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2009年7月19日木星受到小天体撞击。这是位于夏威夷莫纳克亚山顶的美国宇航局红外望远镜拍摄的撞击碎屑照片,可以看到它在木星大气中的扩散状况(图中左下方的亮斑)。左栏的照片拍摄于2009年7月20日,右栏的照片拍摄于2009年8月16日   2009年7月19日木星受到小天体撞击。这是位于夏威夷莫纳克亚山顶的美国宇航局红外望远镜拍摄的撞击碎屑照片,可以看到它在木星大气中的扩散状况(图中左下方的亮斑)。左栏的照片拍摄于2009年7月20日,右栏的照片拍摄于2009年8月16日

  北京时间2月20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在2009年时曾有一颗小天体撞击木星,造成木星表面出现黑斑。现在,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颗撞击体应当是一颗小行星,而非原先认为的彗星,其大小和泰坦尼克号相当。

  天文学家们认为木星已经在漫长的历史中清空了其引力范围内的各种“太阳系碎屑”。他们因此认为在2009年7月19日撞击木星的天体应当是一颗路过的彗星。不过,2010年对撞击点和撞击后产生的碎屑云团进行的后续研究却将证据指向了小行星。两份最新公布的研究结果均认为,此次撞击的肇事者是一颗小行星,而非彗星。

  在1月26日发布的一份申明中,保罗·柯达斯(Paul Chodas)说:“我们并未料到此次事件的肇事者会是一颗小行星,不过现在我们知道,撞击木星的有各种天体,”他是研究者之一,来自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

  对撞击点的研究

  首先发现此次木星撞击事件的是澳大利亚的天文爱好者安东尼·威斯利(Anthony Wesley)。 之后大量地基和空间望远镜紧接着进行了后续观测。

  柯达斯和其他研究者在《伊卡鲁斯》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阐述了他们在撞击发生后一周内,使用数台不同的红外望远镜进行的观测,并观察这一撞击产生“疤痕”的演变过程。

  研究结果显示,此次撞击使木星低层平流层温度上升了3~4摄氏度。研究人员解释说,这可能听上去并非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考虑到这一区域的巨大面积,这意味着巨大的能量。

  当小行星冲入木星大气时,它在其中穿出了一条高热的气体和碎屑通道。然后,在大气深处某一点上,它爆炸了,释放出相当于50亿吨TNT当量的能量,这相当于二战期间美军投掷在日本长崎的原子弹当量的25万倍。

  这一剧烈的爆炸将大量气体和碎屑沿着通道再次抛射回木星大气上层,进入太空。随后,在木星引力作用下,这些物质缓慢下落,进入木星大气,将其加热,并产生大量悬浮颗粒物。

  研究人员调动红外望远镜,使其指向撞击点,研究这些碎屑物的化学成分。他们发现了碳氢化合物的信号,除此之外还有硅和硅酸盐,却没有找到一氧化碳的痕迹。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化学组分强烈证明撞击体必定是一颗小行星,而非彗星。

  研究人员假定撞击体拥有石质小行星的典型密度:2.5克/立方厘米,这样计算出的撞击体直径大约是660~1650英尺(约合200~500米)。美国宇航局的官员表示,这样的尺寸使它的大小非常接近因撞击冰山而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海轮。相比之下,泰坦尼克号邮轮的长度为882英尺(268.8米),最宽处92英尺(28米),高度175英尺(53.34米)。

  并非总是彗星

  在这之前,撞击木星的事件是发生于1994年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除此之外,在2010年的6月至8月间,业余爱好者们也报告过在木星上发现火球的情况,这可能也是一次撞击事件。

  用哈勃空间望远镜进行的研究显示,此次2009年发生的撞击产生的碎屑相比1994年的撞击事件更重,或密度更高。这同样支持了两次撞击是由不同性质天体导致的说法。

  不过,这样一个结果还是让人感到意外。在2009年的撞击事件发生之前,天文学家们一般认为有可能撞击木星的仅有彗星,因为这种天体拥有不稳定的轨道,容易受到大型天体的引力摄动偏离轨道,从而走上和木星撞击的不归路。

