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变老"的燕鸥
1973年,黑头发、精力充沛的尼斯比特在美国科德海角沿岸的岩石边,给一只小燕鸥戴上脚环。30多年后,尼斯比特已经头发灰白、满脸皱纹、关节疼痛;他的燕鸥于29岁时死去,这也是有记录的燕鸥最长寿命,尽管它已相当于一个百岁老人,但却没有任何衰老的外部迹象。
有些动物只会长大,不会变老,直至死亡它们的身体都同年轻时一样,燕鸥就是个例子,它们甚至连生理机能都不会减退。“找到预防老化的方法并逆转老化过程,是老年医学领域的圣杯。”尼斯比特说,海鸟已经提供了一些线索,我们希望能循着线索找到明确答案,使人类有一天也能将时光之箭前行的脚步按下暂停。
技术进步:延长了老化过程?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数据,2007年出生的美国人平均寿命将达到77.9岁。而仅在一个世纪前,人类的寿命还只有49.2岁,技术进步已经明显改变了人类的老化过程。而根据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人口统计研究所生物学家安妮特·鲍迪斯克的研究,医学技术进步却增加了人类对老化后果的体验,因为以前能活到更高龄的人数很少,死于老年的人口比例比现代工业社会要低很多。
净水、疫苗、更好的生活条件,不仅极大降低了婴幼儿和青少年死亡率,也延长了人类寿命。鲍迪斯克说,老化仅仅是个年龄增加的过程,所有的动植物都会长大成熟,而人类和其它生物如燕鸥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不断成熟的过程对不同物种的死亡风险所造成的影响不同。
鲍迪斯克在发表于2月14日《生态与进化趋势》上的研究论文中称,他们建立了数学模型,绘制了多种动物的死亡风险曲线,发现各有各的独特形状,甚至不同的人群之间也有不同的死亡风险曲线。
总的来看,人类死亡风险曲线有点像个不对称的U型:婴儿时期死亡风险相对较高,青春期和青年期下降,此后随着年龄再次增加;某些动物如淡水水螅,整个生命中死亡风险保持不变;而燕鸥的死亡风险却随年龄增加而明显降低,这好像是违反直觉的:一只更老的燕鸥似乎比一只年轻的燕鸥死亡的可能性更低。
“我的29岁的燕鸥还能生育,”尼斯比特说。这只迄今存活寿命最长的燕鸥产下了最健康的后代,也确实比其它更年轻的燕鸥更容易生存。
两个关键:端粒和自由基
对于细胞为何以及如何衰老、死亡,目前有两种主流解释。
一种认为,所有的细胞染色体都有一个端粒,年轻细胞的端粒很长,但在不断复制的过程中会逐渐变短,当端粒太短时,细胞就会死亡,正像制作影印时裁下的边缘,如果一页印本裁下了太多单词,就会无法阅读。而对于燕鸥来说,其细胞端粒相比同样大小的其它动物而言变短速度要慢得多,而且燕鸥的端粒酶能对切短的端粒进行补充。大部分动物在出生后不久,端粒酶就失去功能,但燕鸥的端粒酶在整个生命期间都能保持活性。每个物种的端粒损失率都不同,科学家目前仍在对各种动植物进行探索,以找出影响端粒长度的因素。
另一种主流解释是,老化过程是由于细胞中新陈代谢产生的损害的累积。身体分解食物获取能量的过程和持续燃烧过程非常相似,就像壁炉里很小的火焰也会放出少量的污染一样,在体内,这种“污染物”成为自由基,会对细胞造成很大伤害。
生命选择:延长还是加固?
