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克莱斯特彻奇2月25日电 (记者 黎金良 吴志隆 施清彬)经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证实,一名地震中失踪的中国女留学生24日晚已找到,并平安返回当地寄宿家庭,地震发生时她曾身处坎特伯雷电视(CTV)大楼。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王欣在接受中新社记者查询时表示,该名来自北京的留学生名叫刘宏玲。22日地震发生时,她应是在位于CTV大楼内的国王教育学院(King Education)英语学校学习。慌忙逃生过程中,猜想刘宏玲因受过度惊吓,精神恍惚,故未及时与亲友联络。
王欣称,后来在大概6个人的帮助下,刘宏玲终于回到寄宿家庭。房东随后与新西兰警方取得联络,称失踪的女留学生已找到。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昨晚获得了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探望。
王欣表示,大使馆至今尚未收到有关华人华侨及留学生死亡的报告。
对于此前有媒体称,从被地震摧毁的新西兰废墟中发现一名生还的中国留学生。王欣称,料想应是指刘宏玲,但“从废墟中生还”的说法有待进一步证实。
当地时间2月22日,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又译“基督城”)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位于市中心的CTV大楼是损毁最严重的建筑之一。克莱斯特彻奇警方24日称,地震中遇难人数已上升至98人,失踪人数逾200名。(完)
新华网北京2月24日电(新华社记者) 2月24日,从凌晨到午夜,一次空前规模的海陆空行动横贯万里,渐次展开。
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一次非常复杂的协同行动--大幕渐启。
北京,许多部门灯火通明,多个部委参与撤离工作人员彻夜不眠;的黎波里、班加西、亚历山大港……一个个万里之外的地方牵动着无数颗中国人的心。
千方百计、争分夺秒,中国政府的表态体现出刻不容缓的紧迫,也表达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上下一心齐动员
2月16日以来,利比亚出现动荡,各地出现了一些打砸抢烧事件,一些中资公司的项目营地遭到暴徒袭击,一些人员受伤。近几天,利比亚局势依然紧张,撤离工作日益紧迫,但通讯不畅、驻地分散、安全保障等因素给撤离工作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中国同胞能否从利比亚安全顺利撤离,牵挂着政府和人民的心。国务院于23日成立的应急指挥部和同时启动的中国在利比亚人员撤离及有关安全保障工作应急机制高速运转,各有关方面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外交部、商务部、国资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等国内相关部门和中国相关驻外使领馆以及中资企业,密切配合,投入到撤离行动中。
——连续几个夜晚,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奔波忙碌,彻夜不眠。
——商务部组织大量生活物资和医疗救援物资。包括饼干、方便面、午餐肉等物资随包机起飞。其他物资也已备齐,正待命起运。
——交通运输部成立人员撤离、船舶安全保障两个工作组,全力协助中方在利比亚人员撤离及有关安全保障工作。
——中国民航局启动应急程序,选派业务骨干,调派飞机执行任务。并已做好运力备份,随时待命,一旦有更多的任务需要,国航包机可迅速出动。
——中资企业积极开展自救互救。中远集团、中海集团等企业积极参与协助撤离中方人员。中国建筑、中国水电、中国铁建、中交集团等中央企业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克服重重困难,有序进行撤离行动。他们相信远在异乡的同事一定能回到祖国怀抱。
……
此时此刻,所有部门都发出同一个声音: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做好在利比亚人员的撤离工作,全力保护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全面协同大撤离
从北京到中东的空中通道已全面打开。
北京时间24日凌晨2时28分,第二架中国政府民航包机起飞。
10时,43名中国公民乘航班抵达北京。
13时50分,23日出发的首架包机从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机场起飞。
14时,40名中国公民乘航班抵达上海。
……
跨越地中海成为撤离的重要通道。
24日上午7时,4000余人乘坐中国驻希腊使馆租用的两艘大型邮轮离开利比亚,已抵达希腊克里特岛。为了保证撤离工作安全有序进行,中国驻希腊大使馆随船工作组和当地中资机构负责人一起,将登船人员编成小组。所有人员从登船到下船、入住酒店及最后离境,会一直以小组为单位移动和安置。为接待好抵达克里特岛的中国公民,中国使馆和希腊政府及旅游部门协商合作,已经准备好10家酒店的6500个床位,并租用了55辆大客车用于运送撤出人员。
