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时间22日23时37分(北京时间23日5时37分),欧洲阿丽亚娜5型火箭携带两颗通信卫星,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根据欧洲阿丽亚娜空间公司的电视直播,这枚火箭搭载的是阿联酋Al Yah卫星通信公司的YahsatY1A型通信卫星和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新拂晓卫星。在升空约半小时后,两颗卫星将先后脱离火箭进入临时轨道。按计划,它们将最终进入地球同步轨道。(舒适)
美国白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20日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夫人29日将与两个女儿亲临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观摩“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这将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家庭”首次现场观看航天飞机发射。
美国历史上时任总统现场观看载人航天器发射仅有两次:一次是1969年11月14日,理查德尼克松观看阿波罗12号发射;另一次是1998年10月29日,比尔克林顿和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目送参议员约翰格伦乘“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格伦时年77岁,他也成为迄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宇航员。
“奋进”号此行将是其第25次也是最后一次升空,主要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阿尔法磁谱仪2。阿尔法磁谱仪2将被安放在空间站上,用于寻找反物质、暗物质。这一项目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6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其中。
由于成本过高,美国已决定终止运行了30多年的航天飞机项目。“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今年6月进行最后一次飞行后,美国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其后,美国宇航员将依赖俄罗斯飞船前往空间站。奥巴马政府希望美国私营企业能开发出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的“太空巴士”,美国航天局已与多家企业签署了相关商业合同。
中国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10日4时47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次发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今年的首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今年的高密度发射拉开序幕。按照计划,今年将实施以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以及北斗导航工程为代表的20余次航天发射任务。
201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完成了15箭20星的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
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成功,对中国建成独立自主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对继续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将起到积极作用。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三号甲遥十九运载火箭和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37次发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调度指挥、地理系统实时查询等。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总体思路分布实施。系统将由30余颗不同轨道高度的导航卫星组成,可提供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目前已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进行卫星导航技术试验,初步为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近期将建成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提供覆盖亚太地区的连续、稳定的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最终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连续、稳定的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截至目前,中国已成功发射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8颗北斗导航卫星,实现了高频度发射和初步组网,组网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10日4时4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也是中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
本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颗卫星将与去年发射的5颗导航卫星共同组成“3+3”基本系统(即3颗GEO卫星加上3颗IGSO卫星),经一段时间在轨验证和系统联调后,将具备向中国大部分地区提供初始服务条件。今明两年,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完成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满足测绘、渔业、交通运输、气象、电信、水利等行业,以及大众用户的应用需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还保留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差分服务和完好性服务特色,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按照“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总要求,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发展原则,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第一步已实现,从2000年到2003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2012年左右,建成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亚太地区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此次发射的卫星和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7次飞行。(记者 陶社兰)
