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科学家发现这个最令人费解的手稿是在15世纪初写成的,比以前认为的早100多年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2月15日消息,伏尼契手稿(Voynich manuscript)在1912年由美国珍本书商威尔弗里德-伏尼契在罗马附近的蒙德拉格尼庄园(Villa Mondragone)中找到。上面的一系列奇怪的符号、图表和数字在过去100年间一直困扰着科学界。最近研究人员通过碳测年法,确定这个手稿是在15世纪初写成的,这比之前认为的时间早了100多年。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虽然研究人员并没弄明白伏尼契手稿的复杂原文是什么意思,但是确定它写成的时间是最终发现它真正含义的关键一步。有关伏尼契手稿的故事听起来就像是一部影片情节,《达芬奇密码》与之相比也显得黯然失色。威尔弗里德·伏尼契在找到它后的18年时间里一直在努力研究这份手稿,试图破解它上面的奇怪植物、圆环和人们在青春之泉下祈祷的图片内容,但是在他至死仍未完成这项任务。


研究人员并没进一步弄明白伏尼契手稿的复杂文字是什么意思

  之后这份手稿在同时代的几位科学家手中辗转,他们得出结论认为这是某种语言,不过并不清楚具体含义。亚利桑那大学的一个科研组最近对该手稿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从负责保管伏尼契手稿的耶鲁大学百内基珍本书图书馆提供的4个样本页上切下4块宽1毫米,长6毫米的片段。其他专家也对这位神秘作者使用的颜料和墨水进行了研究。

  亚利桑那大学物理学系的助理研究员和副教授格雷格·霍德金斯博士负责领导了这个项目,他表示经过研究发现手稿中使用的一些颜色与文艺复兴时期使用的颜色相符。但是对这项研究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碳测年过程,科学家对放射性同位素碳14的数量进行了测量。


1912年,美国珍本书商威尔弗里德·伏尼契找到这份珍贵手稿

  霍德金斯通过碳测年法确定伏尼契手稿写成于15世纪初。他说:“我发现该手稿非常有魅力,它是进入一种有趣思维方式的窗口。把这些片段组合在一起将非常奇妙。这是一个无人破解的谜题。它是一种密码吗?人们正在对其文字和词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这些工具是用来破解密码的。不过科学家仍未揭开这个手稿的谜底。”

  此外霍德金斯还表示,他发现手稿显示出“奇怪特征,例如重复使用一个词或者交换字母的顺序”。他说:“这种奇怪现象使我们更难弄懂这份手稿的含义。没人知道该手稿写的是什么内容,不过它显然与炼金术有关。手稿上有很多图画。这些图画与植物学有关吗?它们是水生生物吗?这些图片是否与占星术有关?没人知道答案。”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华网圣地亚哥2月14日电(记者栾翔)智利中部马乌莱地区近海当地时间14日凌晨发生里氏6.6级地震,目前尚未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道。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的信息,格林尼治时间14日3时40分(北京时间11时40分),智利中部马乌莱地区附近海域发生里氏6.6级地震,震中位于西经35.585度,南纬73.143度,震源距地表33公里。

  数小时前,智利中南部发生三起里氏5级以上地震,其中一起为里氏6级。

  智利一周以来发生十起里氏5级以上地震,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智利南部康塞普西翁市11日发生里氏6.8级地震,虽未造成破坏,但在当地民众间引发恐慌。

