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近期,德国发生二英污染饲料和食品事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昨天,国家质检总局透露,从目前的检测结果看,尚未发现有受污染产品入境。质检总局将继续密切关注二英污染事件的有关情况,继续保持与德国官方的沟通,加大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力度。

据了解,德国去年12月底曝出二英污染事件,随后蔓延至德国10多个州。大约5000家农场一度遭关闭。

德国二英污染事件发生后,质检总局立即与德国官方进行了沟通。经查,德国向我国出口的相关产品主要有饲料、可食性猪产品和蛋产品。质检总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加强对从德国进口饲料的二英监测;暂停进口德国生产的可食性猪产品和蛋产品;对到港的德国可食性猪产品和蛋产品批批检测二英,在合格后才可进口。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作者:钱卫华)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巴西东北部地区2月4日大规模停电,波及7个州,至少1000万人生活受影响。能源部长埃德松·洛邦当天说,政府有能力保障电力供应,民众不必担心。

  至少影响千万居民生活

  停电4日凌晨始于伯南布哥州,随即迅速蔓延至周边7个州。

  电力公司初步估计,这次停电影响至少1000万居民的生活。一些地区停电几分钟,一些则持续数小时。大部分地区已于4日上午8时前恢复供电。

  停电地区最大的电力供应商圣弗朗西斯科水电公司经理莫扎特·班代拉·阿瑙德接受巴西环球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停电始于路易斯-贡萨加的一座变电站,“这座变电站保护系统的一个电子元件出现了故障。”

  故障触发变电站安全系统自动切断电源。由于这座变电站的6条高压输电线向周边3处供电设施送电,停电范围迅速扩大。阿瑙德说:“这座变电站规模相当大,以致多个区域受影响。”

  巴西2009年曾发生大范围停电,影响了全国18个州超过6000万人的生活,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等大城市也未能幸免。

  为保奥运将建“能源岛”

  能源部长洛邦4日在首都巴西利亚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他定于下周与一些官员会面,数日内公布一份事故详细调查报告。“我们将评估(这次停电的)的损失,防止今后再次发生这类事件。”

  巴西定于2014年和2016年分别举办世界杯足球比赛和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次停电波及4座将承办世界杯比赛的城市,一些人因此质疑巴西供电保障能力。

  洛邦回应说,政府有信心保障供电,赛时供电不成问题。

  他说,政府已成立一个委员会,防止世界杯期间出现类似事件。他没有透露这个委员会的职责细节。

  里约奥运会组委会官员当天说,为保证奥运会期间里约市能源供应,政府打算在当地建立“能源岛”,使里约市独立于国家电网。奥组委没有提供更多细节。不过,一些专业人士质疑这套方案可能作用有限。

  被定义“非常规事件”

  巴西规模最大一次停电发生在1999年,当时雷电击中圣保罗州一座变电站,使得大约9700万巴西人在黑暗中度过5个小时。

  巴西政府2001年开始加大投入,改造电网设备。前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两届任期内,巴西投入超过130亿美元改造高压输电线,超过50亿美元更换变压器。

  现任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先前为卢拉政府能源部长,上台后实施多个电网改造项目。

  能源部长洛邦4日以“牢靠、现代化”描述巴西电网现状。他说,巴西电网有“瑕疵”,但瑕疵在全球电力供应系统普遍存在。

  圣保罗大学电力工程学教授若泽·亚尔迪尼说,4日的停电是一次“非常规事件”。他解释说,凌晨用电需求较低,停电并非因供电部门无法满足用电需求所致。“巴西电力系统牢靠。”亚尔迪尼说,“这是一起非常规事件……理应按个案对待。”

  (新华社)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近期,德国发生二英污染饲料和食品事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昨天,国家质检总局透露,从目前的检测结果看,尚未发现有受污染产品入境。质检总局将继续密切关注二英污染事件的有关情况,继续保持与德国官方的沟通,加大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力度。

