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Express-AM4”发射现场

  科学网(kexue.com)讯 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航天署公告中说,该署成立委员会调查18日凌晨发射的“Express-AM4”卫星的状况,目前还没有与这个卫星建立联系。

  当天,俄罗斯最新的“Express-AM4”通讯卫星使用“质子-M”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据初步资料显示,应该接通5次的“布里斯M”助推器已经接通4次,但至今仍然未能与卫星取得联系。

  公告中说:“目前专家们正在采取措施与‘Express-AM4'卫星取得联系。根据俄罗斯航天署署长的决定,成立委员会调查目前状况的原因。”

  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ce command )可能发现了一个被卫星的“质子-M”运载火箭丢弃的燃料箱,但找不到卫星的踪迹。

  据俄罗斯联邦空间局发表的声明称,卫星的助推火箭本身运转良好,但它额外增加的上面级“Briz-M”随后出现失常,造成与卫星失去联系。声明称,他们正在采取措施,重新建立起与这个重约5.8吨、据称为俄罗斯最先进的通讯卫星的联系。

  报道称,“Briz-M”此前就经历过多少失败,最近一次是在今年的2月,它的运转失灵导致俄罗斯失去了一颗军事卫星。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就在一周前,美国刚上演的一起“失踪案”,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研制的世界最快飞机“猎鹰”高超音速无人飞机11日在升空试飞时失去联系。当然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最"字号航空航天的安全系数实为让人大跌眼镜。(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执行天宫一号飞行任务的各大系统参试人员和飞行产品此前已集结酒泉发射场,目前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据了解,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天宫一号”会合。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消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对载人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修检测和质量评审,完成测发指挥监测系统升级改造等66项基建技改项目,具备执行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能力。

  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的张建启介绍,“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重8吨,设计使用周期为2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一是航天员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交会对接,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三是建立永久性空间站。此次发射是完成第二步的后续任务,为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基础。

  “交会对接”是举世公认的航天技术瓶颈,国外航天器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就曾失败,如俄罗斯“进步M3-4”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在对接过程中“相撞”。张建启说,“神八”、“神九”、“神十”将在“天宫一号”后相继发射,并与之对接。“神八”是无人对接,“神九”“神十”是否为有人对接,要看“神八”交会对接的情况,只有3次对接成功,第二步战略目标才全部达到。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国发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 
美国发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
图注一:示意图:在木星轨道运行的朱诺探测器
示意图:在木星轨道运行的朱诺探测器
图注二:木星上的极光
木星上的极光
图注三:发射前矗立在发射台上的大力神-5号,北京时间6日凌晨00:25,这枚火箭托举着朱诺号探测器飞向木星
  发射前矗立在发射台上的大力神-5号,北京时间6日凌晨00:25,这枚火箭托举着朱诺号探测器飞向木星
图注四:朱诺的飞行轨道路线,其中可以看到2013年10月9日,朱诺飞船将再次返回地球进行借力加速,图中以EFB(Earth Flyby)表示
  朱诺的飞行轨道路线,其中可以看到2013年10月9日,朱诺飞船将再次返回地球进行借力加速,图中以EFB(Earth Flyby)表示

  北京时间8月6日凌晨消息,美国宇航局朱诺(JUNO)号木星探测器已于当地时间5日12:25分(北京时间6日凌晨00:25分)由一枚大力神-5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踏上远征木星之旅。

  伟大的征程

  朱诺是美国宇航局"新前线"计划(New Frontiers)支持的第二项探测计划。这一项目旨在鼓励发展中型规模的行星际探测项目。该计划支持的首个探测器是飞往冥王星和柯伊伯带的"新地平线"探测器(New Horizons),该探测器已经升空,并将于2015年7月抵达冥王星系对这颗太阳系边缘的矮行星及其4颗卫星展开首次近距离考察工作。而接下来的下一个项目则是计划于2016年发射升空的OSIRIS-Rex探测器,它将对小行星1999RQ36进行考察并进行取样返回。