截至24日中午,交通运输部调派的中远集团两艘货轮和中海集团三艘货轮已抵达利比亚班加西港外锚泊待命,中方租用的第三艘希腊渡船抵达班加西港载客。
从陆路撤到埃及是撤离利比亚的另一条重要通道。
当地时间24日凌晨,第二批从利比亚撤离的中国公民已经从萨卢姆口岸进入埃及境内,并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协助下连夜前往埃及首都开罗。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新闻发言人陆竞春介绍说,这批中国公民有372人,均为在利比亚开展业务的中资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
据最新消息,已有4600多人通过海、陆、空撤离利比亚,在中国相关驻外使领馆协助下回国或转移至较安全的第三国。
外媒对中国的撤离行动印象深刻。美联社报道称这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撤离行动之一。法新社认为,中国为撤离中国公民,“启动大规模的海陆空行动,动作迅速”。
祖国关怀暖人心
回家,中国人可以踏破万里征程,但“回家”两个字永远珍藏在心底深处。
24日11时,43名刚刚抵达北京的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技集团)员工首先看到的是公司欢迎他们的横幅“欢迎利比亚员工回家”。
回家了。拄着拐杖的戴惠东才一跨出机舱就哭了,刚刚过去的6天不堪回首。
19日,利比亚图卜鲁格市陷入无政府状态。中技集团正在这里营建利比亚图卜鲁格市大学项目,中技集团的工地和生活区都遭到歹徒持枪抢劫。“那边的情况很危急。有人会闯进家里,拿着刀和枪抵住我们要抢东西。”戴惠东的工友回忆说。
21日晚,外交部通知中技集团迅速组织员工撤离。
“从2月21日接到通知从利比亚撤出,到24日返回祖国,我们的每一步行动都离不开祖国的支持。”63岁的陈宝华说。
“离开利比亚的时候,我们确实很担心,但当我们在埃利边境见到中国使馆的工作人员后,心里就有着落了。中国驻埃及使馆帮我们办理了相关过境手续,并联系了两辆大巴送我们前往亚历山大国际机场登机回国。”翻译杨庭宏说。
23日,到达亚历山大国际机场的中技员工们心里已经很踏实,在他们心中充满了浓浓的感谢。
“中国驻利比亚和埃及使馆不分昼夜,24小时为我们服务,时刻与我们保持联系,他们的关怀使我们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持。”陈宝华说,“危难之时,国是我家,这是我们这几天来最深切的感受。”
利用在亚历山大机场的上网机会,许多员工把QQ的签名档改为了“感谢政府”、“感谢党”。
“回家的感觉太好了,昨天在埃及和家人都通了电话,报了平安。”抵达上海后,董淑宝说。
身在异国他乡,危难突然来临。海外儿女深深体会到祖国才是坚强后盾。
撤离行动还在继续。25日凌晨,将有更多的中国公民乘坐中国政府民航包机从利比亚返回……
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记者24日从中国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获悉,经中央军委批准,正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第七批护航编队“徐州”号导弹护卫舰已启程赶赴利比亚附近海域,为撤离中国在利比亚被困人员的船舶提供支持和保护。(完)
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24日从中国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获悉,经中央军委批准,正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第七批护航编队“徐州”号导弹护卫舰已启程赶赴利比亚附近海域,为撤离中国在利比亚被困人员的船舶提供支持和保护。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欧阳开宇)
2011年2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主持例行记者会。
马朝旭首先宣布:
一、第十一次中日战略对话将于2月28日在东京举行。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和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佐佐江贤一郎分别率团参加。双方将就中日关系以及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中日战略对话是两国政府加强战略沟通的重要渠道。我们希望通过对话进一步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和政治互信,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二、应外交部长杨洁篪邀请,巴西联邦共和国外交部长安东尼奥·德阿吉亚尔·帕特里奥塔将于3月2日至4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访华期间,温家宝总理、王岐山副总理将分别会见,杨洁篪外长将同帕特里奥塔外长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问:近日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发生地震。中方是否向新西兰表示慰问和提供援助?请介绍一下当地中国公民的情况。
