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在加拿大海岸外太平洋中游弋的狗鲨
在加拿大海岸外太平洋中游弋的狗鲨

  北京时间9月2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鲨鱼外表凶悍,但这可不是外强中干,它们的身体机能也非常特别,研究发现鲨鱼体内的一种物质能杀死病毒。这种类似胆固醇的化合物是在狗鲨的体内组织中被发现的,这种物质被证实可以对抗多种难以治愈的人类疾病,包括登革热和肝炎。这种神奇的物质就是“鲨胺”,目前已经开始进行人体医学临床试验,用于治疗癌症和眼睛疾患,数百名已经接受这种新型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案例。

  一项新的医学研究还证明鲨胺可以有效扰乱病毒的生命循环,使它们无法正常复制。这种抑制作用不管是在组织培养还是生物活体环境下都同样有效。

  尽管人类医学已经研制出诸多有效对抗细菌的药物,但是含有能有效抑制病毒的药物。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都是非常特异性的,即某种药物只能专门针对某一种病毒起作用。这样产生的问题就是——病毒非常容易变异,很快就会产生抗药性,让先前有效的药物变得失效。

  这项研究的首席专家,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院的迈克尔·扎斯洛夫(Michael Zasloff)教授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抗病毒药物研制领域。很有可能借助这一突破,我们将能够彻底治愈目前只能被当做慢性感染来对待的棘手疾病。”

  抗病毒药物的“尤里卡”时刻

  扎斯洛夫教授在1993年首先发现了鲨胺物质,当时他正试图在鲨鱼身上寻找抗菌物质,据信这种物质能对抗多种疾病,包括多种病毒感染。这时他注意到鲨胺具有一种“从未被描述过的”神奇能力——这种物质似乎能阻止血管的生长。他很快意识到这一功效或许将有助于帮助阻止癌细胞的无限制分裂。

  进一步的实验终于让他迎来了属于他的“尤里卡”时刻,他发现鲨胺不仅具有抑制癌细胞分裂的作用,它还能抑制病毒的增殖!扎斯洛夫教授回忆说:“效果非常明显,我一眼就看到了抑制作用,就像是在观看一部动画片一般。”

  鲨胺是一种带正电的分子,因此当它进入细胞之后会立即吸附在细胞内壁上,因为细胞内壁是呈负电性的。这样一来,鲨胺分子会逐步清理掉任何其它附着在细胞内壁上带正电的蛋白质分子,这样做是不会损害细胞的。

  然而当病毒入侵细胞后,它们需要借助附着在细胞内壁上的那些蛋白质来进行自我复制增殖,但是它们却发现这些蛋白质都已经被鲨胺分子“踢出去”了,这样一来,病毒将无法繁殖。扎斯洛夫教授评价说:“这是唯一一种具有此类功效的化合物,科学界找不出第二种,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这种物质帮助鲨鱼在数亿年的演化史中占据优势,构成了这种物种成功延续下来的功臣之一。扎斯洛夫教授说:“鲨鱼的抗病毒能力非常了不起,它已经适应了鲨鱼的免疫体系,和平共存。”

  用鲨胺对抗人体病毒

  在实验中,鲨胺物质成功抑制了登革热病毒对人体血管细胞的入侵,并阻止了乙肝和丁型肝炎病毒对人体肝脏细胞的攻击。并且,现在要得到鲨胺已经不需要再借助从鲨鱼身体组织中提取了,早在1995年人们便已经实现了这种物质的实验室合成。

  扎斯洛夫教授和同事们还发现鲨胺对黄热病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和鼠巨细胞病毒具抑制作用。在实验中,鲨胺成功抑制甚至治愈了部分实验动物的此类疾。他们的有关论文已经发表在了本周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

  目前。鲨胺分子还只能进入那些具有“化学入口”允许它进入内部的细胞,如血管壁细胞,毛细细管细胞以及肝脏细胞等。但是基于鲨胺的改进药物配方将有望扩展其适用范围,在更大范围内对抗更多类型的病毒感染。

  托德·莱德(Todd Rider)是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比较药物学分部高级研究员,他说:“结果看起来很有希望。到目前为止,实验结果显示鲨胺对六种不同种类的病毒显示抑制作用,不过有数据显示鲨胺物质本身具有轻微毒性,并且在达到产生足够疗效的注射剂量时会对某些类型的细胞产生一些副作用。”

