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1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莫雷阿岛是南太平洋上一座古老的岛屿。到2008年,这座岛屿近海的特马厄珊瑚礁的健康状况都还很不错,但是稍后侵入的带有毒刺的长棘海星和飓风使其进入瘫痪状态。

  目前国际组织正在对位于南太平洋上的莫雷阿岛进行研究,了解它过去的生物多样性,查看现在的生物生存情况,以便找到能令其重现生机的方法。

  1. 蓝色珊瑚礁

蓝色珊瑚礁蓝色珊瑚礁(图片来源: David Liittschwager, National Geographic)

  莫雷阿岛(Mo‘orea)位于塔希提岛西北仅12英里(20公里)处,是南太平洋诸岛中的一个佼佼者。该岛长达1200年的文明和历史,已经使其变成一个国际性生物多样性研究热区,吸引了大量探索家。

  2.健康状况

珊瑚礁的健康状况珊瑚礁的健康状况(图片来源: David Liittschwager, National Geographic)

  2008年,莫雷阿岛近海的特马厄珊瑚礁的健康状况还很不错,但是稍后侵入的长棘海星和飓风使其进入瘫痪状态。目前科学家正在利用新的遗传鉴别工具,研究如何让莫雷阿岛的珊瑚礁恢复生机,并研究全球和局部地区的变化加速是否已经对该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3.建立交流渠道

建立交流渠道建立交流渠道(图片来源: David Liittschwager, National Geographic)

  居住在莫雷阿岛上的84岁塔希提老人帕贝•马培,正在给儿子布鲁诺讲述他从祖先那里了解到的有关这片土地和海洋还没遭到破坏前的情况。据马培说,这座小岛及其周围的海洋是世代相传的。但是现在它或许会转变方向,成为西方最新科学研究的桥梁。把两代人召集在一起是特普•亚迪提亚协会( Association Te Pu Atitia)会长和UC伯克利研究工作站(UC Berkeley Gump Research Station)副主管黑纳诺•迪瓦•穆尔菲的一项任务。

  特普•亚迪提亚协会2002年成立,是一个非盈利组织,旨在为该岛上像马培一样的老者和他们的后代之间的交流清除障碍,同时为来该岛考察和居住在这里的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

  4.脆弱的世界

脆弱的世界脆弱的世界(图片来源: David Liittschwager, National Geographic)

  马培毕生都在进行有关这座珊瑚岛的文化之旅。现在当地老者已经能通过科学方法验证他们对大自然进行观察获得的资料,科学家也能通过特普•亚迪提亚协会的长期观察资料检验他们自己的数据。马培说:“我们掌握很多数据,我们一生都生活在这里。”以前科学家提出的有关如何管理莫雷阿岛的自然资源的 “好”建议,并没采纳该组织的意见。

  亚迪提亚中心的黑纳诺•迪瓦•穆尔菲通过自己的教育背景,慢慢收集并证实这些老人的故事的真实性。她回忆说:“这具有很大挑战。我们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彼此交换意见,让他们相信我们,告诉他们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行动,我们将失去他们掌握的所有知识,其中包括我们祖先传授给我们的医学、航海和其他知识。”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家指出,发生突变的致病细菌可能会成为人类探索深空的一个重大障碍(图片提供:NASA )
科学家指出,发生突变的致病细菌可能会成为人类探索深空的一个重大障碍(图片提供:NASA )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科学家指出,发生突变的致病细菌可能会成为人类探索深空的一个重大障碍。

  科学家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无论宇航员在航天器发射时多么健康,他们体内都有可能携带致病细菌,比如大肠杆菌和葡萄状球菌。最新研究发现,在太空不停活动的带电粒子(即宇宙射线)会使得这些本易控制的细菌发生突变,从而繁殖的速度更快,毒性更强。与此同时,暴露于宇宙射线及长期的失重压力,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有利于疾病在体内扎根。

  据本月刊登在《白血球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称,由于载人航天器上没有完备的医疗护理服务,疾病会严重阻碍人类探测火星甚至更远天体的努力。研究论文的作者之一、法国南锡大学免疫学家让-波尔·弗利帕特(Jean-Pol Frippiat)说:“如果宇航员在任务期间不能有效从事分析和研究,将他们大老远送上火星去干什么?”

