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2月26日,在马耳他瓦莱塔大港,中国驻马耳他大使张克远(挥手者)登上客轮慰问从利比亚撤离的中方人员时看望一名未满月的婴儿。新华社记者 王庆钦 摄   2月26日,在马耳他瓦莱塔大港,中国驻马耳他大使张克远(挥手者)登上客轮慰问从利比亚撤离的中方人员时看望一名未满月的婴儿。新华社记者 王庆钦 摄

  综合新华社电 目前利比亚局势仍然不明朗,部分中国同胞仍然滞留当地。为了尽快将在利比亚的我国公民接送回国,中国民航局26日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大规模运输任务。自2月28日至3月10日,中国民航将每日派出15架飞机接运人员回国。

  各航空公司任务已分配

  民航局有关负责人在此间表示,除去之前派出的包机外,中国民航将每日派出15架飞机接运人员回国,具体安排如下:国航每天5架,至希腊克里特岛执行接运任务;东航每天4架,至马耳他执行接运任务;南航每天4架,至突尼斯杰尔巴执行接运任务;海航每天2架,至希腊克里特岛执行接运任务;马耳他、突尼斯两地任务完成后,东航、南航立即将运力投入至希腊克里特岛,继续执行相关任务。

  护航编队导弹舰赴利比亚

  目前,原在利比亚班加西港待命的我国中远集团所属的货轮“中远青岛”轮、“天福河”轮,中海集团所属的“新福州”轮已驶离班加西港,于26日抵达利比亚米苏拉塔港待命;中海集团所属的另两艘货轮“天杨峰”轮和“新秦皇岛”轮仍在班加西港外海待命。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将继续通过“船舶船位卫星监测报告系统”与这些船舶保持通信联系,实时了解船舶航行情况和我国撤离人员状况。

  正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第七批护航编队“徐州”号导弹护卫舰,也参与了这次撤离行动。该舰早已赶赴利比亚附近海域,为上述撤侨船舶提供支持和保护。

  300多人未带护照滞留

  另据记者了解,尚有300多名中国人员之前为办理长住居留将护照交到了利比亚移民局,因未随身携带护照滞留利比亚一侧。目前,中国外交部派出的工作小组已赶到突利边界的利比亚一侧,正与利比亚边防和海关部门交涉。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从利比亚班加西港撤离点已撤出至少12975名中国公民,分别抵达希腊和马耳他。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利比亚班加西码头已无受困中国公民。

  国航第三架包机飞赴希腊

  在北京,尽管下起了入春后的又一场雪,国航第三架包机CCA062还是克服困难于26日9时28分许从首都国际机场起飞,飞往希腊克里特岛。此前,国航于23、24日派出的2架包机已接回了450余名中国公民。

  26日上午9时20分许,东航第一架撤侨包机直飞马耳他。20分钟后,东航第二架包机起飞。顺利的话,两架飞机都将于27日下午完成撤侨任务,来回约28个小时。未来几天内,如需要东航可提供更多运力。

  海航和南航也各派出一架包机飞往克里特岛和突尼斯杰尔巴岛。中方租用的埃及航空公司客机载着275名撤出的中方人员,于26日凌晨从开罗起飞,飞往北京。

  25日下午首批从利比亚撤回的83名工人中的一部分,已乘坐大巴车抵达江苏南通海门市,回到家乡。

  ■ 故事

  多人遭抢后及时安全撤离

  从利比亚撤出的中国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了此前的遭遇,多人称遭到抢劫,但因政府的积极撤离行动,现已转危为安。

  公司被抢时领导要求别抵抗

  25日早晨,从利比亚撤离的中国人员刘有建和几名工友回忆受困经历。

  刘有建说,利比亚安全局势恶化,总能听到零星枪声。几天前,两名歹徒持枪和弩闯入工地院子,抢劫财物。当时工地有50多人,纷纷找棍棒想阻止歹徒,被中建八局二公司领导拦住,“生命安全最重要。”

  公司领导23日凌晨4时召集开会,传达撤离命令。刘有建说,工地准备的早饭有米饭和粥;紧张加兴奋,许多人没有心思吃。走得急,许多人只带随身衣服。“急行军”约5公里后,他们抵达集合地点。公司方面稍后安排卡车和集装箱车运人,“速度很快”。

