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5. 碗上刻有倍足纲节动物

碗上刻有倍足纲节动物
碗上刻有倍足纲节动物(图片提供: Arturo Godoy)

  在古墓中发现的一个碗上,雕刻有倍足纲节动物。专家对于这些史前古物的分析,可能要再等数月或数年时间才会出结果。休斯顿介绍说,“对这些复杂的物品的研究,一个人必须要掌握多种技术。”

  6. 镶有宝石的牙齿

镶有宝石的牙齿
镶有宝石的牙齿(图片提供: Arturo Godoy)

  在这座古墓中唯一成年人的口中,考古学家发现了镶有宝石的牙齿。考古学家认为,这位成年人应该是一位国王。据部分破译的象形文字,他的名字可能是“红海龟”或“大海龟”。休斯顿解释说,“对于玛雅人来说,海龟带有宇宙的意义,就像他们所描绘的世界模型一样。”

  休斯顿推测,这位国王曾经在伊尔-佐兹建立一个王朝,伊尔-佐兹王朝位于大玛雅强国蒂卡尔的西方,曾经对蒂卡尔的疆土虎视眈眈。

  7. 碗盖上的猴子

 碗盖上的猴子
碗盖上的猴子(图片提供: Arturo Godoy)

  考古学家还在古墓中发现了一个塑有猴子形象的陶瓷碗盖。其他的发现还包括一团有机物质,那有可能是羽毛、木材,也有可能是蜂蜜。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人类学家马库斯-埃伯尔认为,“既然出现于这座王室古墓中,它们肯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这些神圣的国王。”

  8. 考古学家考察古墓

考古学家考察古墓
考古学家考察古墓(图片提供: Arturo Godoy)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考古项目联合负责人埃德文-罗曼和布朗大学研究生萨拉-钮曼正在通往墓穴的通道中绘制墓墙的轮廓。德克萨斯大学中美洲艺术学教授大卫-斯图亚特认为,这一惊人的发现以及墓穴中史前古物惊人的完好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带领我们走向了玛雅考古学的新方向。(彬彬)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23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2010年5月,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境内发掘了一个奇怪的玛雅王室古墓,他们在古墓中发现了镶有宝石的牙齿、陶瓷碗等罕见古物。考古学家于上周五公布了此次挖掘过程和研究成果。这一考古发现为玛雅文明考古学领域指明了新方向。

  1. 陶瓷碗

陶瓷碗(图片提供: Arturo Godoy)
陶瓷碗(图片提供: Arturo Godoy)

  这是一个烹饪用的陶瓷碗,发现于玛雅王室古墓中一个部分烧伤的婴儿残骸旁边。在古墓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几颗镶有宝石的牙齿、陶瓷容器以及其他史前古物。在一些陶瓷容器中,装满了被当作祭祀品的人类受害者的手指以及被已腐烂的有机材料(可能是树叶)包裹的牙齿。考古学家推测,“这些手指和牙齿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用来祭祀的肉类食物。在墨西哥犹加敦地区,现在一些祀神用的面包也是用这种材料包裹。”

  这座玛雅古墓大约有1600多年历史,发现于危地马拉伊尔-佐兹考古遗址上的一座小型金字塔之下,金字塔被丛林所掩没。美国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布朗大学考古学家斯蒂芬-休斯顿认为,“这座古墓可能挖掘出更多真正有价值的关于玛雅文明的信息。”休斯顿是这次考古挖掘项目的负责人。

  在这座古墓中,还发现了一具成年人和六具儿童的遗骸,其中有些儿童还只是婴儿。考古学家认为,这个成年人可能是一名国王。这些儿童可能是作为国王死后的祭祀品而被埋葬。在一些玛雅艺术品中,有许多关于这种宗教仪式的描述。

  2. 国王的墓穴

 国王的墓穴(图片提供: Arturo Godoy)
国王的墓穴(图片提供: Arturo Godoy)

  这座古墓高约190厘米,长约370厘米,宽约120厘米,已经与世隔绝了1600多年。因此,墓穴中的人类遗骸、彩绘泥墙以及罕见的织物都能够保存良好。休斯顿介绍说,“当我们打开古墓的墙壁时,迎面扑来的是一股太平间才有的寒气。因此,这里的冷藏效果非常好。我震惊于里面的气味,只有微弱的腐烂气味。”

  3. 年轻国王头像

年轻国王头像
年轻国王头像(图片提供: Arturo Godoy)

