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用水下机器人和摄像机在墨西哥湾发现一艘具有200年历史的遇难船。支持者们在网上密切关注了整个过程。科学家说,这艘木船除覆盖铜的船体外几乎全都烂掉了,但它的残骸上散落着陶瓷盘、玻璃瓶和数箱步枪等物品。
政府海洋考古学家杰克-艾利恩博士表示:“残骸内部和周边到处都是人工制品。根据船体铜套来判断,这艘船应该出现在19世纪中期初。我们发现一些可以确定年代的物品,像一类在1800到1830年间十分流行的陶瓷盘和大量玻璃瓶等。我们还在船上找到一个罕见的火炉,这在世界上早已发现过,但为数很少。这艘19世纪的木船是第二次在墨西哥湾发现的遇难船。”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进行了为期56天的探索计划,并在网上通过视频和航海日记向公众直播了全过程。他们共发现4艘遇难船,墨西哥湾的19世纪木船只是其中之一。这个航海计划已于4月29日结束。这艘19世纪木船是被发现的4艘船中唯一一艘以前并不知道的遇难船。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一位科学家说,它是这次探索计划中最具历史意义的发现。
壳牌石油公司2011年展开一项油气勘查任务。途中,科学家发现一个神秘的声纳信号,随后开始对探索以前未知的地点感兴趣。美国海洋能源管理局要求壳牌石油公司的调查研究在批准油气勘探前进行。
4月26日,包括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在内的2000人在陆地上收看了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遥控名为“迷你大力神”的水下机器人进行探索的过程。他们还通过在线直播向支持者们播放了这一发现。
生物学教授埃里克-柯德斯谈到3月24日的经历时说:“我在费城天普大学用台式电脑写下这个经历时,研究了2000多米的海底,听蒂姆-山科描述一张我正在看的照片,看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提供我们正在检查的有机体和地质鉴定结果时的情况。”
科学家并没有回答这艘船的真实用途和沉没原因等问题,只是提到了它沉没时发生的历史事件。艾利恩说,这艘19世纪木船沉没时墨西哥湾地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1812年战争”,这直接导致了后来爆发的得克萨斯革命和美国墨西哥战争。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海洋勘探与研究办公室海洋考古学家弗兰克-坎特拉斯表示:“据我们所知,这艘遇难船在墨西哥湾上航行。但至于它来自哪里或将要去何方等问题,我们目前一概不知。考虑到船上有大炮和步枪,于是我们就产生一个有趣想法,它可能和军事行动有关。”
那些人工制品散落在海底,暴露在外面。由于船体的腐烂和掩埋它们的沉积物的缓慢运动,它们好像最近才“浮出水面”。在摄像机光的照射下,一些碟子、一个附着大量甲壳动物锚和一些破碎或完整的玻璃瓶放佛新的一样。它们零零落落地位于铜质船体周围。随着时间推移,船体已经生锈,变成浅绿色。
坎特拉斯表示,这艘船沉没的地点距墨西哥湾海岸近200英里(约合320公里),掩埋在水下4000英尺(约合1200米)。虽然它布满灰尘,却受到密西西比河厚重沉积物的保护,没有被水冲走。令人吃惊的是,船上的人工制品清晰可见。
科学家还有意外收获,他们在沉船地区发现一个深海珊瑚生态系统,其中包括一些全新品种。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透露,只有5%的海底绘制成图,这为今后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巨大空间。(孝文)
研究证补钙会增大患心脏病的风险。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3日消息,钙是骨骼生长的必需元素,补钙能够健康骨骼为世人所知;同样也对其他器官有着重要作用,就比如心脏。吃钙片曾被认为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而现在则被发现补钙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医生建议在补充营养品的时候要加倍注意,只能遵照医嘱,按需服药。
新发现基于一项在德国海德尔堡进行的大范围调查研究,共有23980 名志愿者参与了调查。部分研究对象同时还参与了癌症以及营养品的测试研究,但是试验结果仍能被研究人员所利用。
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社会与预防医学学院的研究队伍发现,经常补钙的人比不补钙的人遭遇心脏病突发的风险高出86个百分点。而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元素的人发生急性心脏病的风险是不吃钙片的人的2.7倍。研究结果发表在《心脏》期刊上。