  上船后,他悬了多日的心终于放下。

  遭抢受伤工人被同胞抬走

  所在工地18日晚遭歹徒袭击,中水电职工邓朝勇双腿和肩膀受伤。

  “当晚6时左右,歹徒袭击,领导要求大家保持冷静,只要歹徒不伤人,财产随便拿,”邓朝勇25日回忆说,“歹徒后来开始抢劫,在院里开咱们的车,照着咱们的人横冲直撞……”

  多名同事受伤,邓朝勇他们被公司的人抬到安全地点。

  邓朝勇在班加西医院住了3天,“医生都跑光了。”邓朝勇撤出后,“伤口还有点疼,但好多了。政府把我们这么快撤出来,我们真的很激动。”

  工人上山躲避抢劫

  安徽工人李运平到利比亚务工半年,腿上有遭霰弹枪打伤后长的痂,衣领上有血迹。

  受伤前,他刚调到利比亚北部一处工地。“局势乱了以后,工地相当危险,随时能听到枪响,已经被歹徒抢了两次。我们住到项目部,因为宿舍已被歹徒烧了。几乎每个歹徒都拿着砍刀。”

  18日晚,住地遭歹徒抢劫,李运平多处受伤,伤势不重。歹徒当晚在附近抢劫,李运平等人不敢出去,在山上躲避了一宿。

  第二天,公司找车把李运平送入班加西一家医院。“他们没怎么管,给吊了点盐水,外用药都没抹。”工友们架的架,抬的抬,把伤员送上撤离船只。

  交通部四局工人撤离时遭抢

  由于连日动荡,利比亚班加西港异常冷清。

  25日中午12时40分,中国租用的撤侨轮船“希腊精神”号驶向利比亚班加西港。数千名中国同胞在岸边等待登船,他们有的穿着军大衣,有的提着行李。两个多小时后,“希腊精神”号靠岸,他们开始登船。

  据了解,这批中国同胞主要是中国交通部第四工程局的工人。他们说,出门比较早,路上人不多,但刚抵达班加西港便遭到持枪歹徒威胁。为了安全,公司决定将员工乘坐的汽车交给持枪歹徒。除大货车外,其他的轿车和卡车都被歹徒抢走,没有人员伤亡。

  据新华社电

  政府现在把我们营救出来,比我们想象的速度不知道快了多少倍,我真的特别感谢。

  ———江苏盐城一名撤离工人

  ■ 现场

  工人吃上炒鸡蛋连说香

  经历了约30个小时行程,276名中资公司人员从利比亚的班加西地区通过埃利边境的萨卢姆口岸进入埃及,然后乘坐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安排的大巴车于25日下午抵达开罗机场。刚到机场不久,他们就吃上了中餐盒饭西红柿炒鸡蛋、米饭。

  “今天的西红柿炒鸡蛋比任何时候都好吃,这是最温暖的一顿饭。”中建公司山东工人张志国对记者说。中建八局青岛公司的工人刘恩强连说:“饭很好,很香!”他们撤离过程中快两天没有吃上热饭,路上主要靠饼干和矿泉水充饥。

  此前,在营地时,这些工人遭遇抢劫。

  “现在我们离开了,感觉轻松多了,回家的心情更加强烈了,”来自山东临沂的42岁工人李淑军说,为减少路上负担,许多工人将厚重衣物都扔在了工地。

  江苏盐城工人王援仁回忆,前几天在利比亚他和工友们“4个人分一个馒头,3个人分一瓶水”。

  ■ 数据

  近16000人撤出利比亚,7000人已抵达第三国,700人回国,8300人赶赴第三国。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为三批次240余名证件丢失同胞办理入境证件。

  本报记者 邢世伟 甘浩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2月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中)就中国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接受中文媒体采访。   2月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中)就中国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接受中文媒体采访。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24日说,中国将于3月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届时,中国将坚持公正中立、高效务实的原则,确保安理会的工作顺利进行。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示意图 示意图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外交部了解到,截至当地时间25日,已有至少13000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撤离回国或暂时转移至较安全的第三国。

