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1954年,挪威的两个人正在检查一只将近9.2米长的完整无损的巨型鱿鱼,这种动物拥有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巨大眼睛,眼睛足有篮球那么大
1954年,挪威的两个人正在检查一只将近9.2米长的完整无损的巨型鱿鱼,这种动物拥有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巨大眼睛,眼睛足有篮球那么大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软体动物馆长约翰-艾尔伯特正在俯视一只巨型鱿鱼的大眼睛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软体动物馆长约翰-艾尔伯特正在俯视一只巨型鱿鱼的大眼睛
一位新西兰渔民与一只巨型鱿鱼在一起,它被认为是2007年2月在南极洲罗斯海捕捉到的
一位新西兰渔民与一只巨型鱿鱼在一起,它被认为是2007年2月在南极洲罗斯海捕捉到的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只长达30英尺(9.14米)的巨型鱿鱼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只长达30英尺(9.14米)的巨型鱿鱼

  据国外媒体报道,巨型鱿鱼能够长到27英尺(8.23米)长,半吨重,但即便如此,它们的眼睛与身体相比也大了许多。现在科学家认为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巨型鱿鱼的眼睛长这么大的原因。

  很多巨型鱿鱼的眼睛像篮球那么大。即使对一种体重相当于5个成年人的动物来说,这种眼睛也称得上巨大。巨型鱿鱼和一条大旗鱼的个头差不多,但是前者比后者的眼睛大27倍。美国杜克大学的生物学家桑克-约翰森说:“巨型鱿鱼和大旗鱼体型类似,但是按照比例鱿鱼的眼睛更大,直径和体积分别是后者的3倍和27倍,这种情况说不通。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巨型鱿鱼需要这么大的眼睛?”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它们为了追踪和抑制载满受到惊吓的人的渔船,约翰森认为,巨型鱿鱼的大眼是为了在它从海水里游过时,可以更清楚地看清周围的一切,及时发现迫在眉睫的危险。

  约翰森认为,巨型鱿鱼的眼睛是一个早期预警系统,它通过水里的发光浮游生物的“闪动”,提醒鱿鱼抹香鲸正在向它逼近。鱿鱼巨大的眼球还是一种防御机制。“巨型鱿鱼最有可能利用巨大的眼睛发现并躲开它们的天敌——抹香鲸。”约翰森与一个生物学家科研组合作,从身体和生理上模拟巨型鱿鱼如何利用大眼睛,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大眼睛。该科研组发现,眼睛的设计和大小让鱿鱼能够通过受到干扰的发光性生物,发现正在逼近的抹香鲸。该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15日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为了解释巨型鱿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眼睛,约翰森及其同事们首先利用照片和被捕获的动物,测量了巨型鱿鱼和大王酸浆鱿的眼睛。他们还根据鱿鱼生活的海洋深处的水的透明度及其光照亮的数据进行研究,鱿鱼通常生活在300到100米深处。他们开始利用这些资料精确模拟这种动物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能看到什么。该科研组发现,与体型类似但是眼睛更小的动物相比,鱿鱼的大眼睛能聚集更多光。进入眼睛的额外的光大大提高了巨型鱿鱼在海洋深处昏暗的环境里发现周围出现的微小对比差异的能力。约翰森表示,这种能力对多数深海动物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大眼睛提供的感觉对比能力,对发现距离较远的大型物体引起的微小光线差异至关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受到正在逼近的抹香鲸等大型动物刺激产生的生物发光。

  该科研组意识到,抹香鲸在潜水和游进的过程中,会不断发出声纳探测鱿鱼的位置。而鱿鱼这种头足类动物无法发现声纳,但是鲸鱼的移动会促使浮游生物等小微生物发出光。鱿鱼通过眼睛的特殊设计,能够看到这种光,尽管对比很小,但鱿鱼仍能发现大约120米以外的微小变化,这相当于美式橄榄球场的长度。约翰森说:“是长着尖利牙齿的大型鲸类的捕食行为促使这些鱿鱼进化出这种超大号的眼睛。”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动物学家迈克尔-兰德并未参与该研究,他说:“我喜欢这个想法,不过该论文只是推测。大眼睛总是比小眼睛更好,大型脊椎动物一般会有相对较小的眼睛的生长法则,可能并不适用于头足类动物。也许它们正好长那么大,没什么理由。”(孝文)

