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园表面迅速隆起
黄石公园火山或将喷发?
科学网(kexue.com)讯 看过电影《2012》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影片里的所有灾难都是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超级火山喷发开始的,这这样可怕的场景或许要变成现实。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一座沉睡了64万年的超级火山,于过去7年来以破纪录速度隆起,恐怕会发生史上第4次爆发。若真的爆发,厚达30厘米的火山灰将笼罩1600平方公里的区域,届时美国将有2/3地区无法居住,航空交通瘫痪,数百万计居民无家可归,植物也可能消失殆尽。
黄石公园位于美国怀俄明州,报道指,该座超级火山在过去210万年中,总共爆发过3次。科学家自1923年起,开始纪录火山隆起速度,单是过去3年每年就上升了7.6厘米,前所未见。由于数据不够全面,研究人员暂不敢断言第4次爆发何时发生,不过若爆发,影响将比去年4月爆发的冰岛火山还要大。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2月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褐蛛猴是蜘蛛猴的一种,它们是世界上最罕见的灵长类物种之一。但是本周,科学家们在南美洲哥伦比亚的席尔瓦·弗洛伦西亚国家公园(Selva de Florencia National Park)发现了它们的踪迹。在最近的一次考察中,科学家们在这一公园内发现了的一个亚种。这一亚种和另外一个亚种的蜘蛛猴之前一直被认为生活在马格达莱纳河的另外一侧,而不是这一侧。这条河纵贯席尔瓦·弗洛伦西亚国家公园境内。
褐蛛猴被国际自然保育联盟认定为极度濒危的物种,据估计其在南美洲北部栖息地内的种群数量在过去的45年间已经下降超过八成,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非法狩猎和栖息地丧失。根据此次的最新调查数据,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项目组研究人员内斯特·罗坎希奥(Nestor Roncancio)估计此次发现的褐蛛猴亚种(A. hybridus brunneus)在这一地区的分布密度小于每平方公里30只。在最近的这一考察中并未发现其它蜘蛛猴亚种。
意外的惊喜
当2005年这一国家公园成立时,并没有任何褐蛛猴的目击报告。当时科学家们认为这一物种在当地已经灭绝了。由于这一地区的特殊地形以及常年的武装战乱,当局很难组织深入的野生动物调查行动。但是在2011年11月,一位当地农民报告称他看到了褐蛛猴。这一消息让科学家们决心组织一次短途考察以确证这一发现。
罗坎希奥说:“我们感到非常惊喜,因为尽管我们心里知道这种猴子确实有可能存在于这一地区,但是我们并不奢望能在这样一次短途考察行动中能亲眼目睹它们的行踪,考虑到这里复杂的地形,就更加显得困难重重了。因此当我们真的看到它们时,我们激动不已。”
这次科学家们发现的种群是褐蛛猴在分布地区上最靠南的纪录,也是唯一一群生活在保护区内的这种猴类。
罗坎希奥和他的同事们现在正在制定一项保护计划,以期在整个地区实现对这些灵长类动物的保护。(晨风)
医院“血荒”报道不时见诸报端,然而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表明:输血所需要的血浆,未来可能可以在稻田里“种”出来。科学家成功改造水稻的基因,让米粒能够制造人体血液中的一种关键蛋白质,未来有望利用水稻为人类供应血清。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期的《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在医院里,捐献的血液会被分成三种成分,即红血球、血小板和血浆。血浆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被称为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的蛋白质,主要用于供血给失血过多的伤者或病人。
人血清白蛋白大多数从血浆中提取,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受到血浆供应的限制,而且还具有携带病毒传播的高风险性。
中国武汉大学、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和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的科学家联手取得这项科研突破。经过改造的水稻能生产一种含有人类基因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用来治疗烧伤的伤者,以及供血给失血过多的伤者。
