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工程院28日在北京发布其完成的《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说,中国加速发展核电是必要的、迫切的,积极发展核电是中国能源的长期重大战略选择。

经过两年论证研究,《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核能专题组形成广泛共识,提出多个研究结论:

——加速发展核电必要且迫切。核电是成熟的、可以批量化建设的能源,是满足中国能源发展需要的现实途径。加快核电发展,也是解决中国能源环境污染,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中国要增强参与核能国际市场竞争力;建成足够安全、经济性好、技术先进的协调发展的核能工业体系;建成核燃料供应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

——2020年核电总装机规模可能实现达到7000万千瓦目标。中国已掌握二代改进机型的核心技术,在设计、设备制造、建造安装、核安全监管、项目管理、核燃料供应、电站营运等各个方面都己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2020年、2030年和2050年,核电总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7000万、2亿、4亿千瓦,核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比重分别为4.6%、10%、16%,核发电量占总电量比重将分别达7%左右、15%、24%。

——铀资源不是中国核电发展不可克服的制约因素。中国是铀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己经探明了相当量的铀资源,并有较大发展潜力。目前国内勘查投入十分不足,只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国内勘查,可提高中国铀资源保障能力,还可统筹安排,在国际市场上获得铀资源。同时,加强核燃料后处理和快中子堆的研究,实现铀钚再循环复用和快中子堆核燃料增殖。

——中国核电装备能力国产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二代改进机型设备供应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实现三代机组装备制造的国产化能力也指日可待。

——核能发展技术路线走“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发展道路。2020年前,在尚未掌握第三代技术之前继续建设二代改进机型压水堆,在三代核电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后,尽快实现由二代改进为主向三代过渡;2035年初步具备能增殖核燃料的快堆核能系统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发展高温气冷堆及其高温应用技术,向高温制氢等非电应用扩展;开展核聚变基础研究和应用方向的探索研究。

——核燃料循环技术路线和政策。2025年开始由开式循环向闭式循环过渡,2035年开始向快堆增殖燃循环转变,逐步实现增殖核燃料、核燃料供应可持续、高放废物分离-嬗变、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

——核电建设布局政策。大力堆进内陆核电建设,要遵循“不争论、往前走”和“不折腾”原则,二代加核电站可在沿海和内陆继续建,同时加快三代技术引进、消化和再创新,经过实际运行、考验和经济评估后,尽快开始批量建设第三代核电站。(完)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 关于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

  (2011年2月28日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1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建议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从中国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获悉,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空军派出4架伊尔-76飞机,28日飞赴利比亚执行接运中国在利人员任务。(完)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回国的中国公民在冒雨登机。中新社发 吴卫中 摄 回国的中国公民在冒雨登机。中新社发 吴卫中 摄

  中新社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周音) 中国民航局决定自3月1日起,在每天派出15架飞机的基础上,再增派5架飞机飞赴希腊克里特岛、突尼斯、马耳他和埃及四个国家接回中国在利比亚人员。届时,每天在中国与地中海地区穿梭飞行的中国民航飞机将达到40架次,预计每天可接回同胞近6000人。

  记者28日从民航局获悉,新增运力安排是:国航再增派2架飞机赴埃及开罗,东航、南航各增派1架飞机赴突尼斯杰尔巴岛,海航增派1架飞机赴埃及开罗。至此,国航每天执飞总数达7架,东航、南航每天执飞总数各达5架,海航执飞总数达3架。

  民航局称,这是自新中国以来中国民航承担的最大规模的海外紧急运输任务。

  针对航线生疏、飞行量大、准备时间短、临时调整多等特殊情况,民航局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承担紧急运输任务的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四家航空公司及各相关保障单位,要精心准备、精心检查、精心保障、精心实施,在尽快完成紧急运输任务的同时确保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

