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织雀筑巢本领高超
科学网(kexue.com)讯 鸟类筑巢看似是它们的天性,科学家们也很难理解它们究竟如何学会建筑自己家的。大多数鸟类在繁殖季节,在它们的巢区以内,选用植物纤维、树枝、树叶、杂草泥土、兽毛或鸟羽等物,筑成可使鸟卵不致滚散,并能同时均匀受到亲鸟体温的孵化和有利于亲鸟喂雏的巢窝
不过对于鸟类的筑巢技术,科学家到是有了研究,前不久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生物学家们通过研究非洲黑脸织雀发现,它们的筑巢能力和风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它们筑巢的本事不仅仅是天生的,更是熟能生巧,越成熟的鸟类它们的巢建筑的就越合理,越漂亮。
研究这次鸟类筑巢爱丁堡大学的威尔森博士说:“我们发现,鸟类筑巢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基因中就有一个筑巢的本领,不过它们所认识的巢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大概轮廓,它们通过这个大概轮廓作为参照物,你也可以看出,刚开始它们的巢大多都差不多。但你仔细观察后会发现这些巢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年龄越大的鸟它们建筑的巢更精美耐用。这应该是经验起了作用。”
科学家们发现,就算是同一只黑脸织雀,它前后编织的巢穴也会有很大区别,而不同的鸟类的搭巢方式也完全不同,有些喜欢从左往右搭起,而有些则喜欢从右往左。此外,随着经验的累积,它们筑巢时失误也会减少,把草叶掉落的频率也会逐渐降低。
它们同时还研究的北极滨鸟的筑巢行为,发现它们筑巢的纬度越高,其鸟蛋被狐狸和其他动物吃掉的几率就越低,这解释了为何北极滨鸟每年都要“长途跋涉”北上筑巢。
科学家们介绍,北极滨鸟每年都要从它们在南美洲南端以及非洲和大洋洲南部地区的过冬场所飞到荒芜偏远的北极筑巢、繁殖。鸟儿在这一过程中要面对体能消耗、极端气候等多种挑战,但获得的回报是可喜的,其鸟蛋被吃掉的几率大大降低。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稀土资源珍贵
科学网(kexue.com)讯 地球上矿场资源一直是最宝贵的财富,金银这些金属已经不足为奇,众所周知,稀土是目前极为稀少的矿场之一,而近日,科学家们竟然发现了阿富汗火山口藏有丰富的稀土资源。
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据报在阿富汗西南部一个死火山底下,发现可能是世上历来最大的稀土矿藏,包括镧、铈和钕等,估计藏量足够供全球10年所需,总值或达530亿英镑(约6,393亿港元)。由于尚有更深地层未被勘探,实际蕴藏量或将远远超出估计,势必引起各国及矿业巨擘垂涎。
该稀土矿位于赫尔曼德省克汗奈欣死火山,USGS团队目前已勘探火山表面330尺、共约13亿吨岩石,估计在这之下还有更多矿藏。钕可制造强力磁铁,是电动车等重要原材料,市价每磅135英镑(约1,628港元)。
不过想采集这样的样本也十分危险,主要是因为赫尔曼德省是塔利班根据地,科学家工作时都要小心翼翼。他们乘直升机到火山口,采集样本时有海军陆战队保护。
稀土介绍
稀土一词是历史遗留下来名称。稀土元素是从18世纪末叶开始陆续发现,当时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为稀土。通常把镧、铈、镨、钕、钷、钐、铕称为轻稀土或铈组稀土;把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称为重稀土或钇组稀土。也有的根据稀土元素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除钪之外(有的将钪划归稀散元素),划分成三组,即轻稀土组为镧、铈、镨、钕、钷;中稀土组为钐、铕、钆、铽、镝;重稀土组为钬、铒、铥、镱、镥、钇。
稀土是中国最丰富的战略资源,它是很多高精尖产业所必不可少原料,中国有不少战略资源如铁矿等贫乏,但稀土资源却非常丰富。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9月27日消息,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企鹅可以闻出伴侣的气味,这可能有助于它们在企鹅群中找到彼此。企鹅也可以辨识出近亲的气味,免得发生近亲交配。
一些海鸟会利用嗅觉找食物,或者定位筑巢位置。而对美国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动物园里汉波德企鹅的研究发现,企鹅也能用气味来区分亲人和陌生人。研究发布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统合》。
