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墙壁竟可以散热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英国科学家最新研制的一种喷雾可使墙壁变成散热器。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这项技术,他们研制的喷雾可在白天吸收热量,当温度下降时便缓慢释放。

  这项突破性技术将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节约大量钱财,预计可有效地降低35%的室内取暖费用,它将于未来两年内上市销售。目前,这种喷雾被命名为“非畸形能量存储变化材料(PCM)”,热量来源是房间散发的过剩热量。

  当室内温度达到一定等级时,喷雾材料将存储额外热量,例如:适宜房间的温度为22摄氏度。它拥有无所不在的应用,适应于砖质墙壁,以及墙壁内侧的墙纸。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中心实验室内,研究人员已将喷雾材料凝结成一个大硬币的薄片。

  由乔-达克瓦教授和同事奥利弗-苏合作完成这项研究,他们称这种材料可像喷雾一样工作,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显微薄层。在一定的温度之上,喷雾中的微粒将融化,它们并不是形成水滴,而是以特殊的覆盖层形式存在。之后这些物质将变成固体,将热量散发在房间内。

  科学家认为这种喷雾材料可用于建造新型建筑,并有效地节约能源。同时,他们强调这将显著减少碳排放。达克瓦教授称,建筑行业将产生比世界上其它行业更多的碳排放,甚至超过航空飞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建筑行业是最高能源消耗单位,且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质。如果这种材料得以广泛使用,它将显著影响世界,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但是这种喷雾材料并不能淘汰空调,这是因为人们仍需要空调来控制湿度和空气流通。它们仅能减少排放房屋内过多的热量。研究小组认为该材料未来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和LED照明。

  当前,他们正在研究哪种涂料可与这种喷雾材料一起使用,并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同时,他们还将探索更绿色环保的方式,进而有效地减少世界碳排放量。(乔尔)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辐射环的模拟图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来自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根据来自PAMELA卫星的数据显示,关于在地球附近存在一个反质子环的理论是正确的。这个环由宇宙射线与地球大气顶部粒子的原子核发生碰撞而产生的。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arXiv论文库中。

  在此之前,物理学家认为,产生于太阳的宇宙射线流不断地撞击地球的大气层,这些宇宙射线流主要由质子、电子和氦原子核组成。而太阳所产生的宇宙射线算是较大的一部分,另外还有部分来自宇宙其他的射线源。当这些粒子与大气层顶部的粒子核相撞时,就会产生更小的粒子。

  这些更小的粒子被认为是反质子,而大多数粒子在碰撞的过程中会全军覆没,而那些不与普通物质发生碰撞的粒子就会留在大气中,逐渐累积形成带状结构。这个环绕地球的环带状结构被称为:范艾伦辐射带,主要是指在环绕地球的宇宙空间存在着高能辐射带。这个高能辐射的带状分布不仅是一圈环结构,还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在内辐射环上,高能质子居多,在外辐射环上,高能电子居多。而目前意大利的研究人员通过最新的观测证明了这个高能辐射带的存在,也就是说,美国物理学家詹姆斯·范·艾伦的理论被直接观测数据证明是正确的。

  而之所有会出现两个环状高能辐射带,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地球的磁场造成的两个内外环辐射环就像地球的两只无形的大耳朵,较轻的粒子可以处于外辐射环上,而更大更重一些粒子处于内辐射环上,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的反质子就存在内辐射环上,这是因为质子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处于更低的轨道位置。

  为了检验这个高能辐射环理论,研究人员转向使用用于反物质探测的方法,并得到俄罗斯轻原子天体物理卫星的支持,该卫星上装载有一个宇宙射线探测器的接受板,并定期经过范艾伦辐射环非常密集的区域进行监测。探测器经过的区域,被科学家称为“南大西洋异常”区域,在这个区域内,范艾伦辐射环穿过地球的高层大气。而这个区域同样也给天文学家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由于哈勃望远镜轨道高度只有580公里左右,正好穿过这个区域,所以每次穿过的时候,就要停止观测,否则将损坏敏感元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看似黑暗、空无一物的宇宙空间,其实也蕴藏着极大的危险。

