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周三, 16 3月 2011 11:24

日本境内核电站分布图

日本境内核电站分布图
日本境内核电站分布图

  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之后,位于日本东北部地区的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周边地区的辐射水平已经出现显著上升。今天上午东京地区也开始受到明显影响,引发了民众的广泛担忧。
 

  在事故之后,很多人都会很关心东京附近还有哪些核电站,这张“日本境内核电站分布”图可以告诉你答案。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松鼠妈妈正在忙着搬家,最重要的“货品”自然是宝贝孩子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松鼠妈妈正在忙着搬家,最重要的“货品”自然是自己的宝贝孩子,要确保安全的把小家伙带到一个刚刚建好的新巢穴中。抓拍下 这些温馨照片的,是莫尔凯尔-伊拉兹马斯(Morkel Erasmus)先生,他也是一位孩子的父亲。28岁的莫尔凯尔先生当时正和妻子在度假的途中,在公园的树上无意中发现了这一幕,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碰巧在 正确的时间和地点遇到了这对松鼠母子。
 


小松鼠卷成了一个小球紧紧抱着母亲
 

  莫尔凯尔先生说:“当时我们正开着车沿着河边的树林前行,突然间我发现旁边的树上有动静,看到一只松鼠在树上移动,但明显感觉它的脸大的很奇怪。后来我通过相机镜头才得以看到,原来是这只松鼠正在以不寻常的方式带着它年幼的孩子出门。”
 

  “松鼠妈妈显得非常小心,以免把孩子掉下,那可能会让小家伙成为某些动物的午餐。”莫尔凯尔先生补充道,“那棵树非常的高,你可以看到它们抱的非常紧,另外我怀疑这个小家伙当时仍在睡觉,松鼠妈妈是趁着这个时候把它送到另外一个更好更安全的巢穴。”
 


通过这些照片也许能让你回想起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莫尔凯尔是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拍到的这一幕,他表示,享受一个美好的野外旅行其实并不只是看一些如豹子或大象之类“传统壮观”场面,即使是最 小的生物,也会为旅途提供精彩和乐趣。通过这些照片能够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而如果光想着盯住看那些大型动物,就很可能会错过这些精彩。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肠道振动可缓解便秘症状,有助健康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下个月这种发明将进行人类临床试验。研究人员表示,跟其他治疗便秘的方法不同,这种一次性胶囊没有任何副作用。导致便 秘的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或者服用某些药物。遭受便秘折磨的女性是男性的两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患便秘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便秘会减慢肌肉收缩,这种情况会使便秘变得更严重。之前有研究指出,腹部按摩能刺激肠道肌肉,对缓解便秘症状有好处。目前还不清楚按摩是如何产生作用的,一种理论认为,便秘时肌肉会发生痉挛,而按摩有助于肌肉放松。
 

  威布伦特公司的这种新药物,不仅能让肠道蠕动起来,还能打碎变硬结块的粪便。在下个月的试验期间,志愿患者将吞下这种胶囊。这种胶囊重10克, 里面是一个微型电动机和微型电池。这个电动机的位置偏离中心,所以在打开开关时,胶囊会不断振动。胶囊被吞下肚6小时后会自动开始振动,因为经过这段时间 它应该已经到达肠道,振动2小时后被排出体外。
 


这种药物会自动振动
 

  进行试验的以色列特拉维夫爱奇洛夫医院(Ichilov hospital)的研究人员将观察这些患者两周时间。英国伊令医院国家健康中心(NHS)信托会胃肠病学家和帝国理工医学院的名誉高级临床讲师 (honorary senior clinical lecturer)伊恩-麦克内尔博士说:“这种治疗便秘的方法很有趣,但是不是有效,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不过我们都期待早点看到数据。”
 

  在荔枝里发现的布拉酵母菌(Sb)曾被用来治疗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这种疾病会导致肠道内壁发炎。目前还不清楚引起大肠躁郁症的原因,一种理论认为,肠道细菌失衡可能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大肠躁郁症会导 致肠道发炎,引起腹胀腹痛和腹泻。布拉酵母菌则能帮助肠道细菌恢复正常水平。
 

  巴基斯坦Aga Khan大学附属医院将利用布拉酵母菌进行研究,志愿者是70名大肠躁郁症患者。该试验为期6周,这些患者需要每天服用这种酵母菌,或者安慰剂。

  (蒙斯)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站在巨齿鲨的颌骨面前,人类非常的渺小

 

