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6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其他国家航天局最新拍摄的螺旋星系合并、积雨云如高耸山岳及土卫二间歇泉等壮观景象。

  1.积雨云如高耸山岳

积雨云如高耸山岳积雨云如高耸山岳

  在这张照片中,高耸入云的水汽使得哥伦比亚上空的积雨云看上去就像棉花糖般的高山。照片是由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拍摄的。从离地220英里(约合354公里)的高空俯视,积雨云看似很平静,但事实上,密集、高耸的积雨云往往与雷暴等极端天气事件现象有关。

  2.恒星形成地带

恒星形成地带恒星形成地带

  在“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公布于11月28日的NGC 6503螺旋星系照片中,淡红色气体标出了新近诞生的恒星的所在位置。NGC 6503螺旋星系堪称一个较小版本的银河系,距地球1700万光年远,处于一个名为“Local Void”的天体稀少太空区域的边缘地带。

  3.土卫二喷射流

土卫二喷射流土卫二喷射流

  根据美宇航局在11月29日公布的照片,从土星卫星土卫二喷射而出的水冰射流看似从土星明亮一侧掠过。这张照片是由美宇航局“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实际上,土卫二的运行轨道距土星大气顶端大约11.2万英里(约合18万公里)。土卫二的冰冷间歇泉发现于2005年,它们位于这颗星球南半球的断裂带,据认为其喷射动力源于地表下的液态水层。

  4.几何形状麦田

几何形状麦田几何形状麦田

  在这张由韩国多用途卫星拍摄的照片上,种植小麦、大麦以及各种水果和蔬菜的田地在西班牙亚拉贡和加泰罗尼亚两个自治区形成了几何形状的拼缀图案。照片是由与韩国航空航天研究所建立有合作关系的欧洲航天局公布的。圆形田地显示了农民使用中心支轴自走式灌溉系统的地方,在这种灌溉系统中,在田地中央打的水井将水输送给周围的喷洒器。

  5.螺旋星系合并

螺旋星系合并螺旋星系合并

  在这张公布于11月28日的照片中,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望远镜捕捉到两个正在慢慢合并的螺旋星系。这两个螺旋星系统称为NGC 520,在大约3亿年前开始碰撞。据天文学家估计,两个星系的合并如今完成了一半左右,它们的核心尚未接触。

  6.宇航员平安归来

宇航员平安归来宇航员平安归来

  在俄罗斯“联盟TMA-19”载人飞船着陆于哈萨克斯坦北部以后拍摄的照片中,俄罗斯宇航员费奥多尔·雅奇金(图中)坐在飞船里对着摄像机镜头挥手。作为国际空间站第24远征队和第25远征队的成员,雅奇金与美国两位宇航员道格·惠洛克(左侧)和香农·沃尔克(右侧)在太空停留五个月之久后,于11月26日安全返回地面。(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3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这组照片展现了在澳大利亚沿海发现的一系列新种东方扁虾,其中有2种此前完全不被科学界所知。

  1.让人煮了?

让人煮了?(图片来源:Joanne Taylor)让人煮了?(图片来源:Joanne Taylor)

  单从鲜艳的色彩判断,这只东方扁虾似乎被人煮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与绿褐色美国龙虾有所不同的是,这种学名“Galacantha subspinosa”的龙虾种群在活着的时候身体就呈亮红色。它们是一种小型甲壳类动物,只有手掌大小,是2005年至2007年执行科考任务期间在澳大利亚西岸发现的10种龙虾物种之一。最近,研究人员公布了包括G. subspinosa在内的6种龙虾,它们都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新种龙虾,其中有2个种群此前完全不被科学界所知。

  在海下6英尺(约合2米)至3英里(约合5公里)的区域,迄今为止共发现数百种东方扁虾。东方扁虾也被称之为“squatties”,主要特征为巨大的前爪和扁平的身体。这种动物与寄居蟹的血缘关系更近而不是龙虾。维多利亚博物馆的海洋科学家乔安妮·泰勒在提到G. subspinosa时表示:“这一种群是所有种类的东方扁虾中颜色最为丰富的。”10月12日出版的《动物分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描述新种东方扁虾的论文,泰勒是这篇论文的合著者。

  2.全副武装

全副武装(图片来源:Joanne Taylor)全副武装(图片来源:Joanne Taylor)

