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盈江

  ——温家宝总理赴云南盈江指导抗震救灾纪实

  3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的各族群众。

  温家宝指出,盈江地震灾区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也是贫困地区,要把恢复重建同扶贫开发相结合,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同兴边富民工程相结合,同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相结合,同加强基层建设相结合,通过扎实努力的工作,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盈江。

  地处中缅边境的盈江县是地震多发地区,傣族、景颇族、傈僳族和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半数以上。3月10日,盈江发生5.8级地震,由于震中距离县城近、震源浅,县城主城区烈度达到8度,造成大量房屋倒塌,25人遇难,300多人受伤,28万多人受灾。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迅速派出抗震救灾工作指导组,启动应急预案。短短几天内,所有伤员得到有效救治,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本恢复正常,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18日上午,温家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北京飞往云南的飞机上召开会议,和随行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研究盈江地震恢复重建工作,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方针、重点任务以及中央支持的政策措施。

  下午2时许,在经过4小时的飞行和近2小时的山路跋涉后,温家宝一行来到受灾较重的盈江县弄璋镇贺哈村,逐户查看灾情。傣族妇女肖小闷正在自家废墟上整理砖瓦,温家宝走过去仔细询问她家受损情况,还弯腰拿起一块砖察看,说像这样完整的砖在恢复重建中还可以再用。他问地方干部:“一块砖多少钱?”一位干部回答:“三角五分。”总理接着又问:“建材价格稳定吗?”“稳定。”听到这里,温家宝点点头。他叮嘱乡亲们不要难过,只要人在,比什么都强。房子倒了,可以再盖起来,政府也会帮助大家。盖房子要科学选址,科学设计,科学选材。

  随后,温家宝又来到附近的允冒村,亲切看望受灾的各族群众。他走进一顶帐篷,和村民邴青妹等一起坐下。温家宝问:“帐篷住几口人?”邴青妹告诉总理:“住三家人,五口。”看到总理不解的神情,地方干部告诉总理,这里住的是三个家庭的妇女。温家宝一听笑了:“地震灾害以后,大家成了一家人。我们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大盈江江堤总长82.7公里,这次地震造成38.4公里的堤防被震裂,威胁着两岸5个乡镇和16万亩耕地的安全。温家宝来到弄璋镇段江堤,踏上一个连通两岸、十分狭窄的简易竹桥,不顾桥身摇摆,走到大盈江的江中心,实地察看水文水位情况。随后,他沿堤边走边仔细察看裂缝等受损情况。当地负责人介绍,堤坝受损达160处,有的裂缝深达2.5米,宽约30厘米。看着眼前蜿蜒曲折的裂缝、面目全非的坝顶,温家宝神情凝重,关切询问什么时候进入汛期、汛期来水有多少,叮嘱当地干部要在汛期来临前完成修复加固工程,确保安全度汛。

  温家宝十分惦记受灾学校的复课情况。平原镇岗勐中心小学是一所有451名学生的半寄宿制学校,地震后,两栋教学楼都成了危房。在部队帮助下,学校在校园内搭起了帐篷教室和宿舍。温家宝走进小学四年级一班的教室,景颇族教师聂青正在给孩子们上品德与社会课,围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主题启发孩子们探究和了解家乡盈江。看到温爷爷走进教室,同学们高兴地鼓起掌来。谢丽艳同学把自己画的画“过去的家、现在的家”给总理看,温家宝夸奖她“画得很好”。温家宝挨个察看帐篷教室和宿舍,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他对同学们说,地震虽然毁坏了学校,但经过磨难,你们会变得更加坚强。只有懂得苦难,才能懂得生活,才能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地震中,平原镇拉勐村倒塌400多间房屋。温家宝来到这里时,解放军战士正在清理废墟,排除险情,十分忙碌。当地干部告诉总理,目前已经清理了30多处废墟,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快清理步伐,争取早日重建。看到物资发放点里货源充足,温家宝十分欣慰。饭菜供应点内,一口大锅,几个炒勺,两三张方桌,几位妇女正在切土豆,准备晚饭,温家宝走过去仔细察看,还掀开菜盆,了解菜品种类。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围拢过来,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哪里有解放军,哪里的群众就安心、放心。抗震救灾包括救人、解困、除险、重建4项任务,现在,除险和重建工作刚刚开始,解除群众困难还有不少事情要做,希望大家发扬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大盈江广场是盈江县城内最大的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540多顶帐篷内住了3300多名受灾群众。温家宝来到这里看望大家。在一处临时医疗点,温家宝拿起汤勺,小心翼翼地将防治感冒的中药汤剂用漏斗倒进塑料瓶,发放给排队领取的群众。他来到报警点、志愿者服务站等公共服务点,和公安民警、志愿者亲切握手。他还走进10多顶帐篷,了解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情况,叮嘱大家要注意冷暖,注意防火,鼓励大家振奋精神,团结起来,共同战胜这场灾难。