  朱诺探测器由洛克西德*马丁公司制造。采用自旋稳定,重达3.65吨。由于外太阳系光照微弱,之前前往这里进行探测的飞船都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RTGs),但是和这些探测器都不同的是,朱诺竟然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帆板作为能源。不过为了保证电能,它的帆板面积要大得多,一共安装3块,每块宽2.65米,长8.9米。

  并将安装一台LEROS-1b发动机用于轨道中途修正和木星轨道切入制动。

  完备的科学载荷

  朱诺探测器一共携带了9件科学载荷。包括一台微波辐射计(MWR),用于考察木星的热辐射,从而了解木星大气的动力学机制和化学组成;一台木星红外极光绘图仪(JIRAM),将对木星上层大气进行红外和分光分析,这同样将有助于科学家们了解木星大气的结构情况。一台磁通门磁强计(FGM)将用于绘制首张详细的木星磁场图,并考察木星磁场在其两极地区的分布状况,对于木星磁场的考察将极大地帮助科学家们了解木星的内部结构信息;一台先进恒星导航仪(ASC)将帮助进行绘图工作,并帮助朱诺探测器在茫茫太空中保持准确的姿态指向。

  除此之外,朱诺探测器上搭载的"极区磁场探测设备包"中还包括朱诺高能粒子探测器(JEDI),木星极光分布实验设备(JADE),紫外分光计(UVS)以及一台无线电和等离子体波实验设备(WAVES)。这一整套设备将对木星磁场进行前所未有的高精度测量,考察其电磁和紫外辐射情况,以及木星极光中高能粒子的分布情况。而探测器搭载的朱诺相机(JCM)则将拍摄木星的彩色图像,这将有助于进行目视观察,选定观测目标以及对公众发布精美的木星图像。

  公众教育计划

  作为公众教育计划的一部分,朱诺探测器还将携带3个乐高玩偶一起飞向木星,这三个小人分别是罗马神话中的天神朱庇特(注:Jupiter,即英语中的木星),朱庇特的妻子朱诺(Juno,即探测器的名字),以及意大利著名天文学家伽利略,他对木星的观测做出过重要的开创性贡献,包括发现了木星的4颗最大的卫星,它们现在被称为"伽利略卫星"。

  事实上,首颗围绕木星运行的探测器便被命名为"伽利略号",除此之外,此次朱诺探测器还将携带一块由意大利航天局提供的伽利略箴言铭牌,上面有伽利略的头像,以及当年伽利略观测木星时纪录的笔记原文。

  探测器的名字"朱诺"是罗马神话中天神朱庇特的妻子,朱庇特施展法力用云雾遮住自己,但是朱诺却能看透这些云雾,了解朱庇特的真面目。因此探测器取这个名字也是借用其寓意,希望它能解开这颗云遮雾绕的气态巨行星隐藏的秘密。

  除了这些设备之外,朱诺还将使用其通讯设备考察木星的重力场,这是其"重力科学实验"项目的一部分。通过发射信号回地球并观察其多普勒效应,科学家们将能够考察木星重力场对信号的影响。

  太阳系的巨无霸:木星

  发射之后,朱诺探测器将在太空飞行5年时间,在经过最初的两年飞行之后,朱诺将于2013年10月再次重返地球,以便借助地球引力进行借力加速飞行,从而将其推向外太阳系。2016年8月,朱诺将进入木星极轨并随即开展为期14个月的探测工作。

  朱诺是第9颗访问木星的探测器。这颗庞大的气态巨行星是太阳系除太阳之外当之无愧的主宰:其质量相当于318个地球,体积更是地球的1300倍以上。木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5倍,每4331个地球日(约合11.86年)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作为一颗气态行星,木星由90%的氢和10%的氦组成,还有极微量的其他气体,包括甲烷和氨。

  木星目前已知拥有64颗卫星以及4道光环。其中最大的卫星是4颗所谓的伽利略卫星,它们都是在1609年或1610年间由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的。这是人类首次发现除地球之外有一个天体围绕另一个天体运行,这一点帮助当时的人们击破了地心说的魔咒。

