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宇宙中遥远的恒星能奏乐吗?能,但我们一般难以听到。一项最新研究报告说,英国天文学家利用恒星发出的光线中所携带的信息,破译出恒星所奏“乐曲”,并借此发现500颗类太阳恒星。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天文学家比尔·查普林领导的一个国际小组,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这项成果。查普林研究的领域是“星震学”,即关注恒星的振动。

  查普林说,恒星内部会发出一些声音,引起恒星振动,这种振动又会引起恒星光线发生微小变化,通过探测并破译这种光线上的变化,就可以倾听恒星演奏的音乐。美国航天局2009年发射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拥有先进的光线探测仪,为天文学家提供了良好的“听星”平台。

  查普林的研究小组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对天鹅座和天琴座一带的15万颗恒星进行了观测。他们根据观测数据复原出这些恒星发出的声音。正如不同的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体积和质量的恒星所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查普林等在分析后发现,所观测恒星中有约500颗类太阳恒星。

  查普林说,下一步将在这些类太阳恒星周围寻找类地行星。此外,将通过研究这些类太阳恒星推测太阳未来的演化方式。(黄堃)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研究人员鉴定后认定这是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剪刀齿鲨的颚骨化石,距今约3亿年

  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今年2月间美国一名矿工在肯塔基州一处200米深的矿井内发现了一块长约46厘米的黑色颚骨化石,研究人员鉴定后认定这是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剪刀齿鲨的颚骨化石,距今约3亿年。该化石目前陈列在肯塔基大学博物馆内。

  因为鲨鱼骨架的主要部分都是软骨,只有颚骨由骨骼组成,因此也只有颚骨存留的时间相对较久。此次发现的化石正是被保存在页岩中的颚骨和几颗三角形牙齿,其中有些牙齿仍然十分完整,有5厘米宽。根据此样本的大小,研究者认为该鲨鱼的体长约为6米,与现代的大白鲨体型类似。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11日下午发生在日本茨城县附近地区的密集型较强地震,正在引起日本地震学家们的高度重视。日本气象厅发布的资料显示,在过去一个月中,至少发生了80次以上的4级地震,而地震的震源,呈现出不断南移的倾向。

  当地时间11日下午17时16分,茨城县附近地区发生了里氏7.1级的地震,随后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在同一地区接连发生了2次5级地震。日本气象厅称,这3次地震均为3月11日发生的里氏9级地震的余震。

  但是,静冈大学的地震专家认为,本月7日深夜发生的7.4级地震,不应该属于3月11日强震的余震,而是一个单独的地震。

  在过去一个月中,日本发生的80余次4级以上地震,其震源呈现出南移的倾向。3月11日的9级地震位于岩手县外海。而4月7日深夜11时32分发生的7.4级地震,则发生在岩手县以南的福岛县近海。而11日发生的3次密集地震,震源接近于福岛县以南的茨城县。静冈大学的一个地震研究小组担心,如果这一种南移的趋势得不到阻止的话,有可能会引发里氏9级的东海大地震。预测中的东海大地震震源将位于东京以南的静冈县近海,如果这一场地震发生的话,将会给东京和日本首都圈以重大打击。

  当晚6时,日本气象厅发表消息说,不排除在今后几天的时间里,继续发生7级地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德国《图片报》报道,气候学家日前警告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北冰洋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淡水湖。如果这些淡水流入大西洋,将会破坏大西洋暖流,让欧洲进入“冰河世纪”。

  欧洲科研项目CLAMER的科学家称,该淡水湖的总水量大约相当于东非高原的维多利亚湖的两倍。荷兰皇家科学院的学者劳拉·德-施托伊尔称:“加拿大和西伯利亚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正变得越来越大。”淡水湖中的水还会不断增加,并最终流入北大西洋。一旦这样的情况出现,这些冰冷的淡水可能会影响到北大西洋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从热带地区带来温暖的海水,形成了欧洲地区温和的气候。一旦这股暖流的势力减弱,欧洲可能会迎来长期的低温天气,甚至可能会迎来“冰河世纪”。

  科学家将这个淡水湖称作“波弗特流涡”。根据研究,“波弗特流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增大了20%。目前,由于洋流和风力的作用,它还待在北冰洋地区。不过,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5日报道,意大利考古学家4月5日宣布将组建一支考古队挖掘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的原型丽莎·盖拉尔迪尼的骸骨,以求找到足够多的头盖骨碎块供电脑复原盖拉尔迪尼的面部图像,从而与这幅传世奇作中的神秘形象进行直观比较。