  25日凌晨2时21分、上午9时25分,中国政府2架民航包机已分别从的黎波里和开罗飞抵北京,分别搭载224名、227名我撤出人员。另有部分人员自利比亚撤出后,已搭乘商业航班返抵国内。

  截至25日中午,中方租用的4艘船舶已经累计接应1万多名中国驻利人员从海上撤离。

  而中国驻马耳他使馆租用的另一艘希腊籍高速客轮预计26日凌晨抵达班加西港。

  另有1000余人和460余人已分别从陆路撤至突尼斯和埃及境内,还有数千人正在利比亚与突尼斯、埃及边境通关出境。

  中国政府正在协调飞机,自利比亚和希腊、马耳他、突尼斯、埃及等周边国家接回我已撤出人员。我租用的多艘大型邮轮正驶向利比亚港口,大客车车队正在突尼斯、埃及与利比亚的边境迎候。我前方工作组和各使领馆工作人员正在各个关键地点组织撤离、接护行动。

  外交部希望仍在利比亚的中资企业和人员继续与中方工作组和使领馆保持联系。

  中方对有关国家以各种方式对中国撤离人员行动提供的帮助与便利表示感谢。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国救援队25日下午抵达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 中国救援队25日下午抵达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

刘宏玲幸运地死里逃生。 刘宏玲幸运地死里逃生。

  新西兰地震致死人数25日升至113人,另有228人失踪。救援人员预计,遇难者可能超过300人。

  目前,克赖斯特彻奇75%的电力供应恢复,50%的地区恢复供水,电话线和手机通信逐渐恢复正常,机场航班起降繁忙。

  据新华社电 新西兰外交部长默里·麦卡利25日承认,随着时间流逝,克赖斯特彻奇市地震搜救工作“接近结束”。克赖斯特彻奇当天下雨,加大搜救难度。

  电视大楼恐无人生还

  麦卡利说:“专注于搜救的阶段即将结束,不过仍存在(发现生还者的)希望。”

  警方说,113名遇难者遗体停放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太平间,228人仍然下落不明。

  截至25日,搜救范围覆盖市中心90%的区域,搜救人员疲惫不堪。下雨令受损建筑物结构更加不稳,加大搜救难度和风险。市长鲍勃·帕克说,找到生还者希望渺茫。他提醒人们做好心理准备,“(遇难人数)今后24小时至48小时将大幅上升”。

  救援人员估计,克赖斯特彻奇地标建筑大教堂严重受损,估计掩埋22人。坎特伯雷电视大楼废墟下掩埋着大约120人,包括不少外国留学生。

  救援人员估计,不太可能在这两处废墟中再找到幸存者。

  牧师彼得·贝克说,大教堂东翼坍塌,西翼受损较轻。若西翼坍塌,情况会更加严重,因为教堂工作人员当时大多在西翼。西翼坍塌还可能殃及游客中心和咖啡厅,造成更多伤亡。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说,这几天是“新西兰非常、非常悲伤的日子”。

  多国伸出援手

  这场里氏6.3级地震发生后,多个国家和地区向新西兰伸出援手。

  外长麦卡利说,中国国际救援队25日抵达灾区,使海外救援人员总数增至350人。

  “来自中国、美国和英国的朋友们过去12小时陆续抵达,我们感谢他们的贡献,”麦卡利说。

  美国派出80名救援人员,携带40吨的搜救设备。英国派出一支由55人组成的城市搜救队。

  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救援人员先期抵达。

  灾区举办婚礼

  据新华社电 一名幸存者与心上人25日举行婚礼,希望激励处于悲伤中的居民。

  新娘名为埃玛·霍华德,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班。事务所所在的写字楼垮塌。她奇迹般逃过一劫。

  地震发生后,未婚夫克里斯托弗·格林斯莱德忙着寻找霍华德。霍华德用手机打电话告知格林斯莱德自己所在位置。6个多小时后,霍华德与另外6人一同获救。

  中国救援队抵达灾区投入工作

  据新华社电 中国救援队25日下午抵达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后,迅即在市中心地震重灾区投入工作。