  图片中的东方扁虾学名“Munidopsis crenatirostris”。根据泰勒及其同事的报告,这是最近在澳大利亚海域发现的新物种之一。泰勒在电子邮件中指出,这种东方扁虾的爪子因其长度、螯的尺寸以及布满尖刺而引人注目。虽然有关东方扁虾行为的研究很少,但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很多东方扁虾种群隐藏在裂缝内,利用长爪子捕获过往的猎物。

  3.伤痕累累

伤痕累累(图片来源:Joanne Taylor)伤痕累累(图片来源:Joanne Taylor)

  这种颜色鲜艳的东方扁虾学名“Munidopsis dasypus”,主要分布在从马达加斯加到台湾的海域。泰勒及其同事表示,在最近进行的科学考察中,科学家第一次在澳大利亚海域发现这种东方扁虾。这个标本缺少一只前爪,可能是在捕获前的一次争斗中损伤的,也可能是在科学家的收集过程中。远征队成员、同样来自维多利亚博物馆的安娜·麦克库鲁姆表示,此次科考过程中,科学家每次在海上逗留3周,他们每天工作24个小时,12小时换一次班。科考小组从海下328英尺(约合100米)至3280英尺(约合1000米)的区域收集了东方扁虾标本。

  4.食木东方扁虾

食木东方扁虾(图片来源:Joanne Taylor)食木东方扁虾(图片来源:Joanne Taylor)

  这种东方扁虾学名“Munidopsis andamanica”,此前只在日本、印度尼西亚、斐济和台湾周围的海域被发现。其最著名的所在当属2009年的一项发现,当时科学家发现这种东方扁虾以坠入海底的原木和树枝为食。此次科考过程中,科学家又在澳大利亚海域发现这种东方扁虾的身影。它们似乎利用强有力的牙齿,碾碎海床上的木头。它们的胃能够分泌一种酶,帮助消化这种纤维性物质。

  5.死亡之钳

死亡之钳(图片来源:Joanne Taylor)死亡之钳(图片来源:Joanne Taylor)

  在此之前,科学家就曾在澳大利亚海域发现这种学名“Munidopsis kenselyi”的东方扁虾。在最近进行的科学考察中,科学家又发现这种东方扁虾的分布范围超出此前的预计。与其他东方扁虾种群一样,Munidopsis kenselyi令人畏惧的爪子可能帮助它们捕获猎物或者震慑同类中的雄性竞争者。泰勒指出:“它们的爪子可能还有另一个用途。一些种群的雄性在与雌性交配时会用爪子深情地抱住对方……我们希望那是一种深情的拥抱。”

  6.苍白的新种群

苍白的新种群(图片来源:Joanne Taylor)苍白的新种群(图片来源:Joanne Taylor)

  这种苍白的新东方扁虾种群学名“Munidopsis vesper”,是在澳大利亚西北部海域海下大约3280英尺(约合1000米)的区域发现的,科学家此前对这种东方扁虾一无所知。泰勒说:“对于东方扁虾来说,栖息地深度越深,它们的颜色就越暗淡,这并不是什么不寻常的现象。据推测,颜色对生活在深海区的动物来说并不十分重要。在漆黑一片的海底,它们可以利用其他刺激物寻找配偶和躲避捕食者。”(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6.短命湖

短命湖(图片来源:EROS/USGS/NASA)短命湖(图片来源:EROS/USGS/NASA)

  在这幅2006年8月拍摄的卫星照片中,澳大利亚南部的艾瑞尔湖似乎形成一个鬼脸。2010年11月的新图片系列“地球艺术3”共公布了40幅图片,艾瑞尔湖便是其中之一。“地球艺术3”的图片来自于美国宇航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陆地卫星,入选这一系列的图片均富有很强的艺术性。

  美国地质调查局表示,当季节性降水比较充沛时,艾瑞尔湖便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湖泊。但在干旱的陆地上,它也是一个“短命”的地貌。地质调查局指出,过去150年来艾瑞尔湖只被注满过3次。地质调查局的“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项目副主管在一份声明中说:“所采用的图片均是真实可信的原照,是最真实的呈现。这些生动绚丽的地球肖像能够鼓励我们所有人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复杂的世界。”

  7.近距离接触鲁特西亚

近距离接触鲁特西亚(图片来源:ESA)近距离接触鲁特西亚(图片来源:ESA)