来自英国国家骨质疏松症学会的Claire Bowring医生对卫报说:如果能从食物中获取人体所需的钙质,那么吃钙片补钙是完全不需要的。补钙过多也并不会对骨骼生长有额外的益处。补钙只是为了弥补不能从食物中获取足够钙质。想要补钙的医患应该与医生进行商榷,特别是已经患有心脏病的人。(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类体内均有冬眠基因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5日消息,早在今年二月,欧洲遭到大雪的袭击,当时许多人因此受难。在瑞典有一位被暴雪覆盖而困在汽车中的人,被发现时已经过去了2个月时间,但他却奇迹般的生存下来。
根据医生检查,此人身体正常没有不适现象,而被雪覆盖后,他的核心体温下降到31℃左右,低于人类的正常体温,而这种现象与动物界中的冬眠极为相似。
对于这样的状况,医学专家做了研究,他们表示有些人会训练一些特殊的能力,比如有些人训练冥想,他们能够自发的进入一种类似于冬眠的状态,而进入这种状态后,他们的身体供氧量明显降低,比正常人少了6%。
根据介绍,著名医学教授哈尔贝特(Herbert Benson)曾经对可以进入深度冥想的僧人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的供氧量甚至可以减少64%。其研究表示,人类体内或许均有冬眠的基因,只不过我们平时没有激活而已。
来自西雅图癌症研究中心的教授马克(Mark Roth)表示:“目前我们正在研究这样的表现,曾经通过老鼠进行过实验,发现它们吸入一种硫化氢物质后,可以将呼吸降低到92%,而之后还能恢复正常。重要的是老鼠也并非天生冬眠的动物。”(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5日消息 ,一下雨,猴子就会打喷嚏,这听上去有点新鲜,事实上新鲜可不止这猴子,蓝色的狼蛛和香肠般大小的千足虫……他们共同构成了十大最不可思议物种。
直到去年,这些不可思议的、令人惊叹的生物才为科学界所知。下面将是其中十大最为怪异物种。
它们大多是在地球上偏僻而人迹罕至的地区发现的。近期某国际委员会提名了近200种新物种,从中选取了十种最不可思议的,希望能吸引公众关注野生动物的困境。
“喷嚏猴”是其中最好玩的:它有着浓厚的胡须,而鼻孔却是朝天的,这使得下雨时他就会不停打喷嚏。所以它们下雨时都会把头藏在膝盖下。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在缅甸的高山上发现了这种“喷嚏猴”,据信大概还存活着300只,已经濒临灭绝了。
世界的另一边存在着另一种神奇的生物 “Tamoya ohboya” 水母——它有着红白相间的类似箱形风筝的尾巴。它是在委内瑞拉近海的荷兰小岛Bonaire上发现的,名字来源于看到它时的惊叹“噢小子们”。
“恶魔的蠕虫”获得了一项殊荣,它是地球上生活在最深地方的复杂微生物。身长仅0.5mm的它被发现生活在南非一个金矿中,金矿深约一英里,矿底的温度为37摄氏度。
还有名为Sazima’s tarantula的狼蛛,是在布鲁塞尔发现的一种闪光的蓝色蜘蛛;一种西班牙的微型黄蜂有个“俯冲轰炸机”的昵称,因为它飞行在地面上方半英尺处来捕食蚂蚁;一种婆罗洲真菌看起来就像搓澡海绵;坦桑尼亚发现一种香肠大小的大型千足虫。名录中还包括一种新几内亚岛发现的兰花,此花在晚上十点左右开放,第二天早晨又会闭合花瓣。
此名录已编译了近五年时间,每年在十八世纪瑞典著名植物学家Carolus Linnaeus的生日这天公布,以此纪念他创立了现代动植物命名和分类系统。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物种探索协会的Quentin Wheeler教授说:“每年探险者和各个博物馆大约发现几十个未曾出现的物种。随着新物种的发现,我们将会认识到生物圈更多的神奇之处。”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9000000种动植物,但其中仅有10%已被人类认识并分类。(科学网kexue.com 维森)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两年前在英格兰发现的两个1.6亿年前的头足动物汁囊化石中包含黑色素(melanin),而这种黑色素在当代乌贼体内也是标志性色素。这是能够研究亿万年前生物体内有机物质的特殊例子,研究表明头足动物(乌贼、墨鱼、章鱼)体内的墨汁自侏罗纪之后就没有发生变化,而黑色素则能以多种有机质的形式完整保存。弗吉尼亚大学的John Simon教授说,虽然头足动物其他有机质成分经年累月已然流逝,但通过多种方法仍能找到遗存的黑色素,并且其完整程度也能保证其被详细研究。其中的一个汁囊化石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此类化石。
英国地质调查局的Phillip Wilby在威尔特郡的Christian Malford发现这块化石的,他将标本送给了Simon,日本学者Shoskue Ito对于黑色素研究也很在行,因此也参与了此项研究,他们利用高分辨率的化学分析仪器来探测并最终发现了黑色素。之后,研究者将其与现代墨鱼Sepiaofficinalis体内的黑色素进行了对比并发现两者极为相似,这种墨鱼在地中海、北海及波罗的海极为普遍。Simon说,对黑色素来讲,时间仿佛停止了,进化也停滞了,或许这种状态下的墨汁已达到最优效果。
