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的收藏市场,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上周末,在省古陶瓷研究会举办的一次收藏论坛上,当有“收藏界深喉”之称的文化学者吴树抛出这一观点时,台下数百名藏家并没有显得很惊讶。或许,他们都认为自己属于那幸运的“5%”。
拍卖公司知假卖假、利益集团联手做局、天价拍品层出不穷……2004年起,吴树连续多年暗访国内文物市场,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先后写出了《谁在收藏中国》、《谁在拍卖中国》和《谁在忽悠中国》等“文物黑皮书”系列,直指行业内幕。在谈到当前收藏市场乱象时,他痛心地对记者说,“中国文物市场的乱象,远不止‘金缕玉衣’、‘汉代玉凳’等几件天价假文物案那么简单。在投机冲动的异化下,国人好古藏古的文化志趣被‘铜臭气’严重侵蚀。当前的全民收藏,已偏离文化轨道,变成一场不谈艺术、只谈价格的金钱游戏。所谓的收藏,自始至终都建立在追求暴利的幻想之上,以至于在近亿人的收藏市场,几乎只有上家与下家,找不着几个真正的藏家。”
那么,在这场金钱游戏中,到底谁是赢家、谁是输家?吴树对记者说,盗卖文物者、制假者、鉴定专家,都能从中获利,但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拥有足够金融资本的文物艺术品投机商和权力集团。他们掌控了艺术品拍卖的解释权、定价权和话语权,藏品无论真假,经过他们的二次包装——不可交易的出土文物打上火漆就成了可以进入市场的“海归文物”,赝品附上鉴定证书和假档案,摇身一变成了传承有序的“真文物”,堂而皇之地走上市场。他举例说,我们以一件成交价100万人民币的高仿拍品为例,看看这块“肮脏的蛋糕”是怎么分的。出厂价4万,由制假者获利。各项鉴定费用3万,由鉴定专家获利。拍卖公司佣金和国家税收20万左右,但这项经常被偷漏掉。上拍赝品实际所有者,获利73万元。这个实际所有者,就是背后的利益集团。至于受害者,当然是广大藏家。目前的现实就是,95%的人抱着投机心理,掉进了资本操纵的金钱圈套,盲目地跟在后面传接力棒,结果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无奈地成了最后一棒。
收藏市场如此之乱,根源在哪里?吴树分析说,一是鉴定体制的不完善。当前,我国缺少一套完整的文物鉴定体系,在鉴定机构、鉴定机制、鉴定标准上都有缺失。有些“全能专家”鉴瓷鉴画又鉴玉,结果只能是“像雾像雨又像风”。再加上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鉴定专家各说各话,更让普通藏家无所适从。此外,现行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游戏规则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比如《拍卖法》“61条”就被称为“免责条款”,容恶性很强。按照这一规定,只要事先声明不保真,那买到假的就算藏家活该,拍卖机构不会受到法律追究。这就在客观上起到了纵容不法商人制假卖假、拍卖行知假卖假的行为。对艺术品市场缺乏有效监管也是个大问题。为什么“假拍”现象屡见不鲜,就在于偷漏税太容易了。如果税务部门严格按照拍卖公司的成交额去收税,作假的就会少很多。
厘清乱象,如何正本清源?吴树建议说,治理文物市场乱象的根本出路在修法建制。所谓“修法”,就是要对“61条”这样的不良条款进行清理,不能任其充当不法行为的保护伞。“欧美一些国家没有拍卖法,但卖赝品后照样被罚。一些国家甚至将制作、贩卖赝品和造假钞同等入罪。有一位意大利艺术家把自己早期的作品改为晚期作品保护,被判入狱两年。”此外,还能通过《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法规对专家虚假鉴定、知假卖假等行为进行约束。有些国外经验可以借鉴,比如韩国就要求凡是新制的高仿品,上面必须要有制作者的记号,否则就按制假处理。
建制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吴树说,可以分级建立鉴定委员会,并对民间开放。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将鉴定真假和利益剥离开来,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约束机制,严厉惩处违规行为,把那些故意“看错”的专家清理出去,甚至可以采取终身禁入制。只要有了真正权威的专家,各级鉴定机构就可以效仿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运作模式,对交易市场出现的纠纷案件进行分级仲裁。与此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将各种科技手段引入鉴定机制,各个科研单位要资源共享,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数据库。“只有在修法建制双重力量下,我们的收藏市场才会少点阴暗,多点阳光。”吴树说。