  在最新研究中,弗利帕特和同事对150多项有关太空飞行对人类、动物和病原体影响的研究做了细致分析。在地球上,由于磁场会令大多数带电粒子偏离,人类不会受到宇宙射线的威胁。然而,身在太空,地球磁场的保护随之消失,宇宙射线一旦触及细胞内的DNA,便会引发变异。

  重力的消失也不利于人体健康,因为失重状态会让组织只能在细胞内移动。免疫系统依赖于细胞间的互动,以保护人体免遭有害病原体的侵害,而在失重状态下,免疫系统变得尤为脆弱。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刚从太空返回的宇航员的白血球锁定并摧毁大肠杆菌的效率会下降。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大肠杆菌会使人出现严重的痉挛、呕吐、腹泻等症状,肾脏和血细胞受损,从而引起一系列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免疫学家杰拉尔德·索尼菲尔德(Gerald Sonnenfeld)也认为,如何在长期太空之旅中保持宇航员的健康,是美宇航局和其他国家航天局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他说:“免疫系统问题有可能会成为长期航天飞行的一个障碍,必须对此展开认真研究。”索尼菲尔德没有参加最新研究。

  索尼菲尔德同时指出,这些问题并非不可克服的障碍。例如,研究人员称,利用维生素和化合物增强免疫系统能力,便是未来一个颇具前景的研究方向。前美宇航局宇航员、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免疫学家米莉·休斯-福尔福德(Millie Hughes-Fulford)说,另外,还可以通过缩减宇航员在太空停留的时间,降低他们的健康风险。

  据休斯-福尔福德介绍,美宇航局目前正在测试所谓的等离子体发动机,这可以大大缩短往返火星的时间,比如从现在的9个月减为3个月。据索尼菲尔德介绍,同宇航员健康有关的研究一度非常活跃,“但是,由于各国航天局看到短期太空飞行和赶赴空间站的长期飞行任务确实不会对宇航员健康带来太大问题,于是他们削减这方面的经费。我认为,既然美宇航局正考虑实施持续时间更长的航天飞行任务,宇航员健康问题定会重新受到关注。”(杨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家日前发明出了一种遥控养殖笼,借助波能等可再生能源驱动,用于进行深海鱼类养殖。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巨大的高度自动化渔场会在茫茫大海中发出诱使鱼儿上钩的声音,并能像野生鱼群一样在海中游弋,甚至让它们变成“自由放养”动物,待其成熟后捕捞。

  海产品需求增四成

  当前,市场对鱼类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这种机械化养殖笼或许能帮助培育出更绿色、更健康、更有营养的鱼类。专家警告称,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正迅速耗尽海产品,同时令世界野生鱼种资源大大减少。根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的统计数据,全球70%的鱼种或被充分利用(即按照目前这一速度,我们几乎无法保证鱼群自身数量的恢复),或被过度捕捞或陷入耗竭。

  水产业或鱼类养殖目前占到全球鱼类消费的50%,看上去未来还将占有更大比重。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估计,到2030年,世界对海产品的需求将增加40%。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水产业项目负责人迈克尔·鲁比诺(Michael Rubino)说:“医生和营养学家建议我们要多吃海产品,因为它们具有诸多健康益处。虽然我们在遏制过度捕捞方面做得还算不错,但大多数人认为,纵然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未来海产品消耗仍更多依赖于水产业的鱼类养殖。”

  传统养鱼场一般是将笼子放置在海岸附近静静的浅水区,在那里,它们既能够避免恶劣天气的侵袭,也利于鱼类喂养和维护。但是,这种鱼类养殖方式可以导致疾病在动物中间传播,排泄物可能也会对海洋造成污染。所以,未来养殖笼必须远离海岸,以保证海水清洁和鱼类健康。