  在国际救援协调中心,中国救援队向新西兰外交部和民防部高级官员了解了救灾最新情况。新方还对中国救援队进行了能力评估,认为这是一支高标准、具有丰富经验的救援队伍。

  勘察电视大楼

  中国救援队随后前往设在市艺术中心的危机处理中心,实地勘察了严重垮塌的坎特伯雷电视大楼、当地地标性建筑百年大教堂等,认为地震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26日一早,中国救援队负责人将参加国际救援队队长联席会议,随后救援队将展开具体救援工作。

  中国救援队由10名队员组成,包括地震专家和来自中国地震局搜救中心的救援教官。他们当中有灾评、结构专家,也有装备保障、通讯和搜救专家。

  本报记者今赴震区

  本报讯(记者李明波) 22日发生的地震给克赖斯特彻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更牵动着祖国人民的心,26名失踪的中国留学生至今下落不明。

  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报道灾区救援情况,广州日报特派记者于今日出发飞赴克赖斯特彻奇,预计当地时间周日上午抵达灾区。

  在克赖斯特彻奇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广州日报就予以特别重视,连续大篇幅报道地震救援和受困中国留学生的情况。在广东省外办、新西兰驻华大使馆、新西兰驻广州总领馆的特别关照下,新西兰移民局一路开绿灯,本报记者仅用一天就顺利获得签注。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的新闻发言人王欣表示,据他所知,《广州日报》将是中国除了中央媒体以外第一家派记者赶赴新西兰灾区的地方报业集团。本报记者将在第一时间从灾区发回救援报道。

  中国女留学生

  三楼直坠地面逃生

  本报讯 相比被困在CTV大楼之下的人,地震时同样身处这座大楼里的中国女留学生刘宏玲就幸运得多,虽然她也受了轻伤。

  据刘宏玲回忆,22日12时50分,她正在三楼用微波炉热饭,突然就发生了地震,“我一瞬间就从空中坠落,周围都成了碎片。”

  刘宏玲称,根本没想到能够活着出来,地震发生时没有听到楼中有尖叫声,因为太快了,没人反应过来。她来不及害怕就已经从三楼掉到了一楼。看到旁边有一个玻璃门已经破碎,就从里面爬了出去,之后发现自己已经站到地面上。她说,当时没有看见楼内有其他人逃离。街上一名好心人立刻帮助她止血,并把自己的鞋子送给她,因为她的鞋在坠落过程中掉落。这位好心的路人还让刘宏玲暂住他的家中。

  由于手机在地震中丢失,刘宏玲未能及时与家人联系上,致使被误认为失踪。24日,她找到了寄宿家庭的家长,并与国内家人取得联系。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教育处官员已对刘宏玲进行了慰问。

  (综合)

  [报网互动]中国国际救援队抵新西兰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2月24日,从利比亚撤至埃及后乘卡塔尔航空公司航班飞抵上海的33名中资公司人员安全抵达江苏省海门市后鼓掌致谢。当日,从利比亚撤至埃及后乘卡塔尔航空公司航班飞抵上海的33名中资公司人员安全抵达江苏省海门市。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2月24日,从利比亚撤至埃及后乘卡塔尔航空公司航班飞抵上海的33名中资公司人员安全抵达江苏省海门市后鼓掌致谢。当日,从利比亚撤至埃及后乘卡塔尔航空公司航班飞抵上海的33名中资公司人员安全抵达江苏省海门市。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 25日凌晨2时15分和上午9时25分,450名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分别搭乘中国政府的两架包机陆续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与此同时,中方租用外籍船舶接运在利中国公民的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埃及:455名中国公民已回国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领事部主任张志忠25日说,当地时间25日8时左右,新一批276名在利比亚的中资公司员工在埃及萨卢姆口岸办理手续后,乘坐使馆组织的7辆巴士赶往开罗机场。使馆工作组正积极联系航班,争取将这批中国公民尽早运送回国。

  据中国驻埃及使馆提供的信息,截至25日晚,已有731名驻利比亚的中资公司人员经埃及与利比亚边境陆路撤离至埃及,其中455人已搭乘中国政府派出的包机或搭乘外国航空公司航班回国。