相关阅读

  欣赏自然界最伟大的母爱 章鱼可为后代牺牲自己

  科学家深海发现神奇鱼类 轻松模拟章鱼伪装自己

  组图-罕见章鱼伏击鲨鱼 海底霸王竟被活活吞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对市场抽样和媒体报道的以螺旋藻为原料保健食品重金属专项监督检查结果

序号

产品

标识

批号

监督检查结果

1

康爱斯牌螺旋藻片

福建省幸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假冒

2

澳奈斯绿色经典牌螺旋藻片

荣成百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假冒

3

鸿洋神螺旋藻

荣成市鸿洋神海洋生物技术产业有限公司

-

假冒

4

幸福来牌螺旋藻片(康特力斯)

福建省幸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11214

不符合国家限量标准

5

绿A天然螺旋藻精片

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L0812014

符合国家限量标准

6

汤臣倍健牌螺旋藻片

广东汤臣倍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11244

符合国家限量标准

7

金奥力牌三达紫光螺旋藻片

威海南波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010101

符合国家限量标准

8

程海湖螺旋藻片

北京程海湖科技开发中心

111001120101120201

符合国家限量标准

9

绿色经典牌螺旋藻片

荣成百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0210003

符合国家限量标准

10

美澳健螺旋藻胶囊

广州绿谷保健品有限公司委托广州市美澳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203012

符合国家限量标准

11

圣奥利康联合邦利牌螺旋藻片

广州邦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020201

符合国家限量标准

12

高植牌螺旋藻精片

丽江云岭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X011201-YG011105-Y

符合国家限量标准

13

施瑞安螺旋藻片(螺旋藻片剂)

福建省神六保健食品有限公司

120212-1

符合国家限量标准

  2012年3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以螺旋藻为原料保健食品重金属专项监督检查结果。

  2012年2月,针对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存在重金属超标隐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市药品检验所等7家检验机构对市场上部分以螺旋藻为原料保健食品开展了铅、砷、汞重金属专项监测。根据市场产品抽样和媒体报道情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月29日布置对可疑产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结果显示,康爱斯牌螺旋藻片、澳奈斯绿色经典牌螺旋藻片、鸿洋神螺旋藻3个产品为假冒保健食品;福建省幸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幸福来牌螺旋藻片(康特力斯)20111214批次的产品铅、砷超过限量标准;媒体报道的绿A牌螺旋藻精片、汤臣倍健牌螺旋藻片和金奥力牌三达紫光螺旋藻片等其他产品铅含量在本次监督检查中结果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有关结果见附表)。对于假冒和超过限量标准的产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责成相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严肃处理,要求加强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监督检查,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

  按照国家标准和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有关标准,以藻类为唯一原料辅以少量辅料组方的产品,其铅指标限量为2.0mg/kg;不以藻类为唯一原料组方的产品,其铅指标限量为0.5mg/kg。

  今年保健食品综合整治是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分批分类组织实施。近期各地已开展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和保健食品非法添加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非法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公安部门立案查处。

  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营造保健食品良好市场秩序,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欢迎社会各界对保健食品注册申报、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举报和提供线索;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认真核实,一查到底,并依法严肃处理。

    多家铅超标螺旋藻企业声明称产品抽查合格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0)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希腊诗人赫西奥德(Hesiod)在神话中将人类分为五个时代 

  据国外媒体报道,希腊诗人赫西奥德(Hesiod)在神话中将人类分为五个时代。分别是“黄金时代”:人类与神共处一片蓝天下,虔诚地生活着;第二为“白银时代”:宙斯神开始统治宇宙,人类与神灵间出现矛盾;第三个是“青铜时代”:人类制造青铜武器进行战争,死后会进入地狱;接着是“英雄时代”:拥有接近于神的智慧;最后一个是“黑铁时代”,神灵不再保佑人类,是个苦难的世界。然而,现在科学已经取代了这些神话。

  我们作为一种智慧生物出现并观测整个宇宙时,世界观的变化使得科学发现变成一部犹如史诗般的故事,比任何创世神话更具有吸引力。在最近的一篇宇宙学论文中,据位于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学院的科学家马塞洛·格莱泽(Marcelo Gleiser)介绍:宇宙的前三个阶段可描述为物理时代、化学时代和生物时代,我们现在正进入认知时代,这个时代中地球上将出现智慧生物。格莱泽认为智慧生物与生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不可混淆其概念,而且智慧生物在宇宙中是罕见的,这也是生物时代与认知时代划分的依据。