  这幅照片由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号飞船拍摄,呈现了满身陨坑的小行星鲁特西亚21。“罗塞塔”号与鲁特西亚的近距离接触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伤痕累累的世界。天文学家表示鲁特西亚可能是太阳系诞生后残留下的碎屑遗迹。为了拍摄这幅照片,“罗塞塔”号飞船从距离鲁特西亚表面大约1965英里(约合3162公里)的上空掠过。

  这是展现这块太空岩石的解析度最高的照片。鲁特西亚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超过2.7亿英里(约合4.4亿公里),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美国宇航局太空科学家克劳迪娅·亚历山大表示,这幅高清晰照片可作为一个证据,证明81英里(约合130公里)宽的鲁特西亚曾经是一颗体积更大的小行星组成部分,后与“母星”分离。亚历山大是“罗塞塔”号任务美国方面的负责人。

  8.南极光

南极光(图片来源:Johnson Space Center/NASA)南极光(图片来源:Johnson Space Center/NASA)

  一道极光高悬在印度洋上空。即使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这幅于5月拍摄的照片也极为罕见。极光在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轰击地球上层大气时出现,带电粒子轰击导致氧原子和氮原子获得能量并发光。通常情况下,只有在极地附近才能看到极光,极地地区的磁场线引导带电粒子飞向地球。这一次的南极光——在国际空间站拍摄——出现于地磁暴发生期间,地磁暴暂时改变了地球的磁场,导致极光更靠近赤道。这幅照片最初刊登于标题为“本周最佳太空图片:古怪极光和太阳耀斑”的文章中。

  9.墨西哥湾漏油蔓延

墨西哥湾漏油蔓延(图片来源:DigitalGlobe via Getty Images)墨西哥湾漏油蔓延(图片来源:DigitalGlobe via Getty Images)

  4月拍摄的卫星照片,一架小飞机在一条条铁锈色的原油带上方飞过。拍摄时距离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并沉入墨西哥湾仅过去大约一周时间,此时墨西哥湾海面上的原油已经清晰可见。漏油的快速蔓延提高了当局通过可控燃烧遏制漏油的难度。这幅照片最初刊登于标题为“墨西哥湾漏油照:航拍照揭示漏油规模”的文章中。

  10.恒星之死

恒星之死(图片来源:ESO)恒星之死(图片来源:ESO)

  根据这幅8月绘制的展现爆炸恒星的图片,超新星SN 1987A 残余的沙漏外形并不像科学家预计的那样非常对称。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获取的残余数据,天文学家证实,当大质量恒星爆炸时,喷发的物质射向太空的速度存在差异,一些碎片的速度超过其他碎片,与电脑模型的预测一致。这幅照片最初刊登于标题为“本周最佳太空图片:月球尾迹和太阳喷发”的文章中。(秋凌)

    声明:新浪环球地理图片及文字为美国国家地理数字媒体事业部授权新浪独家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昨日评选出2010年公布的最佳太空图片,包括月虹、神秘山、南极光、太阳黑子和曼谷日环食在内的精彩太空图片纷纷榜上有名。

  1.曼谷日环食

曼谷日环食(图片来源:Chaiwat Subprasom, Reuters)曼谷日环食(图片来源:Chaiwat Subprasom, Reuters)

  照片拍摄于1月,呈现了泰国曼谷上空出现的日食景象,一架飞机在日食的映衬下显现出清晰的轮廓。萨克什恩·布恩瑟温对泰国报纸《Phuket Gazette》表示,在曼谷上空,日环食遮住了太阳57%至80%的区域,各省份看到的遮盖区域大小因地理位置不同存在差异。这幅照片是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编辑评选的2010年最佳太空图片之一,最初刊登在标题为“日食照片:火环照耀亚非”的文章中。

  2.哈勃拍到的神秘山

哈勃拍到的神秘山(图片来源:NASA, ESA, M. Livio and the Hubble 20th Anniversary Team (STScI))  哈勃拍到的神秘山(图片来源:NASA, ESA, M. Livio and the Hubble 20th Anniversary Team (STScI))

  这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一幅照片,尘埃和气体构成五颜六色并且崎岖陡峭的柱形结构,被形象地称之为“神秘山”。为了庆祝哈勃升空20周年,美国宇航局在4月23日公布了这幅照片。这幅照片显示的是船底座星云内因诞生恒星出现的变化。星云中炽热而年轻的恒星不断放射出辐射和带电粒子,从内部影响宇宙云,将其雕刻成各种形状。类似这样的区域物质密集度极高,足以抵抗恒星侵蚀。这幅照片最初刊登在标题为“本周最佳太空图片:神秘山和火星冰”的文章中。