  地震发生后,盈江县人民医院收治了80多位伤员。温家宝走进帐篷病房,来到在地震中脚部骨折的孕妇梁普艳的病床前,仔细了解伤情,鼓励她乐观起来,困难很快就会过去。5岁的傣族小朋友邵以根的右腿在地震中骨折,温家宝坐在病床边,关切地问疼不疼,鼓励他做个坚强的小男子汉。看着总理慈爱的笑容,邵以根腼腆地笑了起来。温家宝还向医务人员表示衷心感谢,鼓励他们为受灾群众做好服务。他说,医院和卫生院的恢复重建也要提高抗震设防标准,要同医改工作结合起来,加强设备配备,改善灾区医疗卫生条件。

  傍晚时分,温家宝在抗震救灾指挥部临时搭建的大帐篷里召开会议,听取抗震救灾工作汇报,他提出了下一步抗震救灾的五项重点工作:第一,进一步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确保每一个人有吃有住。搞好灾区卫生防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保证灾区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第二,认真处置地震带来的灾害隐患。深入开展危房排查,全面检查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严密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切实加强对隐患点的监测。第三,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使医院、银行、派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尽快运转起来。组织力量帮助农民收割甘蔗,搞好运输。第四,科学规划和安排灾后恢复重建,尽快组织灾害评估,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方案。科学确定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严格建筑技术规范,确保安全。重点帮助城乡居民建设住房。要把学校和医院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第五,加强对灾区恢复重建的支持。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管理要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回良玉在会上讲了话。他指出,盈江抗震救灾工作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要充分认识到恢复重建工作的复杂性,结合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西部地区的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重建规划,把中央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实处。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广网北京3月19日消息(记者刘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8日至19日来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的各族群众。

  地处中缅边境的盈江县是地震多发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半数以上。3月10日,盈江发生5.8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25人遇难,300多人受伤,28万多人受灾。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迅速派出抗震救灾工作指导组,启动应急预案。

  18日上午,温家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北京飞往云南的飞机上召开会议,和随行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研究盈江地震恢复重建工作,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方针、重点任务以及中央支持的政策措施。

  下午2点,在经过4小时的飞行和近2小时的山路跋涉后,温家宝一行来到受灾较重的盈江县弄璋镇贺哈村,逐户查看灾情。他叮嘱乡亲们不要难过,只要人在,比什么都强。

  温家宝:老乡,人在,房子倒了,我们再把它建起来。我这次来就和你们商量怎么把房子建好。

  随后,温家宝又来到附近的允冒村,亲切看望受灾的各族群众。他走进一顶帐篷,和村民们一起坐了下来。

  温家宝:“一共睡五个人,三家人?”

  地方负责人:“女的在这个地方住,男的在隔壁住。”

  温家宝:“地震灾害以后,就都成了一家人了,大家要互相帮助。”

  这次地震造成大盈江江堤38.4公里的堤防被震裂,威胁着两岸5个乡镇和16万亩耕地的安全。温家宝来到江堤,踏上一个连通两岸、十分狭窄的简易竹桥,不顾桥身摇摆,走到大盈江的江中心,实地察看水文水位情况。他叮嘱当地干部要在汛期来临前完成修复加固工程,确保安全度汛。

  温家宝十分惦记受灾学校的复课情况。平原镇岗勐中心小学地震后,两栋教学楼都成了危房。在部队帮助下,学校在校园内搭起了帐篷教室和宿舍。

  温家宝:“同学们好!”

  学生:“爷爷好!”

  看到温爷爷走进教室,同学们高兴地鼓起掌来。温家宝逐一察看了帐篷教室和宿舍,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在教室里,他对同学们说:

  温家宝:只有懂得苦难,才懂得生活,才懂得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奋斗。你们会成长为一个不怕困难的人,顶天立地的人,坚强的人。

  地震中,平原镇拉勐村倒塌400多间房屋。温家宝来到这里时,解放军战士正在清理废墟,排除险情。看到物资发放点里货源充足,温家宝十分欣慰。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围拢过来,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温家宝:哪里有解放军,哪里群众就安心、放心。救灾任务还很重,救人、解困、除险、重建。现在,除险和重建工作刚刚开始,解除群众困难还有不少事情要做,但是我相信同志们会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不怕牺牲、勇于奋斗,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