  希腊:租用客轮再赴利比亚班加西港接运中国公民

  经过17个多小时的航行,中国驻希腊使馆租用的“希腊精神”号客轮于当地时间25日中午12时40分许再次抵达利比亚班加西港,接运2000多名滞留当地的中国公民。另一艘客轮“奥运冠军”号于当天下午也抵达班加西港。

  中国驻希腊使馆租用的“韦尼泽洛斯”号客轮载有数千名中国公民已于当地时间25日上午离开班加西港,26日将抵达克里特岛。

  中国驻希腊大使罗林泉25日表示,使馆方面正与国内联系,等待国内派包机尽早将24日撤到克里特岛的约4200名中国公民运送回国。

  突尼斯:突利边界利比亚一侧中国滞留人员全部撤离

  24日晚,第二批从利比亚西部地区撤出的920余名中国公民顺利进入突尼斯境内。此前已有近千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西部撤至突尼斯境内。至此,在突利边界利比亚一侧已没有中国滞留人员。

  据记者了解,中国南航从26日起,每天将安排一班大型客机,飞赴突尼斯杰尔巴岛,接运中国公民回国。南航赴突尼斯的首架飞机将在北京时间26日12时从广州起飞赴突尼斯。

  马耳他:中国驻马使馆租用四艘客轮接运在利中国公民

  中国驻马耳他大使馆政务参赞傅智敏25日说,使馆方面已租用四艘客轮前往利比亚接运撤离的中国公民。其中,首艘客轮25日早晨已从利比亚班加西顺利离港。首艘客轮共载有中国公民2216人。受天气影响,这艘客轮航行时间将延长,预计于26日中午前后抵达马耳他首都瓦莱塔港。

  为确保首批抵马人员顺利安全回国,使馆方面正积极准备,随船工作组正进行人员登记和其他服务工作。另外,使馆还积极协调马警方、医疗和码头、机场等部门,寻求支持与配合。根据安排,中国东航两架前往马耳他接运中国公民的飞机将于26日抵达马耳他。(综合新华社记者梁业倩、刘洋在利比亚班加西港,李来房、蔺妍在开罗,冯康在埃及萨鲁姆口岸,马震、王强在希腊克里特岛,康新文在突尼斯拉斯杰迪尔口岸,王昀加、王庆钦在马耳他圣朱利安斯报道)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经历过22日大地震的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残垣断瓦随处可见。图为在大地震中倒塌的一間酒店。中新社发 黎金良 摄   经历过22日大地震的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残垣断瓦随处可见。图为在大地震中倒塌的一間酒店。中新社发 黎金良 摄

  中新社克莱斯特彻奇2月25日电(记者 黎金良 吴志隆 吴冠雄)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基督城)于22日发生6.3级特大地震后,至目前“救援黄金72小时”已经过去,受困者生还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加上当地天气变得恶劣,救援工作更加艰难和危险。据新西兰警方等权威部门提供的消息,约有26名中国公民在基督城地震灾区失踪。

  新西兰坎特伯雷地区警察局媒体关系负责人Stephen Hill在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表示,目前坎特伯雷警方尚未发布关于中国公民失踪或伤亡的具体名单和消息。对于地震遇难者,警方仍在紧张进行复杂的身份鉴定工作。

  克莱斯特彻奇当地时间25日上午时有下雨,到下午已经停止。坎特伯雷警方地区指挥官Dave Cliff表示,由于天气影响,救援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对于救援人员来说也十分危险。

  当地时间25日中午,警方公布死亡人数上升至113,另外有70人被救出。当局指,仍有200多人失踪。搜救队仍然在努力寻找生命迹象,倒塌的PGC和CTV大楼仍在24小时不间断搜救中。克莱斯特彻奇医院收治了594名伤者,其中164名重伤。

  对于救援工作,新西兰总理约翰。基表示,一些民众仍受困于受损建筑,随着时间流逝,幸存可能性逐渐减小,“我们不放弃希望,但要面对现实。”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的工作组仍在震灾现场与新方积极协调,全力搜救中国被困侨胞与留学生。对于遇难者身份,坎特伯雷警方指出,警方目前只公布了6名遇难者的名单,均为当地居民,其中2个是分别8个月和5个月大的婴儿。(完)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国刑法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获取经济利益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尚新。中国网 杨楠 摄

