特殊时期,在这个期间母象会发出亚音频求爱的叫声。这种叫声会持续几秒,即使身处茫茫草原两英里之远,公象们也能听到这种叫声。除此之外,大象们还会发出隆隆声与其他大象打秘语。
 

  这次研究由安德森(Matt Anderson)博士带领的小组独立完成。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这些叫声,破解动物之间的秘语。在之前的十周的时间里,研究人员每周都要花上24小时的时间 记录大象的声音,然后再结合对大象行为的观察以及GPS数据来分析出这些声音的含义。该研究队计划建立一个大象声音库作为该研究的一部分。
 

  由于安德森博士是圣地亚哥动物园行为生物学专家,所以在这方面十分有权威性。他认为,大象有一个固定的词汇表, 并且这个词汇表中内容要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多。这些信息将会帮助研究人员为那些圈养的大象创建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像所有人一样,奥林匹克运动员往往也是拥抱3秒钟。(图片提供:Wolfgang Rattay)

      有没有想过一个拥抱应该“抱”多久?根据对奥林匹克运动员在比赛后的拥抱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快速的答案是3秒钟。但长时间的答案则更加深奥。一次拥抱持续的时间与其他许多人类活动和神经过程相当,而这支持了一种假设,即我们通过一系列3秒钟的窗口感知生命的存在。

      追溯到1911年的跨文化研究曾表明,人们倾向于进行3秒钟爆发。再见的挥手、音乐片段以及婴儿的一阵阵咿呀学语和手势,所有持续的时间都是3秒钟。许多基本的生理活动,如轻松呼吸,和某些神经系统的功能运行也是如此。同时其他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在它们的身体运动模式中也遵循了这个一般规则。例如,1994年,对生活在动物园中的长颈鹿、霍加皮鹿、獐鹿、浣熊、熊猫和袋鼠进行的研究发现,从咀嚼到排便,虽然动物每一个动作的持续时间相当多变,但你猜对了,平均是3秒钟。

      英国邓迪大学的发育心理学家Emese Nagy认为:“我们非常广泛的研究表明,人类在用这些3秒钟的时间框架体验着这个世界。”

     拥抱看起来也符合这个模式。作为一个体育迷,Nagy在电视机前观看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并注意到其间发生的许多拥抱。之前进行的大多数3秒钟研究都聚焦于个体,于是她寻思,这一模式是否也适用于两个人之间分享的一种体验,尤其是作为一个亲密而又充满感情的拥抱。

     于是Nagy对涉及羽毛球、摔跤和游泳的21项奥林匹克赛事的决赛录像进行了逐帧的分析。她有一个独立的观察员,对来自32个国家的运动员与他们的教练、队友和对手之间的 188次拥抱进行了计时。

     Nagy在2月份的《行为学杂志》上报告说,无论运动员及其伙伴的性别或国籍,拥抱平均持续约3秒钟。毫不奇怪,伙伴的身份具有直接关系——运动员拥抱教练的时间要长于他们拥抱队友的时间,而他们拥抱对手的时间则是最短的。

     这一研究结果强化了目前存在于一些心理学家中的一种理论,即约3秒钟的间隔是定义我们当下知觉的生命的基本时间单位。换句话说,心理学家所谓的“此刻的感觉”倾向于持续3秒钟的时间。

     曾参与1994年动物园动物研究的美国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学的神经行为学家Geoffrey Gerstner认为,这一节奏从根本上塑造了人类的生物与社会进化。如果它转而变得更快,例如10毫秒,那么我们便能够对到来的刺激,例如潜在的威胁,作出更快的响应。Gerstner说:“子弹令我们感到的恐惧就会同一个人用球砸你时的感觉一样,反之如果我们生活在1分钟的持续周期下,那么我们对自然界中发生的许多事物都将无法作出响应。”无论哪种方式,都将对人类的生存造成重大后果。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心理生物学家Colwyn Trevarthen也同意3秒钟模式对于我们有意识的经验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他指出,人体还有其他的节奏,包括瞬间反应。所有这些构成了我们对时间的自然感觉,而这已经很难归结为一个硬性的节拍器。Trevarthen表示:“我们不是在谈论一些生硬和自动的东西。我们正在谈论一些灵活和极富表现力的事物。”他说,“它是生物学。它是精神。它是灵魂。这是人类心灵的时间选择。”(群芳 译自www.science.com,2月15日)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宇航局“星尘”号探测器拍摄了这张坦普尔-1彗星的照片,拍摄时间是2月14日,太平洋时间20:39(北京时间2月15日12:39)
美国宇航局“星尘”号探测器拍摄了这张坦普尔-1彗星的照片,拍摄时间是2月14日,太平洋时间20:39(北京时间2月15日12:39)
星尘号探测器于2月14日,美国东部时间23:35(北京时间2月15日12:35)传回此次近距离飞越坦普尔-1彗星的首张照片。当时探测器距离彗星本体约2462公里
星尘号探测器于2月14日,美国东部时间23:35(北京时间2月15日12:35)传回此次近距离飞越坦普尔-1彗星的首张照片。当时探测器距离彗星本体约2462公里

