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2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日前公布了近一周来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展示了美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最新拍摄的彩虹星云以及黑洞喷射高能粒子束等壮观景象。
1.美丽的彩虹星云
在美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最新拍摄的彩虹星云(亦称“艾丽斯星云”)近照中,玫瑰色的雾霭如缕缕青烟,在恒星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虽然有些星云温度很高,可以自己生成光,但像彩虹星云这样温度较低的星云却清晰可见,原因就在于它们散开并反射了附近恒星的光。这些所谓的反射星云通常呈现蓝色,不过,一种不明化学物令彩虹星云的部分区域具有淡红色的色调。
2.巴拉圭森林覆盖的显著变化
这是根据美宇航局“Landsat 5”和“Landsat 7”两颗卫星的数据制作的高清图,图中显示1990年至2000年间巴拉圭森林覆盖的变化情况。图中部分区域突出了长方形田地和狭窄的公路,它们正在改变巴拉卡育自然保护区(Mbaracayú Nature Reserve)的森林覆盖。此图是森林覆盖率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的一部分,该分析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因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巴拉圭的森林覆盖率减少了13%,其中大多数都处于巴拉圭河以东的大西洋森林(完全不同于亚马逊雨林的热带林地),包括巴拉卡育自然保护区周围森林。
3.黑洞喷射高能粒子束
在这幅艺术想象图中,从黑洞(左)喷射而出的高能粒子束将附近星系的恒星点亮。两项根据欧洲南方天文台数据实施的最新研究表明,活跃的黑洞HE0450-2958通过“制服”附近的星系,引发快速的恒星形成过程,以此创建自己未来的家园。天文学家认为,多数质量很大的星系中央都有超大质量黑洞,虽然他们尚不确定星系和黑洞哪个最先出现。HE0450-2958黑洞没有自己的寄主星系。不过,这个黑洞的喷射物不断向附近的伴星系提供能量,该星系正以每年大约350个太阳的速度形成恒星,是普通星系形成恒星速度的100倍。天文学家认为,HE0450-2958黑洞最终会与附近的星系合二为一,创造一个成熟的星系,而黑洞就在其中央位置。
4.云现弧形洞
在这张由美宇航局Terra卫星拍摄的最新照片中,英属南桑威奇群岛在大西洋上空的云雾中形成了V形“航迹”,看上去就像是在平静的海面上行进的舰艇一样。随着大风从每座小岛周围刮过,空气会形成波,气波温度在山峰下降,在海槽升高,使得云在山峰形成,在海槽则不会,从而产生了我们从图中看到的云中出现弧形洞的景象。
5.“Terzan 5”星团闪耀
天文学家日前通过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拍到了“Terzan 5”星团的最新照片。“Terzan 5”星团极不寻常,可能是个初生的原星系,很久以前与银河系合并。这个“未发育完全”的矮星系现在是银河系核球(galactic bulge)的一部分。所谓的银河系核球是指一个由银河系中心恒星和气体构成的稠密区域。(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2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19世纪末期育空河支流克朗代克(Klondike)河上发现金矿,吸引来大批的淘金者,也引发了著名的北方淘金潮。不过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风大浪高,许多淘金船沉入育空河,也带走了许多人的淘金梦想。“戈达德”号就是当时沉没的一艘著名船只,也被称为“幽灵船”。2008年科学家发现了这艘船的踪迹,而且经过了100多年,“戈达德”号依然保存完好。
1. 水下“戈达德”号
“戈达德”号是淘金时代的一艘船只。2008年7月,“戈达德”号被发现于加拿大育空地区的一个湖泊中。当时它船身向上,完好无损地坐落于湖底,似乎和20世纪初的情形完全一样。据美国国家地理协会船舶考古学家约翰-波拉克介绍,“该船于1901年10月的一次风暴中沉没。它现在在水底的模样就和当初沉没时一样。”当该船沉没时,船上五名船员准备弃船逃跑,他们的靴子被发现于甲板之上。在船上的锅炉中,新鲜的柴火仍然清晰可见。锅碗器皿等物品散落得到处都是。甲板上还遗留一把斧头。估计当时船员在做最后一搏,准备砍掉船上的木板,用作漂流。波拉克介绍说,“当湖水上升至甲板后,整艘船只就像潜水艇一样沉没,共有三人被淹死。在育空地区从来没有发现过保存如此完好的沉船。”
