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5.组织被切割

组织被切割
组织被切割

  如图所示,经过105个小时的切割,大王乌贼的皮肤及部分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织被分离。1975年,德国解剖学家哈根斯发明了生物塑化技术,利用这项技术去深入研究解剖学和生理学。经过生物塑化处理的标本不会腐烂。

  6.生物塑化开始

生物塑化开始
生物塑化开始

  经过切割,一条大王乌贼等待生物塑化处理的开始。整个生物塑化持续了260个小时。技术人员先是将丙酮(用作指甲油清洗剂的溶剂)注入大王乌贼体内,溶解像可溶脂肪等剩余物质。经过这道工序,大王乌贼体内的物质将被清空,此时可以注满硅胶。生物塑化可以保存长颈鹿、马和人的细小结构,但是,大王乌贼由于含有大量水,这给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个重大挑战。

  大王乌贼的皮肤易于受损,要求技术人员以更为缓慢的速度用硅胶替换体液。此外,由于没有骨骼支撑,如何保持栩栩如生的体态便需要哈根斯的团队将生物塑化技术发挥到极致,如大王乌贼结构复杂的眼睛,这种器官的保存难度一向很大。奥谢说,经过生物塑化处理的大王乌贼标本,“既是科学作品,也是艺术作品。”

  7.细针扎体

细针扎体
细针扎体

  在生物塑化实验室,技术人员用细针扎在经过生物塑化处理的两条大王乌贼身上,用夹子夹紧并包起来,用于展现科学之美妙。由于没有骨架,大王乌贼还需要硬件才能保持栩栩如生造型,在此期间技术人员对标本进行了矫正,令其周围的聚合体硬化——整个过程持续要一年之久。

  8.保持原有造型

保持原有造型
保持原有造型

  保持大王乌贼原有造型是生物塑化过程中最需要技巧的一步。技术人员必须小心翼翼,拔去大王乌贼标本上的细针,避免损坏标本柔软的皮肤。奥谢在看到制作完成的大王乌贼塑化标本时惊叹,这项工作的成功使得一切事情都有了可能,例如,可以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对抹香鲸进行处理,然后将其与大王乌贼放在一起,展示这两个不同戴天的敌人互相残杀的情景。(任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宣布:

  利比亚总人民委员会对外联络与国际合作秘书(外长)阿卜杜·阿齐·欧拜迪将作为利政府特使于6月7日至9日访华。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Medo在为拍照摆造型

  据外媒报道,斯洛文尼亚一只3个半月大的小棕熊4周前误入中部小镇Podvrh的一个人家,随后被这家人收养。

  据报道,小棕熊可能是被妈妈抛弃后来到Logar家院子的,他们收养了小棕熊并给他取名为 Medo,是斯洛文尼亚语“熊”的意思。

  Logar一家正在申请政府同意他们在院子里修一个饲养Medo的围场,但斯洛文尼亚环境组织和动物组织的专家认为Medo还是应该被送往专门饲养野生动物的地方。


Medo拥抱Logar一家的宠物狗(左图),Medo调皮的爬树(右图)

  专家表示,虽然小棕熊现在还很可爱,但随着它不断的生长,事情可能会超出人们可以控制的范围。

  目前这只小棕熊已经成为了全镇的焦点,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Medo拥有超过550名粉丝。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5月31日称,使用手机或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可能增加人类患癌症的几率”,这一声明受到了无线通信行业组织的激烈反驳。由此,使用无线通信设备是否会诱发脑瘤的老争论再次升温。

  使用无线通信设备对于人体影响的科学研究目前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微波加热现象对人体组织的危害。使用过微波炉的人会注意到,当特定的电磁波辐射到含有水分的食品上时,食物温度将上升。部分科学家怀疑,在使用手机时,辐射出的电磁波会加热人体组织,并造成伤害。

