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2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日本科学家表示,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继续影响西太平洋的天气模式,日本将会遭受强度越来越大的“超强台风”的侵袭。
超级电脑模拟结果显示,到2074年,将会出现更多风力达到每小时179英里(约合每小时288公里)的台风,即藤田级数(Fujita Scale)中的F3级。藤田级数共分5级,分别为F1级、F2级、F3级、F4级、F5级。根据定义,超强台风的风力至少达到每小时150英里(约合每小时241公里)。如此强度的风暴的破坏力比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的破坏力还大。
飓风“卡特里娜”在2005年8月登陆墨西哥湾,对沿岸美国各州遭到了极大破坏。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坪木和久(Kazuhisa Tsuboki)说:“这些风暴形成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西太平洋海面温度升高。”坪木和久与日本气象研究所的一个团队合作,模拟出全球气候变暖对台风形成的影响。据他介绍,倘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以当前的速度持续下去,到2080年,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将比现在高3.6华氏度(2摄氏度)。
坪木和久说:“差异看上去似乎微乎其微,但却会对台风的形成造成很大冲击。这是因为,即便海水温度上升幅度相对微小,仍会给风暴增加无穷的能量。”空气温度上升还会增加低层大气的水汽量,进而给风暴的形成添加更多“燃料”。坪木和久说,台风一般覆盖311至497英里(500至800公里)的范围。然而,令研究人员吃惊的是,超级电脑模拟出来的超强台风覆盖范围虽小,仅仅延伸249英里(400公里)的区域,不过,由于汇集了更多的能量,它们的风速更快,造成的破坏力更大。
坪木和久介绍,如此强大的暴风雨会对全日本造成重大破坏,日本尚未准备好应对如此狂暴的气候。超强台风所到之处会将房屋夷为平地,重创桥梁、电网等基础设施。台风引发的洪水还会淹没地势较低的区域。迄今为止,袭击日本的最具破坏力的台风是“维娜”。台风“维娜”1959年9月在名古屋附近的伊势湾(Ise Bay)登陆,随后开始在日本全国肆虐,最终造成5238人死亡。(孝文)
日本政府在一份政策草案中把核能列为“重要战略”,争取使核能安全达到“世界最高水准”。
共同社4日报道,政府国家战略室“革新性能源及环保战略”草案提出6项“重要战略”,核能是其中之一,明确日本政府将坚持发展核能的态度。政府将召集“能源与环保会议”,由国家战略担当大臣任主席,7月初步制定战略,明年最终敲定。
最终战略将分三个阶段,旨在扩大就业和市场、实现绿色创新。长期战略的目标包括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建设智能电网等新型电力系统。
日本首相菅直人上个月说,日本将降低对化石燃料和核能的依赖程度,最快在本世纪30年代把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至20%。不过,他强调核电将依然是日本能源政策支柱之一,承诺将施行最高核能安全标准。
东京电力公司说,两名日前从甲状腺中检测出大量放射性碘-131的员工,所遭受辐射量已确定超过了250毫希沃特的辐射上限。这是首次确认福岛第一核电站员工遭辐射量超过该上限。东电说,这两名员工从3月11日的地震当天开始,一直在中央控制室和反应堆所在建筑外作业。这两名员工目前已经离开核电站,根据诊断,健康状况没有出现异常。
(新华社电/专电)
撒哈拉太阳能工程示意图
阿尔及利亚和日本大学正在联合进行撒哈拉沙漠太阳能项目,计划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转变成一个太阳能发电站的聚集地,希望到2050年,这里生产的电流可以满足半个世界的需要。
在这个项目的开始阶段,他们打算在撒哈拉沙漠先建一座硅生产厂,把沙子里的硅石加工成纯度很高的硅,用来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然后再用这些太阳能电池板建太阳能发电站,电站产生的电流可供人们建设更多硅生产厂,有更多硅生产厂就能制造更多太阳能电池板,从而产生更多电。日本科研组领导者、东京大学的理沼秀臣(Hideomi Koinuma)表示,虽然以前从没人把沙漠里的沙子作为高纯度硅的来源,但它显然是这方面的不二之选,利用它一定会生产出纯度很高的硅。