燕鸥并不是唯一的“不老”动物,很多动物在长期的生命过程中也好像喝了“青春泉”,只显出极少的衰老迹象,比如一些其它的海鸟、短吻鳄、鳄鱼和某些乌龟。而医学进步虽然已经延长了人类的寿命,却未能阻止老化的侵袭。
尽管科学界对造成老化的原因尚无统一看法,但目前已在着力预防老化的副作用,比如最具争议的一项做法是“热量限制长寿法”,只消耗正常卡路里数量的75%,再加上些补充营养,以此来躲避老化。这不仅仅是一种流行时尚,也有许多证据支持。而且,这种策略降低了一种名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今年2月16日《科学—转化医学》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由于某种基因变异导致体内产生的IGF1比正常数量少得多的人,不会罹患老化所致的癌症或糖尿病,而且他们变老的迹象也少得多。
动物变老而不显出衰老迹象,能产生更多强壮的后代,这在持续繁殖中更具优势。自然选择让繁殖实现了最优化,而不是老化。但另一方面,动物繁衍了后代,就需要增加生活空间,给有限的资源供给带来压力,因此老化死亡的父母能让子孙受益。当有机体不再接到成长的信号,它就能将能量保留下来,储存作资源,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老年医学专家沃特·朗格说,动物将能量用于保护机制,而不是用来延长生命。死亡不可避免,通过研究老年动物为何还能保持强壮,也许有一天,人类能让老化过程也达到最优化。(常丽君)
爱丽丝的父亲JJ(左)和它母亲弗蕾德丽卡看着女儿正在捶打胸部,它们的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
爱丽丝是迈阿密动物园大猩猩群体里的唯一一个幼仔,它的祖父母也生活在这个群体里。
爱丽丝在父亲的严厉注视下,正在咀嚼一根麦秆。
爱丽丝骑在父亲的背上。摄影师马吉尔表示,J.J非常宠爱它的女儿,甚至任由爱丽丝拿走它的食物。
迈阿密动物园里的年幼大猩猩爱丽丝显然很希望自己能像父亲J.J那样,它正在满脸自豪的母亲和父亲的注视下,模仿父亲捶打胸部。然而令它大失所望的是,它的这一举动让它显得更可爱,并未像父亲这么做时会令其他大猩猩产生恐惧感。
博物学家和摄影师、51岁的罗恩•马吉尔在迈阿密动物园拍摄到爱丽丝的这一可爱瞬间。马吉尔表示,小爱丽丝总爱模仿父亲的样子。他说:“爱丽丝的小日子过得确实很舒坦,它是这个群体里的唯一幼仔,又是J.J——一只重达28石(177.81公斤)的银背大猩猩和弗蕾德丽卡的女儿。它确实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它能为所欲为,J.J甚至任由它拿走自己的食物。我认为爱丽丝的这张照片让它父亲看到,这个女儿以后能像它一样,它正在努力模仿它看到的父 亲的样子。大猩猩幼仔的学习方式跟人类幼儿学习的方式类似,都是不断重复他们看到的年长者的动作。”
马吉尔喜欢去世界各地拍摄动物画面,他表示,给大猩猩拍照面临的挑战非常独特。他说:“拍摄像这样的瞬间非常困难,因为大猩猩浑身上下的颜色很相近,如果光线和拍摄角度不合适,它们看起来就会像一个黑色的毛毛球。现在爱丽丝已经长大一些,但它仍是丛林之王,是一个真正的知名人物。”(任秋凌)
英国的饭店和市场摊位最近发现竟然有黑猩猩肉售卖
英国的饭店和市场摊位最近发现竟然有黑猩猩肉售卖,价格高达每公斤20多英镑。贸易官员经过样品检查称这些黑猩猩肉可能来自非洲,可能藏在个人行李里带进国内。专家称这是获利甚丰的野生动物黑市的一部分,而这种黑市在欧洲非常常见。
去年,一项关于丛林动物进口的调查称,仅仅从法国戴高乐机场进入欧洲的肉制品就有270吨。政府内部消息称这批黑猩猩肉是在一次突击搜查中发现的。来源不明的肉制品都会被没收检查,以往多是鼠类和虫类,但是这次的黑猩猩肉着实让人震惊。
专家估计每周至少有5吨野生动物的肉制品非法进入欧洲并转运至各国。然而专家对黑猩猩肉的发现还是非常吃惊,因为这种肉即使在原产地非洲市场也很少见。由于走私野生动物并非海关打击的重点,惩罚较轻,所以犯罪猖獗。野生动物的肉经常被伪装成牛肉、羊肉等常规肉制品进口。
居民们半夜被野马的奔跑声吵醒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28日消息,野马一般很少侵犯人类小镇,然而日前大概250匹野马冲进了英国南威尔士小镇布理真德(Bridgend)。其中5匹马被汽车撞死,而其它的马也是饥肠辘辘,生命堪忧。
据国外媒体报道,当野马冲进镇子后,立刻有人在马匹福利保护协会(the Society for the Welfare of Horses and Ponies)的Facebook主页上发表消息。据协会主席珍妮(Jenny Macgregor)介绍,数百匹野马四处奔跑,它们有的甚至冲上高速公路,我们还发现有5匹马由于过度饥饿和肺部感染而死。
