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6日,郑州市上空的能见度很高,能看到清晰的大月亮。不少市民担心:是不是传说中的“超级月亮”来了?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天文学家赵海斌博士。他说,月球离地球距离每个周期27.3天都有个近地点,3月19日是19年来月球距地球最近的一次,会看得比较清楚。“超级月亮”是自然现象,是可以测算出来的,对我们的生活和安全不会带来影响,更不要把这种自然现象与灾难性事件划到一起。
一团彩虹云漂浮在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上,令这座世界最高峰相形见绌。看到这种画面的摄影师奥勒格·巴尔图诺夫倍感吃惊。
狼蛛星云距离地球17万光年,它是邻居星系大麦哲伦星云中的“灯塔”
日前,哈勃天文望远镜近距离观测到狼蛛星云,呈现出中心明亮的电离气体灰尘区域,以及“恒星育儿所”。
狼蛛星云被称为“星空奇迹”,这是由于以氢气为燃料的年轻恒星被周围电离化红色强烈紫外线笼罩着,使得人们无需通过太空望远镜,便能在地面观测到。据悉,该星云距离地球17万光年,它是邻居星系大麦哲伦星云中的“灯塔”。
狼蛛星云纤细的臂状结构起初被认为类似于细长的蜘蛛腿,这个星云也因此而得名。该星云中可见部分是与几颗新近超新星与气体灰尘交错区域,位于图像左侧部分的是NGC2060,其中包含最明亮的脉冲星。
位于图像左侧部分的是NGC 2060,以及距离地球最近的超新星SN 1987a残骸和迄今观测最重的恒星RMC 136a1。
在狼蛛星云右侧边缘是超新星SN 1987a残骸,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超新星。自1987年该超新星爆炸以来,哈勃和其它天文望远镜监测发现它有规律地发生爆炸,每次爆炸形成的扩大冲击波照亮了环绕该恒星的气体,形成了一个发光珍珠项链结构。
图像左侧是紧凑的超常明亮恒星簇RMC 136,它释放大量的放射线,形成多彩发光。直到近期,天文学家还置疑该强烈光线来源是否是紧密恒星簇,或者是比太阳明亮数千倍的超级恒星。最终,哈勃望远镜和新型地面望远镜的观测结果证实它的确是一个恒星簇。
即使狼蛛星云不包含超级恒星,它仍具有一些超常现象,使其成为天文望远镜的著名观测目标。在明亮的恒星簇RMC136中有一颗恒星叫做RMC 136a1,它是迄今发现最重的恒星之一,它在诞生之初质量就是太阳的300倍,这个超重恒星挑战了天文学家的恒星形成理论,颠覆了此前天文学家所认为的恒星质量极限。(叶孤城)
1.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INES 7)
1986年前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严重程度超过克什特姆核事故,如果将核辐射扩散程度作为测量标准,这场核灾难的严重程度达到克什特姆核灾难的4倍。迄今为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蒸汽爆发和反应堆熔毁事故仍旧是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
这场核灾难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当时4号反应堆的技术人员正进行透平发电机试验,即在停机过程中靠透平机满足核电站的用电需求。由于人 为失误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突然功率波动,安全壳发生破裂并引发大火,放射性裂变产物和辐射尘释放到大气中。当时的辐射云覆盖欧洲东部、西部和北部大部分 地区,有超过33.5万人被迫撤离疏散区。此次核事故的直接死亡人数为53人,另有数千人因受到辐射患上各种慢性病。
今天,切尔诺贝利周边地区呈现出一种怪异的“反差”。切尔诺贝利和普里皮亚特这两座遭到遗弃的城市慢慢走向衰亡,周围林地和森林地区的野生动物 却因为人类的撤离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有报道称,当地甚至再次出现了已经消失几个世纪的猞猁和熊,它们的出现说明大自然拥有惊人的恢复能力,生命即 使在最为可怕的环境下也有能力适应并进行调整。