  3.火星和月虹

火星和月虹(图片来源:Wally Pacholka, TWAN)火星和月虹(图片来源:Wally Pacholka, TWAN)

  1月,夏威夷哈雷阿卡拉火山周围的烟雾中出现一道月虹,火星像一颗明亮的红星一样照耀在月虹上。这幅照片最初刊登在标题为“本周最佳太空图片:航天飞机发射和月虹”的文章中。拍摄时,火星即将与地球进行最亲密接触,二者之间的距离将达到最低点。月虹是月光穿过烟雾中的小水滴时形成的。

  4.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图片来源:BBSO/NJIT)太阳黑子(图片来源:BBSO/NJIT)

  这幅太阳黑子照片由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的新太阳望远镜拍摄,8月对外公布。天文学家表示它可能是迄今为止在可见光条件下拍摄的细节最为丰富的太阳黑子照片。新太阳望远镜座落于新泽西理工学院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山的大熊湖太阳天文台,口径为5.25英尺(约合1.6米),2009年投入使用。专家们表示,这架望远镜采用特殊的可变形反射镜——是所谓的自适应光学系统组成部分——能够抵消大气造成的扭曲效应,进而可以在地面拍摄出清晰度与在轨望远镜不相上下的照片。

  5.“隼鸟”号重返地球

“隼鸟”号重返地球(图片来源:NASA's DC-8 Airborne Laboratory)“隼鸟”号重返地球(图片来源:NASA's DC-8 Airborne Laboratory)

  这幅照片呈现了日本“隼鸟”号太空探测器6月13日重返地球大气层时的景象,让人不免联想到绚烂的烟花。隐藏在火花之中的是一个16英寸(约合40厘米)的隔热舱。研究人员随后发现,隔热舱携带了宝贵的小行星碎片,可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及太阳系如何形成。

  “隼鸟”号是少数将太空岩石样本带回地球的飞船之一。其他类似任务包括“阿波罗”计划和彗星尘收集任务“星尘”,前者于上世纪60年晚期和70年代初带回月球岩石样本,后者于2006年以每小时28900英里(约合每小时46400公里)的速度撞向美国犹他州沙漠。这幅照片最初刊登于标题为“本周最佳太空图片:隼鸟号火球和漩涡”的文章中。

    声明:新浪环球地理图片及文字为美国国家地理数字媒体事业部授权新浪独家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昨日评选出2010年度十大科学发现,《死海古卷》作者之谜解开、每个黑洞内都含有一个宇宙以及“失落”的亚马逊世界等重大科学发现榜上有名。

  1.长手鱼

长手鱼长手鱼(图片提供:Karen Gowlett-Holmes)

  在这张未注明日期的照片中,一条粉色“长手鱼”用手状鳍在海底行走而非游动,这是今年5月被确认的9种新鱼类之一。据研究人员介绍,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对新发现的鱼类是否是新物种进行判断,如椎骨、鳍条的数量,是否存在鱼鳞等。不过,即便在已经知道的物种当中,科学家对鱼类的研究仍并不全面,例如,对鱼类的生物特点和习性就知之甚少。

  2.《死海古卷》作者之谜解开

《死海古卷》作者之谜解开《死海古卷》作者之谜解开(图片提供:Baz Ratner, Reuters)

  科学家今年对一个神秘杯子上的代码的成功破译,以及其他方面的考古发现,或许有助于揭开涉及《圣经》的最大谜团之一——究竟是谁写了《死海古卷》?《死海古卷》涵盖了迄今为止一些最古老的圣经文献。新发现的线索表明,《死海古卷》可能是战争期间流亡在外的一些犹太人群体的文化财富,甚至可能是“耶路撒冷圣殿的伟大珍藏”。据《圣经》记载,约柜就保存在耶路撒冷圣殿内。

  3.格陵兰岛附近奇异物种

格陵兰岛附近奇异物种格陵兰岛附近奇异物种(图片提供:Julius Nielsen, Greenland Institute of Natural Resources)

  照片中的这条被称为“长头梦想家”的琵琶鱼是在格陵兰岛附近海域发现的奇异物种,它看起来就像是来自科幻电影中的外星动物。这种琵琶鱼其实并不像看上去那么恐怖,可以长到6.7英寸(约合17厘米)长,是科学家在格陵兰岛附近海域首次发现的38个鱼种之一。根据今年2月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在这些鱼种当中,有10种在科学上是首次发现。