动物爱好者派特(Pat jones)表示,当时250匹左右的马分散开来在镇上游荡,它们看上去饿坏了,我的一个朋友试图阻止它们跑到高速公路上去。当听说有5匹马死亡的消息令人伤心。
这些马的吉普赛主人可能是无力饲养才放逐它们的。据当地居民介绍,他们半夜被马群的奔跑声吵醒,这些马从他们的家门口疾驰而过。接到小镇居民的电话之后,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的官员也赶到了现场,他们表示会就事件展开调查。
(科学网-kexue.com 大熊座)
“哈姆”被请进位于火箭顶部的太空舱。
“哈姆”看上去非常轻松,已经为起飞做好准备
给人的感觉是,它似乎已经结束飞行任务,重返地球,再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佩戴军犬牌的“哈姆”正在接受体检。
乍听起来,“哈姆”(Ham)似乎是漫画《大胆阿丹》中形象,实际上,它是美国的黑猩猩宇航员,干的是一份非常严肃的工作。50年前,为了在太空竞赛中打败前苏联,美国特意培训了40位黑猩猩宇航员,“哈姆”便是其中之一。此外,它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只被送入太空的黑猩猩。
当时,将人类送入太空被誉为太空探索的“圣杯”,面对苏联人距离问鼎这个圣杯越来越近,美国人决定派3岁大的黑猩猩“哈姆”出场,将它送入太空以确定人类能否在太空环境下幸存下来。形象地说,“哈姆”就像是煤矿里的金丝雀。(金丝雀对瓦斯或其他毒气特别敏感,只要有非常淡薄的“瓦斯”产生,对人体还远不能有致命作用时,金丝雀就已经失去知觉而昏倒。矿工们察觉到达种情景后,可立即撤出矿井,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在此之前,前苏联曾将狗送入太空。美国之所以选择黑猩猩是因为这种动物与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哈姆”的老家在非洲的喀麦隆,曾经是佛罗里达州 一家动物园的明星。美国空军后来买下“哈姆”并决定将它送入太空。在此之前,只有果蝇、恒河猴以及一条名为“莱卡”的狗曾进入太空。“莱卡”是一条俄罗斯猎犬,1957年11月搭乘“史普尼克2号”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只遨游太空的动物。在氧气耗尽前,“莱卡”共在太空存活了7天时间。
“Ham”这个名字取新墨西哥州霍洛曼航空航天医疗中心的首字母缩写,“哈姆”曾在这里受训。与“莱卡”有所不同的是,“哈姆”不仅要顺利进入 太空,同时还要安全返回地球。为了此次太空之旅,“哈姆”以及其他黑猩猩准备了两年半之久。它们接受培训以具备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即对光线和声音做出反 应。它们要在看到蓝色闪光5秒钟内推动推杆,成功完成的话可获得一个香蕉丸作为奖励,失败时脚底会遭到轻微电击。
科学家小组利用各种仪器对黑猩猩进行测试,测量它们在面对各种引力、速度和温度情况下的压力。它们在测试中吃的食物是为太空飞行准备的香蕉囊。 1961年1月31日,“哈姆”以MR-2任务组成员身份进入太空。不幸的是,此次任务很快就出现问题。飞行路线角度高于原定计划,导致飞船进入距地球 157英里(约合252公里)的太空区域,高于原计划的115英里(约合185公里),氧量开始下降。
在6分钟的太空飞行中,太空舱以大约每小时5000英里(约合每小时8046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穿行,“哈姆”充分体验到什么叫失重状态。 16分39秒钟之后,太空舱坠入大西洋。营救人员随即出发,打捞太空舱。出舱后的“哈姆”获得一个苹果和半个桔子,以示奖励。此次太空之旅让“哈姆”毫发 未损,后被送到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它共在这里生活了17年。“哈姆”最后在北卡罗来纳州动物园去世,享年25岁。
太空竞赛并没有因为“哈姆”的升空宣告结束。虽然美国人宣称成功将一只灵长类动物送入太空,但苏联人却指出此次飞行只进入亚轨道,换句话说,还 算不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太空之旅。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创造历史,搭乘“东方1号”飞船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一个月之后的5月 5日,美国人也实现这一突破,将艾伦·谢泼德送入太空,谢泼德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秋凌)