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核事故的一个代名词,反原子能抗议者经常用“另一个切尔诺贝利”这样的字眼儿警告世人,就像反战人士经常喊出“另一场越战” 的口号一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区被称之为“疏散区”,乌克兰政府很难阻止自称“潜行者”的人进入这一地区冒险取乐。对于这些不知危险为何物的家伙, 我们要送他们一句话——一些看不见的东西会让你们“很受伤”。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是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但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发生另一场达到7级甚至更为严重的核灾难。自然灾 害、人为失误以及设备老化都是核工业无法回避的现实。全世界正在运营以及建造中的核电站共有近500座,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未来是否会发生另一场核 事故,而是“何时”发生。
2.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INES 4+)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东京东北部170英里(约合270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电站之一,共建有6座核反应堆,负责为东京和日本电网供电。 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仙台未能幸免遇难。地震引起的断电导致反应堆冷却剂泵停止工作。存放在地势较低地区的备用柴油发电机也在地震引发的海啸 中严重受损。
由于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内的发电机无法启动,反应堆芯温度不断升高,安全壳建筑内的氢气不断积聚,达到危险水平。发电机产生的火花可能导致氢气 爆炸,安全壳的屋顶被掀翻。第二天,3号反应堆所在建筑内的氢气发生强度更大的爆炸。14日,2号反应堆所在建筑也发生爆炸。由于贮水池内的水蒸发殆 尽,4号反应堆所在建筑内存储的燃料可能起火燃烧。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仍处在“进行时”,INES等级被定为4级,但法国核安全机构认为实际严重程度超过4级。核安全机构主席安得烈-克劳德·拉科斯特在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4级已经非常严重,但我们认为这场核事故的严重程度至少达到5级,甚至是6级。”
51岁的奥勒格·巴尔图诺夫拍摄的两张图片几乎显示了彩虹的所有自然光谱,这种罕见自然现象在珠穆朗玛峰少有记录。彩虹云是由云团里的小冰晶反 射阳光形成的。巴尔图诺夫说:“由于我被眼前的美景震惊了,只顾着看了,一心只希望用我的眼睛把这一切留住,希望这一刻能更长一些,因此只拍了几张照片。 那些光线是太阳发出的,光位于云团下方,与它形成完美的入射角,这种不可思议的景象就随之产生了。”
他刚注意到这个奇观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为了证实这确实是一团彩虹云,他特意询问了身边的其他人。巴尔图诺夫是莫斯科斯特恩伯格天文研 究院成员,他说:“我身边正好有一群英国老妇人。我让她们看那团云,只见她们开始呜咽惊叹,并开始用她们的小相机对着这团云彩猛拍一通。稍后我询问当地 人,是否他们以前看到过这种云。结果发现他们很多人在这之前都没看见过,因此我确定这一定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在这么高的地方,人们很少抬头看天空并不 奇怪,因为这里的阳光对眼睛更不好。”
彩虹云那似梦似幻的自然特征迷住了巴尔图诺夫。他说:“如果现在是60年代,我一定会认为这是披头士乐队的签名纪念册,因为它的颜色极其鲜艳,似梦似幻。” (秋凌)
美国渔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3月12日发布的照片显示,海鸟幼雏被冲上中途岛动物保护区附近海岸
日本强震引发的海啸席卷中途岛,数千只海鸟死亡
据报道,美国夏威夷野生动物保育官员表示,距离“夏威夷”西北2000公里的“中途岛”是一座珊瑚环礁,岛上至少1000只信天翁与数千只其它鸟类遭到海啸大浪席卷,不幸死亡。
当时海啸浪高1.5米,海浪深入中途岛的“东部岛”内地猛烈袭击,大约60%的陆地都遭海水覆盖。较大的“沙岛”则有20%的陆地遭海水淹没。
报道指出,中途岛因地处偏远,人烟稀少,每年有10多万只候鸟在当地避寒,因此被规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