北京时间4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英国,通过冷冻部分卵巢,女人将有机会推迟做妈妈的时间了。她们在二十几岁和三十出头时可将卵巢组织“储存”起来,多年后再植入体内。这个时间段刚好是女人的最佳生育期。
在接下来的6个月时间里,生育专家计划在英国开放第一家诊所,为女人提供这项需1.6万英镑费用的服务。现在只有美国、丹麦和比利时等少数国家才提供这项服务。迄今为止,已有19个孩子通过这项服务平安降生。
但专家称,这种备受争议的治疗不久就会流行起来,因为研究显示它比冷冻卵子甚至试管受精都有效。在这项冷冻卵巢组织的服务中,专家需要提取两个卵巢中其中一个卵巢三分之一的组织。通常情况下,它们含有约6万个卵子。这些卵巢组织被储存在零下190摄氏度的液态氮中。女人准备要孩子时,专家将它们解冻,植入其卵巢内。数月内,卵巢就能制造卵子。
迄今为止,多数接受这种治疗的女人都是癌症患者,她们希望保存卵巢组织,以免它们在化疗过程中受到伤害。但英国医生现在计划向因其他“社会”原因推迟生育时间的女人提供这项服务。从卵巢提取组织所需费用约在5000到10000英镑,另外储存和植入这些组织需要6000英镑。试管受精需要4000英镑,冷冻卵子是5000英镑,另外每年储存卵子还需100英镑。
专家说,将卵巢组织冷冻的方法更成功,因为它能制造成千上万个卵子,但冷冻卵子的最大数量通常只有12个。美国一些世界闻名的生育专家称,它的成功率比试管受精高。在接下来6个月内,著名的妇科医学与不孕不育领域顾问葛迪思-格鲁德辛斯卡斯计划在伦敦市中心开放一家诊所,为女性提供这种治疗。
他说:“这项技术比我们想象的有效。如果一个女人正接受癌症治疗,那她的选择就很少。她能求助卵子冷冻技术,但成功率并不高。女人快30岁的时候,就会考虑冷冻卵子,直到遇见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才想上孩子。”
一旦英国人类生育与胚胎管理局和人体组织管理局批准了格鲁德辛斯卡斯的营业执照,英国医生就会在经验丰富的丹麦团队监督下完成第一批手术。有些医生却认为,女人年轻时将卵巢组织移除可能影响她生孩子的成功率。
英国沃尔萨尔市附近米德兰生育服务中心的吉莉安-洛克伍德博士表示:“对癌症患者来说,她们什么也没失去,所以拥有健全生育能力的机会很大。出于社会原因,我认为不该建议她们使用冷冻卵巢组织的服务,因为它会给骨盆留下疤痕,甚至损害骨盆,从而使女人将来很难自然受孕。”(孝文)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公共频道《民生直通车》报道,昨天,在山东省蒙阴县桃墟镇野老峪村一位村民家中发现了一只疑似狼的动物,
不过村民发现的时候,这只动物就已经被抓住并杀死了,而这"擒狼英雄"竟然是五头猪。
五头猪拱死“大狗” 村民猜测是狼
昨天凌晨三点,野老峪村村民李兆法突然被自家猪圈内传出的嘈杂声惊醒了,随后他立即前往猪圈查看,没想到发现五头猪围着一个东西,仔细一看,竟然是一条疑似狼的动物。
李兆法告诉记者,其实他赶到现场的时候,狼已经被卡在猪圈的通风口,被五头猪拱得奄奄一息了。李兆法说,"它(疑似狼)往里钻,进不来,光进来头,进来一点点脖子,叫猪过来给啃了,一个猪啃吧,就都上去了,都围住了,把它围住了,它喘不上气来,站不起来了,它要站起来,我这个猪就危险了"。
起初老李也觉得是哪里跑来的野狗拱进了猪圈,可联想到前几天夜里听到的叫声,老李的冷汗可就冒了出来,难道这真的是一条狼?因为这只"大狗"的叫声还真跟一般的狗不太一样。
公安干警解惑:初步断定是狼狗
附近乡亲们听说这事,就对这条疑似狼,各抒己见,有的说是头狼,有的说像狗。可究竟这是个啥动物呢,记者找到了林业部门的专家来鉴定一下。
蒙阴县林业公安干警王奎祥说,"如果是狼的话,它应该是嘴巴比较长,再一个脊背上的毛要比其他地方的毛要长,再一个它的前胸比较宽阔,这个的前胸有点三角形了,真正狼的尾巴比较粗大根据我的认识,这是一只狼狗"。
现在当地有关部门已经对这只疑似狼的动物进行了妥善处理,至于这只动物的"真实身份"还有待动物专家做出进一步鉴定。
相关阅读
意大利著名城市威尼斯
科学网(kexue.com)讯 水城威尼斯一直被旅游者认为是浪漫的地方,不过这样的浪漫城市也存在着潜在危机,最新研究指出,水城威尼斯沉入水中的速度比预期的要快5倍。与此同时,由于洪涝越来越多,威尼斯城越来越向东部亚得里亚海倾斜。
根据权威机构的研究报导表示,目前威尼斯北部地区每年下沉约2至3毫米,而南部地区更加严重,每年下沉达到3至4毫米。更可怕的研究还指出,威尼斯每年向东部的亚得里亚海倾斜2毫米。