据了解,德国去年12月底曝出二英污染事件,随后蔓延至德国10多个州。大约5000家农场一度遭关闭。

德国二英污染事件发生后,质检总局立即与德国官方进行了沟通。经查,德国向我国出口的相关产品主要有饲料、可食性猪产品和蛋产品。质检总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加强对从德国进口饲料的二英监测;暂停进口德国生产的可食性猪产品和蛋产品;对到港的德国可食性猪产品和蛋产品批批检测二英,在合格后才可进口。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作者:钱卫华)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曼谷2月3日电 (记者 张秋来) 泰国南部北大年府一所茶馆2日晚遭武装分子袭击,造成5人死亡,3人受伤。

  据当地媒体报道,北大年府巴那历县警察局局长瓦洛3日说,巴那历县一所茶馆当地时间2日晚23时许遭到人数不明的武装分子开枪袭击。事件发生时,茶馆内聚集了众多顾客,袭击造成5名顾客当场死亡,另有3人受伤。

  瓦洛指责泰南分离主义武装分子制造了这一袭击事件。

  2004年1月,泰南分离主义武装分子在那拉提瓦府抢劫一座军火库后,也拉、那拉提瓦和北大年三府和宋卡府部分地区不断发生爆炸、枪击、绑架等暴力活动,迄今已造成超过4000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周五, 28 1月 2011 13:00

过节“潜规则”知多少

普通人过节很简单,全家人聚一聚,吃个团圆饭,朋友们见个面,聊聊家常,而对于权势阶层来说,过节则意味着勾兑感情,进行钱权交易,打通关系等“潜规则”的大好时机,飞天茅台卖断货,北京的道路被送礼的车辆堵得一塌糊涂,海鲜酒楼的包间个个爆满,让过节衍生出如此多的额外意义。

在此,一同讨论一下过节“潜规则”的话题,你经历的,或者听说的,都可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所有“规则”一旦曝晒在阳光下,就不再是“潜规则了”。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曾经在《新闻1+1》节目中透露:我国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开支一年9000亿。主持人很吃惊,重复地问:“您再说一遍,是多少?”王再次肯定地说:“公款接待、公费出国考察、公车,也就是三公,一年9000亿。”

潜规则的势力和惯性远超人们想象,其本身亦是一个盘根错节的社会系统。没有系统的改革设计,缺乏制度和措施的全面配套,一次网络监督就像一次微风拂面而已。

中国的潜规则多。诸如公款接待、公车私用、公费旅游、抽豪华烟、喝极品酒,逢年过节笑纳“进贡品”、购物卡或其他“冰炭敬”,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人们早就习以为常,见惯不怪,甚至认为理所当然。办事不遵守潜规则便会处处碰壁;见权力者不按潜规则出牌,反倒认为异样,还要去揣测人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放眼近些年曝光的送礼事件,“见光死”的也不少了,但“死”的终究只是具体的事件,这一事件背后的潜规则并没有死,依然在社会中运行得好好的,未损分毫。公款吃喝接待游玩的少了吗?公车私用的少了吗?逢年过节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送礼的少了吗?去岁中秋北京全城大塞车,北京市民早就领教过了。据闻,周久耕天价烟事件一出,许多人把极品烟都塞进了普通烟盒中。

“冰炭敬”本指清朝地方官员对京官(主要是本部门上级官吏)以夏季降温和冬季取暖名义上贡的银子,是一种例行的行贿手段。

2007年,曾有媒体做过调查,官员在过节收受的礼单当中,笔记本、摄像机等小件奢侈品排在首位,轿车与房子分列第二和第三。有趣的是,在奢侈品的选择上,互不相干的行贿人仿佛“通过气”一样,手表一水儿欧米茄,手机偏重摩托罗拉,电器中索尼最多,而轿车则是风神蓝鸟占多数。从品牌上看,贪官收受的几乎是当时社会流行的世界名牌产品。调查中还发现,有的行贿者表面上是送礼品,实际上是把现金隐藏在礼品包装里面,以免直接送现金遭到拒绝。

2004年春节前,曾任城乡集团下属八公司党委书记和经理的王海涛和赵凤一来到聂家拜年,王海涛送给聂玉河2万元。赵凤一送了条鱼,他挖空心思地把10万元现金塞进了装鱼的袋子,以掩人耳目。