  然而这里在一个诱人的问题:宇宙的第五个时代会什么样的?是否会是大萧条时代呢?正如当前的有些天体物理学家预测宇宙迟早会进入大萧条,随着最后一颗恒星燃烧殆尽而衰败。但也有其他情况发生,比如是否存在人类所未知的定律可以对“时间的箭头”产生潜在影响?也或者我们现在是否正处于西方星相学中提及的“宝瓶座”时代?

  当今的天文学告诉了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过去数十年的宇宙学研究进展精确地将宇宙演化从前四个时代推进到现在,现在的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是第一代知道宇宙几何学、物质组成以及宇宙演化的人类。这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和大尺度广域巡天计划中对星系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了解。

  仅仅在过去的五十年内,我们发现了构成碳基生命的化学元素来自于垂死的恒星,也就是说,宇宙中第一代恒星的灭亡为生命的出现创造了物质条件。而第一批恒星形成可追溯到大爆炸之后的两亿年左右,在生命终结时以超新星爆发的形式将重元素抛洒到宇宙空间中。随之而来的宇宙第二代恒星则有着丰富的化学元素资源,并形成了稳定的行星系统。

  这时候在一小部分行星上,适合的外部环境造就了“行星培养皿”,不断进行的生化反应开启了宇宙的生命时代,这是事件对于宇宙进程而言是个飞跃,物质由无机向可自我复制的有机生命转变。化学元素组成了复杂的分子,在遗传信息的帮助下进行再次表达,这些非凡的过程都在达尔文定律下进行。

  马塞洛·格莱泽的认知时代是否已经远离地球而去呢?如果假定宇宙中的智慧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中是继起的,而且在无数恒星、星系间都存在智慧生物,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对这个问题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由于时间和空间中的巨大隔离,以及光速不变的限制,使得智慧生物之间无法取得联系,如果智慧生物之间很容易接触,那么将可完全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宇宙学观点可以引导我们实现对宇宙第五个时代的探索。根据前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Nikolai Kardashev)在1964年预测,智慧生物可通过进化逐渐控制整个星系,而且高度发达的文明可以通过超越人类想象能力的宇宙工程,塑造星系的形状。他们还可以从星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中取得新能源,并构建新的人工环境。

  即便有卡尔达舍夫这样具有超前想象力的天文学家,我们现在也不会去寻找传说中被外星人改造过的星系,因为很大可能上他们并不存在。目前所有的深刻观测计划将我们带回到宇宙早期时代,强大陆基和天基观测平台可探测到数十亿年前的光线,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过去的情景。

  下一个宇宙时代会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吗?在通往宇宙第五时代的道路上,先于我们进化的宇宙超级文明可能会拜托生命的肉体限制,并且超越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就是说,进化论对于超级文明而言根本不起作用,因为他们已经放弃肉体了。这并不是一个新想法,在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和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作品中都提到了这样的情节。(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全球最大望远镜阵列四年后开建 将探索宇宙本源

  375光年外现迄今最古老行星 诞生于宇宙爆炸时

  详解婴儿恒星诞生之谜 不可思议的宇宙中"胎盘"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卡梅隆成功返回海面

  科学网(kexue.com)讯 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近日再次成为了媒体的焦点人物,不过这次不是因为什么电影,而是他完成了一个壮举,卡梅隆独自驾驶潜水器签入了马里亚纳海沟,他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独自潜入世界最深海沟的人。


卡梅隆探索马里亚纳海沟

  本次潜水卡梅隆是为了拍摄海底素材,他与美国国家地理合作,展开了这次下潜活动。根据介绍,这次卡梅隆下潜到了海下10898米,这也是人类下潜深海的最高纪录。卡梅隆成为了潜入马里亚纳海沟深处的第三人。目前卡梅隆已经安全的上岸。