  木星本身拥有绚丽的云带,其中含有结晶态的氨,其大气中的风速高达每秒100米。而木星大气中最广为人知的当然就属大红斑了。人们已经观测这个巨大的气旋长达180年,它却从未消退过。

  木星的探测先驱

  最早造访木星的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的"先驱者-10号"。这艘飞船于1972年3月3日发射升空,并于1973年12月飞掠木星系,最近时距离仅有20万公里。

  先驱者-10号也是第一艘突破太阳逃逸速度的飞船,在飞掠木星之后,它继续向着太阳系之外飞去。2003年1月23日地面控制中心收到先驱者-10号飞船发来的最后一条信息,当时它距离地球约80亿公里。

  而此次作为最新探测器的朱诺,其主要任务是了解木星的起源和演化历程。借助其搭载的科学设备,朱诺探测器将调查木星是否存在一个固体内核,绘制木星的高强度磁场图,测量其深层大气中的水分和氨的成分,并对木星上的极光现象进行观察。朱诺探测器将大大加深我们对气态巨行星的形成以及它们对整个太阳系作用影响的理解。

  木星的起源和内部构造

  根据现有的主流理论,太阳系形成于星云的塌缩,其中大部分质量集中于中央位置的太阳。和太阳一样,木星的组成也是氢和氦,因此很显然木星必定形成于太阳系早期,因而能够捕获大量尚未散去的气体物质。但是至于这一过程具体是如何进行的,却存在争议。木星究竟是首先形成了一个原始"星子"(较小的原始行星)并借助其引力捕获周边物质,还是一团不稳定的尘埃云直接产生了塌缩并形成了木星?我们现在还无法分辨这两个理论孰是孰非。

  而如果朱诺探测器此次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这一方面的了解,在未来也将极大地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他行星,包括地球最初的形成模式。

  和地球不同,木星强大的引力使其得以保存下来大量的原始物质,这就让我们得以追溯到太阳系的早期历史。通过对木星的引力场合磁场的测量,朱诺探测器将揭示木星的内部构造和测出其可能存在的固体内核的质量。

  大气

  由于云层阻挡,我们看不到木星的深处,科学家们想知道木星云层中那些色彩斑斓的云带,大红斑,大白斑究竟向下延伸到多少深度?它们是怎么形成的?朱诺探测器将进行木星全球大气运动情况观测,首次测量其深层气流的运动速度。并探测各不同云层深度上的化学成分,温度等数据。

  磁场

  在木星巨厚的大气层之下,气压是惊人的,科学家们认为在这样的条件下氢会被压缩成一种称为"金属氢"的奇异形态。这种奇异物质被认为是木星强大磁场的来源。而正是这个强大的磁场和高能粒子相互作用,产生了太阳系中最明亮的极光。朱诺探测器将直接对这些高能粒子进行取样,并通过紫外波段观测木星的极光现象。对于这样一颗和地球迥然不同行星极光现象的深入研究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极光现象产生的本质。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负责朱诺项目的管理。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是来自宇航局西南研究所的斯科特*博尔顿(Scott Bolton)博士。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飞船制造承包商。而意大利航天局则为飞船提供了红外分光计设备以及一部分无线电科学实验设备。(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国宇航局正在准备下一次的火星探测任务,目前探测船已运抵佛罗里达州。

  这台被昵称为“好奇宝宝”的探测船由一架C17运输机从加州空军基地运抵。未来几个月,工程人员将为这艘探测船在11月的发射而做准备。

  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耗资25亿美元,探测船原订2009年发射升空,但因故延后。现在重新排定探测任务时程,预计2012年8月登陆火星,届时将研究火星上的环境是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丹麦两位太空发烧友把这枚火箭的发射和随后在波罗的海上空的飞行形容成是一次“非常美妙的飞行”
丹麦两位太空发烧友将这枚火箭发射升空