曾任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总经理的聂玉河在受审时表示:“在建筑行业,拿钱和购物卡拜年是种风气。如果硬是拒收,也就等于破坏了行业里的潜规则,日后不好做人。”

曾任黑龙江省政协主席的韩桂芝就曾在庭审中表示,在东北,过节期间送礼品已经成了“风俗”,也是人之常情。

收礼时机排行榜:

1、春节、中秋

2、婚丧嫁娶

3、子女出国

4、生日

5、搬家装修

6、生病住院

7、出国考察

8、升迁

发表在栏目: 文化

近期,德国发生二英污染饲料和食品事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昨天,国家质检总局透露,从目前的检测结果看,尚未发现有受污染产品入境。质检总局将继续密切关注二英污染事件的有关情况,继续保持与德国官方的沟通,加大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力度。

据了解,德国去年12月底曝出二英污染事件,随后蔓延至德国10多个州。大约5000家农场一度遭关闭。

德国二英污染事件发生后,质检总局立即与德国官方进行了沟通。经查,德国向我国出口的相关产品主要有饲料、可食性猪产品和蛋产品。质检总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加强对从德国进口饲料的二英监测;暂停进口德国生产的可食性猪产品和蛋产品;对到港的德国可食性猪产品和蛋产品批批检测二英,在合格后才可进口。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作者:钱卫华)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1月5日,瑞典救援机构主管克里斯特·奥洛夫森手里拿着一只掉到瑞典街头的死鸟(图片提供:Bjorn Larsson Rosvall)  1月5日,瑞典救援机构主管克里斯特·奥洛夫森手里拿着一只掉到瑞典街头的死鸟(图片提供:Bjorn Larsson Rosvall)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1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2011年新年夜,美国阿肯色州突然有数千只死鸟从天而降,而上周,路易斯安那州、瑞典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也不断传来动物离奇集体死亡的消息,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猜测。许多人认为这是政府在进行秘密实验,或者“末世浩劫”即将来临,不过专家表示这些事件之间并不存在联系。

  每年一半死于自然原因

  科学家表示,鸟类在飞行中大量死亡与“末世浩劫”或秘密实验无关,最近的鸟类群死事件主要是因媒体炒作引起公众普遍关注。美国非营利组织全国奥杜邦协会鸟类保护部门主任、鸟类学家格雷格·布彻(Greg Butcher)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北美至少有10亿只鸟,有时可能多达200亿只——每年几乎一半死于自然原因。”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鸟类在飞行中突然死亡的呢?阿肯色州鸟类群死事件直指两个常见的罪魁祸首:巨大噪音和碰撞。从新年夜11点半左右开始,阿肯色州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不断接到飞鸟从空中掉落于毕比市方圆一平方英里地面的报告。根据官方估计,最多有5000只红翅黑鹂、欧洲椋鸟、鹩哥和褐头牛鹂在午夜前坠落地面。

  美国国家野生动物健康中心1月5日发布的初步检测显示,这些飞鸟死于钝器所致的外伤,与阿肯色州牲畜与家禽委员会1月3日公布的初步调查结论不谋而合。阿肯色州渔业管理委员会鸟类学家卡伦·罗表示:“它们撞上了汽车、树木、建筑物和其他静止的物体。在飞鸟开始落地前不久,鸟类栖息地附近地区有人报告称,他们听到燃放专业级焰火爆发的震耳欲聋的响声,每隔几秒放10到12个,将不少鸟儿惊吓走了。”

  “与此同时,别的地方还合法燃放了大量焰火,可能迫使飞鸟的飞行路线比正常时候要低一些,比树梢还低,这些飞鸟夜视能力非常差,一般不在夜间飞行。”在阿肯色州发现的死鸟是通常只有到秋季或冬季时才大量聚集的种类。布彻称:“我听说的记录是,一个栖息地有2300万只鸟。在这种情况下,5000只显然不值一提。”

  生存所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据布彻介绍,鸟类常常在飞行中撞上物体,尤其是“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信号发射塔,风力涡轮机,输电线。似乎造成鸟类大量死亡的建筑物非常高,而且总是亮着。正常情况下,鸟儿可能只会注意天上的星星,在雾气朦胧的夜晚,它们分不清方向,在有亮的建筑物周围绕圈飞行,直至碰上并落到地上。”