  维托-贝图西的巨齿鲨化石是在卡罗莱州的南部河流域发现的,这头巨齿鲨的颌骨是由182个牙齿化石组成,有的超过0.17米,整个颌骨总计 3.4米宽2.7米高。如图中所示,人类站在颌骨面前非常的渺小。这个完整的巨齿鲨颌骨化石可以说是维托-贝图西一辈子的心血结晶。为了构筑这个化石颌 骨,维托花费了20年的时间。在2004年,维托在格鲁吉亚寻找史前鲨鱼化石时不幸溺水身亡。
 

  此次拍卖会是由维托-贝图西的弟弟乔伊-贝图西来完成的。乔伊说道:“这是维托的遗产,他就是喜欢收藏这些东西,为了寻找它们而在世界各地奔 走。这个巨齿鲨颌骨是他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收集到的。”据悉,此次拍卖会的预计售价为70万美金,拍卖会将于6月12日的达拉斯举行。
 


巨齿鲨的牙齿
 

  担任此次拍卖会主持的大卫-赫斯克维特(David Herskowitz)说道:“巨齿鲨的身长可能如同两辆城市巴士加起来的长度,而这只巨齿鲨的身长也超过了18米,与大白鲨比起来,巨齿鲨拥有更强的食欲,在史前,你和我只能算是它的开胃小菜。”
 

  科学网(kexue.com)查阅资料后发现,巨齿鲨的身长一直是一个谜,科学界至今未达成共识,有人认为巨齿鲨的身长可能达到30米,而有的则认为是介于20-25米之间。不过,无论怎样在史前的海洋中,它们是当仁不让的霸主。
 

  巨齿鲨掠食的工具自然是它那的牙齿,根据科学家们的估算,巨齿鲨的撕咬力量是大白鲨的6-10倍,“暴君蜥蜴”霸王龙都不是它的敌手,霸王龙的 撕咬能力比现今的大白鲨只是强一点而已。而巨齿鲨的攻击方式可以用一击致命来形容,巨齿鲨首先攻击猎物的肩骨、肋骨和上脊椎等部位,让这些骨骼所保护的 心、肺等器官短时间失去屏障,进而使猎物短时间内死亡。
 

  (科学网-kexue.com 卡卡西)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肠道振动可缓解便秘症状,有助健康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3月16日消息,总部在以色列的威布伦特(Vibrant)公司研发出一种“振动胶囊”,这种用电池带的药物被吞下肚经过肠道时会不停振动,从而对肌肉产生刺激,促使肠道自然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下个月这种发明将进行人类临床试验。研究人员表示,跟其他治疗便秘的方法不同,这种一次性胶囊没有任何副作用。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或者服用某些药物。遭受便秘折磨的女性是男性的两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患便秘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便秘会减慢肌肉收缩,这种情况会使便秘变得更严重。之前有研究指出,腹部按摩能刺激肠道肌肉,对缓解便秘症状有好处。目前还不清楚按摩是如何产生作用的,一种理论认为,便秘时肌肉会发生痉挛,而按摩有助于肌肉放松。

  威布伦特公司的这种新药物,不仅能让肠道蠕动起来,还能打碎变硬结块的粪便。在下个月的试验期间,志愿患者将吞下这种胶囊。这种胶囊重10克,里面是一个微型电动机和微型电池。这个电动机的位置偏离中心,所以在打开开关时,胶囊会不断振动。胶囊被吞下肚6小时后会自动开始振动,因为经过这段时间它应该已经到达肠道,振动2小时后被排出体外。


这种药物会自动振动

  进行试验的以色列特拉维夫爱奇洛夫医院(Ichilov hospital)的研究人员将观察这些患者两周时间。英国伊令医院国家健康中心(NHS)信托会胃肠病学家和帝国理工医学院的名誉高级临床讲师(honorary senior clinical lecturer)伊恩-麦克内尔博士说:“这种治疗便秘的方法很有趣,但是不是有效,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不过我们都期待早点看到数据。”

  在荔枝里发现的布拉酵母菌(Sb)曾被用来治疗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这种疾病会导致肠道内壁发炎。目前还不清楚引起大肠躁郁症的原因,一种理论认为,肠道细菌失衡可能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大肠躁郁症会导致肠道发炎,引起腹胀腹痛和腹泻。布拉酵母菌则能帮助肠道细菌恢复正常水平。