  上岸后的卡梅隆也介绍了他在水中的感受,并告诉了大家他的惊险遭遇。卡梅隆表示:“我再深海的时候发现有些异样,由于压力太大,潜水器出现了液压油泄漏情况,为了安全起见我缩短了时间,最初我准备在里面6个小时,可3个小时我就决定返回。”对于海底的感受卡梅隆表示:“说实话我在里面很难看清东西,而且外面也没有什么,就像月球表面一样很荒凉。起初我看到了一些鱼类,到了海底则没看到任何生物。”

  不过由于液压的泄漏之前所计划的事情也没有完成,卡梅隆说道:“我们此前准备取回一些岩石和生物样本,可由于泄漏就没有完成,这很遗憾。”回到地面的卡梅隆十分兴奋,并没有太多疲劳的感觉,对于海底的感受卡梅隆表示:“我还是看到了不错的景象,特别是下潜的过程中,不过在里面坐着不是那么舒服,我只能缩进身体,驾驶舱的空间太小了,根本无法伸腿。”


1960年唐沃尔什和皮卡尔就曾成功潜入海底 

  卡梅隆并不是第一位潜入马里亚纳海沟的人,1960年唐沃尔什和皮卡尔就曾成功潜入海底,不过比起上次两人合作,卡梅隆独自下潜也已创造了纪录。而在未来卡梅隆准备把这次海底旅行拍摄成纪录片。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揭开巨型鱿鱼超大眼睛之谜 深海可聚集更多光线

  深海热液喷口奇异生物 外形犹如"外星来客"(图)

  组图-微小深海蠕虫狰狞恐怖 形态酷似外星生物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家称人类始祖或是一种前所未见类人生物

《科学美国人》杂志2012年4月刊封面

  人类起源是学者们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面临的最神秘问题之一。根据获得的匮乏证据,科学家们推测起源于东非的智人(Homo),也就是以露西(Lucy)为代表的南方古猿,应该是所有人类的始祖。但是近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西北部一处山洞中发现的化石可能颠覆这个假设。这种化石代表着一种前所未见的类人生物,它们拥有和更新纪灵长动物和早期人类的共有特征,很可能是真正的人类始祖。

  在大约200到300万年前,非洲森林中生活着一种被认为是人类祖先的原始类人生物。他们比能够直立行走(后腿短而粗)、双手擅长爬树、高额脑小的南方古猿还早100多万年。但是他们的世界变化很快,并让他们分散出许多分支。其中一支进化出长腿、会制造工具的双手以及更大容量的大脑,也许这种古人类才是当时地球真正的统治者。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格雷高里-埃里克松正在测量一条美洲鳄的咀嚼力。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格雷高里-埃里克松正在测量一条美洲鳄的咀嚼力。

  据美国国家地理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鳄鱼可能是当今世界咀嚼力最强大的动物,其咀嚼力甚至可以与恐怖的暴龙相媲美。在古生物学家直接测量的所有动物中,至少目前为止鳄鱼的咀嚼力是最大的。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格雷高里-埃里克松对所有23种现存的鳄鱼物种实施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咀嚼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鳄鱼物种中咸水鳄的咀嚼力是最强大的,它们的颌骨闭合时撞击力可达16460牛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撕咬牛排的力量大约只有890牛顿。鬣狗、狮子和老虎的咀嚼力大约是4450牛顿。2008年,一个计算机模型估算,一条6.5米长的大白鲨可以产生17790牛顿的咀嚼力,不过这一数据并不是直接测量得到的。

  埃里克松与研究团队实地直接测量了许多种咸水鳄的咀嚼力,这些咸水鳄包括尼罗鳄、美洲鳄、凯门鳄、马来鳄等,它们的身长都在5.2米左右,有些种类的鳄鱼是首次接受直接测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奥古斯丁美洲鳄农场动物公园,埃里克松研究团队花费大量精力与这些爬行动物周旋。他们引诱鳄鱼们咬住咀嚼力传感器,这种传感器防水耐用,但制作成本非常高。

  对于每一种接受测量的鳄鱼,传感器都会记录下它们强大的咀嚼力。研究人员介绍说,“仅仅为了测量某一条鳄鱼,往往需要十个或更多的人参与。我们认为它们的进化是非常成功的,它们那非凡的身体结构设计,可以保证产生强大的咀嚼力,并在当时水边的小生境中占据支配地位长达8500万年。”