  1月4日死于路易斯安那州的500只黑鹂和椋鸟看上去归咎于与输电线的相撞。同一天,瑞典街头发现了50至100只寒鸦死尸,据瑞典国家兽医学院专家介绍,它们身上没有患病的迹象,显然也死于钝器所致的外伤。布彻表示,大风、冰雹、雨雪、雷电等天气状况构成的挑战也易于使飞禽丧命,例如,“去年,数百只鹈鹕被潮水冲上俄勒冈和华盛顿两州交界的海岸。冷空气前锋总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移动,飞禽的翅膀和身体因此会结冰。”

  当然,并不只有上述原因会导致鸟类死亡,布彻举例说,“水禽会出现肉毒中毒现象,沙门氏菌和禽痘也可以在以鸟为食的动物身上迅速扩散。”无论何种原因,死亡似乎都是鸟类生存所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雏鸟一年内死亡概率达75%

  阿肯色州渔业管理委员会鸟类学家卡伦说:“春天孵化的雏鸟一年内死亡的概率高达75%左右。对于生物学家来说,这些死亡事件相当正常。我希望可以借助公众对此类事件的关注,引导他们对野生动物生物特点存在的真正危机有所了解,对像蝙蝠白鼻综合症这样的疾病有新的认识。”

  卡伦从近来媒体对大量鸟类死亡事件的报道中看到了一线希望。她说:“我希望我们可以使公众对人造建筑物对其他物种的影响有进一步的认识。大家知道吗,仅仅为了让手机的信号更好,会有多少迁徙的鸣鸟因此死亡?” (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科学家预测宇宙将在50亿年内走向灭亡(图片提供:NASA/ESA)
这是哈勃天文望远镜拍摄的“猫眼”星云,我们的太阳死亡时看上去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图片提供:NASA/ESA)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报道,宇宙已经存在了近140亿年,大多数人认为,宇宙还应该会继续存在数十亿年。不过,据最新一项研究,一种涉及宇宙起源的理论预测,时间本身会在50亿年内结束,而巧合的是,太阳大概也会在相同的时间段内走向灭亡。

  宇宙之外还有宇宙

  这一预测源于“永久膨胀”(eternal inflation)理论。该理论宣称我们的宇宙属于“平行宇宙”(亦称多重宇宙论)体系的一部分。这个体系由无数个宇宙构成,每一个又包含无数个更小的宇宙。平行宇宙理论的问题在于,可以发生的一切事件都会在无限的时间内发生,这使得计算事件的概率(如类地行星常见的概率)看似不可能。

  美国塔夫斯大学科学家肯·奥卢姆(Ken Olum)说:“正常的概率概念是,事件A发生两次,事件B发生四次,所以,事件B发生的频率可能是事件A的两倍,但是,这种概念如今不起作用了,因为不是两个和四个,而是无限个。”奥卢姆没有参加最新研究。计算平行宇宙的概率不仅仅是宇宙学家面临的问题。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理论物理学家拉法尔·布索(Raphael Bousso)和同事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写道:“如果整个宇宙的许多观测者无数次中过彩票,仍然有人说中彩票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他们的依据又是什么呢?”物理学家多年来一直通过一种名为“几何截点”(geometric cutoff)的数学方法来尽量回避这个问题。

  所谓“几何截点”是指,以平行宇宙的有限区域为例,计算基于那种有限样本的概率。不过,在9月份发表于康奈尔大学网站arXiv.org上的新论文中,布索的研究团队指出,这种方法是无意识的,在此之前总是忽视后果。布索说:“你不能将截点作为不留任何痕迹的数学工具,给予你这些满意、可能正确的预测的相同截点,也可以预测时间的尽头。”

  “换言之,如果你采用截点法去计算永远膨胀的概率,截点本身以及时间的尽头就成了一个可以发生的事件。”虽然这种理论十分奇怪,但布索和同事认为,永久膨胀是一个可靠的概念。布索说,根据这一理论做出的大多数科学猜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没有遇到太大挑战,很难理解有什么理论可以替代它们。