研究者使用了动物园饲养的22只汉波德企鹅,将它们分成2组。企鹅尾部有一种腺体,能分泌油脂来保持羽毛清洁,同时也具有嗅觉上的作用。在一个实验中,相对陌生企鹅的气味,有伴侣的企鹅更喜欢伴侣的气味。另一个实验中,没有伴侣的企鹅在闻陌生企鹅的气味时,要花上比自己近亲更多的功夫。
研究者表示,很多动物,包括人类的婴儿都会在新的气味和线索上花上更多的功夫。在很多物种中,气味都被用于吸引配偶,或者防止近亲婚配。
汉波德企鹅在秘鲁悬崖上筑巢,会花上很长时间在海里找食物。在它们回到聚集地,数千只企鹅在一起时,气味可能就能起到辨识身份的作用。研究者表示,对在野外群居的鸟类,比如企鹅来说,知道谁是邻居,可以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筑巢地,也能了解自己该怎么跟邻居相处。(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智能窗户问
科学网(kexue.com)讯 节能环保发明是目前科学家们热衷的工作,目前,他们完成了一个绿色的智能窗户。如其它窗户最大的不同,就是它自己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从而完成工作上的转化。在阳光充沛,气候暖和的时候,聪明的窗户就会自己打开,并充分吸收阳光,而当到了寒冷的季节,吸收阳光的同时,窗户自己会散发出热量,如暖气一般,使你的房间可以不再使用暖气,空调等取暖设备。
科学家公布了他们的新窗户,这是用廉价的材料以及完全自动化的系统组合而成,在夏天它可以保持凉爽,而冬天又可以向你提供温暖。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调节温度的设备,虽然用起来很方便,温度变化也确实明显,但它们的价格普遍很贵。
来自韩国日本的科学家运用纳米技术研制了最新的窗户,这样的窗户不但节能环保,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运用到任何地方,甚至汽车上也可以使用。目前这款智能玻璃也于奔驰汽车联系到了一起,未来新型的奔驰轿车上,都将安装这样的玻璃。
该公司的生产速度也是快的惊人,每年将差不多可以生产4百万平方米的智能玻璃。它低廉的价格将是其巨大的优势,节能环保外加低廉的价格,可以击败许多竞争对手。以前的智能玻璃大多价格很贵,而且使用时间较短,最新的产品克服了这些缺点。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聚合物离子层溶剂,它们的价格犹如甲醇一样低廉,而且可以保持物质的稳定。
面对能源紧缺的当今,发展节能环保产品才是重中之重,科学的目前也在积极的努力,相信不久的未来,更多节能产品会走进我们的生活。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格陵兰冰川严重萎缩
科学网(kexue.com)讯 全球气候变暖目前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不过对于北极冰川融化过快这样的说法,科学家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些说话有些夸大其词了,而且一些地图甚至直接自己“融化”了格陵兰岛上的冰川。
纽约时报地图出版社最近发出声明,他们承认了自己夸大其实的错误,他们最新的地图集上过分夸大了气候的变化,使格陵兰岛上冰川面积大幅减少。
此前剑桥大学的科学家最先发现了地图上面的错误,他们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和严重的误导,地球上冰川融化速度远没有这么快,一名科学家表示:“他们出版的地图有严重的错误,格陵兰岛很多部分被画成了绿色,它们应该不是冰川才对,虽然现在冰川在不断融化,但显然没有那么快。”起初地图社并不认为自己存在错误,但经过一系列调查,他们也承认了错误,也表示会尽快的改变数据。
之前的地图上他们融化了格陵兰岛上奖金15%的冰川,这面积相当于英国的大小。科学家们提出质疑的时候,也遭到了反对。
虽然地图上有些夸大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是相当严峻的问题,之前就有关于冰川危机的报道。今年年初,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格陵兰岛冰盖完全融化几乎无法避免。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格陵兰岛上的永久冰盖近几年来在快速融化。2010年夏季,格陵兰岛上融化的冰盖体积比正常年份高出25%到50%,并出现一块面积约260平方公里的断裂冰盖,这可能是有记录以来与陆地冰盖分离的最大“浮冰岛”。这一切都在向人类发出警告,遏制全球变暖已越来越紧迫。