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也在地震中受损并引发核事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以下简称INES)共分7个等级。以下是根据INES等级列出的史上最为严重的十大核事故,严重程度从小到大,刚刚发生的福岛核事故也位列其中。
1.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INES 7)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
迄今为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蒸汽爆发和反应堆熔毁事故仍旧是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
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核事故的一个代名词,反原子能抗议者经常用“另一个切尔诺贝利”这样的字眼儿警告世人
有超过33.5万人被迫撤离疏散区。此次核事故的直接死亡人数为53人,另有数千人因受到辐射患上各种慢性病
1986年前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严重程度超过克什特姆核事故,如果将核辐射扩散程度作为测量标准,这场核灾难的严重程度达到克什特姆核灾难的4倍。迄今为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蒸汽爆发和反应堆熔毁事故仍旧是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
这场核灾难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当时4号反应堆的技术人员正进行透平发电机试验,即在停机过程中靠透平机满足核电站的用电需求。由于人为失误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突然功率波动,安全壳发生破裂并引发大火,放射性裂变产物和辐射尘释放到大气中。当时的辐射云覆盖欧洲东部、西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有超过33.5万人被迫撤离疏散区。此次核事故的直接死亡人数为53人,另有数千人因受到辐射患上各种慢性病。
今天,切尔诺贝利周边地区呈现出一种怪异的“反差”。切尔诺贝利和普里皮亚特这两座遭到遗弃的城市慢慢走向衰亡,周围林地和森林地区的野生动物却因为人类的撤离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有报道称,当地甚至再次出现了已经消失几个世纪的猞猁和熊,它们的出现说明大自然拥有惊人的恢复能力,生命即使在最为可怕的环境下也有能力适应并进行调整。
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核事故的一个代名词,反原子能抗议者经常用“另一个切尔诺贝利”这样的字眼儿警告世人,就像反战人士经常喊出“另一场越战”的口号一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区被称之为“疏散区”,乌克兰政府很难阻止自称“潜行者”的人进入这一地区冒险取乐。对于这些不知危险为何物的家伙,我们要送他们一句话——一些看不见的东西会让你们“很受伤”。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是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但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发生另一场达到7级甚至更为严重的核灾难。自然灾害、人为失误以及设备老化都是核工业无法回避的现实。全世界正在运营以及建造中的核电站共有近500座,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未来是否会发生另一场核事故,而是“何时”发生。
2.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INES 4+)