  2010年2月27日,康塞普西翁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王红艳: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
即使是做到了博士生导师、教授,工资也不过五六千元,在上海生活压力很大;相当多精力用在争取课题合作和科研基金上
去年6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高影响因子文章,同时获得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今年1月当选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一年之内接二连三的收获和荣誉,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红艳教授的学术能力作了注脚。
王红艳从事的科研与新生儿缺陷疾病的及时发现、干预相关。“现在学习生物、医学专业的女生很多,不过真正能够坚持下来做研究的不多,做得好的少之又少。”坐在不到8平方米的办公间,王红艳说。
她自觉运气不错,学术进展较顺:1966年出生的她,从本科、硕士一路读到博士,留美8年,有机会进入一个优秀学术机构工作,并取得成果;2007年接受复旦大学聘任回国后,选择基因研究课题,有一定偶然性,且仅3年即取得重要突破,发掘到一块生命科学研究的“富矿”。
即使是像王红艳这样做到博士生导师、教授,工资也不过五六千元。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如果一对年轻夫妇都在高校做教师,想要过上有房有车的生活,必定会压力重重。
为此她很感激自己的丈夫。丈夫率先回国从商,赶在上海房价飞涨之前买了房有了车。王红艳2007年回国任教,已不必像许多同龄科研人员那样,再为了购房安家、支付两个孩子教育金等高昂支出以及维持一定水准的生活而担忧,得以更安心专注于科研。复旦大学所在的杨浦区五角场周边,如今房产均价都已在每平方米两万元以上。至于多数年轻教师,若无外力资助,要贷款购房,经济和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王红艳感到阻碍女性科研人员成为学术界佼佼者的,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照顾家庭的角色分工和女性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念。
她说,除非是极有天分的科学“牛人”,否则做科研不可能早九晚五,必须勤奋、多投入,才能有所成就。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很多女性并非没有学术悟性和专业能力,只是往往经历婚姻生育,面对生活压力和诱惑后,难以专注和坚持。
王红艳36岁才生女儿,40岁生儿子。现在如果不出差,她总是每天早上8点钟送女儿上学,8点15以前进实验室,虽然家与学校相距很近,中午也并不回家。通常,王红艳会在下午6点30左右回家,吃晚饭,陪陪孩子。到晚上8点,再重返实验室,工作到深夜。
这样算,王红艳每天的工作时间总有12小时以上。她相信一个对某学科有所了解的人,至少需要在该领域花费1万个小时以上。
3年前刚回国时,她虽是教授,学校能够提供的只是一间实验室和40万元启动经费。实验室简陋拥挤,设备不齐,做基因组检测又很“烧钱”,王红艳一直提醒学生不要攀比,先做出成果,一切自然会有。不过,升格做了“老板”,最重要的是保持实验室的高效运转,她自己有相当多精力用在了对外争取各种课题合作和科研基金、联系样本上。
做基金报告,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做学术交流,加上新添的学院行政事务,王红艳忙得不亦乐乎。(姜泓冰
何少龙:归属在心灵上
 
感受比较突出的,是用在科研上的时间少了些;能在北京五环外买一套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但自己的归属感不在房子上面
36岁的何少龙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副研究员,个子不算高,面庞清瘦,着装简单,笑容里带着些许腼腆。
2005年3月获浙江大学物理系理学博士学位,到2008年8月,何少龙先后在日本广岛大学同步辐射中心和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9月回国到中科院物理所工作。
“2005年我出去的时候,感觉国内的仪器太落后。回来后发现物理所的发展非常快,实验室的设备甚至超过日本。”何少龙也喜欢所里的研究氛围:他感觉日本的等级制度有些严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如国内开放。
感受比较突出的,是用在科研上的时间少了些。“日本科研人员在时间上更专注一点,80%到90%的时间都花在做实验上,而且经费支持比较连贯。”何少龙说,例如一个项目的支持资金一般是5年连续的,不需要反复申请。回国后就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申请科研资金。2009年,已是副研究员的他申请了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研究课题,经费是42万,时间是3年。
“如果不买大的仪器,经费的支持力度还可以,就是申请基金花的时间稍多了一些。”他说,一般每年的3月中旬申报课题截止,准备工作1月份就开始了。“如果把每天的时间完全用在写研究计划上,需要10到15天的时间;但由于中间还要做实验等,各种各样的事情,一般需要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