此前科学网(kexue.com)也做过报道,如果冰川在继续融化,地球将遇到灭顶性的灾难。科学们认为,如果北半球冰川融化过快,冰川融化的海水打乱了大西洋环流的走向或温度,北半球的温度变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它最终可能会导致北半球极度寒冷。就像电影后天那样,到处是冰天雪地。海洋学研究所研究者罗伯特说:“现在科学家还因为会不会改变温度而争辩,不过由于冰层融化,使水传递到北大西洋,目前北半球降水增加可是事实。这一切还全是猜测,可能是人类对温度变化过于敏感所致。”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进计算机看你梦境
科学网(kexue.com)讯 科幻电影里经常出现一个场面,巫师或者法师可以清楚的看到你的记忆,或者你脑中在想着什么,但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现实当中你还会相信吗?现在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近日,科学家创造了一个革命性的研究,他们可以看到你大脑中想象的画面,并通过最新的仪器最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这可谓是“读心术”的最高示范。不仅知道你在想什么,还可以知道你想象的画面。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成功的破译的大脑活动,通过测量大脑的视觉皮层下的活动,用这些活动信息来构建出想象中的画面。然后,他们将这些信息通过一台先进计算机的转化,最后可以变成视频,在电视中出现。科学家们甚至开玩笑说:“以后你的电脑可以多一个文件夹了,而且你可以把它命名为‘我头脑中的电影’,直接将你想象的画面存入电脑中。”
不过科学家还表示:“目前我们制作的仪器还不是很好,只能看到短暂的画面,也许只能呈现出几张图片。但它为未来的突破铺平了道路,我很会继续研究,将这项技术发展的更加先进,还没有人看到过自己的梦想或者回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学家杰克浩教授说:“这是一个重大的飞跃,构建出大脑内部的头像,这是很好的开始,将来技术成熟后,我们完全可以将它运用到医学研究中去,那些中风和昏迷不醒的植物人,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技术来看到,病人心中在想什么,可以更好的交流。”
早在十年前科学家们就开始进行这样的研究,但之前只能记录大脑视觉皮层下的微小活动,而捕捉的画面也仅仅是一两张黑白照片。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此前最难的运动图像解码问题也开始解决,科学家们建立的计算机模拟程序就慢慢的可以将此前的照片变为运动的画面,而真确性也慢慢的提高,使得电脑产生的想象化为图像信号传输到计算机。
实验找到了一些测试者,给他们连接好测试仪器,之后叫他们观看几部好莱坞的电影,从而查看被测试者脑部的活动,结果仪器记录出来的画面与电影的情节几乎相同。被测试者脑部活动中的一些视频画面也被计算机成功的捕捉下来。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9月25日消息,日前多名韩国科学家发表论文联合推出一款新型智能玻璃,由它制造的家用窗户可以让民众以较低成本实现冬暖夏凉。
据《朝鲜日报》报道,这项科研成果的发明者林何新、祖郑何、金裕荣和李章桓,他们来自韩国崇实大学和韩国电子技术研究所。据他们介绍,当光照强烈、天气炎热时,这种智能玻璃会自动变暗,做到完全不透明;而当阳光不足、天气较冷时,这种智能玻璃又可以在几秒内切换到完全透光的状态,从而使更多的阳光照射到屋内,利用太阳能给房屋供暖。
“据我们了解,现有的智能窗户都无法如此迅速地实现光学性能切换,”这些发明者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上撰文说,“通过管理照射到房屋内部阳光的多少,这种新型的光控制系统提供了一个节省取暖、制冷和照明费用的新选择。”
市面上现有的智能窗户产品往往价格昂贵、质量较次,并且在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各种有毒材料。于是,这4名研究人员便开始着手研究新型智能窗户系统来克服这些问题。最终,他们发现聚合物、离子膜以及甲醇溶剂结合起来可以生产出便宜、稳定且功能强大的智能玻璃。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科学网(kexue.com)讯 秋天已至,一群群的大雁又从南往北的迁徙,每到这个时候大雁飞行阵型的研究都会达到个小高潮,那么,大雁整齐阵型飞翔到底用意何在呢?
