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慈禧太后画像。1905年,由美籍画家华士·胡博所绘。

于善浦向记者详细讲解,表示支持“山西长治说”。

80岁高龄的清史专家、文博研究员于善浦,以其数十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清东陵研究清史的积累,自筹资金策划了《今人说慈禧》展览。5月2日,该展在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的慈禧陵展出。

于善浦著有《清东陵大观》《乾隆慈禧陵盗案真相》《清代帝后的归宿》等著作,享誉海内外。

5月3日,本报记者与于善浦取得联系,并于当晚前往北京,次日中午直奔清东陵。走进慈禧陵东配殿,步态矫健、神采飞扬的于善浦,丝毫不像八旬老者。一见面,他就向记者详细讲解展览情况。

展览内容包括慈禧出生地、慈禧的照片、慈禧的养颜术、慈禧的生活、慈禧的印玺和书画、慈禧的智谋、慈禧大出殡、慈禧陵被盗真相、内棺清理、地宫遗物等,很多都是首次面世的珍贵照片。很多人把历史发展的必然,都归罪于慈禧,否定慈禧48年的作为,讥讽她是无冕的女皇,她的功过,留给后人去评说。这里以“存史求真”的原则,所展示的是慈禧的宫廷生活,以及陵墓建造、守陵人家和慈禧陵墓被盗的真实故事。

慈禧出生何处——“山西长治说”证据最全

名人出生地,向来就是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关于慈禧出生地有多种说法,如北京说、山西绥远说(呼和浩特)、山西长治说、安徽芜湖说、浙江乍浦说、甘肃兰州说等。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易中天中新社记者刘可耕摄

中新网北京5月8日电(刘欢)近日,学者易中天“大学教师不能跟学生抢女友”一说引发轩然大波。易中天认为,大学教授要有底线,不能跟学生抢女朋友。原因是老师手上有评分、推荐考研、找工作等权力,跟学生谈恋爱,对别的学生不公平。这一言论得到众多网友的力挺,有支持者认为,禁止“教授与学生抢女友”,应成为高校中一条明文的校规。

从百家讲坛登坛伊始,易中天为公众所熟识。近年来,他屡屡对社会热点问题发声,“炮声”不断。有评论称,现在知识分子能站在社会立场,对公共事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有多少呢?只有更多知识分子愿意出来当这种“乌鸦嘴”,社会上的一些厚黑行为才会收敛很多。易中天敢于“开炮”,令人佩服。

讽刺倪萍获奖奖项很山寨:得的是“戳脊梁奖”

2011年7月,倪萍获评“共和国脊梁”功勋人物称号引发异议。倪萍对此回应,“不配拿这个奖,仅是沾了职业的光”;对于网上评奖有无收费的疑问,倪萍称,“共和国脊梁评选未收费”。

易中天随后发表博文《此脊梁非彼脊梁》,讽刺倪萍得的是“戳脊梁奖”。文章显示:关键在于何谓“脊梁”,“这事鲁迅先生早有说法——‘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先生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他看来,“收不收费,其实并不要紧。打着共和国的旗号,花着纳税人的钱,做着‘达芬奇’的事,那就更加不可原谅。”

易中天表示,顾准先生这样的,才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为“共和国脊梁”。“至于他倪大姐得的那个,怕真只能叫做‘戳脊梁奖’。倒不是他倪大姐有什么不好,是这个‘奖’实在山寨得离谱”。  

苦劝陷入抄袭风波清华大学教授:可以不当教授岂能不是男人

2010年7月,清华大学教授汪晖陷入抄袭指控。易中天连续在其博客发表文章,希望汪晖“好汉敢为天下先”,主动接受调查,并表示,“可以不当教授,岂能不是男儿”。

易中天称,在多位学者写联名信,建议“建立防止学术腐败的有效机制,制定解决学术争端的游戏规则”之后,曾经希望汪晖教授能带个头,借所谓“抄袭门”事件,建立该机制。但是,“奈何汪晖教授始终沉默”。