不过,最重要的是,何少龙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可以自由安排时间。他一般早上八点半到单位,下午6点多下班,在单位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每天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不够用。”何少龙说,他没有加班的概念,因为时间比较自由,做的事情又是自己感兴趣的,忙的时候就晚一点回家,或者吃完晚饭再回实验室。
何少龙说:“这么好的科研条件,出成果靠努力就行。当然,要出好的成果,还看你有没有能力抓住机遇。”
他对收入还算满意,每月在1万元左右,儿子上幼儿园,暂时感觉不到太大的压力。他一家三口住两室一厅的房子,是单位租的,月租金1500元;房子就在物理所大院,上下班很方便。
何少龙也想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依照目前家庭收入来看,也能在北京五环外买一套70平方米左右的。首付应该没太大问题,但需要每月还四五千元的房贷,压力也不小。
“我爱人对买房子很着急,但我自己这方面的愿望不是很强烈。”何少龙说,自己的归属感不在房子上面,而是在心灵上。(王志达 赵永新)
张博士:“育种人”日子不易
作物育种研究人员最能代表农业科研人员的现状。在许多单位,出现育种人员老化,没有30岁以下年青骨干的尴尬情况;青年科技人员在职称、收入等方面同其他科研领域同龄人相比,差距在拉大
张博士是某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43岁。他认为,作物育种研究人员最能代表农业科研人员的现状。农业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在职称、收入等方面同其他科研领域同龄人相比,差距在拉大。
近年来,许多农业院校出现这样的现象: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的老师很难招到研究生,即使招到研究生也不认真做育种研究,毕业后更是想远离这个领域。在许多单位,出现育种人员老化,没有30岁以下年青骨干的尴尬情况。张博士分析,原因主要有五方面。
一是育种研究是一项高强度体力和脑力集成的劳动。在作物生长季节,常常天不亮就赶到试验田,观察、记载,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晴天烈日当空,热气扑面;雨天,浑身上下都是泥水。从每年的作物播种、杂交、培育、选种到收获、晾晒,一个细节的疏忽,就可能导致整个试验的报废,数年的心血付之东流。
二是现有科研评价体系不利于作物育种。作物育种工作周期长,出成果、出论文慢,在单位职称评定中,从事育种研究的人员职称晋升在同龄人中最慢,这直接影响到其他相关待遇。
三是作物育种的课题申请难,生存艰难。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潜规则”:谈作物育种必谈分子育种和转基因育种,如果不涉及这些内容,就会被评价为课题没有水平,很难获得资助。事实是,调查表明:未来5—10年内杂交育种仍然是第一增产技术。
四是“育种人”待遇低。作物育种工作是一个长期工作,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积累,短期内很难有大品种、大成果和高水平论文。成果和论文少导致研究人员待遇差,许多人改行从事其他工作或放弃育种研究,直接影响到育种工作的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
五是出国进修和培训机会少,知识更新速度慢。因为经费限制等原因,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出国进修机会少,青年研究人员机会更少。
张博士建议,传统育种研究的资助力度应加大,属于公益性研究部分由国家财政直接承担下来,每年有正常经费渠道来源;培育作物品种成果市场交易体系,实现科研单位、作物品种培育人和企业各得其所,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作物品种选育人的待遇;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目前,大多数科研院所和高校在人才评价中存在简单量化的倾向,例如只看发表了多少文章而不注重文章本身的质量和科学意义,这是一种误导。作物育种工作很难进行直接简单的量化评价,一个品种有时需要经过几代育种的努力工作,才能发挥出巨大作用。国家应该确立重点的作物育种单位,对其进行长期的资助。作物育种中许多新的发现看似偶然,实际上是源于长期的积累和准备。
此外,国家应设立青年农业科研专项基金,吸引和鼓励青年农业科研人员投身“三农”事业,在国家科技奖评奖、出国进修、职称和住房待遇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蒋建科)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华网惠灵顿2月13日电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南太平洋岛国汤加格林尼治时间12日17时57分(北京时间13日1时57分)发生里氏6.1级地震,目前还没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告。