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东京东北部170英里(约合270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电站之一,共建有6座核反应堆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仍处在“进行时”,INES等级被定为4级,但法国核安全机构认为实际严重程度超过4级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东京东北部170英里(约合270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电站之一,共建有6座核反应堆,负责为东京和日本电网供电。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仙台未能幸免遇难。地震引起的断电导致反应堆冷却剂泵停止工作。存放在地势较低地区的备用柴油发电机也在地震引发的海啸中严重受损。
由于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内的发电机无法启动,反应堆芯温度不断升高,安全壳建筑内的氢气不断积聚,达到危险水平。发电机产生的火花可能导致氢气爆炸,安全壳的屋顶被掀翻。第二天,3号反应堆所在建筑内的氢气发生强度更大的爆炸。14日,2号反应堆所在建筑也发生爆炸。由于贮水池内的水蒸发殆尽,4号反应堆所在建筑内存储的燃料可能起火燃烧。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仍处在“进行时”,INES等级被定为4级,但法国核安全机构认为实际严重程度超过4级。核安全机构主席安得烈-克劳德·拉科斯特在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4级已经非常严重,但我们认为这场核事故的严重程度至少达到5级,甚至是6级。”
3.2004年日本美浜核电站事故(INES 1)
2004年日本美浜核电站事故
虽然并未导致核泄漏,但蒸汽爆发还是导致5名工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90年引入INES等级,采用对数进行分级,每一等级的严重程度相差近10倍,与用于判断地震震级的里氏震级类似。webecoist.com网站的世界最严重核事故排行榜从2004年8月9日发生在日本美浜核电站的蒸汽爆发事故开始,INES等级为1级。
美浜核电站座落于东京西部大约320公里的福井县,1976年投入运营,1991年至2003年曾发生过几次与核有关的小事故。2004年8月9日,涡轮所在建筑内连接3号反应堆的水管在工人们准备进行例行安全检查时突然爆裂。虽然并未导致核泄漏,但蒸汽爆发还是导致5名工人死亡,数十人受伤。2006年,美浜核电站又发生火灾,导致两名工人死亡。
4.2002年美国戴维斯-贝斯反应堆事故(INES 3)
2002年美国戴维斯-贝斯反应堆事故
严重腐蚀导致核电站关闭了两年左右
如果附近的控制棒在爆炸中受损,关闭反应堆和避免堆芯熔毁将面临相当难度
戴维斯-贝斯核电站座落于俄亥俄州橡树港北部大约10英里(约合16公里),1978年7月投入运营,计划于2017年4月关闭。运营期间,这座核电站曾多次出现安全问题,包括1998年遭到一场F2级龙卷风袭击。最严重的事故发生在2002年3月,当时出现的严重腐蚀导致核电站关闭了两年左右。
维修期间,工人们在碳钢结构反应堆容器上发现一个6英寸(约合15.24 厘米)深的腐蚀洞。遭腐蚀后的容器厚度只有3/8英寸(约合9.52毫米),用以防止灾难性的爆炸和随之而来的冷却剂泄漏。如果附近的控制棒在爆炸中受损,关闭反应堆和避免堆芯熔毁将面临相当难度。
5.1961年美国国家反应堆试验站事故(INES 4)
1961年美国国家反应堆试验站事故(INES 4)
当时的蒸汽爆发和熔毁导致1号固定式小功率反应堆的3名工人死亡
1961年1月3日发生在美国的核事故是最为早期的大型核电站事故之一,当时的蒸汽爆发和熔毁导致1号固定式小功率反应堆的3名工人死亡。这座反应堆位于爱达荷州瀑布市西部大约40英里(约合60公里)的国家反应堆试验站,采用单一大型中央控制棒,现在已经废弃。
在对反应堆进行维护时,工作人员需要将控制棒拔出大约4英寸(约合10厘米),但这项操作最终出现可怕故障。控制棒被拔出了26英寸(约合65厘米),导致核反应堆进入临界状态,随后发生爆炸并释放出放射性物质,共造成3名工人死亡。其中一名工人被屏蔽塞钉在反应堆所在建筑的屋顶上。当时释放到环境中的核裂变产物达到1100居里左右。虽然地处爱达荷州偏远的沙漠地区,但辐射造成的破坏并未有所缓解。在其中一幅照片中,起重机正从安全壳建筑中吊出遭到破坏的反应堆芯。
6.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Bohunice核电站事故(INES 4)