  扎斯洛夫教授表示:“现在我们还不清楚鲨胺物质是否对于其它类型的病毒同样具有抑制作用,也不知道是否我们未来有能力使鲨胺注射达到疗效剂量的同时有效控制其潜在的毒性和副作用。”

  他说:“事实上,任何物质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毒性,临床实验将最终确认这种物质作为一种药物,其安全性对人体是否可以得到保证。”

  但是根据一直以来测试的安全记录,扎斯洛夫教授预计人体临床实验可以在一年之内展开。他说:“7亿年以来,鲨鱼体内一直就有这种物质,而现在,这将成为鲨鱼送给人类的最好的礼物。”(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国外媒体报道,数亿年前,恐龙才是地球上真正的主人,人们对于充满神秘色彩的恐龙物种向往已久,更希望深入地了解探究它们的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便于对地球远古物种有全面的认识。日前,Msnbc新闻网站列举了7种最致命的恐龙物种,其中包括嗜杀成性的霸王龙、嗜食同族的玛君龙,还有包括长着数百颗牙齿的两种素食性恐龙.

  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是一种非常致命的凶残恐龙,它在恐龙世界中的“暴君行径”是名不虚传的。其硕大颚骨和锋利牙齿能够将猎物撒裂成牙签大小。这种恐龙的体型很庞大,体长40英尺,身高20英尺,体重近1.6万磅。

  霸王龙是两足行走,在0.65亿年前白垩纪末期主要生活在北美洲西部的广阔地域。目前,科学家们仍置疑是否霸王龙是动作迟缓的食腐动物还是动作敏捷的掠食性动物,但无论它的食物是活着的还是生的,它口中的猎物一定很大,这种食肉性恐龙进食时一定非常血腥。

  玛君龙(Majungasaurus crenatissimus)时常在血淋淋的猎杀事件中将自己的同类作为嗜食对象,将同类作为一顿美味大餐。相关的证据来自于玛君龙的牙齿,科学家在这种恐龙的牙齿化石中发现的残留物与该物种骨骼十分符合。

  玛君龙体长20英尺,0.7亿年前漫步在马达加斯达平原上,那个时期食物数量不多。相关的考古资料显示玛君龙时常以风化的“恐龙干尸”为食,他们的猎食对象还包括食草性恐龙和自己的同胞物种。很可能嗜食同类在恐龙物种之间很常见,它们会以活着的同类为食。但目前相关的证据资料并不完全。

  Eocarcharia dinops的眉骨是一块膨胀厚重的骨骼,在对同类竞争时会用厚重的眉骨像攻城槌一样撞击对方,从而赢得异性注意力和好感。它还长着像刀片一样的牙齿,能够将猎物活生生地咬死,并肢解身体的任意部位。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曾发现一具1.1亿年前的Eocarcharia dinops骨骼,其中包括像猪嘴一样的鼻子、内脏和尸体。Eocarcharia dinops体长约25英尺,身高7英尺,它们时常以两只一组出现猎杀另一只食肉动物或对长颈食草性Nigersaururs下毒手。

  多齿的诺弗勒恶龙(Masiakasaurus knopfleri)用像长矛一样的前齿刺中猎物,然后用像刀片的后齿将猎物撕碎咀嚼,这种类型的牙齿排列在掠食性恐龙中并不常见。

  诺弗勒恶龙与德国牧羊犬大小相近,在距今0.65亿-0.7亿年前白垩纪末期,它们生活在冈瓦那超大陆南部。科学家们认为它们主要以鱼类、蜥蜴和其他动物为主。

  这种恐龙英文学名的第一部分意思是“邪恶的蜥蜴”,第二部分的命名来源于一位歌手德勒-斯特雷特斯(Dire Straits)和吉他手马克-诺珀弗利(Mark Knopfler),当时一位考古学家在马达加斯达挖掘工作中受益于他们的音乐灵感时才发现诺弗勒恶龙的部分身体组织化石。