  二是非加热情况下电磁波的伤害。对此,科学家曾做过的具体研究又分两种。首先是电磁波可能引起血管收缩。瑞典林雪平大学物理学家塞内里乌斯发现,细胞内的水分子带有极弱的电性,并由此构成了细胞之间的引力。这种引力通常极为微弱,但在手机电磁场的影响下会急剧增强。塞内里乌斯推测,这种变化足以引起人体血管收缩,并造成伤害。

  另外一种潜在危害就是手机诱发脑瘤等癌症的风险。对此,一些国家的学术机构和国际组织已进行了多次大规模长期调查。例如,2000年,《美国医学会杂志》报告认为,使用手机和患脑癌之间的联系不大。次年,日本总务省发表的科研报告称手机辐射与脑肿瘤发病之间无因果关系。2006年,丹麦癌症流行病学研究所报告说,对超过42万名手机使用者的长期跟踪调查表明,使用手机不会增加人们患癌症的风险。2008年,德国联邦辐射防护局报告说,在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中,没有发现使用手机对成年人有致癌风险。去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说,不能确定使用手机会引发脑瘤。

  采用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样本,各项研究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到目前为止,使用手机是否致癌仍是一道未完全解开的谜题。

  虽然部分调查结果认为,使用手机与癌症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但面对潜在威胁,最好的应对方法之一还是作好预防。在诸多预防措施中,世界卫生组织和多国政府都特别强调的是,青少年应该慎用手机。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他们在使用手机时,脑部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

  为健康着想,为安全着想,青少年应该尽量减少使用手机。(张小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也门安全官员28日说,也门南部阿比扬省省会津吉巴尔已落入“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之手

  激战

  也门新闻网站“也门观察家”当天援引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安全官员的话报道,“基地”阿拉伯半岛分支武装人员27日控制津吉巴尔市政府设施以及大部分区域。

  “‘基地’已经占领这个省,包括安保部门、救援警察以及其他关键部门总部”。

  按这名安全官员的说法,阿比扬省省长艾哈迈德·麦斯里受困在位于津吉巴尔市郊的住所内。

  法新社以多名安全官员以及当地居民为消息源报道,“基地”武装人员与当地安全部队激战两天,致死至少16人。其中5名士兵和一名平民27日死亡。另有目击者称发现10具士兵遗体。

  一名当地居民说:“大约300名武装人员和‘基地’成员27日进入津吉巴尔,夺取所有东西。”

  报道说,除驻扎当地的第25机械化旅总部外,津吉巴尔所有政府设施均遭占领;但这支机械化旅总部同样遭到武装人员包围。

  弃城

  不少居民带着家人逃离津吉巴尔,前往南部主要城市亚丁。

  居民纳齐尔·艾哈迈德·萨义德告诉法新社记者:“28日早晨,武装人员用扩音器召集居民,让后者外出、重新开放商店。不过,鲜有人回应,因为他们害怕。”

  一名安全官员自称是最后“弃城”的安全人员之一。他估计,超过200名武装人员对津吉巴尔发动攻击,但当地“领导层在(‘基地’攻击)开始以前已经逃离”。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目击者说,武装人员处死了投降的士兵。

  津吉巴尔位于也门首都萨那东南方向400公里、南部重要港口亚丁港以东80公里。阿比扬省是“基地”阿拉伯半岛分支重要据点之一。

  嫌疑

  也门反对派联盟“党派联合会议”发布声明,指责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明知“基地”攻占津吉巴尔却不采取行动,目的是向西方国家证明,只有自己留任才能遏制“基地”势头。反对党联盟“共同论坛”在一份声明中称,攻占津吉巴尔的武装人员实际上由萨利赫“组建、武装并派遣至津吉巴尔”,以期“利用‘基地’幽灵恐吓地区和国际各方”。

  今年年初以来,也门局势持续动荡,反对派要求总统萨利赫下台。萨利赫本月早些时候向美国和欧洲联盟发出“警告”,称如果自己辞职,包括阿比扬省在内的不少省份将落入“基地”之手。

  “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先前多次针对美国目标发动袭击,包括2009年圣诞节未遂炸机事件。去年1月,美国国务院宣布将这一组织列入“外国恐怖组织”名单,同时加强与也门政府军事、情报合作,加大对“基地”打击力度。