  巴基斯坦Aga Khan大学附属医院将利用布拉酵母菌进行研究,志愿者是70名大肠躁郁症患者。该试验为期6周,这些患者需要每天服用这种酵母菌,或者安慰剂。

  (蒙斯)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这张图片是利用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照片合成的

  这张令人难以置信的图片是迄今为止获得的细节最好的月球背面图片,是用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在2009年11月到2011年2月间拍摄的1.5万多张广角相机(WAC)照片合成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一个科研组把这些图片拼接在一起。

  美国宇航局发言人说:“这张合成图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完整的月球背面地貌图,它将为科学界提供一个宝贵资源。这是一个非常壮观的画面。”月球地貌学是研究月球及其地貌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一门科学,其中包括陨石坑、山脉和其他地形特征。直到1959年,苏联的“月球3”号飞船才首次获得月球背面的照片。从地质学上来说,月球的远端和近端是两个不同世界。与月球近端不同,远端只有相对较少和较小的区域存在玄武岩火山作用,而且扁平的高地占据主导地位。

  以前用美国宇航局的“克里门汀(Clementine)”号飞船(1994年发射升空)拍摄的照片合成的月球远端图片,拍摄角度不利于看到被照亮的月表地貌。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在距离月球50公里的轨道里以每小时3600英里(5793.64公里)的速度飞行时,拍摄到这些图片。它的成像系统由两个窄角相机(NACs)和一个广角相机组成,前者负责提供高清图片,后者负责提供100米范围内的清晰图片。(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显微镜拍摄的蝌蚪特写照片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3月16日消息,英国摄影师大卫-斯皮尔斯借助高性能电子显微镜,拍摄到一张高清晰蝌蚪特写照片,照片中的小蝌蚪似乎在朝着镜头微笑十分有趣。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斯皮尔斯先生住在萨默塞特的柯克兰,照片是在他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中拍摄完成的。他借助电子显微镜捕捉到肉眼通常无法看到的细节。斯皮尔斯曾是一位动物学家,他在池塘中捕获蝌蚪,将它们放在造价9万英镑的电子显微镜下。


摄影师大卫-斯皮尔斯

  65岁的斯皮尔斯表示:“你可以用光学显微镜拍摄出类似的照片,但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获得如此高的清晰度。你可以看到它似乎正朝着镜头微笑,照片中像眼睛的部位其实是蝌蚪的鼻孔,它们真正的眼睛长在脑后。”

  1970年从大学毕业后,斯皮尔斯投身神经生物学研究,曾就职于刚刚落成的公开大学(Open University)。工作期间他创建了该大学的首个电子显微镜部门,此后不久又开始为Scientific Films独立电视制作公司工作,曾与大卫-贝拉米和大卫-阿滕伯勒合作制作大量电视节目。后来,他又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Science Pictures。


游来游去的蝌蚪

  在购买私人电子显微镜后,斯皮尔斯开始专攻科学摄影。由于年龄太大,他开始压缩工作量,后与65岁的妻子玛德琳创建了Clouds Hill成像公司。斯皮尔斯经常在自家的花园寻找新的拍摄对象,照片中的蝌蚪身长只有1厘米,口器及鼻孔形成了可爱的笑脸。

  (蒙斯)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家认为蓝色“瞳孔”是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超强X射线引发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3月16日消息,NGC4151是所有正孕育黑洞的星系之中距离地球最近的目标之一。天文学家们把它称作“索伦之眼”(Eyeof Sauron),源自于《指环王》中的一个人物,其名字的意思是“令人憎恶的”。而这个距地球4300万光年的星系核心区域,确实会给人这种恐怖的感觉。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们认为该星系核心部位诡异的蓝色“瞳孔”是其中隐藏的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X射线引发的,而“瞳孔”四周的红色环晕则是氢原子。这张图像由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及西班牙加纳利群岛上的1米口径雅各布-卡普坦望远镜拍摄的图像合成的。


NGC 4151星系的核心被为“索伦之眼”

  黑洞是物质的极高密度状态,引力强大到任何物质都无法逃脱。当物质以吸积盘的形式落入黑洞时,由于剧烈的摩擦和超高速运动,引发剧烈的X射线释放。科学家们认为NGC4151星系的核心便正是这种情况。

  由于相对其他含有黑洞的星系,NGC4151相对较近,这为天文学家研究超大质量黑洞与其所在星系之间的作用提供了机会,有关对该星系及其内部黑洞的研究论文将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