2. 1890年的“戈达德”号
这是“戈达德”号拍摄于1890年的照片,当时它正停泊于班奈特湖上。“戈达德”号是一种典型的蒸气动力划桨船,主要往来于育空地区的湖泊和河流中。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克朗代克河上淘金的产物。当时,由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结队北上,前往加拿大育空地区淘金。“戈达德”号大约15.2米长,部件在美国旧金山生产,整船在加拿大组装。
3.“戈达德”号船尾绞盘
2009年6月,“戈达德”号船尾绞盘被发现,而且也几乎保持完整无缺。相对于体形较小的“戈达德”号来说,这个绞盘显得非常巨大。此外,考古学家还惊奇地发现,该船的领航室也保持得完美无损,就好象整艘船只停泊在岸上一样。
4.“戈达德”号桨轮
2009年6月,一名潜水员潜入水中检查“戈达德”号的蒸气动力桨轮。据波拉克介绍,在1901年沉没时,“戈达德”号可能是在执行该季节的最后一次任务。因为在10月份左右,育空地区的湖面上经常会刮起大风,这时船舶一般不敢出行。在“戈达德”号被吹翻后,船员几乎没有幸存的可能,因为那个季节的水温只有4.4摄氏度。然而,最终还是有两名船员侥幸逃生,后来被营救上来。波拉克介绍说,当他们最终被救上来时,几乎已经处于半僵硬状态。直到1902年,“戈达德”号船长的尸体才被找到,后被埋葬于距离湖边不远的地方。其他人的尸体至今仍未找到。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13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海洋考古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在夏威夷珍珠港附近海域发现了两艘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潜艇。考古学家认为,这两艘潜艇已沉没于海底60多年,代号分别为“I-400”和“I-203”。
据美国史密森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现代军用飞机馆馆长迪克-达索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秘密研制的潜艇是准备用来攻击美国东海岸的重要城市,如华盛顿和纽约等。这些攻击潜艇不仅仅航行速度快,而且航程很远,有些时候还会携带可折叠机翼的飞机。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海军接管了日军的太平洋舰队,其中包括五艘日军潜艇。后来,为了防止这些潜艇技术落入苏联人手中,美国人将它们全部击毁并使其沉没于夏威夷海域之中。为了不让任何人知道潜艇的下落,美国军方当时也没有留下任何关于潜艇沉没地点的记录。
从1992年起,夏威夷水下研究实验室的考古学家特里-科比带领一支科考团队,驾驶一艘潜艇在夏威夷海域中一直不断地寻找这些被击沉的日军潜艇。2005年,他们发现了一艘代号为“I-401”的日军潜艇。2009年2月,他们又发现了另外两艘,代号分别为“I-14”和“I-201”。而最大的非核动力潜艇“I-400”和“I-203”却仍然下落不明。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科学家汉斯-范-蒂尔博格也参与了此次科考,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也为此次科考提供了部分赞助。蒂尔博格介绍说,“搜寻这类潜艇非常有意义,因为现在是和平环境,而这些潜艇却是攻击性武器。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我们会把潜艇搜寻的结果在太平洋地区共享。对这些秘密武器进行和平的科学考察,这也是合作的一部分,”如今,被击沉的五艘潜艇全部被发现。考古学家们向人们分别介绍了这些潜艇的部分特点。
“I-14”潜艇沉没于1946年,2009年2月被发现于夏威夷海域。在停靠码头时,I-14”潜艇大约有四层楼高,长度比一个足球场还要长,约为114米。“I-14”潜艇其实就是一个水下秘密飞机场,它最多可搭载3架折叠式机翼的轰炸机。“I-14”潜艇浮出水面数分钟后,轰炸机即可从甲板上起飞。这种折叠式轰炸机上可携带1800磅(大约816公斤)的炸弹。蒂尔博格认为,“潜艇能够搭载飞机,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超前的理念和技术。这种技术在当时显得非常先进,因为这本来应该是我们当今时代才有的技术。这和我们现代的制导武器有类似之处。”