威尼斯当地的保护组织回应称:“查看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一个世纪,威尼斯下沉了只有将近4厘米。但现在比我们预想的严重很多,每年就要下沉2毫米,这意味着100年威尼斯要下沉20厘米,比以前预期的快5倍。”
根据专家解释,导致威尼斯下沉包括许多因素,比如大陆板块漂移、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及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等,目前专家们正在寻找解决的办法。
(科学网kexue.com 卡鲁)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3月21日报道,美国保健机构斯克利普斯健康的研究人员宣称,他们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心脏病发作是可以预测的。这些研究人员指出,在心脏病发作前,患者动脉中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会大量增加。这也就是说,医生可以根据这一理论,预知心脏病患者的发病时间。
研究表明,在心脏病发作前数周,患者体内的循环内皮细胞很有可能会因为动脉破裂而被释放出来,导致血液中的该细胞数量骤增。随着循环内皮细胞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种具有警告性的现象将被医生察觉出来。目前,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指出,能够预知心脏病发作时间被誉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方法”,这种方法也使医生能够对急诊室中病患的病情予以判断。
在这项研究中,斯克利普斯健康机构的专家对50名心脏病人进行检测后发现,他们体内每毫升血液中含有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平均为12到51个,而正常人的含量大约是2到5个。
这项研究的带头人之一拉加夫·格拉普蒂博士说:“在急诊室中,这是判断病人是否马上或在未来两周内爆发心脏病的理想测量标准……目前,我们只能检测病人现在或以前是否经历过心脏病发作。因此,加上一些其他的检测数据,这种方法有望在未来一两年中投入商业使用。”
不过,斯克利普斯健康机构的这项研究引起一些英国专家的争议。这些专家指出,之前已经有多项欧洲研究得出了预知心脏病发作时间的方法,他们认为这些方法更为可靠。此外,他们还对美国最新研究结果的功效提出质疑。
伦敦大学学院心脏病专家约翰·马丁教授说:“我对任何在心脏病发作前进行抽血化验的预测方法深表质疑。同这项研究结果相比,血液循环中血小板聚集会导致心脏病发作这一说法的论据更有说服力,也是建立在更为可靠的原理之上的。”
相关阅读
前天傍晚6:32,央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宋英杰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图片:“看到一张图,据说是海平面上升60米后的地图。”这很快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围观,一天后被转发了2.3万多次,评论5639条。央视女主播张泉灵跟帖说:“A呦,我北京的家可能变一线海景房呀!上海的家可能变龙宫呦!”而全国各地的网友们纷纷比照,很多人发现自己的家都成了海,南京的很多网友说:“南京怎么也么得了?杭州还有?好奇怪。”
这张图是从哪里来的?海平面上升60米,这得要多少年的时间?有没有这种可能呢?采访了相关专家。快报 刘伟伟胡玉梅
惊呼
南京成“龙宫”啦
曾经有报告认为,如果海平面上升,中国沿海城市中最先遭殃的是上海。而宋英杰发的海平面上升60米后中国版图,则让全国各地的网友们纷纷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要么成了“龙宫”,要么成了临海城市,就像张泉灵说的很多人的家不是成海景房就是“龙宫”。细细看图,会发现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几乎都成了汪洋大海,上海、南京、烟台都被淹没了,就连一些中部省份,如江西、湖南也遭受威胁。
这张图让网友们感慨万千,“完了,我的故乡烟台成了大海”“乖乖,江苏全玩完了”“欢迎来到洋气的海滨城市,北京……”不过,这张图也让网友们纳闷,同属于长江三角洲,为何南京、上海都没了,唯独杭州还在?网友“老夏逛菜场”看了图说:“南京没了,但日本、韩国还在?专家说,温度每升高1℃,海平面最终会因此上升20米。那么,温度如果上升2℃,海平面的变化就非常值得人警惕了……”