  天生咀嚼力

  令研究人员惊讶的是,不同种类鳄鱼产生的咀嚼力也是不同的。研究结果显示,鳄鱼的咀嚼力主要取决于该种类的体形大小。在许多动物身上,这种差异一般与颌骨形状和齿形有关,然而这些特征在此次鳄鱼测量过程中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这表明,鳄鱼的这种特殊能力从其进化一开始就拥有了。

  埃里克松等人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之上。埃里克松表示,“我认为,鳄鱼最原始的进化基本上与力量产生机制有关。嘴和牙齿是后来才产生变化的,强大的撕咬能力有助于捕食猎物,如鱼类、蛇、鸟类、哺乳动物,甚至还包括昆虫。”在典型的鳄鱼环境中,“大猎物都在水边。鳄鱼可以在那里寻找猎物。”

  美国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劳拉-伯劳并没有参与到这项研究中,但伯劳是鳄鱼研究专家,她曾利用模型模拟灭绝爬行动物的生物力学。伯劳表示,“人们经常地讨论嘴巴形状和牙齿形状以及食物对鳄鱼生物力学的影响。但是此前从来没有人收集过这些数据。”根据最新测量数据,古生物学家还可以据此推断鳄鱼家族祖先的相关情况。

  伯劳表示,“这项工作还可以帮助我们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然后,我认为可以将这种模型推广应用于鳄鱼化石上,从而弄清楚古代鳄鱼与现代鳄鱼的异同点。我们测量了一些大约5米长的鳄鱼。如果鳄鱼的身长更长,那么它们的咀嚼力估计可达34250牛顿,这可能是暴龙咀嚼力的下限。如果你想了解暴龙的咀嚼力,只要测测这些鳄鱼的咀嚼力就行了。”

  此外,根据埃里克松的计算,已灭绝的恐鳄,其咀嚼力高达102750牛顿。古生物学家表示,“这种咀嚼力简直是难以想像。”伯劳介绍说,由于没有暴龙肌肉可以研究,因此对暴龙咀嚼力的估测主要是根据体形大小、头骨的宽度和嘴部形状等因素决定的。

  伯劳表示,根据暴龙骨骼化石,它们的咀嚼力看起来应该比任何鳄鱼的咀嚼力都要强大。“但是,如果你对鳄鱼头部实施解剖,就会发现它们那里有大量的肌肉和巨大的颌骨。”(彬彬)

相关阅读

  意普通厨台石板有惊奇发现 竟存中生代鳄鱼化石

  已知最古老鳄鱼距今近亿年 头部长铠甲被称盾鳄

  组图-实拍鳄鱼交配场景 强硬派巨兽的发狂求偶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荧光微生物

荧光微生物

荧光微生物

  科学网(kexue.com)讯 这些照片不是摄影专家的杰作,而是出自一位生物专家,这些生物也并非发现的新物种,而是平时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的微生物。

  这位25岁的俄罗斯生物学家叫做丹尼尔,此前他突发奇想,利用荧光灯和一个巨大的显微镜拍下了这些微生物的画面,使我们见到了平时无法看到了奇怪小生物。


荧光微生物

荧光微生物

荧光微生物

  根据介绍,丹尼尔通过把微小生物添加荧光物质,在紫外线光下它们就会发出绚丽的色彩,而丹尼尔则捕捉了一些照片。丹尼尔表示:“这些荧光生物必须利用紫外线才会发现,它们可以吸收紫外线,变成绿色、红色、或者蓝色的生物。很少有动物含有天然的荧光物质,所以我用了一些化学工作,使它们成为荧光动物。”

  对于这样的照片,丹尼尔解释道:“它们的颜色取决于用什么化学物质,不过就照片来说,它们不是很清晰,显微镜的图像质量不是很好,所以我我吧他们变成了荧光的。这也给我增加了更高的挑战,不过我很开心,人们可以看到这些平时无法发现的动物,仔细观察它们 。”

  这些生物包括了淡水中或无脊椎动物,如轮虫、水虱、蠕虫,人类的肉眼根本无法发现他们。丹尼尔也解释了这些动物:“你可以说他们是壮观的,也是可怕的,想想你身边竟然有这样可以快速移动,而我们却对其一无所知的生物。”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智利沙漠之下发现神秘绿洲 存在旺盛微生物种群