  在这座新发现的玛雅王室古墓中,考古人员在一个陶瓷碗的盖子上发现了一个年轻国王的头像,或者是神的头像。休斯顿认为,诸如此类的古物都保存完好,有助于研究人员更清晰地认识这个本来已失传的艺术形式。这座古墓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350年到400年左右。随着古墓上方的泥土和石头层层堆积和变化,古墓越埋越深,因此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些泥土和石头本来是作为古墓上方的金字塔型庙宇的地基。

  4. 玛雅密码

玛雅密码
玛雅密码(图片提供: Arturo Godoy)

  据休斯顿介绍,这个陶瓷碗盖上的象形文字究竟代表了什么,至今无人能够说得清楚,尽管它们看起来好像代表着罗盘方向。不过,休斯顿认为,它们极有可能是一个左撇子绘制的,从这些象形文字的角度可以看出这一点。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泄漏的原油已经冲上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岸,给当地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更为可怕的是,由于部分原油渗入沙滩半米深处,给清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不过,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地质学家发现,利用紫外线设备可以轻松发现原油的踪迹,这无疑是个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1.吃油的幽灵蟹

吃油的幽灵蟹
吃油的幽灵蟹(图片提供:Chris Combs, National Geographic)

  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沙滩附近的海湾岛国家海滨公园,一只幽灵蟹正在吃墨西哥湾泄漏的原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原油发出橙黄色的光。上周,美国地质学家利普-卡比(Rip Kirby)出现在海湾岛国家海滨公园,通过在墨西哥湾沿岸海滩照射紫外光去锁定原油踪迹——这种做法被广泛用于寻找犯罪现场的血迹。

  卡比希望,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和清理人员可以处理难以发现的原油,比如与泥混在一起的原油或沙滩上的明亮污渍。在紫外光照射下,干净的沙子会呈现紫色或黑色。有些矿物质,如贝壳中的碳酸钙,会变成蓝色,正如上图的铲子把手显示的颜色。虽然人们很早以前就知道碳氢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出荧光,但这可能是该技术首次在实验室以外被用于发现原油。

  卡比还在南佛罗里达大学读研究生。他说:“利用紫外光确认原油的做法在全行业很普遍。但我总是在实验室的机器中看到整个过程。我第一次拿着紫外光闪光灯到沙滩上研究这种方法是否奏效时,发现这真是超乎我的想象。很容易就能看到沙滩上的油渍,而受污染情况很普遍。”

  2.橙黄色的球状原油块

橙黄色的球状原油块
橙黄色的球状原油块(图片提供:Chris Combs, National Geographic)

  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沙滩,这张照片中央的饼状和球状原油块正常情况下是褐色或黑色,但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出橙黄色的光。卡比希望,可以将紫外光用于照射沙滩,为清理漏油提供帮助。卡比团队使用的大功率闪光灯成本达数千美元,而为清理墨西哥湾漏油的成千上万工人配备这种工具,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是,美国生产的售价17美元的便携式紫外线闪光灯(如保安用于发现假身份证的那种闪光灯)也可以用于发现油渍。卡比说:“虽然这种价格低廉的紫外线闪光灯令你每次几乎都必须要站在油渍的正上方,才能看到橙色荧光,但却足够满足沙滩清理人员的需要。”

  3.紫外光线下被原油污染的沙滩

紫外光线下被原油污染的沙滩
紫外光线下被原油污染的沙滩(图片提供:Chris Combs, National Geographic)

  佛罗里达州的海湾岛国家海滨公园海滩,在紫外光照射下,原本为黑色的原油块发出橙黄色的光,而干净的沙子则在这张长曝光照片中发出紫光。在冲上沙滩以前,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后泄漏的原油已经“风化”,在长时间暴露于水汽中以后,变成泡沫状,还具有了粘性。

  使用紫外光(也是阳光的组成部分)设备从事清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它会损害视力。卡比说:“阳光中的破坏性部分不是光谱的可见部分,而是不可见的部分。这是眼科医师建议戴上过滤紫外线的太阳镜的原因。”而功能强大的紫外线闪光灯的危害尤其大,比如这张照片中技术人员使用的闪光灯,卡比称之为“克林贡杀伤性射线”。

  4.沾满油渍的雨鞋

沾满油渍的雨鞋
沾满油渍的雨鞋(图片提供:Chris Combs, National Geographic)

  在这张长曝光照片中,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南佛罗里达大学研究生卡蒂-布鲁彻(Katie Brusché)穿的雨鞋沾满油渍呈现黄褐色。在这种光线照射下,即便是高度污染的沙子也会发出明亮的橙黄色。据卡比介绍,清理冲上海滩原油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间接污染,比如原油通过工人的鞋子转移到别处。他说:“英国石油公司并未在所有彭萨科拉沙滩出口都设立清理站点,有人回到停车场,将鞋上的油块擦掉。其他人会踩上这种褐色的粘性物质,”这种情况下,原油污染就会扩散。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7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埃及考古学家上周宣布,他们完成了对拥有3300年历史的埃及法老塞提一世墓室隧道的挖掘工作,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文物,最终揭开众多围绕这条隧道的谜团。