  而一般也认为木星应当已经清空了其引力范围内的大多数其他天体,其中就包括小行星。不过有模型研究显示有一颗小行星的轨道不稳定,在未来某一时刻有可能会和木星相撞。这也证明了小行星撞击木星的事件并非不可能发生。

  来自JPL的论文合作者格林·奥顿(Glenn Orton)说:“这一撞击事件本身,以及它所显示出的撞击体是小行星而非彗星这样一个事实显示,外太阳系是一个极度复杂、狂暴而不断运动中的区域。那里有着无数的惊喜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外太阳系还有太多的谜需要去解开。”(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陆志霖报道:近日来炒得沸沸扬扬的“尼美舒利不良反应”事件,出现意外转折。尼美舒利生产厂商海南康芝药业有限公司18日发表声明,称关于药品尼美舒利的报道,“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主观臆断,目的是针对‘瑞芝清’(尼美舒利颗粒,康芝药业生产)的恶意攻击”。康芝药业董事长洪江游18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更直指事件 的幕后策划是跨国企业强生,并表示已向海南省工商局举报强生“不正当竞争”。

  康芝称9年无严重不良反应

  连日来,关于儿童退热药尼美舒利“严重伤肝可致死亡”的报道频频出现,甚至有报道直接点名“瑞芝清”,称其为“夺命退烧药”。

  而引发这一连串报道的,是2010年11月26日央视新闻频道播报的一则关于“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的报道。该报道称:“尼美舒利用于儿童退热时,对中枢神经及肝脏造成损伤的案例频频出现。根据中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尼美舒利在中国上市的6年里已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甚至有数起死亡病例。”

  就当人们都以为事件只是一宗普通的药品安全事件时,一个意外的转折出现。

  18日,康芝药业澄清:“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近十年来在我国没有尼美舒利相关不良反应的信息通报,瑞芝清上市九年来,从未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

  同时,康芝药业通过海南天皓律师事务所发出郑重声明,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通过各类媒体散布并无端扩大‘尼美舒利颗粒’的副作用,从而达到恶意诋毁‘瑞芝清’产品声誉的目的”。声明还表示,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举报强生不正当竞争

  羊城晚报记者18日拨通了康芝药业董事长洪江游的电话。洪江游表示,事件的幕后策划者可能就是跨国企业强生。“我们已经向海南省工商局举报强生不正当竞争”。

  据洪江游介绍,目前康芝药业掌握了相关证据。其中一个就是去年11月26日“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结束后,有厂商向各大医院医生发出了以儿童用药安全为名义的警示短信,称“尼美舒利”的成分涉嫌不安全。而随后,强生的官网上就明显出现禁用“尼美舒利”的标识,“现在那个标识已经被撤下,但我们保留了证据”。

  洪江游表示,在国内儿童退热药市场上,以尼美舒利为主要成分的“瑞芝清”和以布洛芬为主要成分的强生“美林”一直占较大市场份额,双方竞争激烈。

  对于康芝药业的控诉,记者昨日联系到强生中国的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目前正在进一步了解情况。

  昨日,有媒体接到匿名邮件,内容是一个名为“尼美舒利临床学术文献”的压缩文件,里面全部是各医院医生写的临床报告。报告中,关于“尼美舒利退热作用比布洛芬更迅速”,“不良反应监测中,发生恶心、呕吐的病例数布洛芬比尼美舒利较多”等有利于尼美舒利的字眼全被人刻意用黄色线划出。

  广东药监记录133例疑似不良反应

  由于“尼美舒利不良反应”事件炒得沸沸扬扬,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发出了“尼美舒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及安全用药提示”。

  据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数据库显示,自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2月16日,广东省疑似与尼美舒利有关的不良反应共133例,但暂未监测到儿童肝功能损害病例。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和胃肠道反应。目前,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尚未接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有关通知,正密切关注尼美舒利有关的安全性信息。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密切监测尼美舒利