  (蒙斯)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松鼠妈妈正在忙着搬家,最重要的“货品”自然是宝贝孩子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3月16日消息,母爱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们的母爱比起人类来丝毫没有任何逊色。图片中的小松鼠卷成了一个小球紧紧抱着母亲,而这个溺爱孩子的母亲则稳稳的叼住它去往安全的庇护所。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松鼠妈妈正在忙着搬家,最重要的“货品”自然是自己的宝贝孩子,要确保安全的把小家伙带到一个刚刚建好的新巢穴中。抓拍下这些温馨照片的,是莫尔凯尔-伊拉兹马斯(Morkel Erasmus)先生,他也是一位孩子的父亲。28岁的莫尔凯尔先生当时正和妻子在度假的途中,在公园的树上无意中发现了这一幕,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碰巧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遇到了这对松鼠母子。


小松鼠卷成了一个小球紧紧抱着母亲

  莫尔凯尔先生说:“当时我们正开着车沿着河边的树林前行,突然间我发现旁边的树上有动静,看到一只松鼠在树上移动,但明显感觉它的脸大的很奇怪。后来我通过相机镜头才得以看到,原来是这只松鼠正在以不寻常的方式带着它年幼的孩子出门。”

  “松鼠妈妈显得非常小心,以免把孩子掉下,那可能会让小家伙成为某些动物的午餐。”莫尔凯尔先生补充道,“那棵树非常的高,你可以看到它们抱的非常紧,另外我怀疑这个小家伙当时仍在睡觉,松鼠妈妈是趁着这个时候把它送到另外一个更好更安全的巢穴。”


通过这些照片也许能让你回想起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莫尔凯尔是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拍到的这一幕,他表示,享受一个美好的野外旅行其实并不只是看一些如豹子或大象之类“传统壮观”场面,即使是最小的生物,也会为旅途提供精彩和乐趣。通过这些照片能够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而如果光想着盯住看那些大型动物,就很可能会错过这些精彩。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及资料

清朝诸帝长相如何?他们怎样学习、生活和处理朝政?

清廷各衙门如何运作?有哪些职能?清朝皇帝圣旨、外交国书及“金榜题名”之“金榜”等文书,都是何等模样?

瑾妃丑吗?慈禧漂亮吗?

无论你欲窥探“清宫秘史”,还是想研究大清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问题,你或多或少会在这里寻找到相关原始资料或答案。

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华门内的这座五层琉璃顶仿古建筑,便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简称“一档”。它是1975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修建的,风格与紫禁城巍峨的宫殿相谐。馆藏清朝档案1000多万件,另有少量明代档案。

溥仪于1924年11月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中华民国于11月20日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该会清点、整理了清廷内阁大库积存了近300年的大量文件,包括诏令、奏章、朱谕、则例、外国表章、历科殿试试卷等。鲁迅当年也以国民政府教育部官员身份参与清理工作,并发出“公众的物品,不易保存”的感叹。他在《谈所谓“大内档案”》一文中说,其实“大内档案”中有价值的东西,早已被“内行”的“当局者”“偷完”,“外行”的“当局者”“糟完”。所存的残余“正如败落大户家里的一堆废纸,说好也行,说无用也行的。因为是废纸,所以无用;因为是败落大户家里的,所以也许夹些好东西”。

当初收藏这些“废纸”的机构,叫“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文献部”,建于1925年。今天“一档”所保存的,便是“大内档案”在被“偷”、被“糟”之余,“夹”着的一些堪称“国宝”的“好东西”。“一档”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国家级档案馆,正越来越大地发挥着独特作用。

回想前几年,本人有幸参观“中国一档”的一个陈列室,大开眼界,在李宏为馆员陪同指引下,算是看到了许多原装清宫真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康熙遗诏原件。长期流传于坊间的故事说,康熙遗诏上“传位十四子”,被什么人篡改为“传位于四子”,背后似乎隐藏着雍正的天大阴谋。这事在民间居然成了历史疑案。可我亲眼看到,边角已然残缺的康熙巨幅遗诏上面,“四子”二字之前,根本没有“于”字,更不见空当和任何涂改痕迹。而且即便有“于”字,也不是由“十”字改的,因为它应是繁体的“於”。一传十,十传百,讹传的力量,真大。