  1.墓室隧道的尽头

墓室隧道的尽头(图片提供:Amr Abdallah Dalsh, Reuters)
墓室隧道的尽头(图片提供:Amr Abdallah Dalsh, Reuters)

  2009年,在一个连接法老塞提一世古墓的神秘隧道内,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员会(SCA)主席扎希-哈瓦斯站在木头台阶上拍照留念。此次挖掘工作始于2007年,在三年时间内,考古人员将大量碎石和文物通过轨道车运到地面。考古小组上周宣布,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们遇到了一堵墙。考古人员认为,古埃及人在卢克索附近的帝王谷岩石中开凿了一条深达572英尺(约合174米)的隧道后,突然停止了这项工作。哈瓦斯认为,开凿工作始于塞提一世法老在位期间,不过,上面的墓室当时已经完工。

  法老塞提一世死后,这项工作可能就停止了。哈瓦斯还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驻会探险家。塞提一世从公元前1294年至公元前1279年统治着古埃及,在位15年时间。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员会地区负责人、考古学家穆斯塔法-瓦兹利(Mustafa Waziri)说:“我认为他们当时计划在那里建造另一座地下墓室。这项工作停止地很仓促。不过,楼梯的保存状况令人惊讶不已。”

  2.进入墓室通道

进入墓室通道(图片提供:James Burke, Time Life Pictures/Getty Images)
进入墓室通道(图片提供:James Burke, Time Life Pictures/Getty Images)

  在这张摄于1960年的照片上,一条用砖砌成的拱道通向埃及法老塞提一世墓室下方的隧道。那时,考古人员还在清理残骸,希望到达藏有宝物的墓室。哈瓦斯在2009年11月接受采访时透露,人们早在1817年便了解到塞提一世墓室的隧道,那一年,意大利探险家吉奥瓦尼-巴蒂斯塔-贝尔佐尼在帝王谷内发现并发掘了塞提一世的墓室。20世纪60年代的挖掘工作仅进入到墓室隧道330英尺(约合100米)处。在最新一次探索中,为了深入隧道,考古队采取了多项新的预防措施,最主要一项是用金属材料将隧道顶部支撑起来以防坍塌,就像煤矿开凿隧道采用的方法一样。

  3.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图片提供:Egyptian 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
墓室壁画(图片提供:Egyptian 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

  在塞提一世墓室墙壁上绘制的场景中,数条蛇守候在陡峭隧道的底部。据埃及考古学家穆斯塔法-瓦兹利介绍,这张壁画给他们提供了新的证据,说明隧道可能从一开始就规划好了。瓦兹利说,壁画描述的场景可能涉及古埃及《祈祷书》,在这本书中,一条蛇作为向导引导善人重获新生。除了隧道几乎完全空白以外,塞提一世墓室其他地方都覆盖着浮雕。不过,考古学家在台阶上发现了红色涂鸦以及看似设计师的提示,大意是:“把门轴向上移,可以扩大通道。”

  4.法老陵墓剖面图

法老陵墓剖面图(图片提供:Christopher Klein, National Geographic)
法老陵墓剖面图(图片提供:Christopher Klein, National Geographic)

  在这张剖面图上,古埃及工人正在山中开凿并修饰塞提一世陵墓。由于深深嵌入帝王谷顶高耸的石灰岩质悬崖上,塞提一世墓室是到达难度最大、也是最值得探索的墓室,同时它还是帝王谷中最华丽、最大的法老墓室。帝王谷还是古埃及法老图特卡蒙陵墓的所在地。在塞提一世墓室下面新发现的楼梯并不是墓室的唯一通道。2008年,专家宣布他们在塞提一世墓室发现了一条新的隧道,使得这一墓室的长度从328英尺(约合100米)扩展至446英尺(约合136米)。

  5.古埃及人形塑像

古埃及人形塑像(图片提供:Egyptian 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
古埃及人形塑像(图片提供:Egyptian 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

  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069年)开始,人形塑像就逐渐成为法老墓室的必备陪葬品,比如这个在新发现的隧道中找到的人形塑像。塞提一世是新王国时期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年至公元前1069年)的第二个法老。人形塑像通常数百个一堆被发现,古埃及人认为,这些塑像是在后世服侍法老的农民和其他劳工的化身。塞提一世墓室中发现的人形塑像年代可追溯至第19王朝,考古人员在它们的旁边还发现了同一时期的陶器和刻有塞提一世名字的漩涡花饰。