“I-201”潜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速度最快的潜艇,在水下时速最高可达每小时35公里。此外,“I-201”潜艇也是二战时期日军潜艇序列中潜水最深的潜艇,最长可以在水下呆一个月之久。在这些潜艇上,都装备有圆形指挥塔、可伸缩的甲板炮台和可伸缩的潜水机。
蒂尔博格认为,这些日军潜艇现在只属于海洋,人们应该把它当成一种历史遗迹来保护,它们也可以成为海洋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蒂尔博格说,“这些潜艇非常适合野生动物栖息,其内部黑暗而又安静。”(彬彬)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千万不要被它们温和的眼神和似笑非笑的表情所迷惑,图片展现的绝不是我们常见的活蹦乱跳的青蛙,而是冻结的青蛙僵尸,也就是所说的木蛙。木蛙是动物世界的僵尸之一,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它们已经适应了寒冷的北美栖息地。变成僵尸虽然让它们处于死亡边缘,但它们却具备从死亡边缘迅速抽身并恢复生机和活力的能力,让我们人类自叹不如。
1.木蛙
美国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生态生理低温生物学研究人员表示,实验室测试结果发现,木蛙能够在身体几乎冻结成固体状态下生存大约4周时间,在此期间,它们的体内有多达70%的水分冻成冰;这种“摇变”僵尸的神奇一幕经常在森林洞穴中上演。身体慢慢融化时,木蛙的心脏再次跳动,大约一天之内身体便恢复正常状态。
2.火蚁
有人会说,图片展示的绝不是动物僵尸,但事实却不容我们争辩。在这幅未标明日期的图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只已经身首异处的火蚁。在从已经空空如也的火蚁头内爬出前不久,一只phorid(一种南美苍蝇)幼虫已经从内部将火蚁变成一具僵尸。有时候,苍蝇幼虫甚至驱使火蚁从其“殖民地”前进到数十码远的地方,以避免遭到其它火蚁攻击。
一切的一切开始于苍蝇母亲产卵。它们在火蚁上方盘旋,而后用针一般的附肢将卵注入火蚁体内。从卵中孵化之后,幼虫通常 会爬入火蚁脑内。它们会在脑内生存数周,靠啜食脑内物质不断生长。
3.小白鼠
图片中的小白鼠一定在问,是谁动了我的奶酪?又是谁让我的心率降低一半,让我处于“假死”状态而后又恢复生机和活力?200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限制老鼠的摄氧量同时将少量硫化氢(一种有毒气体,散发出类似臭鸡蛋的气味,与大规模灭绝有关)注入老鼠(并不是这幅档案照片中展示的老鼠)体内。
虽然新陈代谢功能几乎趋于停顿,但老鼠的器官并没有因为缺氧导致损伤,就好像没有被注入硫化氢一样。研究人员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项技术可能适用于人类,也不可能不适用,它能够在外伤等损伤之后导致的供养受限情况下允许器官保持功能。
4.龙虾
照片拍摄于2007年的美国迈阿密,展示了水中的一只龙虾。3年前,Trufresh海产品公司提出了销售所谓“龙虾僵尸”的想法。Trufresh表示,他们利用一种特殊的冷冻方式——首先浸泡在低于冰点的海水中,而后再放入超冷化学盐水中——进行冷冻。经过几小时的解冻之后,200只被冻成冰砣的龙虾中有12只活了过来。缅因州大学龙虾研究所的罗伯特·拜耶尔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对龙虾复活持怀疑态度。我希望能够亲眼见证这一幕。”
5.青蛙
暂时把自己埋起来吧——既然能够用鸽子当诱饵,为何不考虑一下青蛙呢?从图片来看,青蛙的诱惑力显然胜过鸽子。当面临干旱等生存压力时,挖洞蛙会像它们的名字一样,挖个坑钻到地下。在此之后,它们便切换到一种极度有效的生存模式,将新陈代谢速度降至令人吃惊的程度,即使几年不吃不喝依然“健在”。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2009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挖洞蛙是脊椎动物中的冬眠冠军。这主要得益于它们细胞内的“发电厂”——线粒体。“假死”期间,线粒体能够更有效率地工作,允许挖洞蛙从最低的能量存储中获得最大回报。
6.雌性盐沼狼蛛