清朝自建国前之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开国世祖顺治帝等列祖列宗,直至溥仪那小儿,12幅帝王肖像并挂于墙壁,除溥仪是照片外,其他均为宫廷画家作品,都栩栩如生。其中光绪最英气逼人,如一介书生;道光尖嘴猴腮,了无帝王之相;大有作为的明主康熙,富富态态,像个忠厚长者。他们那威严、华贵而可笑的龙袍和顶戴“草帽”之上,仿佛叙写着300多年的历史烟云……忽见慈禧一幅70多岁时的画像,耷拉着脸,威风严厉如凶神恶煞。陪我参观的先生倒说,这是“老佛爷”最面善的一幅肖像。瑾妃则虚胖短颈,远非美人,又跟慈禧贴得挺近,难怪光绪不喜欢她,肯定是走了“老佛爷”的后门,才得以混进宫里。

“老佛爷”专权时的重臣翁同龢中状元的“大金榜”原件,也引起我浓厚兴趣,细看,发现是咸丰六年(1856年)放榜。这位光绪的老师,为人刚直,后为慈禧所弃,去职还乡郁郁而死,有《瓶庐诗稿》传世。“金榜题名”的“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又勾起我对他的几分敬重。

为了更好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一档”于1980年起实行对社会开放政策。成千上万来这里查阅资料的人,可不都像我似地只看热闹:

他们是历史学家,为编史修志在此探抉最幽微的佐证;

他们是文学艺术家,为创作历史题材作品,在这里搜集最可靠的素材;

他们是政府官员,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来此寻找答案;

而政治、经济、文教、军事、外交、民族、天文、地理、水利、气象、法律、医学、建筑、园林等领域的研究者,也都能在此找到外界绝无或罕见的相关宝贵资料。

“一档”时任馆长徐艺圃先生,是学法律出身的学者,他在一次讲话中透露过如下事例:

1992年初,三峡工程议案在全国人大会议表决前夕,有关方面举办三峡水利工程展览时,查用“一档”所存清代长江水患情况资料100多件,为这个议案的通过起了良好作用。

1992年6月,我国与韩国建交。与韩“断交”的台湾国民党“政府”欲出卖驻韩使馆。外交部官员来“一档”查了清廷外务部档案证实,此馆原为旅韩华侨商会会址,为华商所购,是祖国财产,台当局无权出售,从而使这个使馆升起了五星红旗。

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得力帮手荣禄,死后近90年,居然被牵扯到一桩遗产纠纷案中,有人声称是荣禄之后,要继承他在香港的遗产。荣禄遗嘱的代理律师只在“一档”查了“玉牒”(皇族家谱,荣属瓜尔佳氏)等档案,就证实了荣禄无子,数年未决的遗产纠纷,从而顺利结案。

还有一件有趣且有益的事。有中医专家通过对“一档”所藏清廷太医院和御药房的医案、配方的研究,挖掘出了一种宫中保健饮品,听说已投产并大批上市了。皇上是难伺候的,身体稍有不适便召太医。不用药,怎能治病?常用药,有害无益。太医机灵,也是无奈,于是配“保健茶”代药,有点药味,但其性偏于调理,给皇帝“进补”的同时去去心病。说是“服药”,实则与饮茶无异,龙体爽快了,便夸太医华佗再世。这么个凝聚着多少高明太医心血和智慧的宫廷饮品,被今人享用,正如国家医药管理局原局长、已故的胡昭衡先生为这种茶的题词所说,“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岂非好事?它可不是当今一些广告自称的这皇家、那贵族的“秘方”,而是真有所本,这个“本”就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只此一 家,别无分号。

“昔日深宫藏,如今民享之”,清廷档案真的为社会服务,为人民造福了。

“我可以参考这些档案吗?”我问徐馆员。徐馆员回答,凭工作证即可查阅。那次之后,总想再度饱览“一档”文物,因为那里的大多珍稀宝贝,我还无缘一睹。

“一档”,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宝库,它所藏浩繁档案,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近年,档案的研究开发利用已见卓著成绩;而在尚未整理完毕的一些档案中,随时都可能有新的重大发现。这些成果当然也昭示着档案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鲁迅叹息过的“公众的物品,不易保存”,已成为历史。这么多“死物”变成了“活物”,为公众服务,老祖宗智慧荫及今人,真是咱们的福气。正如郭沫若先生1960年在《题赠档案馆》一诗中所诵:“国步何由探轨迹,民情从此识端倪。上林春讯人间满,剪出红梅花万枝。”

有机会,我一定再赴“一档”,以览“上林”园里这株古老大树逢春滋荣,萌发新芽,万枝花红的美景……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第 75 页,共 1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