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Bohunice核电站事故
由前苏联设计,虽然独特但并不成熟,从一开始就种下灾难的种子
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现在的斯洛伐克)Jaslovské Bohunice的Bohunice核电站发生事故。当时,核电站最老的A1反应堆因温度过高导致事故发生,几乎酿成一场大规模环境灾难。A1反应堆也被称之为“KS-150”,由前苏联设计,虽然独特但并不成熟,从一开始就种下灾难的种子。
A1反应堆的建造开始于1958年,历时16年。未经验证的设计很快就暴露出一系列缺陷,在投入运转的最初几年,这个反应堆曾30多次无缘无故关闭。1976年初,反应堆发生气体泄漏事故,导致两名工人死亡。仅仅一年之后,这座核电站又因燃料更换程序的缺陷和人为操作失误发生事故,当时工人们居然忘记从新燃料棒上移除硅胶包装,导致堆芯冷却系统发生故障。排除污染的工作仍在继续,要到2033年才能彻底结束。
7.1993年前苏联托姆斯克-7核燃料回收设施事故(INES 4)
1993年前苏联托姆斯克-7核燃料回收设施事故
虽然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放宽了对谢韦尔斯克的限制,但直到今天,政府仍不允许公众进入这座城市
西伯利亚公司Chemical Enterprises旗下拥有众多工厂和核电站,座落于俄罗斯谢韦尔斯克市。这里曾经是前苏联的“秘密之城”,1992年前一直被称之为“托姆斯克-7”,这个代号实际上是一个邮箱号。虽然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放宽了对谢韦尔斯克的限制,但直到今天,政府仍不允许公众进入这座城市。
托姆斯克-7核燃料回收设施是谢韦尔斯克市的“企业”之一。1993年4月6日,这座核设施登上头版头条。这一天,工人们用具有高度挥发性的硝酸清理托姆斯克-7钚处理厂的一个地下容器,硝酸与容器内含有痕量钚的残余液体发生反应,随后发生的爆炸掀翻了容器上方的钢筋混凝土盖,并在顶部轰出很多大洞。与此同时,工厂电力系统又因短路发生火灾。爆炸将一个巨大的放射性气体云释放到周围环境。
8.1999年日本东海村铀处理设施事故(INES 4)
1999年日本东海村铀处理设施事故(INES 4)
这起核事故由缺乏培训的工人导致,他们在精炼铀燃料过程中走捷径,忽视了安全问题
1999年9月30日,人为操作失误和仓促的商业决定最终导致日本东海村铀处理设施发生事故。这座铀处理设施座落于东京北部的茨城县,此前由JCO Ltd。公司运营,负责处理和精炼供应日本很多核电站的铀燃料。
这起核事故由缺乏培训的工人导致,他们在精炼铀燃料过程中走捷径,忽视了安全问题。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工人们省略了精炼过程的几个步骤。他们在10公升的桶中混合氧化铀粉和硝酸,而不是专用的沉淀池,所倾倒的铀/硝酸是规定数量的7倍。在达到临界点之后,铀/硝酸混合物发生连锁反应,共持续了20个小时。当时共有两名工人死于辐射暴露,另有数十人受到超出正常水平的核辐射。
9.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INES 5)
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
三里岛核事故并没有导致任何核电站工作人员或者附近居民死伤,但仍旧被视为美国商业核电站运营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
1979年3月28日,三里岛核电站(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附近)TMI-2反应堆的冷却液泵发生故障,一个卸压阀们无法关闭。控制室工作人员随即听到警报并看到警告灯亮起。不幸的是,传感器本身的设计缺陷导致核电站操作人员忽视或者误解了这些信号,就这样,反应堆芯因温度过高最终熔化。在形势得到控制时,反应堆芯已经熔化一半,反应堆安全壳底部的近20吨熔铀慢慢凝固。安全壳内部的蒸汽和气体排放口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和周围环境。
三里岛核事故并没有导致任何核电站工作人员或者附近居民死伤,但仍旧被视为美国商业核电站运营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事故发生后,相关新闻报道铺天盖地而来,有人还将这场核事故与12天前上映的影片《中国综合症》的情节相比较,《周六夜现场》也推出与此相关的短剧,所有这一切都让三里岛核事故在20世纪晚期的流行文化中占据一个显著位置。自这场核事故之后,美国再未发生核事故,也再未建造新核电站。