  美宇航局拟研制微生物机器人 未来或探系外行星

  实验证明熔岩微生物新特性 可以在火星表面生存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格雷高里-埃里克松正在测量一条美洲鳄的咀嚼力。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格雷高里-埃里克松正在测量一条美洲鳄的咀嚼力。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2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鳄鱼可能是当今世界咀嚼力最强大的动物,其咀嚼力甚至可以与恐怖的暴龙相媲美。在古生物学家直接测量的所有动物中,至少目前为止鳄鱼的咀嚼力是最大的。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格雷高里-埃里克松对所有23种现存的鳄鱼物种实施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咀嚼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鳄鱼物种中咸水鳄的咀嚼力是最强大的,它们的颌骨闭合时撞击力可达16460牛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撕咬牛排的力量大约只有890牛顿。鬣狗、狮子和老虎的咀嚼力大约是4450牛顿。2008年,一个计算机模型估算,一条6.5米长的大白鲨可以产生17790牛顿的咀嚼力,不过这一数据并不是直接测量得到的。

  埃里克松与研究团队实地直接测量了许多种咸水鳄的咀嚼力,这些咸水鳄包括尼罗鳄、美洲鳄、凯门鳄、马来鳄等,它们的身长都在5.2米左右,有些种类的鳄鱼是首次接受直接测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奥古斯丁美洲鳄农场动物公园,埃里克松研究团队花费大量精力与这些爬行动物周旋。他们引诱鳄鱼们咬住咀嚼力传感器,这种传感器防水耐用,但制作成本非常高。

  对于每一种接受测量的鳄鱼,传感器都会记录下它们强大的咀嚼力。研究人员介绍说,“仅仅为了测量某一条鳄鱼,往往需要十个或更多的人参与。我们认为它们的进化是非常成功的,它们那非凡的身体结构设计,可以保证产生强大的咀嚼力,并在当时水边的小生境中占据支配地位长达8500万年。”

  天生咀嚼力

  令研究人员惊讶的是,不同种类鳄鱼产生的咀嚼力也是不同的。研究结果显示,鳄鱼的咀嚼力主要取决于该种类的体形大小。在许多动物身上,这种差异一般与颌骨形状和齿形有关,然而这些特征在此次鳄鱼测量过程中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这表明,鳄鱼的这种特殊能力从其进化一开始就拥有了。

  埃里克松等人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之上。埃里克松表示,“我认为,鳄鱼最原始的进化基本上与力量产生机制有关。嘴和牙齿是后来才产生变化的,强大的撕咬能力有助于捕食猎物,如鱼类、蛇、鸟类、哺乳动物,甚至还包括昆虫。”在典型的鳄鱼环境中,“大猎物都在水边。鳄鱼可以在那里寻找猎物。”

  美国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劳拉-伯劳并没有参与到这项研究中,但伯劳是鳄鱼研究专家,她曾利用模型模拟灭绝爬行动物的生物力学。伯劳表示,“人们经常地讨论嘴巴形状和牙齿形状以及食物对鳄鱼生物力学的影响。但是此前从来没有人收集过这些数据。”根据最新测量数据,古生物学家还可以据此推断鳄鱼家族祖先的相关情况。

  伯劳表示,“这项工作还可以帮助我们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然后,我认为可以将这种模型推广应用于鳄鱼化石上,从而弄清楚古代鳄鱼与现代鳄鱼的异同点。我们测量了一些大约5米长的鳄鱼。如果鳄鱼的身长更长,那么它们的咀嚼力估计可达34250牛顿,这可能是暴龙咀嚼力的下限。如果你想了解暴龙的咀嚼力,只要测测这些鳄鱼的咀嚼力就行了。”

  此外,根据埃里克松的计算,已灭绝的恐鳄,其咀嚼力高达102750牛顿。古生物学家表示,“这种咀嚼力简直是难以想像。”伯劳介绍说,由于没有暴龙肌肉可以研究,因此对暴龙咀嚼力的估测主要是根据体形大小、头骨的宽度和嘴部形状等因素决定的。

  伯劳表示,根据暴龙骨骼化石,它们的咀嚼力看起来应该比任何鳄鱼的咀嚼力都要强大。“但是,如果你对鳄鱼头部实施解剖,就会发现它们那里有大量的肌肉和巨大的颌骨。”(彬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大量的挖掘工作