来源
宋英杰:在一报告中看到的
昨天下午,快报联系上宋英杰。他说,海平面上升60米是一种假设,引起那么强烈的关注他也没想到。“这也看出来,气候变化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这张图是从哪里来的?宋英杰说,其实这张图早就有了,这次是在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专家报告中看到的,于是就发到了微博上,没想到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
这张图权威不?哪里公布的?在一则《海平面上升六十米之后的中国版图曝光》新闻中,就配有这张图,乍一看,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0中国海平面公报》上的。但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产品研发部主任刘克修说,国家海洋局从来没有对外公布过这样一张图,这张图的来源有疑点。目前,国内主流专家们普遍认为,海平面上升60米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这完全是个人的研究结果而已,没有主流的支持。”
宋英杰对这张图也持怀疑态度。他说,海平面上升60米只是一种假设,而这个假设的前提,也就是全球变暖,目前全世界也并没有达成共识。“这种图的假设是一种直线思维,只是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这种假设靠谱吗?尽管宋英杰说“自己只是一名旁观者”,但他认为这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可信度
专家:这只是一种假设
江苏省气候中心副主任周学东认为,这只是一种情景假设,并不是一种预测。他说,这种结果只是在单一条件的假设下才出现的,并不代表这种情况会发生。在周学东的印象中,也曾看过这种假设,即便是到2050年,按照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海平面升高也不会超过2-3米。
究竟在什么样情况下,海平面会上升60米,并造成如此灾难性的后果?专家说,其实这张图意在提醒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灾害的影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闽锦忠说,让海平面上升的因素很多。如今,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数值正在不断增加着。如果南极冰盖发生崩解,会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近60米。如果南北极两大冰盖全部融化,其结果会使海平面上升近70米。
卫星测量显示,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冰都已经在大量消失,而且融化速度还在加快。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100年海平面仅仅因为冰层融化就会上升0.5米。
形势
海平面确实呈现上升趋势
通过研究过去百万年气温与海平面的关系,人们发现温度每升高1℃,海平面最终会因此上升20米。那么,温度如果上升2℃,海平面的变化就非常值得人警惕了。
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10中国海平面公报》指出,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6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7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2.8毫米/年、2.8毫米/年、2.5毫米/年。预计未来30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还将继续上升,比2010年升高80-130毫米,沿海各级政府应密切关注其变化和由此带来的影响。
同时,2010年我国沿海各省市海平面均高于常年。其中,山东、江苏和海南沿海海平面明显偏高,分别比常年高82毫米、82毫米和84毫米;天津次之,为71毫米;其他沿海地区介于50-67毫米之间。