理沼秀臣表示,太阳能发电站生产的能量通过高温超导体,将以直流电的形式发送出去,这一过程比利用交流电形式进行传输更有效。据他设想,一个大型超冷高压直流电网至少能把一千亿瓦电流输送到500公里以外的地方。他表示,即使这种电网需要利用液氮进行制冷,它仍具有成本竞争优势。高温超导体在大约零下24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运行。
沙哈拉沙漠太阳能项目(理沼秀臣将其戏称为超级阿波罗项目)将作为全球问题国际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由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和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联合进行。不过要想取得成功,该科研组首先必须克服很多问题,其中包括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利用液氮冷却电缆和把它们掩埋在沙子下面,尽量减小它们的温度变化。
这项研究的最初目标是集中精力克服可能的挑战和证明该项目的可行性。培训非洲工程师和科学家参与这个项目的研发工作,也是它的一大目标。另一个旨在利用撒哈拉沙漠的太阳能的项目,在去年开始进行。Desertec基金会打算利用无需超导体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输电,在2050年满足欧洲15%的电流需要。(孝文)
地震中的日本新干线
3月5日上午6点10分,日本最新子弹列车“隼鸟号”(Hayabusa)第一次从披着白雪的新青森站出发,朝南向东京行驶。9点20分,1500人聚集在东京站,见证这辆车头像鹰嘴一般的新型特快列车的到来。
“隼鸟号”是东北新干线的新成员,连接东京和新青森,途经大宫、仙台、盛冈和八户,时速达300公里——并且到2013年春季,“隼鸟号”最高时速预计将提高到320公里,成为日本最快的新干线。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隼鸟号”运营6天后,日本东北部即发生9.0级地震,并伴以巨大的海啸,造成当时部分交通瘫痪。
东日本旅客铁路公司(JR-EAST)小松博史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回忆,地震发生时,共有27条东北新干线在运营过程中,且都集中在东京至仙台这一段。“但根据在过去地震中总结的经验,我们事先都完善了高架铁路的抗震性,以防高架坍塌。”小松博史说,“因此在这次地震中,仅有一些弯曲致损,没有导致重大的破坏。”
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大量城市高架倾倒、甚至整条侧翻,铁轨也严重扭曲,造成数以万计人伤亡。此后,日本旅客铁路公司统一加固了城市高架和高架铁路,以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小松博史还告诉记者,所有列车都安装了“早期地震探测系统”,一旦变电站接收到海岸线地震仪检测到地震纵波,便会立刻控制列车紧急制动。“地震发生时,有两辆列车在时速约270/h时遭遇了强烈的震动。但在第一次震动发生前9到12秒,车厢的电力已被切断,并且列车使用了紧急制动。”
4月29日,就在地震和海啸发生50天后,日本东北新干线全线恢复贯通。据东日本铁路公司介绍,目前的发车班次约为平时的9成。因还须进行安全检查及轨道加固施工,部分区间会实行限速。
而“隼鸟号”则将承担起新青森至东京每天一个来回的运输任务。单程所需时间约为4小时,比平时多了1小时(正常为3小时10分钟)。据估计,列车的开通有利于灾区的灾后重建,并且也能在节假日吸引游客回到东北的景点和温泉观光旅游。在小松博史发给记者的介绍书中,最后一页是在花海映衬下的富士山图片,上面写着:“不管怎样,富士山仍然是富有魅力的。”
众望所归的新一代列车
“‘隼鸟号’是我们公司最顶尖技术的集合。”日本旅客铁路公司主席SatoshiSeino在启程仪式上说。
JR东日本铁路业务本部运输车辆部车辆技术中心科长、新干线车辆小组长远藤知幸也表示,“尽管最高速度有所提高,但列车仍然很安稳,制动灵敏,乘坐舒适度很好。所有性能都超过了E2系”。
远藤所说的E2系指的是2001年正式投入运转的“疾风号(Hayate)”列车。10年后,“隼鸟号”(E5系)在众人的期盼中应运而生。
“隼鸟号”车身由青绿色、银色,以及分隔上下部分的粉色构成。“常叶绿代表日本旅客铁路公司的颜色,而中间的粉色线条则给人以未来感和速度感。”小松博史说。
最引人注目的是它15米长的“鹰嘴”形车头——这其实是为列车通过隧道而专门设计的。“当列车以很高的速度冲入隧道时,出口会产生噪声及振动。将车辆制造成截面积从车头部逐渐扩大的形状,便可减少这些噪声及振动。”
东日本旅客铁路公司介绍道,“乘坐它,游客便能欣赏日本东北部乡间群山环绕的美景了。”据透露,铁路公司还专门为此推介青森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