  随后,温家宝还来到盈江县城内最大的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和盈江县人民医院,在帐篷病房里看望受灾群众,鼓励大家乐观起来,困难很快就会过去。

  傍晚时分,温家宝在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会议,听取了抗震救灾工作汇报。

(编辑:SN020)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国地震局即日起以预算书形式公开2011年详细部门预算。其中,将有19.59亿多元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及应急救援等地震事务支出,超过中国地震局2011年预算支出比例的六成。比2010年多出约5.7亿元。

  地震事务支出占“大头儿”

  记者从中国地震局了解到,此次公开的2011年详细部门预算显示,中国地震局部门收入及支出总预算为29.08亿元。主要预算收入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等。

  预算支出除经营支出外,可分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和住房改革支出3部分。

  其中,基本支出15.46亿元,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安排;项目支出11.56亿元;住房改革支出1.39亿元,按照国家住房改革政策进行安排。

  记者注意到,在2011年预算支出方面,地震事务支出19.59亿多元,所占比例达到67%。据了解,地震事务支出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等支出。

  今年花的比去年多

  对比中国地震局2010年预算记者发现,2010年,中国地震局部门收入与支出预算为24.1亿元。其中,地震事务支出约占支出的58%,为13.9亿元,比2011年少了近5.7亿元。

  中国地震局工作主要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和地震科研等项内容。

  目前,中国地震局在职职工12200多人,离退休人员近9300人。其中地震监测预报人员约6000人。

  文/记者王南实习生宋丹

(编辑:SN002)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很多科学家预测称,日本里氏9级大地震的余威将持续数年,并在未来几年内触发一系列太平洋地震。这种前景令人感到十分恐惧,但对于地震学家和地质学家来说,这也是一个深入了解环太平洋地震带以便于更准确地预测地震灾难的机会。

  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学研究控制中心估计,这场大地震导致地轴移动了10厘米。美国地质调查局也称,日本本州岛海岸线移动了2.5米。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埃里克·菲尔丁说,威力如此巨大的地震会改变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洲板块交界处的压力点,这很可能导致余震持续很长时间。

  发生的地震越多,地震学家对地质活动了解的就越多,使他们能够研究更好的地震预测方法。利物浦大学地球内部动力学教授安德里亚·雷特布洛克说:“日本地震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高质量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能更细致地了解板块在地震发生时及震前震后的运动情况。”

发表在栏目: 自然

3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日本“3-11”地震遇难者,并简短会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3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日本“3-11”地震遇难者,并简短会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中新社北京3月18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8日下午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日本“3·11”地震遇难者,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丹羽宇一郎大使并日本人民致以诚挚慰问,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

   胡锦涛表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近邻。我们对日本人民在这次地震中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中国政府和人民正积极支援日本抗震救灾,我们将继续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祝愿日本人民早日克服困难,重建家园。中国政府十分关心在日中国公民安全。“3·11”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积极救助在日中国公民。中方对此表示诚挚感谢。

  丹羽宇一郎表示,日本“3·11”地震发生后,胡锦涛主席阁下致电我国天皇陛下,祝愿日本人民早日克服困难,重建家园。中国政府向日方提供物资援助,并迅速派出国际救援队,积极开展救援活动。许多中国民众也向日方表示慰问。日本正在国际社会支援下开展救灾。日本政府将确保在日中国公民安全,全力以赴为他们提供支援和方便。日方愿与中方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

  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中国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等陪同前往吊唁并参加会见。(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珠三角将建地震预警系统 可提前10秒发警报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熙灯 实习生 贾鹏 通讯员 何晓玲) 昨日9时38分,广东云浮(东经112.0,北纬22.9)发生1.9级地震一次。云浮部分地区有感。此次地震在云浮市区东南1~2公里的山区。广东省地震局根据现有资料数据判断,云浮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记者昨日从广东省地震局独家获悉,“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将建设全省地震烈度速报网(重点是沿海地区),同时将建设珠江三角洲地震预警系统,力争在地震波到达珠江三角洲前的10~20秒发出警报,使普通民众可及时疏散和躲避。

粤百年发生十次大地震

“广东也受地震灾害威胁。”广东省地震局副局长吕金水告诉记者,广东地处欧亚板块、菲律宾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汇部位附近,东南沿海地震带较活跃地段,是华南地区地震相对多发、灾害相对严重的省份。

据介绍,近百年来广东已发生过10次6级以上地震(含2次7级以上地震),造成特别重大的灾害。其中,1918年南澳县7.1级地震,“民众伤亡十之八九,城镇一片废墟。” 1969年阳江6.4级地震造成了数百人的伤亡,倒塌房屋几万间。