在这幅未标注日期的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只被困在水下的雌性盐沼狼蛛,已经处在溺水身亡边缘。但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最近进行的一项由120只狼蛛参与的实验中,这只生命力顽强的雌狼蛛在长时间被困水下之后居然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科学家最初认为,处于昏迷状态的盐沼狼蛛最长可在水下存活24小时,但如果延长被困水下时间,等待它们的就只有死亡。实验中,盐沼狼蛛被困在水下长达40小时,从水中取出以后,研究人员将它们晾干,希望为这些已经一动不动的小生灵进行称重。几小时之后,令科学家感到惊奇的一幕出现了,这些狼蛛居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研究负责人朱利恩·佩蒂伦2009年4月表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节肢动物在长时间浸于水中之后又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29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昨日公布了近一周来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展示撒哈拉沙漠中白色盐碱地的卫星照片,102亿光年外的星系团等壮观景象。
1、撒哈拉沙漠中白色盐碱地
图片由日本先进陆地观测卫星拍摄,展示了塔尼茲鲁夫特盆地。图片中,白色的盐碱地似乎要在黑色的沙岩山上融化。塔尼茲鲁夫特盆地位于阿尔及利亚中南部,是撒哈拉沙漠最荒凉的地区之一。位于图片右上方的黄色束状区域是Erg Mehedjibat,它是一小群向上生长而不是向两侧延伸的沙丘。
2、102亿光年外的星系团
图片中的蓝色区域距地球大约102亿光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遥远的星系团。这张最近公布的合成图片使用了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获取的数据,以及来自其它望远镜的光学和红外数据。
星系团是宇宙中体积最大的天体,由引力聚合在一起。图片中的这个星系团宽度达到1.9亿光年。由于距离太过遥远,我们看到的星系团所处的宇宙只有其当前年龄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这个星系团能够帮助天文学家更好地了解宇宙进化的早期阶段。
3、奋进号的外燃料箱
照片展示了被拖往飞行器装配大楼的一个外部油箱,飞行器装配大楼位于美国宇航局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在此之前,这个油箱从新奥尔良被驳船运至佛罗里达州保存。这个可重复使用的油箱被称之为“ET-134”,将用于发射“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飞往国际空间站的任务,发射日期定于2010年2月。
4、波多黎各储油设施着火
图片中,黑烟似乎要消失在波多黎各周围深蓝色的海水中。10月23日,波多黎各一个储油设施突然着火。火灾发生后不久,美国宇航局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分光辐射计拍摄了这幅照片。
根据美国有线新闻网的报道,大火穿过圣胡安的一个小海湾,最终引发储油设施发生爆炸,爆炸威力相当于让当地经历一场2.4级地震。经过消防员的奋力扑救,大火最终在25日得到控制。
5、火星陨坑中的沙丘
这张新公布的伪色图片由火星侦察轨道器拍摄,展示了火星上一个撞击坑中部多岩表面周围凸起的沙丘。10月初,火星侦察轨道器公布了所携 HiRISE(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拍摄的一组新照片。所有233张新火星照片均在2009年8月拍摄,展示了这颗红色星球表面外形和结构丰富的多样性。(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2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正如专家所预测,一旦大地震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引发大海啸,美国一座滨海城市会做好准备。据悉,俄勒冈州小城坎农比奇(Cannon Beach)的居民正准备建设美国第一个可以抵御海啸冲击的避难所。
专家日前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举行的美国地质学会会议上表示,坎农比奇市政厅的最新设计反映出太平洋西北地区防灾准备的新动向。这一设计使得市政厅的建设成本增加一倍,从200万美元增至400万美元。太平洋西北地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震海啸多发带之一:一旦该地区发生9级地震,那么几分钟以后,海浪高度就能达到50英尺(约合15.2米)。
下一次大地震也许会在明天到来,也许会在数百年以后发生——没人知道确切时间。引发大地震的“罪魁祸首”会是卡斯卡迪亚地层潜没带(Cascadia subduction zone),地质学家表示,这个潜没带几乎就是引发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的断裂带的“双胞胎”。据俄勒冈州地质与矿业部土工技术工程师王玉梅(音译)介绍,增大逃生机会的一个办法就是在最危险的地带修建可抵御海啸冲击的避难所。