中国网北京2月25日讯(记者 陈维松)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5日下午闭会,会议以139票赞成、7票反对、11票弃权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尚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刑法修正案(八)关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特征的定义作了规定,实际上不是这次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加的规定。

1997年中国全面修改刑法,规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职权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做了法律解释。这个法律解释明确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个特征。经过一段司法实践,司法机关普遍认为这个关于特征的法律解释,在实际执行中明确、具体、有助于更准确地确认黑社会组织性质。建议纳入刑法当中。刑法修正案(八)把法律解释的内容纳入了刑法294条当中,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更方便,也为了执法机关更明确。

王尚新表示,获取经济利益作为一个特征,一方面是根据对黑社会组织特征的掌握和研究。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往往具有一定的非法控制性。如果对一定范围进行非法控制,他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手伸向经济领域,获取经济利益,不仅是中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而且是全世界各国的黑社会组织的普遍特征,是一个通过实践总结、归纳出来的一个特征。

(本文来源:中国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5日下午经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此次刑法修改的重点之一是取消了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取消的13个死刑罪名分别是: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认为,中国的刑罚结构总体上能够适应当前惩治犯罪、教育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需要,但在实际执行中也存在死刑偏重、生刑偏轻等问题。此前刑法规定的死刑罪名共68个,可以适当减少。根据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当取消一些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不会给中国社会稳定大局和治安形势带来负面影响。

  修改后的刑法还对一些特殊人群的犯罪作了具体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醉酒驾车、飙车、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行为被定为犯罪

  全国人大常委会25日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车、飙车、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行为定为犯罪。

   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修正案(八)更好体现宽严相济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郎胜表示,刑法修正案(八)更好地体现了宽严相济的政策,使我们国家刑罚的结构更趋合理。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我不认为创作是北京人艺第一位的任务,继承才是。其实人艺的辉煌在于你能不能把剧目和它承载的传统、风格、精神继承下去。”

“北京人艺是要打造中国的百老汇啊!”对于人艺正在推动的、以开放的姿态进行引入经典剧目和运营方式的改革,演员王洛勇热情地评价道。

人艺院长张和平倒是很清醒。百老汇太商业,首都剧场只要能够“保持住自己的风格和品位”就行。

上任三年多,张和平在机制改革和剧目创作方面都有大手笔。一批实力演员在他的号召下回到舞台,2010年人艺的票房收入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3000余万元,曾被观众批评为“有传统没未来”的人艺似乎在慢慢激发出新的创作活力。

张和平真正想告诉大家的是,人艺是真的“有传统”,首都剧场并不是新时代下通货膨胀的产物。他并不认同一些院团焦躁式的急进发展,他想让人艺保持知识分子的传统,成为“学者型剧院”。

下一步,张和平仍然把人艺传统演剧方式的传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并且鼓励中青年工作者多做学术研讨,“这是我们自己在做自己的历史”。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人艺要提出“打造经典剧场”这一概念?

张和平:最初是考虑到有些剧目在首都剧场演完以后反响不好,有观众误认为在首都剧场演出的戏都是人艺的戏。

首都剧场应该是一个挺神圣的地方。主要就是想给首都剧场增加一个门槛、打造一个概念。我们要告诉观众:首都剧场是“信得过的产品”。

中国新闻周刊:邀请毛俊辉导演、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话剧今年过来演出,这跟以前首都剧场里的演出有什么区别?

张和平:以前首都剧场也有国外的剧团过来进行交流性质的演出,但那是“被安排”的。现在是我们主动联系莫斯科艺术剧院,邀请人家过来。我们是要把被动性变成主动性。以前是除了正常的演出之外,把剧院租出去;现在是我在构思、为剧场设计。

中国新闻周刊:通过买断经营的形式邀请国内外剧目、自负盈亏,会不会有票房上的担心和商业方面的压力?是否核算过要付出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张和平:我们其实是在自己“找事”。现在宣传费用肯定会增加。收入应该会比收场租高……但是有风险。

商业上有压力,但这是对的,有压力我们就积极起来了。但比如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戏绝对是没有风险的。从文化交流上说,政府要支持:一手市场、一手市长,都可以走通。

中国新闻周刊:《简爱》和《深度灼伤》看起来是很规矩的作品,但《情话紫钗》感觉不太符合人艺的路子。为什么挑选它?