珠三角将建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报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吕金水说,短临预报是世界科技难题,“在有前震和前兆现象较多并能及时观测或收集到的情况下,才能做出短临预报。”

“中、长期预报应该得到更多的应用和重视。”吕金水说,日本、新西兰、美国、台湾地区都在做长期预报(20~50年),并向全社会公布,用于指导当地的防震抗震减灾工作。“长期预报能切实起到全民动员,持之以恒的功效和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和借鉴。”

吕金水称,广东省地震监测技术水平处国内先进水平。据介绍,广东建立了由200多个地震观测台组成的监测台网。地震监测能力达到重点监视防御区1.5级以上,其他地区2.0级以上,地震速报时间一般在2~5分钟内,居全国首位。

广东省自主研发的地震自动速报系统,是全国唯一能够自动快速测定全国甚至全球地震,在监测到地震首波到达台站1分钟内初步确定地震参数并自动速报,成为中国地震局指定的地震自动速报系统。在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汶川8.0、玉树大地震7.1,以及日本9.0级的参数测定和速报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东还初步建立了地震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对发生在南海的强震作出是否会引发海啸的判断,并向省政府上报和通报省海洋与渔业局。”吕金水透露,“十二五”期间,广东将建设全省地震烈度速报网(重点是沿海)。布设约300个地震烈度测报台点,5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提供烈度影响分布图,为应急救援、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决策和科学依据。同时建设珠江三角洲地震预警系统,即在外围发生强震时,地震波到达珠江三角洲前的10-20秒发出警报,使普通民众可及时疏散和躲避,为高铁、电站、供电、煤气系统等设施进行紧急处置提供预警信息,使政府部门可及时采取应对和救援措施。

粤民房一般可抗7级地震

按照《广东省防震减灾条例》规定,大中城市人口密集区域、城市生活小区,应当规划、设置发生地震时用于居民避难的场所,并设立明显标志。广东省21个地级市都在规划、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全省已建成58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广州有5个,分别是晓港公园、东风公园、陈家祠广场、番禺南区公园、增城广场。

广州一般工业、民用建筑,是按抗御7级地震的要求来抗震设防的。“如果所有建筑都能按照这个标准建设,施工质量合格,一般的工业、民用建筑可以抗御7级左右的地震。”吕金水说,“但部分村镇、乡村居民自建房的抗震设防管理还比较薄弱。”

责任编辑:NN026(本文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3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日本“3-11”地震遇难者,并简短会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3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日本“3-11”地震遇难者,并简短会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中新社北京3月18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8日下午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日本“3·11”地震遇难者,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丹羽宇一郎大使并日本人民致以诚挚慰问,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

  胡锦涛表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近邻。我们对日本人民在这次地震中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中国政府和人民正积极支援日本抗震救灾,我们将继续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祝愿日本人民早日克服困难,重建家园。中国政府十分关心在日中国公民安全。“3·11”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积极救助在日中国公民。中方对此表示诚挚感谢。

  丹羽宇一郎表示,日本“3·11”地震发生后,胡锦涛主席阁下致电我国天皇陛下,祝愿日本人民早日克服困难,重建家园。中国政府向日方提供物资援助,并迅速派出国际救援队,积极开展救援活动。许多中国民众也向日方表示慰问。日本正在国际社会支援下开展救灾。日本政府将确保在日中国公民安全,全力以赴为他们提供支援和方便。日方愿与中方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

  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中国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等陪同前往吊唁并参加会见。(完)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据美国媒体报道,柬埔寨首相洪森3月18日前往日本驻柬埔寨大使馆,吊唁日本大地震中的遇难者。

  陪同洪森前往日本使馆的还有超过40名政府内阁成员。在悼念词中,洪森对日本遇难者及其家属表达“深切同情和沉痛哀悼”。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日本媒体报道,北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第六名英国选手马拉·山口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保拉·拉特克里夫等人17日开设了一个名为“RUN FOR JAPAN(为日本而跑)”的募捐网站,呼吁为日本大地震捐款。

  山口的丈夫是日本人,她本人也主要以日本为活动基地。山口在网站上寄语说:“日本从业余选手到奥运会冠军,跑步人群众多。希望全世界的跑步爱好者都来支援日本重建。”

  网站目标是人们上传的跑步距离记录在4周内合计达到约4万公里,可以绕地球一周。网站呼吁全球各国至少有1人为日本而跑,网站同时也接受捐款。捐款可通过网络进行,款项将移交红十字会相关组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日本警察厅截至18日17时(北京时间18日16时)统计称,地震灾害共造成日本全国6548人死亡,10354人下落不明,2516人受伤。其中重灾区宫城县有3860人遇难,岩手2040人,福岛为592人。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2 页,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