这种建筑要用坚实的桩子建造,还要建起岸堤或海堤以抵御海浪。还要有一个斜坡,以便让居民迅速跑进避难所。王玉梅说,建筑物通常都是根据让居民迅速离开而设计,“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让人们快速进入建筑物中。”日本现在设有海啸避难所,而总人口约为1700人的坎农比奇是美国第一个采取措施建造此类场所的城镇。据王玉梅介绍,坎农比奇的海啸避难所将在三年内竣工,届时,避难所屋顶会有一个平台,可供1000至2000人躲避。
俄勒冈州立大学俄勒冈海上援助计划灾害预防专家帕特里克·科科伦(Patrick Corcoran)对建设海啸避难所的方案表示支持。他说:“我认为,这将以正确的方向推动技术发展。”科科伦指出,应急培训同样至关重要。他说,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总体防灾准备落后于对地质灾害认识日趋加深的坎农比奇:“我们必须要对物理现象产生兴趣,将这方面的知识应用于我们的日常行为。”
美国国家地质勘测局西部地质研究中心地理学家内森·伍德(Nathan Wood)同意科科伦的观点。伍德说,将潜在危险区域画出来,告诉人们向高处跑,这些措施仍显不足。他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如果这是一场橄榄球比赛,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四分卫的位置上加大投资,增强在这个位置上的实力,才有资本与强敌一拼。”(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2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日前,一头体长70英尺(约合20米)的蓝鲸尸体被冲上了美国加州北部海岸。据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介绍,这条蓝鲸显然死于同船只相撞。
尽管无法移动蓝鲸,美国科学家和高校大学生仍不放过这种难得一遇的研究机会,他们纷纷从岩壁爬下,从死鲸身上提取组织样本,并截去了一条11英尺(约合3.5米)长的鳍肢。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NMFS)海洋生物学家乔·科尔达罗(Joe Cordaro)表示,几年前,蓝鲸同过往船只相撞还相对罕见,但这类事件仍是“人类对蓝鲸生存构成的头号威胁。”
科尔达罗说,这是今年第二起蓝鲸同船只相撞事件,在此之前,一艘从加州海岸经过的轮船曾造成一头蓝鲸重伤。蓝鲸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可以长到100英尺(约合30米)长——几乎同航天飞机的长度一样。目前,蓝鲸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专家称,蓝鲸从地球上消失的风险极大,这主要是因为,在196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宣布蓝鲸为禁捕的保护对象前,它们已经遭到过大规模猎杀。
据科尔达罗介绍,10月19日,他接到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一艘海洋测量船的报告,船上的研究人员说,他们感到“船下面突然震动”,此时距海岸大约7英里(约合11公里)远。不久,一头鲸鱼浮出水面,鲜血直流,将附近海面染成一片红色。几小时以后,有人在布拉格堡附近发现了冲上海滩的蓝鲸。科尔达罗表示,鉴于时间、地点等证据,“我认为是海洋测量船撞上了蓝鲸,这一点毋庸置疑。”
洪堡州立大学海洋生物学家托尔·霍尔姆斯(Thor Holmes)说:“对于蓝鲸的死亡,我同所有人一样,也感到十分遗憾。”10月20日,霍尔姆斯和他的两名学生驱车几个小时来到布拉格堡附近,现场对蓝鲸展开研究。在从“可怕的”岩壁爬下来后,出于安全考虑,他告诉两个学生在原地不要动。霍尔姆斯说:“我从他们脸上的表情推测,两个人正在酝酿什么大的动作。”
霍尔姆斯的两个学生最终还是发现了一条靠近蓝鲸的捷径。霍尔姆斯和他们在岸边提取了鲸油样本,希望搞清楚蓝鲸撞上考察船以前的身体状况。他说:“蓝鲸有很厚一层鲸油,这表明,这个大家伙确实非常健康。”科尔达罗说,这头撞死的蓝鲸会继续留在布拉格堡的海滩上,鉴于这个小海湾不易有车辆靠近,“那头鲸鱼不会被弄到别处”。研究人员正计划实施更多的实验,包括截取蓝鲸的鳍肢。