  6.塞提一世秘道深处

塞提一世秘道深处(图片提供: Amr Abdallah Dalsh, Reuters)
塞提一世秘道深处(图片提供: Amr Abdallah Dalsh, Reuters)

  2009年8月,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员会(SCA)主席扎希-哈瓦斯爬到了新发现的塞提一世秘道深处。发现这条隧道未完工一定程度上揭开了一个考古之谜。埃及考古学家穆斯塔法-瓦兹利说:“我们希望能找到塞提一世藏起来的宝物,这是我们挖掘工作刚开始的想法。不过,当我们利用高科技仪器到达隧道的尽头后,没有再发现任何有价值的文物,所以,我并不认为他们遗留了什么东西。”(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7月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后泄漏的原油已经冲上沿岸海滩,虽然美国当局对受污染的海滩加紧清理,但由于有毒原油已经渗入沙滩下面,专家认为这会对人和动物的健康构成长期威胁。

  1.受污染的彭萨科拉沙滩

受污染的彭萨科拉沙滩(图片提供:Chris Combs, National Geographic)
受污染的彭萨科拉沙滩(图片提供:Chris Combs, National Geographic)

  7月1日,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地质学家斯托达德-皮克雷尔、卡蒂-布鲁彻和程军(音译)在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沙滩挖沙。挖了不久,他们就发现了原油。在多次挖掘中,他们在遭受墨西哥湾泄漏原油污染的海滩下面发现了饼状和球状原油块。这表明,有毒原油已经渗入墨西哥海湾沿岸沙滩下面,甚至是所谓“干净”的沙滩区域,而清理人员仅仅是在处理沙滩表面的有毒原油。专家称,由于埋在沙滩下方的原油既难清理,分解又缓慢,会对在沙滩出现的人与动物构成长期威胁。

  2.测量沙滩下有毒油层

测量沙滩下有毒油层
测量沙滩下有毒油层

  在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沙滩表面以下数英寸处,就有薄薄一层固体原油。在更明显的沙滩表面原油块附近,南佛罗里达大学地质学家发现了薄薄一层固体原油。他们在彭萨科拉沙滩某处找到了其迄今发现的最深油层——距离沙滩表面2英尺(约合0.6米)。据南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小组负责人王平(音译)介绍,以前的记录是6英寸(约合15厘米)深。从今年5月开始,这个研究小组就一直在分析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对沿岸海滩的影响。

  3.“风化”的原油

“风化”的原油
“风化”的原油

  7月1日,南佛罗里达大学地质学家卡蒂-布鲁彻(Katie Brutsché)在彭萨科拉沙滩上挖了几个深坑,比如照片右下方这个深坑,将肉眼看不到的泄漏原油呈现给清理人员,后者的工作重点目前是清理沙滩表面的原油,比如在左下角看到的黑色固体原油。这种“风化”的原油(主要是饼状和球状原油块)在6月23日左右开始冲上彭萨科拉沙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7月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奥利维尔-拉姆波特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2008年发现于秘鲁沙漠的新鲸类化石展开了细致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鲸鱼生活在距今1300万年前的浅水中,牙齿长达36厘米,或以其他鲸类为食。

  1.向须鲸展开攻击

向须鲸展开攻击(图片提供:C. Letenneur, 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Paris, France)
向须鲸展开攻击(图片提供:C. Letenneur, 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Paris, France)

  在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绘制的艺术想象图中,一种新类型的抹香鲸向须鲸展开攻击。这种抹香鲸被命名为“麦尔维尔鲸”(Leviathan melvillei),生活在距今1300万年前。麦尔维尔鲸以《白鲸记》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名字命名。麦尔维尔鲸是一种食肉鲸鱼,与迄今已知体型最大的鲨鱼生活在一起,体长约为60英尺(约合18米),其体型与现代雄性抹香鲸不相上下。

  相比之下,现代抹香鲸主要以乌贼为食,而麦尔维尔鲸巨大的牙齿(有些长度达到36厘米)表明,这种庞然大物曾捕食更为强悍的猎物,包括鲸类的近亲。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奥利维尔-拉姆波特(Olivier Lambert)说:“这可能是一种非常强悍和可怕的海洋生物,所以,它符合麦尔维尔在《白鲸记》中对龙王鲸的描述。”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2.发现麦尔维尔鲸化石的遗址

发现麦尔维尔鲸化石的遗址(图片提供:G. Bianucci, Universitá di Pisa)
发现麦尔维尔鲸化石的遗址(图片提供:G. Bianucci, Universitá di Pisa)