 

  “星尘”号探测器将飞到距离“坦普尔1”号彗星不足124英里(约200公里)的地方,飞行速度为每小时24000英里(约38624公里), 飞越的同时将拍摄72张高清照片。通过这些照片研究人员将对“坦普尔1”号彗星的现状与2005年“深度撞击”探测器撞击时的样子进行比较。通过检测撞击 坑,他们希望揭开“坦普尔1”号彗星更多的秘密,如“坦普尔1”号彗星的地貌是否因其内部改变或游星撞击造成。
 

  第二次接触,具体时间是2月15日格林尼治时间4时37分,此时“星尘”号探测器将处于最接近点。美国宇航局专家表示,他们希望确定该彗星一些区域的年龄,这些区域看起来比其他区域要“老”。他们还希望确定上次的撞击坑凹陷是否可能因变成气体的地下冰引起的。
 

  这项任务的首席调查人员、康奈尔大学天文学教授约瑟夫·维维卡表示:“这是一个机会,借助这个机会我们能看到有没有变化,变化有多大,我们将开始揭开彗星表面历史的秘密。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在讨论存在了百年、千年抑或百万年的东西。”
 

  “星尘”号探测器于1999年发射,2004年到达主要的目的地“威尔特 2”号彗星,采集到大量星际和彗星尘埃。之后“星尘”号探测器返回地球,通过降落伞投下它的载货,然后回到太空,飞向“坦普尔1”号彗星。一年前为了调整 最接近点的时间,“星尘”号探测器点燃了推进器,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它将在距离“坦普尔1”号彗星的124英里(约200公里)之内的轨道飞行,飞行速度 接近每秒7英里(11公里)。
 

  美国宇航局的研究团队尤其希望他们能看到 “深度撞击”探测器形成的撞击坑,但只有17日第一批照片传回地球后他们才能看到。“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射于2005年,是撞击彗星的第一次任务,当时, 它的重820磅(372公斤)的探测器撞上彗星表面,导致碎片四溅。探测器拍下的照片显示,“坦普尔1”号彗星的尘埃比预期得多,冰相对于预期得少,撞击 形成一片大而亮的尘云,使得撞击坑表面变得模糊不清。那次任务是太空探索史上最令人兴奋的任务之一,曾引得全球众多人士的关注。(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本报三亚2月15日电 (记者罗昌爱)日前曝光的有关海南省三亚市最大棚户区被强拆事件,2月14日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做出了回应。该局提供的“关于对‘三亚最大棚户区被强拆事件’的调查报告”显示,对于强拆,三亚市有关部门已事先向所有棚户区住户下发自行拆除并搬移的通知并给予一定的时间搬迁,经过多次劝导无效最终于1月27日实行强拆。

  据该局提供的调查报告,此次清理拆除行动是由凤凰镇镇委、镇政府组织牵头,安排部署,由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凤凰大队紧密配合。三亚市有关部门于2010年11月23日向所有棚户区住户下发自行拆除并搬移的通知并给予一定的搬迁时间。在此期间,工作人员深入棚屋住户进行劝导、教育和说服。此外,在棚户区拆除前,三亚市政府为了让棚户区住户的损失减少到最低,专门找来收购商,集中对棚户区所有猪进行高价回收。2011年1月19日对棚户区进行拆除。在拆除过程中,由于还有多数住户仍未搬离,考虑到棚户区内有老人小孩,以及未将猪卖掉的住户,有关部门采取了人性化的方式,决定对这些住户给予一定的宽限时间,并于2011年1月19日当日再次下发通知给未拆除的棚户区住户。经过再次对未按时搬离的住户进行劝导和教育后,于1月27日进行最终清理拆除。