相比于其他鲸目动物的鳍肢,蓝鲸的鳍肢对于洪堡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来说无疑是意外收获。鲸目动物包括鲸鱼、海豚和鼠海豚等。洪堡州立大学还将向现场派去更多学生,对这种极为罕见的物种展开深入研究。该大学一位皮肤病专家还希望得到蓝鲸的毛囊供其研究。对于霍尔姆斯来说,蓝鲸不仅具有相当大的科研潜力,还会让人想到人类在导致蓝鲸濒临灭绝问题上的作用。他说:“蓝鲸在海滩上的出现是我们正在破坏这个星球的另一个迹象。”(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班夫山地摄影大赛由班夫中心的“山地文化”项目组举办,旨在促进人们了解和欣赏世界上的山脉。近日,大赛主办方在位于加拿大落基山脉的班夫中心公布了今年的18幅获奖摄影作品名单,其中拍摄于阿尔卑斯山的一幅名为“塔马斯-凝固于时光”的作品最终荣获最高奖。
以下为就是获奖作品中的精选之作:
1.塔马斯-凝固于时光
2007年,加拿大摄影师娜塔莉·道斯特来到瑞士阿尔卑斯山。面对阿尔卑斯山呈现在眼前的那种神秘而令人不安的美,道斯特不免产生荒芜凄凉之感。为了用镜头表达这种感觉,她选择了极为原始的摄影技术——采用针孔照相机以及黑白胶片进行拍摄,而后对照片进行手工着色。在2009年班夫山地摄影大赛中,这张名为“塔马斯-凝固于时光中”的摄影作品最终荣获最高奖。
2.野狼的嚎叫
这张照片由美国摄影师辛迪·戈德尔于2007年1月22日在黄石国家公园拍摄,展示了一头嚎叫的野狼,当时这头18月大的公狼刚刚饱餐一头麋鹿,嘴角还残留着麋鹿的鲜血。不久之后,这头公狼便将成为黄石国家公园兽群中迄今为止最为年轻的雄性领袖。戈德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69年没有狼定居黄石国家公园之后,野狼的嚎叫自然具有特殊意义,让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3.冰封的暂斯卡尔河
照片于2005年7月由印度作家和摄影师桑卡尔·斯里德哈尔在拉达克拍摄,展示了印度已经冻结的暂斯卡尔河。照片中,一名背着背包的行者正在河面上小心翼翼地跋涉。斯里德哈尔在一份声明中说,在成为喜欢冒险的人推崇的目的地之前,冰封的暂斯卡尔河是暂斯卡尔山谷居民前往列城集市的一条主要通道,整个旅程历时11天,全部由步行完成,以免对这个神圣的水道造成伤害。
斯里德哈尔称,当地人会祈求暂斯卡尔河饶恕那些穿着钉鞋从河面上走过的外国人。但真正的威胁并不是这些徒步跋涉的人,而是凸块高花纹汽车轮胎。一些人认为,一旦2012年一条全天候公路抵达这个山谷,保护神便将逃离暂斯卡尔河,结冰自此成为一种过去。
4.胡德山照明岩
照片由美国冒险运动摄影师理查德·哈尔曼在2003年5月拍摄,展示了薄雾笼罩的胡德山照明岩。上世纪初,人们曾试图用人工方式照亮位于俄勒冈州的胡德山,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照明岩”这个名字便来源于此次失败的尝试。
拍摄当日正值多云天气,能够获得一张如此完美的照片得益于哈尔曼敏锐的眼光和耐心的等待。他在一份声明中说:“我在选好的位置呆了一段时间,观察云朵静静地在山峰周围螺旋移动,而后选择合适的时机按下快门。那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时刻。在山脉地区拍摄时,我的运气一直不错,这一次同样受到幸运女神眷顾。”
5.跳水
2008年9月,摄影师埃里克·希斯坦德在北卡罗来纳州伯恩郊外的蓝脊山脉拍下了这张照片。照片中,一名年轻姑娘纵身跳入“垃圾桶”瀑布下方的积水潭,表现了一种惊人的“自发性与救赎的平衡之美”。
希斯坦德被称之为“大学生的精神导师”,他率领的团体不辞辛苦地清理了这个经常充斥着大量垃圾的所在,照片中勇敢的跳水者便是这支团队的成员之一。清理工作结束后,他们高兴地进行庆祝,希斯坦德则趁机拍下了这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新浪环球地理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本周公布的报告,如果世界上体重最大的蛇——绿水蟒在美国安家落户,它们必将成为9种可能引发恐慌的巨型外来蛇类动物之一。
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对9种外来巨蟒入侵美国的危险性进行了评比,在一些通常将宠物蛇放归野外的地区,遭巨蟒入侵的危险最有可能出现。报告指出,绿水蟒是4种被定为中度危险的巨蟒之一。这种巨蟒并不是受欢迎的宠物,每年被带到美国的数量不到500条。虽然在佛罗里达野外发现了绿水蟒的身影,但当前还没有证据显示它们已经繁殖下一代。
文中图片展示的5种巨蟒都是真正的大家伙,除了它们之外,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也对另外4种外形类似的蟒蛇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南非巨蟒、DeSchauensee水蟒、班尼水蟒以及黄水蟒。