而听说同时期被质疑抄袭的学者朱学勤,向学校请求调查时,易中天“肃然起敬”,他表示,“我不了解朱学勤,不知道他的学术观点对不对,也不知道他抄没抄,更不会替他担保。但至少,他的这一举动表现得像条汉子。”

“可以不当教授岂能不是男人!”易中天说。

痛批专家“不会说人话”:在电视荧屏上“扯淡”

2010年1月,易中天做客某电视节目,为网络语言鸣不平。节目中,易中天放言“现在很多人,学历越高,他越不会说人话。专家学者在屏幕上‘说事’,就是‘扯淡’”。而网络流行的“躲猫猫”、“被就业”、“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等词句,被易中天认为是“人说的话”。

易中天表示,“我说人话不等于别人不说人话,别人也说人话,但是确实有人不说人话,你看现在很多人,学历越高,他越不会说人话。尤其现在的专家,说的就是文本,不是人话。”

易中天坦言,自己对于如今高学历的专家“另眼相看”,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他们会说我来自某某大学,这样显得有文化,有身份感,然后下面说的肯定不是人话。对于所谓“专家、学者、教授”在电视荧屏上“说事”,易中天更是毫不客气地用“扯淡”来形容。

对于易中天的这段话,网友叫好的声音居多:“说出了俺们的心声”。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开房收钱? 湘一职称评委资格被终止”追踪

  新京报讯 (记者孔璞) 昨日,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回应,目前体育学科的评审已经暂停,涉嫌违纪的评委刘一兵已由其所属的警察学院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查,其他学科的评审照常进行。

  5月4日,有网友发微博爆料,湖南高校负责职称评审的评委名单刚刚确定即遭泄露,评委之一警察学院教授刘一兵在宾馆开房收钱。

  5月5日凌晨,湖南省教育厅发布消息称评委刘一兵已被终止2011年度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专家资格。

  据悉,目前涉嫌违纪的刘一兵,已由其所属的警察学院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查,目前还没有结果,体育学科组的评审工作已停止。

  但是,其他几位在索钱短信中提到的老师,只是对其谈话,葛建中强调,因反映的情况较为模糊,“是否对其调查,要根据刘的调查结果再做判断。”

  葛建中希望,对违纪行为的举报最好是“实名举报”,且“最好举报具体一些”。

  【释疑1】

  抽取评委为何还多人连任?

  “抽调”过程不存“照顾”

  据悉,评委是从评委库中抽取产生,但许多评委连任多届,这引起质疑。

  昨日,教育厅提供的名单显示,今年7位评委中只有一位普通老师。往年情况和今年相似,

  另外,5年间共有9人重复担任评委,其中一位连任三年。

  葛建中回应,评委是“抽调”而非“随机抽取”要保证一定的稳定,因此会出现连任,但过程不存在任何“照顾”。

  另有质疑教师处工作人员从评委处“提成”,葛建中说,若举报涉及谁就会查处谁。

  【释疑2】

  为何信息当天即泄露?

  提前一天通知难免泄露

  为何评委名单当天即被泄露?

  葛建中说,通知评委的时间是提前一天以“个对个”的方式通知,“这是评委用来做工作安排的。但可接触到不少人,所以容易泄露。”

  葛建中认为,名单由评委个人泄露。“有人质疑教师处工作人员泄露名单,欢迎他举报,只要查实坚决处理。”

  关于评委是否可以在封闭评审阶段接手机,葛建中解释说,这是教育厅“一直纠结的事情”,目前,教育厅正讨论能否通过政策加以明确。

  【释疑3】

  是否会进行普遍调查?

  不会进行全面的调查

  多位老师表示,各学科都存在评委收钱问题,对此教育厅是否会大范围排查?