  膨胀理论的自然延伸

  实际上,许多物理学家都认为,永久膨胀是膨胀理论的自然延伸,膨胀理论曾经揭开了与宇宙大爆炸理论初始版本有关的一些谜团。根据宇宙大爆炸最初的模型预测,如今处于宇宙远端两个不同方向的一组组物质相距太远,导致相互之间不能接触。这意味着,早期宇宙的外形应该属于块状。

  此外,根据我们所处宇宙现在的膨胀速度,其整体外形应该随时间变成弧形。同时,造物的最初瞬间应该令宇宙充满了称为磁单极子的稳定重粒子。然而,过去几年对宇宙大爆炸辐射物残骸的观测却得出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早期宇宙状态始终如一,当前宇宙外形是扁平的,对磁单极子的观测从来都不具有决定性。

  传统膨胀理论的解释是,宇宙在诞生后不久经历了急速膨胀期,最终产生了一个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扁平、整体上一致的宇宙。永久膨胀是膨胀理论的下一个阶段,它使得科学家可以避开其他一些棘手的宇宙学问题,例如在我们的宇宙存在以前还有什么(答案是其他宇宙),我们的宇宙为何具有适于生命存在的特性(答案是一切皆有可能)。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天体物理学家查尔斯·林尼韦弗(Charles Lineweaver)说:“虽然没有一种理论去解释宇宙的最早期状态,但我们对这种理论的基础具有相当深刻的认识,这些认识似乎无一例外包括其他宇宙。”林尼韦弗没有参加布索团队的研究。林尼韦弗说:“举例说,我们的理论假设一个沸腾热水壶的存在,而我们的宇宙就源于热水壶底的一个水泡。这一理论充分说明其他水泡的存在,因为当开水煮沸时,从来不是只有一个水泡。”

  50亿年内到达“截点”

  正如平行宇宙中概率所固有的问题,永久膨胀论仍难称完美。据布索介绍,如果这些概率在一个平行宇宙中起作用,那一定是实实在在的截点令各个宇宙走向结束。布索的研究团队称,根据用于计算截点的方程式,一个拥有137亿年历史的宇宙将在50亿年内到达“截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用数学工具去解释现实世界发生事件的观点,或许听上去有些奇怪,但在物理学领域这些事情都有其先例。

  奥卢姆举例说,曾经有一段时间,许多物理学家坚持一种概念,即质子——具有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本身是由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构成的。从数学上讲,夸克有助于解释原子核中所谓的强作用力,而在现实世界中,它们则有助于解释发现于加速器中的奇异粒子“动物园”。奥卢姆说:“人们曾说,这种质子中存在粒子的看法永远站不住脚。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夸克仅仅是一种有用的计算工具,但他们确实不相信夸克。今天,每个人都认为夸克是真正的基本粒子。”

  布索和同事指出,同理,如果理论家相信永久膨胀理论,他们有两种选择,要么必须相信截点不是计算概率的有效方法,要么相信截点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可以预测时间的尽头。布索的研究小组表示,现实世界的截点形态以及时间尽头的构成方式,目前都是未解之谜。如果真实存在,可能也是突然发生、难以预料的事件。即便人类将来可以看到截点,我们也几乎肯定从地球上看不到。

  科学家认为,太阳(如今是一颗具有45.7亿年历史的“中年”恒星)将在大约50亿年内步入生命尽头。到那时,太阳将耗尽核心的燃料,开始褪下气体外层,慢慢膨胀变成红巨星,最终成了一个行星状星云。在这一事件中,地球会遭遇怎样的命运尚不得而知,但鲜有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会在太阳死亡事件中幸存下来。

  宇宙终结存在诸多猜想

  虽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天体物理学家林尼韦弗也认为,计算永久性平行宇宙的概率存在重重障碍,但他并不认为预测现实世界的截点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林尼韦弗说:“我从不完全排除任何事件的可能性,但我不会认真看待这个观点。相反,我会更为严肃地对永久膨胀理论背后的种种猜测提出质疑。”