  从2006年7月到2008年12月期间,超过850天的连续监测,轻原子天体物理卫星传感器数据显示监测到28个反质子,根据研究小组的人员介绍:“这个数量是非常大的,比我们对太阳风进行随机抽样检测中要高出3倍,这说明在靠近地球的内高能辐射环上,聚集了较为丰富的反质子。

  这项研究的意义除了证明范艾伦辐射环理论正确性以外,也打开了其他空间研究的大门,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反质子作为火箭的燃料,进行长距离的宇宙航行。目前的火箭发动机主要使用液态燃料,例如液氢液氧等,用这种化学反应产生动力的发动机绝对不合适进行长距离的宇宙航行,而使用反质子发动机产生的能量不仅远远大于化学反应类型的发动机,而且也所需的量也很少。(乔尔)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本报柏林8月6日电 (记者李山)德国联邦内阁近日通过了第六能源研究计划。该计划规定了德国政府未来几年在创新能源技术领域资助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优先事项,是德国政府能源和气候政策的补充。2011年至2014年德国政府将为该研究计划拨款34亿欧元。

  第六能源研究计划是实施2010年9月德国政府出台的新能源战略的重要一步,德国希望通过这一战略迈进可再生能源时代,成为世界最节能和最环保的经济体之一。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之后德国政府进行了核能重估,并于2011年6月确定了加速退出核能,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的政策。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德国政府把更好地资助可持续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作为新战略,补充原有的能源和气候政策。

  第六能源研究计划被命名为“环保、可靠和经济的能源供应研究”,是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环境部、农业部和教研部的联合项目。德国政府将在2011年至2014年为该计划拨款34亿欧元,这些款项大部分来自新成立的“能源和气候基金”,比同期(2006年至2009年)增长约75%。该款项将重点资助那些对加快德国能源供应结构调整步伐十分重要的战略优先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能源储存系统、电网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整合。

  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是该研究计划两个明确的重点。目前,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教研部和环境部已经推出了一个关于“能源存储”方面的联合资助计划,下一步将继续推出关于“电网”和“太阳能建设—能效城市”的资助计划。联邦农业部则表示,从2011年至2014年将资助相关生物能源研究约1.8亿欧元。新的资助重点包括提高效率、进一步扩建有利于生物能源发展的生物能源存储能力和分布式能源结构等。

  德国政府希望通过多部门的联合资助计划把握能源研究的新趋势,在能源政策的重大问题上构建核心竞争力,并将为此建立一个“能源研究协调平台”,加强对有关能源研究活动的协调和统一。此外,该计划还强调了扩大国际研究合作的重要性,准备在欧盟范围内建立一个强大的研究工作网络。该研究计划的实施将为德国的能源供应转变提供先决条件,促使能源供应变得更加环保、安全和便宜。

  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技术部部长菲利普·罗斯勒博士表示:“能源议题是我们议事日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新的能源研究计划是我们实施能源战略的一个措施,它将为加速德国的能源转变做出重要贡献。我们需要创新和高效的能源技术,为通向安全和经济的可再生能源时代铺平道路。这个研究计划为能源研究和发展确立了可靠的框架。”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薯片可以改变心情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科学家研究表示,经常食用可口的菜肴可以叫人产生好的心情,特别是那些容易发胖的食物,比如冰淇林和薯片,虽然都知道它们会引起肥胖,但它们还是最热门的零食,很多人都盼望着吃它们。

  科学家发现,这些食物中的一些物质,会令头脑产生一种舒适感,这也是为什么它们百吃不厌的原因。

  这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甚至可以揭开肥胖或者食欲不振的真正原因。

  比利时大学大学的研究员鲁文做了一个研究,找到一些志愿者服用生理盐水,另外一些则是服用脂肪较多的食物,之后给他们放悲伤的音乐,并给他们看一些凄惨的图片。

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的服用者有一半人情绪十分郁闷,而吃脂肪的志愿者中,他们大部分人没有因为音乐或者图片而感到郁闷,依旧保持开朗的情绪。

 

  实验似乎表明不愉快的时候,美味佳肴确实可以提高你的情绪。

纽约的路易斯博士认为,肥胖更多是心理作用。那些肥胖的人可能是因为受到了某种刺激,为了改善情绪,导致过量食用了高脂肪的食物。

 