  据新华社电 记者18日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新闻办了解到,尼美舒利始终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密切监测之下,其安全性问题将进一步论证。

  湖南接到退烧药尼美舒利不良反应报告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报道,据法新社2月18日消息,利比亚班加西的Al-Kuifiya监狱发生越狱事件,多名囚犯逃跑,并放火焚烧当地的警察局等部门的设施。

  报道援引利比亚的一家地方报纸消息称,班加西的Al-Kuifiya监狱发生暴动,多名囚犯越狱。此外。越狱而出的逃犯还放火焚烧了当地检察官的办公室、一家银行和一处警察局。

  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位于利比亚首都黎波里东部约1000公里处。此前有媒体报道,班加西数百名示威者和安全部队发生了冲突,造成多人伤亡。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网2月18日电 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亚历山大·卢卡舍维奇17日表示, 俄罗斯向日本方面承诺通报在日本驻俄使馆门前焚烧日本国旗事件,同时呼吁日方加紧调查东京焚烧俄罗斯国旗事件。

  2月15日,一个7人组成的团伙在日本驻俄使馆门前焚烧日本国旗。

  卢卡舍维奇说:“俄方对此给予了特别关注,并采取措施拘捕嫌疑人并追究其刑事责任,我们承诺向日方另行通报处理结果。”

  卢卡舍维奇还说,俄方重申了1961年颁布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的为日本及其他国家驻俄使馆提供一切必要条件的责任。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在2011年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上透露,卫生部正在研究“十二五”期间将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安全领域内的若干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近日谈到2011年卫生监督工作要求时提出,要尽快出台《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据了解,2010年卫生部组织专家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监测与评估,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处置了“圣元奶粉疑致性早熟”“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症”“一滴香”“反式脂肪酸”等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和问题,适时发布权威信息。

(本文来源:新华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14日晚到15日凌晨,近百名澳门导游声援,要求3人道歉。大批警员到场维持秩序。珠江/图 14日晚到15日凌晨,近百名澳门导游声援,要求3人道歉。大批警员到场维持秩序。珠江/图

被打伤的男导游坐在地上。 被打伤的男导游坐在地上。

  昨晨,涉嫌殴打澳门导游的三名内地游客在澳门警方录完口供后离开澳门。消息称,打人的游客已道歉,团友均已离开澳门。澳门专业导游协会表示,计划聘请律师向涉嫌殴打导游的游客追究法律责任。

  事件 三名内地游客发飙

  14日,一个辽宁26人的旅行团抵达澳门后,有团员不满女导游未高举接团牌而责骂,双方理论期间,另团一名男导游上前劝阻,疑遭三名男团员围殴,倒地受伤送院。涉及事件的两名导游坚称,过程中没有还手。

  当晚8时许,有导游发现涉嫌打人的团员出现在新口岸某娱乐场,不满事件未解决便放人,遂上前包围旅行团的旅游巴,要求3人下车道歉。近百名澳门当地导游到场声援,要求“严惩凶手”。大批警员接报到场维持秩序。昨天凌晨1时许,伤者家人上旅游巴与涉嫌伤人者协商,要求赔偿20万未果。2时,警方带走涉嫌伤人者,导游陆续散去。

  回应 女导游并没有迟到

  澳门专业导游协会会长胡惠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昨日早晨,三名涉嫌殴打导游的游客通宵录完口供后已经获释,迅速离开澳门。不过胡惠芳介绍,导致这一纠纷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女导游迟到,而是旅游团早到了20分钟,导游是按照既定时间去接的团,但游客认为导游失职。胡惠芳说,这三名涉嫌打人的团友均表示,导游在行程中没有违反旅游合同,如扎店、强制购物等,“因此我们的导游确实没有责任。”

  春节期间,内地游客与香港导游发生纠纷,据媒体报道,旅行社赔偿10余万元“封口费”给游客。因此有网友质疑,此次在澳门发生的殴打事件是否也有此嫌疑。胡惠芳告诉记者:“我看这三名游客挺有钱,他们也从未提及要求金钱赔偿一事,因此我不认为他们有效仿之嫌。”