答:中国政府高度关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近日发生地震。温家宝总理和杨洁篪外长已分别致电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和外长麦卡利表示慰问,并表示中方愿根据新方需要随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已分别向新西兰红十字会和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提供5万美元和10万元人民币援助。应新西兰政府邀请,中国政府已派出救援队赶赴新西兰协助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后,中国驻新西兰使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开通3部24小时应急救助电话,向中国公民提供协助和服务。徐建国大使率工作组赶赴现场,协调新方全力救援被困中国公民。
考虑到目前地震灾害现状,外交部领事司和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地震地区,已在当地的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
有报道称,中国留学生在地震中被困,我们对此高度关注。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正在抓紧核实有关情况,敦促新方全力搜救。如有这方面的消息,我们会及时发布。
问:能否介绍一下中方从利比亚撤侨的最新情况?有多少中国公民已经从利比亚安全撤离?
答:鉴于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政府十分关心在利中方人员和机构安全。国务院第一时间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组织中国在利人员撤离及有关安全保障工作应急机制,各有关方面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中国政府已派出2架国航包机赴利比亚,外交部、商务部、国资委、公安部等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随机赶赴前方,配合中国驻利比亚使馆开展撤离工作。中国驻希腊、马耳他使馆已租用4艘大型邮轮驶往利比亚附近海域,驻埃及使领馆租用近百辆大客车赴埃及和利比亚边境,随时准备接护中方人员。中远、中海运等企业积极参与协助撤离中方人员。中国建筑、中国水电、中国铁建、中交集团等中央企业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克服重重困难,有序进行撤离行动。
截至今天早上7点,已有4600多名中国公民撤离利比亚,在中国驻外使领馆协助下回国或转移至较安全的第三国。其中4000多人乘坐大型邮轮赴希腊克里特岛,400多人经陆路撤至埃及。首架搭载撤离利比亚人员包机已经于北京时间今天下午1点40分左右从的黎波里起飞,接回中国公民200余人,多数为妇女和儿童。
各有关部门和驻外使领馆将继续密切配合,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做好撤离工作,全力保护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问:中方如何评论当前利比亚的动荡局势?
答:我们对利比亚局势持续动荡十分关注,强烈希望利比亚尽快恢复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敦促利方切实保障各国在利侨民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问:外交部是否收到了在利比亚港澳台同胞的求助信息?这次从利比亚撤侨规模和难度都很大,有多少人能直接撤回国内、多少人需撤到第三国?撤侨行动有无时间表?
答:我们十分关心在利比亚港澳台同胞的安全,并将全力协助他们摆脱困境。如果他们有需要,请尽快向中国驻利比亚使馆求助。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外交部网站已经公布了救助热线电话及相关信息。
目前我们派出的包机、邮轮等交通工具正在把中国公民从利比亚接运出来。我刚才提到有很多中转地点,包括希腊、埃及以及利比亚的其他临近国家。至于撤离人员的下一步去向,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安排。
问: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黑客”袭击了一些美国石油公司,获取相关项目信息。中方对此有何回应?将采取哪些行动?