  民航局表示,为完成国家紧急航空运输任务,尽快将中方同胞接回祖国的怀抱,承担飞行任务的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四家航空公司均从各航线上紧急抽调了正在执行航班任务的大型飞机,对正常航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希望广大旅客能给予理解。完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英国《金融时报》2月25日文章,原题:中国拟在未来5年新建45座机场中国民航业监管机构周四表示,中国未来5年将再建造45座机场,引发了有关中国交通运输业可能运力过剩的新问题。

  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表示,此轮新投资将使中国的机场总数增至220座。中国现有机场中,多数都在亏本运营。尽管随着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他们对航空旅行的需求近年迅速增长,但在过去两年经济刺激计划期间加速的机场基础设施扩建,已成为过度投资的众多潜在来源之一。

  李家祥表示,政府截至2015年将对航空业投资1.5万亿元人民币。据称,李家祥24日承认,中国175座现有机场中,有130座在亏本运营。

  尽管由于航空交通量不断上升,中国一些最大城市的新建大型机场运力很快接近饱和,但业内官员称,也有大批位于中小城市的新机场每周只起落几架航班。随着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更有能力出门旅行,高盛预测,乘客需求今年将增长15%。

  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快速扩建,也引发了有关过度投资的问题。尽管一些分析师相信,高票价将抑制消费者对高铁的需求,但高铁投资的支持者辩称,客运列车得到扩大后,将使现有铁路网腾出空间,运输煤炭等货物。

  但新高速列车也将成为航空业的强大竞争对手。对中国的新机场来说,一个潜在利好因素可能来自小型飞机。中国去年宣布向民用飞机开放4000米以下空域,这一决定可能推动轻型飞机的使用大幅增加。(作者杰夫·代尔)

  路透社2月24日文章,原题:中国未来5年将拥有220多座机场中国航空高官24日表示,未来5年中国计划新建45座机场,届时机场总数将达到220多座。

  中国正处在机场扩张进程中,在全国打造了4个航空枢纽,并建立到西部偏远和贫穷地方的航线。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说,“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局对支线补贴超过60亿,这促进了地方发展,特别是机场建设对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周铭译)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今天消息

  羊城晚报讯记者黄亮报道:28日早上,羊城晚报记者致电我驻新西兰大使馆发言人王欣得知,CTV大楼“已经挖出一些遗体,不过损毁严重,需要时间鉴定其身份”。另外,失踪人员名单新增两名留学生,均在基督城国王教育学院学习,震后一直无法取得联系。

  王欣介绍,徐建国大使最近再次督促新方全力营救我被困留学生及华人华侨,中国国际救援队正全力在CTV大楼清理废墟积极搜救。目前,已经从大楼废墟中“挖出一些遗体,不过损毁严重”,需要一定时间鉴别其身份。王欣称,一旦有最新消息即刻告知羊城晚报记者。

  失踪人员名单有进一步更正,名单中的熊璟雯(原拼写为“熊锦文”,武汉人)主动与使馆基督城抗灾指挥中心联系,确认其人身安全(人在奥克兰上班),使馆已核实其身份。来自香港的郑朝阳昨日增列失踪名单中,现已与其家人取得联系,确认人身安全。而今天上午北京人李霞和辽宁人周晓莉被新列入失踪名单,两人均在国王教育学院读书,震后一直无法取得联系。鉴此,在基督城地震中失踪的中国公民初步名单为24人。使馆提醒其他失踪人员本人及其家属尽快与使馆基督城抗灾指挥中心联系。

  王欣此前表示,为帮助新西兰开展震后救灾工作,中国政府决定向新西兰政府提供5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此前,有当地华人表示回国需前往奥克兰办理签证,较为麻烦。昨日,大使馆决定在基督城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设立临时办证点,为紧急回国的侨胞办理相关证件提供便利服务。

  我国仍有23人在新西兰地震中失踪 主要为留学生

  新华社电 (记者刘晨 黄兴伟)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27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目前在新西兰地震中失踪的中国公民人数仍为23人。