  玫瑰马普龙(Mapusaurus roseae)体长40英尺,体重大约6吨,它是地球上最大的食肉恐龙物种。由于考古学家在遗址处同时发现几具玫瑰马普龙骨骼残骸,认为可能数只玫瑰马普龙围攻捕杀了一只体型最大的食草性阿根廷龙(Argentinosaurus),其体长100英尺,当玫瑰马普龙一起向阿根廷龙进攻时,庞大的阿根廷龙倒下还未断气时肢体就被这些残忍的掠食者撒碎。

  玫瑰马普龙生活在1亿年前,它比霸王龙要大,甚至体型还超过了其较年长的同胞物种——南方巨兽龙(Giganotosaurus),它们的牙齿窄而锋利像刀片一样,有利于撕咬猎物。其骨骼化石发现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

  犹他镰龙(Falcarius utahensis)真实地实现了从食肉型向素食型的转变,目前科学家也不知道是否这种外形像鸟的恐龙完全拒绝了食肉习性,但是他们发现犹他镰龙适合咀嚼肉的牙齿变成切叶型牙齿,同时它的肠胃变得膨胀适合充分发酵植物。

  犹他镰龙是两足行走,它的身高为4.5英尺,从头部到尾部体长有13英尺,时常挥动着4英寸长的锋利弯曲爪子。在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它们生活在现今的美国犹他州地区。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家中计算机上网发现新行星

  据外媒报道,普通人通过一个网上项目——Planet Hunters,用自己的电脑就可以成为天文学家。通过该项目,利用来自NASA开普勒望远镜的数据,有人发现了两个新的行星,其中一个有地球的八倍大。尽管这两个行星需要做进一步的确认观察,但是研究人员称,这一最新发现很可能是真实的。耶鲁大学的天文学家黛布拉·菲舍尔说:“这是第一次普通公众利用美国宇航局的数据发现卫星。”

  价值6亿美元的开普勒太空船从2009年3月开始,不断对包含150000颗星体的天鹅星座进行深入探测。这些高科技设备每30分钟分析一次恒星的光,因为观测一颗行星的亮度可能会发现它们的运行轨迹,一个比较复杂的软件对这些数据结果进行筛选发送。有人说,在过去的四个月中,已经有1235位候选人通过这种方法发现了行星。

  Planet Hunters项目始于2010年12月,由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和阿德勒天文馆在芝加哥合作进行。该项目的创始人之一、耶鲁大学的Meg Schwamb教授说:“显然,Planet Hunters并不能取代分析数据工作的开普勒团队……但是这已经被证明该项目本身,在发现新的行星领域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菲舍尔补充说,“这仅仅是运用第一轮开普勒数据的一点小发现,毫无疑问,随着每新一轮的数据产生,将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接踵而来。”

  相关阅读

  美宇航员开始水下练习 为访问小行星做准备(图)

  太阳系存第五大外行星 无理运行被逐变太空孤儿

  十六颗超级地球行星被发现 外星人就在我们上空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9月28日消息,经过1年的谨慎研究,发生于2010年12月22日爱尔兰76岁的老人Michael Faherty 烧伤致死于自己家里事件终于有了官方的说法:人体自燃。这是首例官方认可的人体自燃事件。

  当时法医在鉴定尸体时发现,在人体外部没有发现明显的火源,似乎火焰是从Michael Faherty 身体内部引起的。更神秘的是,大火只烧掉了人体,而没烧掉任何家居。

  人体自燃现象最早见于17世纪的医学报告,时至今日,有关的文献更是层出不穷,记载也更为详尽。然而时至今日,现代科学界和医学界都否定人体自燃的说法。有人虽然曾经提出一些理论,但是一直没有合理的生理学论据足以说明人体如何自燃甚至于化为灰烬,因为如果要把人体的骨髓和组织全部烧毁,只有在温度超过华氏1648.9度的高压火葬场才有此可能。

  参与此案件调查的教授Mike Green 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只看过一起类似案例。Mike 说:“一般起火总有一个火源。但这起例子很特别火源似乎源自人体内部,又因为人体已经被烧得乱七八糟。

  虽然人体自然得到官方的承认,然而却无法给出个令人信服的依据。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目前比较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是人体自燃问题应当来源于人体细胞内部的原子运动,这也是一种超自然的科学问题,人体自燃超出了人体生命学的范畴。原子武器的内在机理,核聚变、核裂变、都是原子之间的聚合与分裂产生的。利用普通的一般知识很难解释人体的自燃现象,可是从物质微观的结构中重申原子的核反应来解答问题是最为恰当不过的了。(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大量干冰被发现