答:关于你提到的具体情况,我并不掌握相关信息。
但中方关于“黑客”问题的立场是明确的。中国政府坚决反对“黑客”行为,中国自身也是“黑客”攻击的受害者。我们愿意加强这方面的国际合作。
问:关于巴西外长访华,能否介绍他此次访问具体安排,是否将签署协议?请评价一下当前中巴关系。
答:中巴1974年建交以来,特别是199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后,双边关系取得长足发展。近年来,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合作持续深化,人文交流日益丰富,在国际事务中保持良好协调与配合。中方一贯从战略高度重视中巴关系,愿同巴方一道,不断深化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关于巴西外长访华的具体安排,外交部会发布消息,希望你及时参与采访。
问:有报道称,中方阻止安理会通过制裁委专家组提交的朝鲜铀浓缩项目报告。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中方一直支持半岛无核化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为此作出自己的积极努力。我们本着建设性态度参与朝核问题的解决,包括在安理会内的讨论,努力推动有关讨论向有助于半岛局势缓和,有助于劝和促谈的外交努力方向发展。我们希望有关各方抓住当前出现的积极势头,相向而行,采取必要步骤,尽早重启六方会谈,在六方会谈框架下解决有关问题。
问: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方要求菲律宾就最近一起特大电信诈骗案中的台湾嫌犯引渡大陆正式向台道歉。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11·30”特大电信诈骗案是针对中国大陆民众的跨国犯罪行为。菲方根据中菲两国有关打击跨国犯罪合作谅解备忘录,并考虑到受害人均在大陆,决定向中方遣返涉案人员,有理有据,不仅符合打击跨境犯罪的客观需要,也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民众合法权益。
问:中方对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纳卡问题持何立场?
答:中方在纳卡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中方希望有关各方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通过协商和对话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办法,和平解决纳卡问题。这不仅符合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两国的利益,也有利于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问:安理会日前就利比亚局势发表声明,谴责针对平民使用武力,同时呼吁利政府保障公民集会及言论自由。这是否也代表中方立场?
答:中方十分关注利比亚局势发展,强烈希望利比亚尽快恢复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并切实保护在利中方人员、机构和财产安全。
联合国安理会22日就利比亚局势听取了有关通报并举行了闭门磋商,中方在会上阐述了立场,呼吁尽快恢复利社会稳定并敦促利方切实保障各国在利侨民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呼吁各方为各国撤侨提供便利。安理会主席在会后发表的新闻谈话也反映了上述内容。
问:中方是否请有关国家配合中方的撤侨行动?
答:中国正与有关国家进行密切合作,撤离中国在利公民。我要特别感谢有关国家政府向我们提供了热情帮助和有力支持。这充分体现了国际合作的精神。我们赞赏有关国家政府作出的努力。在其他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同样伸出援助之手。
问:有评论称,中国同意安理会发表涉利比亚的声明,违反了中方一贯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支柱之一,我们一贯坚定奉行这一政策,将来也不会改变。同时,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积极、建设性地参与安理会有关活动,并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2月21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对外宣布,该集团已在世界上率先成功研发出第三代汽车钢,并在全球首度进入了工业化产品的开发和试制,最快有望于2014年在北京现代和一汽等企业商业化应用。
据了解,随着人们对汽车轻量化和防撞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汽车钢不断向高强度和高塑性方向发展,强塑积成为衡量汽车钢性能的重要指标。第一代汽车薄板钢的 强塑积一般为15GPa%,轻量化和安全性指标都很低;第二代汽车钢的强塑积虽然达到了50GPa%,但由于合金含量高、工艺复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很 难被市场接受。所谓第三代汽车钢,是指轻量化和安全性指标高于第一代汽车钢、生产成本又低于第二代汽车钢的高强高塑钢。
中国钢研于 2009年首先在实验室研究出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的第三代汽车钢,其强塑积超过了30GPa%,比第一代汽车钢翻了一番,而合金含量却不到第二代汽车钢的 1/3。2010年国庆期间,冶炼工作正式开始,在一个月左右就成功地在工业生产流程上开发出第三代汽车钢热轧板卷和冷轧板,强塑积均超过了 30GPa%!