  深海鱼类美味又健康

  深海养殖笼可以向鱼类提供更干净、更能自由流动的海水以及天然食物,由此养殖出来的鱼类味道更鲜美。深水海域一般处于人迹罕至的的地方,所以,更“聪明”、更自动化的养殖笼便成为这种鱼类养殖方式的关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离岸水产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克里夫·古蒂(Cliff Goudey)正在建造能够依靠自身能量自动运转的养殖笼。

  他采用了总部设在缅因州的海洋农场技术公司制造的Aquapod养殖笼。Aquapod养殖笼有两个直径为2.4米(8英尺)的螺旋桨,操作人员可以在船上对它进行控制。它由三角形面板镶嵌而成,表面涂有一层乙烯基,采用镀锌钢材料拼合成直径从8米至28米大小不等的球体。借助古蒂发明的这项技术,渔民可以轻松定位养殖笼,而不必使用渔船牵引。

  这种高度自动化的养殖笼或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渔业养殖模式。有一天,它们会模仿自然系统,随着某些指定的海流自由流动。高度机械化的养鱼场将远离嘈杂的海岸地区,更大规模、更健康地进行海产品养殖。在海岸地区,养殖鱼类会遭受水质不佳的侵袭,同时又因排泄物污染海水。而且,养殖笼甚至可以利用太阳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为自身供给能量。

  古蒂表示,“我们为何不能让养殖笼像一群鱼一样自由游动呢?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样的养殖笼会大大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我认为,移动操作概念会成为未来渔业养殖的自然选择。”古蒂当前通过一艘小船携带发动机,为养殖笼的移动提供能量。这样的能量供应装置可以设计得更小巧,可放置在浮标上以实现高度自动化操作。

  利于开拓未被开发的资源

  古蒂说:“让养殖笼牵引浮标,并让浮标保持同岸上的无线电通讯,这一创意是可行的。今天听上去这似乎遥不可及,但是,我们可以在养殖笼安装传感器,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将运行方位和速度报告给岸上的渔民。综合上述两方面的信息,我们可以不必身在其中对养殖笼进行控制。”

  去年,Snapperfarm与开放蓝海渔场(Snapperfarm, Inc., and Open Blue Sea Farms)创始人布莱恩·奥汉伦(Brian O'Hanlon)参观了古蒂在波多黎哥库莱布拉岛离岸水产中心的养殖笼。奥汉伦说:“我的长期目标是在主要市场的岸边实现海产养殖。这样一来,渔场靠市场更近,而具有自动化系统的离岸技术正是我们实现目标的途径之一。”

  据奥汉伦介绍,鉴于拥挤的海岸、环境担忧以及高昂的运作成本,在主要市场的岸边建立大规模渔场不太实际——答案取决于一些具有海平线的地方。毋庸置疑,通过这种方式养殖出来的鱼类定会美味可口。他解释说:“随着养殖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也可以朝着离岸越走越深、越走越远,这将有利于开拓未被开发的资源。”

  “茫茫大海到处都有其不确定性,而每种鱼类又都有它所适合的生存环境。运用移动养殖笼技术,我们可以保证鱼类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获得最理想的生存环境。我不认为移动渔场明天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我想我们应该一直朝这个方向前进。”

  诱使鱼儿“自动上钓”

  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的斯科特·林德尔(Scott Lindell)正在探索一种不同技术,使养殖笼能够诱使鱼儿“自动上钓”。去年夏天,林德尔的研究团队在马萨诸塞州巴泽兹湾海底安装了半个Aquapod(Aquadome)。随后,他们在这个养殖笼内放了大约4200 条一百克重的巨大硬鳞鱼,并用了五周时间去训练它们,令其听到“开饭钟声”后立即游回养殖笼。

  研究人员以前在水族馆的实验已经证实,鱼类不仅能够将声音与觅食联系起来,还能在四周内记住这种关联。后来,放在海底的Aquadome一打开,鱼群就成了“自由放养”动物。它们躲藏在附近的地方栖息觅食,但每当听到铃声就会回到养殖笼内。