火星坑或许都是干冰

  科学网(kexue.com)讯 关于火星有没有水的讨论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目前科学家正在积极的寻找火星上存水的证据。而目前,在火星上又有了新发现,天文学家们发现在火星的最南端,相当于火星南极的位置,存在着大量的干冰。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发现,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干冰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形成,其中的一大部分干冰早期很有可能是以气态形成漂浮于火星大气中的。而这次发现的干冰数量也大的惊人,其储量约为1.2万立方米,相当于地球上一些淡水湖的大小。

  不过干冰不是液态形式的水,它们会直接由固体升华为气体。火星上的二氧化碳从每年夏天开始,直到夏天结束都会处于升华状态,使得气体充满了一定的空间。但这只是暂时的,当气温回落之后,气体再次凝华,而我们看到火星上的一些坑,它们可能都是干冰形成的。

  在火星的南极,储藏有大量的干冰,这些干冰坑周围还有神秘的金色外圈,不过这究竟是什么,目前还不得而知。前不久就出现过一些这样的分析,有科学家甚至认为火星原来有一片汪洋。一些科学家认为早期火星可能被寒冷的冰川覆盖。

  科学家们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判断出在40亿年前火星中部同两极的温差极大。所以火星北部盆地的海洋达到冰点,就像我们地球的北极一样,从而成为冰川。科学家也证实这里不仅含有矿物质更有液态水。

  来自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研究博士阿尔贝托说:“我们的结论是当时火星从赤道温度开始变化,早期火星的两极温度很低,由于没有地球赤道到南北极的海洋,导致火星整体的温度是温暖的赤道地区和冰川极地地区。如果早期的火星北部??海洋的存在,它是非常冷的。”

  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这样的暗色条纹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水流已经暴露出地面,也有可能水流仍然埋在地表之下,但是它们影响了地表,使之看起来呈现暗色。水中的盐分降低了水的凝结温度。这就意味着在火星中纬度地区。尽管火星温度很低,但是季节性的咸水是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的。火星上的小洼地发现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相比于火星上那些古老的岩石,这些矿物质显得更年轻。这表明在火星相对较近的历史时期曾经有水,有生命存在。

  美国行星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该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凯瑟琳说:“我们在火星夜迷宫区域发现了多种矿物质,它们好像由水冲刷形成。我们发现了一种被称为铁镁蒙脱石的粘土,它们比夜迷宫上那些古老的岩石年轻得多,这表明相对火星其它地方,这些洼地曾经存在不同的水环境。” 据说,像迷宫一样的夜迷宫地形是由火星外壳拉伸和碎裂形成的。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年轻矿物质表明火星曾有水 暗示先前有生命存在

  美国拟研制世界最大火箭 可送宇航员上火星(图)

  好奇号将登火星陪伴机遇号 专家称恐造环境污染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黑脸织雀筑巢本领高超

  科学网(kexue.com)讯 鸟类筑巢看似是它们的天性,科学家们也很难理解它们究竟如何学会建筑自己家的。大多数鸟类在繁殖季节,在它们的巢区以内,选用植物纤维、树枝、树叶、杂草泥土、兽毛或鸟羽等物,筑成可使鸟卵不致滚散,并能同时均匀受到亲鸟体温的孵化和有利于亲鸟喂雏的巢窝

  不过对于鸟类的筑巢技术,科学家到是有了研究,前不久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生物学家们通过研究非洲黑脸织雀发现,它们的筑巢能力和风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它们筑巢的本事不仅仅是天生的,更是熟能生巧,越成熟的鸟类它们的巢建筑的就越合理,越漂亮。

  研究这次鸟类筑巢爱丁堡大学的威尔森博士说:“我们发现,鸟类筑巢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基因中就有一个筑巢的本领,不过它们所认识的巢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大概轮廓,它们通过这个大概轮廓作为参照物,你也可以看出,刚开始它们的巢大多都差不多。但你仔细观察后会发现这些巢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年龄越大的鸟它们建筑的巢更精美耐用。这应该是经验起了作用。”

  科学家们发现,就算是同一只黑脸织雀,它前后编织的巢穴也会有很大区别,而不同的鸟类的搭巢方式也完全不同,有些喜欢从左往右搭起,而有些则喜欢从右往左。此外,随着经验的累积,它们筑巢时失误也会减少,把草叶掉落的频率也会逐渐降低。