  地震震中位于汤加首都努库阿洛发西北55公里处,震源深度为81公里。

  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未发布海啸警报。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英国沃里克大学医学院一个研究小组说,长期睡眠不足会增加中风或心脏病风险。研究人员呼吁人们立即行动,“拆除”晚睡早起这个可能损害健康的“定时炸弹”。
睡睡平安
研究人员分析日本、美国、瑞典和英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47万多人的健康数据。这些数据时间跨度7年至25年。
他们分析后得出结论,如果经常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且睡得不安稳,那么患心脏病或死于心脏病几率高48%,患中风或死于中风几率高15%。
研究小组成员弗朗切斯科·卡普乔说:“晚睡早起的习惯相当于给健康埋下一颗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你需要立即行动,降低患这些可致命疾病的风险。”
另一名小组成员米歇尔·米勒说,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风险。
研究报告由《欧洲心脏病学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刊载。
睡多寿永
卡普乔说,现代社会不少人失去工作与生活之间平衡,牺牲宝贵的睡眠时间以完成工作,“这样一来,就会显著增加中风或患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的风险”。
不过,卡普乔同时提醒公众,睡眠时间太长也不好。经常连续睡眠超过9小时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征兆。
他认为每晚睡7小时左右最合适。
“保证每晚大约7小时睡眠,你就能保护未来的健康,同时降低患慢性病风险。(睡眠与健康)关联在我们的研究中表现得很明显:睡够觉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活得更长,”卡普乔说。
缺觉致病
英国心脏基金会高级护士埃伦·梅森赞扬卡普乔等人的研究进一步证明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同时还提醒人们睡眠不足可能带来的危害。
“虽然缺觉与心脏和循环系统疾病有关,但人们对个中原因并不完全了解,”梅森说,“人们缺乏睡眠时,体内的激素水平和化学物质可能发生改变,一段时间后就会影响心脏和循环系统。”
梅森说,多种因素导致现代人睡眠不足,例如上网越来越容易、电视频道增加、忧心财务状况、工作时间变长等。
“但是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把睡眠放在重要位置,每晚睡6到8个小时,这样才能恢复体力,”她说。(来源:新华网 欧飒)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英国沃里克大学医学院一个研究小组说,长期睡眠不足会增加中风或心脏病风险。研究人员呼吁人们立即行动,“拆除”晚睡早起这个可能损害健康的“定时炸弹”。
睡睡平安
研究人员分析日本、美国、瑞典和英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47万多人的健康数据。这些数据时间跨度7年至25年。
他们分析后得出结论,如果经常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且睡得不安稳,那么患心脏病或死于心脏病几率高48%,患中风或死于中风几率高15%。
研究小组成员弗朗切斯科·卡普乔说:“晚睡早起的习惯相当于给健康埋下一颗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你需要立即行动,降低患这些可致命疾病的风险。”
另一名小组成员米歇尔·米勒说,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风险。
研究报告由《欧洲心脏病学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刊载。
睡多寿永
卡普乔说,现代社会不少人失去工作与生活之间平衡,牺牲宝贵的睡眠时间以完成工作,“这样一来,就会显著增加中风或患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的风险”。
不过,卡普乔同时提醒公众,睡眠时间太长也不好。经常连续睡眠超过9小时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征兆。
他认为每晚睡7小时左右最合适。
“保证每晚大约7小时睡眠,你就能保护未来的健康,同时降低患慢性病风险。(睡眠与健康)关联在我们的研究中表现得很明显:睡够觉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活得更长,”卡普乔说。
缺觉致病
英国心脏基金会高级护士埃伦·梅森赞扬卡普乔等人的研究进一步证明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同时还提醒人们睡眠不足可能带来的危害。
“虽然缺觉与心脏和循环系统疾病有关,但人们对各种原因并不完全了解,”梅森说,“人们缺乏睡眠时,体内的激素水平和化学物质可能发生改变,一段时间后就会影响心脏和循环系统。”
梅森说,多种因素导致现代人睡眠不足,例如上网越来越容易、电视频道增加、忧心财务状况、工作时间变长等。
“但是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把睡眠放在重要位置,每晚睡6到8个小时,这样才能恢复体力,”她说。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工作和生活迫使很多人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倾向于晚睡,工作和生活迫使很多人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以使自己能做更多事情,但这样做会严重伤害到身体的健康。不过同时有一点也要注意,睡眠时间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之前也有研究发现,睡眠时间过长同样也容易患上心脏病。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睡眠时间经常不足6小时的人,比正常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要显著增加。他们相信睡眠不足将对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 和瘦素激素(leptin)产生影响。差的睡眠往往导致吃的更多,并且更容易肥胖,因此使人面临更大的高血压和心脏病风险。专家们建议成年人每晚至少要保 证6~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现实是很多人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做到这一点,还有许多人饱受失眠之苦。
 

  研究人员调查了之前涉及包括英国、美国、日本,瑞典和德国在内8个国家,共约47.5万人的15项类似研究。据科学网(kexue.com)了 解,此项研究发表在了《欧洲心脏病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中,结果显示哪些睡眠时间经常少于6个小时的人,比正常睡眠水平的人多48%和15%的风险患上或死于心脏病及中风。睡眠不足影响着生长 激素和瘦素激素,使人更容易引发食欲并在不知不觉中吃的更多。
 


经常睡眠时间超过9个小时可能是心脏病早期预警信号
 

  华威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Warwick Medical School)的弗洛西斯科-卡普乔(Francesco Cappuccio)教授说:“如果你每晚的睡眠时间少于6个小时,就会更容易患上心脏病或中风。晚睡早起是一个对我们健康有害的定时炸弹,所以人们需要 采取行动来减少这些威胁生命的行为。比如平衡工作与生活,保持积极的心态等等。”
 

  不过科学家们也警告,由于心脏疾病往往使得一些患者容易感到疲劳,所以对于一些经常睡眠时间超过9个小时的人来说,也可能是一个心脏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大平)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2月11日消息,一些人由于繁忙的工作安排或忙碌的家庭生活,经常过着晚睡早起的生活,而日前一份研究表示,如果一个人每天的睡眠时间经常低于6个小时,将提高患上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


工作和生活迫使很多人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

  据国外媒体报道,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倾向于晚睡,工作和生活迫使很多人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以使自己能做更多事情,但这样做会严重伤害到身体的健康。不过同时有一点也要注意,睡眠时间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之前也有研究发现,睡眠时间过长同样也容易患上心脏病。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睡眠时间经常不足6小时的人,比正常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要显著增加。他们相信睡眠不足将对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和瘦素激素(leptin)产生影响。差的睡眠往往导致吃的更多,并且更容易肥胖,因此使人面临更大的高血压和心脏病风险。专家们建议成年人每晚至少要保证6~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现实是很多人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做到这一点,还有许多人饱受失眠之苦。