  奥卢姆也认为,物理学家不应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时间走向结束是不可避免的。他说:“没人清楚永久膨胀为何是错误的,同时也没人清楚为何时间也会走向结束。对我来说,这些事情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除了膨胀论,宇宙如何终结在物理学上还具有其他许多的理论。

  例如,按照“大坍缩”(big crunch)理论,宇宙当前的膨胀趋势会颠倒,最终缩小变成一个黑洞。另外还有“热寂”(heat death)理论,即宇宙会永远膨胀下去,直至到达一种热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事情都不能发生。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称为“大裂口”(big rip)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宇宙的加速膨胀最终会将所有物质一个原子接一个原子地撕裂。

  如果永久膨胀理论被证实是正确的,那么即便在我们的宇宙停止运转之时,更大的平行宇宙的运转仍会继续。奥卢姆指出,无论哪种假想理论最为可信,“都没有必要去推销你的观点,因为宇宙将在50亿年内走向灭亡。不管怎样,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找出真正的答案。”(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巨型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艺术效果图
巨型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艺术效果图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4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科学家近日声称,她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两个可能的撞击陨坑的证据。科学家根据这些证据得出研究结论认为,早在1500年前一颗巨型小行星或彗星在飞临地球时分裂出数个碎片,其中两个碎片撞向了澳大利亚境内形成了两个陨坑,这次撞击也同时造成了全球气候变冷。

  卫星对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卡奔塔利亚湾的观测数据显示,当地的海平面出现了细微变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家达拉斯-亚博特最新研究认为,这些变化都是当地海床存在撞击陨坑的迹象。根据卫星的观测数据,其中一个陨坑直径大约为18公里,另一个陨坑直径大约为12公里。

  亚博特目前就职于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数年来,亚博特一直坚持认为,卡奔塔利亚湾沿岸的V形沙丘是由一次天体撞击所引起的海啸造成的。亚博特说,“这些沙丘就像箭头一样,指向它们的来源。”在卡奔塔利亚湾沿岸,这些沙丘聚集于一个独立的地点。就是在同一地点,亚博特发现了两次海平面下沉。

  亚博特表示,她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最近数个关于一次剧烈撞击事件引起全球气候变冷的线索之一。她认为,正是这次撞击事件导致全球变冷,进而严重影响了公元536年到545年间的农作物生产。根据这一理论,卡奔塔利亚湾撞击事件导致大量物质被抛起至高空的大气层,从而引发全球气温下降。关于当时全球气温下降的说法,已经根据欧洲和亚洲的树木年轮数据得到证实。此外,亚博特还认为,大约在同一时代,欧洲的罗马帝国正在没落,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见证和记录了这两次撞击。

  根据最新研究,亚博特认为,这两个陨坑是由一个天体在接近地球时分裂成的碎片所形成的。能在卡奔塔利亚湾海床松软的沉积层上制造两个如此大的陨坑,这个原始的天体在分裂前直径应该大约为600米。

  从卡奔塔利亚湾采集的矿石样本也有力地支持了撞击的说法。在此前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该地区的矿石中含有平滑的磁性小球体,这些小球体可能形成于天体爆炸之时。撞击天体登陆地球时发生爆炸,引起物质熔化并被抛向空中。此外,2004年发表于《天文学与地球物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曾经指出,大约公元500年的全球气候变冷事件可能就是一次天体撞击所引起的。而该论文中所描述的天体大小和亚博特为卡奔塔利亚湾撞击事件所计算出的天体大小相近。

  还有其他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次撞击事件还有目击证人,该地区土著居民的石雕艺术曾经记录过这一事件。不过,曾经考察过这些石雕艺术的科学家将在他们的论文发表后才愿意讨论其中的细节。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博士生杜恩-哈马切尔虽然并没有参与过这些石雕艺术的考察工作,但是他最近通过研究证明,该地区土著居民的传说故事或许可以用来定位这些陨坑。