  据报告显示,消防隐患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管理难度大是强拆该棚户区的主要原因。据悉,该棚户区是上世纪90年代末由外地人在凤凰镇自行搭建简易棚养猪后形成的,这些违章搭建的竹木结构简易棚形式多样,有的简易房墙体和屋顶采用木板、油毡纸等易燃材料搭建,一家挨着一家,而且每个养猪户的简易棚集养猪、住宿、生火做饭以及堆放废品于一体,没有任何的防火措施,存在着非常大的火灾隐患。棚户区卫生状况极其恶劣,无任何排水排污措施,生活垃圾随地丢弃,遍地猪粪、污水横流、臭气冲天。此外,这些棚是属于外来人员非法占用土地搭建而成的,极不容易登记备案,盗窃、抢劫等社会治安问题屡见不鲜。这一带的住户除养猪外,还从事非法营运、违规收购废品等,治安差的状况难以改善。此外,计划生育政策执行难、超生户多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了该棚户区的社会管理难度。

  报告称,以上违法乱搭乱建行为违反了城市管理有关条例,对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极其不利,严重影响三亚市国际旅游岛城市的建设。2010年底,三亚市政府决定对凤凰镇芒果村、西瓜村周边棚户区进行彻底的清理。

  有一位姓张的市民对记者表示,类似棚区应该拆除,只是前期有许多工作本来是可以做好的但未能做好。例如,这些外来人都是有名有姓有原籍的,如果能与当地政府联系并且配合,动员他们返回原籍,给予适当安排,就不会造成很大波动。此外,棚区为何发展成如此大的规模而长期没人过问没人管理,也暴露出政府管理上的缺陷。类似情况全国不少城市都存在,值得认真对待。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一个文青最大的创业理想就是在北京的胡同里开一家特色小店,既可以养家糊口,又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还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最近,听到不止一个朋友说起这样的话。

自从南锣鼓巷崛起之后,胡同创业在文青和小资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创业高潮,于是,又有了方家胡同、五道营胡同,再加上早先的后海和烟袋斜街,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京的胡同里一时间红红火火。一条条中西合璧、宜古宜今的胡同呈现在世人面前,一片片各具特色、创新时尚的店铺挤满了窄窄的街巷,大批的创业青年还在前赴后继地往里冲……胡同创业“看上去很美”,可他们中有多少人实现了理想?有多少人创造了利润?这种创业方式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将要面临哪些难题?

租金 制约理想最大的痛

在南锣鼓巷已经开了6年的一家资深咖啡馆“喜鹊”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是搬离这个自己的“诞生地”,还是掏空腰包来应付疯狂上涨的租金。店主李先生说,他是最早一批进驻南锣鼓巷的商户,而最近三年来,房租的涨幅已经逐渐超出他的承受能力,从最开始的一年十几万元涨到后来的三十多万元。去年秋天,房东无视早就签好的两年期合同,再次涨价,李先生闭门歇业一段时间之后,终因不舍而选择了妥协,但是他说:“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

发表在栏目: 文化

  这些日子,不少人是踏上了节后的返程,而与之相映成趣是,去年10月份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们,这几天也开始率先踏上了返回北方的征程。

  据来自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的监测数据显示,首批北迁的越冬候鸟数量大约在5000只左右,主要有天鹅、大雁等。记者从有关科研机构了解 到,开春后,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群总是由小股“部队”作为先行,一路探寻沿途的气候变化以及中途栖息地的环境适宜度,并以鸟类特有的方式,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后续的大部队。据了解,今年的三月份,将是鄱阳湖越冬候鸟飞返北方的高峰期,到了四月,候鸟们将会全部飞离鄱阳湖回到北方。都昌县野保站的站长曹达桑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们比之前更加繁忙和紧张,每天都安排护鸟员巡湖,及时掌握候鸟的相关情况,确保越冬候鸟安全。

  除了每天加大观测各湖池内候鸟动态和数量的频次外,野保站工作人员还严格执行包括“严禁人与候鸟近距离接触”等多项措施,为这个冬季候鸟们在鄱阳湖最后一段时间的栖息和觅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都昌县野保站站长曹达桑呼吁广大湖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候鸟保护工作中来,实现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记者胡啸 通讯员郭颖哲 付文龙)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4 页,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