普通的动物组织由蛋白质组成,极易被腐蚀,化石一般仅保存有骨骼及印痕,科学家通过这两种化石类型能够了解到不少信息,但与有机体相关的问题则仍然无从解决。但黑色素却是例外,它虽然是蛋白质,但对腐蚀却拥有极强的抵抗力,Simon说,黑色素是化石记录中所有有机色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色素,虽然如此,要想研究它仍然很困难,随着技术的进步,从化石中分离出黑色素成为了可能。 研究者利用各种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化石标本进行了研究,以期获得这些黑色素独特的特征、形貌和化学成分,这些方法都不是常规古生物学方法。Simon说,这项研究的意义不只在于提供新的方法,更在于为人们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
科学家在黑龙江省乌拉嘎地区晚白垩世渔亮子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其中多数骨骼化石被鉴定为赖氏龙亚科黑龙江龙,其余部分则归入鸭嘴龙亚科的董氏乌拉嘎龙。
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原有材料和新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后认定,以前归入乌拉嘎龙的部分骨骼(包括不完整的脑颅骨、上颌骨和肩胛骨)实际上应属于赖氏龙类,并相应地修订了其鉴定特征。
同时,研究人员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乌拉嘎龙是已知最基础的鸭嘴龙亚科恐龙,与在北美地区发现的短冠龙和慈母龙共同构成了鸭嘴龙亚科的一个基干支系。该支系起源于桑托期的亚洲,可能在中坎帕期之前发生分异,并通过白令陆桥向北美地区迁徙辐射。
据介绍,乌拉嘎龙具有同短冠龙和慈母龙十分相似的骨学特征:长而楔形的前顶点位于颧骨前支的一半背腹高度处;颧骨后支呈扇形;乌喙骨的腹突相对较长且纤细;肱骨三角胸嵴较不发育,适度地向前外方扩展;髂骨髋臼上突的腹缘呈不对称U形,缺乏一条强烈的嵴连接其后部区域与髋臼后突的背缘。
相关阅读
勒纳河三角洲,河流将有毒的汞污染物引入了北极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的科学家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发现,北冰洋及周边地区目前遭受严重的汞(mercury)污染 。
这种危险的化学品通过大气作用,比如大风,以及北极地区错综复杂的河流流动模式引入了该区域。该元素或将在这个世界上最敏感的栖息地之一不断累积。科学家直到目前才确定河流将这种类型的有毒污染物引入了这一地区。过去的调查发现大气影响导致汞积累在这一区域,但未能认识到河流在这种污染现象中所起的作用。
新研究发现,随着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将导致北极更多的冰融化,未来该地区的汞含量将继续增加。这一现象也将引发河流循环模式的转变。
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调查人员与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SPH)的同事密切合作。他们的研究报告发表在5月20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主要作者珍妮·费舍尔(Jenny A. Fisher)解释称:“北极是一个独特的环境,因为它远离人为的汞的来源,但我们知道,北极海洋哺乳动物体内的汞含量在世界上是最高的。这对海洋生物和人类都很危险。从科学的角度看问题,这些汞来自哪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水产科学助理教授埃尔希·桑德兰(Elsie M. Sunderland)补充说:“对于人类,汞是一种强效的神经毒素,长期生活在汞污染环境中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和损害成年人的心血管健康。”
汞为银白色的液态金属,俗称“水银”。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不容易分解,它可以在大气、海洋或动物体内留存多年。汞的毒性是积累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它被归类为一种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毒物。目前,世界各地的渔业都在抱怨,这种类型的污染影响他们的鱼群生长。