丹麦两位太空发烧友把这枚火箭的发射和随后在波罗的海上空的飞行形容成是一次“非常美妙的飞行”
两位发烧友把这枚火箭的发射和飞行形容成“非常美妙的飞行”

  丹麦两位太空发烧友克里斯蒂安·冯·本特森和彼得·马德森6日把位于博恩霍尔姆岛附近的一艘驳船作为发射台,成功把一枚长30英尺(9米)、重1.6吨的自制无人火箭送入波罗的海的上空,它的飞行高度大约高达5英里(8公里)。

他们原计划把这枚火箭送入10英里(16公里)高空,但是最终它仅爬升到5英里(8公里)处
他们原计划把这枚火箭送入10英里(16公里)高空,但是最终它仅爬升到5英里(8公里)处

他们原计划把这枚火箭送入10英里(16公里)高空,但是最终它仅爬升到5英里(8公里)处
他们原计划把这枚火箭送入10英里(16公里)高空,但是最终它仅爬升到5英里(8公里)处

  早些时候的点火失败后,这次发射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时32分进行。发射结束后马德森说:“这是一次非常美妙的飞行。它充满了乐趣。我回头看发射坡道时,这才意识到火箭已经升空。”这个自称哥本哈根亚轨道公司的科研组非常平静地看完整个发射过程,然后他们突然欢呼雀跃,相互紧紧拥抱在一起。他们按照16世纪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名字给这枚火箭命名。他们原计划把它送入10英里(16公里)高空,

  他们希望有一天他们研发的火箭能把人类送入天际,人们普遍认为海平面上方大约62英里(100公里)高空就是天际。当这枚火箭被从海里打捞出来时,它几乎仍完好无损。冯·本特森说:“我们仅损失了一个顶盖。”自从去年9月出现的熔化事故阻碍了试验进程后,这是他们第二次尝试发射自制火箭。他们在内克索港东部大约18英里(30公里)停泊浮动驳船的地方,是丹麦空军允许他们使用的军用试验区。

克里斯蒂安·冯·本特森和彼得·马德森为他们的自制火箭飞入波罗的海上空感到非常高兴
克里斯蒂安·冯·本特森和彼得·马德森为他们的自制火箭飞入波罗的海上空感到非常高兴

这枚长30英尺(9米)的无人火箭在丹麦波罗的海上空进行的飞行任务结束后,人们从海水里打捞出它
这枚无人火箭在丹麦波罗的海上空进行的飞行任务结束后,人们从海水里打捞出它

  助推器在用光液氧燃料后被弃,但是飞船仍在继续上升,直到达到它的最大飞行高度。携带假人的舱在下降的过程中,降落伞并未完全展开。冯·本特森说:“降落伞在还原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迄今为止该项目已经耗资超过3.7万欧元(5.35万美元),它主要由私人赞助商和少量公司资助,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一家工业煤气生产商Air Liquide SA和瑞典汽车制造商柯尼赛格公司。(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中新网6月8日电据韩联社报道,朝鲜在上周向西海试射了KN-06短程导弹。

  韩国一位政府消息人士8日表示,朝鲜上周从平安北道西海岸发射了KN-06短程导弹,此次发射可能是为目前在改良的KN-06导弹进行的一次试射。

  报道称,据韩政府掌握的情报,KN-06是地对地导弹KN-01/02(最大射程120公里)的改良版,射程和精确度都有所提高。朝鲜为实战部署这款新型导弹,从去年开始就进行了试射。

  朝鲜上一次试射短程导弹是在2009年10月,当时向东海发射了5枚KN-02导弹。

  消息人士说,此次发射导弹是为改良短程导弹而进行的试射,与朝鲜针对韩军用金正日父子照片打靶威胁说要进行军事报复无关。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腾讯科技讯(编译Everett)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近日公布:新一代木星探测器——朱诺号(Juno)在完成太阳能电池板等关键系统测试后,标志着探测器发射准备任务抵达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将于今年八月发射升空,并利用地球引力进行加速,预计2016年进入木星轨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对木星上大量天然气起源之谜、木星大气结构、地层构造以及磁场情况进行详细的探测。