  《蒙娜·丽莎》的原型究竟是谁,数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个谜,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画中人是佛罗伦萨一位丝绸富商的妻子,名叫丽莎·盖拉尔迪尼。她在1542年去世,享年60多岁。挖掘地点定在佛罗伦萨市中心的圣乌苏拉修道院遗址,这里被认为是盖拉尔迪尼的安息之地。

  考古队将借助透地雷达搜寻人类骸骨,对于发现的所有人类骸骨,他们都会进行筛选,然后通过碳元素定年法测定骨头的年代,检查是否有与盖拉尔迪尼去世时的年龄相符的骸骨。考古学家们还将提取骸骨的DNA,将之与从盖拉尔迪尼子女们的骸骨中提取的DNA进行对比。据报道,她的部分子女被安葬在佛罗伦萨的一座长方形教堂中。

  考古队的领队将由艺术史学家西尔瓦诺·温琴蒂担任。他在去年宣称找到了“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的遗骨,但他的这一发现遭到其他学者的质疑。

  对于温琴蒂领导的这个新项目,也有人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盖拉尔迪尼的骸骨极有可能在30年前圣乌苏拉修道院改建成警察局之时就被挖掘出来了,并被丢弃到佛罗伦萨市郊的垃圾堆中。因为那项工程结束后很久,人们才发现盖拉尔迪尼的死亡证明并从中发现她是被安葬在那座修道院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考古学家已经在危地马拉发现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玛雅统治者的陵墓,这座古墓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50年。


遗骸旁边有7件陶制容器、罐子和盘子,以及刻着杰斯特神像(中)的香炉。


杰斯特神像的样子。


这座古墓是在K'o玛雅遗址发现的,这里现在是危地马拉的霍穆尔。

  新浪科技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发现一座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50年的玛雅王室古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玛雅统治者的陵墓。

  考古学家在骸骨旁边发现一个刻着“杰斯特(Jester)神”图案的香炉,这种图案是玛雅王室的象征,他们据此断定这具遗体生前是位玛雅统治者。这具骸骨是在危地马拉东北部的霍穆尔(Holmul)发现的,这座古墓位于一个有钱人家的住宅下,考古学家认为,墓室的主人是一名50出头的男性,去世时健康状况良好。他们在这具骸骨旁边发现7件陶制容器、罐子和盘子,以及那个香炉。

  堪萨斯大学的约翰·托马斯科说:“我们已经发现更加古老的玛雅古墓,但是它们里面并没有象征王室的物品。我们在这座建筑物的地面上进行挖掘,最终发现一个石盖。”考古学家打开这个石盖,在它下面发现一个直径大约是16英寸(40.64厘米)的地道,地道的大小仅够一个人通过。地道通往一个被称作“楚尔坦(chultan)”的墓室,那具遗体就埋在这里。托马斯科说:“我们从地道爬进去,通过手电筒发出的光发现那具遗体。我认为我们发现的是最古老的玛雅王室陵墓。我们已经发现最早的杰斯特神头像。”

  德克萨斯大学的考古学家迈克尔·卡拉格汉对那7件陶器进行了分析。4日他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曼多举行的美国考古学会会议上介绍了这一研究成果,他表示,这些陶制容器显然来自大约公元前350年,此时玛雅制陶业开始采用红色。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对一个骨骼样本进行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最终确定它与那些陶器来自同一时代。

  卡拉格汉博士说:“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确定这具遗体的年龄。”该科研组希望,通过在当地的更多住宅下面进行挖掘,能够发现更多玛雅王室陵墓。以前知道的最早的玛雅王室古墓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00年,2005年考古学家在圣巴尔托罗获得这一发现。(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家研制出“人造树叶” 能用水发电(图)

  据报道,人造叶子形状像天然叶子,大小如一张扑克牌,内含硅、电子元件和催化剂。

  人造叶子研制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家丹尼尔·诺切拉说,在明亮日光照射下,把人造叶子放入大约4.5升水中,可以产生电,“够发展中国家一户人家用一天”。