  研究人员调查了之前涉及包括英国、美国、日本,瑞典和德国在内8个国家,共约47.5万人的15项类似研究。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此项研究发表在了《欧洲心脏病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中,结果显示哪些睡眠时间经常少于6个小时的人,比正常睡眠水平的人多48%和15%的风险患上或死于心脏病及中风。睡眠不足影响着生长激素和瘦素激素,使人更容易引发食欲并在不知不觉中吃的更多。


经常睡眠时间超过9个小时可能是心脏病早期预警信号

  华威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Warwick Medical School)的弗洛西斯科-卡普乔(Francesco Cappuccio)教授说:“如果你每晚的睡眠时间少于6个小时,就会更容易患上心脏病或中风。晚睡早起是一个对我们健康有害的定时炸弹,所以人们需要采取行动来减少这些威胁生命的行为。比如平衡工作与生活,保持积极的心态等等。”

  不过科学家们也警告,由于心脏疾病往往使得一些患者容易感到疲劳,所以对于一些经常睡眠时间超过9个小时的人来说,也可能是一个心脏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被打死的狼的尸体。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2月9日消息,在俄罗斯,一个由400头狼组成的超级狼群在4天内杀死了30多匹马,这使俄罗斯西伯利亚维科扬斯克地区的居民陷入恐慌。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当地居民在维科扬斯克的周边地区发现了400头狼的踪迹,它们对家畜发动了攻击。当地居民已组成了24个猎人小组开展灭狼行动,当地规定每杀死一头狼可获得约合210英镑的奖金。

  维科扬斯克的行政官员斯特-奥兹恩称:“我们已组建了24个武装猎人小组,他们将乘雪地摩托进行巡逻,埋设套狼夹。在白天的时间变长后,猎人们将乘直升机去射杀狼。”

  当地居民表示此前从未听说过如此巨大的狼群,狼通常倾向于小群活动,每群狼只有6头或者7头。这一超级狼群据信是由上百个小狼群组成,这使动物专家们感到困惑。


当地居民已组成了24个猎人小组以消灭这些狼

  野生动物行为专家瓦利瑞斯-盖斯特称,西伯利亚的严寒已使狼的通常猎物被冻死。他说:“这样庞大的狼群猎杀像马这样的大型动物是很少见的,不过由于今年食物缺乏,狼的通常猎物兔子的数量减少,所以狼不得不改变习惯。狼非常仔细,会选择那些不冒风险、最容易获得的、最有营养的食物源。当它们吃完不危险的猎物后,它们将开始追杀那些危险的猎物。”村民们已设法消灭了一些狼,但由于这个狼群太大,村民们需要一定时间来应对。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互动 准备“圆房” 产子

  大陆赠送台湾同胞的大熊猫“团团”、“圆圆”接近发情高峰期,台北市立动物园熊猫馆将从9日起休馆4天。

  台北市立动物园8日下午发布新闻稿称,园方正紧锣密鼓,随时准备让“团团”、“圆圆”圆房,预定自9日起到12号,大熊猫馆将配合暂停开放,也请民众一起祝福它们早生“小团圆”。

  台北市立动物园园长叶杰生表示,“团团”和“圆圆”的发情状况稳定,估计发情高峰期就在这几天,为了让大熊猫早日在台湾落地生根,动物园为了营造一个让大熊猫可以安心圆房的环境,从9日起预定休馆4天,视情况再调整开馆时间。

  据透露,“团团”目前的体重为127.6公斤、“圆圆”115.5公斤,台北市立动物园从1月底起就观察到“圆圆”有“蹭阴”的行为,2月5日开始听到羊叫声,2月7日清晨初次听到鸟叫声。2月8日早上“圆圆”在一个小时内的羊叫声就超过200次。因此,发情状况相当稳定,四川雅安大熊猫中心的副总工程师黄炎分析,发情高峰期应该就是这几天了。

  清晨和傍晚分别是大熊猫活动较频繁的两个时间,也是入洞房的良辰,台北市立动物园8日特别用录音机放出大熊猫发情的叫声给“团团”听,刺激“团团”能跟上“圆圆”的脚步,也让“团团”隔着栏杆和“圆圆”互动。

  同时间为了减少繁殖季节对大熊猫的干扰,游客列车及大型车辆也配合绕道行驶,避开大熊猫馆,同时暂停使用吹叶机,以降低噪音对繁殖行为的干扰。(董会峰 符永康)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5 页,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