由于两节车厢间的间隙和车轮与铁轨的摩擦会产生噪声,“隼鸟号”设计师让车厢连接部分和车台部分完全覆盖,从而使车体侧面变得平滑。而通过降低空气阻力,“隼鸟号”实现了节能环保,“列车在时速320公里行驶时的耗电量,与‘疾风号’在时速275公里行驶时相同或更低。”远藤知幸说。
车身呈流线型的隼鸟号不仅速度快,内部装潢也很讲究。全车除去车头外共有9节车厢,其中7节为普通车厢,1节为头等舱(GreenCar),其余1节引进了飞机头等舱的概念,为“顶级车厢”(GranClass)。车厢内采用真皮座椅,整张座椅甚至能躺平,空间宽敞,设阅读灯,还有服务人员为乘客准备的饮料和食物。
“我们将尽最大能力为‘隼鸟号’的乘客提供舒适,安全和环境友好的服务,而不仅仅是速度。”东日本铁路公司主席MutsutakeOtsuka说。
因此,“隼鸟号”的票价不菲。一张头等单程票价为21360日元(约合人民币1712元),普通票为16870日元(约合人民币1352元)。“一列列车花费总共约4000万美元。”小松博史说。
据东日本铁路公司统计,当2月5日第一辆东京出发的“隼鸟号”车票开始预售后,在40秒内便全部售罄,其中“顶级车厢”在10秒中全部售空。而从新青森出发的列车车票,则在90分钟内全部卖完。
日本高铁的海外输出
日本第一辆新干线“光号”(Hikari)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夕通车运营。现在,高速、准时的“新干线”已成为日本的标志,并且已经超过飞机和汽车成为旅客的首选。它的安全性也深受旅客的信赖——在一个地震多发国,从未发生过乘客死于新干线出轨或相撞的事故。然而因为近几年日本总人口减少,国内需求下降,政府和企业界正尝试不断向国外推销这种列车。目前,日本已经向中国台湾出售了新干线技术。面临着来自中、法、德等制造商的强力竞争,他们希望能获得包括巴西和越南在内的其他海外市场。
目前最大的订单来自美国,奥巴马总统提议的未来美国高速铁路网,计划以130亿美元的公共资金来支撑这个项目。加利福尼亚前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去年9月访问日本时,曾被邀请体验“隼鸟号”的早期试验运行。
除新干线外,日本也一直在研发磁悬浮列车。据运行者称,2003年在富士山附近的测试轨道上,列车曾创下时速580公里的世界纪录。按计划,在2027年之前,日本将开通东京到名古屋的磁悬浮列车。到2045年,磁悬浮将连接东京和关西的大阪,车程只要一小时零七分钟——比现在最快的新干线还要快一小时十八分钟。
中新网5月31日电日本科学家发现,雌性红灰蝶会用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来避开雄蝶不断的“性骚扰”:它们合上自己的美丽的翅膀。
据BBC中文网报道,雌性红灰蝶一生中只能交配一次。对于小巧玲珑雌性红灰蝶来说,生命是短暂的,而且一生中只能交配一次。
日本科学家发现,这种蝴蝶会用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来避开雄蝶不断的“性骚扰”:它们合上自己的美丽的翅膀。这些雌蝶合上它们的漂亮翅膀,降低自己的曝光度,避开雄性蝶的注意。
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动物行为学杂志》上。
来自福冈久留米大学的六月亚井(Jun-Ya Ide)负责这项研究。他很早就注意到,当有其他雄蝶飞得很近时,雌蝶就会合上翅膀。
雄蝶“不断的交配行为”会伤害到这些纤弱的雌蝶。亚井博士认为,雌蝶合上翅膀也许是为了避开雄蝶的“性骚扰”而采取的手段。
为了激发出雌蝶的反应,他用一种雄蝶的模型来靠近它们。
亚井博士表示,当我把模型靠近已经交配过的雌蝶时,它们就会合上翅膀。而靠近还没有交配过的雌蝶,它们就不会合上翅膀。
“所以,我认为当雌蝶不再需要进行更多交配时,它们便会合上翅膀来隐藏自己,”亚井博士说道,而那些处女蝶则会“打开翅膀暴露自己”来表示希望交配。
他还说,“红灰蝶合上翅膀这样的行为已经进化成一种避免性骚扰的手段了”。
中新网5月30日电 据“中央社”援引《日本经济新闻》30日发表的最新民调指出,日本地震、海啸等一系列灾难发生后悔,日本首相菅直人的支持率并没有起色,目前有高达7成日本民众希望菅直人下台。
据报道,《日本经济新闻》于4月27日至29日对日本严重灾区以外的地区进行电话民调,受访者有1513户,有效回答率59.4%。
民调指出,日本民众给予政府处理东京电力公司运营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灾负面评价的增至74%,予以肯定的降至16%。对于政府在灾区复原、重建及对灾民救助的处理措施,表示肯定的有35%,否定的有53%。
民调显示,21%的日本民众希望日本首相尽早换人,49%的民众则表示震灾、核灾处理告一段落后,首相应换人,显示出民众中希望日本首相菅直人下台的高达7成之多。
据悉,目前,菅直人的内阁支持率为28%,比4月份的上次调查微增1个百分点,不支持率虽减少5个百分点,但仍有62%。
政党支持率之中,最大在野党自民党与上次相比,微升1个百分点至35%,执政党民主党则上升2个百分点,至26%,自民党仍领先9个百分点。