朱诺号探测器太阳能电池板

  三个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将为美国宇航局朱诺(Juno)木星探测器电力,本次测试完毕后,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将折叠成发射状态,下次就是在前往木星的途中展开了。朱若号探测器是首个在距离据地球如此之远(木星与地球距离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4倍:超过6.4亿公里)的宇宙空间中以太阳能作为主要能源的航天器。这就要求这种太阳能电池板具有高效的光能利用率,这也决定了其尺寸庞大:长度达到8.9米,宽度2.7米。足以为五只标准灯泡提供电力,如果太阳能电池板面对太阳的角度进行优化,最大可产生12-14千瓦的电力。

  由于木星以及卫星附近具有强大的高能粒子场,辐射强度超过除了太阳以外任何有人类探测器到达过的地方,辐射带由木星赤道开始,穿过木卫二欧罗巴,向外拓展650,000公里。所以,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在内的各种外设和内设,都要做好各种屏蔽辐射的处理,以承受强烈的X射线的照射。加州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朱诺探测器辐射控制室主任认为:木星的辐射将极大限制探测器的使用范围以及全寿命,特别是探测器中央处理器辐射屏蔽措施的有效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任务的成败。


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

  此外,朱诺探测器也是美国宇航局继“伽利略”号木星1995年造访木星后,又一个专门设计的木星探测器。伽利略号探测器环绕木星飞行了34圈,其释放的大气探测器深入木星大气,首次获得了木星大气结构的数据,由于木星大气条件极其残酷,只工作了1个小时就失去联系。朱诺号则是以轨道飞行探测为主,预计绕木星极低轨道飞行30圈。

  目前,用于发射朱诺探测器的Atlas V型火箭第一级(32米高、3.8米直径)已于5月24日由安-124-100运输机运抵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五个助推器也一并运抵,火箭与探测器的最后总装测试随后将在空军基地的第41发射台进行。值得说明的是:朱诺探测器是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新前沿计划”的第二个探测器,第一个是新视野号冥王星,其已在前往冥王星的漫漫征途中。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巴西阿尔坎特拉发射中心5月29日发射了第二颗中级训练火箭,这是巴西“I-2011中级训练火箭”项目的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发射了两颗训练火箭,并计划在今后几年进行系列发射。

  阿尔坎特拉发射中心负责人里卡多·兰霍尔上校称,从现在开始,技术人员将着重于火箭的有效运载部分,以为预定于今年进行的两次中级训练火箭发射作测试。

  该实验火箭以80度仰角进行发射,飞行高度达到64.729米,后以每小时4850公里的速度(相当于音速的四倍)坠落在距基地53000米的 海上。兰霍尔上校称,今年还计划进行两次发射,从而完成所有技术细节的实验,从明年开始进行批量生产。此次发射是为预计在2012年和2013年进行“卫 星运载工具”的发射作准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5.泻湖星云

泻湖星云泻湖星云

  如果使用双目望远镜或者小型望远镜观察泻湖星云,这个位于人马座的星云所呈现的粉红色较为暗淡。借助于智利的南双子座望远镜,天文学家得以绘制出精美的图片,展现这个恒星托儿所。这幅伪色图片于上周公布,丰富而鲜艳的色彩归功于来自多个滤光镜的数据。泻湖星云是一个密集的尘埃气体云,它是中重量和低质量恒星的诞生地,其中绝大多数恒星包裹在厚厚的“物质茧”中。图片背景中的蓝点是较为年轻的恒星。

  6.模拟火星任务

模拟火星任务模拟火星任务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充当了最近“实地测试”的一个测试场,测试Eurobot火星车原型和航天服。受测的航天服在设计上用于执行载人火星任务。欧洲航天局的火星车Eurobot携带可互换的工具和一系列仪器,可独立工作,也可充当宇航员的实验助手,甚至可以搭载人类探险家探索这颗红色星球。受测的Aouda.X航天服模型采用全空气循环设计,可清除二氧化碳,同时装有医疗监视和无线电设备。