  它们同时还研究的北极滨鸟的筑巢行为,发现它们筑巢的纬度越高,其鸟蛋被狐狸和其他动物吃掉的几率就越低,这解释了为何北极滨鸟每年都要“长途跋涉”北上筑巢。

  科学家们介绍,北极滨鸟每年都要从它们在南美洲南端以及非洲和大洋洲南部地区的过冬场所飞到荒芜偏远的北极筑巢、繁殖。鸟儿在这一过程中要面对体能消耗、极端气候等多种挑战,但获得的回报是可喜的,其鸟蛋被吃掉的几率大大降低。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韩国发现历史最悠久化石 带蹼鸟类脚印实属罕见

  城市噪音破坏鸟类夫妻感情 雌鸟拒生育红杏出墙

  英小家庭犹如动物天堂 世界第二大鸟竟也成宠物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稀奇的橙色鳄鱼

罕见的白虎

  科学网(kexue.com)讯 人们对鳄鱼绿色的皮肤已经习以为常了,不过有其他颜色的鳄鱼你相信吗?日前,在澳大利就惊现一条全身橙色的鳄鱼,就连它的管理员也惊叹不已。

  其实动物界这种奇怪的颜色也很多见,目前最为出名的白虎就是因为患有白化病而使得全身变成白色,白狮子也是这样的原因。而同样神秘的黑豹也是因为少见的疾病,使全身皮肤变色。不过奇怪颜色的鳄鱼倒是首次被发现。

  这条奇怪颜色的鳄鱼目前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一家动物园呢,院内工作人员人,它有个可爱的名字:“史努比”。史努比的体长达到8英尺,而它的性情十分暴躁,攻击所有身边的物体,甚至曾经攻击水池内的滤水器。

  动物园工作人员桑德斯特罗说:“史努比是一只领地性非常强的鳄鱼,我们发现它有一天竟突然攻击水池中的滤水器,其实它来我们这很久了,之前我们看它比较正常并没有发现不对之处,可能是想怎么躲避它了,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没有发现,之后几周我才意识到它的身体是橙色。现在我都有些奇怪,它是变了颜色还是来得时候就是这样的颜色。”

  不过史努比看上去除了颜色没有其它的变化,还是十分暴躁,还是经常攻击附近的事物,而且现在史努比看上去没有生病,它的食欲与是依旧的好。一位鳄鱼专家认为:“它看上去很健康,没有问题,可能是皮肤因为水中的什么物质起了反应,也是是水草或者一些红藻类植物,这些物质在鳄鱼身上起了一些化学反应。或许之后不久将会恢复绿色。”

  其实动物界这种奇怪的颜色也很多见,目前最为出名的白虎就是因为患有白化病而使得全身变成白色,白狮子也是这样的原因。而同样神秘的黑豹也是因为少见的疾病,使全身皮肤变色。不过奇怪颜色的鳄鱼倒是首次被发现。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细小鱼竿钓到庞大鳄鱼 美青年亲手捕获史前巨兽

  组图-老虎遇上黑熊 母熊为护幼崽疯狂击退老虎

  组图-令你惊叹的动物 粉色动物集体亮相展美丽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北京时间9月2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近,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纳库姆(Nakum)的玛雅废墟发现两个皇室墓葬,其中一座距今2000年,埋葬着一位女性统治者。另一座距今1300年,墓穴内发现翡翠饰品、珠子以及献祭仪式用刀。在纳库姆发现玛雅皇室墓葬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1.女统治者骸骨

女统治者骸骨(图片来源:Wiesław Koszkul,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女统治者骸骨(图片来源:Wiesław Koszkul,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

  一名女性统治者的骸骨,头部夹在两个盆子之间,显得非常神秘。最近,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纳库姆的玛雅废墟发现两个皇室墓葬,埋葬这位女性统治者的墓葬便是其中之一。这座墓穴位于地下,距今2000年,另一座距今1300年,墓穴内发现翡翠饰品——通常用于保护喉部——等宝物、珠子以及献祭仪式用刀。