据报道,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拟以政府处理震灾、核灾失策为主要理由,于6月上旬向众院提出内阁不信任案,日本政局面临朝野对决的重要时刻。
针对核能发电问题,42%的日本受访者主张应减少,35%希望维持现状,12%要求全面废除,只有3%认为应该增加核能在日本的运用。
有关最受期待的日本政治家,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虽比前次调查下跌3个百分点,但仍赢得1成支持,持续排名在首位,菅直人只得到4%的支持率,排名第9。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李珍 日本《朝日新闻》29日报道称,日本政府正在讨论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目的是限制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民众就此次福岛核电站泄漏、排污入海等行为向日本政府和企业索赔。该报道附的一张图表显示,在目前日本没有签署该条约的情况下,中韩等国民众可在本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赔偿;但如果日本加入《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周边国家民众就得通过日本法院提出赔偿诉讼。
《朝日新闻》报道称,1997年《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通过后,日本政府一直没有签署。一方面是因为,日本自认为“很安全,不会发生核事故”;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还考虑到,不加入该条约,“当周边国家发生的灾难影响日本时,日本国民就可在日本法院起诉,要求外国政府赔偿”。但是没想到,日本首先发生了影响周边的重大核事故。《朝日新闻》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日本排入大海的核污水给其他国家渔业造成损害,日本海啸后大量房屋残骸上附着放射性物质漂流到其他国家,这些事情很有可能被外国受害者起诉,如果外国受害者在所属国家提起诉讼、进行审理,那么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将按照受害者所在国家的标准,日本政府“很可能背负来自海外的巨额赔偿债务”。目前,菅直人政权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正认真就条约加盟事项进行研究”。
《朝日新闻》的报道还附了一张图表,解释了加入该条约、不加入该条约情况下的核损害诉讼途径差异:在目前日本没有签署该条约的情况下,周边国家民众可在本国法院提起诉讼,依照本国的法律作出裁决,再将裁决结果通知日本法院,由日本法院监督日本相关企业作出赔偿;但如果日本加入《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周边国家民众得通过日本法院提出赔偿诉讼,依照日本法律作出裁决。文章还称,美国政府曾多次呼吁日本加入该条约,但日本一直拒绝。日本共同社5月13日曾报道称,美国能源部副部长珀纳曼12日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日本政府应该尽快签署《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这一点“极为重要”,他认为“福岛核泄漏事故处理工作将旷日持久,路途将十分漫长”。
《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简称CSC,在1997年12月举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第41届大会上获得通过,之后开放签署。截至2010年底,仅有美国、印度等14个国家签署。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让月球为地球供电: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将采用机器人协助进行项目的建设
重返月球:根据计划,宇航员们将再次重返月球进行计划的实施。这张图像是1972年,美国宇航员在月面行走考察
人类能源的未来?如果该计划得以实施,人们将沿着月球赤道建设一个绕月一周,宽达400公里的巨大太阳能发电设施,称为“月球环”。
本科学家欲修建月球环太阳能基地:可供全球使用
这听起来会不会让你感觉有点科幻的味道?将月亮用太阳能板包裹起来,并将它获取的能量传回地球,这些能量可以供应全世界所需。