科学网(kexue.com)讯,2月28日消息,动物愤怒凶猛异常,令人胆战心惊。近日,为了庆祝自己的66岁生日,爱尔兰男子萨默尔斯与朋友驱车前往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处野生动物保护区度假。原本的庆生之旅却发生了意外,变成了一场惊魂历险,他们遭到一头疯狂公象的袭击,险些丢了性命。
这头公象正琢磨如何惩罚这个“有眼不识泰山”的家伙。
约翰的车子滚入了一个大沟里。
据国外媒体报道,当萨默尔斯的车子在一条尘土飞扬的道路上行驶的时候,一头大约5吨重的公象突然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正咆哮着奔过来。与此同时,这个庞然大物猛地在车前停下,将几乎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在约翰的车子上,然后像对待一个玩具那样将车子丢进了一个壕沟里。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大块头”很可能正处于发情期,因此行为异常。但幸运的是,它似乎对约翰的灰色小轿车不大感兴趣,没折腾两下就抛弃了,这样萨默尔斯和友人才得以脱险,只是受了轻伤。
动物的性格令人难以捉摸,所以当你在户外时,要小心那些行为异常的动物们,因为它们的愤怒可能是致命的。
(科学网-kexue.com 凹凸曼)
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25日报道,为了庆祝自己的66岁生日,爱尔兰男子约翰•萨默尔斯与朋友驱车前往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处野生动物保护区度假。没想到,原本的庆生之旅却变成了一场惊魂历险,他们遭到一头疯狂公象的袭击,险些丢了性命。
当约翰的车子在一条尘土飞扬的道路上行驶的时候,一头大约5吨重的公象突然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正咆哮着奔过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这个庞然大物猛地在车前停下,将几乎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在约翰的车子上,然后像对待一个玩具那样将车子丢进了一个壕沟里。
保护区工作人员称,这个“大块头”很可能正处于发情期,因此行为异常。但幸运的是,它似乎对约翰的灰色小轿车不大感兴趣,没折腾两下就抛弃了,这样约翰和友人才得以脱险,只是受了轻伤。
波琳·吉德恩掌心的小獾。它们的体重还没4勺糖重,等到发育成熟后,平均体重可达7克。
这些幸存下来的獾幼仔将在世界野生动物秘密救援中心的天平上称量体重。
在桶里发现的小獾,人们认为是它们的母亲把这些獾幼仔转移到更高的地面上,防止它们被洪水淹死
獾幼仔难得一见,因为它们直到3个月后才会走出獾穴。
这些超可爱的獾幼仔,每只的体重比4勺糖还轻,不过幸运的是,上周它们眼疾手快的妈妈把它们从英国洪水里救出,它们都顽强地活了下来。
这些重仅2盎司(56.70克)的幼獾刚出生一周多,一只公的,两只母的,是斯默赛特地区世界野生动物秘密救援中心见过的最小的獾,它们的出现 标志着春天即将到来。这种动物的幼仔很难见到,它们要到3个月后才会走出獾穴,它们跟其他动物不同,小獾难得一见。一周前洪水袭击威尔士,人们在一个桶里发现这些獾幼仔。
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它们的母亲觉察到危险正在逼近,于是把它们从獾穴里叼出,送到更高的地面上,以避免它们被洪水淹死。动物经常能在灾难发生前感知到。一位当地人发现这些小獾正在大声叫唤,而它们的母亲不知去向。于是他联系了世界野生动物秘密救援中心,是该中心救了它们。由于这些小獾的体重很轻,需要仔细测量,工作人员根据烹饪使用的香料名字给它们起名纳特蒙、拉文德尔和萨夫伦。
由于这些小獾20日来到世界野生动物秘密救援中心时,它们的脐带已经掉了,肚脐已经成型,因此该慈善机构创始人、60岁的波琳·吉德恩知道这些 小家伙至少已经出生3天。波琳说:“它们是今年第一批出生的小獾,对每个人来说,这是春天即将到来的好消息。它们非常小,是我们见到过的最小的。意识到它们是獾宝宝,我感到非常震惊,最初我认为它们可能是野兔,小兔仔比这更小。”