  本次职称评选共有109名评委,葛建中表示,对其他人目前无违纪的反映,教育厅遵循“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原则,但不会进行全面的调查,评委的整体是“正常”的。

  但是,记者几日来采访到的多位湖南高校老师均表示,曾在评职称前联系评委并试图送礼,涉及到多个学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开房收钱? 湘一职称评委资格被终止”追踪

  新京报讯 (记者孔璞) 昨日,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回应,目前体育学科的评审已经暂停,涉嫌违纪的评委刘一兵已由其所属的警察学院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查,其他学科的评审照常进行。

  5月4日,有网友发微博爆料,湖南高校负责职称评审的评委名单刚刚确定即遭泄露,评委之一警察学院教授刘一兵在宾馆开房收钱。

  5月5日凌晨,湖南省教育厅发布消息称评委刘一兵已被终止2011年度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专家资格。

  据悉,目前涉嫌违纪的刘一兵,已由其所属的警察学院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查,目前还没有结果,体育学科组的评审工作已停止。

  但是,其他几位在索钱短信中提到的老师,只是对其谈话,葛建中强调,因反映的情况较为模糊,“是否对其调查,要根据刘的调查结果再做判断。”

  葛建中希望,对违纪行为的举报最好是“实名举报”,且“最好举报具体一些”。

  【释疑1】

  抽取评委为何还多人连任?

  “抽调”过程不存“照顾”

  据悉,评委是从评委库中抽取产生,但许多评委连任多届,这引起质疑。

  昨日,教育厅提供的名单显示,今年7位评委中只有一位普通老师。往年情况和今年相似,

  另外,5年间共有9人重复担任评委,其中一位连任三年。

  葛建中回应,评委是“抽调”而非“随机抽取”要保证一定的稳定,因此会出现连任,但过程不存在任何“照顾”。

  另有质疑教师处工作人员从评委处“提成”,葛建中说,若举报涉及谁就会查处谁。

  【释疑2】

  为何信息当天即泄露?

  提前一天通知难免泄露

  为何评委名单当天即被泄露?

  葛建中说,通知评委的时间是提前一天以“个对个”的方式通知,“这是评委用来做工作安排的。但可接触到不少人,所以容易泄露。”

  葛建中认为,名单由评委个人泄露。“有人质疑教师处工作人员泄露名单,欢迎他举报,只要查实坚决处理。”

  关于评委是否可以在封闭评审阶段接手机,葛建中解释说,这是教育厅“一直纠结的事情”,目前,教育厅正讨论能否通过政策加以明确。

  【释疑3】

  是否会进行普遍调查?

  不会进行全面的调查

  多位老师表示,各学科都存在评委收钱问题,对此教育厅是否会大范围排查?

  本次职称评选共有109名评委,葛建中表示,对其他人目前无违纪的反映,教育厅遵循“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原则,但不会进行全面的调查,评委的整体是“正常”的。

  但是,记者几日来采访到的多位湖南高校老师均表示,曾在评职称前联系评委并试图送礼,涉及到多个学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四条腿的鸡刚刚出现,六条腿的猪又来了。宁乡县金洲镇坪石村11组的何建国家的母猪4月初生了一窝猪仔,奇怪的是其中一头小猪长着六条腿。 

湖南现六条腿两肛门小猪 专家称因胚胎变异

 湖南现六条腿两肛门小猪

  昨日下午两点,来到何建国家,小猪被捉出来放到了院子里。这头猪跟正常的猪差不多,只是两条后腿中间还长了两条腿,长约15厘米,粗约4厘米。多出来的两条腿比正常的腿稍微细一点。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只猪还有两个肛门。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椎动物学教授邓学建说,这应该是胚胎发育中出现了变异现象,但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异,邓教授说,原因有很多,但如果要知道具体原因可能需要对这只猪进行解剖。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四条腿的鸡刚刚出现,六条腿的猪又来了。宁乡县金洲镇坪石村11组的何建国家的母猪4月初生了一窝猪仔,奇怪的是其中一头小猪长着六条腿。 