  进展 澳门游协提出控告

  目前,澳门专业导游协会已向涉嫌打人的游客提出控告,但由于控告需要经过检察院、法院等程序,因此在没有定案之前澳门当局无权扣留游客。不过胡惠芳担心,即使今后立案成功,也很难将游客召回澳门应讯。

  胡惠芳表示,受伤的导游并非该团女导游,而是前去调停的男导游。目前,受伤导游已出院,殴打事件致其头部、足底多处外伤。“我们走法律程序,要求涉嫌打人者负民事赔偿责任。之所以这样,我们是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此类事件。”她建议,希望澳门政府完善法律程序,以及设立“黑名单”制度,把违法游客列为不受欢迎者。晨报记者 吴亭

  ■新闻链接

  导游与游客冲突事件

  2007年12月,百余名内地游客在澳门与导游冲突,澳门警方出动防暴警到场戒备。旅游团内地领队称,负责接待四个来自河北团在澳门行程的当地旅行社,强迫旅客晩上参加自费活动,否则“没饭食、没酒店住”,并将旅客带到黑沙海滩“考虑”。

  2010年7月,香港女导游阿珍在旅游车上多番谩骂内地旅客不购物的短片,在全国多个省市的电视台热播,震惊全国。后阿珍认错,被香港旅游业议会“停牌半年”。

  2011年2月5日上午,香港发生导游与内地游客互殴事件。因游客没有在导游指定的珠宝店购物,而遭到这名女导游的辱骂,最后发展到双方互殴。报警后,警方将香港导游和内地领队以及两名游客拘捕。据媒体报道,旅行社赔偿10余万元“封口费”给游客以了结此事。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一场溃坝事件对紫金矿业的影响远远没有结束。该公司昨日公告称,因去年9月21日高旗岭尾矿库发生尾矿溃坝,受灾的852名村民起诉包括紫金矿业及两家子公司在内的7名被告,索赔逾1.7亿元。加上此前溃坝遇难者家属索赔的1167.83万元,因“9·21”事件紫金矿业共遭1.82亿元索赔。

  这是继1月30日因紫金山金铜矿污水渗漏污染汀江一案被判罚金3000万元后,紫金矿业在不到半个月内吃到的第二起赔偿官司。

  遭遇财产损毁和人身损害索赔

  2010年9月21日,广东省信宜市钱排镇的高旗岭尾矿库发生尾矿坝溃坝,洪水和泥石流冲向下游,致使下游村民房屋、家具、电器、生活用品等财产被损毁,并致使22人身亡。

  这一尾矿库属于紫金矿业旗下全资子公司信宜紫金,852名遭受财产损失的受灾村民请求法院依法判令信宜紫金、宝源矿业、紫金矿业等7被告,共同连带赔偿合计逾1.7亿元,并承担案件的一切诉讼费用。

  虽然“9·21”广东信宜溃坝事件调查小组认定,紫金矿业旗下公司信宜紫金对事件发生负主要责任,但紫金矿业并不认可村民对其的索赔要求,称虽然该公司是信宜紫金的股东,但仅此不能成为本公司承担责任的理由,公司将依法应诉,同时也将请求信宜市人民法院对高旗岭尾矿库和石花地电站水库溃坝造成村民财产损毁的原因进一步调查核实,以分清责任。

  由于溃坝事件,紫金矿业还纠缠在另一桩索赔案件中———因为溃坝事件身亡的22名村民家属也集体起诉,要求紫金矿业及信宜紫金、宝源矿业就人身损害赔偿1167.83万元。

  此前“卖矿偿债”措施遇阻

  紫金矿业董秘郑于强昨日回应称,“我们认为根据《公司法》,紫金矿业作为信宜紫金的股东,在这起事件中不应成为起诉对象。”他说,受灾村民起诉信宜紫金、宝源矿业等事故责任单位理所当然,这些单位也“责无旁贷”,但信宜紫金的母公司也成为起诉对象并不合理。“我们的态度很明朗,信宜紫金的所有资产都会优先赔偿村民。”不过,信宜紫金目前尚欠母公司紫金矿业2亿多元债务。