桑德兰解释称:“北极地区的土著人特别容易受到甲基汞(methylmercury)污染的危害,因为他们消耗大量的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作为他们传统饮食的一部分。”他得出结论:“了解北冰洋汞的来源,并预计该地区的汞含量将在未来发生怎样的变化,是保护北方人群健康的关键。”(尚力)
相关阅读
蜘蛛毒液具有非常神奇的效果
你如果在卧室中发现一只蜘蛛,最可能的做法是消灭它,但最新的研究却表明蜘蛛毒液具有非常神奇的效果,来自巴西的一种蜘蛛在咬人之后,可以使男性四小时的勃起。这对于某些性功能存在障碍的人士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肯纳-努涅斯(Kenia Nunes)博士是一位大学生理学专家,他经过反复的实验之后发现来自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香蕉塔兰图拉毒蛛的毒液具有神奇的疗效,可以让人莫名的勃起。他说道:“这些毒液是有毒的,但是它却不同于蛇毒毒素,它最多会令我们出现血压升高以及不正常勃起等问题。”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如果被这种蜘蛛深度咬伤则是非常危险的,这将会使你失去对肌肉的控制,同时全身疼痛,呼吸困难,如果不经过抗蛇毒血清的治疗,被咬伤的人可能会因缺氧而死亡。但是努涅斯博士看到的更多的是他积极的一面:“毒液对于治疗男性和女性的性功能障碍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目前,努涅斯博士只是将毒液用于混有高血压引发的性功能障碍的老鼠身上,通过实验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他说:“这是一件好事,毕竟有些性功能障碍的患者常规的治疗手段是无效的。”不过,是否会对女性产生相同的作用,努涅斯博士表示还没有研究过。
当然,华盛顿大学的克劳福德依然希望人们慎重,因为被这种蜘蛛咬了之后也是存在一定的死亡概率的。他说道:“根据统计有7000人曾经被咬过,其中有10人因此而死亡。”
相关阅读
苏门答腊猩猩为卧薪尝胆强壮自己再去挑战雄性霸主。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3日消息,科学家们近日发现居住在印尼群岛的苏门答腊猩猩成功锻炼出一种奇怪的进化能力——延长青春期的时间以等到他们强壮的足以挑战主导的雄性为止。
科学家们一直尝试着去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进化,有的年轻的猩猩甚至会延迟长达10年之久直到30岁(一般寿命也就45岁)才开始进入性成熟,而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其他灵长类物种的有类似的甚至是连婆罗洲猩猩也不具有这样的特性.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雄性的猩猩在大约15岁的时候就开始具有繁殖能力了,不过只有发育雄性第二性特征诸如明显的面颊轮廓,肌肉数量与体积变大等等才有机会获得雌性的青睐。
南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员Gauri Pradha以及她的研究团队发现有的苏门答腊猩猩会延迟发育出第二性特征长达十多年,而苏门答腊猩猩也不同于婆罗洲猩猩它们会霸占雌性猩猩长达数周。研究者们还发现其他的一些第二性特征好包括手臂和背部的毛发变长,喉结变大等等。
科学家们通过数年来该领域收集到的数据中构建了一个猩猩的数学模型发现只有少数主要雄控制所有的雌性,而更多红毛猩猩推迟了他们的发育,忍气吞声卧薪尝胆,直到他们有足够的力量推翻占统治地位的雄性时次才开始发育,发育出雄性第二性特征以吸引雌性,享受霸王的地位。(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百年古树长在岩壁上
近日,茶陵县洣江乡青呈村发现了大面积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大的树龄达八百年之久,树围有2尺多长,高达3米多,这些古茶树大多生长在岩壁上。
茶陵是炎帝神农氏种五谷、尝百草之地。相传,炎帝就是在茶陵云阳山发现茶叶的。茶陵也是全国唯一以“茶”命名的县,茶文化历史悠久。《茶经》里提到,“茶陵者,陵谷间多生茶茗焉”。古茶叶树生长在岩壁上,枝壮叶茂。林业工作人员介绍,茶陵县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广、数量多、保护好。岩壁这种贫瘠的生长环境与茶树的清高禀性十分吻合,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这些野生茶叶是真正的绿色生态茶。挖掘野生茶叶资源,对茶陵茶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茶陵县林业部门表示,将出台相关措施,对野生茶树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目前,当地已在这些古茶树上挂上了铭牌加以保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