张和平:也有一个多样化的考虑。对于港澳台也应该有我们的态度,他们的作品肯定跟大陆、北京人艺有不同。有时候我们的戏剧也需要学习一点他们的长处,创作的一些理念。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界定和挑选所谓的“精品剧目”?现在对剧目、合作院团和导演有没有一个挑选标准?

张和平:还得按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原则去衡量。有时候艺术作品很难用概念、条条框框去规划,更多的时候其实是凭感觉。

对过于实验的剧目,也有个底线。其实我们国内的一些话剧其实已经超过这个底线了,我是很担忧的。有时候简直让我没法在那坐着看下去。其实人艺并不排斥实验,从快30年前的《绝对信号》开始,人艺是最早出现小剧场的。我们还是会鼓励小剧场或者实验性的创作,但第一位的还是打造大剧场。人艺到今年将积攒下来5个曹禺先生的戏,这就变成品牌,变成力量了。力量本身就是市场。

中国新闻周刊:开放心态应该是百花齐放的,这几个新戏、包括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剧目还都基本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风格的主流话剧。邀请是以人艺的风格为出发点吗?

张和平:其实我在这方面有考虑,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和它的剧目,我们也应该研究、有所表现。这个也在构思之中。我们要做布莱希特的话,就要把它做到最好。作为学术研究来说,必须有一个很科学、很严肃的态度:要兼容并蓄。

中国新闻周刊:一些商业的剧目会考虑引进么?

张和平:因剧目而定。成功的、有品位的戏应该考虑,不能排斥。开放要宽泛一些,应该要包容。

中国新闻周刊:以后引进剧目在首都剧场的演出中会占多大比例?

张和平:应该还是以看家的戏(为主),“郭(沫若)老(舍)曹(禺)”的戏应该变为首都剧院的驻场演出。最能代表中国演剧学派和水准的剧目是这些。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剧场是专门演这些的。无论过多少年,北京人艺最能够站得住的、最辉煌的就是这些。

当然新创的戏我们也在做,但我不认为创作是北京人艺第一位的任务,继承才是。其实人艺的辉煌不在于每年出了几部新戏,而在于你能不能把剧目和它承载的传统、风格、精神继承下去。“再造辉煌”,我认为再怎么造,也造不了当年那样。人艺在历史上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文化的问题一定要后浪推前浪吗?也未必吧?谁能说我们能超越唐诗、宋词、元曲?《雷雨》能不能超越?

中国新闻周刊:“继承”和引进新风格剧目的“开放”有矛盾吗?

张和平:我觉得人艺的形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首都剧院,这是外在形象、有形的物质遗产;另一部分是由《茶馆》《雷雨》等剧目组成的无形遗产。如果人艺没了首都剧场,就没有庙、没有家,就完全不会是今天的样子。这个庙在,老艺术家们的魂、神都还在,剧目也还在。

而另一方面,我们会把剧目当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去继承,用不着联合国或者什么国家机构去命名。如果能够做到把大家丢掉了的捡回来,我们就已经很伟大了。

中国新闻周刊:这是你3年院长的心得吗?

张和平:文化是一个挺奇怪的事,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拔苗助长,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踏踏实实。现在社会很浮躁,全都在追政绩,领导在任上抓出了什么戏,似乎就证明了你的成绩。真不一定。一个剧院是应该站在历史长河上去看待它的。

我在任内能把人艺恢复到当时的情景,包括剧目、人的状态,排练厅里面鸦雀无声,抽烟的、聊天的,全都没有,全都早早地在后台磨戏,这不是一种精神吗?