  幸福感与高脂肪食物可以说是相互联系。肥胖的人不必在感到内疚,比起其他人肥胖者的心态显然更好。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原始的蜻蜓足有1米长

  科学网(kexue.com)讯 史前那些巨型动物灭绝之谜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点,最近一项最新研究称,数百万年前巨型飞行昆虫的出现和衰落,或许与在水中呼吸的它们的幼虫能够获得的氧气数量有关。

  科学家研究了巨型昆虫(其中包括翼展将近1米的蜻蜓)体型更小的现代后裔, 认为他们通过观察生活在水里的这些昆虫的幼虫,已经揭开困扰专家100多年的一个谜团。他们相信,3亿年前的巨型昆虫幼虫就是凭借比现在更高水平的氧气,长到像古生物学家发现的化石遗体那么大。稍后气候发生变化,氧气水平下降,巨型昆虫的幼虫因无法获得充足氧气,而大量死亡,这导致这些生物最终走向灭亡,只剩下体型相对较小的近亲。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海洋学与工程学院的大卫-比尔顿博士参与了这项研究,他说:“史前时期,更高水平的氧气通过对它们的幼虫产生影响,可能助长了巨型昆虫的进化,很多已经灭绝的庞然大物都要经历水栖幼虫阶段,这可能并非偶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上,比尔顿及其联合论文作者威尔克-威尔伯克在文章中指出,水栖昆虫幼虫对氧气水平的起伏波动,比在空中呼吸的陆栖成虫更敏感。

  尽管以前科学家也曾提出氧气水平同巨型昆虫之间有联系,但是并没有人提供可以证明它们之间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确凿证据。该研究主要着眼于石蝇,它称,蜻蜓、石蝇和蜉蝣等水栖幼虫直接从水里获得氧气,而水体里的氧气远比空气里的少。而且幼虫从水里获取氧气的效率也远比在空中呼吸的成虫更低。科学家称,因此它们可能对可用氧气的变化更敏感,氧气塑造昆虫体型大小的作用,或许对水栖幼虫尤为重要,它决定了昆虫身体生长的上限。

  巨型昆虫是涉及到遥远过去的科幻故事里的一大特色,以巨型蜻蜓为特写的迈克尔-克瑞奇顿的小说《侏罗纪公园》,产生了票房收入高达数百万美元的电影巨制。科学家认为,记录显示翼展长达75厘米的这种巨型昆虫,生活在大约3.54亿到2.9亿年前的石炭纪时期。威尔伯克说:“迄今为止,了解生活在过去的巨型昆虫的尝试,主要是通过观察(化石)陆栖成虫来实现。而我们的工作表明,通过幼虫解决史前巨人症的问题,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氧气是如何限制昆虫的身体大小的。”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穿上这种袜子就能睡好觉啦!

  打鼾是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人到中年,体重超标。很多人,尤其是男士,都会有此困扰。不过最近一项研究宣称,坚持穿紧腿长袜一周就可以减少1/3的打鼾问题。

  打鼾在医学上被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完全不是睡得香的表现。打鼾时,气管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涡流并引起振动从而出现鼾声。在大脑发出肌肉收缩信号之前,这种情况会持续至少10秒钟。它带来的不仅是患者自己及枕边伴侣白天的昏昏欲睡,还可能引发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重度和中度打鼾患者可以借助呼吸机进行治疗,将持续的气流送入气道。但是,患者整晚带着面罩,一方面是感觉很不舒服,另一方面,每年要视鼾声严重程度不同,花费从5、6万至20多万元人民币不等。

  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者,白天血液滞留在小腿,夜晚会有过量血液回流至颈部,从而引发睡眠问题。穿着紧腿长袜(航空用防止深层经脉血栓的紧身长筒袜)来减少白天的腿部积液,从而减少夜晚的血液回流,可以进一步达到减少打鼾的目的。

  实验中招募的12名志愿者早上起床便穿上紧腿长袜,睡前脱掉,持续一周后不再穿着。再过一周时间,研究显示,夜间腿部回流量减少了62%,每小时呼吸暂停情况缓解36%。

  主持这项研究的斯特凡尼亚医生说:“延长试验周期,使患者更长时间穿着防静脉曲张袜,疗效可能更为显著。”“能找到呼吸机的替代品是很重要的,因为多数患者不喜欢带面具的感觉。”