湖南现六条腿两肛门小猪 专家称因胚胎变异

 湖南现六条腿两肛门小猪

  昨日下午两点,来到何建国家,小猪被捉出来放到了院子里。这头猪跟正常的猪差不多,只是两条后腿中间还长了两条腿,长约15厘米,粗约4厘米。多出来的两条腿比正常的腿稍微细一点。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只猪还有两个肛门。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椎动物学教授邓学建说,这应该是胚胎发育中出现了变异现象,但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异,邓教授说,原因有很多,但如果要知道具体原因可能需要对这只猪进行解剖。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姓氏篇】

钮祜禄氏“狼之家族”

钮祜禄氏,满洲贵族姓氏,亦写做“钮祜鲁氏”。满族八大姓之一。钮祜禄氏在清朝是大姓,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钮祜禄,满语为“狼”。狼是满族先世女真的图腾之一,出于对狼的崇拜,而以其为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区。

入土多年的雍正估计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多年后的形象竟会如此悲催。在火遍大江南北的《甄嬛传》中躺着也中枪。《甄嬛传》“落地”后,那些严格的宫廷礼仪、神奇的香料秘籍也让网友大呼过瘾,同时也是揣测不断!记者也是惊奇不已,忍不住查找资料,核对史实!

【人物篇】

果郡王爷,死于雍正后

为了符合清史,剧中将原著里的“清河王”改成“果郡王”。名字虽是套上了,但人物故事却不相符。著名学者纪连海称,雍正让允礼掌管理藩院,处理民族事务,后封为果亲王,掌管户部。允礼死的时间是乾隆三年(1738年),在雍正死后三年多才死的。

纯元皇后,没有这个人

剧中,雍正除了蔡少芬演的皇后外,之前还有过一位“纯元皇后”。清史专家佟悦说,根据他的研究,雍正在位时仅有一位皇后,即乌喇那拉氏。她在雍正即位之前是嫡福晋,在雍正元年被封为皇后,雍正九年去世,尊号为孝敬宪皇后。雍正对她非常尊敬,经常夸赞她贤德淑惠。剧中,乌喇那拉氏宜修为庶出,她的姐姐纯元是嫡出,曾是雍正的皇后。纪连海表示,他没在满清史料中查到有“纯元皇后”,倒是朝鲜出现过一位“纯元皇后”。

甄嬛原型,并不是宠妃

按照剧中的阐释,甄嬛是雍正的妃子、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据史书记载,钮祜禄氏生下乾隆后地位未获提升,十余年间并不受宠;直到年妃、皇后相继离世,地位日渐提高。雍正八年(1730年)晋为熹贵妃,为雍正朝后期后宫统治者。

佟悦介绍:“钮祜禄氏被史学家称为‘历史上最幸福的太后’,因为乾隆对她非常孝顺,钮祜禄氏80大寿时,乾隆已年至六旬,但他还为母亲跳了一段舞蹈。乾隆曾4次到沈阳,其中两次都带着钮祜禄氏一起出巡。”

【礼仪篇】

果郡王随意入宫?

让观众最诧异的是,果郡王能随便出入后宫,在圆明园和宫里多次与甄嬛偶遇,划船、躲猫猫,直至产生情愫。

实际上,清代宫规森严,戒律很多。王爷和妃子很难见面,就算参加宴会也是男女分开。皇帝宴请王公大臣时女眷需要回避。不仅这样,就连皇帝与太后、太妃、太嫔们见面也有严格规定,除了皇帝的生身母亲外,只有当男女双方年龄都超过50岁以后才有可能见面。

雍正常住养心殿?

剧中,雍正的“老巢”是紫禁城的养心殿,只有天气热时才会带上妃嫔前往圆明园;不被看好的四阿哥则被“放在圆明园养着”。在学者看来,这刚好颠倒了——事实上,雍正及其后的几位皇帝,在圆明园被烧之前并不住在紫禁城,他们一年中差不多有10个月住在圆明园。清人入关之后,对北京的气候并不适应,而皇帝也最怕“天花”,北京的热天气很容易导致“天花”扩散。所以,一般天一热皇帝就会搬到圆明园,只有每年的冬至到来年的2月,或是其他一些重大节日,皇帝才回紫禁城。

皇帝亲自送上门?