这个根基打得越牢,上边的才能够枝繁叶茂。说实话,一个戏轰动一下不太难,但是这些长期的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你得做。要有长远规划。人艺应该是,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扎扎实实。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我驻新大使馆表示,媒体所称“废墟下获救中国留学生”料为“地震时成功逃生的刘宏玲”

  截至目前,已经确认有98人在新西兰地震中遇难,226人失踪,400多人受伤。预计 此次地震最终死亡人数将超过200人,经济损失或高达160亿新西兰元(120亿美元)。目前,新西兰官方没有公布遇难的外国人名单。

  昨日21时许,中央电视台播报“在CTV大厦下找到一名生还的中国留学生”。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出,瞬间在网络上传开。今日凌晨,本报记者终于接通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新闻发言人王欣电话,他向记者澄清:国内流传的这名生还留学生是地震当天成功逃生者,目前我驻新大使馆并未接获新西兰救援人员在废墟里找到幸存留学生华人华侨的有关消息。

  昨晚20时55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报了一个好消息,就是“在CTV大厦下面刚刚找到了一名生还的中国留学生”。消息虽然很短,但由于寄予了生命的奇迹而使有关的信息、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

  “我们也十分关注事件,所以一直在了解、核实。”北京时间今日零时30分,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新闻发言人王欣在电话中向记者澄清:国内有关在CTV大楼废墟下找到一名中国留学生的报道有误。

  王欣告诉记者,有关报道涉及的中国留学生估计是来自北京的刘宏玲,地震发生前在国王教育学院学习语言。“地震发生时,这名留学生在教室中迅速逃生,并成功逃离了废墟。”王欣说,但由于受强烈刺激和震惊且丢失了手机,该名留学生并没有第一时间报警和向警方求助,所以也未能及时联系上她的家人、朋友。

  “后来是在路人的帮助下找到了她的寄宿家庭,最后由房东报警。”王欣说,相关消息是新西兰时间24日晚上11时许传出,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驻基督城工作组立即前往探望慰问,并协助有关后续事项。

  参与地震救援的华人志愿者欧阳宇也证实,地震发生时,刘宏玲正在午餐,震塌的水泥板突然下落,幸运的是她坐的地方周围有木头支撑,给她留下了空间。“她告诉我几秒钟时间周围一片漆黑,她沿着很微小的光线往外爬,大约爬了2米左右,就离开了CTV大楼。”欧阳宇说,后来刘宏玲是被两名年轻的路人送到当地医院,并与其房东取得联系。

  王欣表示,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正在想方设法争取与各界联系,进一步核实失踪者的个人信息,以及伤亡和受困情况。“但大使馆目前并没有从新西兰方面获悉他们在CTV大厦废墟救援中找到幸存中国留学生或华人华侨的消息。”

  26名因地震失去联络的同胞名单公布

  当地时间25日,新西兰华文报纸《新西兰中文先驱报》公布了26名因地震失去联络的同胞名单。

  昨日该报又在头版刊登消息称,根据国王教育学院公布的被困学生名单,结合该报记者从当地华人社团和留学生中介得到的消息,初步判断有26名华人失去联系,他们大部分是就读于国王教育学院的学生。

  不过文章也强调,由于名单正在统计中,加上消息来源不同,该名单与中国大使馆掌握的名单有一定出入。

  霍思文 来自哈尔滨

  忻思斯 OTAGO大学基督城分校

  王丽敏 国王教育学院

  赖嫦 来自广东

  张辉 可能在CTV大楼里(国王教育学院)

  李万菊 失踪

  陈杨 来自北京(国王教育学院)

  慧君 可能在CTV大楼里(国王教育学院)

  李德 失踪

  蔡昱 一名3岁女孩的母亲

  于南 可能在CTV大楼里(国王教育学院)

  戴静 失踪

  周晓丽 来自大连(国王教育学院)

  涂慧云 来自武汉

  徐琳琳 来自大连

  张迪迪 失踪

  白哲辉 失踪

  金曼 失踪

  葛今 失踪

  张钰 失踪

  闻禾 失踪

  钟艳桃 来自广东(国王教育学院)

  汪滔 可能在CTV大楼里(国王教育学院)

  徐昕娟 失踪

  王黎明 失踪

  PaulWu 失踪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65 页,共 8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