  在这张未标明日期的照片中,科学家正对在秘鲁伊卡城附近沙漠找到的岩石展开研究,岩石中含有麦尔维尔鲸化石。同利维坦海怪一样可怕的是,麦尔维尔鲸与巨齿鲨(Carcharodon megalodon)或许还是竞争对手,这种鲨鱼与麦尔维尔鲸生活在同一时期和同一地区。巨齿鲨是有史以来生活在海洋中的最大鲨鱼,可能曾为争夺其他鲸鱼与麦尔维尔鲸展开激烈争夺。

  拉姆波特说:“它们或许也会展开你死我活的争斗。”如果这两种庞然大物产生摩擦,孰胜孰负实难预料。他说:“很显然,它们都可能攻击对方的幼仔,但成年之间的较量结果实难预料。”200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巨齿鲨拥有迄今地球上所有已知生物中最强大的咬合力——足以将一辆小轿车撕成碎片。拉姆波特指出,他们尚未对麦尔维尔鲸做过咬合力测试。

  3.包含麦尔维尔鲸化石的岩石

包含麦尔维尔鲸化石的岩石(图片提供:G. Bianucci, Universitá di Pisa)
包含麦尔维尔鲸化石的岩石(图片提供:G. Bianucci, Universitá di Pisa)

  科学家在这些岩石中发现了麦尔维尔鲸的头骨和下颌骨化石。荷兰鹿特丹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拉斯-波斯特在2008年的一次探险活动中发现了这些史前鲸鱼化石。拉姆波特说:“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大型动物。当我们看到其巨大的牙齿,我们就清楚它不可能是须鲸,结果验证了我们的判断——它是一种庞大的抹香鲸。”须鲸没有牙齿,利用称为鲸须的毛发状结构去滤食磷虾和其他浮游生物,驼背鲸和蓝鲸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

  4.麦尔维尔鲸曾经生活的泻湖

麦尔维尔鲸曾经生活的泻湖(图片提供:G. Bianucci, Universitá di Pisa)
麦尔维尔鲸曾经生活的泻湖(图片提供:G. Bianucci, Universitá di Pisa)

  在这张照片中,拉姆波特研究小组的一名成员站在发现麦尔维尔鲸化石的沙漠的沙丘上。拉姆波特及其小组认为,这片一望无际的秘鲁沙漠曾经是一个像泻湖一样的水体的底部,水体很浅,里面生活着多种鲸鱼、海豚、鼠海豚、海豹和鲨鱼。拉姆波特在谈到麦尔维尔鲸时说:“那里存在着这种动物的丰富食物。”

  科学家认为,麦尔维尔鲸就像现代逆戟鲸一样伏击猎物。不过,与必须合作才能捕食到大型猎物的逆戟鲸不同的是,麦尔维尔鲸单枪匹马就能轻松捕获其他鲸类。拉姆波特说:“我们认为,凭借如此强有力的咬合力,这种鲸鱼单枪匹马亦可捕捉大型猎物。”

  5.能装下人的头骨

能装下人的头骨(图片提供:G. Bianucci, Universitá di Pisa)
能装下人的头骨(图片提供:G. Bianucci, Universitá di Pisa)

  这张图详细说明了麦尔维尔鲸的头骨和颌骨结构,其上下颚都有巨大的牙齿,足以放下一个人。相比之下,现代的抹香鲸牙齿更小,而且主要集中于下颚——这是为适应捕食乌贼所做的改变。美国纽约理工学院鲸鱼进化专家乔纳森-盖斯勒(Jonathan Geisler)说,麦尔维尔鲸的特征表明,“海洋食肉动物确实进化拥有了超大的体型。”

  盖斯勒没有参与拉姆波特的研究。他指出,麦尔维尔鲸以其他鲸鱼为食的说法确实“是不错的推理,但是,要想真正证明这一结论,我们必须要找到有麦尔维尔鲸咬痕的其他鲸类的骨骼。”盖斯勒最后表示,或许能从博物馆的收藏中找到像这样的鲸类化石。(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3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最新研究表明,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古文明早在查尔斯-古德伊尔偶然发明“硫化橡胶”3000多年前就制出不同特性的橡胶,其中一些弹性较大的橡胶或许同制作传说中的古代中美洲“足球”的橡胶相类似。

  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奥尔梅克和玛雅文明因使用天然的乳液——来自于植物的像牛奶般的液体——来制造橡胶而闻名。而中美洲大致是从墨西哥中部一直延伸到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