《甄嬛传》中很吸引眼球的戏份是皇上“翻牌子”,剧中雍正身边的太监常对各路妃子说:“你准备准备,皇上晚上上你这儿来。”

不少学者指出,清朝皇帝一般不随便到妃嫔的屋里睡觉,而是妃嫔去皇帝寝宫。从雍正帝开始,妃嫔先被传到养心殿后寝殿的东围房和西围房的侍寝值房,在那里等待皇帝点名。皇帝晚饭后,太监呈上绿头牌,上面写着侍寝妃嫔的名单,由皇帝翻绿头牌,由被翻到的妃嫔侍寝。侍寝后,妃嫔要离开龙床。虽没记载,但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避免皇帝睡熟后遭暗算。

【药物篇】

温宜公主所吃的马蹄羹被“偷梁换柱”,掺入木薯粉后使其伤胃而吐奶不止;安陵容在冷宫中吞食苦杏仁而身亡;以依兰香和蛇床子制成暖情香,能引皇帝夜夜宠幸。这些情节到底是误人子弟,还是医学普及?某专业中医网站的相关专家将剧中涉及的各种中医药知识一一进行鉴定。

争宠利器

催情杀手锏:暖情香

鉴定结果:不确定

安陵容以依兰香和蛇床子制成“暖情香”,引皇帝夜夜宠幸。专家说,依兰香是一种原产于东南亚的植物,广泛用于香水、香皂和化妆品等,可以抗压、镇静。但在中医临床上,依兰香用得比较少,蛇床子虽然有温肾助阳的功能,但是一般用作汤剂,不确定其与依兰香合用的“催情”效果。

除疤杀手锏:舒痕胶

鉴定结果:夸大了

甄嬛被猫抓伤,安陵容送来舒痕胶,说含有桃花、珍珠粉、鱼骨胶、蜂蜜、玉屑、琥珀、白獭髓。甄嬛用后,果然疤痕慢慢痊愈。据专家介绍,《本草纲目》中记载,桃花和珍珠粉令人颜色姣好,鱼骨胶和蜂蜜使皮肤光滑,玉屑和琥珀能愈合疤痕。对于舒痕胶养颜美容的效果,专家给予了肯定,但要做到“疤痕尽消”,还是有所夸张。

害人秘方

流产必杀技:麝香、红花

鉴定结果:不靠谱

宫斗剧最狗血的剧情是令对手流产——皇太后为不让华妃生下龙嗣,御赐加了麝香的室内熏香;端妃被人灌下红花导致终身不孕。

有中医解释说,麝香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的功效,但中医记载中未曾提及因闻麝香气味而导致流产的情况。虽说红花有令子宫兴奋收缩而流产等风险,但电视剧中灌一碗红花就能让人绝育,不太可能。

有问有答

影视剧是让观众最快了解中国古代宫廷礼仪的传播手段,但究竟什么是正规的宫廷礼仪?万福有多少种?三跪九叩首的正确行法是怎样的?恐怕没几人能说清。日前,《甄嬛传》的宫廷礼仪指导师张晓龙接受专访,为观众解析真实正确的后宫礼仪,也使观众在观看《甄嬛传》的同时,也上了一堂“宫廷礼仪常识”课。

问:清朝女子见面礼都是道万福吗?

答:依行礼、受礼人的身份尊卑、年龄、辈分差异而不同。

清朝女子行的福礼有讲究,但不是所有女子的福礼都是一样,身份不同、年龄不同、礼者尊卑不同,行的福礼也不相同。

比如《甄嬛传》中槿夕行的福礼,她是双手微微握拳下蹲,这个姿势表明了她的身份,因为她是姑姑,在宫女中年龄偏长;而浣碧、流朱她们行的福礼则是手掌展开,竖放在身体右侧下蹲行礼,这是年龄偏幼一类宫女的礼节。

问:三跪九叩首是三跪九叩吗?为什么甄嬛见皇后时,像“招财猫”似的右手上举三次?