  4.土耳其发现诺亚方舟遗迹

土耳其发现诺亚方舟土耳其发现诺亚方舟遗迹(图片提供:Martin Gray, National Geographic)

  一个由福音派基督徒组成的探险小组宣称,他们今年4月在土耳其东部的亚拉拉特山附近发现了传说中的诺亚方舟的船身残骸,测试发现这些残骸的年代可以追溯至4800年前,即《创世纪》中所描述的诺亚方舟的存在时期。不过,一些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表示,这一发现同过去的其他发现一样,可信度不高。

  5.以“尤达大师”果蝠为代表的稀有物种

以“尤达大师”果蝠为代表的稀有物种以“尤达大师”果蝠为代表的稀有物种(图片提供:Piotr Naskrecki,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国际环保组织“保护国际”今年10月宣布,两个探险队2009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个偏远雨林地区发现了一种管鼻果蝠,其相貌很容易让人想起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的绝地大师尤达。虽然在以前的探险活动中未曾见到过,但这种果蝠尚未被正式确认为新物种。

  与其他果蝠一样,它将种子从剥开的水果中扔掉,这样一来,这种会飞的哺乳动物可能对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探险小组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纳卡乃山脉与穆勒山脉地区总共发现了大约两百个物种,其中包括两种新的哺乳动物、24个新蛙类以及将近100种新昆虫。只有只能通过船只、飞机或徒步等方式到达,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偏远山脉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近年来科学家不断在那里发现新的物种。

  声明:新浪环球地理图片及文字为美国国家地理数字媒体事业部授权新浪独家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评选出2010年度十大新闻图片,危地马拉天坑、格陵兰岛奇异物种、“长手鱼”、冰岛火山闪电以及鳄鱼与大象殊死搏斗等新闻图片入选。

  1.鳄鱼伏击大象图片

鳄鱼攻击大象鳄鱼伏击大象

  今年夏天,在赞比亚南卢旺瓜国家公园上演的一场不同寻常的“伏击战”中,一条尼罗河鳄鱼紧紧咬住大象的鼻子不放。

    详细报道非洲鳄鱼伏击饮水大象:咬住象鼻生死较量(图)

  2.危地马拉天坑图片

危地马拉天坑危地马拉天坑

  今年6月,危地马拉一个相当于30层楼高的天坑吞噬了一栋三层楼高的建筑。

   详细报道:危地马拉巨型塌陷地洞或由人为因素所致

  3.长手鱼图片

长手鱼长手鱼

  9种使用手状鳍在澳大利亚附近水域行走而非游动的神秘鱼类在今年5月被确认为新物种。

    详细报道:科学家发现9种神秘鱼类用手行走(组图)

  4.海洋生物普查发现的奇特生物图片

海洋生物普查发现的奇特生物海洋生物普查发现的奇特生物

  在今年10月结束的历时10年的“海洋生物普查”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叫“Mr. Blobby”的奇特鱼类及其他大量生物。

    详细报道:海洋生物普查发现奇特物种:从雪人蟹到冰海天使

  5.冰岛火山闪电图片

冰岛火山闪电冰岛火山闪电

  今年4月,剧烈的雷暴天气与火山灰交汇以后,令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的夜空呈现别样的风景。

    详细报道:全球各地火山喷发壮观景象(图)

 

  声明:新浪环球地理图片及文字为美国国家地理数字媒体事业部授权新浪独家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考古学家利用激光脉冲,为一尊破碎的阿兹特克大地女神石像生成了绿色的三维图像。在靠近石像头部的一口竖井里,安放着六批祭神的器物。  考古学家利用激光脉冲,为一尊破碎的阿兹特克大地女神石像生成了绿色的三维图像。在靠近石像头部的一口竖井里,安放着六批祭神的器物。
5月份, 30名技术人员加上两台起重机用了15个小时,把裂成了四大块、重达12吨的大地女神特拉尔泰库特利的石像,从发掘现场搬到了150米外的新家——墨西哥城大神庙博物馆。经过两年半的修复,这尊安山岩石雕已展露出土黄、红、蓝、白和黑等本来颜色,但中间缺失的那块却一直没有找到。  5月份, 30名技术人员加上两台起重机用了15个小时,把裂成了四大块、重达12吨的大地女神特拉尔泰库特利的石像,从发掘现场搬到了150米外的新家——墨西哥城大神庙博物馆。经过两年半的修复,这尊安山岩石雕已展露出土黄、红、蓝、白和黑等本来颜色,但中间缺失的那块却一直没有找到。
为了在博物馆展出,这个被称作“贵族犬”的动物骨架经过了重新拼接。它身上系着贝壳腰带,后腿上系着金铃铛。  为了在博物馆展出,这个被称作“贵族犬”的动物骨架经过了重新拼接。它身上系着贝壳腰带,后腿上系着金铃铛。