  哈马切尔表示,“在澳大利亚《原住民梦幻》中,有许多关于炽热星体从天空中坠落并撞向地球的故事,这些撞击事件都造成了地球上生物的大面积死亡和灭绝。这些描述似乎表明,这些事件是有人见证的,而不是凭空捏造的。”尽管他的论文尚未发表,但哈马切尔根据一系列土著居民的传说故事,再配合谷歌地球,在澳大利亚北领地棕榈谷中定位了一个直径达280米的陨坑。

  但是,仍然有一些专家在质疑亚博特的结论。亚博特曾经在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于去年12月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论述过自己的观点。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马克-波斯劳夫认为,亚博特的观点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卡奔塔利亚湾中究竟是否存在这两个分散的陨坑。如果一个很大的撞击天体在快接近地球时才破裂分离,那么分离出来的碎片在登陆地球时应该会非常非常接近。波斯劳夫表示,“即使它们已经分离,但实际上撞击效果和一个整体撞击一样,只会造成一个单一的陨坑。”此外,波斯劳夫还认为,亚博特和全新世撞击研究小组的其他成员所发现的撞击事件,比天文学家所计算出的可能的撞击事件要多。

  亚博特和全新世撞击研究小组同事们辩解称,在全新世时代(大约11500年前到现在)发生了数次气候变化事件,这些事件实际上都是由撞击引起的,因此如此大的撞击事件事实上比我们目前所认为的要更常见。

  波斯劳夫和其他一些科学家正在将一些小行星和围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其他天体进行归类,并致力于计算太空岩石撞击地球的频率。波斯劳夫表示,“对于究竟有多少太空岩石可能撞击地球,以及撞击频率是多大,我们都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全新世撞击研究小组所声称发现的陨坑数量比天文学家所计算出来的结果要高出许多数量级。很难想象这些事件从何而来,而天文学家却看不到它们。”

  于是,怀疑论者得出结论认为,全新世撞击研究小组所发现的这些陨坑可能原来只是火山坑。亚博特也承认,她的理论并非是100%能够得到证实。但是,她表示,“我们现在越来越能够证明,在过去10000年中,确实发生了许多撞击事件。”(彬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英国一项调查显示,与社交网站相关的犯罪和不幸事件过去3年间增长70倍。网络信息安全专家警告网民,不要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要随意泄露私密信息。

  海登·利和杰米·利夫妇今年9月喜得贵子,可惜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缺陷。英国《每日邮报》19日援引丈夫海登的话报道:“这种缺陷有生命危险,我们担心他会夭折。”于是,夫妇俩带着孩子前往数十公里外的医院求治。“他在利兹综合医院接受治疗,我们住在父母在当地的一处房产中,”海登说,“每天晚上,我们用手机上社交网站‘脸谱’更新进展。”

  大约一个月后,孩子手术成功,夫妇俩不仅收到鲜花和祝福,还有家中被盗的坏消息。海登说:“他们拿走了两台平板电视、我父亲的电脑和许多DVD光盘,更不幸的是,我们并未购买保险。”

  海登承认,自己的错误在于给“脸谱”设置时允许“朋友的朋友”查看他所写的内容,从而掌握他的行踪。事实上,这些“朋友的朋友”对他而言是陌生人。

  海登·利夫妇的损失并不算多,家住西米德兰兹的马拉尼夫妇因为社交网站失去了15岁的儿子托马斯。

  今年5月,托马斯与一名男孩在学校发生激烈争执,回家后登录“脸谱”账户。马拉尼夫妇叮嘱儿子忘记不愉快,随后出门办事。当天晚上回家后,夫妇俩发现儿子不在,一开始并不担心,可第二天早上儿子还未回家,两人开始寻找,结果在院内小屋后发现托马斯吊死在一棵树上。

  原来那名男孩找了一些人,通过“脸谱”向托马斯发送大量辱骂和威胁信息。托马斯无法承受,走上不归路。

  这仅仅是与社交网站相关犯罪和不幸事件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社交网站用户数增长迅猛,以“脸谱”为例,2008年8月全球用户数为1亿,2010年12月增为5亿多。与此同时,与社交网站相关的犯罪事件剧增。《每日邮报》本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过去3年中,涉及社交网站的谋杀、强奸、恋童癖、恃强欺弱、袭击和盗窃等罪行数量增长70倍。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10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