答:古时女子叩首意为扶鬓。我们都知道的三跪九叩首,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要跪三次磕九个头。

这里完全要看行礼人的身份,比如宫廷女子,九叩首并不是非要磕头。妃嫔向皇帝皇后行礼时需要先跪下,然后以右手扶鬓三次,以此往复三次为三跪九叩首。因为女子头上发饰多,且古代没有发胶,只能以簪子等饰品固定头发,如果反复磕头,头发肯定会乱。“仪容不整”乃是对尊者不敬,所以以手扶鬓代替叩首。

问:古装电视剧的大臣上下朝,都是太监喊口令,对吗?

答:错。应为鸣梢三声。

清宫戏中,皇帝上下朝的程序几乎已成定式,太监站在龙座前,高声宣布“上朝”、“退朝”。但《甄嬛传》开篇雍正上朝的仪式却是由太监在大殿门外抽响三次鞭子,这叫 “鸣梢三声”,上朝前“啪啪啪”三声鞭子响,意思是安静了皇帝上朝了;退朝的时候又是三声,意味着安静了皇帝退朝了。

问:为什么《甄嬛传》中的大臣在上朝时站在殿外?

答:宫廷正规的早朝采用的是“御门听政”,从康熙开始,每天凌晨,文武大臣列队从午门左右掖门进入,并按品级分列于乾清门两侧,在皇帝就座后,太监鸣响鞭,大臣们行一跪三叩礼,然后九卿六部大臣依次奏事或敬呈奏折,由皇帝做出决策。

问:很多电视剧中太医给妃嫔看病都直接诊脉,正确吗?

答:错!历史记载应为“悬丝诊脉”。用丝线一端固定在病人的脉搏上,通过丝线另一端的脉象诊治病情,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为朱紫国国王看病时的做法。但这样表现太玄,所以《甄嬛传》采取了折中的做法,用一块布盖在手腕上。诊脉时,太医跪下、低头,不去看妃子们的脸。

问:《甄嬛传》中的太医在房外守着妃嫔生产,为什么?

答:太医是不可以进产房的,必须有屏风挡着。妃嫔生产时,有老嬷嬷为待产的妃嫔身上拉一幅很大的布,颜色鲜明,上面缀以鲜花,这是给产妇宁神静气的感觉,不会让她们太痛苦。

问:有人叫“皇上”,有人又叫“皇帝”,到底应该怎样称呼他呢?

答:皇太后称呼皇帝,群臣妃嫔称呼皇上。皇帝和皇上不是随便叫的,皇太后就叫自己的儿子是皇帝,别人称他是皇上,应该是这样。很多戏里面,皇太后直接说皇上怎么怎么样,是错的。”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昨晨那一阵“门窗震动”从何而来

  滨江、三墩、萧山、武林门……读者纷纷反映门窗震动厉害,有“震感”

  杭州市地震局连夜发表声明:杭州地区昨天早上的震动与地震无关

  昨天早上7点50分开始,杭州多处发生莫名的“震动”。

  早上8点45分,家住三墩的网友“wumeng199224”发在本地一论坛上的“震感”帖,引来很多跟帖。

  “wumeng199224”说,昨天早上7点54分,她正和宝宝在床上玩,突然感觉窗户和门好像被人猛撞,咚咚咚直响。起初她以为外面又起大风了,可掀起窗帘一看,外面的树叶、树枝一动不动!这样的震动,大概发生了两次。

  而来自本报热线96068的类似报料来得要更早一些:早上7点57分,家住城北的孟女士来电说,感觉到身边的移门突然抖动:“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人在不停地推门,有点吓人的。”

  一直到上午9点,报料感觉到震动的读者和网友络绎不绝,他们感受到震动的时间集中在7点50分到8点之间,范围涉及到三墩、良渚、翠苑、西溪、滨江、萧山、市中心的武林门、凤起路等等。

  这次震动究竟是怎么回事?