科学家说,这种转基因水稻将能为医院提供大量及安全的人血清白蛋白。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代常说:“人血清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全球对这种蛋白质的需求每年达到500多吨。转基因水稻种子能以安全和经济的非动物性方式,生产这种成分。
研究小组也在研究改造水稻基因,生产类似胰岛素的蛋白质。胰岛素可治疗糖尿病。英国布里斯托尔皇家医院的心脏科医生墨菲指出,这项研究突破有望对医疗供血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他说:“这是开创性的成果。不过,他们至今只在老鼠身上验证了成果,真正的考验是证明它对人类是安全的。
甲板已被海草覆盖
盘子仍在水池中
船内标示依稀可见
船内走廊
船头已经生锈
酒杯依旧存在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考古学家对曾经名极一时的泰坦尼克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探测,在两英里的海底拍下了一些珍贵的镜头,展现了沉海多年的巨轮现状,也令人依稀回想到当时这艘巨轮的壮观景象。
通过镜头可以看出,曾经的巨轮早已没有了船只的样子,古怪的地形犹如月球景观,偶尔出现的海洋生物增添了别样的气氛。在看到船头的那一看,相信许多人都能够联想到当时电影中亲密情侣站在那里的场面。也能令人想在在100前那个恐怖的夜晚,这里发生的悲惨景象。
当年的泰坦尼克号是世界上最大的船只,18吨的排水量在当今也实为罕见,它称得上最美丽的船只。即便在仙子,所有人都回对它表示尊敬。虽然沉入海底许久,但青铜制的三叶螺旋桨也就保存完好。在沉没百年即将来临的时候,世界上只有最先进的潜水设备才能看到它的风范也令人遗憾。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17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研究称,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小脊椎动物是一只像家蝇那么大的蛙。最新发现的这种名叫Paedophryne amauensis的蛙,平均体长只有7.7毫米,比以前的最小脊椎动物世界纪录保持者——东南亚的印尼露比精灵灯(Paedocypris progenetica)鱼种稍微更小一些,后者雌性的体长大约只有7.9毫米。
最近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部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期间,科学家发现P. amauensis和另一种新种蛙Paedophryne swiftorum,它的体长大约是8.6毫米。保护国际的两栖动物专家罗宾-摩尔并未参与这项研究,他说:“他们继续找到越来越小的蛙类,这令我感到非常吃惊。”它们显然“已经适应了一个其他动物无法适应的小生境”。论文联合作者、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克里斯多佛-奥斯汀称,事实上这些蛙进化出小个头,是为了吃小型无脊椎动物,例如螨类,这些害虫均被更大的食肉动物忽略了。
这种蛙类是在2010年发现的,但是直到今年1月11日才公布结果,所有种类的Paedophyrne genus都是小个儿,它们生活在新几内亚雨林地上的落叶里。科学家通过倾听它们的叫声,然后努力锁定声音来源,最终查找到这些微型动物。找到它们并不容易,因为它们的叫声音调很高,因此人类凭借听觉很难锁定声音来源。奥斯汀和研究生埃里克-里特梅耶闻声赶忙去抓地上的落叶,并把它们放入一个塑料袋,这样尝试了4次,他们才发现这些蛙。奥斯汀表示,科学家仔细查找袋子里的落叶,直到“最终我们看到这个小东西正在一片树叶上跳跃”。
这些蛙很小,而且拥有与地面颜色一样的皮肤,因此利用裸眼很难看到它们,因此奥斯汀只得不断利用数码相机拍照,然后把照片放大。但是给这些两栖动物拍照像寻找它们一样困难。奥斯汀把相机放在眼前准备拍照时,他的目标物往往已经跑掉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月11日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奥斯汀表示,这些新蛙“非常擅长跳跃,它们的跳跃高度比它们的体长长30倍”。作为这项研究的一部分,奥斯汀及其同事还给这些小蛙做了全球基因比较。该科研组发现,全球的小蛙单独进化了11次,几乎只生活在热带雨林里,因为那里的空气潮湿,蛙的皮肤不会变干,而且食物充足。(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