俄罗斯总理普京7日在莫斯科郊外的新奥加廖沃官邸召开航天工作会议。在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实现人类首次太空飞行50周年前夕,普京对俄航天发射、航天器研发、新发射场建设等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作为世界航天大国的俄罗斯或将迎来新的航天业发展契机。
增加航天发射次数
普京在当天举行的会议上表示,俄罗斯目前每年进行航天发射的次数占全球的40%左右,位居世界第一。在不远的将来,俄计划将这一数字再提高10个百分点。
普京说,全球太空市场发展迅速,近7年来其总规模增长了1.5倍。俄罗斯应该积极开发这一市场,特别是在通信、遥感探测、天气预报、导航、生态监测方面“大显身手”。
“俄罗斯在航天领域的科研生产潜力具有竞争力,这值得骄傲,但是为了保持航天大国的地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止步不前。”普京强调。
发展新型航天器和运载火箭
在强调增加航天发射次数的同时,普京指出,俄罗斯不应仅甘心扮演“发射大国”的角色,而是需要发展新一代、更为可靠和耐用的航天器。他说,随着老旧航天器不断退役,俄航天工业应该并且也能够研发出水平更高的航天器。
在运载火箭方面,普京说,俄罗斯将于2013年在俄境内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试验轻型和重型“安加拉”运载火箭。而专为地处俄远东地区阿穆尔州的东方发射场研制的“罗斯”运载火箭的试验工作将于2015年开始,俄方计划从2018年开始使用这种新型运载火箭将载人飞船送入太空。
加快新发射场建设
按照普京在会上提出的目标,正在建设之中的东方发射场将于2016年投入使用。2016年至2018年,这个新建发射场将执行货运飞船的发射任务。从2018年开始,这里将发射载人宇宙飞船。
同时,俄罗斯并不打算放弃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普京说,1961年,世界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从这里飞向太空,俄计划同哈萨克斯坦保持合作,继续使用该发射场。
普京表示,国家需要对航天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和加大对科研和设计部门的投资。即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俄罗斯政府也没有减少对航天项目的投入。2010年至2011年,俄政府在此领域的投资额达2000亿卢布(约合71亿美元)。
据悉,俄罗斯航天长期发展规划将于今年年底制订完毕。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安德烈·克列帕奇对媒体透露,这份规划将确保俄未来15年在勘探月球、火星和一些小行星等领域的领先地位。(耿锐斌)
据英国媒体4日报道,英国一家拍卖行将拍卖一台该国最古老的仍可使用的电视。这台于1936年制造的“马克尼702型”电视机,是在英国开始有电视节目播放后的3个星期,以不到100英镑的价钱卖给一位名叫戴维斯的先生的。当时英国只有一个电视频道,每天只有两个小时的现场直播节目。
戴维斯花费了当时一半的年收入来购买这台电视。不幸的是,在买来电视后的第三天,当地的电视讯号发射台就在一场事故中被烧毁,而这台电视机也因此在此后的10年时间里被放在客厅里当摆设,直到发射台重新启用。据拍卖行介绍,他们对这台电视的拍卖预估价是5000英镑,但是可能会拍出更高的价钱。
加拿大的麦克唐纳·迪特维利联合有限公司与国际通信卫星组织近日达成了一项旨在发射首颗“卫星加油飞行器”的协议,此种卫星能够在空间轨道上为其他卫星加注燃料。
这架卫星加油飞行器,或者说一座飞行的卫星加油站,由麦克唐纳·迪特维利联合有限公司负责建造,定于2015年发射升空。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已经确定成为该产品的首位用户,未来该组织将分期支付超过2.8亿美元,以使自身旗下的卫星获得燃料加注。
直至现在,地球轨道卫星技术的发展一直受限于其自身携带燃料数量的多少。在目前的情况下,一旦燃料耗尽,整个卫星便宣告使命终结。而大量废弃的卫星及其碎片滞留空间,也时常给其他正常运转的飞行器带来发生碰撞事故的风险。
此次计划发射的卫星加油站,其潜在意义不仅是延长卫星的工作寿命,更为日益增长的太空垃圾隐患提供了解决之道。它能够将废弃卫星拖曳到所谓的“墓地轨道”,在那个高度下,它将不会给使用中的卫星造成威胁;或者相反的,将它们降低到地球大气中,令其燃烧销毁。其被定义为空间基础设施服务工具,在为当前运行的卫星传输更多燃料的同时,也兼备检测、牵引、复位和小规模维修等功能。它所装备的一只机械手臂能够用来进行一些微小损伤的修复,比如捕获固定住卫星、修复其被卡住的太阳能电池板等等。
“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件!”在近日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关于空间永久性垃圾问题的主题研讨中,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和国家测绘局空间保护联合项目主任安德鲁·帕洛维奇对其不吝溢美之辞。帕洛维奇强调,通过拖曳和加注燃料而让报废卫星脱离当前轨道,将对日趋严重的空间垃圾阻塞已经非常拥堵的地球轨道问题产生重大影响。他认为:“移除空间垃圾,对于整个空间生态而言,绝对可谓是一项最好和最不可思议的新事业。”
而相对于延长卫星使用寿命、减少太空垃圾这两项功效,能降低正常运转卫星的油耗则更令部分人关注。负责该项目的官员指出,这将为卫星运营商节约大笔用于频繁建造和发射新卫星的费用。
“从运营商的角度而言,最好的卫星便是已经发射上去的卫星。”麦克唐纳·迪特维利公司卫星项目副总裁史蒂夫·欧德汉姆认为,自此运营商和用户第一次拥有了选择权,而“这具有非凡的意义”。(张梦然)
美国航天局14日宣布,一名工人当天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发射台施工时死亡,“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发射准备工作因此暂停一天。
这名死者是美国航天局合同商——联合发射联盟的一名工程师,名叫詹姆斯·瓦诺夫。14日天清晨,他在39A发射台工作时从一层摔至另一层,尽管医务人员迅速赶到,但瓦诺夫最终不治身亡。
肯尼迪航天中心发言人坎德雷亚·托马斯表示:“此事仍在调查之中。调查期间发射台的全部工作已经暂停。”
“奋进”号航天飞机预计4月19日升空,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设备。阿尔法磁谱仪2将被安放在空间站上,用于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寻找暗物质的来源。这一项目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6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了这一项目。(任海军)
新华网孟买3月6日电(记者聂云)印度6日上午在东部沿海地区成功进行了反导拦截试验。
据印度亚洲通讯社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6日上午9时33分,印度从东部奥里萨邦沿海的钱迪普尔试验场试射了一枚地对地弹道模拟导弹。不到3分钟,一枚拦截导弹从距钱迪普尔试验场大约70公里远的惠勒斯岛导弹综合试验场发射升空,在距地面16000米空域成功拦截了模拟导弹。
这是印度今年第一次进行反导拦截试验。之前,印度曾分别于2006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进行了四次反导拦截试验。
中新网3月6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政府6日表示,朝鲜4日对韩国卫星导航系统(GPS)进行了电波干扰,造成首都首尔部分地区GPS出现误差。
据悉,位于军事分界线(MDL)附近的海州、开城地区的军事部队当天向韩国发射了干扰电波。
韩国情报当局的一位人士表示,朝鲜没有连续发射,而是每5~10分钟发射一次干扰电波。据分析,朝鲜可能是试验了从海外进口的电波干扰装备。
韩国国防部长官金泰荣去年10月在国防部进行的国会国防委员会国政监查中表示,据谍报,朝军拥有在50~100公里的范围内进行GPS电波干扰的装置。朝鲜利用从俄罗斯进口的车辆搭载该装备,进行电波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