在现有的大雁人字形编队说法中,“节省体力”的解释流传最广。然而,这个解释还停留在假说阶段。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持它。1914年,德国的空气动力学家卡尔•魏斯伯格(Carl Wieselsberger)经过简单计算后首次提出大雁飞人字形可以节省能量这一假说。他认为,大雁翅膀扇动会引发尾流的涡旋,而涡旋的外侧正好是向上的气流。如果相邻的大雁刚好处在上升气漩里,那么他们的飞行就会大大省力。
这一结论很快受到科学界的推崇,1970年,里萨满(Lissaman)和斯科伦伯格(Schollenberger)利用日臻成熟的空气动力学理论首次给出了一个估算。他们发现,与单个大雁相比,一个由25只大雁组成的人字形编队可以多飞71%的航程。他们还得出,最佳的人字形夹角为120度。一时之间,这成为了教科书般的事实。
然而经过科学计算的不断标准化精确化,有科学家质疑在里萨满和斯科伦伯格的研究中,他们并未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而他们采用的模形也过于简化:先是假设这些鸟不扇动翅膀,而是像固定翼飞机一样僵硬;同时也没有考虑光滑的机翼和毛茸茸的翅膀之间的区别。此后,一批更深入的理论研究证明,大雁编队飞行的能量利用率远没有文章中提到的那样高。不管此类工作如何细致,模型如何复杂,严谨的科学家们还是批评这些理论计算过于理想化。光凭理论计算,似乎无法博得人们的青睐。
虽然科学家们尚不能证明人字形和一字形编队能够节省长途飞行的体力,但是这种编队形式的其他好处已经被证实了。鸟类学家发现,加拿大大雁的眼睛分布在头的两侧,各自可以覆盖从正前方往后的128度角的范围。这与这些大雁编队飞行的极限角度相一致。换句话说,每一个在编队里飞行的大雁都能看到领队鸟,而领队鸟也可以看见全部的编队成员。因此,这些鸟类选择人字形和一字形至少有一个确定的理由:在编队飞行中,每一只鸟都能看见整个编队,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相互交流或者自我调整。(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不是我不选择你,而是科学不选择你。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9月24消息,最近《科学》杂志上刊登了来自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的一项科研研究,它指出,雌性不停的寻找不同的性伴侣竟是一种生物进化的必然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责怪男人比较花心,然而这项研究却直指另一极端,在自然的进化中,女性却更容易乱性,因为这是生物进化的必然性。
研究人员们发现动物界的雌性都有着淫乱的本性,常见的如黑猩猩、鸡、三文鱼、海胆,当然还有人类。
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人员发现红面粉甲虫如果只与1个甲虫交配,那么后代只有50%的存活率。但那些与5个甲虫发生过交配行为的,存活率会高很多。事实上不仅甲虫如此,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都是同一个道理。
科学家们惊奇的发现女性有一种天生的能力,能从大量的精子当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后台的精子。所以如果她们能够尽可能获取不同的精子样品。经过选择后,女性本能会挑选最适合的男性繁衍后代。这听上去虽然很荒诞,但却顺应了生物进化潮流的趋势,在经过不断的选择后,人类后代才会不断的优化。(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鲸鱼北冰洋发现新航道
科学网(kexue.com)讯 全球变暖造成北极冰层融化,对动物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今日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证实,鲸已利用自己高超的方向感,甚至在卫星之前,成功发现一条便于通行的航线。
英国《生物学通讯》杂志21日刊登报告说,格陵兰岛自然资源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长期跟踪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一些弓头鲸的活动。分析显示,在2010年8月北冰洋海冰融化较多的时候,两头分别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弓头鲸从“西北航道”的两端先后进入航道,它们在中途相遇并停留十天左右,这意味着“西北航道”已经敞开。“西北航道”是指从大西洋中的格陵兰岛出发,经加拿大北部的北极区域,到太平洋东岸阿拉斯加的航道。这是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最短的航道,不过这一航道长期为海冰封锁。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多起动物迁徙的情况。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数据,现在发现有大概2000种的动物正在远离赤道,平均每天超过15英尺的速度想北方前进,速度差不多每年一英里。也有一些品种的动物开始向山上前进,选择避暑方式,不过速度相对较慢,平均每年4英尺。
这些物种大部分来自北半球,甚至是植物。他们移动的速度不一,忽走忽停,但最近十几年下来,平均每小时可以前进8英寸。研究此项动物迁徙的负责人,来自纽约大学的克里斯表示:“迁徙速度是很重要的因素,它们比我们想象的快很多。”
就连海洋霸主大白鲨也不例外,近日英国的动物学家指出,现在英国海域经常出现大白鲨,这里似乎变成了大白鲨生存的理想海域。
鲨鱼研究者皮尔斯表示:”证明这个理论仅仅是时间问题,我在英国的海岸做过验证,捕捉到许多鲨鱼的照片,它们大多活动在苏格兰东北部的海岸线。我也曾把这些照片给一些专家看,他们也觉得这很不同寻常,不知道这些鲨鱼是从多远的地方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看出,这里的条件似乎和南非,澳大利亚或者加利福尼亚北部差不多。
大白鲨生活中正常的温度范围差不多在14摄氏度到20摄氏度之间,英国的海水夏季温度与它们理想的生活水温相近,也有鲨鱼专家调查,在过去14年中有差不多共有90例目击大白鲨事件,但是可以确信的只有不到10件。最近康沃尔的渔民们就经常报告说看到过大白鲨,大概每三周就有人报道看到了新的大白鲨。
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了严重的反应,此前科学网(kexue.com)有过报道,甚至有科学家认为这样继续变暖下去,恐龙将会重生,人类将遇到灭顶之灾。而变暖的原因人类将是难辞其咎。导致天气酷热,全球变暖的原因,科学家认为,工业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吸收日照热量,起到保温作用,导致地球温度越来越高,所以极端天气愈发频繁。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