  通过对一座神圣金字塔的考古发掘,人们找到了更多与阿兹特克帝国那些血淋淋的祭祀仪式相关的线索。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那位最令人害怕的皇帝的踪迹。

  撰文:罗伯特· 德雷珀 Robert Draper

  摄影:肯尼思· 加勒特 Kenneth Garrett

  荷苏斯· 洛佩斯 Jesús López

  翻译:杜然

  在墨西哥城著名的索卡洛广场边上、紧挨着阿兹特克神圣金字塔废墟(人们称之为大神庙)的地方,出土了一具动物骸骨——可能是狗,也可能是狼——它死于500年前,被放在一口2.5米深的石砌竖井里。它生前很可能既没有名字,也没有主人。不过,这只无名犬科动物显然曾经对于某人有着某种意义。它戴着一条玉珠做的项圈,耳朵里塞着绿松石,脚镯上带有纯金打造的小铃铛。

  利奥纳多· 洛佩斯· 卢汉带领的考古队于2008年夏天挖出了这只所谓的“贵族犬”。这次发掘始于两年前,当时给一栋新楼打地基的时候挖出了一件惊人的东西。那是一个重达12吨、用整块粉红色安山岩雕成的长方形巨像,已经裂成了四大块,雕的是大地女神特拉尔泰库特利令人毛骨悚然的肖像——她持蹲姿生孩子,同时又喝着自己的血,吞下自己的造物,在阿兹特克文化中她是生死循环的象征。除了一块重达24吨的黑色玄武岩“太阳石”(1790年出土)和一块重达8吨、刻画月亮女神科约尔哈乌基的石盘(1978年),这是在大神庙附近误打误撞发现的第三块阿兹特克巨型平板石雕。

  经过数年的辛苦发掘工作,洛佩斯· 卢汉和他的队友从这块巨型石雕旁的深坑中,挖出了一些阿兹特克人最为奇怪的祭品,这是前所未有的发现。考古队员在广场的一块灰泥地面下发现了21把涂成红色的、用白色燧石制成的祭祀刀具,这代表着那位阿兹特克大地怪神的牙齿和牙龈:她张着大嘴接受死者。他们继续往下挖,结果又发现了用龙舌兰叶子裹着的一包东西。里面是各种用美洲豹骨头做成的祭祀穿刺用具,阿兹特克的祭司用它们在自己身上扎出血来,作为献给神祗的礼物。穿刺用具旁边是一块块的柯巴脂——祭祀用的香。穿刺用具、香,以及羽毛和玉珠在包裹中的摆放位置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2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环保车需求,世界上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在开发新型电动车(EV)、混合动力车(HEV)以及插入式混合动力车(PHEV)等能够极大改善汽车油耗、有效抑制尾气排放的车型。以下即是11款已经投产或即将投产的环保车型,日本丰田、美国通用、福特等汽车巨头的产品榜上有名。

  1.雪佛兰Volt

雪佛兰Volt(图片提供: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雪佛兰Volt(图片提供: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美国通用雪佛兰Volt混合动力车从11月11日开始投产,有望在年底前与多个州的经销商达成协议,它是2010年到2013年间计划投产的一系列插入式混合动力车中启动最早、最引人注目的车型之一。同其他许多新技术一样,电动车要想在大众市场取得成功还需要克服诸多障碍。

  最早购买插入式混合动力车的车主将要面临许多困难,例如,车价相对较高,充电设施有限,长期耐久性存在不确定性,转售价值,无法在近便的充电装置充电就上路所带来的不安全感。汽车制造商为解决这些挑战制定了一系列策略,希望在未来几年赢得数以千计用户的青睐。

  像通用汽车这样的厂商,将会推迟推出纯电力驱动车型,转而选择插入式油电混合技术,同时将内燃机作为备用选择。有时,像即将问世的插入式混合动力车丰田普锐斯,限制电池组大小或也有助于降低成本。事实上,所有即将投产的插入式混合动力车型,最初都以高于传统车型和混合动力车(HEV)竞争对手的价格销售。例如,雪佛兰Volt的售价预计在4.1万美元左右。