  黎藜(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1)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资料图片:2009年6月26日塞拉亚在特古西加尔巴呼吁全国人民积极参加公投 新华社发(拉斐尔-奥乔亚摄)   资料图片:2009年6月26日塞拉亚在特古西加尔巴呼吁全国人民积极参加公投 新华社发(拉斐尔-奥乔亚摄)

  新华网马那瓜5月29日电(记者刘璇 许雷)遭政变罢免的洪都拉斯前总统曼努埃尔·塞拉亚28日经由邻国尼加拉瓜返回祖国洪都拉斯,结束了海外流亡生活。分析人士认为,塞拉亚的回归有望终结该国的政治危机。

  当地时间14时25分,塞拉亚乘坐委内瑞拉政府提供的飞机抵达洪都拉斯首都国际机场。与其同行的除家人和随从人员,还有委内瑞拉外长尼古拉斯·马杜罗、玻利维亚外长戴维·乔克万卡和巴拿马前总统马丁·托里霍斯。一些洪都拉斯政府官员到机场迎接塞拉亚。数千名塞拉亚支持者自27日晚间就守候在首都国际机场周围,等待其归来。

  2009年6月,洪都拉斯发生军事政变,时任总统塞拉亚遭罢免并流亡海外。政变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谴责,洪临时政府因此遭到世界多国及国际组织的孤立和制裁。同年11月,洪都拉斯举行总统选举,原反对党国民党候选人洛沃获胜并于2010年1月宣誓就职。塞拉亚被控滥用职权等罪,随后获准与家人一同前往多米尼加。

  然而流亡海外的塞拉亚并未沉寂,他在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尼加拉瓜等拉美国家的支持下周游各国展开游说,指责洪军事政变不合法。其追随者还在国内成立了“洪都拉斯反对政变国家前线”组织,呼吁国民抵制通过政变上台的临时政府和新政府,这使得刚刚就职的洪总统洛沃在国内施政阻力重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形单影只,处处碰壁。

  虽然洛沃执政以来一直主张“国家和解政策”,但洪国内民众因军事政变产生的裂痕始终难以修复,治安混乱、经济凋敝等老问题日益凸显。另外,新政府始终被孤立于美洲国家组织之外,因此,准许流亡总统塞拉亚回国逐渐成为洪都拉斯重返国际政治舞台的关键所在。

  今年4月,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洪都拉斯三国总统就塞拉亚回国和洪都拉斯重返美洲国家组织事宜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本月22日,洛沃和塞拉亚在哥伦比亚西北部城市卡塔赫纳签署和解协议。根据该协议,洪政府撤销针对塞拉亚的多项司法指控,塞拉亚及其前政府官员获准“安全和自由地”返回洪都拉斯,并可以参加洪国内的政治活动。作为交换条件,洪都拉斯将重返美洲国家组织。

  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在协议签署后表示,该协议将使“泛美国家系统内的局势正常化”。按计划,美洲国家组织大会将于6月初在萨尔瓦多召开,届时,洪都拉斯重返该组织将成为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

  洪都拉斯分析人士认为,塞拉亚的回归无疑为洪都拉斯重返美洲国家组织创造了前提条件,是洪都拉斯在解决政治危机道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同时,这也显示了美洲国家组织和拉美各国在解决区域争端方面的协作能力和经验。随着洪局势日趋明朗,这场旷日持久的政治危机很有可能在“国家和解”的呼声中逐渐落幕。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报道 据俄新社5月12日消息,俄罗斯总统德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与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会晤后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声明指出,俄罗斯欢迎巴基斯坦参加上合组织的活动并支持巴国加入上合组织的意愿。

  声明指出,“俄方欢迎巴基斯坦参与上合组织活动,并重申在上合所有成员国同意的情况下,俄支持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的意愿”。