波琳说:“最初的求助电话是威尔士一对夫妇打来的,他们有片属于自己的土地。这一地区的一些獾穴被洪水淹没,我们认为是獾妈妈为了保护它们,把这些小幼仔转移到桶里的。这对夫妇发现它们后,很可怜它们,于是把它们放到附近的一个獾穴边上,希望它们的妈妈会回来寻找它们。但结果什么也没发生。这些小獾很冷,这么小的獾是无法靠自己保存体温的,因此这对夫妇给我们打电话,知道我们有用来抚养它们的设备。”
这些獾幼仔需要呆在恒温箱里,前五周要由工作人员喂它们牛奶。然后它们会搬进波琳厨房里的一个小房间,该房间里有加热灯、温暖的羊毛床和网络摄像机,以便世界各地的人都能通过网络查看它们的生长情况。最终它们会从它们的小室里走出来,在厨房里闲逛,直到它们准备断奶为止。之后这三只小獾会被转移到附近的围场里,与其他獾幼仔一起组成一个新家庭。最后所有獾都会被转移到一个人类不得入内的绿草茵茵的地方,为在野外生活做准备。
这些小獾会在那里学习挖洞和觅食等生存技能。不过它们在被放归野外前,需要人的精心照顾,把身体养得健健康康的。波琳说:“它们刚刚开始动动耳 朵,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这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也许它们还要再过一周,才能用后腿抓东西。獾是生长最缓慢的动物,它们要到5周后才会睁开眼睛和打开耳 朵。它们要到12周后才会出现在地面上。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显然是人们通常无法看到的。”獾发育成熟后的体重平均可达7克。(秋凌)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25日消息,自然界的动物常会做出许多新奇的行为。近日,英国汉普郡(Hampshire)一家花园中,一只贪嘴的小松鼠为了食物,竞将自己胖呼呼的身体挤进被铁笼罩着的喂鸟器中。
小松鼠似乎发现了食物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组照片是有花园主人桑德拉(Sandra Carter)抓拍到的。据桑德拉介绍,最近几个月只灰松鼠会经常“光顾”她的花园,并且偷吃给其他动物准备的坚果,于是她就和丈夫花19.95英镑(211元人民币)买了“防松鼠”的喂鸟器。
它似乎找到了获取食物方式
贪嘴的小松鼠为了食物,竞将自己胖呼呼的身体挤进被铁笼罩着的喂鸟器中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桑德拉本以为这个外面有笼罩的喂食器能够阻挡住灰松鼠。然而,另他们难以置信的是这只机灵又贪婪的小家伙,居然能挤进了笼子里。
桑德拉表示,这只小松鼠几乎每天都到她家花园好几次,为了防止它偷吃喂鸟器中的食物。她们尝试了好多种方法来试图阻止,小松鼠似乎更胜一筹,每次都能吃到食物并轻松离去。
(科学网-kexue.com 水离子)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25日消息,在章鱼“保罗”与世长辞之后,动物世界又出现一个预言家,它就是德国的斗鸡眼负鼠“海蒂”。现在的“海蒂”正预测本年度的奥斯卡小金人将最终花落谁家。这只小负鼠的前辈章鱼“保罗”曾成功预测南非世界杯的比赛结果,作为晚辈的它则将目光锁定奥斯卡。
每一天,饲养人员都会将关在一个木盒子里的“海蒂”放出来,预测奥斯卡小金人的归属。“海蒂”的预测工作很简单,就是从一排上面贴有奥斯卡提名者照片的小金人中选出自己中意的一个。只要用小爪子碰一下小金人,预测工作便宣告结束。
根据“海蒂”22日晚上做出的预测,主演《黑天鹅》的娜塔莉•波特曼将问鼎奥斯卡影后宝座。当时,被放出盒子的“海蒂”在一排小金人周围嗅来嗅去,最终选择了贴有波特曼照片的小金人。吉米•吉梅尔主持的脱口秀播放了这段视频。
“海蒂”今年据信两岁半,还有一个妹妹名叫“奈拉”,它们均惨遭遗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动物收容所外面,人们发现了这对负鼠。2010年5月,它们被送到德国莱比锡动物园,从此便一直生活在那里。这家动物园认为“海蒂”的斗鸡眼由遭人遗弃前的饮食结构所致,又或者因为体重过重,导致眼睛后面脂肪堆积。“海蒂”将在吉梅尔的脱口秀上继续预测奥斯卡得主,它的Facebook页面现在已拥有数千名追随者。
“海蒂”的大红大紫不免让人联想到北极熊“克努特”。“克努特”在2007年成为全球关注的明星,甚至还登上《名利场》杂志的封面。此外,很多人也将“海蒂”与章鱼“保罗”相提并论,后者因准确预测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比赛结果名声大噪。不幸的是,这位动物世界的预言家在2010年10月因自然原因辞世,不可思议的预测工作从此画上句号。(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