  在“9·21”事件发生后,紫金矿业曾宣布“卖矿偿债”,称由于信宜紫金目前资产状况缺乏现金和可直接变现的资产,且有2亿多元的债务,因此紫金矿业决定整体出售银岩锡矿资产(含采矿权),优先用于灾民理赔。

  不过记者昨日获悉,紫金矿业“卖矿偿债”之举并不顺利,因为法院很快宣布对信宜紫金采取“资产保全”措施,这意味着包括银岩锡矿在内的所有资产,紫金矿业不再有处置权。最终究竟是通过出售信宜紫金所有资产以赔偿受灾村民,还是紫金矿业直接承担赔偿责任,“要等到法院判决出来才知道”。

  紫金矿业A股昨日上涨1.61%,收于7.59元。

  本报记者 张奕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越野车上两人下来追打门卫。视频截图 越野车上两人下来追打门卫。视频截图

门卫被打倒在地后,两人仍上前再踹几脚。新华社发 门卫被打倒在地后,两人仍上前再踹几脚。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近日,有网帖反映,广西柳州公务员暴打门卫,并大喊“我是局长”。记者调查证实,有一名打人者是柳州市国税局工会副主席,目前被停职检查,并接受监察部门调查。

  网帖报料“局长打人”

  网帖称,1月30日,柳州市灯台花苑小区门口发生殴打门卫事件,施暴者自称某局局长。网帖还附上监控录像视频,还原了整个暴打过程。

  网帖显示,1月30日晚22时34分,一辆车牌号为桂BBZ388的越野车驶入柳州市灯台花苑小区门口,因出入牌问题发生小口角,车主及另一名男子下车毒打门卫,门卫被打倒在地。听见喊救命时,每人前后再踹几脚。

  视频显示,大门口两名男子追打一名男子,并用脚踢受害者头、胸、背等部位。即便有人劝架,但打人者依旧用力脚踢倒地男子。

  被打门卫谢祖成告诉记者,1月30日晚,越野车驶入灯台花苑小区门口时,因其没有及时提供出入牌,与车上人发生口角,车上两人下车追打他。

  柳州市工人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书显示,谢祖成入院时为“脑震荡”,“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

  柳州市国税局称绝不包庇

  事发后,柳州市国税局新闻发言人吴亚红说,无论什么原因,作为国家干部,打人都是错误的。

  柳州市国税局2月14日通报了对该局工会副主席周勇伸的处理情况:

  一是责令其本人向被打者赔礼道歉,并赔偿医药费用。同时指派该局副局长兼工会主席黄毅代表市局登门向受害人赔礼道歉,并表示慰问;

  二是由监察部门启动立案程序,对打人事件按程序调查;

  三是鉴于打人事件公安机关已受理调查,国税局根据规定暂停其履行职务,责令周勇伸作出深刻检查;

  四是将事件情况在全市国税系统通报,要求全体干部引以为戒。

  吴亚红表示,待公安机关对案件定性后,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绝不包庇。

  被打者谢祖成表示,如果上述处理都能做到,他“基本满意”。

  ■ 进展

  双方未就赔偿达成一致

  柳州市公安局加合派出所所长唐海军介绍,在警方调解下,2月1日双 方达成了初步的调解。

  据唐海军介绍,谢家提出三个条件:1、打人者当面道歉;2、知道打人者身份;3、要赔偿。

  打人一方表示愿意接受上述条件,并于2月2日到医院看望了谢祖成,进行自我检讨,还预付了5000元医药费。

  不过,双方就赔偿问题未达成一致。

  ■ 求证

  国税局否认打人者喊过“我是局长”