  美国《科学日报》网站28日援引诺切拉的话报道,人造叶子在光照下把水分解为氢和氧,然后将这两种气体贮存在燃料电池中,让它们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人造叶子光合作用效率比天然叶子高大约10倍。诺切拉相信,今后仍然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
应用前景

  造价不高将造福贫困家庭

  “人造叶子作为一种造价不高的电力来源,对于发展中国家那些贫困家庭尤其有前途,”诺切拉说,“可以设想,住在印度和非洲村庄里的人们不久可以买得起基于这项技术制造的基本发电系统。”诺切拉给人造叶子项目定下目标:让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发电站。

  印度塔塔集团看好人造叶子应用前景,打算与诺切拉合作,研究如何为汽车提供清洁能源。
诺切拉及其团队下一步将尝试进一步提升其光合作用材料的效率和使用寿命。虽然目前这项科技还处于实验室测试阶段,但诺切拉团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意义重大。

  关键改进

  发现“价廉物美”催化剂

  诺切拉承认人造叶子不是新概念,但是他说,先前的人造叶子存在诸多弊端,难以应用。而诺切拉新研制的人造叶子原料成本较低,容易获取,运行条件简单,性能稳定。

  诺切拉说,实现人造叶子性能突破的关键是发现几种用镍和钴制造的催化剂。这些催化剂“价廉物美”,可以在简单条件下从水中高效分解出氧和氢。

  来电公式

  阳光+“人造树叶”+4.5升水=发展中国家一户人家一天的电力需求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很多科学家预测称,日本里氏9级大地震的余威将持续数年,并在未来几年内触发一系列太平洋地震。这种前景令人感到十分恐惧,但对于地震学家和地质学家来说,这也是一个深入了解环太平洋地震带以便于更准确地预测地震灾难的机会。

  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学研究控制中心估计,这场大地震导致地轴移动了10厘米。美国地质调查局也称,日本本州岛海岸线移动了2.5米。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埃里克·菲尔丁说,威力如此巨大的地震会改变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洲板块交界处的压力点,这很可能导致余震持续很长时间。

  发生的地震越多,地震学家对地质活动了解的就越多,使他们能够研究更好的地震预测方法。利物浦大学地球内部动力学教授安德里亚·雷特布洛克说:“日本地震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高质量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能更细致地了解板块在地震发生时及震前震后的运动情况。”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可能代替暗能量的泡泡宇宙假说或被排除

  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迄今最精确参数重新计算了宇宙扩张率之后,排除了一种可能代替暗能量的泡泡宇宙假说。研究结果将发表在4月1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宇宙正显出以越来越大的速率在膨胀。一种暗能量理论认为,这是因为宇宙中充满了暗能量,通过与万有引力相反的方向对星系推动造成的;而另一种替代暗能量的泡泡宇宙假说认为,这种景象可能是个幻觉,如果我们生活在一种跨越80亿光年且包含着邻近星系的巨大泡泡中,且处于离泡泡中心较近位置,就会看到星系之间的距离在加速拉开。

  泡泡爆裂

  而现在,天文学家改进了对宇宙当前膨胀速度的测量,能够证明泡泡宇宙假说是错误的。该研究由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院(STScl)的亚当·里斯和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共同领导,超新星Ho物态方程小组(SHOES)进行的这次测量,提高了哈勃常数的精确度,使其在观察暗能量变化时更为精确。研究小组将当前宇宙的膨胀率数值的不确定性降低到了3.3%,与上次在2009年时的测量相比,误差减少了30%。

  哈勃常数是河外星系推行速度同距离的比值,可以表示宇宙膨胀率。他们算出的新值为73.8公里/秒·百万秒差距,这意味着一个星系距离地球每增加百万秒差距(3.26百万光年),它离我们而去的速度每秒就增加73.8公里。

  暗能量是现代物理学关于宇宙的最神秘问题之一。对此,爱因斯坦曾构想出一种推动力,称为宇宙常数,以抵消万有引力的作用而保持宇宙稳定。到1929年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发现了宇宙在膨胀后,他也放弃了这种观点。此后直到1998年,两个研究小组发现了暗能量的观察证据,里斯领导的研究小组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暗能量的令人费解,许多科学家开始构想其他的解释,其中就包括宇宙泡泡理论。该理论认为,低密度的泡泡会比围绕它的质量更大的宇宙泡泡扩张得更快。对于泡泡内部的观察者来说,就会显出好像是有一种暗能量的力量正在将整个宇宙推开。泡泡假说要求宇宙的扩张率比天文学家所计算的更慢,大约60公里/秒·秒差距到65公里/秒·秒差距。根据里斯小组报告,他们把哈勃常数值的不确定性降低到3.3%后,已经排除了所有关于更低数字的质疑。