第三代汽车钢的成功研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跟踪学习国外汽车钢技术的局面,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世界汽车钢领域权威机构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马普钢铁研究所的汽车钢研发团队已经向中国钢研发出邀请,邀请该集团科研人员前往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记者 鲍丹)
图为德国杜塞尔多夫海涅大学医学院梅·尤亨教授
2011年2月中旬,记者应邀来到了德国杜塞尔多夫海涅大学医学院医学统计学研究所所长梅·尤亨(MAU Jochen)教授位于克雷菲尔德市的家中。热情的梅教授将记者请到了宽敞明亮的会客厅,面对着落地窗外早春新雨滋润过的草地,围绕着他那跨越欧亚的医学合作梦想畅谈起来。
欧亚合作的重要性
简单介绍之后,梅教授并没有马上切入欧亚医学合作的主题,而是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与记者讨论起海岛文化与大陆文化的区别。梅教授说:“从历史上发达国家对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航海国家乘船渡海而来,打赢了就掠夺金银,打败了就乘船逃跑。这是典型的海岛文化,它们与亚非的交流是单向的,重在索取,而且不用考虑被殖民地的反击,因为当地很落后,造不出可以渡海作战的轮船。而反观欧亚大陆,你来我往,大家是邻居,居住在同一片广阔的大陆上(梅教授谓之曰‘长陆大里’),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必须考虑后果,这是大陆文化的特点。”
梅教授接着谈到了中国目前的国际环境,包括中俄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当记者委婉的表示这似乎与医学合作没有关系时,梅教授微笑着指着中国地图说了一连串的比喻:“我不能游过海洋,但我可以走过大陆;你不能游过太平洋,但你可以走到莱茵河;老虎不能在海里跳跃,只能在陆地上奔跑;竹子不能在太平洋里生长,它只能生长在陆地上”。记者恍然大悟,原来梅教授是在解释同为大陆人,放眼于跨大陆联合而不是跨水域联合的重要性。
接下来,梅教授向记者详细讲述了在这片广阔的大陆上,大家共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梅教授将欧亚大陆视为同一片土地。千年的民族迁移、军事扩张和丝绸之路留下了至今仍可追寻的遗传痕迹。梅教授说:“2005年候鸟禽流感疫情引起了世界高度关注,原因就在于候鸟的常规迁徙路线可以从亚洲一直延伸到德国东北部的吕根岛。这充分说明医学统计研究必须将整个欧亚大陆综合起来考虑。而这也正是杜塞尔多夫海涅大学医学院医学统计学研究所重点关注欧亚大陆的两个大国——中国和俄罗斯的原因。”
宏伟的健康合作计划
从2007年开始,梅教授一直致力于规划设计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健康合作计划。梅教授认为,对更高水平健康的需求以及在欧亚大陆重新开始蔓延的疾病要求人们为“北起北海,东至黄海”的健康体系寻求相关的对策。为应对这一挑战,医学界应横跨欧亚大陆,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发展预防和医疗服务分工合作的科学概念。梅教授希望在欧亚大陆范围内选取一些有关键节点意义的城市,然后在这些城市的医学院校机构间建立科研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大力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从而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实施与欧亚人口健康密切相关的科研和发展规划。
梅教授将这一宏伟的医学合作计划命名为“横贯欧亚大陆的健康和医学研究”。经过近4年的酝酿和筹备,梅教授已经联系了俄罗斯和中国的多所大学和医学科研机构,首次相关国际会议“欧亚跨洲医药卫生合作大会”已于2010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2011年的会议将在俄罗斯的萨马拉(Samara)召开,2012年则移师中国的上海。
梅教授为EARTHMed做了2010年至2025年的规划,并笑称这仅仅是“3个5年计划”。他列举了该计划的诸多目标,其中一个是疾病的地域差异,比如多发性硬化。然而,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系统生物学方法”。梅教授说,“精确的模拟整个人体系统很困难,但这一模型的用途十分广泛,在新药测试和宇航研究中的应用仅仅是它用途的一小部分。”
谈到合作计划的资金来源和期限,梅教授表示,该合作计划的一个特点就是各国研究中相对独立的执行能力,同时可以从合作中获益。他将组织中国、俄罗斯和德国的同行形成有统一方法学的专业团队,为联合研究并训练年轻人才拟定具体的研究计划,然后向各自的政府或基金会申请研究经费,研究成果完全属于具体的研究者及其所属机构,大家定期召开国际会议交流探讨。用数学方法模拟人体系统,并用计算机预测人体对暴露因素及干预反应的合作计划可能会延续超过50年。