  林德尔解释说:“我们在首周的实验成功地证明鱼类能够自由出入养殖笼,一听到铃声喂食刺激就会有反应。”没料到,不久麻烦来了,一群重达8至10磅(约合3.6至5.4公斤)的竹荚鱼类很快发现了个这圆屋顶,不分白天黑夜在周围游弋,猎食林德尔放养的鱼儿。巨大硬鳞鱼觉察到危险迹象,躲藏起来不再返回到养殖笼。

  林德尔说:“于是,我们决定不再通过声音或食物引诱巨大硬鳞鱼冒着生命风险回到养殖笼。这样,它们就远离了伤害。”虽然实验遭遇挫折,但林德尔仍认为这种“开饭钟声”的养殖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他指出,像比目鱼和军曹鱼这类不易受到攻击的鱼类可能更适合这种养殖。如果确如林德尔所言,这种技术或将成为渔民手中的重要工具,以满足全世界对海产品越来越大的需求。(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日前,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大峪乡群众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投诉称,“省里拨了一亿多元给俺们山区群众修路,哪知道到现在还是半拉子工程。‘民生路’修成了‘伤心路’。”

  记者调查得知,河南省325省道侯饭线改扩建工程于2005年3月正式开工,计划2007年8月修通。然而,直到2008年7月,该道路业主和施工单位自称资金短缺,在4座桥梁和部分道路未完工的情况下停工,省道由此修成了“断头路”。近3年来,不仅该“断头路”影响当地群众出行,未完工的道路桥梁也被严重损坏,并造成数百万元的直接损失。

  然而,面对令人不解的停工以及由此导致的巨额损失,当地却无人为此承担责任。

  省道被两座残桥拦腰掐断

  4月27日上午,记者乘坐客车沿河南省325省道侯饭线(以下简称“省道325侯饭线”)驶入汝州市大峪乡石界岭。路旁被劈开的山体较为松散,路面满是滑落的砾石。客车售票员告诉记者,由于路两旁缺乏防护措施,每逢雨天,他们都担心滑落的石头撞击车身、封堵路面。“去年夏天就发生一次山体坍塌,路被堵了快一个月。”

  记者下车实地查看发现,从石界岭至汝禹交界处的近6公里路基被严重破坏,此路段分布着4座桥梁,分别被当地人称为大泉黄河中桥、东坡桥、东沟桥以及台院大桥。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大泉黄河中桥、东坡桥桥板已架设完毕,但还没有铺装桥面、修建防护栏,“一旦装有重物的货车经过,桥都晃晃悠悠的。东坡桥还没对桥板间的缝隙进行灌注,经常出现车轮被夹的现象”。

  车驶出东坡桥约50米远,有一座长约80米的断头桥,将崎岖不平的省道拦腰截断。这座名为东沟桥的四孔桥目前只架设了两孔桥板,桥板上方摆放着架桥机,由于雨淋日晒,已经锈迹斑斑。

  断桥附近搭着两个小窝棚,摆放着食宿设备。负责看护设备器械的工人告诉记者,该路段2008年7月4日下午彻底停工,绝大部分工人和车辆、设备都撤走了。

  “就剩我一人,整天看着架桥机这一堆铁疙瘩,都3年多了。”

  距东沟桥两公里之外,325省道又被一座名为“台院大桥”的断桥截断。该桥一块桥板都没架设,只有6个桥墩立在荒草中。

  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省道325侯饭线在交通地图上已标注修通,然而,车辆沿省道从禹州驶入汝州,却遭遇道路多处被截断的困境,无奈之下,司机只得在周围寻路,“最后只得在这附近的一处土坡,蜗牛似地爬上爬下,东沟桥那边也是这境况。逢上雨天,很多司机担心出事故,就不敢走了。”

