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人士安居的好地方
——從一位長者的故事談到「社康護老」服務
墾 丁
有一位四十年代移民來澳洲的長者,在這裏結婚,夫婦兩人雙手艱辛地把五個兒女養大。可惜當老先生正要退休享受人生的時候﹐他的哮喘病卻不時發作﹐經常進出醫院。後來又發現他患上柏金遜症﹐常常在家跌倒。老太太感到百上加斤﹐不知所措。雖然老先生已不能自理﹐家人卻不忍心送他進老人院。醫院的老人服務評估小組﹐把他轉介到華人服務社的「社康護老」服務。
服務社工作人員為他製訂護理方案﹐每天安排護理人員上門服務﹐協助他洗澡﹐替他按摩四肢肌肉﹐並作四肢關節運動﹐還帶他到戶外曬太陽﹐使到他的四肢都強壯起來。他剛開始時不能站立及走路的﹐又怕跌倒而整天坐在輪椅上﹐得到服務社護理人員數月來悉心的照顧﹐鼓勵和協助練習站立及走路﹐現在他已能推著學行架走路了。老先生越來越有自信﹐也越來越開心。
另一方面﹐由於「社康護老」服務﹐老太太才有稍息的機會﹐心情也較以前輕鬆。他們的女兒覺得護老員都很細心﹐還經常與老太太交談和開解她﹐老太太比以前開心。
她覺得服務社的「社康護老」服務對亞裔移民家庭幫助很大﹐她說:「家中五個兒女都在澳洲出生﹐中文並不流利﹐中國文化傳統也不一定了解﹐跟父母溝通也有困難。」她說由於華人服務社護理人員都能說流利的中文﹐懂得華人傳統﹐對服務對像及家人的身心健康照顧比兒女還要細心。而服務社的登門護理人員﹐以愛心及關懷﹐專業地照顧長者﹐老先生可以在家中安享晚年﹐他們一家都非常感激。
服務社從1999年開始﹐得到澳洲聯邦政府健康及高齡服務部批准﹐提供「登門護老」服務。一直以來﹐服務的需求甚殷。到2007年年底﹐服務社再獲批准發展新的「社康護老」服務。此服務的對象﹐是那些需要長期護理或患有癡呆症﹐但仍希望居住在自己家中的高齡人士。
服務社所提供的「社康護老」服務﹐惠及雪梨北區及東南區很多長者。通過能講廣東話和普通話的專業護理人員﹐服務社提供能配合長者文化和語言的服務。服務內容有多樣化的配套家居服務﹐例如:個人衛生、簡單家務、預備膳食、購物、安排交通接送、陪見醫生及參加社交活動等。在有需要時,服務社安排註冊護士提供上門護理服務﹐以及轉介長者到其它與相關的服務,還提供長者一些所需的設備﹐如腋杖、四足型步行架﹑助行用支架﹑拐杖和輪椅等。
除了照顧長者日常生活外,服務社的服務更鼓勵他們多參加各項社交文化娛樂活動﹐務求令他們保持身心健康。家人和照顧者從而減輕照顧的重擔,可以稍息,實際上也受惠於「社康護老」服務。很多曾用服務的家庭﹐都覺得此項服務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素。
澳洲政府支持社區組織提供高齡服務,難怪很多人把澳洲稱讚為高齡人士安居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