  据通用汽车公司介绍,雪佛兰Volt行驶头25至50英里(约合40至80公里)时使用存储于锂离子电池组中的电量驱动,在此之后,小型气体燃料发电机将启动,使雪佛兰Volt再行驶“数百英里”。正如市场研究机构Kelley Blue Book分析师詹姆斯·贝尔(James Bell)所言,雪佛兰Volt会让你“在希望的时间开进外婆家或拉斯维加斯”,即便是美国高速公路上的充电选择非常少,而且相隔遥远。

  雪佛兰Volt时速最高达100英里(约合160公里),还具备更高端的功能,例如显示导航和车辆信息的7英寸触摸屏、Bose话音系统、遥控启动功能,以及为期五年的OnStar“方向和连接”(Directions and Connections)升级服务。通用汽车公司表示,使用标准110伏充电站,雪佛兰Volt可在10小时内充满电,而使用220伏充电站,则仅用4个小时。

  CalCars.org网站创始人、电动车长期支持者菲利克斯·克拉默(Felix Kramer)说:“它在每个方面都出类拔萃。不足之处是,售价相对较高,只有四个而非五个座位。另外,T型电池组位于车厢中央位置,让人不舒服。”贝尔表示,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只要不去拉一条船,或是家里人太多”,雪佛兰Volt是一款不错的替代车型。

  2.尼桑Leaf

尼桑Leaf(Tomohiro Ohsumi,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尼桑Leaf(Tomohiro Ohsumi,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尼桑Leaf将于今年12月在美国某些城市上市销售,贝尔认为,这是一款会给留下深刻印象的车型:“当你第一次看到它从身边静静驶过,就会牢记于心。”贝尔表示,与具有汽油燃料模式的雪佛兰Volt相比,纯电动尼桑Leaf是“更优良的城市机器”。尼桑Leaf五座,也有一个7英寸导航显示屏,最高时速为90英里(约合145公里)。

  据尼桑公司介绍,在城市环境下,尼桑Leaf每充一次电可行驶100英里(约合160公里)。使用标准110伏充电装置,尼桑Leaf有望在20小时内的充满电,而换作220伏充电装置,则可能用8个小时左右。尼桑Leaf起价32780美元,有望成为未来几年价格最低的插入式混合动力车之一。克拉默表示,它可能是“每个美国家庭在选购第二辆车时的完美选择。”

  政府的激励政策将有助于缓解最早使用电动车的车主的担心。为解决充电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中国、日本、欧盟和北美都在大力发展充电设施。另外,美国加州和其他世界号召使用污染更小车辆的地区,将会进一步出台鼓励购买电动车的措施。据派克研究机构的分析师介绍,除了这些因素以外,油价不断上升的预期,将使得插入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在2010年至2015年全球销售达到310万辆。

  不过,有些分析师警告称,如果政府不出台相应政策,油价不出现大幅升高的趋势,降低成本和充电时间及延长里程的技术没有取得突破,则大批用户很难放弃传统动力乘用车,转而选择插入式电气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例如,据全球知名市场调查机构J.D. Power & Associates最近预测,2020年,混合动力车、插入式电气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全球销量大概为520万辆,仅占乘用车全球市场的7.3%。

  根据该公司的预测,这其中,仅有131万辆是纯电动汽车。这意味着,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在10年间的增长速度迟缓。J.D. Power & Associates预测,今年全球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销量为100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2.2%。汽车制造商和电车支持者之处,随着充电设备不断增加,电池技术不断完善,以及批量生产使得价格下降,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市场可谓存在诸多变数。

发表在栏目: 科学

  4.宇宙列车残骸

宇宙列车残骸(图片提供: NASA/JPL-Caltech/STScI/H. Inami)宇宙列车残骸(图片提供: NASA/JPL-Caltech/STScI/H. Inami)

  从上周公布的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片可以看到,星系大冲撞引起恒星形成团组发生剧烈“爆炸”,产生的大量气体至今仍遮掩着它。这个编号为II Zw 096的天体,以前曾是两个发生合并的风车状星系,但是这次猛烈撞击已经打乱了其中一个星系的螺旋形状。