  研究发现,古时候的橡胶制造者从橡胶树中获得橡浆,将其同从牵牛花藤蔓得到的液体混合,最终制得橡胶。牵牛花的藤蔓含有一种化学成分,能够增强固态化的橡胶的韧性。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按照不同的比例将两种成分混合制造橡胶,最终发现改变配方会制出不同性能的橡胶。其中一些橡胶弹性更大,这表明它们或许同制作传说中的古代中美洲“足球”的橡胶相类似。

  据古玛雅文史资料记载,当时的“足球”游戏具有宗教意味,主要目的是祈福辟邪。古玛雅人举行的足球游戏最终会以人祭的形式结束,就是按照宗教礼仪将输的一方斩首。

  改变不同成分的比例,还会制出更为耐久的橡胶,可以用于制作阿兹特克人所穿的橡胶凉鞋。这种橡胶凉鞋西班牙征服者曾有过描述,不过从来未被考古学家发现过。

  据悉,按照1:1的比例混合牵牛花液体和乳液制成的橡胶弹性最大,而按照3:1的比例混合乳液和牵牛花液体制成的橡胶耐久性最好。

  乳液是一种“带臭味的白色液体”

  迈克尔-塔卡尼安是该项研究的合著者,他说发现中美洲古文明利用乳液和牵牛花生产橡胶并不令人感到很牵强。迈克尔-塔卡尼安是麻省理工学院考古学和人种学材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

  牵牛花通常长在橡胶树旁,在古中美洲多个文明古国,两种植物都被视作神圣。比如,因为牵牛花具有令人产生幻觉的特性,所以被用于宗教仪式。

  为了更好地验证他们的结论,塔卡尼安和多萝西-豪斯勒在生长于墨西哥的橡胶树和牵牛花上取得制成橡胶的原料。他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将这些原料带回实验室。塔卡尼安解释说,因为乳液并不受美国海关监管,所以没有准许携带乳液入境的官方文件。塔卡尼安说:“当你用瓶瓶罐罐装着这种带臭味的白色液体过境时,那可真是一道难题。”

  而将这种液体带回美国后,研究人员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乳液需要温暖的气候。塔卡尼安说:“反应过程在墨西哥总是会发生,而在麻省理工学院开空调的实验室却不行。”当混合物太冷时,分子就不会结合。

  如今橡胶都通过硫化的过程进行处理,就是将橡浆和硫在高温下反应,制成硫化橡胶。硫化橡胶具有不变黏,不易折断等特质,橡胶制品大都用这种橡胶制成,也叫熟橡胶。

  阿兹特克:工业先驱?

  塔卡尼安认为,阿兹特克和其他文明制造高性能橡胶并不令人感到惊奇。尽管通常被刻画成原始、野蛮的民族,阿兹特克人具有科学探索精神,这通过他们所进行的冶金学和其他领域的试验展现出来。

  塔卡尼安说:“他们的科学、工程和开发的技巧使他们混合不同的原料来制造橡胶。”

  塔卡尼安还补充说,将这些原料混合后,大约需要10分钟橡胶就会生成,再过5分钟就会变硬,这样橡胶工人可以有几分钟时间来为最终的产品定型。

  塔卡尼安和豪斯勒在实验室内主要是制成了片状橡胶,不过他们也制出了橡胶球。塔卡尼安开玩笑说:“在学期结束,我们玩了一场中美洲足球游戏。输掉的一方被斩首了。”

  有关这一研究成果的文章将发表于下一期“中美洲考古”杂志上。(唐宁)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28日上午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位于夏威夷的哈雷阿克拉(Haleakala)休眠火山顶部的PS1望远镜已经开始了全天候运行,该望远镜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数码摄像机,在扫描天空以捕捉太空岩石和奇异的恒星现象的过程中,它每天拍摄数百张高清照片。PS1将大大增加科学家发现威胁地球小行星的几率。

  小行星撞击的早期预警

  PS1天文望远镜是Pan-STARRS项目(全景观测望远镜和快速反应系统)所规划的数台望远镜之一,负责测绘地球附近大小在300米到1公里的小行星。300米的小行星如果撞击地球上的居住区,将造成重大区域性破坏,而1公里的小行星可能造成全球灾难。

  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的伊多·伯杰(Edo Berger)对来自望远镜的数据进行了研究,他表示:“PS1望远镜为我们提供了我们所能获得的最好早期预警。” 该中心是为PS1提供资金支持的联盟的成员之一。

  比哈勃望远镜更大的“数码眼”

  尽管PS1从2008年底就开始服役,但直到上个月才开始全天候运行。现在,每隔30秒PS1就会对36个月球大小的天空范围拍摄一张1400 兆像素的照片——这一范围是哈勃望远镜主摄像头的3600倍。每张照片可以打印成一张足以覆盖半个篮球场的300-dpi图片。