  使馆官员表示,在26日公布初步名单后,名单上的李彦晖和熊璟雯主动与克赖斯特彻奇抗灾指挥中心联系,确认人身安全。更多详细>>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快讯:中国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4.01%,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即将回国的中国公民在冒雨登机。中新社发 吴卫中 摄 即将回国的中国公民在冒雨登机。中新社发 吴卫中 摄

549人分别搭乘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两架包机,于当日下午及晚上从马耳他飞往上海。中新社发 黄霜红 摄   549人分别搭乘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两架包机,于当日下午及晚上从马耳他飞往上海。中新社发 黄霜红 摄

  中新网2月28日电 综合报道,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继续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安排与接应下撤离。根据中国外交部提供的数字,截至2月28日10时,中国已从利比亚共撤出近29000人。当地时间28日凌晨1时,中国驻马耳他大使馆租用的第二艘客轮也搭载着1643人,从利比亚米苏拉塔港顺利返抵马耳他瓦莱塔港。另据了解,27日起赴希腊等国包机架次大增。中国 各部门仍在上演海陆空“接力”,助撤离人员愉快回家。

  中国已从利比亚撤出近2.9万人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截至2月28日10时,中国已从利比亚共撤出近29000人。其中约2500人已回国,约23000人暂时安置在第三国,约3400人正在赴第三国途中。

  暂时安置在第三国的约23000人中,在希腊克里特岛约10000人,在马耳他约1600人,在突尼斯杰尔巴岛约11000人,在苏丹喀土穆和阿联酋迪拜约400人。中方租用的2艘外籍邮轮正运送约2800名中方人员前往马耳他,中远“天福河”号正运送近600名中方人员前往克里特岛。中国驻利比亚使馆和中国政府赴前方工作组正在安排中方人员继续从陆路撤至突尼斯。中方租用的外航包机已开始从利比亚将中方人员撤离至喀土穆和迪拜。

  27日,中国政府协调派出的国航、海航、南航、东航包机共接回1400多人。同日,上述4家航空公司7架包机已飞往突尼斯、马耳他和希腊,运送中方人员回国。

  海陆空接力 确保撤离人员顺利返乡愉快回家

  中方人员从利比亚撤离海陆空“接力”仍在继续。当地时间28日凌晨1时,中国驻马耳他大使馆租用的第二艘客轮从利比亚米苏拉塔港顺利返抵马耳他瓦莱塔港,该客轮共撤离中国公民1643人。

  从希腊港口出发的这艘船由中国驻利比亚使馆工作组在米苏拉塔港口接应,登船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驻马耳他使馆租用的第三艘客轮预计将于今天下午3时抵达中国。同日,还将有4架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包机飞抵马耳他,转运中国撤离人员回国。

  据中国援助马耳他国际医疗队和马耳他红十字会的消息,目前船上暂时没有发现重伤员,等邮轮完全停稳后,医护人员将马上登船进行查看。

  另据报道,27日起到3月10日,中国飞往希腊、马耳他、突尼斯的包机架次也将大幅增加。国航每天将派出5架包机飞赴克里特岛,海航赴克里特岛包机将安排25架次,南航将安排46架次包机赴突尼斯,东航每天4架包机飞赴马耳他,全力保障中国在利比亚同胞平安回国。

  同时,为保障驻利比亚撤离人员顺利返乡,交通运输部27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相关省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将春运应急运力直接转为驻利比亚撤离人员返乡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运力,尽可能安排包车运输和“门到门”运输,同时,交通运输部还积极与向利比亚派出人员的企业联系,了解其撤离人员回国后的转运需求。尽可能与民航实行无缝衔接,包车“门到门”运送利比亚归国人员顺利返乡,愉快回家。(完)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今天谷歌放出了李白诞辰1310周年纪念Doodle,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别具中国风的谷歌纪念Doodle吧。