10.1957年前苏联克什特姆核灾难(INES 6)
1957年前苏联克什特姆核灾难
这座处理厂建有多座反应堆,用于为前苏联的核武器生产钚
直到1990年,前苏联政府才对外公布克什特姆核灾难的严重程度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开始笼罩在冷战的阴云下。冷战期间,前苏联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展开核军备竞赛,由于急于求成,错误就在所难免。1957年9月,位于奥焦尔斯克(1994年之前被称之为“车里雅宾斯克-40”)的玛雅科核燃料处理厂发生事故,INES等级达到6级。
这座处理厂建有多座反应堆,用于为前苏联的核武器生产钚。作为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大量核废料被存储在地下钢结构容器内,四周修建混凝土防护结构,但负责冷却的冷却系统并不可靠,为核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957年秋天,一个装有80吨固态核废料的容器周围的冷却系统发生故障。放射能迅速加热核废料,最终导致容器爆炸,160吨的混凝土盖子被炸上天,并产生规模庞大的辐射尘云。当时,共有近1万人撤离受影响地区,大约27万人暴露在危险的核辐射水平环境下。至少有200人死于由核辐射导致的癌症,大约30座城市从此在前苏联的地图上消失。
直到1990年,前苏联政府才对外公布克什特姆核灾难的严重程度。但在此之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已知道这场灾难,由于担心可能对美国核电站产生负面影响,当时并不披露任何信息。在克什特姆,面积巨大的东乌拉尔自然保护区(也被称之为“东乌拉尔辐射区”)因为这场核事故受到放射性物质铯-137和锶-90的严重污染,被污染地区的面积超过300平方英里(约合800平方公里)。 (孝文)
查理在向人群招手,以此吸引人注意获得更多食物
爱尔兰小镇霍斯每天都会有不少游客前来观光,希望亲眼目睹会向人招手的聪明海豹。霍斯位于都柏林附近,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原因是在当地港口,一只聪明的海豹会模仿人类招手“打招呼”。来这里的游客一般都会买一桶小鱼,然后喂给港口的海豹吃。
“打招呼”的查理在海豹群中格外显眼
这些精彩瞬间是由40岁的摄影师保罗•休斯(Paul Hughes)拍摄到的,这只海豹叫查理(Charlie),他认为查理应该是在模仿人群招手,然后发现这一动作能让它获得更多的鱼。虽然查理招手的姿势看上去更像是餐厅里不耐烦的顾客,但是仍然最能吸引人们注意。
“游客们都很喜欢它,一天下来它得到的鱼总是比其它海豹要多,有时它也会因此受到同伴的攻击。”
海豹体型粗圆,成年后有2米多长,平时主要捕食各种鱼类和头足类。
据悉,这种外骨骼机器人盔甲仅用了6个月设计建造完成,是由日本冲绳县一支大学生研究小组采用铝质片材和管材制成的。由人体肌肉作为动力源,这套无发动机机器人盔甲可延伸手臂和双腿的活动范围。
研究小组称这一项目仍在完善之中,计划装配装甲钢板将人体完全覆盖其中。目前,他们发布了一段视频精确地描述了这种外骨骼机器人盔甲的设计过程,以及如何组装成为一个巨型机器人。
一段视频演示了该机器人盔甲具有多种用途,其中包括:和朋友们一起玩“石头剪刀布”游戏、打棒球、弹空易拉罐、跳舞以及担当保镖。在视频中,人们穿着这种机器人盔甲能够拿起大葱,还能偷偷地窃取汽水。
但这款机器人盔甲并不仅仅是科幻电影的镜像,它与美军和其它高科技公司设计的真实用途机械盔甲相似,甚至包括用于战场上的机械盔甲。2010年,美军发布了一款XOS外骨骼机械盔甲,其重量为195磅,是由美国雷神公司防御系统制造的,预计将在未来5年内用于军事操作。
它通过抽吸穿过金属框架的加热液压液体,从而扩大了人体的肢体力量,能够举起搬运更大重量的物体。雷神-萨克斯盔甲(XOS外骨骼机械盔甲)操作副主席弗雷泽-史密斯(Fraser Smith)说:“不是使用机械装置搬运、拖拉或者放弃材料,而是溶入人力和机械元素使工作更加精确,并且减少时间无需使用起重机或者其它装置。或者这种装置经过计算化操控处理,空军或者海军航空工作人员可装载炸弹至飞机起落架,或者放置军需品至仓库和卡车用于装运。”
完全外骨骼类型的XOS外骨骼机械盔甲可将力量集中于双手操控实现,并且能全天操作,无疲劳感,每次可搬运50磅的重量。
无论人们的意愿如何,XOS外骨骼机械盔甲都可使人们变得更加强壮。但不同于目前日本大学生设计的机器人盔甲,雷神-萨克斯盔甲是由一台内燃机提供动力,通过电缆连接至电源。(悠悠/编译)