  每天夜里,PS1望远镜收集的数据(近5T字节)足以装满1000张DVD,并且每个月可以测绘1/6个天空,其分辨率是此前望远镜的10倍。

  对于发现太空陨石和大量的常见太空现象(如太阳系内的天体和遥远的宇宙剧变),这些功能都十分重要。伯杰在电子邮件中表示:“比如,我们在一个月里发现的天文爆炸现象(如超新星爆发)比整个天文界在一年中发现的还要多。”

  但最令伯杰兴奋的是,PS1的遥远观测距离可能使其发现全新的空间现象。他说:“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和几年里,我们将发现新型的恒星爆炸现象,这些现象将帮助我们了解恒星生命周期中的最后运动,以及黑洞和中子星的产生。这将是太空测绘的巨大进步,不论是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是如此。”

  他表示:“我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测绘太阳系,并且以前所未有的灵敏度研究银河系的形成。”(钦亮)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21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以色列考古学家6月初宣布,他们在以色列北部的一个石洞里发现了大约200件异教徒祭仪所用的物品,这为了解当地的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1.异教徒祭祀用具

异教徒祭祀用具
异教徒祭祀用具(图片来源:Assaf Peretz, 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这些文物发现于以色列北部的蒂尔卡希什(Tel Qashish)遗址,其中约100件保存极为完好,包括一个人面杯、油壶和各种各样的餐具。据以色列文物考古局发掘小组成员埃德温-范登布林克和乌奇-艾德介绍,这些文物具有3500年的历史,其中许多可能在当地神庙的祭祀活动中使用,比如这些有多个神秘穿孔的瓶状容器。

  范登布林克说:“每当在神庙中举行祭祀活动,这些容器的顶端要么放着食物,要不放着香,以散发迷人的气味。我们尚不清楚这些穿孔的用途。”蒂尔卡希什遗址是在青铜器时代晚期(大约公元前1550年至1200年)被摧毁的,范登布林克认为,当地人或许意识到了要发生暴力事件,所以提前将部分文物藏了起来。

  2.考古发掘现场

考古发掘现场
考古发掘现场(图片来源:Assaf Peretz, 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在以色列北部的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学家乌奇-艾德(右)帮助将祭祀用具从石洞中搬出来。艾德的同事、考古学家范德布林克说:“当地人究竟在祭拜哪位神灵,我们挖掘到的文物未提供任何线索。在这里,即勒万特(跨越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三方领土)的南部,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原史时代’,尚未有文字创作。”

  3.男女难辨

男女难辨
男女难辨(图片来源:Assaf Peretz, 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范德布林克说,一个杯子上刻着女人还是男人的面孔,“取决于祭祀者。这件文物的来历源于安那托利亚-叙利亚杯子的传统。面孔属于向神庙神灵敬酒所用器具的一部分。我们认为这不是神灵的面孔,而可能是祭祀者的面孔,他们将这件物品作为献给神灵的礼物。”

  以色列文物考古局工作人员艾莉舍瓦-卡麦斯基(Elisheva Kamaisky)被邀请到考古发掘现场,对新发现的文物进行先期评估。范德布林克说:“我们现正在清理和保存这些容器,随后,将实施各类分析,这会让我们了解到它们来自何地。”

  考古人员还将实施其他研究,分析发现于容器内的残骸,以便确定它们究竟是放油还是放蜂蜜的用具。范德布林克说:“我们将会对神庙内日常祭祀活动有全面的了解。”据范德布林克介绍,他们尚未发现异教徒的神庙,但应该在离石洞大约330英尺(约合100米)的地方。(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考古学家日前在西班牙发现的洞狮骨骼
考古学家日前在西班牙发现的洞狮骨骼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1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根据最新一项研究,在一个史前山洞遗址发现的有刀痕的骨骼表明,欧洲早期人类曾猎杀过洞狮这种大型食肉动物。不过,这一研究结论也遭到部分专家的质疑。

  最早捕食大型动物的人类

  据领导实施这项研究的西班牙罗维拉-依维吉利大学古人类学家露丝-布拉斯科(Ruth Blasco)介绍,洞狮骨骼上的切割痕迹表明,它们在遭到猎杀后又被肢解分割,内脏被取出,这与在现场发现的鹿、马、野牛等常见猎物残骸上的痕迹相同。布拉斯科表示,内脏被取出的洞狮残骸还表明,早期人类可能与洞狮不期而遇,并亲手将其杀死。