  针对网民热议“打人者身份”“打人者是否喊过‘我是局长’”等问题,记者了解到,两个打人者一人叫周勇伸,柳州市国税局干部;另一人叫容文健,不是公职人员,自称个体户。

  另外,谢祖成提供的材料,罗列了据称是打人者辱骂的话,没有“我是局长”内容;当日与谢祖成一起当班的保安员尹德文表示,打人者是否喊过“我是局长”没有印象;柳州市国税局初步调查后称,周某打人时并未喊“我是局长”。

  加合派出所所长唐海军表示,打人者的身份不在调查范围内,但无论涉及什么人,警方都会坚决按照法律法规办案。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2月13日,被打的门卫谢祖成在小区门口向记者讲述当晚被打的过程。新华社发 2月13日,被打的门卫谢祖成在小区门口向记者讲述当晚被打的过程。新华社发

  中国网事:网曝“广西柳州公务员暴打门卫”情况属实 施暴国税局干部已被停职检查

  新华网南宁2月14日电(“中国网事”记者李斌)?近日,一则名为《广西柳州两公务 员暴打门卫 大喊“我是局长”》的网帖及相关视频在网上热传,由于打人者系公务员身份,引发网评如潮,有网民称之为“我爸是李刚新年版”。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赴柳州调查证实,打人视频所反映情况是真实的,参与打人的两人中有一人是公务员,为柳州市国税局工会副主席,但未大喊“我是局长”。目前此人已被停职检查并接受监察部门调查。

  “局长打人”网帖引爆网络

  这则网帖称,1月30日,柳州市灯台花苑小区门口发生一起殴打门卫的暴力事件,施暴者自称是某局局长。网帖还附带了出自监控录像视频,清晰还原了整个暴打门卫的过程。

  网帖对事件这样叙述:“2011年1月30日晚22时34分,一辆车牌号为桂BBZ388的小车驶入柳州市灯台花苑小区门口,因出入牌问题发生小口角,车主及另一名男子下车对门卫一阵毒打,两人把门卫打倒在地,听见喊救命了,还每人前后几脚!让人心惊胆战!”

  配发的网上视频显示,一个大门口,突然出现两名男子追打一名男子,并用脚踢受害者的头、胸、背等部位。即便有人劝架,但打人者依旧用力脚踢已倒地的男子。

  发帖者称:“门卫是我的爸爸,今年已经59岁了,身体已经经不起这样的摧残,看到自己的爸爸被这样毒打,我的心在滴血!”

  打人事件引发网民纷纷回帖,对公务员施暴表示强烈愤慨。“四眼”等网民称,这样的公务员实在是害群之马,把“为人民服务”忘得一干二净,而“特权思想”却时时支撑自己的胡作非为。对这样的害群之马如不严加惩处,影响不只是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形象,甚至是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期待有关部门给出一个说法。

  多方证实公务员打人属实

  “中国网事”记者找到被打的门卫谢祖成,他说网上的视频的确记录了他被打的全过程,并自述这场纠纷发生的经过:1月30日晚,一辆越野车驶入灯台花苑小区门口,但汽车没有停下,身为收发出入牌的门卫谢祖成见小车副驾驶座位上的周某经常到该小区,猜测对方可能是临时接送人,就没有及时给他出入牌。汽车行驶10米左右停了下来,谢判断对方可能想要出入牌,便又走到汽车跟前去发出入牌。

  双方因出入牌问题发生了口角,随后车内两人便开始追打谢祖成。谢祖成称自己下岗后在这个小区做了多年门卫,没想到在除夕前夜竟遭此无妄之灾,春节都躺在医院里。“被打之后,我们全家都没过好年……”谢祖成的妻子边流眼泪边说。

  谢祖成向“中国网事”记者提供了一张监控视频光碟,这是小区另一个摄像头录下的画面。光碟录制的内容与网上基本一致,只是角度不同。柳州市工人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书“病情摘要及诊断”显示,谢祖成为“脑震荡”“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