  两国总统在声明中还提出,赞同发展阿富汗、巴基斯坦、俄罗斯与塔吉克斯坦四方对话。双方重申,与上合组织紧密合作的同时,希望在四方框架内进一步加强协作。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利用组织工程学技术来修补受损心脏的新方法,这种技术能够帮助心脏组织进行自我修复。近日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这一医学突破帮助人类在对抗当今社会最严重的健康威胁之一—心血管疾病的征途上迈出重要一步。

  在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教授戈尔达娜武尼亚克-诺瓦科维奇的带领下,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治疗心肌梗塞的全新细胞疗法。他们首次成功将人体修复细胞的功能与全生物成分的支架结合起来使用。经过体外培养的修复细胞具有更强的血管再造能力,并且能够增加梗塞组织的血流量,而新型支架的用处就是把这些细胞输送到心脏的受损部位。通过这种技术,研究人员能够使修复细胞停留在梗塞部位(如果单纯向患处注入修复细胞,就会有大量细胞白白流失掉),同时提高梗塞部位的细胞存活能力与功能性(否则梗塞部位的细胞会因为供血不足而几乎全部死亡)。

  武尼亚克-诺瓦科维奇说:“这一新技术令我们非常兴奋。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我们认为应该可以很方便地用它来输送用于修复心肌的其他类型的人体干细胞,帮助我们研究心脏修复术的原理。”

  研究小组移除了人体心肌上的一些细胞,植入具有同样结构与机械特性的蛋白质支架。他们在支架内注入人体间充质祖细胞(一种能够发育成多种细胞的干细胞),然后把这块补片应用在心脏受损组织上。补片促进了新血管的发育,而且补片释放出的蛋白质能够刺激原生组织进行自我修复。不仅如此,研究小组还进一步了解了细胞与支架设计对心脏修复过程的影响。

  武尼亚克-诺瓦科维奇说:“令人振奋的是,我们进一步学会了如何通过创造合适的细胞环境,来‘命令’(修复)细胞发育成人体组织。这些细胞是真正的‘生物组织工程师’,我们只要创造出环境,它们就能完成任务。由于这种环境必须类似于真实的体内环境,所以这一领域的工作需要由生物工程学家、干细胞生物学家与临床医师进行跨学科合作才能完成。通过再造与替换受损组织,我们就能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武尼亚克-诺瓦科维奇及其研究小组已在沿着这条研究思路进行其他多项研究。他们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利用人体干细胞培养收缩性心肌补片。这样的话,心肌的肌肉与血管部分就都能制造出来了。

  他们还在研究上述心脏补片内的修复细胞在被植入梗塞心脏组织后,是如何发育出机械能力和导电性的,以及这两项功能如何才能在体外环境中复制出来。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利用组织工程学技术来修补受损心脏的新方法,这种技术能够帮助心脏组织进行自我修复。近日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这一医学突破帮助人类在对抗当今社会最严重的健康威胁之一———心血管疾病的征途上迈出重要一步。

  在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教授戈尔达娜武尼亚克-诺瓦科维奇的带领下,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治疗心肌梗塞的全新细胞疗法。他们首次成功将人体修复细胞的功能与全生物成分的支架结合起来使用。经过体外培养的修复细胞具有更强的血管再造能力,并且能够增加梗塞组织的血流量,而新型支架的用处就是把这些细胞输送到心脏的受损部位。通过这种技术,研究人员能够使修复细胞停留在梗塞部位(如果单纯向患处注入修复细胞,就会有大量细胞白白流失掉),同时提高梗塞部位的细胞存活能力与功能性(否则梗塞部位的细胞会因为供血不足而几乎全部死亡)。

  武尼亚克-诺瓦科维奇说:“这一新技术令我们非常兴奋。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我们认为应该可以很方便地用它来输送用于修复心肌的其他类型的人体干细胞,帮助我们研究心脏修复术的原理。”

  研究小组移除了人体心肌上的一些细胞,植入具有同样结构与机械特性的蛋白质支架。他们在支架内注入人体间充质祖细胞(一种能够发育成多种细胞的干细胞),然后把这块补片应用在心脏受损组织上。补片促进了新血管的发育,而且补片释放出的蛋白质能够刺激原生组织进行自我修复。不仅如此,研究小组还进一步了解了细胞与支架设计对心脏修复过程的影响。