但最近日本科学家们公布的一个计划让这一梦想朝着实现的方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他们计划将月亮真正变成一个“水晶球”,遍布太阳能板,并且由机器人进行管理运作。
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如果得以实现,它将能产生1.3万万亿瓦特太阳能,并且连续不断。随后将这些能源通过激光或微波的方式传回地球上的接收站即可。
公布这项计划的是日本建筑业巨头:清水建筑株式会社的研究部,根据他们的设想,这项计划中将沿着月球的赤道修建长达6800英里(约合10900公里)的采光带。
这一采光带宽度约为248英里(约400公里),并将安装12英里(约合19.3公里)口径的巨型天线来向地球回传获取的能量。
经历东北大地震的创痛,以及随后发生的福岛核事故已经让日本不堪重负,他们急切地开始希望找到一种安全的替代能源。
但目前这一计划尚没有任何确定的实施时间表,而一旦实施,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基建工程。
但清水建筑在其网站上宣称:“实现从对有限资源的节约利用,向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的无限制利用,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在网站上,他们还写道:“我们提出的太阳能利用计划称为“月亮环”,籍着这种创新性的设计,加上先进的太空技术,将让人类向着这一梦想迈出一大步。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将是获取绿色能源的终极选择,这将带给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并改善我们的生活。”
公司表示:“清水建筑提出月亮环计划,是为了全人类和地球的共同未来。”
他们还表示,这样的月球基地设计将克服地球上坏天气对发电量的影响,并能一并供应全世界的能源需求。
计划还呼吁宇航员们尽快安排重返月球,以便可以和机器人宇航员们协同工作,使计划的实施成为可能。
日本的科学家们还提出,月面上的土壤可以被用来提炼水,制造水泥、氧气和陶瓷,从而支持工程的进展。同时,还必须沿着月球赤道修建一条环球铁路,以便进行项目的日常维护。
日本政界目前已经开始认真考虑在全国每一栋公共建筑上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
在即将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首相菅直人将向各国领导人通报这一计划,即日本将继续使用核能,但是将不断加速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晨风)
巨型水蝎正在捕食爬行动物。
根据它们的食肉习性,这些虫子又被称作“巨鱼杀手(giant fish killers)”。夜间它们喜欢靠近人造光源,因此又被称作“电光虫(electric-light bugs)”。美国人又把它们称作“咬脚趾虫(toe-biter)”,这是因为它们经常会出其不意地突然咬一下游泳的人。
一只巨型水蝎成功捕捉到一条蛇。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27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大庭伸也(Shin-ya Ohba)博士夜间在日本兵库(Hyogo)西部地区取样时,拍摄到一只巨大的水蝎正在进食小龟的画面。众所周知,属于Lethocerinae家族的这种虫子主要捕食体型较小的脊椎动物,例如小鱼和青蛙。但是它们不喜欢昆虫,经常捕食爬行动物,科学家曾观察到其中一种水蝎正在吃蛇和海龟。
大庭伸也在《昆虫学》杂志上写道,他注意到一只Kirkaldyia deyrolli正在稻田边的水沟里吃一只草龟。它用前爪紧紧抓住小龟,把像管子的喙插入猎物的脖子。过去大庭伸也还拍摄到水蝎吃蛇的画面。他说:“所有人都认为Lethocerinae以鱼和青蛙为生。尽管它们吃蛇和乌龟的画面在自然环境下并不常见,但是(这个证据)令博物学者感到很吃惊,它显示了水蝎贪婪的摄食习性。”
他表示,这些观测资料推翻了以前确立的有关淡水栖息地的掠食者和被猎食者之间的关系的观点。K. deyrolli原产于日本,它们主要生活在稻田里,主要捕食小鱼和青蛙。日本环保局把其列为濒危动物,过去40年由于栖息地减少和水污染等问题,它们的数量大幅下降。巨型水蝎是最大的半翅类动物,是生活在淡水池塘、湖泊、水流缓慢的溪流和北美洲、南美洲及东亚河流里的Lethocerinae的亚种。
Lethocerus最长可达15厘米,喜欢昼伏夜出,会飞,它们借助满月发出的光进行迁徙。它们有毒,通常会突然咬上一口,把毒液注入猎物体内,偶尔会咬人类,人被其咬后,伤口会有灼烧感,而且这种感觉会持续数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