  群众怒斥10年修不成一条路

  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省道325侯饭线道路改扩建工程的业主是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全长51.295公里,2001年汝州市就开始动员征地,2005年3月正式动工,计划2007年8月修通。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将该工程分为3个标段,分别交给平顶山中亚路桥建设施工有限公司建设一处(以下简称“一处”)、建设二处(以下简称“二处”)以及汝州市公路局。

  “一处、二处本就是平顶山公路局的下属单位,由于山区公路每公里承包价为750万元,利润远高于平原公路,一处和二处将山区公路承包权平分了。”该官员表示,一处和汝州市公路局承建的省道已于2007年建成通车,但因二处承包工程还未完工,全线无法交付使用。

  记者致电二处处长王少磊,但其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该处另一负责人坚称竞标过程合法,当初停工是因为资金紧张,并接到了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来到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该局工程科科长郝国立表示,省道325侯饭线道路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55亿元,其中河南省发改委补贴1.25亿元,剩余资金由平顶山市和汝州市自筹。“工程开工后,省里资金到位了,但平顶山市和汝州市自筹的资金一直没完全到位;汝州市又临时要求加宽路面,再加上新增一些防备山上落石、塌方之类的工程,总共超支近4000万元。但省里主管单位不同意路面加宽的方案,拒绝增加拨款。”

  汝州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并不认同此说法。他表示,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在做规划设计时与汝州沟通协调不畅,致使汝州在临近施工时才知晓规划方案。“作为该项目的主管单位、业主和主要施工单位,平顶山公路局也同意加宽方案。另外,侯饭线在汝州市占用了1000多亩地和大量房屋,征地拆迁以及青苗补偿所花的钱都是汝州出的,这不算配套资金吗?”

  汝州市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私下告诉记者,沿线群众对此事非常不满,怒斥10年修不成一条路,当地人大代表年年都提交议案呼吁解决此事。

  谁为巨额损失担责

  5月3日,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工程科科长郝国立通过电话告诉记者,省道325侯饭线停工后,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跟地方政府沟通,并向河南省交通运输厅递交拨款申请,但迟迟没结果。“近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已同意为省道325侯饭线工程拨款3932万元,省交通厅和平顶山市对此事都非常重视,五一期间,我们就进驻工地了,3个月内完成工程。”

  然而,据当地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项拨款是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以“修复水毁工程”名义申请的。“平顶山公路局有没有夸大水毁工程的修复费用暂且不说,但水毁工程款能否用于修路?另外,道路交付之前的损失是否应由承建方承担?近段时间上级管理部门发现其中有问题,不仅要收回拨付资金,还准备追究责任。”

  对此,记者多次拨打郝国立的电话,了解复工经费来源,但其电话均无法接通。记者通过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宣传部门联系该局有关领导,但截至发稿时,记者未收到采访回复。

  为了解省道325侯饭线复工进展状况及损坏程度,6月1日下午,记者与一位工程技术专家到现场查看。

  进入石界岭后,记者看到二处的施工人员正使用挖掘机平整坑坑洼洼的路面。一位姚姓负责人称,目前复工所用资金均由二处垫付。他表示,大泉黄河中桥和东坡桥桥面铺装工作已经完成,对两座桥的桥板和盖梁也进行过外观检测,并未发现新的裂缝,“应该没什么质量问题。”

  但随同采访的专家告诉记者,未经铺装的桥面无法将承载压力进行扩散,因此在桥面铺装之前,不能过车,否则将对桥的质量及使用寿命造成严重影响,“两座桥已被车辆倾轧近3年,监管部门应对质量损坏和经济损失进行深入调查评估。”

  记者看到东沟桥与台院大桥这两座断头桥的桥板架设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桥面铺装。然而,两桥之间近两公里的水泥路面损坏严重,呈网状破裂。

  另据群众投诉,省道325侯饭线位于汝州市淡庄以东、弯子南侧近两公里的平原路段路面由于停工前只修建了基层,没有铺设柏油层进行保护,在过往车辆的碾压下,也已严重损坏。专家实地查看后表示,两段路面因停工已至少导致200余万元工程款损失。该专家同时表示,由于省道325侯饭线部分道路和桥梁多年未完工,造成全线无法贯通,因此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无法估算。