  7.维珍银河的“太空飞船二号”

维珍银河的“太空飞船二号”维珍银河的“太空飞船二号”

  上周,商业太空飞行公司维珍银河成功测试了“太空飞船二号”的羽状减速系统。与航天飞机一样,这种商业飞行器也通过滑翔方式重返地球大气层。“太空飞船二号”采用一种独特设计,尾部可向上旋转,与机身呈65度角。这一设计可产生类似羽毛球飞行时遭遇的阻力,在减少摩擦产生的热量同时减缓飞船速度。

  8.航天飞机发射架“瀑布”

航天飞机发射架“瀑布”航天飞机发射架“瀑布”

  4月28日,水从39A发射架上一个290英尺(约合88米)高的塔中倾泻而下,好似一个瀑布。此时,为计划中“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的准备工作正处在进行时。这座塔装有30万加仑(约合100万升)水,会在发射时放出以起到降噪作用。“奋进”号原计划4月29日发射,奔赴国际空间站,由于辅助动力系统出现电气故障,美国宇航局被迫将发射日期推迟到5月中旬。 (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谜团四:失事是否是由低温引起

谜团四:失事是否是由低温引起谜团四:失事是否是由低温引起

  在这张照片中,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航天飞机发射塔到处是冰柱。照片摄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当天早晨例行检修期间。据航天飞机历史学家尼尔介绍,“挑战者”号发射当天的气温只有零下30多华氏度,即在摄氏零度以下——这是有史以来航天飞机发射时记录下的最低温度。

  一个较为流行的说法是,低温是造成橡胶或O型环失效的原因。它们帮助密封航天飞机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的重要接头。但是,将O型环失灵归咎于低温过于简单化。尼尔说:“如果仅仅是因为温度,还不会造成这样的悲剧。就在正式发射前几天,工程师在检修中就发现了部分O型环失效的证据,那时还没有发射当天冷。”

  事后调查认定,“挑战者”号失事的罪魁祸首是固体火箭助推器接头泄漏,使得超热气体进入并烧坏了助推器和外挂燃料箱,造成结构分离。尼尔说:“事后分析表明,低温肯定是事故发生的一个原因,而固体火箭助推器接头设计和美宇航局的决策过程同样是难辞其咎。这就像是因多方面条件理想而形成的一场完美风暴。”

  谜团五:“挑战者”号是否安装了弹射座椅

谜团五:“挑战者”号是否安装了弹射座椅谜团五:“挑战者”号是否安装了弹射座椅

  1986年1月27日,当“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时,发射台到处是水汽,而受惊的飞鸟看似将“挑战者”号包围。尼尔经常听到的另一个有关“挑战者”号失事的说法是,在灾难发生后美宇航局下令其他航天飞机必须安装弹射座椅。事实上,弹射座椅不可能挽救“挑战者”号上所有的宇航员,它们的存在可能反而对宇航员构成了威胁。

  据尼尔介绍,弹射座椅“相当笨重,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因为它们里面有易燃材料。”她说,即便“挑战者”号安装了弹射座椅,“也只会为机长和副驾驶员所准备,即真正驾驶航天飞机的人。”“挑战者”号失事以后,美宇航局确实要求其他航天飞机必须安装逃生系统,这套系统由一个10英尺(约合3米)长的“逃生杆”组成,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打开。

  尼尔解释说,宇航员可以“用钩子钩在逃生杆上,滑落到末端,然后从航天飞机机翼下面出去,最终展开降落伞飞行到安全地点。”但是,这种逃生系统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只有在非常具体的紧急状况下才能起作用。尼尔说:“轨道飞行器必须保持水平飞行,而且必须是在某种速度和高度下稳定飞行。在‘挑战者’号失事时,这套逃生系统不会有任何价值,因为事故发生时,航天飞机正笔直地向上加速飞行。”(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5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