  过去几百年时间里,这位女统治者的遗体遭到老鼠的严重破坏,根据在墓穴内发现的一枚戒指的尺寸,另一具遗骸显然也是一位统治者,可能也是女性。在纳库姆发现玛雅皇室墓葬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里曾是人口密集的玛雅中心。

  研究论文合著者维斯拉乌-克斯泽库尔和同事对纳库姆周边地区——被称之为“文化三角地带”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研究。就职于波兰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考古学研究所的克斯泽库尔说:“我们认为这座墓穴与一个至少拥有400年历史的皇室陵墓类似。”在9月出版的《古物》杂志上,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发现的玛雅皇室墓葬。

  2.进入金字塔

进入金字塔(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进入金字塔(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

  一幅未标注日期的照片,考古学家进入纳库姆金字塔,也被称之为“15号结构”。在2006年进行挖掘前,这座古代建筑已经完全被丛林淹没,只有一个覆盖着土和植被的小山暗示着它的存在。这座小山以及附近一个被称之为“14号结构”的土丘位于一个天井的东部。

  克斯泽库尔说:“由于玛雅人认为东方非常重要——2003年我就提出这一假设——如果在纳库姆建造一座皇室陵墓,应该就在这个结构中。”在这个墓穴的第一层,科学家发现地面上的裂缝。穿过裂缝后,他们发现了第二个地穴,年代更为久远。克斯泽库尔说:“我认为我们能够在我们挖掘地点的下方找到更多墓葬。如果挖掘深度非常浅,我们就什么也挖不到。”

  3.盆中的头骨

盆中的头骨(图片来源:Jarosław Źrałka,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盆中的头骨(图片来源:Jarosław Źrałka,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

  这名女性的尸骨是在一座有着2000年历史的墓葬中发现的,头部被一个容器盖住。照片中,盆中的头骨碎片清晰可见。科学家并不十分清楚遗体为何要与两个盆一同下葬。克斯泽库尔说:“在蒂卡尔,我们并未发现类似现象。”蒂卡尔同样位于危地马拉,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最重要的玛雅城市之一。

  他指出这名皇室成员的性别让研究人员感到吃惊。克斯泽库尔说:“这一发现让我们吃惊不已,我们原以为是男性。”虽然其他附近城市也发现出现女性统治者证据,但与玛雅国王相比,玛雅女王仍然十分罕见。

  4.质朴的墓葬

质朴的墓葬(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质朴的墓葬(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

  照片于2008年拍摄,考古学家正在挖掘15号结构(金字塔)的顶层。研究人员很清楚埋葬在里面的人身份很高,这不仅因为遗骸周围有大量宝物,同时也因为发现了下葬后持续了200年的拜祭献上的祭品。纳库姆项目负责人加洛斯罗-泽拉尔卡表示:“在15号结构周围,我们发现了盗墓者挖掘的壕沟。令我们感到吃惊的是,这座墓葬没有遭到盗墓者的掠夺。”照片中的11号圆圈内有棍子,可能用于制作渔网,12号圆圈内则是粘土制作的盘子和蓝色匕首,可能用于献祭仪式。

  5.燧石刀

燧石刀(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燧石刀(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

  在顶部的皇室墓穴中,研究人员发现了9把燧石刀,年代可追溯到公元600年到700年的古典时期晚期。其中至少有4把被刷上蓝色颜料,与献祭前玛雅人给活人祭品刷上的颜色相同,说明这些刀子用于献祭仪式。

  6.图章戒指

图章戒指(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图章戒指(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

  3枚图章戒指上刻有脸部图案,放在年代可追溯到1300年前的统治者遗骸上方。这些戒指至少是在她/他下葬后100年放在这里的。公元800至900年,玛雅文化走向崩溃,玛雅人开始遗弃纳库姆以及周围的城市,对于原因,学者们看法不一。克斯泽库尔说:“纳库姆以及这个结构已经遭到破坏。余下的居民将6个珠子、3枚贝壳戒指和不明动物或人的尸骨放在坟墓上。他们可能仍记得这里是一个很大的坟墓并且对纳库姆非常重要。”

  7.翡翠饰品

翡翠饰品(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翡翠饰品(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