  当两个星系合并在一起时,它们内部的巨大气体云团穿过彼此,形成密集的物质囊(pockets of matter),形成新的恒星。斯皮策望远镜从红外线范围看到的这个恒星形成团组(位于中心的红色斑点)爆炸,直径仅为700光年。根据它的亮度进行判 断,天文学家认为这个区域每年形成的新恒星的质量是太阳的数百倍。

  5.被中断的极光

被中断的极光(图片提供:Thilo Bubek)被中断的极光(图片提供:Thilo Bubek)

  一条浅绿色须状极光围绕在挪威特罗姆索上空的满月周围,这是23日拍摄的一张长曝光照片。当月球与太阳位于地球的相反两侧时,天上的月亮显然是圆的,我们能够看到完整的明亮月盘。大于半月而小于满月, 即将变成满月的月亮被称作待宵月。

  6.彗星冲出尘埃

彗星冲出尘埃(图片提供: SOHO/STEREO/NASA)彗星冲出尘埃(图片提供: SOHO/STEREO/NASA)

  从上周公布的由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拍摄的最新照片来看,我们的太阳系里有一颗较小的彗星。图中看到的这颗小彗星可能在11月13日到14日间破碎了。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通过用日冕观测仪挡住太阳发出的炫目光线,能够发现这颗正在靠近自己的彗星。红色盘状物里面的白色圆环是日冕观测仪描绘的太阳的实际大小。

  7.月球岩崩

月球岩崩(图片提供:NASA/ASU)月球岩崩(图片提供:NASA/ASU)

  从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拍摄的这张月球照片上看,黑色物质似乎在罗宾逊陨石坑边缘消失不见了。上周公布的这张图片显示,该陨石坑北部斜坡上有宽大约是2035英尺(620米)的细长条纹。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以前堆积在陨石坑壁上的岩石发生崩塌导致的。它跟最近在火星上发现的泥流的特征类似。但月球表面曾经不可能存在水,科学家认为,火星表面像流水留下的痕迹,可能也是由干雪崩造成的。(任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26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下面是这周美国宇航局公布的一些太空图,其中包括场面壮观的宇宙大冲撞和旋转恒星,也有地球俯瞰图。

  1. 高速逃逸恒星

高速逃逸恒星(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WISE Team)高速逃逸恒星(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WISE Team)

  23日公布的这张新照片,是由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探测器”拍摄的,从它上面可以看到,恒星AE Aurigae就像一个行事鲁莽的青少年,它与邻居“发生争执”后,从诞生地逃了出来。

  据该局说,AE Aurigae可能是在猎户座的四边形星团里诞生的。当这颗恒星还有个伴的时候,它与恒星Mu Columbae形成双星。但是在大约250万年前,双子星彼此相撞在一起,猛烈的撞击导致AE Aurigae和 Mu Columbae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疾驶而去,速度达100公里每秒(即时速36万公里)。如今,在距御夫座AE“老巢”以北数百光年的御夫座可以看到这颗恒星的身影,而它以前的伴星天鸽座μ星则位于距其南面数百光年远的天鸽座。

  AE Aurigae现在是一个温度相对较低的星云的一部分,该星云仅反射阳光,自身不发光。但是这颗恒星显然已经着火了,因为它发出的放射物正在剥夺周围气囊的电子,加热附近的尘埃,导致该云团被它发出的光照亮。

 

  2.旋转恒星

旋转恒星(图片提供:Babak Tafreshi, TWAN)旋转恒星(图片提供:Babak Tafreshi, TWAN)

  这是这个月拍摄的一张长曝光照片,它显示的是位于伊朗一座古塔遗迹后面的宇宙之轮。这是在奥保兹(Alborz)山用大约3小时拍恒星移动的轨迹,然后合成的,这座山的最南端靠近里海。据摄影师巴巴克·塔弗莱希说,古代天文学家可能正是利用这样的塔来确保历法的精确性。

  3.腐烂海

腐烂海(图片提供:USGS and NASA Earth Observatory)腐烂海(图片提供:USGS and NASA Earth Observatory)

  从美国宇航局“陆地卫星五”号拍摄的这张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的自然色照片上看,天然盐使一个泻湖网看起来闪闪发光,它们就像是嵌入其中的宝石。夏季,温暖的沼泽地里的水发出难闻的臭味,使这一地区成为臭名昭著的“腐烂海”。

  泻湖周围的箱型农田和环形灌溉系统看起来就像是用弯弯曲曲的公路缝合在一起的带有几何图案的挂毯。在图的左下方,黑海的一部分看起来像个颜色更暗的斑块。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36 页,共 6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