  前日大风都没吹动的塑钢门窗,抖动得厉害

  感受到震动的孟女士住在城北天阳美林湾小区。

  孟女士家住6楼。事发时,她正坐在电脑桌前上网,家里就她一个人。电脑桌摆在用来隔离主卧与阳台的移门边。

  早上7点55分左右,孟女士突然感觉身边的移门抖动起来。“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人在不停地推门,可吓人了。”移门大约抖动了10多秒。

  不过,才停了一会儿,这种莫名的“抖动”再次出现。“后面那次持续的时间不长,才4秒钟,移门震动的幅度也没头一次厉害。”

  8点19分,家住萧山坎山镇的胡先生也打来电话:“早上7点56分、7点55分、7点53分三次感觉到窗户晃动,就好像地震一样。”

  胡先生当时正和家人在家里嫁接苗木。“一开始,我在外头,我妈和我老婆在天井的一个小房间里。过了一会儿,我也进去了。没多久,就看到房间里的塑钢门窗哐当哐当抖动起来。我家的塑钢门窗质量非常好,就算前段时间刮大风,也都没这样子过,真是太奇怪了。”

  胡先生的第一感觉,就是有地震。他到附近的邻居家问了一圈发现也是这样,门窗晃动得厉害。

  8点25分,住在三墩塘河村的章先生来电:“8点左右,我们这里发生了两次晃动。特别是第二次,家里的房子都开始晃了,我的头都有点晕了,门窗也震得很响。”

  杭州市地震局发表声明:杭州地区昨天早上未发生地震

  是真的地震了吗?

  昨天,记者咨询了浙江省地震局的地震专家。专家反馈说:大家反映的震动与地震无关。

  “我们查看了监测地震的仪器,并没有发现有发生地震的记录。”专家说,监测地震的仪器灵敏度很高,它能把十分微弱的信号放大到几万倍,甚至几十万倍,一些人体感受不到的震感,它都能觉察出来。

  那么,杭州的这次震感会不会与其他城市的地震有关。对此,专家表示,昨天新疆一带确实发生了地震,但震级不高,而且发生地离杭州的距离也比较远,基本不会影响到杭州。

  昨天晚上,杭州市地震局也在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称昨晨发生在杭州的震动与地震无关——

  有市民向我局反映早上7:50左右有震感。我局也关注到腾讯微博、新浪微博上的有些网友也有相关帖子。据浙江省、杭州市地震台网监测,杭州地区今天早上未发生地震。我局将继续关注,并会及时发布相关消息。

  莫名震动,会不会附近有爆破工程

  既然不是地震引起的震感,那么引起昨天这次莫名震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有网友猜测可能与飞机有关。浙江空中交通管理分局的工作人员否定了这个说法:“杭州的民用航班今天一切正常,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还有人认为可能是附近有大的爆破工程,“爆破工程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也会引发门窗震动。” 对此,记者昨天特意咨询了爆破工程的备案单位——杭州公安部门。杭州市公安局相关的备案部门表示,昨天杭州附近并没有大的爆破工程。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科学网(kexue.com)讯 图中看的的画面不是一颗不同的流星,而是一颗撞向地球的火流星。根据介绍它已经在美国内华达州坠落,并引发了强烈的爆炸。

  美国当地时间22日早晨,许多住在内华达州山脉周围的居民纷纷表示自己看到强烈火球,根据当地居民介绍有一颗火球撞击地球,并引起了地震。当地居民卡尔森:“我看到火球从天而降,之后发生了地震,我家的玻璃震动的很厉害,不过我上午并没有发现有地震的记录。”


火流星坠落地点

火流星坠落内华达州

  不仅在内华达,加州也有民众看到了这颗火流星,加州居民杰拉德表示:“我看到有东西划了过去,之后就是强烈的爆炸声,房屋摇晃的厉害。”

  美国宇航局的专家解释到:“这种事情其实不必太惊慌,每年都会发生一两次,不过它通常降落在无人的地区,落入海中的几率更大,所以我们平时没有发现,只不过这次里人群近了一些而已。”