  武尼亚克-诺瓦科维奇说:“令人振奋的是,我们进一步学会了如何通过创造合适的细胞环境,来‘命令’(修复)细胞发育成人体组织。这些细胞是真正的‘生物组织工程师’,我们只要创造出环境,它们就能完成任务。由于这种环境必须类似于真实的体内环境,所以这一领域的工作需要由生物工程学家、干细胞生物学家与临床医师进行跨学科合作才能完成。通过再造与替换受损组织,我们就能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武尼亚克-诺瓦科维奇及其研究小组已在沿着这条研究思路进行其他多项研究。他们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利用人体干细胞培养收缩性心肌补片。这样的话,心肌的肌肉与血管部分就都能制造出来了。

  他们还在研究上述心脏补片内的修复细胞在被植入梗塞心脏组织后,是如何发育出机械能力和导电性的,以及这两项功能如何才能在体外环境中复制出来。

发表在栏目: 科学

CFP供图

2011年5月4日下午,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一场特别的青年礼在操场上举行。初二全体同学跪在操场上,从父母手里接过了父母写给自己的家书。不少同学坦言,这是自己第一次“跪父母”。

在现场,主持人停顿了很久,操场上大部分学生还在互相观望,特别是男同学,有些面面相觑。主持人鼓励的话语再度响起:“同学们不要再犹豫了……”这时,才有更多的同学单膝跪了下来。

不过,家长们大多很感动,一位身着黑衣的爸爸之前一脸严肃状,但在女儿跪下的刹那,却哭得泪流满面。 “很感动,今天才发现她长大了,懂事了。平时对她关心太少,我很惭愧啊。”一旁的女儿也是眼眶红红,“以前爸爸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我很震惊……”女儿说,最初听说要跪父母时,同学们大多不愿意,“所以我们开始都在等,不过现在看来,真的很感动”。

记者了解到,这场青年礼是该校第一届青年礼,校长郑炽钦表示,青年礼源于一位普通学生的建议,“学生的建议很好,今后每年学校都会办青年礼”。

(以上文字摘自2011年5月6日新闻晚报A1-12版)

孩子给父母下跪,原本无可厚非,自古以来,孩子下跪父母乃孝道的体现。但“给父母下跪”事件却折射出了多项教育的缺失,值得深思。

首先是礼仪教育的缺失。孩子下跪父母,是一件稀松平常事,但经过学校精心组织的集体“下跪”事件,却从一个侧面映射出礼仪教育的缺失。这好比“此地无银三百两”带给的启示。

其次是情感教育的缺失。在校方组织的“下跪”活动中,一方面让学生下跪父母,另方面让父母准备好“家书”交给学生。许多家长表示,直到看到自己孩子下跪的那一刻,才感动不已,可见学生中向父母下跪过的寥寥无几。等到父母送“家书”时,许多家长却用打印好的“家书”,只有极少数家长用手写,当“家书”都变成硬邦邦的“印刷体”时,何谈“家书”的情感交流?这里让人看到的不是“家书”的温馨,更多的只是家长们完成学校交代任务的“应付”与“配合”,情感教育的缺失不置可否。

还有公民教育的缺失。在“下跪”事件中,校方不仅是策划者,还是组织者和施行者,学生方面对校方开展的活动,无疑缺乏相应的话语权。学校为在“五·四”节举行青年礼,组织初二全体学生向父母下跪,显然违背了起码的公民权利,也缺乏对学生的尊重。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我国公民。即中学生也享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学生是否愿意当众下跪,家长是否愿意写“家书”,这些因素校方显然缺乏基本的考虑,校方最直接的做法是,对于学校组织的活动,学生和家长只管参与即可,这种“决策性”活动已成多少年来教育的诟病。倘若学校自身连公民教育的意识都不具备,大谈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等等也不过是自欺欺人,因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第 5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