  “省里出这么多钱为群众修路,结果停工近3年,市公路局把‘民生路’修成了‘伤心路’。即使现在复工能够顺利修成,停工造成的直接损失这么大,难道有关单位的责任人不用为此承担责任?”当地一位村民气愤地说。

  对此,平顶山市公路管理局有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没有听说该局有官员因停工事件接受过处分。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关注“塑化剂”食品安全事件

  南方日报讯 (记者/欧志葵)昨日,卫生部在官方网上就台湾地区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一一作答。卫生部指出,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一种主要的增塑剂)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据介绍,使用增塑剂的塑料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因此增塑剂DEHP在环境中广泛存 在 ,在 空 气 、水 中 均 含 有DEHP。卫生部举例称,以60kg体重的成人来讲,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和欧盟分别认为,终身每人每天摄入1.5、2.4和3.0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DINP的毒性更低,即使每天摄入9.0mg,也是安全的。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链接

  924种台湾问题产品暂停进口大陆

  南方日报讯 (记者/欧志葵)台湾问题产品增加至924种。记者昨日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台湾地区公布的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其相关产品名单,问题企业增加到276家,相关产品增加到924种。质检总局表示,问题企业的相关产品不得进口。

  名单中受塑化剂污染产品共6类,分别是:运动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果酱、果浆或果冻;胶囊锭状粉状食品;添加剂。

  另据媒体报道,此次台湾塑化剂食品安全事件的肇事者台湾昱伸香料负责人赖俊杰日前被审讯时,又抛出一枚“炸弹”。赖俊杰主动向检察官供出,台湾有7家知名的果酱、面包及糕饼烘焙业者,也是其塑化剂产品的主要客户。

  赖供称,使用起云剂的除饮料和保健食品外,用来涂面包的各种果酱,为让“产品”更浓稠、均匀,也都有添加起云剂。蛋糕、饼干业为让产品松软、香浓可口,卖相更好,也普遍在面粉团、馅料里添加。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端粒位于染色体的末端,端粒越短被认为表明衰老得会越快

  电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科学家周三(11日)表示,接受教育越少的人往往更易较快衰老。

  伦敦大学学院针对450名成年男女所做的调查发现,接受教育少的人老得更快。DNA证据显示,和那些有大学学位的人相比,没有大学学历的人成年后细胞老化得更快。专家认为,这是因为接受教育能让人们活得更为健康。

  英国心脏基金会表示,这项在伦敦进行的研究说明了打破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健康与其社会经济地位有紧密的关系,这个理论在医学界早已经建立。与那些富裕人家相比,出身贫穷背景的人吸烟的比例更大,运动量较少,享有高品质医疗照顾的机率也比较低。

  但是新的研究显示,和收入与社会经济地位相比,接受教育对一个人的长期健康有更大的决定因素。教育程度越高的人,也比较少承受长期压力,或者说他们知道如何更好的处理压力问题。负责调查的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安德鲁-斯特普托表示,“教育和健康的关系可以说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期处于低阶层地位会促进细胞衰老,如果早期接受教育的话,就可能避免这个问题。”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11日消息,炎炎的夏季即将到来,很多人都喜欢喝些凉爽的饮品帮助消暑,而科学家们推荐的一种果汁或许能够帮你在消暑的同时获得更多健康。

  据国外媒体报道,法国科学家声称已经研制出了一种能够促进健康,降低心脏病和中风危险,并且味道很不错的混合果汁,这种“超级冰沙”里含有葡萄、苹果,蓝莓,草莓等多种水果为原料,还包括有所谓的超级食品(superfoods):越橘——其维生素含量超过橙汁的30倍以上,和野樱莓(aronia)——一种被一些人称为是“世界上最健康的”浆果。