模拟图太空观流星

  根据专家分析,这次坠落引起的震动波及到了内华达州与加州,威力十分强大,它相当于释放了5千吨炸弹的效果,而地面震动仅是它坠落所致,与地震无关,相关部门也并未检测到地震。

  不过这还是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恐慌,内华达州的警局接到了许多有关火流星的报案。天文专家表示,最近正值流星活动的高发期,这颗火流星可能是某颗彗星留下的碎片而已,进入大气层后摩擦产生了火花。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英国夜空中出现恐怖大火球 疑不明物质陨石(图)

  数百块陨石从天而降 第二大陨石雨光临青海(图)

  月球表面滚石痕迹新说法 源自亿万年前陨石撞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马未都

故宫博物院日前发出声明称,该院在职、离退休人员参加社会文物鉴定等活动时应获得故宫博物院的书面授权,否则属个人行为,后果由本人承担,故宫博物院对此不承担责任。去年以来,文物市场上“金缕玉衣”和“汉代玉凳”赝品事件均有故宫专家,令故宫声誉受损。收藏专家马未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职人员要为所在单位的信誉负责,不能透支单位信誉。

收藏专家马未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故宫博物院发表声明表明了一个很好的态度。但能否有效实施要看今后。他认为,不光是故宫博物院,所有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出去,都是代表单位。像“金缕玉衣”、“汉代玉凳”这样的事件其实都在透支单位的信誉。他认为,作为公职人员,应该考虑个人行为是否会为所在单位带来负面影响。

马未都在博客中说:“我们处在一个假象环生的时代,有朋友对我说,你们古董行不好,净卖假货。我深刻反省,究其原因,文物的文化含量太大,难以一目了然。自古文物收藏凭的是眼力,玩的是心跳,至少宋代以来许多国宝就在真假之间争论,翻来覆去者并不罕见。历史上被判了死刑的文物又起死回生也不是凤毛麟角。由于人类对自身文化认知的局限而对文物发生错判,只要不是故意,情有可原。”他说:“今天假象环生的现象都是故意而为,绝大部分很难得以有效的惩治,古董自古以来就是真假难辨,当一个社会药都有假的,就千万别指望其他东西都是真的了。”

对于文物鉴定市场的乱象,马未都建议,个人要对个人负责,单位要对单位负责,单位的公职人员也要对单位承担责任,不能透支单位的信誉。他说,现在有很多不具备鉴定能力的人,打着所在单位的名誉在外面接“私活”,所以,应该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和惩处制度。

鉴定行业乱象丛生

“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

近年来,央视《鉴宝》等一批文物鉴定的电视节目让许多鉴定专家火了起来,已退休的或是在职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更成为这类节目的座上宾。“故宫专家”这一身份也让许多观众对此深信不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市场上的文物鉴定乱象丛生,故宫专家利用业余时间奔波各地鉴宝的活动早已不鲜见,而出于商业性的目的“接私活”,已数次影响到故宫博物院的声誉,正因为如此,为了维护声誉,故宫博物院特发此声明。

“现在中国的收藏市场,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有“收藏界深喉”之称的文化学者吴树在日前一场收藏论坛上如此表示。

近来文物市场上先后发生的两起赝品鉴定事件,分别是“金缕玉衣”和“汉代玉凳”。去年,“古玩收藏家”谢根荣托人自制了“金缕玉衣”,并找来5位文物鉴定专家,其中包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5位专家给这件“金缕玉衣”写了个文字说明,出了一个评估价:24亿。据悉,谢根荣给了专家几十万的评估费。随后用这份鉴定报告向银行骗贷。

去年年初,一套“汉代玉凳”被拍出2.2亿天价,成为当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但时隔一年,江苏邳州一赵姓老板承认该玉凳为其组装制作。据媒体报道,当初鉴定的专家周南泉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两起文物市场上的赝品鉴定案,均跟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有关,为了维护故宫博物院的声誉,日前特发表上述声明。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第 2 页,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