大量的挖掘工作大量的挖掘工作

  这一窝埋在地下泥泞土壤中的卵对于研究小组来说真是一个得来不易的宝藏。他们已经花费5年时间在印度各地超过250个地点挖掘搜寻蚓螈类生物。

  比鸠解释说,搜寻这种隐匿的生物需要大量进行挖掘工作。比鸠的科学小组中包括有来自德里大学,英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比利时自由大学的研究人员。他说:“由于它们掘土的天性以及不起眼的外表,人们很难在地表看到它们的身影。”比鸠表示,他的小组花费总计超过2000小时在热带的泥泞土壤中进行挖掘作业,一共找到6种疑似新物种,其中的3种已经得到确认。

  透明的胚胎

透明的胚胎透明的胚胎

  这是此次新发现的蚓螈物种“Chikila fulleri”的胚胎,图像是透过其透明的外壳使用显微镜拍摄的。在图像中透过透明的外壳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内部的卵白,这是用来供应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直到它们成长为幼年个体的。大多数蚓螈类生物在其幼年都会经历一段类似蝌蚪的水生游泳阶段。

  有一些种类的年轻蚓螈类生物会在孵化后以它们母亲的皮肤为食。但要确定这种行为是否同样存在于此次发现的新物种身上还需进一步观察。

  生存面临威胁

生存面临威胁生存面临威胁

  根据此次发现新物种的研究小组的说法,生活在印度境内的这些蚓螈类动物,就如同这张照片中正在孵化的这些小家伙们,它们正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

  就拿这次新发现的这一蚓螈物种来说,它们生活的区域局限在印度东北部一片人口密集的区域。由于这里农业的发展扩大,人们砍伐焚烧土地,这些生物赖以生活的栖息地正不断变得支离破碎。比鸠说:“我们正肆无忌惮地摧毁它们的栖息地,毫无怜悯之心。”他说:“我希望在未来,这一物种将在本地区得到保护。”(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2月23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蚓螈也叫“裸盲蛇”,是一种不为普通公众所熟悉的,形似蚯蚓的两栖生物。近期一个科学家小组在印度发现了数个这类动物的新种,并且在考察之后对于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表达了忧虑。

  新物种的发现

新物种的发现新物种的发现

  这不是虫子,也不是蛇。这是一种钻土的,没有四肢的两栖动物。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科学家们此前对于这种生物一无所知,这是一个新发现的物种。

  这种奇特的动物是在印度东北部地区被发现的,在这张照片上,它正蜷缩成一团保护着它的卵。这种动物是此次发现可能属于蚓螈类新物种的6种动物之一。并且,这些新发现的动物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科,所谓的“科”是生物分类学上高于“属”和“种”的一个级别。有关这项发现的论文已经发表在今天出版的《皇家学会通报-B辑》上。

  这种动物被当地人称为“Chikilidae”,在当地的部落方言中,“Chikila”就代表蚓螈类生物。而根据研究小组的报告,和这种生物关系最近的近亲生活在远在7000英里(约合1.1万公里)外的赤道非洲。

  悉心照看

悉心照看悉心照看

  在印度德里大学两栖动物学家萨斯扬哈马·达斯-比鸠(Sathyabhama Das Biju)的实验室,这种先前不为人们所知的蚓螈类动物正趴在自己的卵上抬头张望。

  比鸠和他的小组对于这种被他们命名为“Chikila fulleri”的新物种感到非常惊奇。这条雌性将一直紧紧守护它发育中的幼崽长达三个月之久。比鸠说:“这位母亲将守护它的孩子长达95天,在此期间不会进食。妈妈总是陪伴着它的孩子。”研究人员指出,对于两栖动物来说,这样的母爱看护是非常罕见的。

  古老的神秘分支

古老的神秘分支古老的神秘分支

  这是根据对这种神秘生物的头部进行的CT扫描数据重构的3D立体影像。科学家们据此可以对其分类特征进行鉴别。研究小组指出,这种生物的颚,鼻子和眼部结构上存在的细微差别显示它是一种新的科,是一个古老演化分支的后裔,与它最具亲缘关系的物种生活在非洲。DNA分析显示在大约1.4亿年前,这一支生活在印度的种群便和其它蚓螈类物种分离开来了。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4 页,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