  相对于呼吸机及其所需配套的医生、护士们的共同花费而言,紧腿长袜的成本大大降低。然而也有患者放弃了疗程,因为长期穿着紧身长筒袜实在太难受了。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日本研究人员4日报告说,他们成功将实验鼠胚胎干细胞转化为健康精子,并最终培育出健康且具生殖能力的小老鼠。这项研究有望为男性不育者带来福音。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斋藤通纪等人在美国《细胞》杂志网络版上说,他们首先将实验鼠胚胎干细胞转化为原始生殖细胞,并将其植入不能正常产生精子的实验鼠体内,原始生殖细胞此后开始产生正常形态的精子,这些精子能够使卵子受精。

  研究人员写道:“植入受精卵的受体实验鼠产下的后代很健康,发育正常,无论雌雄,都具有生殖能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经常食用豆类、糙米,蔬菜和干果等食物有助预防肠癌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8月7日消息,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类型。而最近有研究表明,食用豆类、糙米,绿色蔬菜和干果等食物可以有助降低患上肠癌的风险。

  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发现每周至少食用三次如芸豆和扁豆等豆类食品能够使结肠息肉癌变的风险降低三分之一,每周食用一次糙米能够使风险降低五分之二,而绿色蔬菜和干果的摄入也能够有效的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

  进行此项研究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洛马林达大学(Loma Linda University)的科学家,据介绍这项研究是第一次着眼于可以降低肠癌危险的特定食物。研究采用的数据来自于一项源于25年前涉及近3000人的调查,参与调查者都被要求完成一个和日常食物有关的跟踪调查。这个调查后续的重点关注他们是否发生结肠息肉,科学家们对数据进行了调整,将一些诸如遗传条件、性格、是否吸烟,饮酒或食用一些不健康食物等因素考虑在内。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耶赛尼亚博士(Yessenia Tantamango)表示,这些高纤维含量的食物是人们对抗肠癌的强大武器。他说:“豆类,干果和糙米都有高含量的纤维,可以有助稀释排出一些致癌物质。此外一些蔬菜因含有解毒化合物从而拥有保护功能,吃这些食物可能会降低结肠息肉的发生,从而减少肠癌的风险。”目前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了《营养与癌症》期刊中(Nutrition and Cancer)。

  (科学网-kexue.com KT)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熊去氧胆酸可以治疗心律不齐。熊去氧胆酸最初发现于熊胆汁中,是许多传统中药的成分,但现在可人工合成,所以不用担心给熊造成痛苦。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肝胆病学》杂志上报告说,心律不齐是因为心脏病患者心脏中存在一种肌成纤维细胞。胎儿心脏中也有这种细胞,不过出生后不久就会消失。控制心脏节律的电信号碰上这种细胞,传播速度会减慢,从而给胎儿和存在这种细胞的病人带来心律不齐的风险。

  研究人员利用实验鼠心脏建立了相关病理模型,发现使用熊去氧胆酸可改善肌成纤维细胞传导电信号的能力,使心电信号的传播恢复正常,从而帮助减少心律不齐的风险。

  领导研究的朱莉娅·戈雷利克说,对于那些心律不齐的心脏病患者,现有疗法效果经常不理想,本次发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接下来他们将就此开展临床研究。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家展示猿类化石

  科学网(kexue.com)讯 人类究竟起源于非洲还是亚洲,是目前已知争论的话题,如今又在非洲发现了一个古猿类化石,不知对人类的起源地的确定有何帮助。

  乌干达和法国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个从大约两千万年前在乌干达卡拉莫贾地区爬树猿的头骨化石。

  7月18日科学家是在卡拉莫贾乌干达的东北角半干旱地区发现的头骨化石,这是死火山的残余化石。

  法兰西学院的古生物学家马丁皮克福德在巴黎记者会上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石,也是第一次发现这个年龄段的猿类完整头骨。化石的初步研究表明,这只爬树的草食动物,死的时候大约10岁,它的头骨要比黑猩猩的小,狒狒的大,可以说是一个大的猿。”

  头骨化石目前需要运往法国进行进一步研究与记录,研究完毕后将会返回乌干达。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29 页,共 1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