重要的是给年轻人创造机会
记者表示这么长的合作计划似乎对梅教授已没有太多实际意义。梅教授淡定地说:“重要的是给年轻人创造机会。就像一座大厦,我们绘了草图或打了地基,剩下的就可以交给年轻的科学家,至于以后怎么建造或最终建成什么样,那就看他们的努力了。在这样一个大的项目里面,来自几十个学科的两代年轻人可以找到他们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两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采访结束之前,记者请梅教授谈一谈与中国多年合作的感受。梅教授略为沉思后说:“中国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科研经费也增加很多,但在医学方面还缺少大的项目来促进整体研究的进步。不少科研人员过于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眼睛只盯着美国,没有自己长远的研究规划,这对国家的未来很不利。中国可以将发达国家的整个工厂买下来搬回去,但工厂管理的理念和工人多年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是买不到的。在科学研究领域也一样,中国的科研人员必须脚踏实地靠自己,通过两三代研究人员的努力来积累这样的宝贵经验。”(李山)
佟文(资料图)
中新网2月24日电 来自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官方网站的消息称,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作出裁决,撤销国际柔道联合会对中国柔道奥运冠军佟文禁赛两年的处罚。
资料:佟文,中国女子柔道运动员手。参与历届世锦赛女子无差别级比赛;曾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别比赛项目中创造中国柔道历史,成功拿下该项目的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取第24枚金牌。2010年5月8日佟文由于在2009年柔道世锦赛后的兴奋剂药检呈阳性,被处以两年禁赛的处罚。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欧洲青年用时尚的音乐、电影、街头艺术等来塑造和突出与众不同的自我,同时也注重自己与周边环境、社会群体的融合。”2月22日,正在北京参加“中欧青年交流年”活动的欧洲青年论坛主席彼特·马特加思克,在“中欧青年文化论坛”上这样表达了他对青年时尚文化的认识。
当天上午,作为“中欧青年交流年”中方开幕式系列活动首场活动的“中欧青年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青联副主席卢雍政和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参赞高佑翰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和欧盟文化中心合作组织中国区主席米歇尔·康·阿克曼,分别就“中欧传统文化:现代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而来自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峰和欧洲青年论坛主席彼特·马特加思克,则就“青年时尚文化:从行为到观念”一题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在真诚、自由、坦率的气氛下,来华参加交流年活动的百余名欧洲青年代表与来自中国各地的百名青年代表积极交流、畅所欲言。有的关注“推进文化发展与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之间的关系;有的认为“时尚意识代表着青年人的敏锐、追求和审美意识”;有的则相信“在保持文化多样性、接纳世界其他文化的同时,也要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
当天下午,“中欧青年交流年”伙伴活动项目洽谈会在北京举行。全国青联国际部副部长贾波介绍了中方对主要活动的设想,包括旗舰活动、伙伴活动、重点活动、媒体宣传活动四类;欧盟代表马兹娅·康德女士则介绍了欧方主要活动设想,包括接下来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青年周”活动、“欧洲志愿者”交流机制等。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主任助理贾铁松详细介绍了“伙伴活动”项目的背景及中欧青年组织结对情况。
在之后的中欧青年代表分组洽谈中,双方青年思维活跃、想法创新,提出了“组建中欧青年长期、可持续交流的机制”、“组织一个‘让欧洲更了解传统中医’的交流活动”、“双方互派学生代表到对方国家进行两个月民宿”等一系列有趣又具可操作性的建议。
“中欧青年交流年”是中国政府与欧盟首次合作开展的主题年活动,也是一个让欧洲青年了解中国、让中国青年了解欧洲的人文交流活动,包括一系列较大规模、较长时间、较大范围的青年互动活动。
本报北京2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