  合作研究人员德州农工大学卢卡斯·马克利解释说:“泡泡理论的最大挑战是,它要求我们必须生活在离泡泡中心很近的地方。自从我们知道有某种神秘的东西在给宇宙加速以来,虽然只发生了约百万分之一的变化,但却向我们指出更准确的方向。”

  追踪暗能量

  里斯对暗能量一直追踪研究了13年。他发现的遥远Ia型超新星比预期的更加昏暗,这意味着它们比预期的更加遥远,从而发现了暗能量的存在。他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唯一原因是,宇宙的扩张在过去某个时候被加速了。

  在此发现之前,天文学家们普遍认为,由于星系间万有引力的吸引作用,宇宙扩张正在逐渐慢下来。但这一结果暗示着,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正在反作用于万有引力,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猛推着星系互相远离。

  里斯认为,缩小暗能量范围的最佳方式是测出更精确的哈勃常数值。用仪器测量宇宙膨胀率可不像用卷尺测量自家的门厅,在两端放下尺子就行了。研究小组首先必须确定恒星之间或近或远的准确距离,再用星系退行(由于空间扩张所表现出的后退)速度和这些距离相比,然后用这两个值算出哈勃常数。

  由于无法实际测量星系距离,必须找到一种“宇宙的尺度”作为相对参照物,通过比较它们的真实亮度和从地球上看来的相对亮度而推断出它们的距离。在可靠的宇宙标尺中,里斯小组同时选择了造父变星和一种称为Ia型超新星的爆发恒星,它们爆发的亮度都非常相似,足以照亮遥远的宇宙。通过将Ia型超新星显出的亮度和脉冲星造父变星相比较,天文学家能准确地测出它们的内部亮度,由此计算出Ia型超新星与宇宙中各个星系的距离。

  在过去80年里,众多天文学家一直在测量哈勃常数,里斯也是其中的一位。哈勃望远镜在帮助天文学家精确测量宇宙及其膨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1990年发射以前,常数的估计值也曾经历过一些变化,1999年再次将误差减小到约10%。研究小组认为,在哈勃测量乏力之前,继续使用这种方法还能把不确定性再减少一半,使暗能量的性质更加凸显,有助于天文学家对宇宙性质的估计更准确,更多了解宇宙形状、早期宇宙中的中微子或其他幽灵粒子等。此后就需要能力更强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来发挥能力了。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于安哥拉发现的部分化石骨骼,这种恐龙可能曾是这个星球上体型最大的恐龙之一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3月18日消息,许多人都对恐龙这种曾经统治地球的生物而着迷,谁也不清楚还有多少种恐龙仍未被人类所认知。近日安哥拉的一些科学家就宣称,他们发掘出了新种恐龙的化石,而且这种恐龙可能是这个星球上体型最大的恐龙之一,即便是著名的大型肉食性恐龙——暴龙与之相比,也只能算是个侏儒。

  据国外媒体报道,虽然目前科学家只找到了化石的一小部分,但他们相信这些化石是属于一种拥有长颈的食草类恐龙。科学家将其称为“Angolatitan adamastor”,其中Angolatitan是安哥拉巨人的意思,而adamastor是葡萄牙航海神话里的一种巨兽。


根据推算,该种恐龙大约生活在9000万年前

  该国际研究小组声称这些独具特色的化石碎块是属于一种未知恐龙的前肢骨骼部分,这也是安哥拉近数十年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据科学家估计,该种恐龙大约生活在9000万年前,而在其发现地区域,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鱼类的化石,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这种大型恐龙死后被水冲到大海中。


恐龙化石的发掘现场

  西伊利诺大学(We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英文缩写WIU)的蜥脚类动物专家马修-博纳(Matthew Bonnan)表示,他相信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恐龙物种。他说:“我认为他们已经很认真的对其进行了研究,这项发现可能会使得之前的一些知识得以补充,并有助于研究蜥臀目恐龙适应不同环境的情况。”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44 页,共 6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