  埋葬在顶部墓穴中的统治者胸部曾有一条大项链,现在已经断链,图片中的翡翠胸饰或者护喉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护喉上的浮雕代表什么意思并没有完全破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西蒙-马丁将此人的名字翻译成伊西姆-查恩(或者谷神-蛇)。但护喉上还有“Yaxha”(亚希哈)这个词,这是位于纳库姆南部10.5英里(约合17公里)一座城市的名字。

  克斯泽库尔说:“我们并不知道这个胸饰如何来到纳库姆,可能是纳库姆的一名国王从亚希哈带到纳库姆,也可能说明纳库姆曾被亚希哈统治。”浮雕的年代比坟墓早300年,说明这件饰品是传承了300年的传家宝。

  8.3D金字塔

3D金字塔(图片来源:Breitner Gonzáles,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3D金字塔(图片来源:Breitner Gonzáles,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

  艺术家制作的一个3D复原图,处在背景的就是15号结构——充当坟墓的金字塔。在前景,14号结构前有一条排水沟。这个结构中可能也存在一个坟墓或者葬礼用寺庙,充当一个临时停尸房。不幸的是,内室已经洗掠一空,具体用途可能成为一个永远的谜。

  项目负责人泽拉尔卡表示排水沟用于排除14号和15号结构的雨水。渠道从金字塔开始,一直通往14号结构的外墙,直到出现一座梯形“水山”,其结构较为复杂,说明它可能并非一个纯粹的排水沟那么简单。两座建筑之间可能有一个水塔,用于储存水,让国王上演“水奇观”,民众可以在西边的天井欣赏到这一景象。他说:“我们认为这条排水沟可能用于制造奇观,向水神表达敬意。”(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这种病毒名为腺相关病毒2型(AAV2)。

  你相信有一种病毒能在7天内杀死乳腺上的癌细胞吗?美国科学家找到了一种神奇的病毒,它可能为乳腺癌的治疗带来新方法。

  综合国外媒体9月23日报道,这种病毒名为腺相关病毒2型(AAV2),约有80%的人携带这种病毒,它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但是不会致病。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医学院的研究人员2005年发现,该病毒可导致宫颈癌患者的癌变细胞死亡。随后他们针对不同阶段乳腺癌病变细胞进行试验,在使用AAV2对付癌变细胞后,所有癌变细胞在7天内都消失了。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方向的助理研究员萨米纳·阿拉姆指出:“如果可以判定哪些病毒基因发挥了作用,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基因引入治疗方法中,如果我们能够确定AAV2触动了哪些路径,就可以研制出启动那些路径的药物,或者可以只用该种病毒本身来治病。”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人员表示,在美国女性中,乳腺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癌症,造成的死亡人数也较多。有关专家认为,由于乳腺癌患者发现自己患癌时所处阶段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不同。“在治疗乳腺癌患者时,你不能采用同一种方法,”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授克雷格·迈耶斯说。

  研究人员通过一项正在进行的研究发现,AAV2还可以杀死身体其他部位的癌变细胞,如前列腺癌、鳞状细胞癌及黑素瘤等。目前的试验对象都是小老鼠,不久后,研究人员将把近阶段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刊发。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并不是我不选择你,而是科学不选择你。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9月24消息,最近《科学》杂志上刊登了来自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的一项科研研究,它指出,雌性不停的寻找不同的性伴侣竟是一种生物进化的必然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责怪男人比较花心,然而这项研究却直指另一极端,在自然的进化中,女性却更容易乱性,因为这是生物进化的必然性。

  研究人员们发现动物界的雌性都有着淫乱的本性,常见的如黑猩猩、鸡、三文鱼、海胆,当然还有人类。

  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人员发现红面粉甲虫如果只与1个甲虫交配,那么后代只有50%的存活率。但那些与5个甲虫发生过交配行为的,存活率会高很多。事实上不仅甲虫如此,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都是同一个道理。

  科学家们惊奇的发现女性有一种天生的能力,能从大量的精子当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后台的精子。所以如果她们能够尽可能获取不同的精子样品。经过选择后,女性本能会挑选最适合的男性繁衍后代。这听上去虽然很荒诞,但却顺应了生物进化潮流的趋势,在经过不断的选择后,人类后代才会不断的优化。(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美科学家研究惊天发现 人从类老鼠物种进化而来

  进化途径被物理定律堵死 人类智力或已接近极限

  生物学家揭示进化奥秘 骨骼"转岗"造就灵敏听觉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8 页,共 9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