  柳州市公安局加合派出所也证实,此段网上流传的打人视频是真实的,打人事实的确存在。加合派出所所长唐海军介绍了出警和进行调解的情况:在警方调解下,2月1日双方达成了初步的调解,谢家提出了三个条件:1、要打人者当面道歉;2、要知道打人者的身份;3、要进行赔偿。打人者一方表示愿意接受提出的条件,于2月2日到医院看望了谢祖成,并进行了自我检讨,打人者之一的容某还预付了5000元的医药费。但双方就赔偿问题未达成一致。

  柳州警方按照办理治安案件的程序,依法对事主、打人者、相关物证进行了调查,认定了打人事实。唐海军表示,打人者的身份不在调查范围内,但无论涉及什么人,警方都会坚决按照法律法规办理案件。

  针对网民热议“打人者身份”“打人者是否喊过‘我是局长’”等问题,“中国网事”记者了解到,两个打人者一人叫周勇伸,柳州市国税局干部;另一人叫容文健,不是公职人员,自称是个体户。

  另外,在谢祖成提供的《受害人自述被无辜殴打事实经过》材料中,罗列了多段谢祖成自称是打人者辱骂他的话,但没有“我是局长”这句;谢祖成也称“当时情况很混乱,没有注意到”;当日与谢祖成一起当班的保安员、参与劝架的尹德文也表示对打人者是否喊过“我是局长”没有印象;柳州市国税局初步调查后亦称周某在打人时并未喊“我是局长”。

  打人公务员已被停职检查

  事件发生后,柳州市国税局高度重视,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作了报告。柳州市国税局新闻发言人吴亚红说:“作为一名国家干部,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打人都是错误的。”

  柳州市国税局2月14日向“中国网事”记者通报了对柳州市国税局工会副主席周勇伸的处理情况:

  一是责令其本人向被打者赔礼道歉,并赔偿医药费用。同时指派柳州市国税局副局长兼工会主席黄毅代表市局登门向受害人赔礼道歉,并表示慰问;

  二是由监察部门启动立案程序,对打人事件按程序开展调查;

  三是鉴于打人事件公安机关已受理调查,柳州市国税局根据有关规定暂停其履行职务,责令周勇伸作出深刻检查;

  四是迅速将事件情况在全市国税系统进行通报,要求全体干部引以为戒,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吴亚红代表柳州市国税局表示,待公安机关对案件定性后,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绝不包庇。

  谢祖成表示,如果上述处理都能做到,他“基本满意”。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资料图片:2010年8月23日,在菲律宾马尼拉,警察试图打开被劫持旅游车的车门。新华社/法新 资料图片:2010年8月23日,在菲律宾马尼拉,警察试图打开被劫持旅游车的车门。新华社/法新

资料图片:2010年8月23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医护人员将劫持事件中受伤的人员抬下大巴车。新华社/法新   资料图片:2010年8月23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医护人员将劫持事件中受伤的人员抬下大巴车。新华社/法新

2月14日,“8-23”马尼拉人质事件死者汪子林的哥哥汪子琛前往香港高等法院死因裁判庭。新华社记者 黄本强 摄   2月14日,“8-23”马尼拉人质事件死者汪子林的哥哥汪子琛前往香港高等法院死因裁判庭。新华社记者 黄本强 摄

  新华网香港2月14日电(记者 刘晨)香港死因裁判庭14日起开庭审理造成8名香港人死亡的“8·23”马尼拉人质事件。审讯预计将持续约25天。

  当天开庭后,法庭选出5名陪审团成员,随后传召香港证人轮流作证。法庭表示,此 次共传召150名证人,其中包括30余名香港人和逾百名菲律宾人。

  据香港媒体报道,菲律宾司法部长此前表示,被传唤的菲律宾证人中,至少有70人将不会出席在港举行的聆讯。菲律宾总统府此前称,会派一名调查人员到港并呈交菲律宾一方对事件的调查文件。

  2010年8月23日,乘坐一辆观光大客车的21名香港游客及领队在马尼拉市中心遭一名歹徒劫持,事件导致8名香港人死亡。事件发生后,香港特区政府对菲律宾发出最高级别黑色旅游警示,至今仍然生效。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9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