  过去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含有多酚化合物的水果十分有助于预防保护心脏动脉阻塞。而研制这种果汁的法国科学家称,这种冰沙果汁堪称最健康与最美味的组合。科学家用13种不同的水果制成混合果汁,在实验室中用猪的动脉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在测试中这些果汁能使动脉血管壁得以舒张。斯特拉斯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果汁能够促进血液流动给心脏,确保其得到健康平衡的营养和氧气供给,此项报告发表在了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上。

  英国心脏基金会的特雷斯-帕克(Tracy Parker)说:“这项研究更加证明了,多吃水果和蔬菜对我们的健康很有好处,能够有效的降低心脏病的风险。不过至今我们仍然无法完全明白,为什么某些水果和蔬菜要比其它一些效果更好,即便进行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也承认无法解释其中的任何联系。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应当把更多种类的水果和蔬菜作为均衡饮食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果汁则是一个既美味又制作简便的方式。当然也不要忘记,果汁要比原果的纤维含量少,所以果汁只能作为日常蔬果摄入的一部分。”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英国已展开临床试验观察药丸能否防止新生儿肥胖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已经在利物浦、考文垂以及爱丁堡等地启动了官方资助的实验项目,给肥胖孕妇分发药丸,防止婴儿肥胖。

  报道称,这种药丸能够降低孕妇腹中胎儿所吸收的包括糖分在内的营养物,这些物质容易形成脂肪。

  医生认为,有些肥胖是能够遗传的,此实验有望减少超重婴儿的数量——按英国标准,出生体重超过10磅即为超重。

  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文件记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婴儿出生时甚至胎儿时期就超重的情况是成年后肥胖的根源。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在体质指数超过30,即肥胖的情况下怀孕,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制止这种健康危险遗传给下一代。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如果孕妇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较高,或者体内胰岛素分泌较多,那么胎儿肥胖的危险将增大。新研发的药丸能够减少孕妇分泌的胰岛素,并降低含糖量。

  该实验的领导成员简·诺曼表示:“出生体重与日后的肥胖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因为担心药物会对婴儿产生影响,医生不会给孕妇开药。不过,由于英国预计在2050将年面临半数国民严重超重的危险,采取预防措施迫在眉睫。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一些孩子正面临更大患上心脏病等健康问题的风险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4月6日消息,科学家们警告说,一些孩子正面临更大患上心脏病等健康问题的风险,因为他们被允许每天花太多时间看电视或是玩电脑。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涉及1,492名小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那些经常长时间盯着电视屏幕的孩子,眼球后部的视网膜血管宽度更窄。这部分血管的变化会增加他们长大后患上心脏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而那些每天锻炼时间超过一小时的孩子则明显的更加健康。


经常长时间盯着电视屏幕的孩子,眼球后部的视网膜血管宽度更窄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巴米尼-戈皮纳特(Bamini Gopinath)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进行了此项调查。这些孩子们的父母填写了调查问卷详述了自己的孩子在看电视,玩电脑游戏,阅读和室内外运动的情况。研究者们收集了每个孩子眼睛后部的血管情况,及身高,体重及血压等数据。

  研究人员发现,平均而言,那些经常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儿童,其视网膜小动脉(retinal arteriolar)要比那些每天看电视或玩电脑的时间约1.9小时,而仅有36分钟左右的体育活动时间的儿童更加健康。戈皮纳特博士表示,用一小时的身体运动来代替看一小时电视,将能够产生完全不同的健康影响。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欧洲多国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饮酒与癌症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关联,男性癌症病例中有十分之一都可以归结到与饮酒有关,研究人员因此呼吁人们为了身体健康应该减少饮酒量。

  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这项研究报告说,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8个欧洲国家的研究人员联合调查了超过36万人的数据,对他们的饮酒习惯和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癌症病例中约10%都和饮酒有关,而女性癌症病例中也有约3%与饮酒有关。

  研究人员指出,酒精在体内分解所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可能引起多种癌症,如肝癌、肠癌、乳腺癌、口腔癌、喉癌、食道癌等。那些经常饮酒过量的人患癌症的比例尤其高。(黄堃)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3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