相关阅读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在沿海生存的中华白海豚居然迷路到佛山,被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救出。3月17日,了解到,这只白海豚已步入老年,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暂不能放回大海。
获救的中华白海豚从佛山运抵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初次体检正常,只是白细胞偏高。3月15日,白海豚忽然发生一些异常状况。管理局从香港海洋公园请来7位国内外专家,对白海豚进行第二次体检,发现它因肺部感染导致白细胞达到每单位18000个。
据悉,这只白海豚年龄大约为40岁,相当于人类的60多岁,而目前最高寿白海豚年龄是43岁。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万焕通介绍:“它的牙齿基本掉光,剩下的也已经磨平,所以它进食时,常常会出现小鱼从嘴里滑出,如果现在将白海豚放归大海,它必死无疑。”
据香港专家介绍,这只白海豚不是第一次迷路,早在1996年,它就出现在香港海域,当时它的背部就受伤了。但它依然能活到现在,真的很顽强。
中华白海豚的健康情况一直牵动着许多人的心,这几天到保护区参观、看望白海豚的人逐渐增多,香港海洋公园的专家自告奋勇留下来照顾它。
相关阅读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1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具有相同羽毛的鸟儿往往喜欢聚集在一起,但是一只非常罕见的“白色”变种企鹅并非如此,9日人们在南极洲的一个颊带企鹅群里发现它。
林德布劳德远征邮轮公司的博物学家大卫-斯蒂芬斯在他的博客上写道,这只在南设得兰群岛一座小岛边发现的“金发”企鹅,令前往南极旅行的《国家地理》杂志的游客们“倍感吃惊”。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企鹅专家迪-波尔斯玛表示,尽管这只企鹅看起来像个白化变种,但事实上它显然存在基因色素紊乱isabellinism。这种情况导致鸟儿的深色羽毛“统一变浅”,使该动物变成灰黄色或者淡褐色。
尽管从学术上来说,“isabellinism”和“白变”分别代表着不同情况,但有时它们是可以相互替换的。白变这种突变会导致羽毛里不生成一点黑色素。白化病发生时,动物的整个身体都不会产生黑色素。波尔斯玛说:“很多种类的企鹅群存在少数具有这种颜色模式的个体。”例如,科学家已经在巴布亚企鹅群体中发现最多的isabellinism病例,这种企鹅遍及整个南极半岛。生活在南美海岸的麦哲伦企鹅似乎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最低。
在海洋里,企鹅的黑背是这种鸟儿的一种伪装,有助躲避天敌,并不被从它们上面游过的猎物发现,因此波尔斯玛猜测,isabellinism将会对这只南设得兰鸟儿的生存产生影响,只是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斯蒂芬斯写道,登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探险家游轮”的“很多人都想知道这只与众不同的企鹅是否能够成功幸存下来”。但是从好的方面看,“虽然古怪的着色可能会令它更难捕到鱼”,但是“通常我们发现这种鸟儿会照常繁育后代”。(孝文)
5日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民俗专家介绍说,农历九月九日之所以叫重阳节,是因为《易经》中有“以阳爻为九”之说,这个记载大约是在西周时期,其内涵就是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为“重九”,日月并阳,故名“重阳”。
屈原的《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但这里的“重阳”还不是指九九重阳节。三国时期曹丕写下的《九日与钟繇书》,对“重阳节”之名已有正式记载了。到了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这在陶渊明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到了唐代,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的民间节日,普天同庆。到了明代,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节寓意深远,习俗众多,包括秋游赏景、临水玩乐、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