  她说,如果是动物咬死了狮子,美味的内脏可能在早期人类到达以前就已被吃光了。专家表示,还存在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狮子因自然原因死亡后,早期人类或动物碰巧遇到了狮子的尸体。猎杀洞狮的早期人类属于尼安德特人的祖先——“海德堡人”(学名Homo heidelbergensis)。

  研究人员还在西班牙阿塔普埃尔卡(Sierra de Atapuerca)发现狮子骸骨的地方找到了海德堡人的遗骸。以前的一些研究表明,能使用木叉和石器的海德堡人是历史上已知最早捕食大型动物的人类。布拉斯科表示,最新证据可能还意味着,海德堡人在当时属于最顶级的猎食者,甚至可以猎杀危险重重的洞狮。

  为赢得尊重而铤而走险

  布拉斯科和同事在阿塔普埃尔卡现场发现了已灭绝的洞狮种类——原始狮的17块骨骼。原始狮的个头比今天的非洲狮稍大。这些骨骼全部发现于格兰多利纳(Gran Dolina)遗址,考古学家曾在该遗址拥有30万至35万年(属于更新世中期)历史的岩层中找到数百块化石。通过洞狮骨骼上的切割痕迹,研究人员重建了海德堡人肢解分割洞狮,还将洞狮骨骼敲碎从中取出骨髓的过程。

  不过,布拉斯科指出,单是骨骼证据还无法让研究人员了解到海德堡人与这种危险猛兽周旋的真正原因。从其他遗址发现的线索或许能帮助解开这个谜团。布拉斯科说:“以东非马赛人为例,猎捕狮子与某些仪式的开始存在着联系。在这些仪式中,一旦狮子被杀,杀死狮子的人会赢得整个部落的尊重。”研究结果将刊登在8月份出版的《考古学杂志》上。

  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早期人类猎杀狮子完全是出于自卫。布拉斯科指出,例如,洞狮和人类这两种顶尖猎食者狭路相逢,或许在最终的殊死决斗中,人类胜出动物一筹。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动物考古学家玛丽-斯蒂娜(Mary Stiner)补充说,有证据证明,在更新世中期和更新世晚期(亦称上更新世),早期人类常常几个人一组猎捕大型食肉动物。

  研究结论遭受诸多质疑

  斯蒂娜说:“早期人类偶尔还以食肉动物为食,这确实是事实,而且也与早期人类‘不浪费’的习惯完全相符。”斯蒂娜没有参与布拉斯科的研究。康涅狄格大学人类学家丹尼尔-阿德勒(Daniel Adler)说,目前尚无任何确凿证据证明海德堡人是怎样在西班牙的史前遗址与洞狮不期而遇的。这是因为,洞狮的骨骼残骸证据过少,我们无法得出它们不是死于其他食肉动物的结论。

  例如,有些洞狮的骨骼残骸留有非人类食肉动物的牙齿痕迹。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痕迹来自于小型食腐动物,如狐狸,它们在海德堡人享用完以后将剩下的东西吃掉了。阿德勒也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同时指出,动物牙齿咬痕可能还是海德堡人没有猎杀洞狮的证据,此外,“即便格兰多利纳的早期人类猎捕了这头洞狮,欧亚大陆其他地方并不存在这方面的例证,由此表明这种行为极为罕见。”

  布拉斯科也同意洞狮被杀实属罕见的看法,因为考古学家在现场发现了大量的更为常见、危险性更小的猎物。阿德勒还提出了一种观点,即洞狮可能是病了或受伤了,这才给了海德堡人可乘之机。他说:“完成这种任务的风险过大,早期人类根本不能与健康、成年洞狮周旋。”阿德勒补充说,与死亡的巨大风险相比,狮肉的诱惑或威信之争或许不值一提。

  早期人类处于食物链顶端?

  专家指出,还有一种可能性,即虽然海德堡人最早发现狮子的,但这头狮子死于自然原因。没有参与布拉斯科研究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古人类学家约翰-谢伊(John Shea)说:“狮子会死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不能排除早期人类遇到死于自然原因的狮子后,将它的肉割下来吃掉的可能性。”

  由于布拉斯科的研究团队并没有在现有骨骼发现疾病或受伤的任何证据,他们认为最大的可能性是人类最先与洞狮遭遇,并将其猎杀。综合各种证据,布拉斯科认为狮子骨骼上的伤疤可能表明,海德堡人至少可以成功猎捕最令人畏惧的食肉动物。她说:“狮子处于食物链的顶端,猎捕狮子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早期人类或许在食物链中处于与狮子相同的位置,甚至比这些大型食肉动物的位置还靠前。” (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85 页,共 9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