李白诞辰1310周年纪念
谷歌李白诞辰1310周年纪念Doodle

李白诞辰1310周年纪念

  关于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701年正月十六2月28日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李白诞辰
李白画像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诞辰
诗仙李白的文采与酒量一样闻名

  李白名诗名句节选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府·将进酒》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9、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邢印胜在马耳他中使馆客轮上。 中新社发 黄霜红 摄 邢印胜在马耳他中使馆客轮上。 中新社发 黄霜红 摄

  中新社瓦莱塔2月28日电: 题:邢印胜的利比亚返乡路

  中新社记者 黄霜红

  马耳他目前被许多国家作为撤侨的中转站,然而记者在市区的大街上并未发现如潮的人流,反倒因为不是旺季,这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地中海岛国显得有些落寞。尽管是雨后天晴,著名的地中海阳光却没有驱散海岸边的冷清。红红绿绿的太阳伞大多寂寞地竖着,阳伞边小店的卷帘也紧紧地关闭着。当记者驱车前往瓦莱塔港口时,盘旋的道路两边鲜有人影。

  中国驻马耳他使馆租用的意大利客轮停泊在这里,从外面看它也是静悄悄地。当记者的车停下来时,一队队黑头发面露风尘的人正从装货的通道里鱼贯而出,继而登上等在停车场的大巴。这奇特的情景吸引得数名游人驻足旁观,但也许其中很少人会意识到自己正在成为一桩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这里正在进行中国政府从利比亚经马耳他撤离中方人员的行动,在这艘客轮到达瓦莱塔港的第二日,2架东航包机继续将500余人从马耳他机场送往上海。由于事先来不及办理相关的签证手续,来自利比亚的两千余人不得不在船上生活停留几天,然后陆续被封闭的大巴接到机场直接登机,从而不必接触马耳他国土。

  记者赶在大巴将所有今日登机的人接走之前,碰到了要找的那个人,华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区经理邢印胜。10天前,邢印胜带着公司的将近一千人徒步进入利比亚沙漠地区,经历千辛万苦到达班加西港,成为这次撤侨行动中的一个传奇故事。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本月18日利比亚大乱,一些暴乱分子来到位于艾季达比亚市的华丰公司驻地疯抢,除了砸车抢车外,歹徒们闯进工人宿舍抢东西并以武力将办公室撬开抢走所有财物。愤怒中员工开始和歹徒们搏斗,双方对峙到晚上,在情况逐渐危急的时候华丰员工冲了出来。19日华丰公司高层决定将所有十家工区的930人全部撤离利比亚。邢印胜成为撤离的组织者。

  邢印胜对记者讲述说:“决定撤退之后,我们便进入沙漠往班加西方向步行前进。我们觉得摸到班加西就有救援的希望。你看现在所有人的东西都没了,当时都只是带了点水和面包就走了。上千号人命呢,这比东西重要”。

  邢印胜们躲进沙漠几天之后和中使馆取得联系,从而得知班加西有救援点,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到那里去,哪怕徒步行走。沙漠的气候在夜里非常寒冷,他们中间还有一个才出生十几天的孩子,并且有六、七十位女同事。

  有幸的是华丰的利比亚本地员工带着教会的一些友好人士到沙漠里找到了他们,为他们提供了过夜的地方,并且发动当地百姓为他们捐食捐水,最后并找到了10辆运货的大卡车将这千把号人运到了班加西。这已经是7天以后的事了。

  邢印胜说:“到了班加西看到中国政府的船,我的心一下放了下来。看看周围的人,他们一个个也都不叫苦叫饿了,随便找个地方呆着耐心地等着”。又过了两夜,他们随着马耳他中使馆的船到达瓦莱塔。

  930人历经风险一个都不少,对于一个民营公司的负责人来说,这是多么大的责任!对于这点邢印胜平静地对记者说:“当然要负责了,不然我下半辈子怎么做人。”

  邢印胜和他的华丰员工同事将于28日全部回到祖国。(完)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62 页,共 8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