盖恩斯维尔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资深爬行动物学家肯尼思·克里斯科认为,这份报告“完全而彻底”。克里斯科并没有参与此项研究,他指出:“巨蟒能够潜在地对野生动物和人类构成威胁并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情。”
1.绿水蟒
照片展示了一条绿水蟒,拍摄于秘鲁亚马逊河流域。它们的身长可达到23英尺(约合7米),体重可达到550磅(约合227公斤)。研究报告作者表示,这种橄榄绿色爬行动物能够在佛罗里达半岛和德克萨斯州南部繁衍生息,因为当地拥有与绿水蟒的南美故土类似的气候。
绿水蟒虽不因攻击人类而被人所熟知,但它们的食物却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鱼类、海龟、狗以及貘。这种蟒蛇会埋伏在水中袭击猎物,利用能够碾碎骨头的致命力量立即将猎物挤压而死。
2.虎纹网纹巨蟒
照片拍摄于2009年6月13日,拍摄地点位于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的国家地理探险家营地。照片中,电视节目《危险遭遇》主持人布拉迪·巴尔正在把玩一条18英尺(约合5.5米)长的虎纹网纹巨蟒,表情看上去非常悠闲自在,一群孩子则围在他身旁好奇观看。
但我们绝不能就此认为虎纹网纹巨蟒是一种温和的动物。这种巨蟒的身长最高可达到32英尺(约合10米),在其故乡东南亚,它们因攻击人类导致死亡悲剧而被人们所熟知。地质调查局的报告指出,虎纹网纹巨蟒是对人们威胁程度最高的蛇类动物。
报告称,这种身长最长的蟒蛇可能在美国安家落户的危险性为中度。虎纹网纹巨蟒皮肤呈土色,上有美丽的网纹,是引入美国数量最高的宠物蛇之一。南佛罗里达的热带栖息地将是获得自身之身的网纹巨蟒最理想的生存之地。
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里斯科表示:“这里的人还不习惯于防范大型蛇类动物。通常情况下,针对避免遭受鳄鱼袭击的建议是远离河岸一带的高草丛,但这种建议在避免被外来蛇类袭击方面显然没有效果。它们能够爬到很远的地方,并且速度极快,很有可能袭击人类。”
3.缅甸巨蟒
在这张未标明日期的照片中,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斯基普·斯诺正在测量在大沼泽地国家公园佛罗里达研究中心捕获的一条缅甸巨蟒。这种原产自南亚的蟒蛇外表亮丽、易于管理,是宠物蛇市场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在佛罗里达,当地的宠物蛇被意外——有时又有目的地被放归野外。报告称,生活在佛罗里达的巨蟒数量高达数万条,其中一些将基拉戈林鼠等罕见的野生动物当作盘中餐。
克里斯科表示,政府并没有采取足够措施遏制缅甸巨蟒,部分原因在于:这种爬行动物在公共和私人区域的分布较为普遍。“缅甸巨蟒并不能看到政治边界。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将它们全部赶走并屠宰。”
4.岩蟒
岩蟒是非洲地区体型最大的蛇类,它们性情暴躁,身长可达到20英尺(约合6.1米)。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指出,这种巨蟒最近已在佛罗里达繁衍生息。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里斯科表示:“非洲岩蟒的危险性高于缅甸巨蟒,它们非常凶猛可怕,从破壳而出的那一刻就已表现出来。基于这个原因,这种原产自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蟒蛇并没有成为美国人喜爱的动物。
图片展示的是一条成年非洲巨蟒,正在吞噬一只小黑斑羚。报告指出,如果被放归佛罗里达半岛、南德克萨斯州、夏威夷以及波多黎各等地区,非洲岩蟒得以安家落户的可能性极高。
5.王蛇
图片展示了在迈阿密东南部一家郡公园发现的王蛇。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称,凭借惊人的环境适应能力,王蛇很容易在美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开拓它们的殖民地。这种原产自中南美洲的巨蟒通常被美国人当成宠物饲养,只要有机会,它们便极有可能在美国安家落户。根据当前掌握的情况,逃跑的王蛇已在佛罗里达繁殖下一代,但报告也指出王蛇从不攻击人类。(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1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一项研究发现,逆戟鲸有时为了让自己的叫声盖过附近船只的噪音,不得不提高嗓音,在逆戟鲸寻找数量正日渐减少的鲑鱼时,这种做法可能令它们更加的疲惫。
声音交流极为重要
这项研究称,普吉特海湾的逆戟鲸在捕食期间会比长途跋涉时发出更多的叫声,这表明在捕食季节对逆戟鲸进行保护对它们的数量恢复至关重要。从专门欣赏鲸鱼的小船到大型游轮,各种各样的船只游弋在美国华盛顿州及邻近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海岸附近水域。领导实施最新研究的西雅图西北渔业科学中心的马勒·霍尔特(Marla Holt)说:“逆戟鲸的声音交流极为重要,过往船只的噪音却有可能盖过这些叫声。”
西雅图西北渔业科学中心隶属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霍尔特和同事之前一项研究表明,部分逆戟鲸会发出更大的叫声,以便在嘈杂的船只噪音中让同伴听到自己的声音,这就像我们在鸡尾酒会上说话时必须提高嗓音一样。现在,霍尔特的研究小组认为,船只噪音可能使得普吉特海湾的逆戟鲸在捕食期间耗费更多体力,再加上它们最喜欢的猎物——王鲑(亦称大鳞大麻哈鱼)数量又在减少,这对逆戟鲸来说不啻于雪上加霜。
在普吉特海湾,一小群被称为“南方居民”的逆戟鲸特别善于捕食只有鲸鱼牙齿大小的鲸鱼。它们不以海豹和其他哺乳动物为食。调查发现,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南方居民”的数量谜一般地减少了近20%——从97只减至88只。今天,它们的数量只有85只。2005年,美国联邦政府将逆戟鲸列为濒危物种,受到《美国濒危物种法案》的保护。
加速鲸鱼新陈代谢
没人确切了解“南方居民”数量减少的确切原因,但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国家海洋渔业署西北区办公室的林恩·巴莱(Lynne Barre)介绍,这可能与鲑鱼数量减少、暴露于有毒污染物、过往船只噪音有关。巴莱所在的机构2008年初发布了一项恢复日渐减少的哺乳动物数量的计划,目标是在28年内让该地区哺乳动物数量以每年大约2%的速度递增。根据该计划,研究人员还将对过往船只对逆戟鲸的影响进行监控。
据巴莱介绍,逆戟鲸是一种群居动物,通常以20至40只为一群在一起生活,它们以一种称为“族群标志”(group badge)的叫声相互交流,而这种叫声在每个逆戟鲸群都有其独特的特征。自2007年以来,霍尔特及其同事利用安设在圣胡安群岛附近的水听器对过往船只的噪音进行了记录。研究小组录下了距其3280英尺(约合1000米)以外的一群鲸鱼的声音,每隔10分钟对这群鲸鱼的捕食、休息、交往等行为进行记录。
霍尔特说,他们的研究表明逆戟鲸在捕食期间的交流尤为重要。霍尔特将于今年10月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海洋哺乳动物生物学双年会上公布这项研究的初步结果。此外,据霍尔特介绍,之前有关鸟类的研究表明,动物在提高嗓音以盖过环境噪音时消耗更多氧气,令其代谢率激增,消耗储存的能量。逆戟鲸可能存在同样的现象,尽管得出这种结论还为时尚早。
鲑鱼减少是症结所在?
霍尔特的研究成果对现有证据是一种有力补充,那些证据已促使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提出了新的逆戟鲸保护议案,该议案提议途径华盛顿州的所有船只必须保持同逆戟鲸至少600英尺(约合180米)的距离。现行法律允许船只距离逆戟鲸300英尺(约合90米),有研究表明这对逆戟鲸的行为构成了影响。霍尔特说:“很多人不禁会问,为何非要将枪口对准这些船只?这是能对逆戟鲸保护立竿见影的一件事。”
不过,位于华盛顿州星期五港的鲸鱼研究中心主任肯·巴尔科姆(Ken Balcomb)称,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提出的这项法案“只是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事情”。巴尔科姆也在对圣胡安群岛的鲸鱼进行研究,他说,“根据我过去35年来的观测,鲸鱼确实不受任何事情的影响,包括过往船只。”
巴尔科姆指出,科学家主要担心是王鲑的数量减少,尤其是加拿大弗雷泽河的王鲑。近年来,王鲑急剧减少,西北太平洋沿岸大坝以及建在幼年鲑鱼藏身之地的河口的房地产都在威胁曾经数量繁多的鲑鱼的生存。研究人员调查发现,鲑鱼数量减少的年份(即游到普吉特海湾下游的鲑鱼很少)通常也是鲸鱼数量减少的年份。巴尔科姆说:“如果它们连食物都找不到,对别的方面的担忧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巴莱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恢复鲸鱼数量的保护计划还支持恢复普吉特海湾周围水域鲑鱼数量的努力。例如,普吉特海湾的动物保护主义者正在拆除沿岸大坝以提升鲑鱼数量,这一方法已在美国东海岸的大西洋鲑身上取得成效。如果数量得不到恢复,“南方居民”最终可能会离开普吉特海湾,这对于巴尔科姆来说是个悲伤的结局。他说:“我们希望在普吉特海湾看到它们的身影。逆戟鲸是我们健康的生态系统的象征。”(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